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桑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果桑“两虫一病”综合防控技术
河南农业2022年第28期黏黏糊糊似白丝飘荡在枝叶上,可引起皮肤过敏,影响桑葚采摘。
桑木虱还能分泌灰褐色糖汁向下滴落,污染下部桑葚桑叶。
“一病”是指桑葚菌核病,俗名“白硬果病”,其病原物主要在果桑开花授粉期侵染雌花幼果,引起桑葚果肉肿胀、变白、变僵、变硬、不能食用,严重时可造成桑葚颗粒无收。
二、“两虫一病”为害规律(一)桑尺蠖桑尺蠖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分5个龄期)、蛹、成虫(蛾)四个阶段。
桑尺蠖一年可发生4代,从3月初桑芽萌动至11月底桑树落叶前均可食芽食叶,11月底气温降低停止为害。
此时,桑尺蠖第3月气30天左右。
d 变为若虫,1年。
湿,则该病害为害严重。
三、“两虫一病”综合防控办法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多管齐下综合防控,以保障桑葚桑叶丰产丰收。
(一)农业方法1.科学规划。
桑树寿命长,因此建立果桑园要科学规划。
果桑园要建在远离污染、远离柏树、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且园内不得套种可互相感染菌核病的草莓、向日葵、油菜、辣椒、茄子、大豆等作物。
2.合理密植。
为了通风透光,提高果桑的抗病虫能力,方便农业机械进园作业,方便采摘活动,根据果桑枝条生长和开花结果特性,果桑种植以行距3 m、株距CANYE KEJI蚕业科技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农业2022年第28期m、每667 m 2栽种150株为宜。
3.科学选种。
为了延长采摘期,预防因品种单一引起果桑病虫害,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和不同用途品种桑尺蠖出来活动时,查看每棵桑树的枝条,发现桑尺蠖立即捉入空矿泉水瓶中,带出果桑园集中杀灭。
每个桑园2天左右捕捉1次,连续捕捉3次即可。
4月上旬及时摘除带有桑木虱卵的嫩叶,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摘除带有桑木虱的叶梢,装入盛有生石灰的塑料袋中,拿出果桑园使用开水烫杀,远离果桑园深埋。
2.摘捡病果。
4月下旬至6月上旬桑葚成熟采摘期,摘去枝上病果,捡拾落地病果,装入盛有生石灰的塑料袋中,带出桑果园开水烫煮后,远离果桑园深埋,可大量减少越冬病源数量,有效减轻翌年春季菌核病的发生。
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桑椹菌核病包括肥大性菌核病 、 缩小性
菌核病 和 小粒性 菌核 病 。分 别 由子囊菌 亚 门 的 不 同病 原 真 菌 引起 , 症 状 存 在 一 定差 异 。 ① 桑 椹 肥 大 性 菌 核 病 。病 果 明显 膨 大 呈 畸 形, 花 被 及子 房 肿 胀 , 呈 乳 白色 或 灰 白色 , 病 椹 破 后散 发 出 带 酒精 味 的 腐烂 臭 气 , 病 果 中
经查证这是一种俗称“ 白果病” 的果桑菌核病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2 3
・
4 0・
浙
江
柑 橘
2 0 1 3 年 第 3 O 卷 第 4 期
盘 内子实 体上 的子 囊释 放 出子囊 孢 子 , 子囊
满 园覆 盖 , 切断子囊孢子传播途径 , 还可 以
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江伟 林
( 浙江 省 丽水 市莲 都 区农 业局 3 2 3 0 0 0 )
果 桑俗 称桑 椹 , 是 以产 果 为主 、 果 叶兼用
为害所 致 。 1 危 害症 状
的桑树 , 为一种特色水果 。果实桑椹既是食
品又 是 药 品 , 它 营养 丰 富 , 酸 甜 可 口, 具 有 生 津 止渴 , 补肝 、 养 肾、 补血 、 祛病 强 身等 多种 功 效 。定植后 第 2 年 就 能开花 结 果 , 第3 年进 入 正常 生产 期 , 第4 年 进 入 盛 果期 , 盛 果期 长 达 3 O 年, 6 6 7 m 产1 0 0 0  ̄1 5 0 0 k g , 鲜 果 售 价 远 高 于其 他 水 果 , 经 济 效益 好 , 市 场前 景 广 阔 , 受 到越 来越 多 的重视 。 莲 都 区 是浙 江 省 柑橘 主 产 区之 一 , 入 围
果桑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果桑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果桑菌核病是一种主要危害果桑的农业病害,严重影响果桑的产量和品质。
病害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是果桑种植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病害发生季节:果桑菌核病的发生季节主要集中在潮湿、温暖的夏季和秋季,特别是雨季。
这是因为果桑菌核病菌感染果桑的适宜温度为22-28摄氏度,相对湿度在80%以上。
2. 病害发生地点:果桑菌核病主要分布在湿润的果桑种植地区,特别是多雨的山区或山脚下的低洼地带。
3. 病害发生方式:果桑菌核病主要通过病害菌感染果桑树木的果实和枝叶而传播。
病原菌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飘尘、雨滴等方式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种子、采摘工具等途径进行传播。
4. 病害发生因素:果桑菌核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树龄越大的果桑树,其受菌性和感病性都更高;果桑树在开花后的果实和未成熟的果实更容易感染;果桑树的栽培管理和栽培环境也会影响病害的发生。
综合防治技术:1. 选用抗病品种:果桑种植者可以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抗病品种对病害的抵抗力较强,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
2. 清理病残体和病枝:果桑菌核病的菌核和病原菌主要生存于病残体和病枝上,在病害流行季节过后及时清理残体和枝叶,减少病菌的飞散和传播。
3. 合理施肥和浇水:果桑菌核病在干旱和缺肥条件下易发生。
果桑种植者要合理施肥和浇水,以维持树体的健康,增加果桑的抗病能力。
4. 病害预警和监测:果桑种植者可以根据气象条件和病害的发展情况进行病害预警和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病害。
要加强对果桑菌核病的病害知识和防治技术的学习和培训。
5. 化学药剂防治:在果桑菌核病大面积流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要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药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了解果桑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和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果桑种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果桑种植者应根据病害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果桑的产量和品质。
果桑菌核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识 是根 治桑 果菌 核病 强有 力 的思想 保 障 。
2 2 加强 通风 排湿 。 真开 展农 业防治 措施 . 认
2 2 1 开 沟 降 湿 . .
性 菌 核病桑 果染 病后 , 花被 和子 房 显著膨 大 ,
花被尖 紫 红或青 红 , 柱头 呈现 “ 近 白嘴” 约经 ,
“ 防 为主 , 业 防 治 和 化 学 防 治 并 举 ” 防 治 方针 , 想 上 高 度 重 视 , 强 园 区管 理 , 化 桑 园环 预 农 的 思 加 净
境 , 好 排 水 通 风 工 作 , 离病 源 , 学 用 药 , 高 桑果 品 质 , 证 桑 果增 产增 收 。 做 隔 科 提 保
1 2 果 桑菌 核病危 害 症状 .
危 害桑果 的 菌核 病 主要 有 三 种 病 原 : 桑 椹 肥大性 菌核 病 , 椹 小 粒 性 菌 核病 和 桑 椹 桑
缩小性 菌 核病 。桑椹 肥 大 性 菌 核 病病 菌 C— i
b r hrin .h n . 称 白杯 盘 菌 ( 实 o i s i a aP e n , a a 桑 杯 盘菌 ) 属子囊 菌 亚 门真菌 。分 生孢子 梗丛 ,
子囊 盘 , 囊盘 呈 盘 状 , 内生 子 囊 , 丝 细 子 盘 侧
长, 内有子 囊孢 子 , 囊 孢 子 椭 圆 形 , 色单 子 无 胞, 隔膜 1 2个 。桑 椹 缩 小 性 菌 核 病 病 菌 ~
Mi uas i i a ( . n . t t i t l hr a r a n P He n )Io el 称 ma
白井 地杖菌 , 属子 囊 菌 亚 门真 菌 。分 生孢 子
梗 细 丝状 , 分枝 , 生卵 形至 椭 圆形 分生孢 具 端
科学防治果桑菌核病
绿色植保果桑,是桑树中的特有种类,以食桑椹果为主,其叶片也可喂养蚕。
果实除了可供鲜食外,亦可进行深加工。
鲜果在春末夏初,水果淡季的4—6月上市。
桑果不但酸甜可口、味道鲜美,而且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在追求大健康的时代,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逐渐成为水果中的新贵。
随着果桑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品种选择单一,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管理比较简单粗放等等,这些都导致桑果园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图1)。
尤其是桑树菌核病问题在近几年表现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桑果的质量和产量,致使一些果园出现丰产不丰收,甚至绝收的现象。
因此,了解果桑菌核病发病的原因以及识别其症状,并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对我国果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1无籽大十整株感染菌核病1发病症状果桑菌核病主要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果桑菌核病的病菌主要有三种: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和小粒性菌核病。
国内外有关果桑肥大性菌核病的报道较多,桑椹缩小性菌核病的报道相对较少。
三种菌核病的表现症状不尽相同,表现如下:1.1肥大性菌核病病果比正常果明显肿胀、变大,果形呈畸形,果皮破开后散发出带酒精味的腐烂臭味,内部空虚,中心会有一块黑色干硬的大菌核,果实失去原品种固有的紫黑色或白色,呈乳白色或灰白色,故又称“白果病”,果实不能食用(图2)。
科学防治果桑菌核病郭俊英,贾自乾,高磊,魏翠果(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450009)图2肥大性菌核病侵染桑果1.2缩小性菌核病病菌从桑果的基部开始感染,逐渐向顶部蔓延,病果破裂后散发出一股腐烂臭味。
被病原菌侵染的病果显著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果内形成黑色坚硬如鼠粪状的菌核,呈现出典型的桑椹缩小性菌核病病症。
1.3小粒性菌核病桑果的各小果都能受到侵染,感染后病果显著膨大并且突出,籽粒特别肥大,呈紫红或青红,近籽粒头部呈“白嘴”,大约5天左右桑果内充满菌丝、菌核及腐败的果肉、果汁,桑果汁变成一种黏稠而灰白色的液汁,使桑果变为肥胖的“白椹”,并产生一种腥臭的气味。
湖州市果桑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湖州市果桑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湖州市果桑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市场。
现代化之后,湖州市的农业经济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其中,果桑菌核病是湖州市经济作物产量损失的最主要因素。
果桑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特别是桑菌核病,其发生率特别高。
湖州市的果桑菌核病防治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推进,防治技术也日益完善,以下是对其发生与防治技术的探讨。
一、果桑菌核病的发生原因1. 气候因素:湖州市属亚热带气候,空气湿度大,雨水充沛,气温适宜果桑菌核病的生长和繁殖。
2. 土壤因素:湖州市的土壤多为酸性,缺乏钙、硼等元素,而这恰恰是果桑菌核病的好发区域。
3. 经济因素:湖州市很多果农都缺乏对果桑菌核病的认知,不重视防治工作,导致果桑菌核病的传播和蔓延。
4. 果树品种因素:湖州市的果树品种种类繁多,而其中一些品种具有较强的病害抵抗力,相应地病害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二、果桑菌核病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法:在湖州市的果桑菌核病防治工作中,常常采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例如,可以施用鬼针草农药制剂对果树进行喷洒,以抑制病原体的发展。
2. 精细化管理:湖州市对果桑菌核病采取了精细化管理,即加强苗木选择,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用具有较强病害抵抗力的树种,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3. 农药防治法:在湖州市的农药制剂流通市场非常活跃,这也是防治果桑菌核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许多果农采用农药进行喷洒,以达到防治果桑菌核病的目的。
4. 技术培训:湖州市对果桑菌核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宣传非常重视,每年都会开展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活动,提高果农们的技能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 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推进科学技术研究。
湖州市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招募更多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加强对果桑菌核病的研究,提高防治技术的水平。
2. 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对果农的法律知识培训,规范农业市场行为,建立健全的农业法律法规制度。
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
落叶果树 2020,52(5):61-62Deciduous Fruits ·病虫害防治· DOI : 10.13855/ki.lygs.2020.05.020 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韩世玉,周光萍,杨胜特,张芳(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摘 要:近年来果桑已发展成为贵州新的果树产业,针对果桑易受桑椹菌核病危害的实际,总结提出了综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措施:选择适宜地势栽植、选栽抗病品种、早春深耕、果园覆盖、疏枝摘叶、清除病果的农业防控措施,配合地面杀灭病原、花果期施药的化学防治措施。
关键词:贵州;果桑;菌核病;综合防控 中图分类号: S66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20)05-0061-02收稿日期:2019-09-20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 -18-SY21)。
作者简介:韩世玉(1965-),男,贵州道真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桑树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
E -mail:gzhanshiyu923@ 桑椹,也称桑果,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备受消费者青睐,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桑椹饮料、桑椹酒、桑椹醋等,满足消费者对桑椹不同产品的需求[1]。
在贵州,桑椹一般5月上旬成熟,相比其他水果具有上市早的优势,已逐渐成为贵州发展水果产业的选择类型。
但桑葚容易受桑椹菌核病的危害,桑椹菌核病一旦发生,蔓延速度极快,几乎无药可救,给果桑产业带来毁灭性灾难。
2019年,贵州惠水、清镇、七星关等区县的桑椹菌核病发生严重,部分园区的桑椹颗粒无收。
为了减少桑椹菌核病的发生,现对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控技术进行系统总结。
1 桑椹菌核病症状桑椹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其病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肥大性菌核病桑椹花被厚而肿大,呈乳白色或灰白色,病椹膨大,中心有一块黑色较硬的菌核,病椹弄破后散出臭气。
缩小性菌核病桑椹显著缩小,灰白色,病椹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病椹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
桑葚菌核病(白果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桑葚菌核病(白果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桑葚菌核病又称白果病,是果桑的主要病害,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桑果颗粒无收,其病原孢子随气流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主要是侵染雌花,侵入雌花后,果肉肿胀,呈乳白色会灰褐色,捻破后可闻到腐烂臭气。
一、发生规律:1、侵染特征:桑葚菌核病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到次年春季桑树开花期间,若条件适宜,土壤中的菌核就会萌发而后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风传播到雌花上,引起侵染。
病原菌入侵雌花后,菌丝大量增殖并侵入子房内,最后由菌丝形成菌核,菌核随着病果落地,进入土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桑树萌芽时,随气温升高,再次成为侵染源。
2、发病因素a.气候:在开花期间,若雨水多,土壤湿润,气温高则有利于土壤中的病菌萌发,进而促使菌核病爆发。
b.施肥,偏施氮肥会导致树体虚旺,细胞不紧密,树体营养不足,抗病性差。
同时也会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性降低,为病原菌的繁殖提供条件。
c.组织幼嫩:果桑不仅开花期感染菌核,在整个结果期都可感染,只是以开花前后感染最多,青果期感染相对较少,成熟果桑不感染。
可见幼嫩组织最易感病。
二、防治措施:1、物理方法:a.深耕:对发病严重的桑园,在果期结束后对桑园进行一次全面的深耕可使得部分病原菌被深埋土中,不利于其萌发。
b.地膜覆盖:若遇春季雨水多,在桑树开花前用农用薄膜覆盖地面,可有效隔离病原分生孢子,使之无法侵染花器。
2、使用药剂:施肥:奥农乐(中草药生物菌肥)+有机肥,生物菌不仅可固氮固碳为树体提供养分,还可以调节土壤的团粒结构、盐渍化、酸化等问题,同时还有“占位”拮抗病原菌的作用,直接降低发病率。
预防方案:a.桑芽萌动时:靓果安300倍+沃丰素600倍+大蒜油1500倍喷雾b.开花前:靓果安300倍+地力旺500倍+沃丰素600倍喷雾之后每间7天喷一次,喷3-5次,直至少量桑果转色时停喷。
(注:青果期时比较重要,此时若遇菌核病高发气候条件,将靓果安的浓度提升至100-150倍)注:花前和青果期喷药时:桑枝、干、叶、果和地表面全都要喷洒预防)治疗方案:靓果安100-150倍+大蒜油1000倍+化学药喷雾(如菌核净、戊唑醇),连续喷雾即:今天一遍明天一遍连续打2遍,其中一遍配着化学药。
桂北大十果桑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
性平和 , 具 有 生津 止 渴 、 滋 阴补 血 、 明 目安 神等 功 效 , 为 病果【 2 J 。 桑果 菌 核病 是果 桑生 产 、 发展 中最 为 严重 是 对人 体 具有 多种 生理 保健 功 能 的美味水 果 【 l J 。随着 的病 害 , 是 毁灭 性 的 , 防 治不 及 时或 防 治不 当将 造成 人 们 对 健康 生 活 方式 的追求 ,桑 果作 为 一 种 绿 色保 颗 粒 无 收 。一般 果 桑 苗 品种 中无 籽 大 十果 桑 比较容
同时 , 化 学药 防不 正确 将 对 食 品 健食品, 越 来越 受 到桂林 人 的青 睐 。果 桑加 工 行业逐 易感 染桑 果 菌 核病 , 渐兴起 , 需 求量 逐 年 增 加 。随 着 “ 大众创 业 、 万 众 创 安全 构 成威 胁 。
新” 的新势态的发展 , 休 闲农 庄 、 农 家 乐 和 农 村 合 作 2 大 十 果 桑 菌 核 病 发 病 规 律 组织 等 的发 展 , 推进 休 闲农业 与旅 游 有机 结合 。桂林 大 十果 桑 菌 核病 病 菌属 于低 温 性 ,对 环 境条 件
第 四年暴 发 。所 以 , 从 桑树 开 始结 果 就要 盘 多 ,病 害 重 。 果 桑树 开 花期 如遇 有 3 d以上 连 阴 三 年 渐 多 , 及 时摘 除 , 雨 或低 温侵 袭 , 就有 可 能暴发 果 桑菌 核病 。通 风透 光 开 始 注 意 防治 菌核 病 。发 现有 病 桑果 时 , 差、 低 洼 多湿 的地 块 , 花果多 、 树 龄 老 的桑 树 发 病 重 , 对 落 地 的病 果 更要 及 时清 理 ,拿 到 园外 集 中深 埋销
果 树2 0 1 7 . 1 2
舭 鼬
桂 北大 十果 桑 菌核 病 的 发生规律 以及 综合 防治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江 莩套卫 20 年 期 07 第4
花前至 果实成熟 , 批 移 放 到上 一 年 度 感染 菌 核 病 分
4 4 耕 作 .
的大 1 0果桑 园 中, 1 感 病 ,6 09品 种 单 株 大 0均 4C 1 感 病果 数 以开 花前后 感染 最多 , 果期 较少 , 青 成熟 桑
椹 无感 病症状 。 果桑 4C 1 6 0 9品 种 一 年 中 具 有 多 次 结 果 能 力 , 夏、 秋季 结 出 的桑 椹 在 大 田环 境 下 , 有 白果 病 的 没
3 发 病 因素
3 1 品种 .
养不足, 除结 果 量低 外 , 抗病 性 也低 。若偏 施 氮肥 , 土 壤磷 、 含量 过低 , 病性 降低 。 钾 抗
35 气候与环境 .
一
不 同果桑 品种抗病 性有差 异 。 目前 栽植较 多 的
般 认为桑 树 开 花期 间 才感 染 本病 , 际上 整 实
维普资讯
27 0 年第4 江 暮套卫 0 期
桑 椹 茵 核 病 的 发 生 与 防 治
魏 晓军 徐 成 美
( 迁 市 宿 豫 区 蚕 桑 技术 指 导 站 宿 23 0 ) 2 80
摘 要
桑椹菌核病一般在春季发生 , 受核盘菌产生的孢子侵染所致 。发病原 因与品种 、 密度 、 气候 、 环境 、 耕耘和施肥 有关。防治关
发生。
一
在 桑果 园建立早 期 除油菜 、 豆类外 , 少量 间作 可 些 低 干作物 , 问作 物收 获 后 , 速耕 耘 , 期 不 可 迅 后
间作任何作物 。采果结束后 , 结合施肥 , 对土壤进行
机 械深耕 , 在冬 季或 春季施 肥时 再深耕 一次 , 机械 达
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
落叶果树㊀2020ꎬ52(5):61-62DeciduousFruits㊀㊀病虫害防治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OI:㊀10.13855/j.cnki.lygs.2020.05.020㊀㊀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韩世玉ꎬ周光萍ꎬ杨胜特ꎬ张芳(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ꎬ贵州贵阳550006)㊀㊀摘㊀要:近年来果桑已发展成为贵州新的果树产业ꎬ针对果桑易受桑椹菌核病危害的实际ꎬ总结提出了综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措施:选择适宜地势栽植㊁选栽抗病品种㊁早春深耕㊁果园覆盖㊁疏枝摘叶㊁清除病果的农业防控措施ꎬ配合地面杀灭病原㊁花果期施药的化学防治措施ꎮ㊀㊀关键词:贵州ꎻ果桑ꎻ菌核病ꎻ综合防控㊀㊀中图分类号:㊀S663.9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2-2910(2020)05-0061-02收稿日期:2019-09-20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8-SY21)ꎮ作者简介:韩世玉(1965-)ꎬ男ꎬ贵州道真人ꎬ高级农艺师ꎬ从事桑树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ꎮE-mail:gzhanshiyu923@126.com㊀㊀桑椹ꎬ也称桑果ꎬ营养价值高ꎬ口感好ꎬ备受消费者青睐ꎬ既可鲜食ꎬ又可加工成桑椹饮料㊁桑椹酒㊁桑椹醋等ꎬ满足消费者对桑椹不同产品的需求[1]ꎮ在贵州ꎬ桑椹一般5月上旬成熟ꎬ相比其他水果具有上市早的优势ꎬ已逐渐成为贵州发展水果产业的选择类型ꎮ但桑葚容易受桑椹菌核病的危害ꎬ桑椹菌核病一旦发生ꎬ蔓延速度极快ꎬ几乎无药可救ꎬ给果桑产业带来毁灭性灾难ꎮ2019年ꎬ贵州惠水㊁清镇㊁七星关等区县的桑椹菌核病发生严重ꎬ部分园区的桑椹颗粒无收ꎮ为了减少桑椹菌核病的发生ꎬ现对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控技术进行系统总结ꎮ1㊀桑椹菌核病症状桑椹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㊁缩小性菌核病㊁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ꎬ其病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ꎮ肥大性菌核病桑椹花被厚而肿大ꎬ呈乳白色或灰白色ꎬ病椹膨大ꎬ中心有一块黑色较硬的菌核ꎬ病椹弄破后散出臭气ꎮ缩小性菌核病桑椹显著缩小ꎬ灰白色ꎬ病椹坚硬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ꎬ病椹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ꎮ小粒性菌核病桑椹各小果染病后ꎬ病小果膨大突出ꎬ内生小粒形菌核ꎬ病椹灰黑色ꎬ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ꎮ贵州果桑发生较普遍的是肥大性菌核病(图1)ꎮ小粒性菌核病㊁缩小性菌核主要发生在花溪区ꎮ2㊀发病规律桑椹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桑树雌花开放时ꎬ土壤中的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ꎬ盘上子实体上生出子囊并释放出子囊孢子ꎬ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到雌花花器引起初次侵染ꎮ菌丝在雌花花器内大量增殖ꎬ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ꎬ进而形成菌核[2]ꎮ5月上中旬整个桑椹呈白果发病状态ꎬ最后菌核随桑椹落入土中越冬ꎮ一般3月至4月温暖多雨㊁土壤潮湿利于土壤中菌核萌发ꎬ产生子囊盘多ꎬ发病重ꎻ桑园密闭通风透光差ꎬ低洼桑园排水不畅ꎬ发病重ꎮ图1㊀桑椹菌核病危害桑果状3㊀防控技术3.1㊀农业防控3.1.1㊀选择适宜的栽植地㊀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ꎬ温度高㊁湿度大ꎬ病原菌发生量大ꎬ侵染危害严重ꎮ当3月平均气温在13ʃ2ħꎬ相对湿度16落㊀叶㊀果㊀树第52卷在80%ʃ7%时ꎬ土壤中的越冬菌核萌发率高ꎬ形成较多的子囊孢子ꎬ侵染桑椹发病ꎬ病果白椹4月下旬出现ꎬ5~7天后就达到盛期[2]ꎮ果桑栽植地的选择特别重要ꎬ适宜栽植在高燥㊁迎风㊁向阳的地表含水量低的缓坡地ꎬ平地栽植以透水性较强的砂壤土为宜ꎬ易积水的低洼地不宜栽植ꎮ果桑园内不宜套种其他作物ꎬ尤其是高秆作物ꎬ以降低果园内相对湿度ꎬ减少桑椹菌核病的发生机率ꎮ园地周边要开阔ꎬ不能有影响通风透气的高大树木ꎮ3.1.2㊀选栽抗病品种㊀根据贵州蚕业研究所对10多个果桑品种的调查发现ꎬ在不实施其他防病处理的自然条件下ꎬ大十果桑㊁红果2号品种的发病率25%左右ꎻ四季果桑㊁白玉王㊁日本甜椹等品种的发病率75%以上ꎻ台湾长果桑㊁贵州长果桑系列品种几乎没有桑椹菌核病发生ꎮ大十果桑㊁红果2号对桑椹菌核病有一定的抗性ꎬ若再辅以其他防病技术措施ꎬ可有效控制桑椹菌核病发生ꎮ台湾长果桑㊁贵州长果桑系列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抗性强[3]ꎬ不用作特殊的防病处理ꎬ桑椹的品质好ꎬ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ꎬ但其落果较重ꎬ经济产量较低ꎬ不建议大面积栽植ꎬ可作庭院㊁农旅等休闲观光的优选栽植品种ꎮ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栽适宜的果桑品种ꎮ3.1.3㊀早春深耕㊀早春深耕可起到深埋菌核的作用ꎬ防止子实体萌发出地面后产生子囊孢子侵害桑椹ꎮ深耕前ꎬ要把果桑园内残存的病果㊁枯枝败叶㊁杂草等彻底清理出园作无害化处理ꎬ减少园区内病原菌的存量ꎮ2月中旬及以前ꎬ深耕园地15cm以上ꎬ把地表土翻耕在下层ꎬ以防春季温度回升ꎬ春雨来临后子实体在地面萌发或子囊孢子飞出地面ꎮ3.1.4㊀果园覆盖㊀果桑园土覆盖可将子实体及萌发的子囊孢子控制在覆盖物之下ꎬ防止散发侵染桑椹ꎬ还能减少杂草生长ꎮ覆盖物可选用黑色薄膜或地布[4]ꎮ将园土耙平后ꎬ全园覆盖ꎬ盖严压实ꎮ若早春干旱ꎬ因薄膜不渗雨水ꎬ覆膜前应先行全园灌溉ꎬ以满足果桑正常发育生长的水分需求ꎮ3.1.5㊀疏枝摘叶㊀高湿度有利桑椹菌核病的发生ꎬ特别是桑椹即将成熟期ꎬ气温回升ꎬ更是发生桑椹菌核病的高危期ꎬ应尽量降低果桑园内的空气湿度ꎬ做到通风透光ꎮ对果桑的营养枝㊁无效果枝应全部剪除ꎬ同时疏剪部分下垂枝㊁内膛枝ꎬ降低果园密闭度ꎮ桑椹成熟中后期ꎬ对新梢进行摘心处理ꎬ控制营养生长ꎬ摘除果枝上遮盖桑椹过多的叶片ꎬ一般以保留枝条上的叶片数60%~70%为宜ꎮ3.1.6㊀清除病果㊀发生菌核病的桑椹应及时清除干净ꎮ处于青果期的桑椹受菌核病侵染后开始发白ꎬ症状明显ꎬ容易识别ꎮ要加强对果桑园的巡查ꎬ要勤走勤看ꎬ一旦发现病果要立即摘下并集中深埋销毁ꎬ切忌将病果乱丢乱弃成为新的病源ꎮ3.2㊀化学防控3.2.1㊀地面防控灭病原㊀一般在3月上中旬ꎬ桑椹菌核的子实体开始萌发ꎬ此时要对桑园地面进行消毒杀灭病源ꎬ可用高锰酸钾1500倍液对地面和果桑枝条进行全面喷洒ꎬ以杀灭春季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实体和子囊孢子ꎮ进行地面覆盖的要先喷药后覆盖ꎮ据西南大学余茂德等试验ꎬ用95%草甘膦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地面ꎬ即可杀灭子实体及子囊孢子ꎬ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好ꎬ同时还可防除杂草ꎮ该药不直接喷于桑椹ꎬ不会使桑椹受到农药污染[5]ꎮ3.2.2㊀花果期药剂防治㊀果桑花果期进行3次化学防治ꎬ花期2次㊁青果期1次ꎮ第1次在雌花初开期ꎬ第2次在雌花盛开期ꎬ第3次在桑椹青果初期ꎮ药剂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㊁70%甲托可湿性粉剂1000倍㊁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㊁50%速克灵1200倍或56%嘧菌 百菌清水乳剂800倍液等ꎮ化防应注意:喷药应在晴天或阴天进行ꎬ如喷药后12小时内下雨ꎬ应补喷ꎻ喷药要均匀ꎬ枝叶花果的上下左右㊁树冠内外ꎬ甚至周边杂草处都要喷布周到ꎬ不留死角ꎻ严格配药浓度ꎬ不得随意增减浓度ꎻ喷药量以花果见药滴为度ꎻ药剂交替使用ꎬ以降低菌核病菌的抗药性ꎻ药剂来源正规ꎬ有质量保证ꎻ青果膨大期后ꎬ即桑椹成熟采摘20天前严禁施用农药ꎬ以保证桑椹及产品的食用安全ꎮ参考文献:[1]㊀韩世玉.桑树资源概况及其多元化利用[J].贵州农业科学ꎬ2006ꎬ34(3):118-121.[2]㊀黄尔田.实用桑树保护学[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92:114-117.[3]㊀韩世玉ꎬ王晓红ꎬ周光萍ꎬ等.22份野生桑材料的物候期及果实主要性状[J].贵州农业科学ꎬ2018ꎬ46(9):7-10. [4]㊀邓真华ꎬ杜贤明ꎬ彭晓虹ꎬ等.果桑地布覆盖栽培试验效果研究[J].中国蚕业ꎬ2017ꎬ38(4):6-10.[5]㊀余茂德ꎬ赵爱春.2016年春季重庆市果桑菌核病的防控技术[J].蚕学通讯ꎬ2016ꎬ36(1):29-30.26。
果桑菌核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探讨
地 位 。但 果 桑 易 发 生 菌核 病 , 近 几年 来 呈 快 速 蔓 延 趋 势 。本 文 对 果 桑 茵 核 病 症 状 、 发 病原 因、 发 生
w S
e
规律, 综 合 防 治进 行 了 阐 述 , 并 提 出今 后 果 桑 菌核 病 用 复合 茵 剂 等 进 行 生 物 防 治 、 确 保 食 品 卫 生 安
抗 病性 有 差异 , 一般 早熟 品 种最 易感染 , 中晚 熟 品种 次之 。
4 综 合 防 治
4 . 1 农 业 防 治
核 萌发 抽生 出子 囊 盘 , 盘 内子 实 体 上 的子 囊
释放 出子囊 孢 子 , 子 囊 孢 子 借 助 风 力 传 播 到 雌 花上 , 引起 初 次侵 染 。病原 菌入 侵 雌花 后 ,
菌 丝大 量增 殖 并 侵 入 子 房 内 , 先 形 成 分 生 孢
4 . 1 . 1 选择 抗病 性 强的优 质 品种 选择 抗病 性 能强 又适 宜 当地 气候 和生 产
的优 质果 桑 品种 , 可 以从 花期 与菌 核 萌 发 时
间不 同 的品种 中进 行选 育
4 . 1 . 2 合 理 种 植
全 是 研 究发 展 方 向 。
蚕
r
O
关 键 词
果 桑 菌 核 病 发 生 原 因 防治
学 通
果 桑 既产 果 又 养 蚕 , 是 蚕 桑 产业 发 展 的
但是 与之 相伴 而来 的果 桑 菌核病 的发 生越 来
越严 重 , 呈快 速蔓 延态 势 , 局 部地 区危 害相 当
防治方 法 , 具 有 重要 的现 实意义 。
展具 有 重要 意 义 。发 展果 桑 种 植 业 , 在 蚕 桑
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作者:张英华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8年第1期果桑菌核病是果桑最主要的病害,主要为害桑葚。
桑树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
菌核随桑葚落地,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菌丝形成菌核,为害果实。
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多,病害重。
通风透光差、低洼多湿、花果多、树龄老的桑园发病重。
菌核越冬,菌核随桑葚落地,翌年春季桑树开花时土中菌核抽生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孢子随风传播侵染桑花,为害果实。
该病如果防治不当,将严重影响桑葚的品质和产量,甚至颗粒无收。
所以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
一、品种搭配种植,选择抗病品种农民种植果桑习惯种植单一品种,可是品种单一,一旦得病,几乎全军覆没。
在品种上,一般早熟品种的抗病性比较弱,晚熟品种的抗病性强,所以在种植上可以选择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搭配种植。
应适当搭配种植一些抗菌核病的能力较强的北方品种,这样不但可以避免菌核病发病时的严重损失,还可以延长桑果的供应期。
二、保持适宜种植密度每667m2栽植200株比每667m2栽植500株的菌核病发病率显著减少,栽植密度过大,行距、株距过小,湿度大,园内的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一般品种栽植密度为每667m2栽植200株,养成中干树型。
做到枝条与枝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机械操作。
地势要选择土壤肥沃,地势较高,向阳通风透光,桑园四周不要有杂树的地方。
三、加强田间管理菌核病的发生与土壤排水、耕作状况具有相关性。
要做到桑园排水良好,地势低洼的地方要开沟降湿,园内外沟系畅通,做到雨停田干,确保桑园无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改善桑园小气候环境,保持桑园土壤干燥,减少病菌繁殖机会。
土壤进行翻耕的发病就轻,土壤没有翻耕的发病就较重。
综合防治果桑菌核病(白果病))
综合防治果桑菌核病(白果病))果桑菌核病是果桑最主要的病害,主要危害桑椹,以菌核越冬,菌核随桑椹落地,次年4月上旬桑树开花时土中菌核抽生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孢子随风传播侵染桑花,危害果实桑椹。
如防治不当,将严重影响桑椹的品质和产量,甚至颗粒无收。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严格防治。
1 发病病源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腐烂老叶、枯死病残枝和堆肥。
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内喷出,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
2 危害症状子囊孢子侵入一个或多个雌小花、或小核果,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腐烂,呈乳白色,捻破后可闻到腐烂臭气。
菌丝体不断扩大,吸干病果内的水份,围绕花轴形成黑色干硬的大菌核,整个病果质地坚硬,并不立即从枝干上脱落,随夏季雨水增多,病果才逐渐落地,一部分融入泥土,一部分存于表土,外表呈黑色,僵硬,至第二年春季桑树萌芽时,随气温升高,再次成为侵染源。
3 发病因素此病主要在春季发生,3-4月份是果桑开花、结果期,气温逐渐上升,土壤潮湿,存在于大田环境中的菌核萌发,产生的孢子侵染桑果而发病。
据观察,凡地势低洼,间作豆类或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更重;地势高,无间作,杂草少的田块以及春旱年份发病较轻。
桑园栽植密度大,通气透光性差,湿度大,发病重。
若偏施氮肥,土壤磷、钾含量过低,抗病性降低。
4 防治技术4.1桑园土地要求: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地势较高,易机械耕作。
4.2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大10品种亩栽300株以下为宜,养成中干树型;有利通风透光和机械耕作。
施肥原则:采果结束后重施有机肥,以腐熟的鸡粪、豆饼最优,促使花芽分化和形成,可显著提高产果量和品质;入冬后至发芽前,以专用复合肥为主,增加适量氮肥,每株0.5公斤尿素为标准,随树龄增长而增加。
4.3 桑园管理1.开沟降湿。
园内外沟系畅通,做到雨停田干,无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繁殖机会。
桑葚菌核病更多知识讲解在这里
桑葚菌核病更多知识讲解在这里今年,苏南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天气,雨量较往年明显增多,这对果桑的菌核病防治带来困难:一是有药用不下去,二是用下去效果不持效,三是适合菌核发育的条件。
因此,一些果桑种植地区深受其害,导致菌核病的暴发,使桑椹的产量和品质都难以预料。
为防患于今后的果桑生产不再受损,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以下几点菌核病措施。
发病特点1)花多、桑椹多的果桑品种发病重;2)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的桑园发病重;3)菌丝侵害快,如果上年已发病的桑园,来年如果不进行合理防治,在温、湿度适宜时3-7天可侵害全园,造成颗粒无收;4)发生受温度、湿度影响大,温度低于15 ℃或高于30℃发病减轻;春季雨水少、干旱发病减轻,反之则发病加重。
5)初春2-4月份降雨量多、天气温暖、土壤潮湿时,存在于土壤中的越冬菌核萌发率高,抽生较多的子囊盘,形成较多的子囊孢子侵染雌花。
6)通风透气差、低洼积水、树龄老的桑园发病较严重。
低干密植桑园较中高干稀植桑园。
了解了病害发病原因,特征好下手治疗病害了。
①翻耕除草,切断子囊盘,使其不能产生子囊孢子;②冬季清园,冬季进行清园,剪除病枯枝,清园后普喷一次靓果安300倍加速静150倍喷雾一次。
③建立桑园时,避免地势低洼、光照不足、通风透气性差的地块,栽植密度一般以400-500/亩为好。
密度太高则桑椹品质降低、产量不增;通风性差,病害加重。
树形一般养成中干桑,为了保证产量和便于采摘,果桑的枝干高度可以升高至1.2—1.5m。
(2)药物防治桑开花期,每隔7—10 天用药靓果安300倍加大蒜油1000倍,至少喷2次。
不要错过第一次用药的时间,这是防病的关键。
第一次用药的早或迟,与品种、当地气候、发芽进程有关。
一般以物候期为主要参考依据,选择露青期或脱苞期用药,最迟为始花期(桑花初开时)花期也是预防病害的关键时期,三次喷雾靓果安300倍加600倍沃丰素间隔5--7天一次。
第二次:盛花期(桑花全面开放);第三次:花未期(桑花开始减少)。
果桑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
果桑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作者:方必友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08期摘要:果桑既可作为水果栽培和进行产业化开发,又能以叶养蚕开展综合利用,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发展前景广阔,但桑椹菌核病对果桑有毁灭性威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该文主要介绍了果桑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加强桑园管理,净化园内环境,隔离病原,科学用药,有效防控,以确保果桑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果桑;菌核病;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 S8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73-02近年来,宁国市果桑种植正悄然兴起。
果桑以结果为主、果叶兼用,桑叶可用于养蚕,桑果(俗称桑椹)供鲜食或进行深加工,在春末夏初水果淡季的4~5月份上市,不仅酸甜可口、味道鲜美,而且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医疗保健功能,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逐渐成为果品中的新贵。
发展果桑种植,改变了传统的“一条蚕、一根丝”的单一生产模式,对于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延伸蚕桑产业链,促进蚕桑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果桑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果桑菌核病的危害也逐渐加重,降低了桑果的产量与品质,严重影响了果桑的经济效益,生产上务必引起重视,积极进行防控。
1 危害症状果桑菌核病又名白果病,主要危害桑椹,有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3种。
桑椹被侵害后失去了应有的红紫、滋润、光亮状态,变成或大或小,形状、色泽怪异的病果,而且都产生黑色菌核。
以肥大性菌核病危害为主,被害果实形态肿大,内部空虚,病果后期外观变白易脱落,果实不能食用,严重时整个枝条甚至全株桑树的桑果全部发病,几乎颗粒无收。
2 发生规律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菌核萌发,抽生出的子囊盘放射出大量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引起初次侵染。
菌丝侵入雌花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菌丝形成菌核,随桑椹落入土中。
病果落地,腐烂后菌核残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病原。
综合防治果桑菌核病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引 入捕食性昆虫、 病原微生物等
01
利用微生物: 利用有益微生 物抑制病原菌 生长
03
利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性强 的果桑品种
05
02
利用植物源农 药:使用植物 提取物、精油 等
04
利用生物刺激 素:使用植物 生长调节剂、 生物肥料等
3
果桑菌核病防 治要点
加强田间管理
1. 合理密植:保持适当的种植密度, 避免过于拥挤
产量提升可持续性:综合防治措施可长期有效控制果 桑菌核病,确保果桑产量稳定提升
品质改善
1
果桑品质提高
2
果实口感改善
3
果实颜色鲜艳
4 果实营养成分增加
5
果实保质期延长
成本降低
采用高效低毒 的农药,降低 生产成本
01
采用综合防治 技术,减少人 工成本
03
02
采用生物防治 技术,减少农 药使用量,降 低生产成本
04 合理修剪:适时进行修剪,保持树体通风透光,减 少病害发生。
4
果桑菌核病防 治效果评估
产量提升
果桑菌核病防治效果评估: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有效 控制病害发生,提高果桑产量
产量提升原因: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 治、生物防治等,有效控制病害发生,提高果桑产量
产量提升效果: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果桑产量得到显 著提升,经济效益明显
05
适时采收,减少病 害传播
03
及时清理病残体, 减少病源
化学防治
农药选择:选
1 择高效、低毒、 低残留的农药
施药时间:根
2 据病害发生规 律,选择最佳 施药时间
施药方法:采
3 用喷雾、喷粉 等方法,确保 药液均匀覆盖
果桑菌核病在我市的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才逐渐落地 , 部分融入泥土 , 一 一部 分存 于 表 土 . 表 呈黑 色 . 外 僵
硬, 至第 二 年 春 季桑 树 萌 芽 时 . 气 温 升高 , 次成 为 侵 染 源 随 再
3 发 病 原 因
病 原 物 为 核 盘 菌 .菌 核 病 的初 浸 染 源 主 要 是 混 有 菌 核 的 土 壤 、 烂老 叶、 死病残枝和堆肥。在温 、 腐 枯 湿度 适 宜 条 件 下 。 菌核
摘要 : 年来 , 近 果桑 茵核病发生逐年 增加 已成为 威胁果桑生 产主要 病- ¨ 对其 发生原因进行 了分析 , 害之. 一 并结合生产 , 出相 提
应 的防 止措 施 , 效 控 制 该病 的 发 生 。 有
关 键 词 : 桑 茵 核 病 防治技 术 果
一
一 -jj - - Nhomakorabea果 桑 菌 核 病 在 我 市 的 发 生 现 状 及 综 合 防 治 技 术
张 朝 侠 ,王 中 娣 2 ( 西兴 平 植 保 植检 站 陕 陕 西
71 1 0l 3 0
中 图 分类 号 : 1 S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5 (0 20 — 1 8 0 10 — 2 X2 1 )6 0 0 — 2
的人 都 是 做 买卖 的 . 论 有文 化 还 是 无 文化 出 去 的人 都 是 打 工 而 不是 可 能 性 。盲 目上 马 , 有 重 点 , 是追 求 产 业 多元 化 . 忽 无 没 反 而 的 . 论 文 化 高 还 是 还 是 文 化 低 把 现 有 的资 产 . 有 的 企 业 进 视 小产 品大 名 牌 的经 济 效 益 。 些 都 是 问题 。 无 现 这 特别 是 目前 企 业 领 行 资 源 整 合 , 许 是 一 种 出路 。什 么 是 区域 经 济 ?那 就是 政 府 要 导 存 在 的思 想 意 识 方 面 的 问 题 : 、 济 想 上 去 . 怕 领 导 不 开 或 一 经 就 考 虑 整 个 一 个 地 区一 盘 棋 的发 展 思 路 我们 建设 一 个 适 合 良好 窍 。二 是 山雨 欲来 风 满 楼 三是 工 业 是 什 么概 念 的 问 题 弄不 清 经 济 建 设 的 良性 平 台 。没 有 . 是 在来 夹 缝 里 生 存 , 则 . 怎 能 四 是世 贸是 什 么 概念 的问 题 。五 是 市 场 经 济是 什 么 . 念 问 题 依 仅 否 又 概
桑椹菌核病的症状及发生规律 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桑椹菌核病的症状及发生规律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治近年来,随着桑葚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展,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桑椹的产量,降低了农户们的种植收益。
因此,为促进桑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为其提出综合性防治技术。
下面火爆农资网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桑椹菌核病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防治该病。
1、桑椹菌核病的症状桑椹菌核病是一种真菌类病害,当桑树在开花时期,病菌开始侵入子房中,菌丝逐渐生长产生菌核。
产生病害后,桑椹的果实会为灰白色,这期间可以断定为桑白果病。
桑椹菌核病一般有三种类型,分别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缩小性菌核病以及桑椹小粒性菌核病。
2、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不同类型的桑椹菌核病产生的时间不同,例如:肥大型的桑椹菌核病产生较早,其萌发的数量不一样。
同时,子囊盘产生的时间也会表现在不同年份。
此外,使用的田间管理工作、间套作模式等不同,产生的桑椹病害程度也会不同。
一般情况下,在有杂草的地区比无杂草的地区产生的病菌更多,受到的病害更为严重。
3、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技术3.1 农业防治利用农业方法防治,首先,要合理布局种植品种,桑椹的种植需要根据早、中、晚各个阶段进行合理搭配。
不仅要减少品种单一现象,还需要保证桑树实现良好的发育[5]。
例如:桑树花期产生菌核病并受到侵染,导致在预防期间会遇到较大压力,不仅会延长桑椹的采摘时间,还会加大劳动力强度,尤其对于一些早熟的品种。
然后,实现合理密植工作,在桑椹种植期间,采用的为单行栽植方式,使其生长出高大、丛状树形。
一般情况下,密度可以控制在200株/m2。
在这种种植方式下,不仅能促进果园具备良好的通风透气现象,降低病虫害的产生,还能为果园的除草工作、施肥工作等一些田间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其次,对其合理修剪,在每年的五六月份,需要执行修剪工作,将所有的母枝保留2个短截,以使其能够重新发芽。
在修剪后,还需要在12月份修剪掉一些弱小、病害的枝条。
桑椹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由于两年来桑椹菌核病 的严重发生 , 有效菌核数量 的增 多 , 使今年防治难度加大 , 如防治滞 后或失当 , 有可能造成疾病流行 , 严重地块发病可造成颗粒无收。 为了有效的防治桑椹菌核病 , 我 们在 2 1 年冬季和 2 1 年春季对桑果园进行 了清除病果 、 00 0 1 刮除表土 、 铺设地膜和利用化学药物 喷消的综合防治。 本文探讨 了桑椹菌核病暴发 的原 因和防治对策 , 以期在果桑栽植中起到减少损 失 的作 用 。
21 0 1年 第 4 8卷 第 3期 《广 西 蚕 业 》
G agiSr u ue o 4 N unx ei l r V 1. 8 o.3 0 1 ct ,2 1
开 花 时病菌 开始 侵 入 。病 菌 的分 生孢 子侵 人雌 花 , 大量 繁 殖 , 生 菌丝 , 产 形成 菌核 , 破坏 了桑椹 原
1 桑椹菌核病
11 基本症 状 .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的一种主要病 害, 俗称桑白果病 , 是由一类真菌引起 的桑椹病害 , 在桑树
[ 收稿 日 期]2 1- — 6 [ 0 1 7 1 ; 修回 日期]2 1 - — 5 0172 [ 作者简介]陆飞 (9 9 ,男 ,广西贵港人 , 艺师 ,主要从事桑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 17 一) 农
一
桑树 ; 主要为害部位为桑椹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菌[ i r hr aa( H n )w e ] Cb i si i o a a n R en kt 为核 z 盘菌属 , 白杯盘菌属 , 称 菌核萌发产生 15 — 个子囊盘 , 盘内生子囊 , 侧丝细长 , 内有 8 个子囊孢子 。 桑椹缩小性 菌核病病菌[ t l si i a P en)oe m i为地舌菌科 , Miu h a n (. n. t t a] ra ra H I l 头罩地舌菌属 , 白 称 井地杖菌 ,从菌核上产生子实体 ,子实体生子囊 ,内生子囊孢子 8 个。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病菌 [ i r a nu i s(i 1t akw e t o ] 肉阜杯盘菌属 , 肉阜状杯盘菌 , Cb i cr cl d S ge l )ht e w f 为 oa u o e e . n z 称 子囊盘杯 状, 具长 柄 , 子囊 圆筒 形 , 内生 8 子囊 孢子 。 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桑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作者:王锐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10期
摘 ;要:桑葚营养价值高、保健效果明显,栽植果桑的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其生产中常发的菌核病不利于果桑的优质高产。
该文结合太和县果桑栽植的实践,对果桑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2个方面提出了其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果桑菌核病;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072-02
桑葚口感佳,营养价值高,富含苹果酸、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补血、降血压和血脂、清理肠道等作用,被誉为“天然富硒水果皇后”[1],不仅可以直接用于鲜食(果肉汁多、口感酸甜),也可以进行深加工(用于制作桑葚酒、桑葚汁、桑葚罐头、桑葚果酱等)。
桑葚的上市季节为4—5月,此时为水果淡季,市场价格高。
此外,桑叶可以用于养蚕。
因此,果桑种植的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近些年来,果桑种植在太和县逐渐兴盛起来,栽植面积逐年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受栽培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果桑菌核病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果桑的产量及品质。
本文结合太和果桑生产实践,介绍了果桑菌核病的发生症状、发生规律等,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1 发病症状
果桑菌核病又称白果病,属于真菌病病害,主要对桑葚造成危害,发病后果实原有的红紫色消失,表面失去光泽度,个体变大或者变小。
果桑菌核病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分别为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2],其中危害最大的为肥大性菌核病。
1.1 肥大性菌核病桑葚染病后果实个体肿大,内部空虚,发病后期果实的外部颜色转为白色,大部分脱落,无法食用;发病重的情况下,整株树上的桑葚全部发病,导致桑果绝产。
1.2 缩小性菌核病桑葚感染上此类病原菌后,果实个体缩小,质地较硬,表面产生很多病斑(灰褐色),颜色由红紫转为灰白,打开发病桑果内部可看到较硬的黑色菌核。
1.3 小粒性菌核病桑树上的小果容易受到此种病的侵染,发病小果个体明显膨大,表现出子房肥大,果实表面颜色全部转为灰褐色,果实内部子房内有小型的菌核,果实发病后很容易脱落[3]。
2 发病原因
2.1 果桑品种的抗病能力存在差异性不同的果桑品种对菌核病等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不同,侵染发生的程度也有所差异。
一般熟期较早的果桑品种容易受到侵染发病,熟期偏中或者晚的品种发病几率有所降低。
2.2 高温多雨果桑开花时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菌核病的发生情况。
如遇持续降雨天气、土壤湿度过大,温度较高,则土壤中的病原菌很快萌发,抽生出子囊盘,导致果桑发生菌核病。
2.3 栽培管理粗放果桑林间若管理不当,林间密度过大,或者枝条长势过旺,均可导致林间透风性不好,光照条件差,容易发生菌核病。
一般上一年菌核病发病程度重的果桑园内发病严重。
如果栽植地的地势低洼,容易积水,从而诱发菌核病的发生。
2.4 栽培年限过久果桑的栽培年限与菌核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栽培年限越久,菌核病的发生程度越重。
对于新建的果桑园,当年一般不会发生菌核病,栽植的第2年菌核病有轻度发生,之后若不及时进行防治,发病程度逐年加重。
2.5 田间病原菌积累过多田间积累的病原菌数量是导致菌核病发病的一个主要因素。
一般果桑栽植1~2年时会有菌核病轻度发生,若不能及时做好清园及防治工作,则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会逐年增加。
3 发病规律
菌核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的真菌,越冬的场所在土壤中。
第2年春季温度、湿度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在土壤中越冬的菌核开始萌发,抽生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在大气等的作用下扩散到果桑上,产生初次侵染。
菌丝先侵染到果桑雌花的子房内,最后形成的菌核随着桑果而脱落到土壤中越冬,来年继续对果桑产生侵染,由于果桑开花的时间较短,因而当年发生再次侵染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果桑的花或者果实染病后,通过接触可导致未发病的花果侵染发病[4]。
4 综合防治技术
果桑菌核病的防治要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综合防治,在确保果桑生产的安全、经济的基础上,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良种选择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适合在当地栽植的性状优良的果桑品种,要求花期与菌核萌发的时间错开,避开其高峰感染的时间。
4.1.2 合理建园果桑的栽植地要求透风良好,避免低洼的地块,适当降低建园的密度,以控制在4500株/hm2左右为宜。
建园时果桑栽植宜南北方向,以培养出较高的树形,提高果桑
林间的透风透光性。
果桑园内不可与草莓、油菜等进行套种,避免互相交叉感染。
果桑忌涝,因而要配套完善的沟渠,及时排水,以降低田间土壤湿度,达到雨停田干的效果。
4.1.3 加强林间管理冬季适当修剪枝梢,并将长势不佳、下垂、发生病虫害、衰老枯萎的枝条剪掉,清理出去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冬季对果桑园进行土壤深翻,将菌核病的一些菌核埋到土壤的深处,创造不利于其萌发的条件。
如果冬季未进行深耕,則需要在2月底至3月初实施深耕1次,深度超过10㎝。
桑葚采摘后及时施肥,然后深翻土壤,将菌核埋入到土壤深处;也可以在桑树萌芽之前在园内地面上覆盖1层土,以提高土壤的温度,创造不利于病原菌出土的条件。
4.1.4 清除林间发病的桑果果桑林间菌核病的病原菌不断积累,导致病害发生程度加重。
因此,需要在林间多检查,对早期发病的果实、枝条等进行及时的清理,以降低来年田间病原菌的基数,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
4.2 化学防治
4.2.1 土壤消毒果桑菌核病的病原菌越冬场所主要在土壤中,如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较重,则表明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数较高,因此要做好土壤消毒工作。
冬季对果桑园进行清理,将发病的枝条、枯枝落叶等全部清理干净,并对准地面喷洒45%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波尔多液等。
当温度达15℃左右时,菌核病病原菌的子囊盘开始出土侵染,此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可在果桑园内土壤上喷洒药剂与土壤的混合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kg/hm2与过筛的湿润细土225kg/hm2混合),对菌核的萌发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可以有效防控菌核病的发生。
4.2.2 桑树消毒在桑树萌芽前对准树体喷施高锰酸钾2000倍液等进行消毒。
4.2.3 药剂防治选择效果好、毒性低、可以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药剂,如腐霉利、菌核净、多菌灵等,药剂的浓度按照说明书要求,不宜随意提高浓度,以免降低药效或者提高病原菌的抗药性。
具体的浓度应结合菌核病发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要把控好防治的时间,在关键的时间用药,以提高防控的效果。
在果桑开花时,对准枝条、叶片、花序等喷施药剂,分别在刚开花、大量开花、花开末期时各喷施1次。
喷药过程中确保喷施均匀、不漏喷、不重喷。
为了确保果桑的食用安全性,在采收前的14~21d不能喷施农药。
参考文献
[1]郭琼辉,田时铭.果桑菌核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探讨[J].蚕学通讯,2013(4):42-44.
[2]刘选银,刘奎.关于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控措施探讨[J].蚕学通讯,2015(4):14-16.
[3]卓秋虹,黄小丹,许胜,等.广西桑椹菌核病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J].广西蚕业,2015,52(4):40-44.
[4]蒯元璋,吴福安.桑椹菌核病病原及病害防治技术综述[J].蚕业科学,2012,38(6):1099-110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