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教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1《红楼梦》1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在比较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抄检”这一重大事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大观园、贾府及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必定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向。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抄检”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评点式”教学。

因课文较长,所以必需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由于《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前后关联,交叉贯穿,严密有机,没有哪一章节可以完全从书中独立出来而不牵连四周筋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是难以节选的),所以学习本文(即第74回)应适当联系第73回、第75回、第77回、第92回等与课文前后有关联的情节内容,辅以精要的评点分析,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课文在全书中的作用。

媒体设计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红楼梦》那特有的惆怅感人的氛围之中。

结课时再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情节、画面,与课文比较学习,以加深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空前的,到目前为止也是绝后的文学奇迹,毛泽东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创造”相提并论。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忱经久不衰。

今天我们学习在全书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章节,也是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事件、大波澜——《抄检大观园》。

(解说:此导语旨在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重视,以及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二、解题课文选自《红楼梦》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抄检”,搜查并没收,是课文“文眼”所在,包含“抄检的起因”“谁抄检谁”“抄检什么”“抄检过程”“抄检结果”等问题。

“大观园”是曹雪芹融中国南北园林艺术之大成,在书中设计制造出的一座精美绝伦的园林艺术形象,是《红楼梦》里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是一片寄寓作家美好抱负、较少封建礼教束缚浸染的净土,是女孩子们(包括宝玉)栖息、成长的一方绿洲和乐园,是人间的桃园仙境。

高三语文课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教案全集大全

高三语文课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教案全集大全

高三语文课教案高三语文专题教案全集大全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及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文学名著阅读2.古诗文阅读与鉴赏3.现代文阅读4.作文训练5.口语交际【一】文学名著阅读1.教学内容:选择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

2.教学步骤:(1)介绍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2)让学生概括作品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4)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教学内容:选择一首古诗或一篇古文。

2.教学步骤:(1)让学生熟读并理解诗文内容。

(2)分析诗文的结构、修辞手法。

(3)品味诗文中的意象、情感。

(4)讨论诗文的主题思想。

【三】现代文阅读1.教学内容:选择一篇现代文。

2.教学步骤:(1)让学生快速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

(3)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

(4)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四】作文训练1.教学内容:根据高考作文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作文训练。

2.教学步骤:(1)分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讲解作文写作技巧。

(3)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

(4)批改作文,给出修改意见。

(5)让学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二次创作。

【五】口语交际1.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步骤:(1)讲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

(2)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让学生分组进行话题讨论。

三、教学策略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5.定期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及思维能力。

3.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4.定期进行阶段测试,评估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文学名著阅读难点:分析人物心理变化及动机。

高三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小说教学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三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小说教学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文学类文本阅读)三
1.含义:①“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
②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1.〔4分〕最后写郑副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一事,一方面暗示郑副长的竹画确有程度,使情节波澜再起,给人留下
无穷韵味,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另一方面,原来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好心的谎话,这又使副长妻子这一人
物形象显得更加鲜明,让人不能不为副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

〔每方面2分,大意相近即可〕
【答案】(2)(6分)①具有仁慈、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妙的向往和期待。

【考点】考察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解析】小说中的人物的分析要根据故事情节、事件,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肖像〕角度入手分析。

【思路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格式是:性格+身份。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1一、养成良好的阅读答题习惯。

阅读题的答案都在试卷中,对文本的阅读要精磨研细,既要宏观把握,又要在微观上细致思索。

一般来说,对文本的阅读实行三步阅读法:第一步,精读文本,把握中心;第二步,粗读文本,理清结构;第三步,比对选项,认真分析。

阅读要有整体意识。

阅读的过程中随手勾画要点与各段的中心句,读完文章一定要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中心?各段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联系?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有很多同学在日常做题中没能读懂文本,有的甚至就直接抛开了文本,盲目做题。

尤其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有的选项在文中根本就找不到对应点,只有读懂了文章才能准确作答。

对于文本一定要有一个整体意识,不要盲人摸象,只见一叶,不见森林。

审题要有要点意识。

选项中要求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必须看清,一边读题一边勾画要点,才不致遗漏要点,准确作答。

主观题要认真读懂题意,确定是作用类还是意蕴类?赏析还是含意?概括还是分析?要求把握情感还是归纳概括?明确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准确作答。

主观题答题要有精准意识。

审清题目要求,按要求作答,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分条陈述,要言不烦。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啰啰嗦嗦写了一大通,却都不在要点上。

建议考生在答题之前先在草稿纸上理清答题思路,避免盲目作答。

客观题作答要有精细意识。

对每一个选项要放回原文,句联系段,段联系层,层联系文章整体,既要考虑字词表述上的差别,也要考虑在整体上的作用。

高考考查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同时也是日常的学习习惯。

这一切细致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仅仅在高考时自我提醒就能做到的。

有人说,一个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那么,如果你在这些做题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从现在开始,向优秀看齐。

高三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专题教案——小说阅读(三课时)

高三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专题教案——小说阅读(三课时)
高三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专题教案——小说阅读(三课时)
高三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专题——小说阅读 第一课时 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 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 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 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 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 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 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 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 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 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 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 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 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 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 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 题。 (一)情节概括问答模式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表达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4.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要在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内涵,把握命题意图,需遵循以下阅读步骤:1.圈点勾画,理清思路文必有思,思必有路。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

(语文教案)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

(语文教案)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你知道怎么写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吗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

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

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

一起看看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欢送查阅!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引导同学了解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学问。

过程与方法3.引导同学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争辩提高探究力量;4.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看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加同学的感性生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同学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宠爱之情。

6.引导同学体会本文幽默幽默的语言风格,品尝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同学了解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学问。

难点:1.引导同学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争辩提高探究力量;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看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加同学的感性生疏。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忙,你是否低头留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或许在你家的四周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觉,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劳碌碌假设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觉,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全都,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奇特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日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二、: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颖,批判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考。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美丽、清爽、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马上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吵闹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据说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通用7篇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通用7篇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通用7篇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通用7篇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创新的发展思路,坚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质量,把教材教活,把学生教活。

学情分析全年级共1100多人,14个教学班,1-4班为实验班,5-6班为阳光班,6-14为普通班,中考位置分在58、5分以上,只有20多人,在46、4分以上占700多人,相当一部分在46、4分以下,甚至还有少量的在41、4分以下,大部分学生底子不厚,学生学习习惯不很好,语文教学任务艰巨。

目标任务1、规范现代汉语文字、词语的使用,规范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应用。

2、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中外文章、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在写作方面,引导学生在感受与思考、想像与联想、个性与创新等方面发展能力。

4、在口语方面,训练学生大胆开口,引导学生说话文明得体。

措施方法1、先备课,后上课,追求灵活多变的教法,创造生龙活虎的课堂。

2、分析学生,研究教法,听课,评课,每周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

3、坚持业务学习,积极参加校本研究,完成上级安排的活动。

4、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适当配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教法分析1、相信主体而不夸大主体。

2、严谨自律,为人师表,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3、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4、重视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

步骤安排1、9、10月份完成第五、一、二单元教学,11、12月完成第三、四、六单元教学,1月复习。

2、每单元完成相应的《作业本》练习和活页练习,完成读本上的自读指导。

每单元完成相应的作文训练,作文评讲一次。

3、9月进行写字训练,10月开展朗读比赛,11月开展书写比赛,12月讲课比赛。

4、1月份写教学体会或教学论文,总结,交流。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们高中语文教研组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这一指导思想,继续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语文新的课程标准,结合本组实际情况,立足于教学改革,求变、求新,做到教研以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为核心,从教学能力水平、知识水平、表达水平、与学生的沟通等几个方面,苦练内功,使高中组语文教师逐步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精讲:文学类作品阅读-1教案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精讲:文学类作品阅读-1教案
教学难点:散文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1、考点梳理
二、考查内容分析
三、学习《江南性情的古镇》
四、课堂小结
北京高考文学类作品主要考查点: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4.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5.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赏析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
7.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探究
近5年的高考文学类作品考查特点:
1.分析近5年高考考查文本、类别、内容特点
2.东城期末《江南性情的古镇》与2019高考《北京的“大”与“深”》比较
1.标题入手,品读内容
2.缘文驰想,理解作品
3.梳理行文脉络,把握作者主旨情感
4.解读阅读题,完成考查要求明确解题方法
阅读方法:
1.品读题目,缘文驰想
研读标题,体会: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2.梳理文脉,理清思路
围绕行文脉络,梳理文章内容,勾画重点,概括段意
3.议论抒情圈点勾画
关注文章的议论抒情句,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高考模拟题精析精讲中
年级
高三
教材
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年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解读高考文学类作品考查特点,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以《江南性情的古镇》为例,梳理文章行文脉络,掌握解题方法

高三语文课程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课程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课程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课程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认识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掌握“以”“其”等虚词的用法,以及词类活用和一词多议的词语。

4.背诵全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1.“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一点。

2.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

3.凡是要学生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文言思考一下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使之反复巩固,温故知新。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记”即游记,代表一种文体。

作者一般借记游而进行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像《醉翁亭记》,作者借写山水之景,而表现了“醉能同其乐”和“太守之乐其乐”的与民同乐的观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褒禅山记》同样也借记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表述了怎样的观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作家作品及文章写作背景。

1.关于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9),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又是一位诗文大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间有情韵深婉之作。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2年后(1070年)拜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内预习。

对照注释细读课文第1、2两段,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

四、讲读第1、2段:(一)指名朗读、口译。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12篇)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12篇)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12篇)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1“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精确、鲜亮、生动”,力量层级为E级。

主要考察学生用词是否精确,语言是否简约、符合语境、得体恰当,语脉是否贯穿,主题是否明确,语句是否有文采等力量。

①题型明确,主观题和客观题互现。

考察“连贯”多采纳选择题,其他采纳主观题。

如20xx年采纳选择题的有北京、辽宁、广东、课标全国卷,20xx年在此根底上连续扩大,增加了福建卷、全国卷、湖南卷等。

②考察方式敏捷。

既可以综合考察,又可以单项考察,也可以几项结合考察,还可以结合语段压缩、图文转换、宣传语、公益广告、新闻评论和启事等多种形式进展综合性考察。

如20xx 年四川、安徽、广东卷,20xx年山东、天津、福建、安徽卷。

③考察重点明确。

“连贯”“得体”是考察的核心和重点,“连贯”多考察语句的连接,“得体”多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表达日常有用的特点。

重点考察“得体”,如20xx年安徽、湖南、山东、重庆卷等。

④语言材料、背景环境多项选择用贴近现实和时代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用性。

如20xx 年的天津、安徽、全国卷,20xx年的广东、江苏、天津、浙江卷等。

真题体验1.[20xx·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熟悉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特别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解析]答案及解析参见本专题“现场指导”。

语文高考复习教案七篇

语文高考复习教案七篇

语文高考复习教案七篇语文高考复习教案范文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2.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了解本文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四、教学手段PPT课件、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欣赏:云南风景名胜:文山文笔塔、丘北普者黑、富宁驼娘江、砚山裕仙湖、广南八宝田及世外桃源、麻栗坡老山。

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

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

欣赏完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无不让人心生向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访桃花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mò)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刘子骥(jì)诣太守(yì)2.疏通词句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所从来: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1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有三种功能:叙事、议论、抒情。

相应地,散文又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1.记叙散文以叙述人、事、景为主的散文,称为叙事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这类散文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笔记散文和作家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6篇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6篇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6篇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知识梳理(一)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

1.表现手法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类: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其他: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二)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课前预习(一)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4.杨柳岸晓风残月。

(借景抒情)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6.樯橹灰飞烟灭。

(借代)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描)(二)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设问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5.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7.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含蓄有味。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2.明确考纲要求,了解命题特点、考查形式、考查重点。

3.把握常考题型,学会规范组织答案,不遗漏要点。

4.加强训练,练中参悟、巩固、提高。

(一)读懂,才能做题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

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散文,用细读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便自然不在话下了。

(二)整体把握文意、思路层次的方法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①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涵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

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的《记住回家的路》。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捕捉。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及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

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

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总起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散文阅读概述教学目标:1.明确《2019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2.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散文阅读的常见题材。

教学难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说:《2019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高中语文知识,巩固基础;
2. 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5分钟)
1. 教师进行简单提问,复习学生上次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回忆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 分别进行相关语文知识的讲解,带领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整理知识总结,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综合练习(30分钟)
1. 进行综合练习,包括语法、作文等方面的练习。

2. 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四、文学鉴赏(30分钟)
1. 教师讲解一篇名篇或优秀作品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 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要知识点。

2. 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教学,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有了较好的复习,对重点和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文学鉴赏的活动,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下一步,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复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教学案(小说)学法导航一、小说的人物形象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如《界河》,写天空中的鸟自由地飞翔,刻画了主人公热爱、追求自由的情感。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如《界河》:前面写天气放晴、春光明媚,体现了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关注和向往。

随着情节的发展,他发现了敌人,便“飞速向岸边游回,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瞄准”,表现了他十分机警,反应快捷的性格;但情节发展到最后,他却被对方打死,这是因为“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从而写出了他心地善良,向往和平,有人性的品格。

3.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

《睡美人》:女主人公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演技,能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通过人物过形象的塑造,告诉人们要去发现、使用生活中的睡美人。

(答题思路: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4.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

如:《睡美人》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高尚品质。

如第5、6自然段,描写了女B角雍容的舞步、潇洒的舞姿,以及与男A角的搭档天衣无缝,(正面)衬托了女主人公善于发现人才,敢于使用人才的美好心灵。

(以人衬人)《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美好、纯洁的心灵。

(以景衬人)《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越发安静”“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的场面(社会环境),反衬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

(以场面衬人)二、小说的情节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睡美人》中的“导演”、《故乡》中的“我”等。

3.情节发展作用:表现人物性格(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4.情节发展表现主题如《睡美人》:女A角失踪后,导演在没有办法之余,只好让女B角上台演出,令导演惊讶的是, 女B角与男A角的搭档天衣无缝。

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提出了如何去发现人才、评价人才、使用人才的社会问题。

(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三、小说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界河》,第一句话写天气突然放晴,气候转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洗澡作铺垫。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如《界河》,写天空中的鸟自由地飞翔,烘托了主人公热爱、追求自由的情感。

③衬托主题。

如《界河》,自然环境描写突显出大自然的美丽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可恶。

④渲染气氛。

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恐怖的环境,渲染了夏瑜就义前的悲凉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

如《药》写士兵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人物用的是洋钱等,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

又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越发安静”“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的场面(社会环境)的作用是:①渲染气氛,揭示了竞拍者对肖像画的态度,反衬了父爱无价的主题;②制造悬念。

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四、常见表现手法①铺垫。

如《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在关公未斩华雄前,作者写了华雄勇猛凶狠,他挫败孙坚,砍杀祖茂等人,这样写实际上是为关公的出现作了铺垫。

②衬托。

如《睡美人》,作者写导演担心女B角演砸的后果,反衬了女A角丰富的舞台经验,精湛的表演艺术;写女B角与男A角的搭档天衣无缝,(正面)衬托了女A角的识人之准,让贤之正确。

③细节描写。

如《界河》:“他”倒下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作者对“他”的惋惜,刻画他善良、纯真人性,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再如《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第五回)中“温酒”(其酒尚温)的细节描写,让人领略到关羽武艺之高超,获胜之快速,从而表现了关羽的神勇④对比。

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父亲对儿子肖像画的至爱,与拍卖会上众人对肖像画的冷淡形成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⑤象征。

如《界河》:“鸟儿在自由地飞翔”象征了“他”喜欢自由、追求自由的性格。

⑥渲染气氛。

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是为了渲染气氛,反衬父爱无价。

⑦制造悬念。

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是为了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⑧照应。

如《睡美人》,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微笑鼓掌,照应了开头写女A角突然失踪,突出了女A角的美好心灵。

除上述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跟踪追击小说阅读训练(一)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

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

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

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

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

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

没人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

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

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

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

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

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

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

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

他裸露在她面前,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这是一场噩梦。

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他终于站到河边。

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

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匐泳。

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

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

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

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

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

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

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

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

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

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

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抢,瞄准。

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

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

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

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

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

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1.找出文中自然景物描写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

2.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②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3.小说写了一个梦,这是一个怎样的“梦”?此梦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本文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你怎样评价这一主题?(二)睡美人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女A 角却“失踪”了。

“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看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绷断了。

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女B角:“你上!”女B角激动地站起身,双手抚摸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

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导演余怒未息。

女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利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万一女B角腿一软……导演禁不住内心打了一个冷战。

女B角在追光中独舞。

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潇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光融会在一整套芭蕾舞的语言里了……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

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

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女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

奇怪,导演的眼前,女B角分明已被爱情簇拥而起,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她手臂的舞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

她和男A角的配和真是天衣无缝!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着、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女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倾倒。

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地轻扣着观众的心扉。

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

女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角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

唉!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利浦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生了!而女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女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女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掌……1.小说为什么以女A角“失踪”开头?2.小说中对A角、B角和导演三个人物的写法各不相同,请指出他们各自主要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