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30 诗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研讨课教案_19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着 控
Very good!
阅读探讨
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最喜欢) 的诗句,跟大家说说喜欢的理由。
内容:
描绘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 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 生的怅惘之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两句诗点明了风 和雪有何特点?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胡 中 北风/卷地 / 白草折,胡天 / 八月 / 即飞雪。 纷 风 狐 散 都 将 琴/军 轮台东门送君去, 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 掣纷 裘入 护 军 琵/置 去时雪满天山路。 散入 珠帘 / 湿罗幕,狐裘 / 不暖 / 锦衾薄。 暮 红 不珠 忽如一夜春风来, 北风卷地白草折, 琶 将军 /酒 角弓 /不得控,都护 /铁衣/冷难着。 铁 角 暖帘 雪 旗 千树万树梨花开。 瀚海 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与/饮 锦 湿 下 冻 衣 弓 胡天八月即飞雪。 瀚海阑干百丈冰, 中军 置酒/饮归客,胡琴 /琵琶/与羌笛。 羌/归 山回路转不见君, 衾罗 辕 不 愁云惨淡万里凝。 纷纷 /客 暮雪 /下辕门,风掣 /红旗/冻不翻。 冷 不 笛 薄 幕 雪上空留马行处。 门 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 /雪满/天山路。 难 得 。 , 。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 /空留/马行处。 。,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30 诗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示范课件_6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30 诗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示范课件_6
送别—依依不舍 惆怅
(2)从这几句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重情重义,有着侠骨柔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 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 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和李白的“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 妙。这就是诗歌“留白”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
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 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咏雪为送别设 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 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 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深情 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语速、语调、 重音、停顿。
小结:
“自古多情伤离别”,离情别意大多涂 抹感伤的色彩,弥漫悲剧的气氛,但并不 是所有的离别都是哀婉,正如即使在乌云 密布的天空,偶尔也能看到一抹透过云隙 的阳光。
茫茫边塞,强劲的北风呼啸而来,将白草拦腰折断。飞沙 走石,铺天盖地。时值农历八月中秋,南方正是丹桂飘香, 皓月增辉的时候,而这里却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雪花飘飘洒 洒,纷纷扬扬,落在山峦上,落在大漠中,整个边塞变成了银 装素裹的世界。
三、三读研析,体会诗歌情感美。
(一)体会诗人的儿女情长
(1)诗的最后四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赏读诗歌,体味诗歌的画面美。 3.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作者介作绍 者简介
岑参,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
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与另一 位边塞诗人高适齐名,世称“高 岑”。岑参曾两度出塞,在新疆前 后呆了六年,对军旅生活和边地风 光有着切身的体会。其诗气势宏大, 风格奇峭,想像丰富,色彩绚丽, 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第一讲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 南阳人,他是唐代“边 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 岑”。作者两次出塞, 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 边塞生活。其诗多写过 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风 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 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作者简介
第二讲 文体简介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方便,常常一 别经年,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 歌的一个重要题材,那么,你还知 道哪些送别诗吗?
这里形 容雪花 指西域的天气
北风卷地白草折,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 胡天八月即飞雪。 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原文译文对照1
忽如一夜春风来,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
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将军的硬弓都拉不开了, 都护铁衣冷难着。 都护的盔甲太寒冷,难以穿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 愁云惨淡万里凝。 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
聚着。
原文译文对照2
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纷纷暮雪下辕门,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 风掣红旗冻不翻。 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 让它飘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 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 雪上空留马行处。 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 蹄印。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诗的体裁:歌行体诗、送别诗、边塞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诗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诗五首

饮 酒 . 其 五
第二讲 总结课文
这五首诗词曲分别表达了诗人什 么思想感情?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表达长年被贬的愤懑;也表现对 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陶渊明《饮酒(其五)》
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
李白《行路难(其一)》 困居长安的慷慨悲吟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身处茅屋的济世情怀
诗五首
《饮酒》(其五)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点字音字形。 2、掌握每篇的文学常识。 3、理解文章,并朗读背诵。
第一讲 解读课文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己 亥 杂 诗
行 路 难 . 其 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送别友人的边塞放歌
龚自珍《己亥杂诗》
辞官还乡的浩荡离愁
再 见

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阅读 30 诗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

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阅读  30 诗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漫天大雪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大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早 美
岑 参
ysg
明确目标
诵读诗歌 品味语言 理解诗意 体味诗情
初读知韵


听——字音 节奏 即飞雪 冷难着 都护 jí zhuó dū chè 散 入 锦衾薄 sà n bó
瀚海
hà n
风掣
自 读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送别的情感 读出一点边塞的壮阔
再读通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同学们默读诗歌,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 句子交流。
边塞诗
关键词: 守边 战斗 岑参 高适
壮悲
你能想到那些著名的 边塞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 阅读 > 30 诗五首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比比背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 忽 散 将 瀚 中 纷 轮 山 ,胡 ,千 ,狐 ,都 ,愁 ,胡 ,风 ,去 ,雪 。 。 。 。 。 。 。 。 。
岑参
特 点

人教版 初二下 语文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人教版 初二下 语文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用了(联想)手法,并将(雪花)比作(梨花),
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名句。一.二两句都流露出作 者(热爱边塞风光)之情。
C.第三句先由(散入)一词,从野外转入室内,
接着用(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
(铁衣冷难着)等词生动说明了雪地的奇寒,从
而颂扬(将士的意志)。
D.第五句又转写(野外)雪景,前半句用(夸张 ) 的写法,极言奇寒,暗寓“行路难”。愁(云惨淡 ) 一词为饯别场面酝酿气氛,寄托离情别绪。
1、根据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的提示将全诗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五句)瀚海雪景图
第二部分:(后四句)风雪送客图
2、朗读“瀚海雪景图”,思考下列题目:
A.写风,以“卷地”和“折”形风容势(之猛 ), 写雪,用( 飞)字勾画出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运
3、朗读“风雪送客图”,思考下列题目:
A.“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连举三种乐 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会的(热闹) 情景。
B.“冻不翻”体现(天气奇寒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写出诗人对友人的(惜别、担忧 ) 之意。最后一句当中( 空)字用的最传神,诗人的 情意俱在其中。
பைடு நூலகம்参,唐代“边塞诗派”的著 名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 “高岑”。
题目“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 中送别诗。这首诗写出西北风 雪的奇寒,抒发雪中送客的深 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 惘之情。














卷地的北风把白草吹折,八月的边塞 已处处飞雪。好像一夜春风忽然吹来,万 千梨树白花顿时盛开。雪花纷纷,珠帘难 遮湿罗幕,天气酷寒,狐裘不暖缎被薄。 将军两手举弓拉不开,都护铠甲冷冻难穿 着。沙漠纵横结了百丈冰,天色惨淡愁云 万里凝。主帅帐里为您置酒来送行,吹起 羌笛演奏琵琶与胡琴。时过黄昏纷纷大雪 积满军营门,朔风劲吹红旗冻冰不翻滚。 友人啊,我为您送行到轮台东门,分手时 雪满天山,道路已难辨难分。山重路转我 不见您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行的蹄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翻译ppt(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翻译ppt(7页)
•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 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 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显单薄。 都护将军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都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 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 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 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 能捱到天亮。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 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 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 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
五首古诗翻译
1、饮酒; 2、行路难;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己亥杂诗。
一、《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间己看在见东了篱南下山采 。菊,不经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暮结色队中的缕鸟缕儿彩回雾 翔萦 远绕 山升 的腾 怀, 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想南说山出里来边,,我有 却人 早生 就的 忘真 记义 该, 怎 么表达了!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建议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简析这是一首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

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

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

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

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二、《雁门太守行》简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上句写危城将破时沉重的气氛。

《晋书·五行志》:“凡坚城之上有黑云如屋,名曰军精。

”作者在这里暗用此典一下句写敌军兵临城下的声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孤城被蜂拥而来的敌人团团围住。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两句写两军激战的惨烈。

《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

”这两句中的“燕脂”,“夜紫”还暗指战场血迹。

战斗异常残酷,战死者的鲜血把泥土染成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两句写一支轻兵在寒夜出击敌人的情景。

在低沉的战鼓声中,将士们冒着严寒杀向敌军。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决心。

全诗用奇丽的色彩点染战斗的环境气氛,表现了危城守将誓死报国的决心,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无题》简析本诗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有代表性的名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写在封建礼法的重重阻碍下,男女二人难以相见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执著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大的力量。

“丝”,双关语,隐“相思”的“思”。

“春蚕”、“蜡炬”比喻精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这两句诗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岑参以及边塞诗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3.通过品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作者的英雄气概与儿女情长;鼓励学生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出的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1.领略岑参诗歌“奇丽”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画面美与语言美。

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是呀,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

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画面的内容说出相关的送别诗句吗?(屏显送别画面和诗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出示课题、作者。

二、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字音:
2.题解;
3.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自主探究(不议不讲)
①题目中交代了哪些重要信息?
②试用将此诗分成两部分,并简要概括。

③画出诗歌中所转换的送别地点。

④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四、合作探究
●分组赏析诗句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美,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诗歌语言、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入手)
五、三读研析,体会诗歌情感美
(一)体会诗人的儿女情长
教师: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矣。

”对于这“黯然销魂”的离别,诗人是怎样描述的呢?(生齐读最后四句)这些诗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师点拨: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担忧。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板书(三):送别——依依不舍惆怅
教师:从这几句诗中,你读出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师点拨:一位重情重义、有着侠骨柔情的诗人形象。

生读这四句,先个人赛读,再女生齐声朗读。

教师:诗歌末尾四句诗离别之情浓郁。

天山雪路没能阻挡友人离去的步伐,友人带走了祝福、牵挂,给守望者留下了绵绵无尽的思绪。

这样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诗歌“留白”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

这种艺术魅力同样在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得到体现,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屏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二)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概
教师:在这奇冷的冰雪天气里送别友人,本应该是一件凄凉悲伤之事,然而作者却借助对边塞雄奇瑰丽景色的描绘,将戍边将士之别衬托得雄浑悲壮。

边塞雪景在诗人的笔下是如此的雄奇、壮丽。

这是为什么呢?
师出示背景资料:
唐天宝年间,李唐王朝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因而在边境与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发生战争。

许多热血青年投身塞外,立志报国。

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

岑参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

他曾在诗中写到:“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因为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

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诗人乐观向上的情怀。

师追问:这种情感,能从文中其他句子看出来吗?
生读其他句子,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等等。

师提问:结合刚才的分析,你认为岑参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讨论,回答:岑参是一个热爱国家、有强烈报国之志的人,他渴望建立一番功业,实现人生抱负。

他心胸开阔,气概豪迈。

板书(六)英雄气概
教师:在大唐盛世,像岑参这样胸怀壮志的文人还有许多,他们投笔从戎,驰骋疆场,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有诗为证:(屏显,生齐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适《燕歌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三)生深情朗读诗歌。

师:理解了这首诗的情感后,下面我们再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朗读时还要注意根据画面的转换把握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的变化。

生齐读全诗。

六、课堂小结:
“自古多情伤离别”。

离别作为人生的一幕情景剧,大多涂抹感伤的色彩,弥漫悲剧的气氛,但并不是所有的别离都要说哀婉语,做愁苦态,正如即使在乌云布满天空时,偶尔也能看到一抹透过云隙的阳光。

人总是要往前走,前进是为了更好的停留,人生如此,那我们不如祝福——当时间走过,现在的离别已成为永远,变为一抹淡淡的涩,衬托现在这纯纯的甜!请记住前面有更美的圆。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咏雪奇寒奇美奇趣以景衬情
送别惆怅依依不舍情景交融
戍边将士之别
英雄气概儿女情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