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药源微生物及微生物药物的筛选技术
药物研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药物研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药物研究的监督管理,规范药物研究行为,保证药品注册资料的真实、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药物研究监督管理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从事药品研究的机构进行认证、资格认定、备案和对药物研究过程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为申请药品注册而从事的药物研究及其监督检查必须遵循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研究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药物研究机构的认证、资格认定和药物研究的监督检查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药物研究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药物研究的条件第五条从事药物研究的机构应具有与药物研究项目相适应的人员、场地、设备、仪器和管理制度。
研究机构的有关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应具备所从事药物研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熟悉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
药物研究的机构必须配备与所承担研究内容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机构,保证试验数据与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委托其他单位进行药物研究,受托方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双方应有委托合同或其他有效证明。
委托方应当对申报资料中的药物研究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第七条从事药物临床前研究的单位应当按照《药物研究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八条从事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必须通过国家《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开展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第九条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须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必须执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第十条药物研究应当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有关技术要求或指导原则进行。
申办者采用其他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方法进行试验的,应具有能证明其科学性的资料。
第三章药物研究的记录第十一条药物研究过程中的记录应真实、及时、准确、完整、规范,不得随意涂改、伪造、编造数据。
第二章 药用微生物
药理活性
免疫调节 抗炎剂
产生菌种类
细 菌
放线菌
霉 菌
8 75 32
5 46 27
合 其计 他 0 115
0 78
抗胶原病
2
6
008
抗神经疾病 1 26 43 0 70
降血压
1 27 13 0 41
血管扩张 1 39 28 0 68
抗血凝
9 17 20 1 47
抗过氧化 8 33 4 0 45
产生菌种类
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的实验动物进行治疗,产生了意想不到 的惊人效果。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对青霉素的第二次发现。
• 在美国国家的支持下,以制药公司为中心的青霉素研究 取得了很大进展:筛选获得了被称为产黄青霉 (Penicillium chrysogenum)的高产菌株,改良了培养方 法,从而很快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2.1.6 药用微生物研究发展的趋势
对具有长期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有效性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 究开发已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尽管研究开发的难度不断加大, 但新发现的药用微生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数量迄今仍在稳步 增加。纵观最近一些年发现的新生物活性化合物,可以看出这 些化合物的活性类型及其筛选方法与以前相比都有很大的变化, 其特征为: (1)非抗生素类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数量持续增加,使药用微 生物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
• 在半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取得巨大成功的鼓舞下,半合成 卡那霉素、半合成四环素等半合成抗生素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直到现在,用半合成方法改造已有的抗生素,仍然是开发临床 上有效抗生素的重要途径。
2.1.5 微生物药物应用范围的扩大
1942年,Waksman将由微生物产生的、能够以低浓度抑 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物质称为抗生素。然而,抗生素的高速发 展步伐很快就突破了这一定义。
药物制剂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一)课程类型、性质和任务本门课程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选课程。
本课程从多方面介绍了生物农药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实例,内容为农药研究开发概况、生物农药的研究历史、现状及水平,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优缺点,各类生物农药(包括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抗生素农药、天敌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等)的作用机制、作用方式、作用特点、产品化程序、登记注册、使用方法和防治对象及抗性产生与防治策略等。
(二)教学要求以生物农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点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植物源、微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活体微生物农药,昆虫信息素、天敌昆虫以及抗病虫与耐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的特点和重要品种;生物农药的制剂加工与应用技术。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农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生物农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生物农药的种类,生物农药的优缺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让学生了解化学农药的发展历史、重要作用与生态风险,理解和掌握天然农药的定义、范畴、特点与作用,了解生物农药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前景。
3.教学重点和难点生物农药的优缺点第二章植物源农药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植物源农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植物源农药特点,植物源农药种类,植物源农药的主要活性物质与作用机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了解植物源农药定义、发展史和特点,掌握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主要活性物质及作用机理,熟悉植物源农药的代表性植物及其开发与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植物源农药的主要活性物质与作用机理。
第三章农用抗生素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农用抗生素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农用抗生素的特点和种类,农用抗生素的筛选和开发,农用抗生素在卫生领域和农业上的应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了解农用抗生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与作用特点,掌握农用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与方式,熟悉农用抗生素的分离、活性测定、发酵的一般方法步骤及应用。
2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基础
第二节 微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一、菌种的分离与筛选
1.含菌样品收集 2. 富集培养:“投其所好”,“取其所抗” 3. 菌种纯化:(1)平板划线法 (2)稀释平板法 4. 性能测定(菌种复筛)
(1)平板划线法
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 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固体培养基四区划法接种法步骤:
二、菌种的选育与保藏
1.自然选育
依据自发突变原理,通过不断分离、筛选,除去 衰变菌落,从中选择维持原有生产水平的菌株或高产 突变株,达到纯化、复壮、稳定生产目的。
单孢子菌悬液的制备→分离→单菌落培养→筛选
2.诱变育种
指有意识地将生物体暴露于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一种 或多种诱变因子,促使生物体发生突变,进而从突变体中 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的过程。
优点是生产规模大、蒸发温度低、速度快, 目的是除去挥发性溶剂,保持物料生物活性, 加速蒸发原理是使液体形成薄膜,增加气化表面
积。
世界上最大的具有80m2蒸发面 积的薄膜蒸发器。
实验室常用真空旋转蒸发仪。
薄膜蒸发器
2.干燥
使物质从固体或半固体状经除去存在的水分或它种 溶剂,从而获得干燥物品的过程。
第二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Basis of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生化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微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生物制药中试放大工艺设计 生物药物的研究与新药申报
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生化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微生物菌种选育和培养。
②pH;
③盐;
④表面活性剂。
四、生化活性物质浓缩与干燥
1.浓缩方法: 生化活性物质的热不稳定性 ①盐析,中性盐硫酸铵沉淀蛋白(酶); ②有机溶剂沉淀,生物大分子溶液
微生物制药
第一章 药物微生物与微生物药物什么是微生物药物(Microbial Medicines )狭义定义为:微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产生的,能以极低浓度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低分子的代谢物。
广义定义为:能以极低浓度抑制或影响其它生物机能的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谢物。
三、微生物发酵制药的种类 (1)微生物菌体发酵(2)微生物酶发酵(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4)微生物转化发酵一、药物微生物分类 药源微生物:药用微生物:基因工程菌:二、 微生物作为天然药物资源的优势① 微生物多样性 ② 生长快速,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③ 微生物遗传背景简单④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为筛选高效低毒的药物提供了可能性。
三、药源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类群,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能力有着巨大的差异。
甚至是产生药物较多的种属之间,产物的类型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只有少数的微生物类群是优秀的药物产生菌---药源微生物。
因此,药源微生物是药物筛选最重要的来源。
半个多世纪的微生物药物的筛选与开发,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各种类型天然化合物,占全部发现的生物活性天然化合物的80%以上。
在微生物来源的天然化合物中,70%左右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尤其是链霉菌。
但随着筛选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从放线菌获得新化合物的比例已经降到了不足0.1%。
因此,目前微生物药物的筛选已从传统的高产微生物转向新的微生物类群。
如中药用微生物、海洋微生物、极端微生物、以及尚未开发或开发不足的新微生物类群。
如下微生物类群,通常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光荣的”药物产生历史。
(1)放线菌:目前国际上已经描述和发表的放线菌近60个属,2000多种,放线菌是产生微生物药物最多,也是药物研究最多的生物类群。
最重要的是产生链霉素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其次是产生放线菌素和庆大霉素的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产生利福霉素的诺卡氏菌属(Nocardia )。
(2)细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产生的主要是肽类,毒性较大,但通过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可能经过人工改造获得新型的药物。
二、制药工业的微生物
3、药品微生物污染的种类
规定灭菌药物 非规定灭菌药物
(1)、规定灭菌药物
包括注射剂、输液剂及用于无菌体腔、烧伤、眼科外伤 用药等制剂。
应达到无菌要求。 生产过程除菌不彻底、包装不严、瓶塞松动、安瓿漏气
造成微生物污染。 污染菌以G-多见,如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在输液或注射液中出现浑浊、沉淀、云雾状改变或产气
对人体危害
规定灭菌药品
全身性感染 局部感染
非规定灭菌药品 局部感染 肠道感染及其他疾病
二、污染及控制 1、空气及控制 (1) GMP空气洁净级别:
A、B、C、D四级
悬浮粒子 静态 动态
监测
浮游菌
微生物 沉降菌
表面微生物
空气洁净度标准
空气中微生物常常黏附在10-20μm粒子上,一般认为 在制药工业的生产环境中,微粒少的洁净室,其微生 物含量也相应较少。因此,洁净厂房(室)已成为药 品生产的基本要求。
第二篇 微生物与制药
I. 药品与微生物 II. 药物中的微生物的来源及控制 III. 药品微生物检测 IV. 医药工业中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物如
抗生素、维生素、酶制剂等简介 V. 药品微生物研究前景
药品是用来预防、治疗疾病和恢复、调节 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商品。
特征: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均一 性,经济性
我国采用国际公制(粒/m3)将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标 准分成四级,分别为100级、1万级、10万级和30万 级。
我国药典规定无菌试验应在环境洁净度1万级和局部 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或隔离系统内进行。
GMP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洁净度级别
A级 B级
≥0.5μm 3520 3520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微生物制药及微生物药物分析
微生物制药及微生物药物分析一、微生物制药1. 概述微生物制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生产药物,它是一种传统的制药技术。
常用的微生物制药包括抗生素、激素、酶、疫苗、单克隆抗体等。
它具有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产量高等特点。
2. 抗生素抗生素是指能够对细菌发挥抗菌作用的化合物。
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有青霉菌、链霉菌等。
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它能够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培养、提取和纯化。
培养是指将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并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合成抗生素。
提取是指将培养液分离出微生物后,再用适宜的溶剂提取抗生素。
纯化是指将提取的混合物进行纯化,获得纯净的抗生素。
3. 激素激素是一类在人体内具有调节、控制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激素的生产来源于动物细胞和微生物。
微生物生产的激素有胰岛素、人类生长激素等。
激素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培养、分离、提取和纯化。
培养是指将产生激素的微生物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用其代谢产物合成激素。
分离是指将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提取是指将激素从分离出来的微生物中提取出来。
纯化是指将提取的混合物进行纯化,获得纯净的激素。
4. 酶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性质的蛋白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
酶的生产源于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等。
酶主要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如DNA重组和蛋白质工程等。
酶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培养、分离、提取和纯化。
培养是指将产生酶的微生物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用其代谢产物合成酶。
分离是指将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提取是指将酶从分离出来的微生物中提取出来。
纯化是指将提取的混合物进行纯化,获得纯净的酶。
5. 疫苗疫苗是指通过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力。
疫苗的生产来源于微生物,常见的有病毒、细菌等。
疫苗主要用于预防传染病。
疫苗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培养、提取、灭活和纯化。
培养是指将产生疫苗的微生物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用其代谢产物合成疫苗成分。
生物制药学——第二章 生物制药工艺学基础
一、生物材料与生化活性物质
(一)生物制药的生物材料来源
生物资源:主要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组织、器 官、细胞与代谢产物。
开发新途径: 动植物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
一、生物材料与生化活性物质
红霉素 杀念珠菌素 Bialaphos FK506
(约8700种)
放线菌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
Hygromycin B
Kanamycin B
Rifamycin SV
Cephamycin C
Erythromycin streptomycin
Spinosyn A
Abamectin
Validamycin A
人源性生化药物 动物生化药物 植物生化药物 微生物源生化药物 海洋生物生化药物
生化制药的六个阶段:
1.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2.原料的粉碎 3.提取:
从原料中经溶剂分离有效成分,制成粗品的工艺过程。 4.纯化:
粗制品经盐析、有机溶剂沉淀、吸附、层析、 透析、超 离心 、膜分离、结晶等步骤进行精制的工艺过程。 5.浓缩、干燥及保存 6.制剂:
生化成分:氨基酸、蛋白质、酶、激素、糖类、 脂类、维生素等。
新的有效生物药物逐年增加:天花粉蛋白、木瓜 蛋白酶、天麻多糖等。
5、微生物—细菌
常用细菌发酵法生产乳酸、醋酸、丙酮、丁醇。主 要发展领域有: (1)氨基酸:
利用微生物酶可转化对应的α酮酸或羟基酸产生 氨基酸。 (2)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
生物材料来源
1、动物脏器 2、血液、分泌物和其他代谢产物 3、海洋生物 4、植物 5、微生物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与应用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与应用【摘要】药品的性质比较特殊,其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直接影响民众用药的安全性。
为确保普通民众群体使用药物的安全,提升药物生产制作的科学性,应当对药品生产环节、市场流通环节进行必要的质量管控。
目前药物在合成生产的实践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的的物质组成结构部分便是药源微生物。
要想切实提升药物内部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进而促进药物在临床应用效果的增强,需要合理应用并发挥药源微生物,在药物化学合成生产中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围绕药品微生物检验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旨在通过理论上的分析,提升药物生产制造期间微生物检测的水平和质量,最终达到提升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实现最强的药品疗效。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应用药品在生产合成、市场流通以及临床治疗等阶段所展现出来的安全性和质量型,需要借助技术性干预手段进行合理控制,微生物检测便是在药品生产阶段的有效控制手段。
药品在生产时进行有效的微生物检测,是在源头上提升和保证民众在使用药物后病情得以缓解,且发挥出药物最大疗效的基础,能够让民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状态更加稳定。
对药品微生物检测给予重点关注,是对社会民众身体健康状态维持的前提。
以下便从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应用两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
一、药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一)取样生产出微生物样品后,为确保样品微生物符合规定标准,需要对微生物质量进行检测。
药品微生物检测流程的第一步,便是取样,取样后才能进行检测。
一般来说,在顺利对药品样品进行取样以后,要对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的标准为无菌或少菌,并需要进行多次检测,以此让药品微生物的数量可以达到规定位置;另外,通过对药品制备方法、药物使用性能等方面的实际要求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检验项目的具体内容、计划,提升检验的科学性。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具有多样性的显著特征,因此不同微生物检验项目,相对应的具体内容也是不同的。
同时根据药物最终应用的医学领域和疾病类型,确定检验重点。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
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
1>证实了____病菌是____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
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
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
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与形染色体,dna不与rna和组rna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微米直径在2-100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资料教程
(4)其它保护措施(冷、热、酸、碱)
二、物质的性质与溶解度
(一)物质溶解度的一般规律
相似相溶
(二)水在生化物质提取中的作用
水是提取生化物质的常用溶剂。水分子的存在可使其它 生物分子之间的氢键减弱,而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水 分子还能使溶质分子的离子键解离,这就是所谓的水 合作用。水合作用促使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 分子与水形成了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从而促使它们溶 解于水或水溶液中。
(3)超声波法 (4)反复冻融法 2.化学法 用稀酸、稀碱、浓盐、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处理细胞,
可破坏细胞结构释放出内容物。
3.生物法 (1)组织自溶法
利用组织中自身溶解酶的作用改变、破坏细胞结构, 释放出目的物称为组织自溶法。
(2) 酶解法 用外来酶处理生物材料,如用溶菌酶处理某些细菌, 蜗牛酶等
砂土管法—取普通黄沙,洗净过60目筛,晒干,另取普 通圆土研碎,过筛,晒干。两者以6:4混合。分装于安 醅瓶或小试管中,然后在60℃干热灭菌2小时,连续灭 菌三次后即可使用。装管时可吸取少许孢子悬浮液加 入,待干燥后抽真空封口或用棉花塞紧后蜡封,低温 保藏。
冷冻干燥法:将菌种悬浮于脱脂消毒牛奶中,快速冷冻, 真空干燥。
甘油冷冻保存法:将对数期菌体悬浮于新鲜培养基中, 加入15%消毒甘油,混匀速冻,冻存于-70~-80℃.
(五)组织与细胞的破碎
组织与细胞的破碎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与生物法。
1.物理法 (1)磨切法
工业上常用的有绞肉机,刨胰机,球磨机、磨粉机。 实验室常用的有匀浆机,研钵,高速组织捣碎机。
(2)压力法 有压榨法、高压法和减压法,渗透压法。
(1)pH 在萃取操作中正确选择pH值很重要。因为在水溶液中某些酸、 碱物质会解离,在萃取时改变了分配系数,直接影响提取效率。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与应用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与应用摘要:中国作为一个视人民健康为第一位的大国,所以对医药领域的研究十分重视,而药物作为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然也引起了极大重视,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在检验药用的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就,各种现代科技被运用到药物的检验中,这样使得结果更为准确。
本章重点阐述了药品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及应用方法,旨在为日后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应用前言药物在疾病诊断中起着关键性意义,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关乎到病人生死,如果是药物品质不合格,轻则造成药物变质而失去药性,重者则可以造成患者的疾病加剧,从而诱发其他病症,甚至威胁病人性命,而药源性微生物又是影响药物安全的首要因素,所以检测药品微生物就是质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且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相当的困难,对人员技术的要求也相当高。
在检查流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严格地按照有关的标准流程实施检查作业,并提起十二分精神,对每一环节都应当严格把关。
1药品微生物基本情况概述1.1药品微生物种类的复杂多样药品中细菌类型研究这一入手研究结果表明,药源性细菌本身就有着明显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其不但包括了各类细胞微生物和菌类微生物,同时也包括了放线菌微生物在内。
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比较,药源性微生物的多样性特征,在较大范围上给药物化学合成制药技术的进行带来了崭新的视野。
根据药源性细菌生理代谢活性过程中所表现的相关特性,在微生物药品制造中,科研人员往往能够从细菌代谢的过程中分离出所需要的生化成分,使之用作西医化学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医药原料。
1.2药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医药微生物学检测是目前切实保证医药生产的安全化的关键举措,采取合理的技术性检测方法实施,可以对中国的一般群众的微生物产品应用安全起到重要的保证。
所以,通过结合实际开展对药用微生物的重点保护工作,加强对药用微生物检测工作的管理控制,对改善基层普通群众基础性卫生状况,起到了不能忽略的积极效果。
2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2.1 取得样品首先获得的药品样本必须经过检验,以无菌或少菌为条件,多次进行检验达到要求的浓度。
生物制药技术重点归纳
第一章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人类对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服务的技术。
生物技术制药: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来研究和开发药物,用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二章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将重组对象的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建成工程菌;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的技术。
补料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是将种子接入发酵反应器中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使菌体进一步生长的培养方法。
连续培养:连续培养是将种子接入发酵反应器中,搅拌培养至菌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动进料和出料蠕动泵,以一定稀释率进行不间断培养。
透析培养技术:透析培养技术是利用膜的半透性原理使培养物和培养基分离,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去除培养液中的代谢产物来解除其对生产菌的不利影响。
高密度发酵:是指培养液中菌体的浓度在50gDCW/L以上,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离子交换层析:是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疏水层析:是利用蛋白质表面的疏水区域和固定相上疏水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对蛋白组分进行分离的层析方法。
亲和层析:是利用固定化配体与目的蛋白质之间非常特异的生物亲和力进行吸附,这种结合既是特异的,又是可逆的,改变条件可以使结合解除。
凝胶过滤层析:是以多孔性凝胶填料为固定相,按分子大小对溶液中各组分进行分离的液相层析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药物的优点?答:1大量生产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理活性蛋白和多肽,为临床使用提供有效的保障;2、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以便对其生理、生化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扩大这些物质的应用范围;3、可以发现、挖掘更多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4、内源生理活性物质在作为药物使用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可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进行改造和去除;5、可获得新型化合物,扩大药物筛选来源。
药物微生物
药物微生物一.药源微生物药物的来源无外乎化学合成、生物合成,以及化学半合成。
微生物作为天然药物的资源已经完全显露出它的优势:首先,微生物种类繁多,并且生活环境条件复杂多样,从而使得微生物在生理代谢上和遗传上存在着其他生物类群无法比拟的多多样性,其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因此多种多样,为我们寻找药物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其次,微生物生长快速,并且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第三,微生物的遗传背景简单,易于利用各种遗传突变手段,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方式,使得各种微量的药用成分能够大量合成,开发价廉物美的药物第四,药物的疗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疗疾病的效果,二是药物的毒性大小。
1.微生物的多样性细菌真菌藻类植物动物2.药源微生物(1)放射菌(链霉菌庆大霉素)(2)细菌(3)真菌二.药用微生物药用微生物通常是指传统中药(汉方药)中的大型药用真菌,如灵芝、虫草等。
三.基因工程菌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应用主要要求是:一个适宜外源基因操作的载体系统和一个适宜外源基因活性产物表达的宿主系统。
第二节微生物药物在医药用微生物中,最重要的是药源微生物。
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的药物来自微生物的天然产物,另一方面,即使是药用微生物,其有效部位也是各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一.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从表中可以得出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特点:1.次级代谢产物多在细胞生长停止以后合成;2.初级代谢产物可直接或修饰后成为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前体;3.合成反应常包括聚合作用和修饰;4.次级代谢产物分泌胞外;5.合成反应受初级代谢影响,但控制较为间接、松弛,主要受次级代谢自身系统控制。
次级代谢产物可能的合成理由是:1.食物储备;2.拮抗作用;3.次级代谢过程的重要性;4.诱导产生菌的细胞分化;5.诱导其他生物的细胞分化。
将次级代谢系统按如下方式进行分类(1)I 级反应 在这一步反应中,初级代谢物被转化为次级代谢合成的中间体。
这类反应根据其相关的初级代谢途径可以进一步划分,如氨基酸的合成和代谢、核苷酸的代谢、糖的转化或辅酶的合成。
微生物制药
第一章药物微生物与微生物药物什么是微生物药物(MicrobialMedicines)狭义定义为:微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产生的,能以极低浓度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低分子的代谢物。
广义定义为:能以极低浓度抑制或影响其它生物机能的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谢物。
三、微生物发酵制药的种类(1)微生物菌体发酵(2)微生物酶发酵(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4)微生物转化发酵一、药物微生物分类药源微生物:药用微生物:基因工程菌:二、微生物作为天然药物资源的优势①微生物多样性②生长快速,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③微生物遗传背景简单④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为筛选高效低毒的药物提供了可能性。
三、药源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类群,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能力有着巨大的差异。
甚至是产生药物较多的种属之间,产物的类型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只有少数的微生物类群是优秀的药物产生菌---药源微生物。
因此,药源微生物是药物筛选最重要的来源。
半个多世纪的微生物药物的筛选与开发,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各种类型天然化合物,占全部发现的生物活性天然化合物的80%以上。
在微生物来源的天然化合物中,70%左右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尤其是链霉菌。
但随着筛选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从放线菌获得新化合物的比例已经降到了不足0.1%。
因此,目前微生物药物的筛选已从传统的高产微生物转向新的微生物类群。
如中药用微生物、海洋微生物、极端微生物、以及尚未开发或开发不足的新微生物类群。
如下微生物类群,通常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光荣的”药物产生历史。
(1)放线菌:目前国际上已经描述和发表的放线菌近60个属,2000多种,放线菌是产生微生物药物最多,也是药物研究最多的生物类群。
最重要的是产生链霉素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次是产生放线菌素和庆大霉素的小单抱菌属(Micromonospora),产生利福霉素的诺卡氏菌属(Nocardia)。
(2)细菌: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产生的主要是肽类,毒性较大,但通过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可能经过人工改造获得新型的药物。
第二章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洋微生物药物资源
现已从海水、海底泥、海鱼胃内容物、 珊瑚表面、叉珊藻、毒蟹、河豚、毛颚 动物等的体内或体表等各种采自海洋的 样品中分离到的细菌、放线菌可产生多 种生物活性物质。 海洋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70 %~80 %具 有生物活性。
已经分离到的新成分
抗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的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对绿脓杆菌和一些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活 性、抗菌谱广、毒性低的抗菌物质和肌醇胺霉素。 寡霉素2A 的20-羟衍生物、肠菌素的5-脱氧衍生物以 及两种全新的细菌化合物辛内酰亚胺(Octalactins) A 和B 八氢内酰亚胺、亚酮乳酰胺、大环内酰亚胺、喹唑啉 哈利凯( halichomycin) 等具有抗病毒或抗肿瘤活性 的物质。 一种具有增强免疫活性、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能抑制多种动物移植肿瘤的杂多糖, 与化疗药物在抗 肿瘤方面有协同作用, 已用于临床。
模型设计:
微生物开发最活跃的领域,可根据作用机制、 代谢途径的靶位、酶反应机制、基因操作中调 控因子、目的化合物的类型等设计初选模型。
一菌多筛:
多筛选模型,可意外找到用途更大的非 目的菌。
高通量筛选与组合生化相结合:
前者是采用相关设备,将许多模型固定在各自 不同的载体上,用机器人加样、培养后,用计 算机记录结果、分析,实现快速、准确、微量; 后者是用已知有用化合物或已知骨架的化合物 分别与不同的微生物共培养,分析不同培养时 间化合物的结构及其活性的变化(发生修饰或 转化),增加化合物的多样性,相应增加获得 理想化合物的可能性。 如两者组合会使筛选效率大大提高。
生产菌种和专利菌种的保护
微生物制药及微生物药物分析
微生物制药及微生物药物分析摘要:微生物能对人体细胞进行侵害,不仅使人类产生诸多疾病,同时也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破坏,为人类带来灾难。
但微生物具有两面性,它不仅能对人类造成威胁,同时也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将微生物转换成对人类有利的药物,为提升人类健康标准、促进医学领域不断拓宽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微生物制药技术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微生物制药;微生物药物1微生物制药及微生物药物1.1微生物制药微生物制药指通过对微生物技术的利用来实现对药物药品的有效生产,其主要是以微生物机体的生长繁殖和微生物的发酵反应过程为基础的,通过对高度工程化的新型的综合技术和分离纯化提取技术的充分应用来制剂成型。
随着微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种类越来越多,人们在判定应用哪种微生物制药技术的时候通常有两个标准:第一个就是微生物发酵的环境,第二个就是微生物发酵存放的设备。
在第一个判定标准下,我们可以将微生物发酵分成以下几种:好氧型、厌氧型、兼性厌氧型。
在第二个判定标准下,我们可以将微生物发酵分成以下几种:敞口发酵、密闭发酵、浅盘发酵、深层发酵。
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是推动医药卫生进步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的研究,最终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快速发展。
1.2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是指以微生物为基础开发的药物,主要是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提取元素进行合成的药物。
以抗生素为代表的微生物药物在医学控制感染、调节免疫功能、治疗癌症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微生物制药类型与微生物药物开发技术2.1微生物制药类型微生物转化制药:外源化合物通过对生物体系中酶或者细胞的利用,并将其当作催化剂,由此来实现有机合成的一种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合成方法,这种方法的催化率更高,选择性更强,反应条件更加温和,并且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会更小。
比如,青蒿素,其就是在天然活性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而得到的一种药物。
微生物菌体制药:是指直接利用菌体进行制药,比如,利用茯苓和虫夏草制成“要用真菌”,或者利用苏云金杆菌来制成SCP、活性乳制剂以及生物防治制剂等等。
卫生微生物学—药品微生物
❍ 来源于厂房设备和包装容器 药品生产产房或车间卫生不良、墙面陈旧腐蚀等 制药机械设备未定期维修、保养和清洗消毒 包装容器不洁:使用前消毒不彻底、消毒后存放条件不符合卫生标准 或放置时间过长等
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与主要种类
1、无菌检查
❍ 用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要求无菌的药品、 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 一 种方法
❍ 凡是直接进入人体血循环系统、肌肉、皮下组织或接触创 伤、溃疡和烧伤等部位而发挥作用的制品,或要求无菌的 材料、灭菌器具等都要进行无菌检查,以最大限度地保证 这些制剂或用品不带有活菌
保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 如何保障药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药品生产、 悉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 掌握药品微生物检测的相关概念、术语及其特殊性 ❍ 熟悉药品微生物检验的具体内容 ❍ 熟悉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相关要求及微生物学标准 ❍ 了解药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及研究前景
从微生物角度看,不同剂型和功能主治的药品生境 特征可分为两大类型
❍ 具备微生物所需的营 养物质和生长条件
❍ 虽然含有一定的营养 物质,但同时含有各 种抑菌剂或防腐剂, 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 杀灭或抑制作用
❍ 有利于微生物繁殖
❍ 具有抑制或杀菌作用
❍ 与微生物生长繁殖相关的生境特征可归纳 为以下5大类型
违反灭菌药品生产规程,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 柜装载量,严重地影响了药品的灭菌效果 对更改生产规程后所生产药品未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检验
药品
❍ 是一种与人类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的特殊商品 ❍ 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机体生理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微生物鉴定
1、形态学 2、生理生化 3、分子生物学方法
第三节
药物筛选的发酵转化工艺
一、影响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因素
1、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对于微生物的生长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些 营养因子对于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负面影响。 通常,有抑制作用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或其他易吸 收的碳源,氨水或其他易吸收的氮源,以及无机磷 酸盐或其他可产生磷酸盐的成分。 举例: 工业上含氯四环素的生产
Zn2+,Fe2+,Mg2+ 减少PO43-的含量
3、前体物质 虽然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研究发现,
加入氨基酸、短链脂肪酸、或者醇类,
通常可以刺激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
这种增强作用可能是添加物形成了目
标化合物的合成前体。
4、胞内诱导物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常常受胞 内低分子量的诱导物质的调节。
二、发酵条件的选择
1、发酵培养基营养物质的选择
发酵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无机金属离子和缓冲
剂等。复杂的培养基更适于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
因为它们不但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并且也更经济。
化学成分很清楚的合成培养基在微生物次级代谢产
物的发酵中很少使用。
表2-3 次级代谢产物生产的典型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除虫菌素 杀艰菌素 K-252 红曲菌素 甘油7% 葡萄糖3% 肉浸出液3% 蛋白胨0.8% NaNO3 0.2% MgSO4· 7H2O 0.01% pH5.0
第二章
药源微生物及微生物药物 的筛选技术
第一节 重要的药源微生物类群
第二节 药物微生物的筛选技术
第三节 药物筛选的发酵转化工艺 第四节 化学筛选 第五节 筛选模型
第一节
重要的药源微生物类群
一、放线菌 1、分布 主要生境土壤 2、特点 G+,好氧,链霉菌 3、应用 氨基糖苷类,聚酮类,多肽类,核苷类
6、温度
• 据报道,一株嗜冷链霉菌在15℃时可产生
一种抗细菌的代谢产物A-60,但在28℃由
于产生了一种可使A-60失活的酶而不能产
生该产物。
7、通气和搅拌 • 氧气是好氧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可以通 过摇床摇动、通气、或搅拌使氧气溶解在 液体培养基中。对个别微生物来说,不同 的溶解氧对生物活性产物的产生有很大的 影响。 • 举例: 一株链霉菌500r/min转速时,枝肌醇霉素和 氯癌霉素同时合成,而在 250r/min时,这 两种物质都不能合成,但合成链丝霉素。
抗病毒
二、特殊的细胞筛选模型 1、超敏感细胞筛选模型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产生条件苛刻,大量的微生物代 谢产物的产量是微量的,尤其是新分离的野生菌株。
因此,初筛的模型应该有很强的敏感性。超敏感菌株 的使用使得有关的筛选更加高效。 但应该说明的是超敏感菌株仅对单种类型的作用机制 超敏感。因此,需要构建各种各样的超敏感筛选模型。
微生物的分离 发酵 生物活性鉴定 开发研究 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结构测定 临床试验
新药开 发?
样品的采集
微生物鉴定
新物质
临床前药理
一、样品的采集
1、环境中有机质的含量及种类
2、采集季节
3、含水量 4、酸碱度
二、微生物的分离
1、预处理
2、分离
(1)富集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
(2)平板划线
(3)斜面保藏
三、发酵
不添加β-内酰胺类化合物的培养基
添加β-内酰胺类化合物的培养基
如果被筛选的代谢物在不添加β-内酰胺类化合物的
培养基中不表现出抑制活性,而在添加了β-内酰胺
类化合物的培养基中表现出抑制活性,则可以初步断
定该化合物对于β-内酰胺酶有抑制活性。
4、作用于细胞壁合成的药物筛选模型
该筛选模型也是使用两套细菌细胞对照体系。
一种细胞是支原体,
另一种细胞是细菌,如大肠杆菌。
由于支原体的细胞没有细胞壁,如果筛选的化合物 对支原体没有抑制而能够抑制细菌,可表明该化 合物的作用靶位可能是针对细胞壁合成的。
5、细胞膜抑制剂的筛选模型
细胞膜抑制剂主要是抑制细胞膜的合成,改 变或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
对于细胞膜合成抑制剂的筛选模型主要是通 过抑制细胞膜合成的主要组分脂肪酸的合成来实 现的。
6、前体指导的生物合成
• 次级代谢过程中的酶常常表现出较低的底物专一性, 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通常是一大类结构相似的代谢 物。因此,添加一定的外源前体可以获得所需产物 的特定组分。
• 这一现象最早在产黄青霉菌合成青霉素的发酵中观 察到的。青霉菌的培养物中含有青霉素G、青霉素 X、青霉素K和青霉素F,而当向培养基中添加玉米 浆时,只有青霉素G获得了较高的产量。
2、含高浓度磷酸盐的培养基 • 尽管低浓度的磷酸盐培养基有利于次级发酵 代谢产物的合成这一观点被广泛接受,但是 含有1%-2%无机磷酸盐的高浓度磷酸盐培养 基也被成功地用于发酵生产硝吡咯菌素。 • 2%的无机磷酸盐使得硝吡咯菌素的合成变 得更具重现性和更高的产量。
3、含高浓度其他盐的培养基
• 鉴于无机磷酸盐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 成的普遍抑制作用已被充分证明,所以高浓度磷 酸盐培养基被认为是一种极端的发酵条件。同样, 高浓度的其他盐也可能形成这种有利于次级代谢 产物合成的极端发酵条件。 • 例如:如A-60只在硫酸镁浓度高于2%的条件下才 产生。 • 但是有关高浓度盐强烈刺激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合成的机制现在还不清楚。
二、芽孢杆菌属
1、分布 主要生境土壤 2、特点 G+,好氧或兼性厌氧,枯草芽孢杆菌 3、应用 Bt,杆菌肽,短杆菌肽
三、假单胞菌属 1、分布 多居于土壤,恶劣环境 2、特点 G-,好氧 3、应用 硝吡咯菌素,莫匹罗星
四、粘细菌
1、分布 广泛 2、特点 复杂生活史,子实体 3、应用 Ambruticin安布替星,Myxothiazol粘噻唑, Epothilone A和B
第四节 化学筛选
一、传统生物活性筛选系统面临的困难
1、一种可信的筛选方法的确定需要大量的研究 工作和很长的时间。 2、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无数的次级代谢产物漏 筛。 3、体外筛选的新化合物,在体内测定时生物活 性会出现很大差别。
二、化学筛选的原则
1、首先是使用几个特殊的实验对代谢产物进行 分离和检测,包括颜色反应鉴定代表性官能团。
第五节
筛选模型
药物作用范围 细胞模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气杆菌 分支杆菌 白色念珠菌、发藓菌、丝状真菌、 新型隐球菌、烟曲霉 各种肿瘤细胞 非肿瘤细胞系统、精原细胞核、 酵母呼吸缺陷型 噬菌体、细胞组织培养
一、常规或经典的药物细胞筛选模型
抗
细
菌 抗真菌 抗肿瘤
革兰氏阳性球菌 革兰氏阳性杆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结核杆菌
糊精4% 葡萄糖0.5% 工业葡萄糖 4.5% 可溶性蒸馏物 可溶性淀粉 0.7% 3% 胨化乳2.4% 自溶酵母 酵母浸出液 大豆粗粉3% 0.25% 0.5% 酵母浸出液 H2 O 0.5% 聚乙二醇2000 CoCl6· 2.5mg/mL 0.01% 玉米浸出液 pH7.0 pH7.3 0.5% CaCO3 0.3% pH7.2
七、极端微生物
1、分布和分类 嗜热菌,嗜冷菌,嗜碱菌,嗜盐菌,嗜酸菌,嗜压菌 2、应用 从1株嗜热菌Pseudomonas akbalia得到了抗 真菌化合物pyochelin 抗肿瘤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极端环境微生物源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自 学)
第二节
新 微 生 物 药 物 筛 选 流 程
药物微生物的筛选技术
2、金属离子 许多金属离子能够刺激次级代谢产物的
产生,可能发生在转甲基(Co 2+ ),
降解过程(Cu2+,Mg 2+ ),以及其他
反应步骤中。
表2-1 金属离子对微生物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合 成的影响
次级代谢产物 产生菌 金属离子 作用
棒曲霉素
相模霉素 A因子
荨麻青霉
相模原小单孢菌 灰色链霉菌
微生物制药 Microbial Pharmaceutics
主讲教师:陈静博士
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讲授内容
第一章 药物微生物与微生物药物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药源微生物及微生物药物的筛选技术
微生物药物的发酵技术 抗生素及耐药性 抗生素生产实例 疫苗 基因工程药物 生物转化与甾体药物
如果药物能够抑制细胞的生长繁殖,但添加 脂肪酸可以消除药物的抑制,那么药物的作用靶 位可能是针对脂肪酸合成的。
6、抗代谢物筛选模型
8、渗透压 • 对于海洋微生物和陆地微生物来说,可以耐受的 NaCl浓度是不同的。嗜盐菌生长3%-5%的NaCl 浓度,而陆地微生物低于2%。 • 在常规的发酵中,真菌和链霉菌的菌丝体会互相 缠绕形成各种大小的菌团。因此常加入沸石、硅 藻土、高岭土和其他天然矿物质颗粒。 • 环糊精添加 例如加入0.2%-1.0%的β-环糊精可以提高兰卡杀 菌素的产量大约10倍。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已分离的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估计。
三、举例
生物碱(含氮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从微
生物中分离生物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1976年,
Rosenberg描述了用颜色反应从低等真菌中寻找
生物碱的方法。例如瓦格纳试剂、迈尔生物碱试
剂和硅钨酸试剂等,发现在各种典型培养的培养 物中包括曲霉、镰胞菌、青霉等,可以高频率 (12%-40%)检测到生物碱的存在。
4、pH碱性的培养基
• 有些微生物可以在pH碱性条件下生长,并
产生碱性胞外酶。许多放线菌和真菌属于
这类嗜碱微生物,在碱性条件下这类菌可
产生新的次级代谢产物。
• 如新型抗细菌和抗真菌肽No.1907的发现,
是从生长在pH11培养液中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