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word教案(2)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2)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图形。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
(多媒体出示主题图)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二、新课学习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学生列式:5+5+5+5 5×4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2)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 1/5×4或 4×1/5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2)试一试。
4/5×2= 3×1/4=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一、探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课件出示:汽车已经行了多少千米?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师:怎么理解“已经行了全程的32”?反馈:已经行了全程的32是把全程看做单位“1”,把全程平均分成3份,已经行了2份。
师:说的真清楚!现在你们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所有的信息吗?反馈:用一条线段表示全程84km ,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就是行了全程的32。
师:现在你能求出汽车已经行了多少千米吗?反馈:可以这样算:84÷3×2=56(km ) 也可以这样算:答:汽车已经行了56千米。
师:可是老师有一个疑问,“84×32”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反馈:要求已经行了多少千米实际是求全程的32是多少千米,也就是求84的32是多少千米。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二、探究关于连乘的问题 课件出示:张伯伯把20hm 2土地的43用来种玫瑰,其中种红玫瑰的面积占玫瑰面积的53。
张伯伯种了多少公顷的红玫瑰?师:读一读,看看知道了什么?需要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反馈:我们知道了张伯伯把20hm 2土地的43用来种玫瑰,其中种红玫瑰的面积占玫瑰面积的53,要解决的问题是张伯伯种了多少公顷的红玫瑰?师:这道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上一题只有一个分数,这道题有两个分数。
师:题中的43表示什么意思?53呢?反馈:43是把20公顷的土地平均分成4份,种植玫瑰的面积占了其中的3份;53是把玫瑰的种植面积平均分成5份,种植红玫瑰的面积占了其中的3份。
师: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20公顷土地,你能画图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吗?反馈: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表示20hm 2土地的43种玫瑰,然后再把阴影部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表示玫瑰地的53种红玫瑰。
师:现在你能列出算式求出张伯伯种了多少公顷的红玫瑰吗?反馈:先算种植玫瑰的面积,然后再算出种植。
西师大小学数学六上《解决问题》word教案(2)
解决问题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题。
教学目标1.学会有条理分析信息,弄清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会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3.接受勤俭节约的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学生:测量自己膝下长度(以cm为单位计量),并记录在教科书第58页课堂活动第2题上。
2.教师:投影,对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一、对话引入先请学生谈谈自己每月有多少零花钱。
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谈谈对零花钱支配的看法。
教师结合课前对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养成教育。
(赞扬一些同学把剩余的零花钱都存起来,在学校开展向贫困地区孩子献爱心的活动中,用自己存的零用钱积极捐款或买学习用具给贫困地区孩子,有的还主动帮助小区里的孤残家庭,希望这样的精神在班上继续得到发扬)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其他小学,也有不少同学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几位同学的存款情况。
(投影出示在某储蓄所情境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每条信息) 在学生仔细阅读信息的基础上,说一说图中提供的信息中直接告诉了小红的存款是多少了吗?揭示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合作探究1.明确信息。
请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①小明、小华和小红的钱都存在了储蓄所里。
②小明存了88元。
③小华存的钱是小明的34是把小明的钱数看作单位“1”。
④小华存的钱是小红的65是把小红的钱数看作单位“1”。
学生反馈在这些信息中,哪些信息与小红的存钱有关系?并请学生说出理由。
学生要能表达清楚:第②、③、④条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系。
因为小红的存款与小华的存款有关,而小华的存款又与小明的存款有关,所以他们说的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
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相等的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红所存钱数的65=小明所存钱数的342.拟定解决方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问题解决2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问题解决2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问题解决2,主要包括: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验证等方法,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验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互助的精神。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案例、练习题、评价表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互助的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问题解决22. 板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教材Pxx页练习题1、2、3。
2. 提高练习:完成教材Pxx页练习题4、5。
3. 拓展练习:自主寻找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2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1.2问题解决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掌握问题解决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关注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解决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并掌握“读懂问题、理清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问题解决思路方法。
2.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1.问题解决思路、方法的能力训练。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教师自己设计一个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应用。
2.让学生分享一下他们遇到的问题。
鼓励他们参与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知识讲解1.讲解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方法,并强调思维的重要性和正确的逻辑思考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问题,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问题解决的方法、过程和技巧。
第三步:动手实践1.让学生自己找出身边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2.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同学尝试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
学生应该按照学习到的方法进行解决,然后进行分享和比较。
让学生发现别人处理的问题和自己的有何不同之处,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四步:总结归纳1.通过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教师应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加深理解,并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这节课学习的效果和意义。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的结果来评估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参考资料1.西师大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
2.电子课件:1.2 问题解决。
西师大小学数学六上《4解决问题》word教案(2)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合理、灵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3.情感目标:在自己的内省过程中感悟到按比例分配这种方法的优势。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填空。
(1)小明家养了35只鸡,公鸡和母鸡的只数比是3∶4,公鸡只,母鸡只。
(2)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与其他国家拥有丹顶鹤只数的比是1∶3,2001年全世界大约有2000只丹顶鹤,我国有只。
其他国家有只。
(3)农业专业户计划在承包的28公顷地里种植水稻和玉米,种植的面积比是4∶1。
水稻种了公顷,玉米种了公顷。
学生回答反馈:说说怎样思考,集体评价。
2.引入谈话: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二、揭题,学习新知。
1.在建筑业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2.走进建设现场。
(课件出示例5图)教师:从图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一堆混凝土中沙子有100千克,石子有60千克,水泥有240千克。
要配制18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沙子、石子、水泥各多少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中你看出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来分?3.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
完成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1)这种混凝土要按照沙子、石子、水泥所需重量的比去分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2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问题解决 | 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第2节“问题解决”。
课程内容围绕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策略和技巧,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其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 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解决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并能够灵活运用。
2. 掌握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课导入:介绍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进行解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5. 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6. 总结:对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策略和技巧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7.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数学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答学生的问题。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问题解决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数学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问题解决的总结,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 问题解决(2) (2)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问题解决(2)(2)第6课时问题解决(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例2,练习十第6~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比练习,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相互交流、相互评价3.情感态度: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根据等量关系式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回顾旧知,引入课题1.提问: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关键是找出单位“1”的量,得出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列算式或列方程解答。
2.专项练习:先说说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6/7。
(2)一块地的2/13种大豆。
(3)小刚的年龄是他爸爸的2/7。
(4)仙人掌盆数的5/8是仙人球的盆数。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分数乘除法的问题。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2))二、创设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1.创设情境。
出示例2:长江流域约有120种矿产资源,可供开发的占5/6。
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种数约占全国的30/37。
2.提出问题。
(1)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2)全国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3.解决问题。
(1)找一找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2)小组讨论各需要什么方法解决?(3)尝试列式解决所求的问题,把55页例2的空填完整。
(4)全班交流、汇报。
板书: 120×5/6=100(种)答: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有100种。
解:设全国的矿产资源有x种。
30/37x=120x=120÷30/37x=148答:全国的矿产资源有148种。
4.议一议。
这两个问题在数量关系,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总结:第(1)个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第(2)个问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方程解决或直接列除法算式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2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问题解决 | 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3.2节,主题为“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围绕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计算等方式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计算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草稿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提出问题。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教学视频或案例,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和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问题解决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逐步展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和教具学具的使用。
第6课时 问题解决(2)-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2)
第6课时问题解决(2)-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2)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6课时问题解决(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第6~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红玫瑰种植面积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并画线段图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理解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分析分率句,找出单位“1”的量和其他相关信息。
(1)三峡工程的5/7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2)学校总面积的2/9是绿地。
2.分别说出两个分数的单位“1”的量。
全校的4/7是男生,一年级男生占全校男生的2/9。
教师出示第1、2题。
学生观察后,思考。
抽学生回答,第1题让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和几分之几对应的量,根据分率句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分析信息,弄清题意。
教师出示例2,学生齐读题目。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提问:从题中我们发现这里有两个分数,这两个分数的单位“1”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强调:3/4是把20公顷土地看作单位“1”,而3/5是把玫瑰种植面积看作单位“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20公顷土地,你能画图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吗?学生画图,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全班反馈,集体订正。
2.尝试解决,发现方法。
教师提问:要求种了多少公顷红玫瑰,该怎么解决呢?结合图,先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方法,并指导学困生。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先算种玫瑰的面积,再算种红玫瑰的面积。
西师大小学数学六上《解决问题》word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授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授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解决问题授课内容教科书第 53 页例 1,讲堂活动第1、 2 题,练习十一第1、 2、 3、 4、 6、7 题。
授课目标1. 经过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责问题。
2.经过相互沟通、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省意识。
授课重点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责问题。
授课过程一、回首旧知,引入课题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 13。
2.公鸡只数的 49 是母鸡的只数。
3.乒乓球队人数的 49 是男生人数。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重点是找出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式,尔后依照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这节课,我们连续解决分数除法的实责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研究,解决问题1. 出示例 1:运来的水泥有 24 吨,运来的水泥是黄沙的 25。
运来的黄沙有多少吨?从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说一说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板书:黄沙的 25 等于 24 吨由于黄沙的吨数是未知的,所以我们平常用什么来表示?( 用 x 表示 )2.学生试做。
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适合点拨。
解:设黄沙有 x 吨。
25x= 24x=24÷25x= 60答:黄沙有60 吨。
检查解答结果。
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列方程和解方程的依照是什么,再查验书写格式。
3.还能够怎样解决?指名板演:24÷25=24×52= 60( 吨)4.小组讨论、报告:方程解答和算术方法解答各自有什么优点与不足?5.在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时,可采用什么方法?小结:单位“ 1”的量未知的分数应用题,能够顺着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用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思虑。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4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实物投影出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1.李芸和张倩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2.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教师:这儿还有两个同学也批发了一些文具,(指导学生读题)这两个同学买的笔记本也是平均分吗?如果不平均分,那该如何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怎样分比较合理?为什么?(1)小组讨论分法,并阐明理由。
(2)反馈学生的分法。
(3)交流:你们认为可以怎样分?[点评: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让学生一开始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比较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把10支水彩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实际就是按几比几的比率来分的?(按1:1来分的)根据出钱多少把笔记本按3∶2分,这是什么分法?(按比例分配)教师指出: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从分配的比率可以看出,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的发展。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实物投影出示物品配料标签)某配方奶粉调配时,奶粉和水的比为1∶7,按照这个调配建议,我们在冲奶粉时能平均放奶粉和水吗?市场上出售一种5升装的混合油,其中橄榄油与花生油的比是1∶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分装方法?这5升油中,花生油有多少升?教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听听。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及方法;2.能够应用所学解决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如何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思路。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一)教学内容1.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2.以实际问题为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1.讲授、演示和举例;2.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3.在有关问题的情境下,让学生实际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前,通过抛出一个常见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你有一些钱,你希望将这些钱存入银行赚取利息,但是你又希望可以在任何时间取出来。
你该如何选择银行储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1)审题正确理解题目中所给信息,了解题目的要求。
(2)列式当问题中涉及到计算时,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列出数学式子。
(3)解方程对列出的数学式子进行变形,把未知量解出。
(4)计算按照解出的式子进行计算。
(5)检查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2.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用一些实际生活问题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三)练习分别让学生运用上述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进行练习,根据题目的难度进行分类,适当引导学生,难度逐渐增加。
(四)小结总结所学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和方法,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适当增加了分组讨论等互动性强的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采用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 第6课时 问题解决(2)(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
第三单元第6课时问题解决(2)(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1. 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2.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2. 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案例、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步骤。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如何解决问题,那么大家能否告诉我,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 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检查与反思。
2. 分析实例: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掌握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问题解决(2)一、问题解决的步骤1. 明确问题2. 分析问题3. 制定解决方案4. 实施解决方案5. 检查与反思二、实例分析三、课堂练习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2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问题解决 | 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2节,主题为“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比例、方程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和掌握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实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铅笔、橡皮、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或分组解决,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和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实际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问题解决 | 西师大版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逐步呈现教学内容、方法、练习等。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总结经验。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2(第3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2(第3课时)教案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2(第3课时)教案西师大版解决问题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3题。
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线段图等方法分析较为复杂的现实问题。
2.能考虑现实情况,应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掌握一些策略性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学生先简要交流课前了解的信息:人们一起合伙运货、租房等如何协调付费的情况。
2.教师用课件呈现:三人需要用同一辆车运送同样多的货物共需90元,当车走到路程三分之一处,出现甲卸货,到路程的三分之二处,出现乙卸货,到终点是丙卸货。
请学生表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他们如何分摊运费?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提出:①他们运的货物同样重,把运费平均分配。
②尽管他们的货物一样重,但因为他们运的路程不一样。
甲运得近应该少付,丙运得远应该多付点。
③是不是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分摊运货的钱。
④能不能把运费分成每节30元,第一节由三人共同分担,第二节由乙和丙两人分担,第三节只有丙一个人承担,这样比较公平。
……学生评价,以上同学的方案你认为哪一些比较公平?学生经过讨论会认为:平均分的方案不公平,因为甲运的路程短,却要和路程最长的丙付同样多的钱,这种方案在现实中不容易被接受。
按比例分配或按每段路程来分摊钱的方法可以让运货路程短的付较少的钱,而运货路程长的付钱较多,这样相比照拟公平。
二、合作探究请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公平的方法,选择同方法的人可以组成4~6人的小组,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果写出来。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3.交流汇报。
用投影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求汇报时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方法1:按路程比例分摊。
把路程平均分成三份,甲行了一份付一份钱,乙行了两份路程付两份钱,丙行了三份路程应付三份钱。
把钱一共分成:1+2+3=6其中甲占90的16:90×16=15(元);乙占90的26:90×26=30(元);丙占90的36:90×36=45(元)。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一第1、2、3、4、6、7题。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13。
2.公鸡只数的49是母鸡的只数。
3.乒乓球队人数的49是男生人数。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关键是找出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例1:运来的水泥有24吨,运来的水泥是黄沙的25。
运来的黄沙有多少吨?从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说一说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板书:黄沙的25等于24吨由于黄沙的吨数是未知的,所以我们通常用什么来表示?(用x表示)2.学生试做。
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解:设黄沙有x吨。
25x=24x=24÷25x=60答:黄沙有60吨。
检查解答结果。
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列方程和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再检验书写格式。
3.还可以怎样解决?指名板演:24÷25=24×52=60(吨)4.小组讨论、汇报:方程解答和算术方法解答各自有什么优点与不足?5.在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时,可采用什么方法?小结:单位“1”的量未知的分数应用题,可以顺着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用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思考。
还可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解答。
三、深化应用,拓展延伸1.课堂活动第1题。
议一议:各题中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课堂活动第2题。
明确等量关系式:王军的67是36千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第2课时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第2课时西师大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信息本科目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本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材使用为西师大版。
2. 教学目标1.能理解问题并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2.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其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问题并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4.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解决问题,本节课约需 40 分钟。
2. 教学方法在本课中,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导师使用 PPT 资料向学生展示一个日常问题,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和分析,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2. 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组内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3. 教学(15 分钟)将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梳理,将解题思路和步骤展示和讲解。
4. 练习(5 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练习,检验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 作业(约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按照所展示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自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总结对于这节教学设计,我们应始终关注学生的思考和解题能力,以教师作为指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条理分析信息,弄清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会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3.接受勤俭节约的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测量自己膝下长度(以cm为单位计量),并记录在教科书第58页课堂活动第2题上。
2.教师:投影,对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对话引入
先请学生谈谈自己每月有多少零花钱。
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谈谈对零花钱支配的看法。
教师结合课前对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养成教育。
(赞扬一些同学把剩余的零花钱都存起来,在学校开展向贫困地区孩子献爱心的活动中,用自己存的零用钱积极捐款或买学习用具给贫困地区孩子,有的还主动帮助小区里的孤残家庭,希望这样的精神在班上继续得到发扬)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其他小学,也有不少同学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几位同学的存款情况。
(投影出示在某储蓄所情境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每条信息) 在学生仔细阅读信息的基础上,说一说图中提供的信息中直接告诉了小红的存款是多少了吗?
揭示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合作探究
1.明确信息。
请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①小明、小华和小红的钱都存在了储蓄所里。
②小明存了88元。
③小华存的钱是小明的34是把小明的钱数看作单位“1”。
④小华存的钱是小红的65是把小红的钱数看作单位“1”。
学生反馈在这些信息中,哪些信息与小红的存钱有关系?并请学生说出理由。
学生要能表达清楚:第②、③、④条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系。
因为小红的存款与小华的存款有关,而小华的存款又与小明的存款有关,所以他们说的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
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相等的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红所存钱数的65=小明所存钱数的34
2.拟定解决方案。
教师:除了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外,同学还可能有别的思路,请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最后推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解决方案。
3.交流展示,质疑问难。
(投影展示)
方法1:
解:设小红存了x元钱。
65x=88×34
x=66÷65
x=55
答:小红存了55元钱。
思路:小红、小明的存款都与小华的存款有关,小华存的钱既是小明的34,又是小红的65。
这样小华的存款数既可以用“小明的存款数×65”表示,又可以用“小红的存款数×34”表示,也就是:小红的存款数×65=小明的存款数×34。
用x表示小红的存款数,小华的存款数就可以就可以表示为65x元,小明的存款是88元,小华的存款数是88×34。
方法2:
解:小华存的钱数:88×34=66(元)
小红存的钱数:66÷65=55(元)
答:小红存了55元。
思路:小红、小明的存款都与小华的存款有关系,要想求出小红的存款数,必须先求出小华的存款数,
所以第一步先求出小华的存款是多少元,也就是求出小明的34是多少。
第二步根据小华的存款数是小红的65,求出小红的存款是多少元。
三、巩固应用
第58页课堂活动第2题。
1.请学生拿出测量的数据,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已掌握的方法,独立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并理清思路。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方法1:
解:设××的身高为x厘米。
25x=40(不定数)÷58
25x÷25=64÷25
x=160
答:××的身高为160厘米。
方法2:
40÷58÷25=160(厘米)
答:略
4.请学生对比本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解答时要注意什么?
四、总结提高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吗?在解决信息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外思考
教科书第58页练习十二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