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功效及作用汇总
中药大黄的作用
中药大黄的作用
中药大黄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泻下通便:大黄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分泌和液体潴留,使粪便松软、顺利排出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便秘和排除肠道毒素。
2. 清热泻火:大黄有一定的清热泻火功效,可用于治疗由于内热引起的热病、湿热等疾病,如黄疸、痈疽等。
3. 消肿止痛:大黄具有较强的消肿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疮疖肿毒、淤血瘀滞等疾病,还常用于关节炎、跌打损伤等疼痛性疾病。
4. 清肝明目:大黄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一些由于肝火内扰引起的目赤、干涩等症状。
此外,大黄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理作用,例如杀菌消炎、解毒解酒等,但以上几个方面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大黄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使用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切忌自行滥用。
大黄药理作用总结
大黄药理作用总结1. 引言大黄(学名:Rheum palmatum Linn.)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中草药,其根部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将对大黄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和概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药物。
2. 温经通便作用大黄具有温经通便的药理作用。
它含有丰富的大黄素和大黄蒽醌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起到通便的作用。
由于其能促进肠道的蠕动速度,大黄还可用于治疗便秘和排毒。
3.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大黄还具有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作用。
它能够提高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增加胆汁分泌和消化液的分泌量,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大黄还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有效阻止肠道中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4. 抗炎作用大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大黄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白细胞的活化,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大黄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还能够抑制炎症相关的酶的活性,进一步发挥其抗炎作用。
5. 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大黄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大黄中的一些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大黄还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自噬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其抗肿瘤效果。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大黄的抗肿瘤机制和临床应用。
6. 抗氧化作用大黄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其富含的大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大黄还能够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进一步增强其抗氧化能力。
7. 抗菌作用大黄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大黄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耐药菌种。
大黄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8. 免疫调节作用大黄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大黄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
大黄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力和免疫应答能力。
9. 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大黄具有一定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大黄中的一些成分能够通过调节血液中脂质代谢和减少氧化应激来保护心脑血管系统。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一、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以下是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1:润肠通便作用:大黄含有丰富的大黄素和大黄酸,能够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解决便秘问题。
2:抗菌作用:大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对于某些感染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3:抗炎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皂苷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
4:提高免疫力:大黄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
5:抗肿瘤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酸对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应用于肿瘤治疗的辅助治疗。
二、大黄的临床应用基于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以下是大黄的主要临床应用领域:1:治疗便秘:大黄作为一种常用开塞露成分,被广泛应用于缓解便秘症状,具有良好的通便效果。
2:治疗炎症性疾病:大黄中的抗炎成分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因此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炎症性疾病。
3:辅助抗菌治疗:大黄的抗菌作用可以辅助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4:肿瘤治疗辅助:大黄中的抗肿瘤成分可以辅助治疗某些肿瘤,如结直肠癌、肺癌等。
5:肠内洗净:大黄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肠道清洁,如肠镜前的准备工作。
附件:本文档附有大黄的临床试验数据、药理研究报告、患者用药指导等相关资料,可供查阅。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大黄:中药名,为中国草本植物大黄的干燥根、根茎。
2:临床应用:指通过临床试验和实践,将药物应用于治疗疾病的过程。
3:药理作用:指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应。
4:便秘: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的情况。
5:抗菌:指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6:抗炎: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炎症症状的作用。
7:免疫力:指机体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和保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
8:抗肿瘤:指对抗肿瘤细胞增殖和扩散的作用。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大黄,又被称为黄连、大戟、芒硝等,是一种植物性药材,常被用于中医药治疗多种病症。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禁忌。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并介绍大黄的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泻下:大黄是一种滑肠止泻的药物,主要应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等疾病。
中医认为,痢疾的发生与湿热内蕴有关,而大黄具有清热泻下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痢疾。
2. 活血通络:大黄有疏肝解郁、理气解郁的作用,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瘀血症状,如痛经、瘀血性痔疮等疾病。
3. 消食导滞:大黄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排便。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胃肠道功能障碍、饮食不调等问题。
4. 通经:大黄有助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经血量过多等问题。
它能够促进子宫收缩,减少经血的过多流失。
5. 抗菌作用:大黄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大黄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的作用,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大黄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功效与作用,大黄还具有一些其他的药理作用。
例如,大黄有一定的抗炎、抗肿瘤活性;它还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降低血脂和血压;此外,大黄还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可以减少肝脏损伤。
然而,虽然大黄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禁忌。
以下是大黄的禁忌事项:1. 孕妇:大黄具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因此,孕妇慎用大黄。
大黄可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引起流产。
2. 哺乳期妇女:大黄成分会通过乳汁分泌,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哺乳期的妇女也应避免使用大黄。
3. 脱水患者:大黄具有泻下的作用,容易引起脱水。
因此,脱水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4. 腹泻或者腹部不适患者: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容易引起腹泻。
因此,腹泻或者腹部不适的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5. 出血性疾病:由于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容易加重出血性疾病的症状,如消化道溃疡、鼻衄等,因此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关于大黄的名词解释
关于大黄的名词解释大黄,又称为黄芪、黄蜀葵,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健脾、解毒等多种功效。
它在中医药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医疗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大黄的名词解释,并探讨其来源、功效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1. 大黄的来源大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大黄科,俗称中草药,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它的根茎类似于胡萝卜,外表呈暗褐色或黑褐色,质地坚硬。
大黄的根茎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大黄素、黄连素、大黄酚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大黄药用价值。
2. 大黄的功效大黄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包括:益气:大黄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它能够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益气的作用。
健脾:大黄能够改善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促进食欲,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解毒:大黄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以中和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它常被用于治疗中毒、食物中毒等症状。
通便:大黄还是一种良好的通便药物,可用于缓解便秘症状,帮助排毒通畅。
抗菌:大黄素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某些细菌、病毒有杀灭作用。
抗炎:大黄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引起的症状。
3. 大黄的使用注意事项尽管大黄具有多种功效,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用量不宜过大:大黄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因此,使用大黄时需要控制用量,遵循医嘱。
孕妇慎用:孕妇应慎用大黄,因为其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过敏体质者慎用:对大黄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以防引发过敏反应。
长期使用慎重:长期、过度使用大黄可能导致依赖性,使肠道功能失调,影响健康。
与药物相互作用:大黄与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凝剂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增强。
在使用大黄时,应通知医生已使用的其他药物。
综上所述,大黄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健脾、解毒等多种功效。
它在中医药学中有着丰富的理论支持,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使用大黄时,需要注意合理控制用量,遵循医嘱,以及了解自身的体质情况。
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是
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是
功能主治
大黄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以下是大黄常见的功能主治:
1.清热泻火:大黄具有较强的清热泻火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毒证、喉
炎咽喉红肿等症状。
2.泻下通便:大黄有很好的通便作用,特别适用于治疗便秘、积食等肠
胃问题。
3.消肿散结:大黄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除,有助于消肿散结,对于淋
巴结肿大、痔疮等病症有明显的疗效。
4.利尿除湿:大黄可促进尿酸、尿素等废物的排泄,对于浮肿、水肿等
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5.抗菌消炎:大黄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尤其对于
湿热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禁忌
虽然大黄有许多功效,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
以下是大黄的禁忌:
1.儿童及孕妇禁用:由于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可能
产生不适或副作用,因此不适宜使用。
2.大黄素过敏者禁用:个别人对大黄素过敏,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则禁止
继续使用大黄。
3.腹泻情况禁用:如果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应停止使用大黄,以免
加重病情。
4.炎症性肠病患者禁用:对于已经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等患者,不宜使用大黄,以免加重病情。
5.长期大量使用禁用:大黄具有刺激性,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对肠胃产生
较大的刺激,导致胃肠道不适。
以上是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使用时应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用法和剂量,避免出现不适或过量使用的问题。
在使用中还应咨询医师或中药师的建议,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大黄虽然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但是并非无所不能,使用时要谨慎。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大黄,又称芒硝、轻精黄、净黄、蓖麻皮、野大黄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众多的功效与作用,但也有一定的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黄的功效和作用,以及使用大黄时需要注意的禁忌。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 润燥通便:大黄具有促进肠道排泄功能,可润燥肠道,通便解毒,对于缓解便秘、排出体内废物有一定的功效。
尤其适用于肠燥便秘、两便不通的人群。
2. 解毒: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痰浊、疮疡肿毒等疾病,具有明显的解毒效果。
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中毒等。
3. 消肿止痛:大黄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痛等病症。
尤其对于湿气重、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利尿:大黄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增加尿量,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
适用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患者。
5. 抗菌消炎:大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
可用于治疗炎症、感染等疾病。
6. 降脂减肥:大黄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可以降低血脂、减肥瘦身。
适用于血脂异常、肥胖等患者。
7. 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火热上疳、火热烦渴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清热效果。
大黄的禁忌:1. 孕妇禁用:大黄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忌用大黄。
2. 婴幼儿禁用: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大黄的药性过于凉寒,容易引起腹泻,因此婴幼儿不宜使用大黄。
3. 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忌用:虚寒体质、气血不足的人群使用大黄可能会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4. 脾胃虚弱者忌用:大黄具有刺激性药性,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5. 出血性疾病患者忌用:大黄能促进血液循环,容易导致出血加重,不适合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
6. 肝功能不全患者忌用:大黄的活性成分需要在肝脏中代谢,对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药物积聚,增加肝脏负担,因此肝功能不全患者不宜使用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是大黄植物的根茎部分,呈现出浓郁的黄色,具有许多强大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大黄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
它含有大量的安慰剂和大黄素,这些成分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特别适用于治疗便秘和胃痛等问题。
大黄还可以通过加速肠道的蠕动,清除体内毒素和废物,减轻肠道积聚和排便困难。
其次,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医认为大黄有清热积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湿气和毒素。
它还可以用于治疗高热、热毒引起的疾病,例如痈疮、疮疖、口腔溃疡等。
大黄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积蓄的湿热,减轻身体的感染和发炎症状。
此外,大黄还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
大黄中的大黄素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特性,可以帮助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减少感染的风险。
大黄还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和炎症,例如湿疹、瘙痒和皮肤糜烂等。
它可以迅速舒缓皮肤刺激和红肿症状,恢复皮肤健康。
此外,大黄还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刺激肾脏排尿,促进尿液排出,减少尿液滞留和淋疾症状。
同时,大黄也可以帮助治疗尿路感染和结石等问题。
通过增加尿液排出,大黄可以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改善肾脏功能。
除此之外,大黄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例如降低血脂、抗肿瘤、抗衰老等。
大黄可以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堵塞的风险。
它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大黄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自由基的损害,延缓衰老过程。
总的来说,大黄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包括泻下通便、清热解毒、消炎杀菌、利尿通淋等。
但是由于大黄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遵循医嘱,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
特别是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大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在使用大黄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与功能主治
大黄的药理作用与功能主治药理作用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主要包含大黄素等成分。
它具有以下药理作用:1.润肠通便:大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刺激肠壁运动,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便秘等肠道问题。
2.祛湿解毒:大黄含有大量的蒽醌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解毒效果,能够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湿气。
此外,大黄还可以减少湿热和湿毒对身体的侵害。
3.活血祛瘀:大黄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堆积,对于一些因气滞血瘀导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疗效。
4.抗菌消炎:大黄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消炎作用,能够抑制一些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功能主治基于大黄的药理作用,它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和主治:1.导泻通便: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便秘。
它能够促进肠蠕动,增加粪便的湿度,使其更容易排出体外。
此外,大黄还可以调整肠道的水分吸收能力,减少水分的吸收,进一步增加粪便的湿度,促进排便。
2.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的作用,能够通过排除体内的湿热来降低体温和消炎。
它常被用于治疗热病、湿疹等热毒病症。
3.改善便秘引起的皮肤问题:便秘会导致体内毒素堆积,进而引发皮肤问题,如痤疮、黯沉等。
大黄具有解毒作用,能够排除体内有害物质,改善皮肤问题。
4.缓解瘀血引起的痛症:大黄含有活血化瘀的成分,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的积聚,从而缓解瘀血引起的疼痛,如痛经、血栓等疾病。
–痛经:大黄可以促进子宫的收缩和排除,减轻痛经。
–血栓:大黄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改善湿气引起的问题:湿气容易滞留在体内,引起浮肿、腹胀以及其他不适症状。
大黄的祛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气引起的问题。
综上所述,大黄具有润肠通便、祛湿解毒、活血祛瘀和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
基于这些作用,大黄可以用于治疗便秘、热毒病症、皮肤问题、瘀血引起的痛症以及湿气引起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大黄时应遵医嘱,避免滥用和误用。
大黄的抗菌与抗炎作用
大黄的抗菌与抗炎作用大黄,又名黄连木、决明、大黄连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它具有抗菌与抗炎作用,成为中医药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药材之一。
大黄的抗菌作用源于其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如大黄素、大黄酮、大黄苷等。
研究表明,大黄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其生长繁殖。
其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常见致病菌。
这种抑菌作用使得大黄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除了抗菌作用,大黄还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现代研究证实,大黄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类物质,这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大黄能够通过调节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炎症是众多疾病的共同特点,如关节炎、湿疹、溃疡性结肠炎等,而大黄的抗炎作用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有效的药物选择。
此外,大黄还可以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提升。
研究发现,大黄中的部分成分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而大黄的免疫调节作用使其在调整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大黄以不同的剂型被广泛应用于药品及医疗器械领域。
其中,大黄粉末可用于制备中药口服剂,如润肠通便药;大黄浸膏可用于制备外用药膏,如治疗皮肤炎症和湿疹;大黄提取物可以用于制备抗菌喷剂和消毒液等。
这些不同的制剂有效地利用了大黄的活性成分,提高了药物的抗菌和抗炎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大黄作为一味草药,具有一定的毒性。
在使用大黄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剂量使用,避免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尤其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重使用大黄制剂。
总之,大黄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显著的抗菌与抗炎作用。
其丰富的活性成分为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有效的药物选择。
然而,在使用大黄时需慎重,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合理用药原则,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大黄的性味功能主治
大黄的性味功能主治
性味
大黄,草本植物,性寒、味苦。
功能
•清热泻火
•软坚散结
•活血化瘀
•通便
主治
大黄作为一种中药材,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下面列出了大黄的主要主治:
1. 清热泻火
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2. 软坚散结
大黄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腹痛、胃胀、便秘等症状,对于消化系统的疾病有着一定的疗效。
3. 活血化瘀
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症状,如痛经、血瘀性疼痛等。
4. 通便
大黄具有通便的效果,可以用于治疗便秘、肠道梗阻等问题,通过促进肠道蠕动来改善排便情况。
5. 其他症状治疗
除了以上主治外,大黄还可以用于治疗以下症状:
•感冒发热
•便秘
•高血压
•肝胆湿热
•高血脂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孕妇应慎用,以免影响胎儿健康。
•久煮损伤:大黄煮汤时间过长会损伤其有效成分,影响疗效,不宜过度煮煎。
以上列举的是大黄的主要性味功能主治及注意事项,但仅供参考,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具体症状进行合理的用药。
大黄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大黄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大黄的简介大黄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科学名称为Rheum palmatum L.,属于苋科大黄属。
大黄生长在中国的各个地方,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材。
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黄素、大黄酸、芍药苷等。
2. 大黄的药理作用•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以有效解除体内的热毒。
•利湿通便:大黄被广泛用于治疗湿热下注、腹胀便秘等病症,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达到通便的效果。
•消肿止痛:大黄含有丰富的大黄素和大黄酸等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并消肿。
3. 大黄的功能主治大黄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于以下诸多病症的治疗: - 便秘:大黄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能够缓解便秘问题。
- 火热症状:大黄能够清热泻火,用于治疗火热症状如口干舌燥、痰黄稠等。
- 腹胀腹痛:大黄具有利湿通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腹胀腹痛。
- 淤血瘀滞:大黄能够活血化瘀,用于治疗淤血瘀滞导致的疼痛问题。
- 外用治疗:大黄还可以外用治疗一些皮肤病症如湿疹、疮疖等。
4. 大黄的使用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慎用大黄。
•大黄具有刺激性泻药的作用,使用时应遵医嘱和合理用量,避免过度使用。
•大黄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问题,应避免滥用。
•对大黄过敏者禁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用。
5. 大黄的药物相互作用大黄药物与以下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 口服叶酸类药物:大黄可能减少叶酸的吸收和利用,影响药效。
- 口服泻药:大黄与其他泻药合用可能加重泻药作用,导致腹泻等不适。
- 口服西药药物:大黄与某些西药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减弱或加强药效,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上是关于大黄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大黄前应咨询医师,依医嘱合理使用,并遵守使用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相关规定。
大黄泻火通便清热燥湿
大黄泻火通便清热燥湿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泻火通便、清热燥湿的功效。
在中医药领域,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与火热、湿滞相关的疾病。
本文将就大黄的功效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大黄的功效大黄具有泻火通便、清热燥湿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以下症状的治疗:1. 火热便秘:大黄能够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缓解便秘问题。
由于大黄具有泻下作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以免引发腹泻等问题。
2. 湿热黄疸:湿热黄疸是指由于湿气和热气的侵袭导致的黄疸症状。
大黄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能够帮助排除体内湿气和热气,缓解黄疸症状。
3. 湿热淋病:湿热淋病是指因湿气和热气的侵袭导致的尿频、尿急等症状。
大黄能够渗透湿气和热气,促进排尿,缓解淋病症状。
4. 湿疹:湿疹是一种皮肤发病,常常与湿气、痰湿相关。
大黄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能够改善湿疹症状,促进皮肤的愈合。
二、大黄的使用方法大黄通常以煎剂、散剂和丸剂等形式使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种使用方法:1. 煎剂:将大黄切碎后,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小火煎煮30分钟至溶液呈黄色。
冷却后,饮用煎剂。
2. 散剂:将大黄研磨成粉末后,根据医嘱调配成适当剂量的散剂。
将散剂溶于清水或温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3. 丸剂:将大黄制作成丸剂,通常以胶囊或者丸剂的形式供应。
根据医嘱服用适量的丸剂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大黄时需谨慎剂量,以免引发腹泻等不适症状。
同时,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注意事项在使用大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剂量控制:大黄具有泄泻的作用,使用时需注意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使用不超过10克。
2. 不宜久服:大黄属于泻下药物,久服可能会对肠道产生依赖。
因此,不宜长期连续使用,一般用药时间不超过7天。
3. 配伍禁忌:大黄与某些中草药具有禁忌配伍关系,如与芒硝、己椒、草果等药物不宜同时使用。
4. 不适症状:使用大黄可能会引起腹泻、恶心等不适症状,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大黄的用处与功能主治用量
大黄的用处与功能主治用量大黄的简介大黄是一种中药材,它是指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大黄类植物的根茎。
大黄的主要成分是大黄素,具有极强的泻药作用。
因此,大黄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中。
大黄有着丰富的用途和功能,主要成分有大黄素、大黄酚等。
大黄的用途大黄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泻下通便:大黄有明显的泻下通便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急性痢疾、便秘等疾病。
它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排便频率,缓解便秘症状。
2.清热燥湿:大黄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黄疸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增加尿量、排除多余的湿热物质来清热燥湿。
3.利水消肿:大黄可以促进尿液排泄,减轻水肿症状。
它对于水肿性疾病、急慢性肾炎引起的水肿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消毒杀菌:大黄还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它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大黄的功能主治大黄在中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泻痢:大黄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排便频率,对于治疗急性痢疾有一定的效果。
2.便秘:大黄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用于治疗便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3.湿热下注:大黄可以通过清热燥湿的作用,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疾病,如黄疸、湿疹等。
4.水肿:大黄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5.感染性疾病:大黄具有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溃疡、痈肿等。
6.肝胆疾病:大黄可以帮助排解胆汁,调节肝胆功能,对于治疗肝胆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大黄的用量大黄的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用量为3-6克,每日2次。
儿童用量需要根据年龄和体格来确定,一般每次用量为1-3克,每日2次。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大黄可以煮水服用,也可以制成丸剂、散剂等剂型。
需要注意的是,大黄是属于泻药类药物,使用时需谨慎。
长期或过量使用大黄可能会导致肠道依赖性或滞留便秘。
大黄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大黄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功能主治大黄是一种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泻下通便:大黄含有丰富的草酸,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积食等肠胃道问题。
•消肿止痛:大黄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肿痛症状,常用于治疗疼痛、肿胀等病症。
•清热泻火:大黄能清热泻火,常用于治疗热毒性病症,如口腔溃疡、痈肿等。
•通经活络:大黄能够活血通经,可用于调理妇科问题,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散结消痈:大黄有一定的散结消痈作用,常用于治疗肿瘤、淋巴结炎等疾病。
•治疗湿疹:大黄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瘙痒等问题。
用法大黄可以内服、外用,常见的用法有:1.内服:将大黄研磨成细末,每次可口服1-3克。
可直接冲服或与蜂蜜、糖浆等混合服用,一般每日2-3次。
2.外用:将大黄研磨成细末后,可加入适量的清水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
对于肿胀疼痛的问题,也可将大黄研磨后煮水洗患处。
大黄一般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常见的用药周期为1-2周。
注意事项在使用大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2.对大黄过敏者禁用;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4.大黄不宜与酒类、咖啡等同服;5.大黄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6.在使用大黄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用量大黄的用量一般根据个体情况、症状轻重及配伍药物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的推荐用量如下:•成人每次口服1-3克,每日2-3次;•儿童用量需减半,每次口服0.5-1.5克,每日2-3次。
用量需根据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调整,遵循医生嘱托。
使用大黄时,应注意控制剂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出现副作用。
小结大黄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良好的通便、消肿、清热泻火、通经活络、散结消痈等功能主治。
使用时需要注意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尤其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谨慎使用。
在使用大黄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大黄。
大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大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大黄,又称为中国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中。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大黄的中药名为"大黄",其学名为Rheum palmatum L.,属于蓼科植物。
在中医药理论中,大黄具有通便泄热、祛湿燥湿等功效,并被用于治疗便秘、湿热病症等。
大黄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是大黄素。
大黄素是一种黄色晶体,呈现弱酸性,容易溶于醇和酮类溶剂。
此外,大黄还含有大黄酸、蓼皮甙、大黄酚等多种成分。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赋予大黄药物其特殊的药理作用。
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是促进肠道蠕动和增加排泄。
大黄素能够刺激肠道的平滑肌收缩,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排出。
同时,大黄素还能够抑制肠道内过多水分的吸收,增加水分的排泄。
这些作用使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便秘和湿热病症。
另外,大黄还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有助于改善炎症和感染等症状。
除了上述作用,大黄还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
大黄酸是大黄中的一种成分,具有刺激胆汁分泌的作用。
此外,大黄还能抑制肠道内的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大黄在中医药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1. 便秘:大黄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排出,对于缓解便秘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
2. 湿热病症:大黄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症,如湿热黄疸、湿热泄泻等。
3. 炎症和感染:大黄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对于改善炎症和感染等症状有一定帮助。
4. 胆道疾病:大黄能刺激胆汁分泌,对于一些胆道疾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虽然大黄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黄具有泻下作用,不宜过量使用。
长期过量使用大黄可能引起肠功能障碍,进而导致便秘。
此外,大黄在孕妇、哺乳妇女、小儿和体弱者中慎用,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的来说,大黄作为一种中草药,在中医药中被广泛使用。
其化学成分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大黄素和大黄酸等,具有通便泄热、祛湿燥湿等药理作用。
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
大黄的功能主治与禁忌功能主治•大黄是一种中药,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拥有多种功能主治。
以下是大黄的几个主要功能与作用:1.泻下通便:大黄具有明显的通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肠道积聚的废物和毒素,缓解便秘和肠道不适感。
2.消肿止痛:大黄有很好的消肿止痛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痈肿、疮疡、白带异常增多等症状,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3.排石通淋:大黄可以促进尿液排出,有利于排除体内的结石和尿酸盐,对尿道结石和尿路感染有一定疗效。
4.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火热疮疖、口疮、口臭等症状。
5.治疗疾病:大黄可用于治疗瘰疬、疔疮、痄腮、黄疸等症状。
同时,大黄还具有抗菌消炎、解毒散结的作用,有助于治疗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
禁忌尽管大黄具有多种功能与主治,但在一些情况下使用大黄需要注意以下禁忌事项:•孕妇禁用:大黄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滋腐性,容易引起宫缩,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大黄。
•产妇禁用:产妇在分娩后恶露排出期间,由于子宫口尚未完全关闭,大黄的刺激性可能会导致出血,因此产妇应禁用大黄。
•小儿禁用:由于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大黄的刺激性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影响,故小儿也应禁用大黄。
•临床禁用:患有急性腹泻、严重腹痛及消化道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使用大黄可能会加重症状或引发不适,因此在临床上需要慎重使用。
•过敏体质患者慎用:对大黄过敏的人群应慎用大黄,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总结起来,大黄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的中药,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对人体有益,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需要注意禁忌事项。
在使用前最好请教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大黄。
大黄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大黄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大黄又称为黄连,是一种传统中药材。
它具有以下功效和作用:
1. 清热泻火:大黄含有大黄素,具有独特的清热泻火功效,用于治疗热病高热、口干舌燥等症状。
2. 活血祛淤: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症状,如经血不畅、痛经、血瘀症等。
3. 通便润肠:大黄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和增加粪便水分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和肠道梗阻。
4. 抗菌消炎:大黄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功效。
食用方法:
大黄具有药用价值,一般不建议直接食用。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大黄研磨或煎煮成汤剂,饮用。
具体用法和剂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疾病情况,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由于大黄具有泻痢作用,不适宜过量使用,并禁止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年幼儿童使用。
大黄的功效作用与主治
大黄的功效作用与主治
大黄,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华南地区的草本植物,也是中药中常用的草药之一。
自古以来,大黄被广泛用于中医领域,具有丰富的功效作用和主治。
首先,大黄具有通便的功效。
大黄含有丰富的大黄素和大黄酚等成分,它们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的排出,缓解便秘问题。
此外,大黄还具有润肠作用,可以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的疼痛感。
其次,大黄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大黄富含芳香物质和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杀菌、消炎作用。
它能够清除人体内的热毒,减轻发热、喉咙痛、口臭等症状。
此外,大黄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如皮肤疮痈、扁桃体炎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再次,大黄还可以排毒消肿。
大黄能够刺激肠道产生蠕动,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有助于清除人体内的湿热特点。
同时,大黄还可以有效消肿,对于因湿热引起的浮肿、水肿等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大黄还具有抗菌消炎、利胆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它能够杀灭和抑制多种有害菌的生长,对于肝炎、胆结石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同时,大黄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减轻瘀血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总之,大黄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多种功效作用与主治。
它可以通便,清热解毒,排毒消肿。
此外,大黄还可以抗菌消
炎,利胆解毒,活血化瘀。
然而,因为大黄性寒,使用时需要慎重,不宜长期服用或过量使用。
另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和体弱者等群体慎用或避免使用。
在使用大黄的过程中,尽量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饮食上的细节,避免辛辣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疗效。
大黄的居家保健与养生方法
大黄的居家保健与养生方法大黄是一种具有多种保健和养生功效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除了用于药用外,大黄还可以作为一种居家保健和养生方法,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大黄的居家保健与养生方法。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大黄是一种具有清热、泻下、活血化瘀的功效的中药材。
它可以用于治疗便秘、痔疮、痛经、痛风等疾病,并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并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
同时,大黄还可以调节肠胃功能,促进消化,改善食欲不振和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
大黄的居家保健方法1. 大黄泡水将适量的大黄切碎,然后加入热水中浸泡15-20分钟,待水变黄后即可饮用。
大黄泡水有助于消除体内湿气,改善肠胃功能,并可以缓解便秘问题。
2. 大黄煮粥将大黄、粳米一起煮粥,可以起到清热泻火、通便润肠的作用。
此外,大黄粥还可以帮助排毒,净化肠胃,促进身体健康。
3. 大黄膏敷贴将大黄煎剂涂抹在纱布上,然后敷在相应的部位,如腰部、腹部或关节处。
大黄膏敷贴能够舒缓疼痛,活血化瘀,缓解肌肉酸痛和关节炎等问题。
4. 大黄粉熏蒸将适量的大黄粉熏蒸在居室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杀菌消毒,并起到驱虫、防蚊的作用。
5. 大黄泡脚将适量的大黄放入热水中,泡脚15-20分钟,可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脚气和浮肿问题。
大黄的注意事项尽管大黄有诸多益处,但在居家保健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适量使用:大黄具有泻下的作用,因此不能过量使用,否则可能导致腹泻等问题。
在使用大黄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或相关说明进行。
2. 孕妇和儿童慎用:孕妇和儿童在使用大黄时应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避免剂量过大。
3. 防止过敏:某些人群可能对大黄过敏,因此在使用大黄前,最好进行过敏测试。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4. 不宜长期使用:尽管大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对应症状,但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对肠胃产生负担。
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遵循医嘱的频率和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的功效及作用(大黄)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别名异名 黄良( 《本经》 ), 将军( 《李氏药禄》 ), 火参、 肤如( 《吴普本草》 ), 破门、无声虎、锦庄黄 (《和汉药考》)。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归经】入脾、胃、肝、心包、大肠五经。
功效主治 1、攻积导滞: 味则大苦,气则大寒,性沉而降,力猛善走,直 达下焦,长于还下。
入阳明,能荡涤胃肠实热积滞。
凡伤寒,温病, 热结于中。
2、凉血解毒:味大苦、气大寒既入气分,又恤分,有泻热凉血 之效,故《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大黄入血分,性呈趋下而又善清在 上之热,故目疼,用之皆为要药。
又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疗毒,尤为 特效之药。
其性能降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止吐衄。
” 3、活血祛瘀 《本草易读》曰:“大黄,味苦大寒,入太阴脾, 厥阴肝经。
泻热行瘀,决壅开塞。
通经脉而破症结。
”功用峻烈,推 陈致新,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鉴别应用 ①生大黄泻下力猛,泻火解毒力强。
用于正盛邪实证。
②熟大黄泻下力缓。
用于正虚邪实证。
③ 酒大黄兼能散瘀,治上者,非酒不至,用于热毒上炎所致的 目赤、口疮、牙痛、头痛。
④醋大黄破肝血热。
⑤ 大黄炭活血止血。
其泻下强弱以煎煮时间长短为转移,先下泻力缓,同下泻力中, 后下泻力峻。
如伤寒之承气汤。
本品与芒硝皆为泻下要药,均可入血分,二者相须,攻下之力大 大增强,能除血中之伏热,通血中之瘀蓄,但本品苦寒,善于清热。
破积滞而荡涤胃肠,为峻下热结之要药。
芒硝咸寒,长于软坚善于润 肠燥,泻下通便。
主要用于胃肠实热结滞,腹中痞块等。
(中药-大黄)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用法用量 内服:3―15 克。
外用:适用量,研末调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1、黄芩为之使。
(《本草经集注》)。
2、忌冷水,恶于漆。
(《药性论》)。
3、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忌用,孕妇 慎用。
【配伍应用】 1、配芒硝,芒硝咸寒,软坚润燥,而泻下通便。
二者相须为用, 攻下之力增强。
如《本草崇原》“与芒硝同用,所以承在上之火热, 而调其肠胃,使之下泄也。
” 2、配枳实,一苦寒,一辛寒,二药相伍,泻下行气并举,相得 益彰。
泻下辅助行气,行气辅助泻下,如《医方集解》载:“去实热 用大黄,无枳实不通。
” 3、配厚朴,厚朴辛苦温,辛能行气,苦能泄实满,温能化湿, 合用可行气宽中,疏导肠胃,使中焦得舒,胃肠得畅,泻实除满。
4、配附子,取附子辛热温里扶阳,二药相伍,大黄走泄,附子 取其散寒,可温下寒实积滞。
5、 配肉桂,肉桂辛热,益火消阴,散寒止痛,温补肾阳,两药 合用,寒热相济,性归和平,扶阳通便。
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曰: “平肝之药以桂为最要, 肝属木, 木 得桂则枯也, 而单用之则失之热, 降胃止血之药,以大黄为要,胃气不上逆血既不逆行也。
而单用之又 失之于寒,二药并用,寒热相济,性归和平,降胃平肝兼故无 遗。
”6、配廑虫,廑虫成寒,破坚逐瘀,疗伤止痛,破死血,二药相 伍,取“通以去闭,虫以动其瘀”之效。
大黄廑虫伍用,出自《金匮要 略》大黄廑虫丸。
7、配生地,生地甘寒,主清主润,凉血生津,二药相伍为用, 可治于心胃火炽,气火升腾,挟血上逆之吐衄。
可收火降血宁之效, 有增水行舟之功。
8、配甘草,甘草甘平,和补中焦,调和药性,二药合用,可壮 其功而杜其弊。
《王氏医存》:“大黄与甘草同用能利小便。
” 9、配丹皮,丹皮辛苦微寒,入血分,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 功。
相使配对,辛以行之,苦以降之,相辅相成,有通降下行,泻火 散瘀之效。
10、配桃仁,桃仁苦甘而平,性柔润,本血分之品,最善破血行 瘀,又可润燥滑肠。
二药配伍,刚柔相宜,大黄专入血分,破血积, 下瘀热,桃仁得大黄,专长气分,润肠燥,通积滞。
用治产后腰痛, 太阳、阳明蓄血证,痛闭经经等。
11、配赤芍,赤芍色赤,能入营分,通利血脉,祛瘀之功颇佳。
二者相使,大黄得赤芍直入血分,而破血中之滞,赤芍得大黄则祛瘀 力宏,共奏泻热逐瘀,和营止痛之功。
如《千金方》神明度命丸,即 取二药,主治“久病,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抱心,腹中胀满, 逆害饮食”之证。
方剂制剂1、大承气汤(《伤寒论》):本品、厚朴、枳实、芒硝。
主治, 阴明热结,痞满燥实之重证。
2、小承气汤(《伤寒论》) :本品、厚朴、枳实。
主治阳明热结 轻证。
痞满实而不燥者。
3、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主治阳明热结,燥实在下,而无痞 满之证。
4、大黄丸(《圣济总录》) :本品、黄芩、黄连、当归、赤茯苓、 黄芪、干地黄、赤芍药、柴胡、栀子。
治虚劳骨蒸,心神烦躁,大小 便难,四肢疼痛。
5、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 :本品、甘遂、阿胶。
主治妇人 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面不渴。
6、大黄当归散(《张氏医通》) :本品、黄芩、红花、苏木、当 归、栀子、木贼。
主治眼胞壅肿,瘀血凝滞不散而渐生翳者。
7、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本品、牡丹皮、桃仁、瓜子、 芒硝,主治肠痈脓未成,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 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脉迟紧者。
8、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本品、附子、细辛。
主治,寒 积里实。
腹痛便秘,胁下偏痛,手足厥逆等。
9、大陷胸汤(《伤寒论》) 大黄、芒硝、甘遂。
主治结胸证。
从 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大便秘结, 日哺少有潮热, 短气燥烦等。
10、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 :本品、黄连。
治邪热壅滞,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
及心火亢盛,吐血衄血。
11、大黄廑虫丸(《金匮要略》) :本品、黄芩、甘草、桃仁、 蛇虫、蛴螬,芍药、干地黄、干漆、水蛭、廑虫。
主治:五劳虚极, 赢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12、大黄泄热汤(《外台秘要》) :本品、泽泻、黄芩、栀子仁、 芒硝、桂心、大枣、石膏、炙甘草。
治心劳热,口舌生疮,心满痛等。
13、大黄硝石汤(《金匮要略》) :本品、黄柏、硝石、栀子。
治黄疸腹泻,不便短赤,表和里实等。
14、金黄散(《外科精义》) 大黄、姜黄、天花粉、黄柏、苍术、 厚朴、陈皮、甘草、白芷、生天南星。
主治外用痈疖肿痛,痰湿流注, 下肢丹毒,天疱疮,乳痈等红肿热痛。
用清茶调敷;漫肿无头,用醋 或葱酒调敷;一日数次,适量。
15、清宁丸(《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本品、绿豆、车前草、白术、 法半夏、黑豆、香附、桑枝、槐枝、厚朴、大麦、陈皮、黄芩。
主治 脏腑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头晕耳鸣,大便秘结。
日服每次 1 丸;一日 2 次。
每丸重 9 克。
药理作用 泻下 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有缓下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结合性的蒽醌衍 生物,特别是番泻甙 A 作用最强,番泻甙 B,C 及大黄酸葡萄糖甙次之,其作用部位在大肠中,经细胞或酶分解成甙元,刺激大肠增加张 力和蠕动,减少水份吸收而产生泻下作用。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所含 的一种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亦有较强的泻下作用。
大黄口服后需经 6~ 8 小时,才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大部分药物的有效成分需在小肠中释 出,而后被吸收入血,再经大肠排出时,亦发挥作用。
而注射其有效 成分,则作用远为迅速,因大黄中引起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番泻甙 甲,它在大肠中由细菌进一步分解为(Sennidine),刺激大肠,使其 排空运动增加,导致排便。
大黄中含有相当多的鞣质,故在产生泻下 作 用 后 可 出 现 便 秘 。
应 用 大 剂 量 1―5 克 出 现 泻 下 , 小 剂 量 0.05 ―0.3 克则主要出现便秘。
这是由于所含鞣质的收敛作用,掩 盖 了 含 量过 少的泻 下 成 分的 作用所 致 。
此外 ,鞣质 中 的 儿茶 精 (D―Caechin)还能抑制大肠内细菌的胺生成酶, 阻断吲哚类的产生。
亦可导致便秘。
大黄内所含蒽醌类物质被吸收后,由肾排出大黄酚, 它能使酸性尿变成棕黄色,使碱性尿变成紫红色。
泻下成分还能能排 泄于乳汁中,故乳妇服用后也可影响乳婴,引起婴儿腹泻。
抗菌 对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在试管中均有抗 菌作用,抗菌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蒽醌类衍生物,在体外对溶组织阿 米巴原虫、滴虫,有杀灭功效。
对流感病毒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止血能减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而有止 血作用。
利胆 能促进胆汁,胰消化液的分泌,故有利胆,排石,促进消化,并 能利尿,及降低血清高胆固醇。
抗肿瘤 对小鼠黑色素瘤,乳腺瘤及艾氏腹水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食 用大黄甙还有类似雌激素样作用。
收敛 有很强的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改善脆性,因此能减少伤面体液 外渗而具收敛消炎作用。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大小个分开,略浸,捞出, 淋润至透,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
加水稍浸泡、润透, 切成 1.5―5 毫米厚的片,晒干或晾干。
取大黄片用低温烘脆,磨成 细粉,过筛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