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10ml
24~48h
紫红胆盐葡 萄糖平板
10-1
无菌落
18~24h
有菌落
报告未检出
10g/10ml/ 100cm2供试品
3.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定量检查操作示意图
以TSB为稀释液制供试液
一定量 肠道增菌肉汤
20~25℃, 2h预增菌
1ml
24~48h
紫红胆盐 葡萄糖平板
报告结果
10-1
18~24h
(六)梭菌的检查
梭菌 增菌 培养 基
供试液的制备
书写检 验记录
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分离
1.梭菌检查程序
无菌落生长
过氧化氢 酶试验
配培养基和稀释液
最终结果判断
有 菌 落
确证 试验
10g/10ml/ 100cm2供试品
2.供试品梭菌检查操作示意图
各10ml
分别接种
一份80℃保温10min后迅速冷却
10-2
10-31ml10-110-210-3
各管加1ml
查可能菌数表
9ml 稀 释 液
有/无菌落
(二)大肠埃希菌检查
大肠埃希菌作为检验供试品是否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经口及呼吸道服给药的制剂,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TSB 增菌 培养
30℃~35℃
3~5d
1.平皿法
(1)基本程序:
数据 处理
结果观察与计数
书写检 验记录
平板 接种
需氧菌 的培养
供试液 的制备
配培养基和稀释液
倒置 培养 3~5d
30~35℃
TSA
不少于 0.1ml

药品微生物检验及方法验证

药品微生物检验及方法验证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从事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两年时间,从学做到承担工作到变得有点经验,经历了一个摸索、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回过头来做一个总结,把一些零散的经验和体会做一个梳理和归整,以供在此岗位工作的同仁参考。

第一部分:外围工作外围工作主要有器皿清洗、灭菌,培养基、试剂配制及灭菌,无菌室清洁消毒等。

器皿的清洗是每个实验室和每一个实验员必须要做的最起码的工作,工作要求简单,操作方便,把握一个原则:干净。

培养基、试剂配制后一般都要求调PH到7.20,因为高温灭菌之后PH值会下降0.2左右。

固体培养基在灭菌前要先加热煮沸,使琼脂均匀分散。

煮沸时要注意不要溢出容器,以免发生烫伤。

万一不小心溢出,可用一湿抹布盖住容器口,迅速将其从加热源上移开,不要在情急之下徒手去拿或者在容器侧面拿,那样容易被从容器口源源不断溢出的培养基烫伤。

液体物品灭菌后,不能立即打开放气阀放气,因为此时被灭菌物品的温度大于100℃,在压力等于常压时,液体会暴沸,造成液体喷出或容器炸裂,发生事故。

万级洁净度的无菌室应当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消毒剂每月更换一次,防止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而使微生物形成耐药性。

消毒范围包括墙壁,地面,天花板以及空气。

表面消毒可以用消毒剂擦拭,尤其注意门框边缘以及出风回风口,不能留有死角;空气消毒宜采用臭氧或者紫外灯。

可以使用专门的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进行消毒,也可以在每一个操作间包括净化台安装适宜功率的紫外灯,一方面紫外线可以对近距离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另一方面紫外线的作用也可以使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臭氧,从而能够杀死空气中的微生物。

另外在每次做完实验之后,都应当对实验台面以及地面进行消毒处理。

第二部分:检验过程整个无菌室的检验操作过程应当有一个标准的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定进行操作,包括进入无菌室的程序以及人员清洁消毒,都应当遵守标准来进行。

首先,进入无菌室应当严格按照洁净区(室)有关规定进行。

进入之前先进行洗手消毒,在一更换鞋,脱去外衣,进入二更,穿洁净工作服,注意穿戴洁净工作衣帽时必须做到衣服的任何部位不得拖地。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技术PPT课件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技术PPT课件


喷雾剂供

试品
1.4.2供试品检查

无 菌
① 平皿法
平皿法包括倾注法和涂布法

品 微 生 物 限 度 检 查
除另有规定外, 取规定量供试 品,按方法适 用性试验确认 的方法进行供 试液制备和菌 数测定,每稀
培养和计数 :除另有规定外,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 在30~35℃培养3天,沙氏葡 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在20~ 25℃培养5 天,观察菌落生 长情况,点计平板上生长的 所有菌落数,必要时可适当 延长培养时间至7 天进行菌落


1.3.3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非 无
1.3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 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菌 1.3.1菌液制备及使用
产 品
菌种

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


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

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
检 查
株的生物学特性



② 薄膜过滤法

除另有规定外,按计数方法适用性试

验确认的方法进行供试液制备。取相

当于1g、1ml 或10 cm²供试品的供试 液,若供试品所含的菌数较多时,可

取适宜稀释级的供试液,照方法适用

性试验确认的方法加至适量稀释液中, 立即过滤,冲洗,冲洗后取出滤膜, 培养和计数:培养条件

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和计数方法同平皿计数
值报告菌数

③ MPN 法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微生物限度检测是指在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中,对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的选择和执行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一、培养法。

培养法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它通过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利用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分裂和形成可见的典型菌落的特性,来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培养法主要包括菌落计数法、膜过滤法等。

菌落计数法是将样品均匀涂布在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根据菌落的数量来确定微生物的数量。

膜过滤法是将样品过滤到孔径为0.45μm的膜上,然后将膜放置在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培养,根据在膜上形成的菌落数量来确定微生物的数量。

二、生物学法。

生物学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培养微生物或者利用生物学试剂来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生物学法主要包括酶标记法、PCR法等。

酶标记法是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来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其原理是将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检测微生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然后通过酶反应产生显色物质或荧光物质来进行检测。

PCR法是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通过扩增微生物的特异基因序列来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三、物理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物或者利用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ATP生物发光法、流式细胞术等。

ATP生物发光法是利用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ATP来进行检测,通过测定样品中的ATP含量来确定微生物的数量。

流式细胞术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微生物进行快速、高效的检测和鉴定,通过测定微生物在流式细胞仪中的光散射和荧光信号来确定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综上所述,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检测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执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介绍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介绍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 良马丁培养基中, 23~28 ℃培养 18~24小时,取此培养物1ml加0.9% 无菌氯化钠溶液9ml,采用10倍递增 稀释法,稀释至10-5 ~10-7,使细菌 数约为50~100cfu/ml。
14
菌液的制备(3 菌液的制备(3)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 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 23~28 ℃培 养5~7天,加3~5ml0.9%无菌氯化钠 溶液洗下霉菌孢子,吸取出菌液, 取1 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 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4~10-6,使细菌数约为50~100cfu/ml。
27
供试液的制备(4 供试液的制备(4)
非水溶液性供试品 软膏剂、乳膏剂、称供试品5g(5ml),加到 含已灭菌溶化并45℃保温的乳化剂的烧杯中,用无菌玻棒搅拌混 匀后,慢慢加入45℃左右的稀释剂85ml,边加边搅拌,使供试品 充分乳化,作供试液(1:20)。 油剂取供试品10ml,加入无菌聚山梨酯—80 5 –8ml,摇匀,再加 入稀释剂至100ml。
15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介绍
16
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标准的应用
•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 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是判定药品受到微生 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对生产企业的设备器具、 工艺流程、生产环境和操作者的卫生状况进行卫生学 评价的综合依据之一。 • 药品的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的检验,原料及辅料 的检验,新药标准制订,进口药品标准复核,考察药 品质量及仲裁等,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检查 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 检查项目: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 控制菌的检 查。
11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 26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104]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 6494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F) 9800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黑曲霉(Aspergillus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MCC(F) 98003]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CMCC(B) 44102]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B) 63501]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名词解释(一)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名词解释(一)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名词解释(一)微生物限度检查法1. 介绍微生物限度检查法(Microbiological Limit Test)是用于评价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产品中微生物质量的检验方法。

它能够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并对其数量进行定量评估。

2. 相关名词以下是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相关的一些常见名词:•微生物限度:指产品中允许存在的微生物或菌群的数量上限。

不同产品类型有不同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例如菌落数、霉菌数和大肠菌群数等。

–例如,某药品的微生物限度为每克不超过10个细菌。

•菌落总数:指在特定培养基上,某一样品中培养出的微生物菌落的总数。

–例如,通过菌落总数检验,发现某食品样品中每克菌落总数为100个。

•霉菌数:指在特定培养基上,某一样品中培养出的霉菌菌落的数量。

–例如,某化妆品样品中每克霉菌数为5个。

•大肠菌群数:指在特定培养基上,某一样品中培养出的大肠菌群的数量。

–例如,某食品样品中每克大肠菌群数为0。

3. 检验流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具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准备:从被检测产品中取样,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样品的准备和处理,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2.菌落计数:将样品分别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孵育。

孵育结束后,利用显微镜和计数板等设备,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菌落进行计数和记录。

3.菌种鉴定:根据菌落的形态、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等,对菌落进行鉴定,以确定菌落的种类和数量。

4.结果评价:根据相关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将检测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样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5.结果记录:将检测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4. 应用领域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药品:验证药品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食品: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乃至变质微生物,保障食品的卫生和质量。

•化妆品:评价化妆品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是否超过限度,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就是关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相关名词和解释,以及检验流程和应用领域的简要介绍。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步骤及示教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步骤及示教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一般步骤1.样品及确定验证项目样品要求:不含菌或少量菌验证项目:根据药品用药途径、处方、制法确定。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验证(一般必作);控制菌检查如为中药制剂必须查标准,根据用药途径、处方、制法确定控制菌检查项目。

特殊的如滴眼剂、用于烧伤、严重创伤等应根据制剂通则项下要求及微生物限度标准来确定。

2. 确定供试液制备方法3. 方法选择预试验(1)目的:确定样品对试验菌有无抑菌活性及计数验证各试验菌的回收试验方法。

(2)查资料,根据样品的功能、主治及所含成分等确定方法选择预试验方案。

(3)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各试验菌计数验证方法控制菌验证方法4. 验证试验:选择3个批号样品进行3次独立实验,证明方法的有效性;5. 据验证结果优化试验条件,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SOP。

6. 写出验证资料。

示教内容11.5.上午:菌液制备方法:一. 新鲜浓菌液制备(要求学员练习操作的内容)新鲜浓菌液接种:细菌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厌氧梭菌)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培养基:营养肉汤3-5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3-5ml接种及培养:1.分别取各试验菌半个--1个菌落分别接种营养肉汤(充分研匀、摇匀),36±1℃培养16-18小时。

2.生孢梭菌新鲜培养物取0.1ml接种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临用前排氧)36±1℃培养18-24小时。

霉菌及酵母菌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3-5ml;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斜面1.取白色念珠菌的菌落接种改良马丁培养基23-28℃培养24小时(可用36±1℃培养18-24)。

2.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制备:沾取黑曲霉孢子接种改良马丁琼脂培养(红字为示教内容基,培养5-7天待培养物黑色孢子生长(全部变黑,已制备好斜面培养物示教)加入5-10ml0.9%氯化钠溶液,小心振挡洗脱表面的黑色孢子1-2次,吸出洗脱液(注意不要触到菌丝体)即为孢子悬液。

微生物限度的检测原理

微生物限度的检测原理

微生物限度的检测原理微生物限度检测原理微生物限度是指在一定数量取样的样品中,允许含有的微生物数量的最大值。

微生物限度检测是一项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可以用于净化水质、食品卫生、医药制品等领域。

检测原理微生物限度检测有两种方法:总生菌数和指示菌。

总生菌数法:常用于食品、医药制品等领域。

该方法将样品进行稀释后,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经过特定的时间和条件培养,根据生长的菌落数量和菌落特征进行计数和鉴定,计算出每单位重量样品中的菌落总数。

指示菌法:常用于检测细菌和真菌。

该方法是利用一种易于生长、常见、广泛分布但不致病的微生物来代表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

常用的指示菌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检测步骤1.准备样品:采集样品时要注意采集工具的消毒、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同时还要考虑样品的保存条件。

2.制备培养基:根据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要求配制好培养基。

3.菌群扩增:将取样和培养基混合,通过摇床、温度控制等方式,使其中的微生物得到充分的生长繁殖。

4.菌落计数: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单个菌落被认为是由单个微生物生长产生的。

利用计数板或显微镜等设备,对表面菌落数量进行计数。

5.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微生物限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常见反应溶液1.助溶剂:可使细菌快速释放出细胞内容物。

如:Tween80、Triton X-100等。

2.增殖剂:能够促进细菌的繁殖,加快菌落成长。

如:乳糖、葡萄糖等。

3.抑菌剂:用于防止不需要的菌落生成。

如:抗生素等。

应用领域微生物限度检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制品、环境卫生等领域。

1.食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可以帮助食品厂家确定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医药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可以检测制药过程中的菌落总数、霉菌数量等指标,确保药品纯度和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

3.环境卫生:微生物限度检测可以用于监测空气、水质和表面菌落数量,发现污染源,及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基础知识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的基本操作(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件)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基础知识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的基本操作(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课件)

(。完整性是指检测样品的最小包装应完好无缺,
没有任何破损和污染,可以用消毒液对其外表进行消毒处理而不会影响其内在微生物状况。 有效性是指检测样品编号的惟一性和可追溯性以及样品内在的微生物能保持其原始数量和 原始状态。
样品送入无菌室前,应用适宜的消毒溶液对其外表进行消毒处理,在物流中(传递窗) 经紫外线照射30分钟后进入无菌室,检验中注意及时将样品的惟一性编号转移到最小包装 及传递到每一步骤的容器上(可用适宜防水笔),保证实验结果的惟一性和正确性。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的基本操作
提纲
一、药品微生物检定技术的基本程序 二、常用仪器 三、无菌操作 四、消毒灭菌
一、药品微生物检定技术的基本程序
(一)采样 药品微生物检定的采样除了与理化分析法的抽样一样,遵循随机、客观、均匀、
合理的抽样原则外,还必须对抽样过程实施有效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以保证微生物 检测结果的代表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为此,采样应由专门的无菌采样员或微生物检验 员进行具体的采样工作或实施采样的监管工作。
二、常用仪器
(一)玻璃类仪器 (二)橡胶类物品 (三)金属器械 (四)塑料及有机玻璃器皿
三、无菌操作
无菌技术主要指在微生物检定中,控制或防止各类微生物污染及其干扰的一系列 操作方法、手段、规则、程序等,其中包括无菌环境设施、无菌实验器材以及无菌操 作等。
(一)无菌环境
无菌环境是指人们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某一可控空间内使悬浮粒子、浮游菌数 量达到最低限度,接近于“无菌”的一种空间。 (二)无菌器材 (三)无菌操作
(三)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检
验记录必须真实、完整、齐全,不得随意涂改。若需要涂改,须用斜线将涂改部分划 掉,并签上涂改者的名字或盖印章,不得使用涂黑方式,以保证错误部分清晰可见。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是指用于确定特定微生物在某种产品中的存在情况的检测方法。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菌落计数法、培养方法、生化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1. 菌落计数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将样品加入适当的培养基,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观察产生的菌落数目来估计微生物的数量。

可以通过直接计数,也可以通过稀释系列来测定数量。

2. 培养方法:培养方法是将样品加入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中,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微生物,通过观察生长情况、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来确定微生物的存在与否。

常用的培养方法有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3. 生化方法:生化方法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代谢产物来确定微生物的存在与否。

常用的生化方法有气体生成法、乳酸生成法、酶活性测定等。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利用特定微生物的DNA或RNA序列进行检测。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有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PCR、核酸杂交等。

以上是常见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不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检测要求和需求。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步骤及示教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步骤及示教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一般步骤1.样品及确定验证项目样品要求:不含菌或少量菌验证项目:根据药品用药途径、处方、制法确定。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验证(一般必作);控制菌检查如为中药制剂必须查标准,根据用药途径、处方、制法确定控制菌检查项目。

特殊的如滴眼剂、用于烧伤、严重创伤等应根据制剂通则项下要求及微生物限度标准来确定。

2. 确定供试液制备方法3. 方法选择预试验(1)目的:确定样品对试验菌有无抑菌活性及计数验证各试验菌的回收试验方法。

(2)查资料,根据样品的功能、主治及所含成分等确定方法选择预试验方案。

(3)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各试验菌计数验证方法控制菌验证方法4. 验证试验:选择3个批号样品进行3次独立实验,证明方法的有效性;5. 据验证结果优化试验条件,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SOP。

6. 写出验证资料。

示教内容11.5.上午:菌液制备方法:一. 新鲜浓菌液制备(要求学员练习操作的内容)新鲜浓菌液接种:细菌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厌氧梭菌)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培养基:营养肉汤3-5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3-5ml接种及培养:1.分别取各试验菌半个--1个菌落分别接种营养肉汤(充分研匀、摇匀),36±1℃培养16-18小时。

2.生孢梭菌新鲜培养物取0.1ml接种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临用前排氧)36±1℃培养18-24小时。

霉菌及酵母菌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3-5ml;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斜面1.取白色念珠菌的菌落接种改良马丁培养基23-28℃培养24小时(可用36±1℃培养18-24)。

2.黑曲霉孢子悬液的制备:沾取黑曲霉孢子接种改良马丁琼脂培养(红字为示教内容基,培养5-7天待培养物黑色孢子生长(全部变黑,已制备好斜面培养物示教)加入5-10ml0.9%氯化钠溶液,小心振挡洗脱表面的黑色孢子1-2次,吸出洗脱液(注意不要触到菌丝体)即为孢子悬液。

2008 无菌_微生物限度及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验证中常见问题及分析_国明

2008 无菌_微生物限度及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验证中常见问题及分析_国明

中国药品标准 2008年第 9卷第 1 Nhomakorabea 47以减少膜的吸附, 对于抑菌性较强的注射用无菌粉 末或固体原料, 一定要充分溶解、混合均匀。 114 加菌时机不一致
验证试验主要考虑滤器中残留抗菌物质对阳性 菌生长的影响, 应与对照滤器比较而作出判断, 所以 验证试验中加菌时机要与对照一致 [ 2] 。
115 薄膜过滤法滤膜材质选择不正确, 直接影 响试验结果
20 05年 版药 典执 行以 来药 品 生 产企 业 、科 研 单 位等 在药品质量标准建立及检验工作中困难和问题较多 的项目。我们在药品注册品种的审核检验中, 发现 有的申报单位对方法学验证的意义理解不够, 验证 试验的科学性、完整性及可操作性均存在着很多问 题。为尽快提高方法学验证水平, 更好地保证用药 的安全性, 现将方法学验证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进 行分析、讨论。 1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问题及分析 111 验证菌株选择不正确 11111 敏感菌株与阳性对照菌不一致, 降低了阳性 对照菌的意义。有些药品选择了敏感菌株进行方法 学验证试验, 但是无菌检查时阳性对照菌不是验证 试验选定的敏感菌株。实际工作中抑制枯草芽孢杆 菌的样品很多, 可用此作为敏感菌株, 但药典规定无 菌检查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阳性对照菌, 使金 黄色葡萄球菌失去了阳性对照菌的意义。应在此类 无菌检查时也增加敏感菌株作为阳性对照菌。 11112 2005年版药典无菌检查中规定 / 抗革兰阴 性菌为主的供 试品以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 0, 但方 法学验证规定用菌株没有大肠埃希菌, 缺少了验证 此类药物抗菌作用的代表菌株。建议对抗菌作用中 明确具有抗革兰阴性菌的药品进行无菌检查方法学 验证时, 应增加大肠埃希菌作为验证菌株。 112 验证时取样量不符合要求 11211 无菌检验量与验证试验的取样量不同, 与中 国药典 2005年版方法学验证要求不符。进行供试 品检查时, 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验证 的方法相同, 应按照规定的检验数量和检验量取样。 11212 有的生产单位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仅按抽 验产品检验数量进行验证, 药典规定应按照批出厂 产品最少检验数量进行试验 [ 1] 。 113 方法选择错误或不恰当, 不符合 2005 年版中 国药典要求 11311 有的申报单位无菌检查时无论什么药品都 用直接接种法。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 只要供试 品性状允许, 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 1] 。 11312 有些申报单位对非抑菌性供试品也用大量 的冲洗液冲洗, 如每次 100 mL, 10次 /膜, 既增加了 对膜的损伤和对微生物生物特性的破坏机会, 也增 加了检验繁琐性和检验人员的工作量。所以薄膜过 滤时尽 可能 减少 冲 洗量, 冲 洗 不一 定 为每 次 100 mL, 可少量多次, 并注意充分振摇。对于抑菌性较 强的供试品, 可以先用适宜的稀释液稀释后再过滤,

微生物限度检查基本技术

微生物限度检查基本技术

(3.1.4)、操作的注意事项 制备的供试液力求分散均匀,使之菌体能均匀分散,其次在每次吸取供试液注皿的时候,都要 把供试液摇匀,这样能使两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比较接近。 浇注培养基的温度不能高,浇注好的平板摇匀后即要求冷却,不要把平板垒起来,这样不利于 冷却。 操作时间不能太长,一般要求从供试品稀释到注皿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因为有些活力较好 的菌体在制备供试液的过程中就可行细胞分裂,这样测得的菌数就不能代表原始的污染程度。另外, 供试液的平皿底部接触时间太长,会使菌液药渣附着不宜摇散。 可以在培养基中加0.1‟的TTC 。 (3.2)、薄膜过滤法 采用薄膜过滤法,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um,直径一般为50mm,若采用其他直径的滤膜,冲洗 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选择滤膜材质时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液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滤器及 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试液过滤 前先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油类供试品,其滤膜和过滤器在使用前应充分干燥。为发挥滤 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 要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每片滤膜的总过滤量不宜过大,以避免滤膜 上的微生物受损伤。
(3)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501)
(4)白色念珠菌(CMCC(F) 98001) (5)黑曲霉(CMCC(F) 98003) (2.2)、菌液制备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或营养琼脂 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中,培养24~28小时。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1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培养5~7天,加入3~5m10.9%无菌氯化钠溶液, 将孢子洗脱。然后,吸出孢子悬液(用管口塞有适度疏松的无菌棉花或管口外包扎无菌纱布能过滤 菌丝的无菌毛细吸管)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1含孢子数50~100cfu的孢子 悬液

制药企业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制药企业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版本号:A 修订号:0制药企业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文件编号:_ABC-RQ-20××__编制: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校订: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发布日期: 20××年1月1日生效日期:20××年1月1日分发部门■总经理■常务副总■财务副总■工程副总■××××部■××××部■××××部■××××部■××××部■××××部■××××部■××××部目录1 微生物计数法 (1)1.1计数方法 (1)1.1.1概念 (1)1.1.2计数方法 (1)1.1.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 (1)1.1.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 (1)1.1.4.3阴性对照 (3)1.1.4.4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3)1.1.5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 (3)1.1.5.1供试品制备 (3)1.1.5.1.1成品、辅料供试液的制备 (3)1.1.5.1.2内包装膜、袋 (4)1.1.5.2接种和稀释 (4)1.1.5.2.1试验组 (4)1.1.5.2.2供试品对照组 (4)1.1.5.2.3菌液对照组 (4)1.1.5.3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 (5)1.1.5.3.1平皿法 (5)1.1.5.3.2薄膜过滤法 (5)1.1.6结果判断 (6)1.2供试品的检查 (6)1.2.1检验量 (6)1.2.2 供试品检查 (6)1.2.2.1阴性对照试验 (7)1.2.2.2平皿法 (7)1.2.2.2.1培养和计数 (7)1.2.2.2.2菌数报告规则 (7)1.2.2.3薄膜过滤法 (8)1.2.2.4培养和计数 (8)1.2.2.5菌数报告规则 (8)1.2.3结果判断 (8)2 控制菌检查法 (9)2.L 简述 (9)2.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10)2.2.1菌种 (10)2.2.2菌液制备 (10)2.2.3阴性对照 (11)2.2.4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11)2.2.4.1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 (12)I2.2.4.2固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 (12)2.2.4.3培养基抑制能力检查 (12)2.2.4.4培养基指示特性的检查 (13)2.2.5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检查 (13)2.2.5.1供试液制备 (13)2.2.5.2试验菌 (13)2.2.5.3适用性检查 (13)2.2.5.4结果判断 (13)2.3供试品检查 (14)2.3.1阳性对照 (14)2.3.2阴性对照 (14)2.3.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14)2.3.3.1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 (14)2.3.3.2选择和分离培养 (15)2.3.3.3结果判断 (15)2.3.4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15)2.3.4.1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 (15)2.3.4.2选择和分离培养 (15)2.3.4.3氧化酶试验 (15)2.3.4.4结果判断 (16)2.3.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16)2.3.5.1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 (16)2.3.5.2选择和分离培养 (16)2.3.5.3结果判断 (16)附件 (18)附件1: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 (18)附件2: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 (22)附件3: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 (23)附件4:阳性菌使用记录 (25)II1234567附件附件1: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1/4)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2/4)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3/4)检验人:复核人: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4/4)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年版二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一、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 细菌数、
3.操作注意事项 3.操作注意事项
1.尽量使菌细胞分散开, 1.尽量使菌细胞分散开,使每个菌细胞生成 尽量使菌细胞分散开 一个菌落,否则将会导致重大的技术误差。 一个菌落,否则将会导致重大的技术误差。
2.为防止细菌增殖及产生菌苔, 2.为防止细菌增殖及产生菌苔,制 为防止细菌增殖及产生菌苔 成供试液后,应尽快稀释,注皿。 成供试液后,应尽快稀释,注皿。 一般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操作完毕。 一般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操作完毕。
33
一、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 细菌数、
4.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4.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宜选取细菌、酵母菌平均菌落数小于300 cfu、 宜选取细菌、酵母菌平均菌落数小于300 cfu、霉菌 平均菌落数小于100 cfu的稀释级 作为菌数报告( 的稀释级, 平均菌落数小于100 cfu的稀释级,作为菌数报告(取两位 有效数字)的依据。 有效数字)的依据。 当仅有1个稀释级的菌落数符合上述规定, (1)当仅有1个稀释级的菌落数符合上述规定,以该级的 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菌数;当有2个或2个以上稀释 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菌数;当有2个或2 级的菌落数符合上述规定, 级的菌落数符合上述规定,以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 数的值报告之。 数的值报告之。 如各稀释级的平板均无菌落生长, (2)如各稀释级的平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释级 的平板有菌落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于1 的平板有菌落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于1时,以<1乘以最低 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薄膜过滤法)
阴性对照: 取供试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相应的溶 剂和稀释液同法操作,阴性对照不得长菌
29
一、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 细菌数、
-薄膜过滤法
结果判断 细菌总数
符合药典该品细菌、 真菌总数检验合格
否则因从同一批次产品中重新抽样, 否则因从同一批次产品中重新抽样,独立复试 三次, 三次,以三次结果的品均值报告菌数
操作要求: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污染。 操作要求: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污染。
12
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基本条件
㈡ 方 法 验 证
由于某些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 由于某些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在建 立测定方法或原测定法的检验条件发生改 变时,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 变时,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对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进行验证。 进行验证。
13
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基本条件
1.抽样方法 1.抽样方法 ㈢ 正 确 抽 样
①随机 ②优先抽有疑问样品 抽样量:检测用量的3~5 3~5倍 ③抽样量:检测用量的3~5倍
14
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基本条件
2.检测用量 2.检测用量 ㈢ 正 确 抽 样 3.检测量 3.检测量
①>2个最小包装 大蜜丸≥ ②大蜜丸≥4丸 膜剂≥ ③膜剂≥4片
部分口服给药制剂:口服液、酊剂、 部分口服给药制剂:口服液、酊剂、中 药丸剂、糖浆剂、散剂、特殊部位使 药丸剂、糖浆剂、散剂、 用的片剂(口腔帖片、阴道片、 用的片剂(口腔帖片、阴道片、阴道 泡腾片、外用可溶片) 泡腾片、外用可溶片) 含中药原粉、豆豉、神曲、 含中药原粉、豆豉、神曲、动物组织 等口服制剂 鼻用制剂 洗剂 灌肠剂等
7
口服给药制剂 每1g不得过1000个。每1ml 不得过1000个。 不得过100个
给药途径 细菌数 霉菌和酵母数 (每1g、1ml或10cm2) 大肠埃希菌 (每1g、1ml或10cm2) 金黄色葡萄球菌(每1g、 1ml或10cm2) 铜绿假单胞菌 (每1g、1ml或10cm2) 沙门菌 霉变、长螨
32
一、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 细菌数、
3.操作注意事项 3.操作注意事项
5.为检查和控制灭菌效果,应做空白对照, 5.为检查和控制灭菌效果,应做空白对照, 为检查和控制灭菌效果 以检验所使用的物品是否彻底灭菌及检验过 程是否无菌操作。 程是否无菌操作。
6.为便于区别药品中的颗粒与菌落, 6.为便于区别药品中的颗粒与菌落,可在 为便于区别药品中的颗粒与菌落 营养琼脂中加入1mL0.5 1mL0.5% 每100mL 营养琼脂中加入1mL0.5%的TTC 溶液,如有细菌存在,培养后菌落呈红色, 溶液,如有细菌存在,培养后菌落呈红色, 而药品的颗粒颜色无变化。 而药品的颗粒颜色无变化。
4
非规定 灭菌制 剂及其 原、辅 料
一、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意义
确定药物是否污染或其污染程度, 确定药物是否污染或其污染程度,控制药 品的质量; 品的质量; 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可作为衡量药品生产全过程卫生水平的根 据之一。 据之一。
5
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内容
34
一、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 细菌数、
4.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4.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例次各稀释级(供试液1ml/皿 平均菌落数(cfu) 例次各稀释级(供试液1ml/皿)平均菌落数(cfu) 各稀释级 1ml/ 原液 - - - - - - 0 10-1 64 420 不可计 0 - 0 0 10-2 8 64 420 0.5 0 0 0 10-3 2 8 64 0 0 0 - 报告方式 (CFU/g,ml, (CFU/g,ml,10cm2) 640 6400 64000 < 100 < 100 < 10 < 1
1 2 3 4 5 6 7
细菌总数=平均菌落数× 细菌总数=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
35
2012-3-2
36
二、控制菌检查-检查项目
(1)阴性对照试验:取稀释液10ml按相应 阴性对照试验:取稀释液10ml按相应 试验 10ml 供试品控制菌检查法检查,应无菌生长。 供试品控制菌检查法检查,应无菌生长。 阳性对照试验 供试品+10~100CFU 试验: (2)阳性对照试验:供试品+10~100CFU 阳 性对照菌,应检出相应的阳性对照菌。 性对照菌,应检出相应的阳性对照菌。 供试品控制菌检查 控制菌检查: (3)供试品控制菌检查:依相应的检查方 法进行。 法进行。
①半/固体制剂:10g 固体制剂: 液体制剂: ②液体制剂:10ml 膜剂: ③膜剂:100cm
15
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基本条件
检查菌 培养基 培养温度 培养时间
㈣ 培 养 条 件
细菌数
营养琼脂
30℃~35℃ 30℃~
3 days
真菌数
玫瑰红钠琼脂
23℃~ 23℃~28℃
5 days
酵母浸出粉胨葡 酵母菌数 萄糖琼脂 控制菌
10
10


1.0ml
10
释 液
9.0ml
10
ml
1
10
9.0ml 9.0ml
0
1.0ml
20
Viable cell count
1 ml
1.dilute sample 10 9 ml 100 1000 104 2. plate out 0.1 ml 105 106 107
21
一、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 细菌数、
17
第三节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
中药和生物系
18
一、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 细菌数、
1.平皿法 1.平皿法
供试液 的制备 混合平板 的制备 细菌、真 菌的培养
书写检验 记录单
19
数据 处理
检 查结 果 、 观察与计数
一、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 细菌数、
1.平皿法 1.平皿法
1.0ml
8
眼部给药制剂 每1g或1ml不得过10个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 不合格
给药途径 细菌数
直肠给药制剂 每1g不得过1000个,每1ml不 1g不得过1000个 不得过1000 1ml不 得过100 100个 得过100个。 不得过100个 不得过100个 100
霉菌和酵母数( 1g、1ml或 霉菌和酵母数(每1g、1ml或 10cm2) 大肠埃希菌 1g、1ml或 (每1g、1ml或10cm2) 金黄色葡萄球菌( 1g、1ml或 金黄色葡萄球菌(每1g、1ml或 10cm2) 铜绿假单胞菌 1g、1ml或 (每1g、1ml或10cm2) 沙门菌 霉变、 霉变、长螨
31
一、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 细菌数、
3.操作注意事项 3.操作注意事项
3.使用吸量管时,应小心沿管壁加入,不 3.使用吸量管时,应小心沿管壁加入, 使用吸量管时 用触及管内溶液, 用触及管内溶液,以防吸管尖端外侧黏附 的溶液混入其中。 的溶液混入其中。 4.注意抑菌现象。由于防腐剂未被中和, 4.注意抑菌现象。由于防腐剂未被中和,往 注意抑菌现象 往使平板计数结果受影响, 往使平板计数结果受影响,如低稀释时菌落 而高释释度时菌落数反而增大。 少。而高释释度时菌落数反而增大。遇此情 况应重复检验, 况应重复检验,以确定是防腐剂影响还是操 作技术误差。 作技术误差。
16
23℃~ 23℃~28℃ 细菌:30℃ 细菌:30℃~35℃ 真菌:23℃~ 真菌:23℃~28℃
5 days
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的基本条件
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它致病菌时, 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它致病菌时,按一次检 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㈤ 结 果 判 断
供试品的细菌数、 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其中任何一 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应从同一批样品 中随机抽样,独立复试两次, 中随机抽样,独立复试两次,以3次结果的平均 值报告菌数。 值报告菌数。 供试品的细菌数、 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数及控制菌三项 检验结果均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检验结果均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判供试品 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 的规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的规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