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大黄的功效及作用汇总

大黄的功效及作用汇总

大黄的功效及作用(大黄)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别名异名 黄良( 《本经》 ), 将军( 《李氏药禄》 ), 火参、 肤如( 《吴普本草》 ), 破门、无声虎、锦庄黄 (《和汉药考》)。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归经】入脾、胃、肝、心包、大肠五经。

功效主治 1、攻积导滞: 味则大苦,气则大寒,性沉而降,力猛善走,直 达下焦,长于还下。

入阳明,能荡涤胃肠实热积滞。

凡伤寒,温病, 热结于中。

2、凉血解毒:味大苦、气大寒既入气分,又恤分,有泻热凉血 之效,故《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大黄入血分,性呈趋下而又善清在 上之热,故目疼,用之皆为要药。

又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疗毒,尤为 特效之药。

其性能降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止吐衄。

” 3、活血祛瘀 《本草易读》曰:“大黄,味苦大寒,入太阴脾, 厥阴肝经。

泻热行瘀,决壅开塞。

通经脉而破症结。

”功用峻烈,推 陈致新,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鉴别应用 ①生大黄泻下力猛,泻火解毒力强。

用于正盛邪实证。

②熟大黄泻下力缓。

用于正虚邪实证。

③ 酒大黄兼能散瘀,治上者,非酒不至,用于热毒上炎所致的 目赤、口疮、牙痛、头痛。

④醋大黄破肝血热。

⑤ 大黄炭活血止血。

其泻下强弱以煎煮时间长短为转移,先下泻力缓,同下泻力中, 后下泻力峻。

如伤寒之承气汤。

本品与芒硝皆为泻下要药,均可入血分,二者相须,攻下之力大 大增强,能除血中之伏热,通血中之瘀蓄,但本品苦寒,善于清热。

破积滞而荡涤胃肠,为峻下热结之要药。

芒硝咸寒,长于软坚善于润 肠燥,泻下通便。

主要用于胃肠实热结滞,腹中痞块等。

(中药-大黄)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用法用量 内服:3―15 克。

外用:适用量,研末调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1、黄芩为之使。

(《本草经集注》)。

2、忌冷水,恶于漆。

(《药性论》)。

3、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忌用,孕妇 慎用。

【配伍应用】 1、配芒硝,芒硝咸寒,软坚润燥,而泻下通便。

浅谈大黄的炮制及功效

浅谈大黄的炮制及功效

浅谈大黄的炮制及功效大黄,又名将军,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区,野生或栽培,药材以质地坚实、断面“锦纹”明显、红棕色、稍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者为佳。

性味苦寒,归胃、大肠、肝、脾经,主要功效是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一、古代医籍对大黄炮制的论述大黄从古至今,炮制品种在20种以上,沿用至今的炮制品仍有生大黄、酒大黄、醋大黄、熟大黄、酒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等数种,其中以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最为常用。

2005 版《中国药典》收载有以上4种炮制品种。

大黄作为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历来被各医家所重视,从汉代《金匮玉函经》以后的本草医书中大多见有大黄的多种炮制品。

大黄的炮制品早在汉代就有记载,酒浸、酒洗用于临床,大医家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有“大黄去皮、酒洗、酒浸、蒸”的记载。

梁代陶宏景的《本草经集注》中有“大黄破如米豆、炒至黑”的记载。

说明炒大黄这一炮制品从梁代就诞生了。

现存最早的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在过去蒸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七蒸七晒”的炮制方法,从而更加完善了熟大黄的炮制技术。

到了唐代,产生了醋蒸、湿纸煨大黄的炮制技术。

宋代的《银海指南》中有:“大黄切作小块,用泔水浸透,以侧柏叶铺甑,入大黄蒸过晒干”,这是米泔水制大黄的初步诞生。

《圣济总录》记载的蜜制、姜制则是大黄炮制技术的又一个进步。

元明时代提出了酥制,《普济方》中记载:“绵纹大黄为极细末,陈醋两大碗,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露三朝夜,将上药起下,再研如细末用”。

同时代的《医林集要》更有独特的主张,提出了童便制、盐制、红花制、当归制、淡醋制等炮制方法。

二、常用炮制方法及功效(一)生大黄1.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厚片或小块,晾干或低温干燥备用。

大黄的炮制与效用分析

大黄的炮制与效用分析

大黄的炮 制与效 用分析
杨 福 盛
甘 肃 省 泾川 县 罗 汉 洞 乡 卫 生 院 ,甘 肃 泾川 74 0 435
大 黄 为 蓼科 多 年 生 草 本 植 物 掌 叶 大黄 ( 大 北 黄) 、唐 古特 大黄 或药 用大 黄 ( 大黄 )的根 状茎 。 南 后茎 叶枯 萎或 次春 发芽 前 采挖 ,去 除细根 ,刮去 外 皮 ,切瓣 或段 ,阴干或 烘 干 。成 品大黄为 不规 则厚 片或块 ,表 面黄棕 色或 黄 褐色 ,中心有纹 理 ,微 显 朱 砂 点 ,质 轻 、气 清 香 。味 苦 、性 寒 。 归脾 、 胃 、 大肠 、肝 和心 包经 。有 泻 热毒 、破 积滞 、行瘀 血 之 异 。现就 大黄 不 同的炮 制法与 效用分 析 于下 。
黄 酚 (hyo h n I、大 黄 素 ( dn 、芦 荟 大 黄 crsp a o) e i) mo 素 (l — m dn 、大 黄 酸 ( e )和 大 黄 素 甲醚 ao e o i) e ri hn 糖 甙 。 双 蒽 酮 甙 :番 泻 甙 (e n s e sn oi )A、B C d 、 、 D,这 类结 合 性 甙的致 泻 作用 强 ,但 含量 较 低 。单 糖 甙 :大黄 一 一 萄糖 甙 、大黄 素 葡 萄糖 甙 ,大 黄 8葡 粉葡 萄糖 甙 ,此 类单 糖甙 具有 一定 致 泻作 用 。此 外
取 大 黄 片或 块 ,用 米 醋 拌 匀 ( 大 棕 榈 酸具抗 菌作用 ,亚 油 酸具有 降血脂 作用 。根 据 每
维普资讯
临 床 分 析 与 研 究
Cl i n lssa d rs ac i ca ay i n e e rh n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n f tn me i n n tnp amay hns ra o h o dc eadeh ohr c o l e i ・3 ・ 9

中药大黄:不同炮制,功效有别

中药大黄:不同炮制,功效有别

功效特 点 :苦寒 沉降 ,气味 重浊 ,
走而 不守 ,直达 焦 ,泻 下作用 峻烈 .
醋 大黄
净生 大黄 片置 于容器 内 ,加适 量米
泻火解毒功能强 ,但 易伤脾 胃。 临 床 应 用 :主 冶 实 热 便 秘 、高 热 谵语 、发 狂 、吐 血 、湿 热 黄疸 、跌打 瘀
大黄为蓼科植 物掌叶大黄的 干 燥 根 及根 块 ,属 常用 中药 , 别 名将 军 、酒 军 等 。 大黄 主 要
有 通便 导 滞 、泻 火凉 血 、活血 祛瘀 、利胆 退 黄 等 功 效 ,其 成
分 含 蒽醌 苷 类 、大 黄 素 、番 泻 苷 等 , 有很 强 的 泻 下 、清 热功
医生,按 照 国家有 关规定可 以 自种 、 自采地 产 中药材并在 其执业 活动 中使 用 ,对 中药饮片 的炮制 也
有一 定程度 的放开。所 以,村 医们 是时候 掌握一下相关的知识 了。
中药大黄 :不同炮制 ,功效有别
文/ 蒲 昭 和 ( 成 都 中 医 药 大 学 副 研 究员 )
烫,每晚尿床1 —2 次,伴情绪抑郁 ,两
颧 发 红 ,倦 怠 乏 力 ,舌 红 少苔 等 。拟
则欲 泻 ,泻后 痛减 ,6 个 多 月来每 日腹
泻5~8 次 ,泻下不 消化 的食 物及 稀糊 状 便 ,纳减 ,舌质 淡 胖 ,边有齿痕 ,苔 白 腻 ,脉 弦滑 曾延 医以补 脾益 气 、温 肾
效 。 临 床应 用 中, 大黄 不 同炮 制 品的功效存在较 大差异 。
再烘干或晒干 。 功效特 点 :泻下 作用缓 和 ,能 减轻
时疫 ,头 痛壮 热 ,可 与黄芩 、黄连 、栀 子 等同用 ,方如 “ 三 黄栀子豉 汤 ;治肝 胆 火旺 , 心烦 不宁 引起 的头 痛 、目眩 、耳 鸣 、便秘等 ,方 如 “ 当归龙荟 丸” ;用 于蓄 血症 引起 的 发狂 、腹 痛 ,代 表 方如 “ 抵 当汤 ” ;治瘀 血内停 、月经 停 闭之 “ 大 黄磨 虫丸 ”等。 也适 于热 入血 分之 目赤 、牙痛 、口疮 、吐血 、胸 中炽热 、

熟大黄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熟大黄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熟大黄大黄的功效与作用熟大黄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草本植物,并且常被用来作为药材。

它的学名叫做Rheum palmatum,属于蓼科植物。

熟大黄具有很多功效和作用,包括通便、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祛瘀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1. 通便:熟大黄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肠胃积滞等症状。

熟大黄中的大黄酚类成分能够刺激肠蠕动,促进粪便的排出,舒缓便秘导致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2. 清热:熟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火热症状等。

在中医理论中,熟大黄被认为能够清热燥湿,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症,如湿热黄疸、湿热疮疡等。

3. 解毒:熟大黄中的芒硝酚类成分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中毒症状。

中药方剂中常将熟大黄与其他药材配伍,以加强其解毒作用,用于治疗各种中毒症状,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

4. 利湿:熟大黄能够清利湿热,对淋浊、湿热下注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熟大黄具有燥湿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带下病、黄疸、痢疾等。

5. 消肿:熟大黄中的芒硝酚类物质具有消肿作用,可用于治疗肿胀、肿痛等症状。

熟大黄可以促进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排出,减轻局部组织的肿胀。

6. 活血:熟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熟大黄被认为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可用于治疗瘀血症状,如经闭、痛经、淤血瘀结等。

7. 祛瘀:熟大黄中的芒硝酚类成分具有祛瘀作用,可用于治疗瘀血疾病。

熟大黄可促使瘀血的溶解和排出,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对血栓、血瘀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熟大黄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入药或配伍使用。

熟大黄可煎服、研粉、制成丸剂、散剂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熟大黄方剂和用法:1. 大黄煎:取适量熟大黄,研成细末,用开水冲煎,分2~3次服用。

可用于治疗便秘、热病等症状。

2. 大黄散:取适量熟大黄,研成细末,直接服用。

每次服用3~5克,每日2~3次。

可用于清热解毒、疏通经络等症状。

3. 大黄丸:将熟大黄煮熟,捣成糊状,制成丸剂。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中药的产地、采集和炮制方式都会对其功效有明显影响,选用地道的药材,适时采集,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炮制煎煮,可保证药效。

大黄性味苦寒,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祛瘀等功效。

可采用水制、酒制、醋制、生用、碳炒、研末等方式进行炮制,制剂有单方、复方、汤剂、丸剂等,不同的炮制、煎煮、制剂方法,其功效不也有所差异。

标签:大黄;炮制;煎煮;功效大黄属我国传统中药,在我国的陕西、四川、湖北、云南等省份多有分布。

神农本草经》[1]对大黄的介绍如下:”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大黄可”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足见其药用价值。

笔者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行医经验,总结了不同炮制煎煮方法对大黄药效的影响,其具体影响机制如下。

1对泻下作用的影响大黄有很强的泻下通便,清除肠道积物功能,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便秘症状。

大黄素泻下的现代医学机理如下:人体ATP酶的活性受到大黄素的抑制,Na+、K+就无法通过肠道转入到细胞之中,这就能把水分留在人体肠道里,保持了人体肠道湿润,也可以有效刺激人体大肠的蠕动,进而治疗患者便秘[2]。

相关研究表明,大黄的泻下成分主要为蒽甙类,而蒽甙类易受热破坏,使大黄的泻下功能削弱,各类大黄炮制品的泻下作用强弱如下:大黄炭<熟大黄<酒、醋大黄<生大黄片,酒炒大黄和醋炒大黄的泻下功效会削弱1/3,而用酒炖出的熟大黄泻下作用会削弱90.0%以上,大黄炭甚至没有了泻下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大黄中的醌和鞣质含量与炮制过程中的蒸晒次数成反比,蒸晒次数越多,泻下作用越差。

由此可见,生大黄的泻下作用强,药效快,适合治疗实热[3];酒大黄泻下作用明显削弱,但无恶心、呕吐等较为明显的副作用,可用于排除人体肠内积渍,适合体质较差的老年人使用。

大黄炮制方法药性论文

大黄炮制方法药性论文

浅谈大黄炮制方法及药性研究摘要: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

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以其能泄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被广泛研究。

由于病情不同及个体差异,临床应用时须加工炮制,通过炮制可改变或缓和药性,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好地发挥药效。

关键词:大黄;中药炮制;药理研究【中图分类号】r2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89-011 酒大黄的炮制1.1 方法: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微干,色泽加深筛去碎屑即可。

1.2 炮制作用:大黄经酒炒后,成分有所改变,总游离蒽醌类衍生物减少而结合型甙不受影响,耗损率约为5%,故泻下作用弱于生大黄,可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2 熟大黄的炮制2.1 方法:取黄酒润透的大黄切厚片或块,置蒸器蒸笼内密闭,以武火蒸6~8小时,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晒至八成干,再蒸一次,干燥,片面呈黑褐色。

2.2 炮制作用:熟大黄结合性大黄酸显著减少,番泻苷仅余微量。

因此泻下作用缓和,能减轻腹痛的副作用,并增强活血祛瘀的疗效。

3 大黄炭的炮制3.1 方法:取大黄片或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干。

3.2 炮制作用:大黄炒炭后,结合性大黄酸大量被破坏所含鞣质部分被破坏,因此泻下作用极弱番泻苷已不存在,因此泻下作用极弱,但大黄酚和大黄素-6-甲醚为生品的2-4倍,这两种成分有促血凝作用,故增加止血的功效。

4 醋大黄的炮制4.1 方法:取大黄片或块,用米醋拌匀,闷润至透,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4.2 炮制作用:醋炒大黄后,结合性大黄酸严重被破坏,收敛作用相对增强,醋大黄泻下作用极微,主要以消积化瘀为主。

5 清宁片的炮制5.1 方法:取大黄片或块,置煮制容器内,加水完全浸没药材,用武火加热,煮烂时,加入黄酒(100∶30)搅拌,再煮成泥状,取出晒干,粉碎,过 100目筛,取细粉再与黄酒、炼蜜混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取出揉匀,搓成直径约 14mm的圆条,于50~55℃低温干燥,烘至七成干时,装入容器内,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摸有挺劲,取出,切厚片,晾干,筛去碎屑。

不同方法炮制大黄的功效

不同方法炮制大黄的功效

生大黄也被称作将军,大黄直接经净制、润制、切制后 得到的生大黄饮片,气锐而峻,生用气味重浊,具有较 强的泻下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积滞便秘等病症。中医 用药过程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通过配伍其他复方 共用,研究 发 现,生 大 黄 有 较 好 的 抑 菌 效 果。 所 谓 的 酒大黄是将黄酒喷淋的大黄片进行炒制所得的饮片。 中医认为大黄经黄酒炒制后,可以借酒之升腾清上焦 火毒。现代医 学 研 究 发 现,大 黄 经 酒 炙 以 后,其 中 蕴 含的蒽醌类衍生物及鞣质含量降低,因此泻下作用有 所衰减[9]。在实际应用过程 中,常 配 伍 使 用。 炭 制 大 黄是将生大黄用武火炒至成炭所制成的炮制品。研 究发现,大黄经炭制后,结合性蒽醌类成分被破坏,游 离性蒽醌等 成 分 增 多,因 而 导 致 泻 下 作 用 减 弱,此 外 大黄经炭制 后,鞣 质 成 分 较 少,表 现 出 较 好 的 止 血 效 果[10]。《 十药神书》中曾经有“ 消肿捣汁,止血烧灰存 性”,生大黄本 身 并 无 止 血 的 功 效,但 是 经 炒 制 后,涩 性增强,有化 瘀 止 血 的 功 效,临 床 上 常 用 来 治 疗 火 热 引发的出血症。熟大黄与酒大黄相近,但是在炮制方 法上与酒大黄用黄酒喷淋炒制不同,熟大黄是采用酒 炖或酒蒸的方法的得到的外皮焦黑色的饮片,清宁片 的主要成分就是熟大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熟大黄 经过剧烈的 炮 制 以 后,游 离 型 蒽 醌 类 成 分 增 加,而 使 泻下成分减 少,副 作 用 随 之 减 弱,适 用 于 正 气 虚 弱 的 患者,此外熟 大 黄 还 兼 具 活 血 化 瘀 的 功 效,可 以 用 来 治疗跌打损伤、月经闭停等。醋大黄是指将生大黄加
4 结论 大黄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药材,性苦寒,气味重浊,

大黄的清泄湿热功效

大黄的清泄湿热功效

大黄的清泄湿热功效最后一个功效就是清泄湿热,它对湿热病证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药。

因为它也是一个苦燥的药,类似于前面三黄那一类的清热燥湿药,只不过大黄微微有一点利尿作用,所以回避了清热燥湿,所以认为大黄是一个清热燥湿药,其实并不是一个错误,基本上是可以的。

但是为了强调,从另外一个角度,它象栀子一样有那么一点利尿的一种现象,所以有的叫清泄湿热,有的叫清利湿热。

习惯上大黄把它说成清泄湿热的更普遍,我们还是沿用普遍的这种(说法),不去改变它。

它对应的就是湿热病证,我们前面说攻下积滞,它可以治疗湿热痢疾,其实与它的清泄湿热也是相关的。

除了湿热泄利以外,最多的就治疗湿热黄疸和湿热淋证。

湿热黄疸大量的是出现在比如说传染性的黄疸性的肝炎或者其他的一些肝胆疾病,如果肝胆湿热很重的时候,湿热熏蒸,胆汁外溢,就泛溢于肌肤,那么就出现了皮肤爪甲巩膜,眼里面的巩膜发黄,这个不管中医西医都叫做黄疸。

它的病因是因为肝胆的湿热内盛而引起的,就需要清利湿热来利胆退黄。

治疗湿热黄疸最有名的方就是张仲景的茵陈蒿汤,茵陈蒿汤就是三味药,后面我们要学的,利湿退黄的茵陈蒿作为主要的药,然后我们前面学过的栀子也是治疗湿热病证包括湿热黄疸在内很重要的一个药,第三味药就是大黄。

大黄在这个茵陈蒿汤当中,这个也是明代有名的温病学家吴又可在《温疫论》当中也说过,在这个茵陈蒿汤里面,他说这个“茵陈蒿为治疗黄疸之专药”,主要就是治疗湿热黄疸最重要的一个药物,后面我们要学的,“设去大黄”,假设在这个方里面,茵陈蒿汤把大黄这个药去掉,“则鲜有效矣”,那么治疗湿热黄疸的疗效就大打折扣。

“鲜有效矣”,就很少收得到应有的疗效。

所以说他认为大黄在茵陈蒿汤当中,不是针对便秘的,如果说湿热黄疸的患者有便秘,当然它也可以针对,没有便秘完全可以使用。

所以在临床上用茵陈蒿汤来治疗湿热黄疸的时候,不考虑这个患者是不是大便秘结不通,而且很多湿热黄疸的患者那个大便是溏薄的,而且那个大便的颜色很淡,淡黄的,那是一个临床的一个特殊的表现。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作者:鄯建明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5期摘要:中药的产地、采集和炮制方式都会对其功效有明显影响,选用地道的药材,适时采集,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炮制煎煮,可保证药效。

大黄性味苦寒,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祛瘀等功效。

可采用水制、酒制、醋制、生用、碳炒、研末等方式进行炮制,制剂有单方、复方、汤剂、丸剂等,不同的炮制、煎煮、制剂方法,其功效不也有所差异。

关键词:大黄;炮制;煎煮;功效大黄属我国传统中药,在我国的陕西、四川、湖北、云南等省份多有分布。

神农本草经》[1]对大黄的介绍如下:"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大黄可"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足见其药用价值。

笔者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行医经验,总结了不同炮制煎煮方法对大黄药效的影响,其具体影响机制如下。

1对泻下作用的影响大黄有很强的泻下通便,清除肠道积物功能,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便秘症状。

大黄素泻下的现代医学机理如下:人体ATP酶的活性受到大黄素的抑制,Na+、K+就无法通过肠道转入到细胞之中,这就能把水分留在人体肠道里,保持了人体肠道湿润,也可以有效刺激人体大肠的蠕动,进而治疗患者便秘[2]。

相关研究表明,大黄的泻下成分主要为蒽甙类,而蒽甙类易受热破坏,使大黄的泻下功能削弱,各类大黄炮制品的泻下作用强弱如下:大黄炭2对抗菌、抗炎、解热作用的影响大黄素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链球菌,而且对白喉、枯草、炭疽、副伤寒、痢疾、大肠、流感杆菌及肺炎球菌和卡他球菌也非常有效。

除此之外,大黄素能通过对细菌胶原酶的抑制,阻断细菌生长。

与此同时,单核细胞的大黄素能够分泌多种不同的细胞因子,有很强的抗炎、解热作用。

浅析大黄的几种炮制方法及其影响

浅析大黄的几种炮制方法及其影响
维普资讯
第 1 卷第 8 3 期
Vo . 3 1 1 No 8 .



导报 ຫໍສະໝຸດ 20 0 7年 8月 Au u t 2 07 g s. 0
G iigJ u n lo C udn o r a fT M
浅析 大黄 的 几种 炮 制 方 法及 其 影 响
种经典 的方法来进行讨论 。
1 炮 制 方 法
1 1 酒炙法( 大黄) 将 大黄切成块 , . 酒 黄酒 (0 g 黄 , 10k 大
大黄经酒蒸蒸 , 由于高温 和缺氧 的原 因, 合型蒽醌 被 结 大量破坏 , 中主要 泻下 成分 结合 型大 黄酸尤 甚 , 其 番泻 苷仅 存微 量。其泻 下作用 下降 ; 由于抑 菌成分 仍然保 留 , 抑菌 作 用 与生品相似 ; 而其 中大 黄素 含量增 加 , 增强 了对血 小板 凝 集 的抑制作用 ,大 黄素 3 ,o L使 R C聚集 的指数低 于 0p l m/ B 同浓度 阿斯 匹林 (A p , s) 分别为 4 . 2 5和 4 . ; 5 0 对血小板聚集 抑制率 大于 同剂 量 A p 分 别为 8 .9 和 7 .4 s, 97% 2 1%。 同时 ,
容器 内, 隔水蒸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为度 , 取出 , 。 干燥 14 炒炭法( . 大黄炭 ) 大 黄片或块 。置炒 制容 器 内, 用武
火加热 , 炒至黑色时 , 出晾干 …。 取
2 炮 制 作 用
可通过渗透效应 , 使组 织 间液体 向血 管 内转移 而达到 稀 促 释血液作 用 , 加 血 容 , 低 血 小 板 活 性 , 血 细 胞 比容 增 降 使 ( T下降, HC ) 使高凝状态得到改善 , 使高渗透压恢 复正常 。 并且提高了纤溶 酶 的活性 , 进 了阻塞血 管的再 通。因此 , 促 熟大黄相对于生 品来 说 , 有更 好 的活血祛 瘀的作 用。如 : 治 疗瘀 血内停的大黄廑虫丸 ( 金 匮要略》 。 《 )

熟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熟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熟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生病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严重的可导致身体功能紊乱等问题,中药方剂在一些疾病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熟大黄
生病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严重的可导致身体功能紊乱等问题,中药方剂在一些疾病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熟大黄汤。

【处方】大黄(切如豆大)生姜(切)各15克
【功能主治】治坠堕闪挫,腰痛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上药同炒令焦黄,以水300毫升浸一宿,五更去滓,顿服。

天明泻下恶物。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看完了上文对于熟大黄汤这种方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成为了许多人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不管是饮食方面还是茶品方面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

生活常识分享。

大黄的功效和作用

大黄的功效和作用

大黄的功效和作用大黄的药材故事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考古证据证实大黄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药用历史,后来由旅行者将这种植物从中国带到欧洲,并成为欧洲甜点和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大黄的根茎是可食用的,多数情况下,酸性叶柄用于制作馅饼,但大黄也可以用于制作蜜饯和红酒。

大黄收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一味泻热毒、荡积滞、行瘀血的良药,倍受医家的青睐。

据统计,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共有36个配伍大黄的方剂。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以治疗热病善用寒凉药而著称,他的弟子中就有一位叫“穆大黄”的,其河间学派的用药风格可见一斑。

明代医家张景岳将大黄与人参、熟地、附子并称为“药中四维”,创制了40多个含大黄的复方。

在中国医学史上,从宫庭医案、医家著作到民间单方,从配伍内服到炮炙外用,大黄都以其泻热通便、破积行瘀、解毒止痛的功效被医家和病患所称道,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膏剂、洗剂等。

除此之外,大黄酒、大黄茶等还是养生保健的佳品。

但医界有谚语云:“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

”说明世人喜进温补而忌攻下的用药心理。

其实,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妙用大黄对于一些疑难痼疾常常会有出奇制胜桴鼓相应之效。

大黄的功效【功能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

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中药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熟大黄,学名为Rhei Radix et Rhizoma,又名厚朴、食大黄,为大黄科植物大黄的根茎,经加工处理后得到的药材。

熟大黄具有很多药用功效与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主要具有通便、泻热、凉血、解毒、散瘀等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一、通便作用熟大黄具有较强的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

中医理论认为,熟大黄能够润肠通便是因为它能促使肠道蠕动加快,增加粪便的体积和水分,从而改善排便困难的症状。

熟大黄还能够刺激结肠黏膜分泌液体,软化粪便,增强肠道的蠕动性,促进排便。

此外,熟大黄还具有排毒作用,能够加速体内废物和毒素的排出,帮助清理体内的垃圾,净化肠道环境。

二、清热泻火作用熟大黄有清热泻火的作用,适用于高热病症。

中医认为,热病是由于体内热毒郁积所致,熟大黄具有清热去火的作用,能够减轻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

熟大黄还具有泻火的作用,能够减轻大便干燥、尿黄等症状,降低体内热量,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三、凉血止血作用熟大黄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多种出血病症。

中医认为,出血是因为血热所致,熟大黄能够凉血止血,具有收敛血管、止血的作用。

对于一些出血性疾病,如鼻出血、口出血、月经过多等,熟大黄可以有效缩小血管,减少出血,达到止血的目的。

四、解毒散瘀作用熟大黄具有解毒散瘀的作用,适用于多种中毒和淤血病症。

中医认为,毒素和瘀血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熟大黄能够通过促进肠道蠕动来清除体内垃圾和毒素,有利于排毒解毒。

熟大黄还能够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缓解中毒和淤血引起的疼痛和肿胀等不适症状。

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多种多样,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熟大黄具有泻下作用,不宜长期或过量使用,以免导致泻痢,还可能伤害肠胃、肠道黏膜,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在使用熟大黄之前,应该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并严格按照其指导使用。

熟大黄虽然是一种中药,但也有一定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熟大黄是中药材中常用的一种,它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熟大黄有很强的泻下作用。

它含有大黄素、蒽醌类物质等有效成分,能够刺激肠黏膜,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内容物的排泄。

因此,熟大黄可以用于治疗便秘、积食等症状。

在中医中,熟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湿热痰滞、痢疾等病症。

其次,熟大黄还具有镇痛作用。

研究发现,熟大黄中的有效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疼痛。

因此,熟大黄在中医中被用于治疗疼痛症状,如跌打损伤、关节炎等。

此外,熟大黄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

研究发现,熟大黄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同时,熟大黄还能通过增加尿液的排泄,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因此,在中医中,熟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热毒等病症。

此外,熟大黄还具有消肿消炎的作用。

研究发现,熟大黄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减轻血管通透性和渗出,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从而起到消肿消炎的作用。

因此,熟大黄在中医中被广泛用于治疗炎症、水肿等病症。

此外,熟大黄还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

研究发现,熟大黄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起到祛痰止咳的作用。

因此,熟大黄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病症。

最后,熟大黄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研究发现,熟大黄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因此,熟大黄在中医中被广泛用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预防衰老等方面。

综上所述,熟大黄具有泻下、镇痛、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肿消炎、祛痰止咳、抗氧化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然而,由于熟大黄具有泻下作用,使用时需要谨慎。

长期或大量使用熟大黄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肠道功能障碍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熟大黄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遵循医嘱使用。

熟大黄的中药功效与作用

熟大黄的中药功效与作用

熟大黄的中药功效与作用熟大黄,又称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大黄植物的根茎部分,常用于治疗各种积滞内热、便秘、肝胆湿热等病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熟大黄的中药功效与作用。

1. 熟大黄的主要成分及性味熟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大黄素,它是一种黄蓝色的结晶性物质。

熟大黄性味苦、寒,有通过湿热、泄热的功效。

2. 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2.1 温胆通便熟大黄能够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泄,起到通便的作用。

它可以治疗慢性便秘、肠道积滞、痔疮等病症。

2.2 留下发汗熟大黄寒凉性质,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病、湿疹等症状。

熟大黄入药后,还具有极强的发汗作用,能够将体内的热浊物质排出体外,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2.3 消肿化瘀熟大黄有破血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各种疼痛和肿胀,如痈肿、瘰疬、积血等。

在外科手术中,熟大黄也可以用于减轻术后肿胀和疼痛。

2.4 利尿通淋熟大黄有利尿通淋的作用,能够促进尿液排出,降低水肿,对于水肿、尿潴留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5 降脂降压熟大黄中的大黄素通过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形成,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同时,熟大黄中的大黄素还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功能。

2.6 保肝护肝熟大黄中的大黄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质,能够减轻肝脏的氧化损害,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同时,熟大黄还可以降低肝脏的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

2.7 杀虫止痒熟大黄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症,如蛔虫病、血吸虫病等。

此外,熟大黄还可以减轻皮肤瘙痒和红肿,对于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熟大黄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1 使用方法熟大黄可以作为中药和中成药使用,一般分为煎剂、丸剂、散剂等多种剂型。

具体用量和使用方法需根据具体的病情和医嘱而定。

3.2 注意事项熟大黄属于寒凉药物,故在服用期间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

同时,使用熟大黄时应遵循医嘱,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熟大黄功效与作用

熟大黄功效与作用

熟大黄功效与作用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主要成分为大黄素、叶酸和大黄酸等。

大黄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药用和食用领域,具有很多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一、通便泻火大黄具有通便泻火的作用。

中医认为,大黄能够通过促进肠道蠕动和增加水分排泄,帮助调节肠胃功能,缓解便秘的症状。

此外,大黄还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能够帮助清除体内毒素和废物,净化血液,从而减轻炎症和毒素对人体的损害。

因此,大黄被广泛用于治疗痰热壅肺、暑湿黄疸、便秘等症状。

二、利尿通淋大黄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

中医认为,大黄能够刺激肾脏排尿功能,促进尿液排出,从而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调节水盐平衡。

此外,大黄还具有清热泻火、解毒通淋的作用,能够帮助清除体内毒素和废物,改善尿路感染和结石引起的尿液混濁、尿痛等症状,并有助于预防肾结石的形成。

三、清热解毒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医认为,大黄寒凉、苦寒的性质,能够进入心、肺、肝、胃、大肠等经脉,通过清热解毒,净化血液,帮助排除体内的热毒和有害物质,从而有助于改善炎症和毒素引起的症状,并且对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因此,大黄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疮疡肿毒、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状。

四、行气止痛大黄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

中医认为,大黄能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对于胸腹疼痛、胃脘疼痛、月经痛、腰肌劳损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此外,大黄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帮助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炎症。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痛经、疮疡疮疡和跌打损伤等症状。

五、清肝明目大黄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中医认为,大黄通过清热解毒,能够净化血液,改善肝脏功能,调理肝火,从而有助于改善目疾、目赤、眼屎多、目胞疼痛等症状,对于视力疲劳和眼睛干涩等也有缓解效果。

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肝经亢旺、目赤、夜盲、目视不明等疾病。

六、健脾退黄大黄具有健脾退黄的作用。

中医认为,大黄能够刺激胆汁分泌,促进胆汁排出,帮助消化和吸收,改善脾胃功能,从而有助于消除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所引起的黄疸,减轻痰湿引起的肥胖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药大黄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大黄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大黄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1. 《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2. 《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3. 《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4. 《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5. 《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6.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御览》,此下有道字,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7. 《吴普》曰∶大黄,一名黄良,一名火参,一名肤如,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 苦,无毒;李氏∶小寒,为中。

或生蜀郡北部,或陇西。

二月花生,生黄赤叶,四四相当,黄茎高三尺许;三月,花黄;五月,实黑。

三月采根,根有黄汁,切,阴干《御览》。

8. 《名医》曰∶一名黄良,生河西及陇西。

二月、八月采根,火干。

9. 《广雅》云∶黄良,大黄也。

中药大黄的基本信息:【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

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克;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

煎液亦可作灌肠用。

炒炭常用于凉血止血。

【禁/宜人群】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

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

【炮制方法】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

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

中药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1、熟大黄的功效
熟大黄味苦,性寒,可以入脾经和胃经和大肠经以及肝经,泻热通肠和凉血解毒以及散瘀通经等都是它的主要功效,平时它可以用于人类的便秘以及腹痛和泻痢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治疗时可以直接加清水煎汤服用。

2、熟大黄能治上火
平时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出现咽喉肿痛和口舌生疮等多种上火症状,这时可以服用熟大黄进行治疗,这种中药材能清热去火,可以有效清除人体内的热毒,能让人们的让火症状很快好转,平时出现牙痛便秘以后也可以服用熟大黄,能让症状很快好转。

3、熟大黄能治烧伤烫伤
熟大黄对人类的烧伤烫伤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治疗时以外用为主,平时人们受伤以后可以把熟大黄研成粉末状直接外敷在受伤的部位,每天换药一次,换药时把伤处清理干净,能很快消肿止痛,对促进伤口愈合也有很大的好处。

功能与主治: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却增强了活血化淤作用,尤其适合老人体虚并有淤血证者。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

用于火毒疮疡。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水炖后至内外呈黑褐色时取出,干燥制成。
熟大黄功能与主治
功能与主治: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却增强了活血化淤作用,尤其适合老人体虚并有淤血证者。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文章导读
熟大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药材,因为外形是椭圆形的或者是圆柱形的,气味芳香,带有一点点的苦涩感,熟大黄在平时的时候可以用来泡酒或者是用来做药材,平时有助于活血化瘀,对于促进身体的气血代谢是有着很好功效的。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切厚片或块,酒蒸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