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进展浅析
中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规划技术体系研究
第46卷第1期2021年1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Vol.46No.1Jan.2021收稿日期:2020-10-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907391)作者简介:刘瑞平(1990-),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壤环境保护规划与政策研究。
文章编号:1674-6139(2021)01-0017-05中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规划技术体系研究刘瑞平,魏楠,王夏晖,崔轩,宋志晓(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摘要: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规划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但是由于中国土壤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薄弱,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规划技术体系。
针对当前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际,研究提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规划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框架;探索基于“国家-省-地市-区县”不同尺度、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生产、生态、承载等不同功能的风险分级分类分区管控规划技术体系;同时从基础研究、规划衔接融合、实施保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建立中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规划技术体系、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规划;分级规划;分类分区管控中图分类号:X323文献标志码:AStudy on Technical System of Soil Pollution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lanning in ChinaLiu Ruiping ,Wei Nan ,Wang Xiahui ,Cui Xuan ,Song Zhixiao(Chinese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eijing 100012,China )Abstract :Soil pollution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lanning is the basis of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However ,China has yet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planning technical system due to late entry to the area and weak research found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iming at the current status of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the study proposed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framework of soil pollution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lanning.It explored the planning technology system based on the dimensions of “nation -province -city -county ”,land utility types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and different functions of production ,ecology ,bearing capacity ,etc.Meanwhile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planning convergence and integration ,execution guarantee ,etc.,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the technical system of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lanning in China and further promot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pollution.Key words :soil pollution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lanning ;classified management ;classification and partition control前言环境规划是推动突出环境问题解决的有效手段,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规划作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新兴的领域之一。
土壤生态学的发展及研究展望
土壤生态学的发展及研究展望土壤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土壤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保护土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土壤生态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随着人们对土壤环境的关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土壤生态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Dokuchaev提出了“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概念,奠定了土壤生态学的基础。
此后,土壤生态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并且在土壤质量评价、土壤生态功能、土壤环境污染与修复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土壤生物学、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学以及土壤气候学等。
其中,土壤生物学是土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以及其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气候学等学科也在探索土壤与环境、土地利用、全球变化等方面的关联。
未来,土壤生态学研究将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首先,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是未来土壤生态学的重要方向。
随着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生态遥感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可以更加精确地研究土壤与生物的关系,深入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研究将成为土壤生态学的热点领域。
土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对于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土壤与全球变化的关系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土壤在全球碳循环、水循环和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土壤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全球环境变化。
最后,土壤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将进一步拓展。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生态修复、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吉林市不同功能区土壤环境现状研究
吉林市不同功能区土壤环境现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吉林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农业基地。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吉林市的土壤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吉林市的土壤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当前,吉林市的土壤环境存在着多种问题,主要包括土壤污染、土壤退化和土壤侵蚀等。
工业生产、农业耕作、城市建设等活动不断释放污染物,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
过度的耕作和不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也使得土壤退化和侵蚀现象日益严重。
对吉林市不同功能区土壤环境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土壤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和管理建议,对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为吉林市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1.2 研究意义吉林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
对吉林市不同功能区土壤环境现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吉林市地处东北地区,气候条件严苛,土地资源受到限制,土壤环境易受污染。
研究不同功能区土壤环境现状,可以为有效防治土壤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吉林市在工业、农业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方式不断变化,不同功能区土壤环境特征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了解不同功能区土壤环境特征,有助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研究吉林市土壤环境影响因素,探讨土地利用、污染源控制、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对策,可以为土壤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对于加强吉林市土壤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土壤环境现状调查部分主要对吉林市不同功能区的土壤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成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地科学研究,作为深入理解和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关键,其进展对于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评述近年来土地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进展,包括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政策与制度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了解土地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本文还将对未来的土地科学研究进行展望,探讨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监测技术方面,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精度。
这些技术能够获取更为详细的地表信息,为准确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驱动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逐渐从简单的分类和变化检测转向更为复杂的模型模拟和预测。
例如,基于元胞自动机(CA)和马尔科夫链(Markov)等数学模型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模拟和预测。
这些方法能够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研究领域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已经从单一的地理学研究拓展到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丰富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内容,也提高了我们对这一复杂问题的认识水平。
然而,尽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南京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调查报告
南京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调查报告金陵小学二(7)班王梓萌2017-2-1土壤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本身也应属于综合环境功能区划的一部分,是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的基础,现在介绍给大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南京土壤的环境功能,告诉我们怎么开发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1、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按照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方向,结合不同用途土地适宜土壤环境质量控制标准,南京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体系,可以分为I、II、III、IV类。
(1)I类土壤环境功能区。
主要指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保护地区等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土壤区域。
(2)II类土壤环境功能区。
主要包括耕地、同地、牧草地等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食用农产品和适用于林地、园地、牧草地中为人类提供非食用性农产品的土壤区域(包括分散的农村居民点)。
(3)Ⅲ类土壤环境功能区。
指为了满足人类居住而建设和规划的城镇居住区、学校、宾馆、游乐场所、公园、绿化区和用于人类商业开发利刚建设等所在的土壤区域。
(4)Ⅳ类土壤环境功能区。
指丁业园区、T业集中区和采矿场所在地的土壤区域。
2、南京土地概况与区划南京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最发达的地区,为江苏省省会所在地,位于北纬31°14´-32°27´,东经ll8°22´-119°14´之间,居我国长江三角北冀,一直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生产力布局与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是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市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该市面积658 231 h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4%。
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景色壮丽秀美,有虎踞龙蟠之美誉。
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中间为构造盆地,长江自西流入南京,并形成向北突出的弧形,自此以下形成长江三角洲。
中间构造盆地,除河流形成的阶地与冲击平原外,中部有自西至东连绵不断的岗丘,如狮子山一清凉山一鼓楼岗一北极阁一九华山等。
土壤生态学研究前沿与热点
土壤生态学研究前沿与热点1、大尺度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研究近年来,大尺度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研究备受重视,全球尺度上土壤细菌和真菌、线虫、蚯蚓和原生动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陆续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
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在宏观层面揭示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全球分布格局,探讨了土壤生物群落构建的机制及其潜在的功能特征。
例如,全球尺度土壤生物地理学研究发现,细菌和蚯蚓的物种丰富度往往在中纬度地区达到峰值,而线虫则在高纬度地区的丰度最高,表现出与地上动植物分布相异的模式。
进一步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发现,在全球尺度上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构建主要受土壤pH值和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土壤动物(蚯蚓/原生生物)则主要受到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影响。
未来这一研究方向需要考虑更多不同的土壤生物类群,以及土壤生物的不同功能属性,才能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连接起来,进而更好地预测全球变化情形下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演变规律。
2、土壤生物互作与土壤食物网土壤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物种间的共生、竞争和捕食等作用构成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共同参与土壤生态过程。
例如,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定向调控,研究人员发现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土壤生物之间还可以通过由捕食关系建立起来的土壤食物网影响土壤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最新的研究发现土壤原生动物在低温下对细菌和真菌的捕食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CO2的释放;类似的,基于弃耕土地自然恢复过程的研究发现,土壤食物网复杂度的升高伴随着土壤养分循环和碳吸收效率的提高。
此外,土壤原生动物还可以通过对植物根际细菌和真菌的捕食作用广泛参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构建,从而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例如,Jiang等研究发现,土壤原生动物和线虫可以通过食物网的捕食作用影响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和生物量从而影响地上植物的生产力。
这些研究都强烈暗示着土壤食物网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中的关键作用,而这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一、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土地适宜性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工具,在指导土地合理利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之一,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在特定用途下的适宜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其核心目的在于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在理论上不断得到创新,在实践应用中也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
在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早期的定性描述逐渐转变为基于多源数据的定量评估。
研究内容也从单一的土地利用类型适宜性评价拓展到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复合适宜性评价。
同时,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土地适宜性评价在土地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城乡规划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总结近年来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的进展,包括评价方法的创新、应用领域的拓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以期为未来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对土地在一定用途下所表现出的适宜性程度进行的科学评估。
这一评价基于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技术可行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限制因素及其适宜程度进行综合分析。
在中国这样一个土地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的国家,土地适宜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还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城市扩张、生态保护等多种土地利用活动。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现状与进展分析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现状与进展分析摘要:建设用地范围土壤污染总体状况调查,是对现有的建设用地实施开发利用实践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切实了解建设用地周边土壤实际污染情况,才能够更加安全且有效地从事该部分土地的开发及其利用工作。
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建设用地当中土壤污染的实际状况总体调查现状及其进展情况,旨在为业内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污染;建设用地;状况调查;污染现状;进展前言伴随我国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且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致使原有的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及公共建设方面用地等,被拆迁或是拆迁之后遗留下来,以至于土壤环境方面的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对居民的生产及其生活环境造成影响较大。
那么,为高效落实建设用地安全的开发利用工作,那么针对建设用地当中土壤污染的实际状况总体调查现状及其进展情况开展综合分析较为必要。
1、建设用地当中土壤污染具体状况总体调查现状1.1在建设用地概况方面技术员对建设用地当中土壤污染的实际状况开展调查工作期间,通过实施现场调查及人员访谈,所需了解和掌握内容包含如下:对历史变迁具体时间及信息、现场与其周边环境总体现状等予以明确。
土地污染总体状况调查,以采样分析为重要基础。
土壤污染总体现状调查当中了解到,厂区内部或是周围区域可能有污染源存在,例如化学储罐、加油站、冶炼厂、农药厂及化工厂等。
处理各种固体废物实践中,无法排除存在着内外部的污染源。
因数据支持不足因素,第二阶段开展土壤污染相关调查工作,便于将污染物实际类型、空间分布、浓度等确定下来。
土壤污染总体状况调查方面工作,包含着初步实施采样分析及详细实施采样分析,各步骤涉及工作计划的合理制定、现场取样及数据资料评估、最终结果分析相关工作[1]。
初步实施抽样分析及详细实施抽样分析方面工作,可结合具体情况予以分批落实下去,将调查工作不确定性有效降低。
结合初步实施采样分析所获取结果,我国现有建设用地范围土壤当中污染物总体浓度不可超出国家及地方各项标准,例如清洁控制点实际浓度及GB36600标准等,通过实施不确定性的综合分析,便于确定后期无需进一步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情况下,便可获取第二阶段所开展土壤污染总体状况调查的最终结论;相反情况下,则认为可能潜在着一定的环境风险,应当予以详细调查。
区域土壤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与建议——以大观区为例
推荐修复措施
0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不容乐 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污染类型多样, 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 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控制难度大;土 壤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 不足;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强,由土壤污 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 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 定的重要因素 [2]。本文以大观区土壤调查数 据为依据,对区域的土壤污染防治对策进行 分析。
2. 建设用地土壤质量概况 根据相关资料,大观区土壤环境质量总 体尚可,但局部区域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工 业污染场地问题日益显现。根据《安徽省土 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土壤污染主要存在 于重污染企业及周边、采矿区及周边、工业 企业遗留或遗弃场地、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 地区、工业(园)区及周边等。针对大观区 在产和关停、遗留污染的部分企业场地,进 行现场采样监测,共布设 42 个土壤监测点 位,采样深度在 0.2-3.0m 不等,根据监测 结果显示,共 11 个土壤样品超标,主要超 标物质为锌、铅、砷、三氯甲烷、1,2- 二氯 乙烷和石油烃。 3. 其他用地土壤质量概况 除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外,大观区还有 河流、湖泊、滩涂、沼泽和裸地共 5354.54 公顷,大部分分布在大观区西部区域,少部 分滩涂、沼泽和裸地周边有企业分布,河流 和湖泊的部分区段有企业分布,周边有企业 分布的土地和水域有受污染的风险。 二、土壤环境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安庆市大观区土壤环境问题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一)大观区土地利用现状 2016 年 安 庆 市 大 观 区 全 区 国 土 面 积 约 19130.76 公 顷, 其 中 农 用 地 8412.8 公 顷,约占总面积的 43.98%;建设用地面积 4170.28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 21.8%;水域 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 6384.86 公顷,约占 总面积的 33.37%;其他土地 162.82 公顷, 占总面积的 0.85%。 (二)土壤环境质量概况 1. 农用地土壤质量概况 安庆市全区范围内共布设了 187 个一般 农区国控点以及 128 个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 国控例行监测点位。近年来,安庆市农业农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的研究策略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的研究策略摘要:积极开展土地污染调查和有关工作,是确保土地使用安全、公共卫生、人民生活得放心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文章从污染场地土壤的环境现状为调查参照,讨论土壤管理修复的对策。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目前,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面临着“粮食安全,生态退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全球变化,灾害频发”的问题。
土壤是地球表面系统最基本的环境因素,它是一个具有固、液、气多相的开放性系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整个陆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环境的时空变化是动态的,空间变化是连续的。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土壤环境保护与生产功能、生态工程建设的支持功能以及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是当前土壤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具体情况(一)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工作开展程序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调查既需要系统的学科知识予以支撑,还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细心不断投入到调查过程中。
工作程序一般囊括三个方面:首先,不论开展何种调查,都必须做好充分的资料搜集与了解,专业的人员进入现场踏勘后,详实记录有关数据,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
在这个阶段,不建议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其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入采样分析的重要阶段,只有通过逻辑紧密的推理论证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该阶段,采用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两步进行,每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最后,在数据支持力不足证的情况下,在调查中进一步进行补充采样和测试,从而获得足以支撑计算的风险评估参数和修复方案的思考依据。
(二)污染场地土壤的主要特征根据国家土壤污染调查报告显示,对650万平方公里的全国普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目前的环境质量并不好,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污染。
全国土壤污染总量超标率为16.1%,严重超标占1.1%。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其优化配置已成为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旨在对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文章将首先介绍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分析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是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广泛。
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土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元化需求。
土地经济学理论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提供了经济分析的基础。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其价格、供求关系、市场结构等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和配置效率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土地经济学理论,可以深入理解土地资源在不同用途间的分配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调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理论强调土地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理学和空间分析理论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提供了空间分析和规划的工具。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空间统计等方法,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空间关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土地经济学、生态学、环境保护、地理学等。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摘要:在调查沈阳市土壤环境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土壤环境特征、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土壤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特性,来确定不同区域土壤环境的主导服务功能,将研究区域分为4个一级土壤环境功能区、15个二级土壤环境功能区以及1 617个三级土壤环境功能区,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建设方向。关键词:沈阳市;土壤;环境功能Functional Zoning of Soil Environment: Take Shenyang City as Example Abstract: Functional zoning of soil 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Shenyang, the leading function of soil environment was determined by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status and ecological sensitivity of soil environment. The studied area was divided into 4 soil 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zones on the first grade, 15 sub-zones which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1 617 soil environmental function zones on the third grade. Corresponding conserv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key region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Shenyang; soil; environmental function土壤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土壤环境保护,防治土壤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1]。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与规划是区域环境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在以土壤污染状况为主的土壤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土壤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区域土壤环境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是土壤环境规划的基础工作,也是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督制度的前提。由于受污水灌溉和工业“三废”污染的影响,沈阳市的土壤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当前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给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生产增加了新的难度。因此,为保证沈阳市的土壤质量,确保粮食和蔬菜等食品质量安全,优化城市和农村发展空间,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监管力度,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和规划工作十分必要[2,3]。1 功能区概况沈阳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交接处,断裂构造非常发达。地貌以平原为主,东北和东南部是辽东低山丘陵起伏的延伸部分,北部是辽北丘陵延伸部分,中西部是辽河、浑河冲洪积平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两侧向中部倾斜。全市境内主要有辽河、浑河等大小河流15条,属辽河、浑河两大水系,水资源总量近31亿m3。沈阳地处北温带亚洲季风气候区边缘,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集中,日照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冬寒漫长,年平均气温为8.3 ℃,南与北和东与西之间相差1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716.6 mm,全市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时数约为2 516 h。土壤的成土母质有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黄土状亚粘土、第四纪红色粘土、淤积物、风积物和湖沼沉积物等几种类型。沈阳市土壤类型较多,根据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属性,可以分为7个土类17个亚类53个属143个种,其中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是主要的耕地土壤,各类土壤总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3.2%,其中耕地土壤占土壤总面积的88.0%。2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避免因盲目开发而造成土壤环境的破坏,增强土壤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始终贯穿区划与规划过程。2)主导功能原则。土壤环境功能的确定以土壤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在具有多种土壤环境服务功能的地域,以优先体现土壤环境调节功能为原则。3)空间分异原则。土壤环境系统是由一系列不同环境因子相互组合而成的,其内部形成了相应的土壤环境特征的分异,产生了不同的环境功能,为人类提供不同的服务,也具有不同的生态敏感性。据此可划分出不同的土壤环境功能区。4)一致性与差异性原则。土壤环境功能区是根据自然特征、社会结构和土壤环境因子等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划分的。区内的一致性和区际的差异性是区划工作的重要原则。3 研究方法沈阳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是在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和土壤环境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土壤环境的自然属性和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向,依据区域土壤环境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相似性以及不同地区土壤环境结构、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性对土壤环境进行的地理空间区划。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在沈阳市近年来污染土壤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沈阳市土壤环境污染数据进行统计,结合土壤的自然属性(土壤类型、质地等)和沈阳市的自然情况(如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市土壤环境进行评价与分析,总结出区域土壤环境的生态敏感性和分异特性[4-6]。2)明确区域土壤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主导性,在土壤环境状况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方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人类活动等因素,进行土壤环境功能分区划界,确定土壤环境功能分区。4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方案根据土壤环境的自然属性、沈阳市土地利用现状,结合土壤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将沈阳市土壤环境划分为4个一级功能区。在土壤环境一级区的基础上,依据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和土壤环境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结合不同区域土壤环境生态服务功能差异性及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划分土壤环境功能二级区[7-9]。土壤环境功能三级区是在二级区的基础上,按照土壤环境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地理分布差异组合,来划分1 617个土壤环境功能三级区,并举出部分实例。如表1所示。5 发展对策及建议5.1 自然保护土壤环境功能区自然保护土壤环境功能区具有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是保障沈阳市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区。严格地保护该区域土壤环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内要严格保护和管理该区域的土壤环境,防止土壤环境被破坏和污染,避免因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及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等不良后果;严格管理该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禁止不合理占用该区域土地资源,从而有效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高自然风景区的景观质量;严格保护河流源头和重要水源涵养地的土壤环境质量,保证饮水安全,充分发挥水源涵养功能。5.2 健康农产品生产土壤环境功能区健康农产品生产土壤环境功能区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土壤环境区域。根据区域内不同土壤环境的具体性质又分为绿色及无公害食品生产土壤环境功能区、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功能区和农田土壤环境监测功能区。在区域内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土壤环境功能区土壤环境的质量,从而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及推广,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及完善提供根本保证,以向人们提供质量安全、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遵循“在修复中利用,在利用中修复”的原则,对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功能区土壤环境展开全面的污染调查工作,弄清污染原因及主要污染物,进而实施积极有效的修复治理,对于土壤环境污染较重,不再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做出调整,适宜转变土地利用方向,防止土地资源的流失;同时对农田土壤环境监测区的土壤环境展开进一步的采样监测工作,弄清土壤环境的真实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5.3 生态恢复土壤环境功能区沈阳市生态恢复土壤环境功能区包括沙地生态恢复土壤环境功能区、盐碱地治理土壤环境功能区和坡地生态恢复土壤环境功能区3个二级区。该区域土壤环境敏感性较高,土壤生态环境脆弱,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土壤环境问题。在区域内大力开展土壤沙化调查工作,充分掌握沈阳市土壤沙化的分布区域、沙化程度等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有效开展防沙治沙工作,扭转沈阳市土地沙化现象日趋严重的局面;大力推进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加强坡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力度,防止水土流失加剧;加快土壤盐碱化的治理工作,使沈阳市土壤盐碱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积极开展土壤盐碱化防治科研工作,寻求盐碱化治理及利用的新方法。5.4 城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城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内人口密集,交通发达,工商业活动频繁,物质、能量、信息高度集散,是市域、县(乡)域经济的核心地区。该土壤环境功能区包括工业区土壤环境功能区、交通商业区土壤环境功能区、居民区土壤环境功能区和城市公园风景区土壤环境功能区[10,11]。在区域内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及生态工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三废”排放,以转变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对土壤环境造成的污染,一方面为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设提供必需的工业产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兼顾环境效益,保障人民健康;发展生态服务业,建立综合商业区,发展国内外商业贸易;规范商业活动,治理汽车尾气,文明市民出行,从而保护土壤环境质量;以“和谐人居”为理念,建设集居住、休闲、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社区;完善城市公园风景区的土壤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增加城市公园风景区的环保设施,加强城市公园风景区的建设。参考文献:[1] 徐红玳,卫新,黄伟,等.基于土壤环境质量的农业区划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34(4):447-452.[2] NY/T 39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S].[3] GB/T 18407.1—2001农产品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S].[4] HJ332-2006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S].[5] HJ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6]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7] 莫斌,朱波,王玉宽,等.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4,24(5):45-48.[8] 潘竟虎,董晓峰.基于GIS的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分区[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2):267-273.[9] 杨月圆,王金亮,杨丙丰.云南省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J].生态学报,2008,28(5):2253-2260.[10] 张甘霖,赵玉国,杨金玲,等.城市土壤环境问题及其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07,44(5):925-931.[11] 张甘霖,朱永官,傅伯杰.城市土壤质量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生态学报,2003,23(3):539-546.。
生态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展望
生态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生态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材料的开发、性能优化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估等方面。
同时,本文还将深入探讨生态环境功能材料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本文将回顾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的发展历程,梳理出该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近年来生态环境功能材料在污水处理、大气治理、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案例,揭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关注新型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发进展,如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复合材料等,并分析这些材料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生态环境功能材料学科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结合全球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测生态环境功能材料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重点。
同时,本文还将提出促进生态环境功能材料学科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生态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生态环境功能材料作为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在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该领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环境功能材料旨在通过材料的科学设计和应用,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修复、能源节约、污染控制等目标。
环境修复材料:这类材料主要针对土壤、水体等环境的污染问题,通过吸附、分解、转化等方式,去除或降低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例如,纳米级吸附材料、光催化材料等在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节能与能源转化材料: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与能源转化材料的研究成为热点。
这包括太阳能电池材料、热电材料、储能材料等,它们能够将太阳能、热能等转化为电能或化学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保持土地功能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而土壤作为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土壤生态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讨论当前土壤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土壤生态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科学,包括生态学、土壤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当前的土壤生态学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1 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对土壤营养循环和有机物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过程。
目前,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DGGE、FISH、PLFA等,来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构成。
同时,结合土壤化学性质和环境因素分析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水文机制,是当前土壤微生物研究的热点。
1.2 土壤养分循环研究土壤养分循环对于维持土壤肥力和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通过模拟实验和野外实践探讨土壤有机质、氮、磷等养分的运移、贮存和循环过程。
同时,从微观角度研究土壤微生物与养分循环的关系,推动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3 土壤-植物互作研究土壤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土壤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微生物活动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影响。
而植物通过其根系的分泌物和死亡根系来调节土壤生态环境,并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和功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对不同植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来研究植物演化和适应性等问题。
近年来,在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下,全基因组测序等新技术在土壤-植物互作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1.4 土壤污染与修复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而土壤污染不仅严重损害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也直接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
功能区划研究进展与相关问题初探
比利 时 , 据 人 类 生 活 、 态 、 观 和 经 济 价 根 生 景 值 等 关 键 性 指 标 , 出 了禁 止 开 发 和 特 别 保 护 战 提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 前 , 国 区 划 是 以 自然 或 我
自然 系统 的地域 分带 性进 行 的 , “ 国气候 区 如 中
本 刊特 稿
・9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普资讯
域 论 ” “ 国 植 物 区 域 ”, 中 国 综 合 自然 区 划 ” ,中 “ , “ 国 自然 区划 概 要 ” ,0世 纪 9 中 等 2 0年 代 随 着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科 学 技 术 进 步 , 区划 工 作 的 客 体 对 象 没 有 变 ,但 加 强 了应 用 和 服 务 对 象 和渗 透 , 主 要 为 生 产 服 务 , 全 球 环 境 变 化 和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为 展 提 供 依 据 , 划 体 系 是 将 自然 和 经 济 社 会 两 要 区 素结合起来进 行 的。 中 国 水 功 能 区 划 ,根 据 水 资 源 的 自然 条 件 、 功 能 要 求 、 发 利 用 现 状 , 资 源 保 护 规 划 和 经 开 水 济社 会 发 展 要 求 进 行 的 ; 中 国 土 地 资 源 利 用 区 划 , 据 土 地 利 用 详 查 根 以 自然 资 源 与 市 场 结 合 ,面 向 工 农 业 、城 建 、 交 通 运 输 及 整 个 围 民经 济 行 业 , 状 与 远 景 相 结 合 现
维普资讯
功 能 区划研 究 进 展 与 相 关 问题 初 探
浅析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015年第11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You科研◎农业科学浅析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李海峡(廊坊市农业局,河北廊坊065000)[摘要]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作为农作生长的生命保证,在促进农作物产量提升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内部营养物的积累和水分多少都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对农田土壤的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但是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农田土壤结构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农田板结现象严重。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农田土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土壤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止作用。
[关键词]农田土壤植物生长作用[中图分类号]S1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11-0100-011农业土壤的现状分析1.1土壤板结化现象严重很多地区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大棚生产过程中由于内部温度较高,环境较为干燥,导致了地面蒸发作用不断加强,逐渐使得大棚土壤水分在耕作层的运输方式发生了改变。
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中非活性孔隙比例逐渐降低,可耕作层逐渐变浅,土壤的通透性逐渐增加,物理性状变差,导致了土壤出现板结的现象。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玉米种植能够显著提升耕作层深度,使得土壤变得疏松多孔,一般这些地区的水稳定性较强,对于调整土壤内部的气候环境有着很大的帮助,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群众过度重视化学肥料的施入,而忽视了有机肥料的重要作用,逐渐导致了土壤出现严重的板结现象。
1.2土壤酸化现象加重在农业生产中过程,由于过度的施肥、灌溉以及气候环境突变,使得土壤中有机质分解速度逐渐加快,从而会产生跟多的的有机酸和无机酸根,而在不断重复种植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农民群众就会施入更多的化肥,从而使得土壤中酸根离子含量不断增加。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研究进展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积累了海量的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和抗生素产生等。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关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综述当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一、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1.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准确、全面地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对土壤样本DNA进行测序,可以快速获得海量的微生物序列数据,并进一步进行群落分析。
这种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使我们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丰度和组成的认识更加深入。
2. 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因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类型、土壤pH值、养分状况、土壤水分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长环境,从而影响其群落结构。
同时,植被类型、土壤管理措施和技术等也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1. 有机质分解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起着关键的有机质分解作用。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释放到土壤中,为植物提供养分。
部分土壤微生物还具有产生酶的能力,可以分解更复杂的有机物质,如木质素和纤维素等。
2. 养分循环土壤微生物在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参与氮、磷、硫等元素的循环过程,通过氮固定、铵化、硝化、氮化作用等过程,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并参与植物的养分吸收与利用。
3. 抗生素产生土壤微生物是天然产生抗生素的重要来源。
它们通过产生和释放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质,抑制土壤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保持土壤的健康。
这种天然的抗生素产生机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三、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质量的关系1. 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和环境修复作用,对土壤的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 》 中 明确要 求 :“ 建 立土 壤环 境功 能 区划指 标体 系 和 区划方 法 ,构建 土壤 环境 分 区分类 管理 体系 ” 。 土壤 环境 功 能 区划 是 实现 土壤 环 境 “ 分 类 分 区 ” 管 理 的重 要 前 提 ,而 土 壤 环境 功 能 区划 方 法 学 研 究 则 是全 国土壤 环境 功 能 区划工作 的重要 技术 支撑 。它需 要 综合 考 虑 气候 、地 形地 貌 、土 壤 本 身类 型 属性 、
土壤环 境 质量 现状 、土壤 环境 敏感 性 、土地 利用 方式 等 自然 、社会 、经 济 多方 面 的多系统 因素 。该 研 究通
收稿 日期 : 2 o 1 4 - o 4 - o 8 贾琳为博士后 究 生
Hale Waihona Puke V o 1 . 3 6 , N 。 . 1 , p p 1 0 7 — 1 1 4
一
F e b n l a n r 2 01 5
.
d o i :1 0 . 7 6 2 1 / c j a r r p . 1 0 0 5 — 9 1 2 1 . 2 0 1 5 0 1 1 8
・
农 业 区划 ・
摘
要
土壤 是人类生存 的载体和物质来 源基础 ,土壤环境 功能 的保 护和管理 直接事关 人类安全 ,土壤环
境 功 能 区划 是 实 现 土 壤 环 境 “ 分 区 分 类 ” 管 理 和 可 持 续 利 用 的 重要 支 撑 。 该 研 究 系 统 地 总 结 和 梳 理 了 土 壤
环境 功能区划概念提 出、区划原则与依据 、区划方法 与分类体 系等研究 进展 ,探讨 分析 了土 壤环境功 能区 划 中需要 重点评价的主要 因素 ,包括 自然背 景条 件 、社会 经济发展水 平 、土壤环境 污染现状 与潜力 、重金 属污染 、土壤 侵蚀 、土地利用 、土壤环境承载力 等各评 价 因素 对土壤环 境的影 响作 用 ;进而重 点分析 土壤
第3 6 卷 , 第1 期 2 0 1 5 年 2 月
中 国 农 业 资 源 与 区 划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Re s o u r c e s a n d Re g i o n a l P l a n n i n g
面 。土壤 环境 功 能及其 区划研究 与人类 需求 ,人 类 活动 的联 系必 然 非常 密 切 。人 们 利用 土 壤 的各 种 功 能获取 衣 食住 行 之需 ,也依 靠 土壤 消 纳各 种 排 放 物 ,人 为 因素 等 外 界 干 扰显 著 影 响 土 壤 环境 和功 能 的变 化_ 3 J 。 国家高度 重 视土 壤环 境保 护 工 作 ,国务 院 《 关 于 落实 科 学 发 展 观 ,加 强环 境 保 护 的决 定 》 中 明确 要求 “ 以防治 土壤 污染 为重 点 ,加强 农 村环境 保 护 ” 。2 0 1 0年 《 中共 中央关 于制 定 国 民经 济 和社会 发展 第 十二个 五 年规 划 的建议 》 和 2 0 1 1 年 《 国民经 济 和社会 发展 第 十二个 五年 规 划 纲要 》 要 求 加 强综 合 土壤 污
染 等 环境 问题 治 理 ,明显 改善 环境 质量 。 环 境 功能 区划 是对 区域 的环境 功 能类 型进 行 科 学 、实 用 地 合 理 划 定 j ,土壤 环 境 功 能 区划 是 促 进 社
会 可持 续 发展 、实现 土壤 环境科 学 利用 和管 理 的一项 重要 的基 础性 工作 ,应 土壤 环 境功 能分 区分类 科学 管
理 和人 居 生态 安全 需求 ,土壤 环境 功能 区划 工作 亟 须加 紧展 开 j 。环 境保 护 部 2 0 0 9年 全 国环 境保 护 工 作 会 议 明确 要求 开展 土壤 环境 功 能 区划 试 点 工作 , 2 0 1 1年环 境 保 护 部 《 关 于 进一 步 加 强 农 村 环保 工 作 的意
土壤 是人 类赖 以生存 和发 展 的物质 基础 ,土壤环 境 问题直 接关 系 到食 品 和人居 环境 安全 问题 。加 强土 壤 环境 功 能保 护是 构建 国家生 态 文 明体 系 、以人 为 本 、可 持 续 发 展 的重 要 内容 ¨ ] 。土 壤 环境 功 能 区划 是 合 理 开发 利用 、有 效 管理保 护 土壤 资源 及其 环境 功 能的 重要基 础性 工作 。 土壤 环境 功 能有很 多 ,也 有不 同 的划分 方式 ,但 其 主要功 能 有 :作 物 生长 、原 材料 生产 、 自然 景 观文 化 遗产 和建设 承 载 、 营养 库 、雨 水 涵 养 作 用 、养 分 转 化 和 循 环 作 用 、缓 冲 过 滤 、栖 息 地 和 基 因 库 等 方
土 壤 环 境 功 能 区划研 究进 展 浅 析 术
贾 琳 ,杨 飞 , 张胜 田 ,林 玉锁。 ,王 金 超4
( 1 .中国环境科 学研 究院 ,北 京 1 0 0 0 1 2 ; 2 .中国科 学院地 理科学 与资源研究所/ 资 源与环境信息 系统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2 1 0 0 4 2 ; 4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 0 0 0 4 8 ) 1 0 0 1 0 1 ; 3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 科学研究所 ,南京
环 境 功 能 区 划 中 的 尺 度 差 异 影 响 ,强 调 不 同 尺度 下 的 土 壤 环 境 功 能 区 划 ,其 区划 指 标 体 系选 择 和 分 区 分 类
体 系都存 在显著差异 ,建议根据不 同尺度特 点合 理界定 区划 目标和 制定不 同尺度上 的有 效的 、可操作 性强 的土壤环 境功能区划 ,提 出土壤环境功能保 护管 理和区划实施方面 的建议 。 关键 词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 评价 尺度 分类 体系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