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合集下载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5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5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

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

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作者介绍投影: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

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

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三、诗文赏析聆听感受1、教师范读,聆听感受。

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

2、读准字音岑参cén shēn 散入sàn狐裘qiú 锦衾薄qīn báo瀚海hàn 阑干lán羌笛qiāng 风掣红旗chè3、请一位读书好的学生来读,其余学生感受。

整体把握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咏雪、送别。

(板书)师: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学生答教师明确;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反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反思适用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及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3. 领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文的结构和韵律。

2. 诗中重要意象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把握。

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韵律的把握。

二、教学过程1. 导入:a.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

b. 简介诗人岑参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

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诗文的结构和韵律。

b. 讲解诗中重要意象,如“白雪”、“红旗”等。

c.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应用拓展:a.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b. 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b. 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三、作业布置1. 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写一篇关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鉴赏文章。

3. 选择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结构和韵律,谈谈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4.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

3.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4.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讲解诗歌鉴赏的方法。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雪的赞美。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名句和关键词语的解释。

2. 诗的结构和韵律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复印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文。

2. 与诗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雪的美丽景象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诗人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诗文,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停顿和抑扬顿挫。

(3)学生个别朗读,教师点评。

(4)学生背诵诗文,教师监督和指导。

3. 字词解释:(1)学生自主查阅字典,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

(2)教师选取重要的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释,教师点评和总结。

4. 句子解析:(1)教师选取诗中的重要句子,进行解释和翻译。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3)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句子,教师点评和指导。

5. 名句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名句。

(2)学生齐读名句,体会其意境和美感。

(3)学生个别朗读名句,教师点评和指导。

6. 讨论与写作:(1)教师提出与诗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点评和指导。

(3)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小作文的写作练习。

7. 总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诗文的背诵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以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教学文本,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化、文学和历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背景。

2. 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背景。

难点:诗歌的含义和内涵,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导读法:通过导读诗歌,让学生快速了解诗歌的整体内容和语言特点。

2. 比较法:通过对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的比较,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3. 讲解法: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4. 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含义和内涵。

5. 互动探究法: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思考和发挥,让学生互相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步:导入(10分钟)老师展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歌,让学生快速浏览诗歌,询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感受和认识。

第二步:讲解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背景(10分钟)通过对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化的背景和特点,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第三步:学习诗歌(20分钟)1. 让学生先读一遍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 按照诗歌的结构和情感发展,分段分析诗歌的含义和内涵。

3. 让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课堂讨论(20分钟)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并展开自由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探讨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第五步:诗歌创作(30分钟)让学生选取其中一段诗句,或者按照整首诗的方式,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或者创作一首新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参考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和相聚的时光,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注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诗歌分析:(1)介绍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

(3)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诗歌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注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分析:(1)介绍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

(3)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强调诗歌中的美,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和相聚的时光。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和背诵诗歌,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诗歌的感受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引导学生寻找其他描写雪景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2)让学生分析不同诗歌中对雪的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异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及诗意;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意;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 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 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生僻词语的解释、意象分析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3. 讲解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解释生僻词语;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七、教学拓展:1. 邀请学生分享其他自己喜欢的边塞诗,相互交流学习,提高文学素养;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拓宽阅读视野。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九、课后作业:1. 熟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理解诗意,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边塞诗,与同学分享,相互交流学习。

十、教学进度安排:十一、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生僻词语的解释、意象分析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3. 参考资料:有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研究论文、评论等,用于教师备课和拓展学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备课教案及全诗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备课教案及全诗鉴赏

一、教案基本信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备课教案及全诗鉴赏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3. 能够了解作者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 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 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理解和背诵。

2. 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了解作者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或黑板。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文。

3. 作者岑参的生平介绍资料。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这首诗。

2. 诗文朗诵(5分钟)教师朗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生跟读,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文解析(15分钟)对诗的每一句进行解析,解释生僻词汇,分析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欣赏诗的意境和情感(10分钟)引导学生从诗中感受雪的美丽和送别的深情,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 了解作者岑参(5分钟)展示岑参的生平介绍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6. 课堂小结(5分钟)三、作业布置1. 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鉴赏文章。

四、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诗的内容和鉴赏方法,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后学生的反馈,来评价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邀请语文组老师或文学爱好者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解读和欣赏。

3. 组织学生参观诗词展览或相关文化活动的现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词文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意,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意。

2. 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意象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相关注释。

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2. 诗歌原文展示:展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 诗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4. 诗歌结构分析: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使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特点。

5. 诗歌情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使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其他送别诗进行比较,如《别董大》、《江南逢李龟年》等,分析各自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以绘画、音乐、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每组选取一个最具代表意义的意象进行分享。

2.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诗歌中的疑难问题。

八、情感体验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古典音乐或朗读朗诵,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在诗歌所描绘的氛围中。

2. 情感抒发: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送别情景的感受,鼓励表达内心的情感。

九、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要求学生课后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加强文学素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分析诗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3. 了解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和理解。

2. 诗中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3.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3. 诗歌手法的创新运用。

二、教学准备教师教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文辅助材料:岑参生平介绍、诗文注释、相关赏析文章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设备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Step 2:诗文朗诵学生齐声朗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Step 3:诗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理解诗文意境。

Step 4:修辞手法讲解教师讲解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并引导学生识别和运用。

Step 5: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写一篇关于诗文意境和情感的分析短文。

3. 收集其他岑参的诗作,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诗文内容、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的修辞手法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4.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文意境。

5. 背诵法:教师要求学生背诵诗文,加强记忆,提高文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终结性评价:检查学生作业、测试成绩等,评估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反思评价。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岑参的风格,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能够了解作者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会使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友谊和离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人的心情和写作动机。

2.2 诗词内容解析逐句解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3 诗词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理解其艺术效果。

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如渲染、对比等,理解其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雪景的图片或播放雪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3.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音韵美。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对其表达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4.2 背诵与默写-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默写情况,对其记忆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赏析文章,对其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原文教材,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5.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诗歌鉴赏网站、作者岑参的介绍等,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提前预习诗歌,了解作者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阅读练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阅读练习

一、教案简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描绘冬季雪景和送别场景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岑参。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欣赏诗中的意境美,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并领会诗中所蕴含的深情厚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

学会通过诗中的描绘来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哀愁。

激发对自然景观和古典文学的欣赏之情。

三、教学重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诗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

将诗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五、教学准备诗文的打印副本或电子屏幕显示。

相关背景资料的打印副本或电子显示。

准备讨论和活动所需的各种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诗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提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2. 朗读与背诵(5分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鼓励学生背诵诗文,加强语言记忆和感受。

3. 词汇解析(10分钟)分析诗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白雪”、“武判官”等,解释其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词汇理解诗文内容。

七、内容分析1. 诗文内容概述(10分钟)解读诗文,概括其主要内容和情节。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景色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意境与情感探讨(10分钟)分析诗中的意境,如雪景的美丽和壮观。

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友情和离别之情。

八、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景色和情感。

每组选择一两个重要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读和分享。

2. 分享与反馈(5分钟)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解读和分析进行反馈和指导。

九、延伸活动1. 创作练习(15分钟)引导学生以诗中的雪景或情感为灵感,进行写作练习。

可以是描绘雪景的短文,或是表达友情和离别的诗歌。

八年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四、教具:录音、课件五、板书设计:(第1—8句)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9—14句)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气势雄伟想象奇特(风雪送友图)(第15—16句)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寓情于景浪漫色彩(第17—18句)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

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

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

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

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

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

”)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一)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指名学生朗读2、正字音:裘衾薄着瀚阑饮羌掣3、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领悟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诗歌的形象描写、情感抒发、艺术手法。

2.难点:诗歌的象征意义、艺术特色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

他擅长以豪放、奔放的笔触描绘边塞风光,表现戍楼将士的英勇事迹。

三、诗歌解析1.通读全诗,理解诗意。

2.分析诗歌的形象描写:描述雪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描述将士:“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分析诗歌的情感抒发:对武判官的送别:“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对边塞将士的赞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对仗工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意境雄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二、诗歌欣赏1.指导学生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

2.学生分享欣赏心得。

三、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深入阅读边塞诗,了解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3.写一篇关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使学生了解了边塞诗的艺术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诗歌的形象描写、情感抒发和艺术手法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同时,课堂讨论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体会诗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内容的把握、主题的领悟、修辞手法的分析。

难点:诗中意象的把握,体会诗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和古琴曲,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 对比分析: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其他描写雪景的诗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出发,深入剖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针对诗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讲解和剖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艺术特色。

语文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语文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语文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抓住奇特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感悟诗歌独特的语言美。

2小组合作中积累有关“咏雪”“友情送别”的诗句并学以致用。

3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而表现的乐观昂扬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小组合作中体味诗歌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点:合作赏析中积累咏雪送别的古诗句并学以致用。

一检查预习导入作者简介:岑参,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

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

与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齐名,世称“高岑”。

2.背景介绍:岑参曾两度出塞,在x疆前后呆了六年,对军旅生活和边地风光有着切身的体会。

其诗气势宏大,风格奇峭,想像丰富,色彩绚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 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咏雪,送别,边塞诗。

二疏通诗意合作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朗读,个体展示,师生评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小组合作赏析诗句品读咏雪,送别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谈谈好在何处。

我从句或词语中,读出了的画面或心情。

我喜欢,我认为。

四拓展延伸资源共享1小组合作搜集整理写雪的诗句并熟记。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范本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范本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境。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解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

(2)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原文和相关注释、译文。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岑参和诗歌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题目,了解学习内容。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重音和韵律。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诗句解析(1)教师逐句解析诗歌,解释关键词语和意象。

(2)学生讨论诗句中的难点,加深理解。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学生举例说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友谊经历,感受诗歌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歌。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8. 板书设计诗歌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结构:前四句写景,中间四句抒情,后四句送别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案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诗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领会岑参的写作技巧。

(3)分析诗的结构,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岑参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解读与理解。

(2)岑参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3)诗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岑参的写作手法和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岑参的写作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词佳句。

(2)学会评价诗文,提高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岑参的爱国情怀。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写一篇关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鉴赏文章。

3. 推荐一篇与岑参同一时期的诗人诗作,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熟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写作技巧和寓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

4.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内容1. 诗文背景:介绍岑参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创作背景。

2. 诗文解析:详细解析诗文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分析岑参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习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习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习题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

分析诗歌中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1.2 作者简介查询作者的生平资料,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

分析作者的个人经历与诗歌创作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诗歌内容分析2.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的段落、韵律、押韵等。

解释诗歌的起承转合,理解作者如何组织诗歌内容。

2.2 诗歌意象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如“白雪”、“武判官”等。

分析意象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思想感情。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3.1 语言艺术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词汇、修辞手法等。

解释诗歌中的双关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2 表现手法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暗示等。

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表现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第四章:诗歌主题思想4.1 主要主题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友情、离别、忠诚等。

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如何通过情节、人物、意象等表现出来。

4.2 副主题分析诗歌中的副主题,如自然景观的描绘、历史背景的反映等。

理解副主题与主要主题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诗歌鉴赏及习题5.1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和感悟。

5.2 习题设计相关的习题,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形式和主题的理解。

习题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难度适中。

第六章:诗歌语言风格6.1 语言风格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如豪放、婉约、清新等。

解释诗歌语言风格对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6.2 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独特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歌语言风格的魅力。

第七章:诗歌情感分析7.1 诗歌情感表现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思念等。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7.2 诗歌情感的鉴赏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及其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知识。

2. 分析并欣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李白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李白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1. 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文本。

3. 相关文学鉴赏和表达技巧的指导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李白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

Step 2:文本阅读与理解(15分钟)让学生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意象和情感。

Step 3:分析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手法等。

Step 4:诗歌鉴赏(10分钟)引导学生欣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意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李白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李白的生平,写一篇关于李白的生平介绍短文。

2. 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写一篇鉴赏文章。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理解李白诗歌意境、分析诗歌艺术特色和表达自己观点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李白的诗歌艺术。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李白纪念馆等相关活动,加深学生对李白及其诗歌的了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分享,共同完成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深入分析和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总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总结

一、教案基本信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及总结教学对象:高中语文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体会诗人送别时的不舍与祝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诗中重点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境的理解。

(2)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的意义。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中的景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岑参和武判官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

(2)要求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僻词语和典故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的意境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5. 课后作业(1)背诵诗文。

6.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雪景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雪世界,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比较学习:选取其他送别诗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独特之处。

3.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七、教学步骤1. 诗文朗读:要求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词语解析:针对诗中的生僻词语,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录音、课件板书设计:(第1-8句)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9-14句)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气势雄伟想象奇特(风雪送友图)(第15-16句)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寓情于景浪漫色彩(第17-18句)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

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

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

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

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

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

”)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一)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指名学生朗读2.正字音:裘衾薄着瀚阑饮羌掣3.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

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教师范读5.学生齐读(二)二读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朗读指导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学生默读,理思路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

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

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讨论〖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小结: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

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

诗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三读要求:紧扣词语,体味诗中的意境,探究诗的特色。

1.指导赏析词语的方法。

要对词语的深层含义进行阐发,要对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进行赏析品评。

2.思考、讨论:①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飞”三个字有何表达作用?〖明确〗第一、二句写塞外风狂雪早,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势和威力;“折”是“卷”的结果,风能折草,可见风力之大;农历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边塞已是风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飞”字照应“卷”字,勾画出漫天风雪的景象。

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开篇就让人感到一股奇寒扑面而来。

②重点赏析名句“忽……开”:A.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比喻新颖贴切?〖明确〗比喻的本体雪,喻体是梨花。

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

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B.为什么说“忽如”二字写得甚妙?〖明确〗一个“忽”字,显示出塞外气候的变换奇特,也表现了作者看到奇丽雪景的惊喜之情。

C.试描绘一下“千……开”的壮美意境。

〖明确〗“千树万树”用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③五、六句中“散”、“湿”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写了怎样的一种气候?〖明确〗“散……”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

写雪景主要从视觉角度下笔,写奇寒则着墨于感觉。

“散”字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湿”字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

“狐裘”、“锦衾”本是高级御寒品,却不暖、嫌薄,帐中尚且如此,帐外更不必说,这两句写出了一种奇寒的气候。

诗人写奇寒,既表现了大雪的威力,突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④七、八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明确〗互文(如《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九、十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愁云……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怎样一种心境?〖明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

“愁云……凝”用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云之愁,拟人的手法,极写云的昏惨惨之色,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为送友人而产生的愁闷的情绪,为饯别酝酿了气氛。

⑥十一、十二句为什么没有写音乐,而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胡琴……笛”有什么深层含义?)〖明确〗连举三种乐器,既表明乐器之多,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

⑦“风掣……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严寒的奇异风光。

从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从动态上看,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

⑧十三、十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有哪些想法?)〖明确〗依依不舍,为归客的艰难旅程担忧。

⑨十五、十六句中“雪地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明确〗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思乡之情。

(也许还有些失落、孤寂)【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四.指导朗读1-4句,应用惊奇激奋的语调;5-8句,情调应哀怨低沉;9-14句,宜用孤寂凄凉的语调;15-18句,宜用舒缓的低平语调。

五.尝试当堂背诵全诗六.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1.主题: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2.写作特色①扣“奇”写“雪”,以“雪”衬“别”。

一奇是雪随风至;二奇是“八月即飞雪”;三奇是以花喻雪;四奇是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从生活细处落墨,通过人的感受,通过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写天气的奇寒;红旗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这一细节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

“一切景语皆情语”。

扣“奇”写“雪”,其目的是以“雪”衬“别”。

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的氛围(典型环境),饯别时咏雪进一步渲染送别的气氛,送别时写雪表现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送别后写雪表现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②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

七、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补充八、布置作业:进行写赏析文字的训练:就“风……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参考】诗人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气候,极为新颖传神。

“掣”,写出了风的劲厉,与诗的首句“北风……折”相呼应。

“冻不翻”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天气奇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