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从条件想起教(学)案教学设计说明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条件的概念和意义,确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应用从已知条件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问题的思维意识,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条件的意义、从条件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难点: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的串联。
三、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教案及教材。
2.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及思考问题。
3.准备黑板、粉笔、书本、实物模型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与热身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次数学课的知识点。
2.教师出示一个实物模型:“三条木板和一块钢丝”,要求学生想象并思考这个模型能够组成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学生描绘出图形。
2.知识讲解与拓展
1.教师出示一张分类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给出的数量特征,选择相对应的图形。
2.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第三单元“找规律”的重点知识点,重点讲解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的含义和应用。
3.重点训练与巩固
1.教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条件,寻找问题的解决策略并得到解答。
2.学生个体或小组完成一道探究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
4.总结与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和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巩固获得的知识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情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从条件想起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课堂,引入课题
看线索图猜节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就准备了一个谜题:看线索图猜节日师:我们刚刚用4张线索图得到了端午节这个答案,那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能不能也像刚刚那样,通过已知的条件,分析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
导入: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猴子就遇到了难题,大家愿意想些好的办法帮它解决吗?
出示问题:小猴子帮妈妈摘桃子,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1《从条件想起》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1《从条件想起》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5.1《从条件想起》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找出问题的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基本的
数学概念。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会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找出问题的规律。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有条理地分析问题,并找到解
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条件
出发,观察、分析、归纳问题解决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准备课件,展示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思路。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找出问题的规律。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呈现(10分钟)
教师呈现一些复杂的问题案例,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一个班级有20名学生,其中有10名男生,请问这个班级有多少名女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区一等奖)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例1,“想想做做”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解答一些数量关系较为简单且趣味性较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
例1以小猴帮妈妈摘挑的童话情境,呈现了一个基本数量关系为“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有趣的实际问题。由于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既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又具有较强的可解读性,学生解决问题时通常会把理解这组条件的含义放在首要位置,这就为引导他们自觉地由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教材分四步展开教学过程。第一步,要求学生说说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说说“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帮助他们联系生活经验用不同方式解释题意、理解题意。第二步,启发学生从第一步讨论中获得的认识出发,进一步分析数最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帮助他们初步感受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的基本过程,即: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第二天摘桃的个数,再由第二天摘桃的个数求出第三天摘桃的个数······,第三步,鼓励学生按确定的解题思路自主解决问题,或分步列式计算,或通过填表求得答案。第四步,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感性经验提升为较为理性的认识,突出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的策略意义和价值。
随后的“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5道题。第1题要求学生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解答。由于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从条件出发想到由这些条件可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这样的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对相关策略更为透彻的感悟。第2题的问题结构与例题相仿,学生在列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体验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的基本过程和特点,不断增强策略运用的自觉性,第3题引导学生先根据条件在给出的直观图中标一标,再依据直观图显示的数量关系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加深对上述策略运用过程的理解。第4题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问题情境和数量关系的变化中,进步感受相关策略的价值,提高运用策略的水平。第5题是一个趣味性较强的操作活动,一方面学生需要按照已知条件进行相应的画图操作;另方面,他们会因为出乎意料的操作结果而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数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
苏教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苏教版
教材名称:三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是第五章第二节的延伸,主要围绕着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启发学生从实际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准确地提取问题中的条件。
2.能够分析不同条件之间的联系。
3.能够根据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合理的思考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探究和发现问题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提取问题中的条件。
2.能够根据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1.能够分析不同条件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提问、总结、讨论来探究学习。
五、教学流程
1.引入
(1)通过简单例子引入,让学生感受问题的实际意义。
例如:小明有18元钱,他要买一支5元的笔,请问他可以购买几支笔?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例如:如果小明有15元钱,他还可以购买几支笔?
2.合作探究
(1)设置情境,让学生分析和总结问题中的条件。
例如:有10个苹果,5个被小红拿走了,那么还剩下几个苹果?
学生分析结果:条件是有10个苹果和5个被拿走了。
(2)讨论和总结不同条件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条件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如果有15个苹果,那么还剩下几个苹果?
学生讨论并总结结果:条件为有15个苹果,被拿走的苹果数量不变,所以还剩下10个苹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从条件想起”的两大关键点“找关系、理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策略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
数学小讲师展示
妈妈带了150元,买两双鞋用去48元,剩下的钱买袜子。如果袜子每双9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双?
一、分层引导,感知策略
谈话:桃园今年是大丰收,小猴每天都在忙着摘桃子,请看大屏幕。题里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结合预习出示活动要求:
1.想一想:“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2.说一说: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
3.算一算:你能通过填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
学生按要求小组交流,并进行交流汇报。
1. 理解题意,解读关键条件。
提问:“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预设1:从“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启发:能说完吗?如果我们用带有数学符号的式子来反映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预设:第一天摘桃数+5个=第二天摘桃数
第二天摘桃数+5个=第三天摘桃数……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优质课教案_21
看图,先找学生说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再提出不同的问题,口头解答。
指出:明白了实际问题的条件,根据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提出可以计算的问题。
看图,在学生说条件的基础上,重点表述“苹果树比桃树和梨树多出来的
并根据题目,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口头解答。
让学生在作业单上完成,教师用教师机拍摄学生的作业上传到大屏幕,并找其他学生来讲解。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教案共4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共4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让学生基于已经熟悉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体会并掌握如何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并解答实际问题。在每道例题随后的“想想做做”以及练习十中,教材还安排了以图文、表格等不同方式呈现的,基于不同情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变式应用中逐步掌握上述策略,加深对策略本身的体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时安排:
从条件出发思考得策略………………………… 2课时
练习十…………………………………………… 2课时
复习………………………………………………… 2课时
第一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本节课
主要让学生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
算规则。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
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
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
中。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
1.引导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规律。
2.示范法:通过具体的例子,示范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引导学生模仿
和运用。
3.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评价法: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条件想
第五单元第2课时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苏教版
第五单元第2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1.解决问题。
(1)一个物体从高空落下,经过3秒落地。已知第1秒下落的距离是5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都比前1秒多10米,这个物体每秒下落的距离分别是多少米?
(2)李师傅今天加工零件15个,王师傅是李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2倍,王师傅加工零件多少个?
(试着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习“方法”
学习任务一:合作探究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体会画线段图在分析数量关系方面的优势,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1.出示例题2:
2.提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3.提炼数学信息。
(1)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条件?
(2)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归纳:
3. 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
交流:(1)可以根据前两个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2)求出黄花的朵数后,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
4. 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交流:
5. 想一想: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该怎样解答?
(1)画出线段图
(2)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6.上面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交流:
相同点--都是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不同点--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
7. 根据学生反馈小结:
解答问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题中有一个条件不同,解答方法也会不同。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1.通过解答一些数量关系较为简单且趣味性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
2.通过解答一些已知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此前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经验,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在不断的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
【教时安排】
1.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 1课时
2.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 1课时
3.练习十 2课时
4.间隔排列(综合与实践) 1课时
课题 1.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
第71~72页的例1,第72~73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1) (3)
第2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2) (6)
第3课时间隔排列 (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本单元内容及其前后联系如下:
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由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并最终与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这种由因导果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习惯上这也被称为综合法。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几乎在每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得到运用,因而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让学生基于已经熟悉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体会并掌握如何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并解答实际问题。在每道例题随后的“想想做做”以及练习十中,教材还安排了以图文、表格等不同方式呈现的,基于不同情境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变式应用中逐步掌握上述策略,加深对策略本身的体验。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具有以下几个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合肥市蜀山区青年教师“教学新秀”大赛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过程:
运用
拓展
掌握
了解
•读懂题意•确定思路•尝试解决
•回顾反思
•闯关练习
•猜想验证
•巩固提升
•设疑探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方法图示: ①■■■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2页的例1,第72〜73页的“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并感受“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主动使用这个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初步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施解答及回顾反思的完整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策略意识和成功体验,提升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使用“从条件想起”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策略的形成与内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猜猜老师的身高。(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给出重要信息)
1、创设例题情境:
师:小猴桃桃给大家出题。(课件出示例题)指名读题。(板书:读)
2、理解题意。
(1)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两条已知的信息我们称它为“条件”。)让我们求什么问题?(板书:找:条件问题)
(2)问:怎么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这个条件呢?请你想一想,说说看。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师:一个简单的条件里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3、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师:我们能够先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什么?接着能够根据“第二天摘桃的个数”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求出(第三天摘桃的个数),那继续往下想呢?(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思考》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思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感受策略
谈话:老师很喜欢吃一种水果,猜猜是什么?(学生答案不一)
逐句给出条件:
第一个条件:形状近似球形;(学生说出几种不同的水果)
第二个条件:果肉白里透红;(学生的答案范围缩小)
第三个条件:一般果皮有毛。(桃子)
过渡:在猜谜的过程中,一个条件范围太广,答案不明确。但是给足了条件后,我们很快就能知道答案。看来,要想正确得到一种答案,必须要根据一定的条件去推断。在生活中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时候,都要通过一定的条件去发现问题,得出结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条件出发走进今天的学习。
二、探寻思路,体会策略
1.读题意,想关系。
过渡:小猴也喜欢吃桃,它经常帮妈妈摘桃,我们一起去
看一看。
出示例题条件:小猴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什么?(第二天摘了多少个)
过渡:小猴很勤劳,其实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课件
更改条件)。
再问:“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后表达:第()天比第()天多摘5个,第()天摘的个数+5=第()天摘的个数,课件相机竖着
演示:
指出:只要我们认真读题和思考,会发现看似简单的条件里可以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板书:读题意)2.理思路,答问题。
提问: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想知道第几天摘的个数?
学生提问题后,教师指出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解答: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再问:根据刚才分析的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求第三天摘的个数?先在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扬州市赛课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扬州市赛课教学
设计
学生们首先回答了一个生活问题,老师在此基础上引出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并通过不断反思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教学准备包括多媒体课件和相关板贴。
在导入新课环节,老师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询问学生们是否有信心接受挑战。
在导学探究环节中,老师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出示两个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然后出示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学生们回答后,老师指出这个问题是有陷阱的,因为只有两个条件无法得出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接着老师出示了一个修改后的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个条件的意义,并从中发现了许多隐含条件。老师引导学生们倒推,得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这个条件,最后将所有条件整
合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
初步学会了从条件出发思考,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例如:每天摘的个数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5.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一个简单的条件能够引发连续的隐含条件。
2、分析数量关系。有了条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通过列算式或填表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出每天摘的个数,并且根据已知条件推算出未知的数量关系。
3、反思总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归纳、推理,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同时,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方法,寻找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一)-苏教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学生能够从条件想起,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数学问题。
2.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 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3.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呢?”
步骤二:探究(10分钟)
1. 教师给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尝试解决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步骤三:实践(10分钟)
1. 教师给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扬子路小学瑞雪
教学容: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课堂,引入课题
看线索图猜节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就准备了一个谜题:看线索图猜节日师:我们刚刚用4线索图得到了端午节这个答案,那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能不能也像刚刚那样,通过已知的条件,分析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
导入: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猴子就遇到了难题,大家愿意想些好的办法帮它解决吗?
出示问题:小猴子帮妈妈摘桃子,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小猴子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老师先不告诉你,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下已知的条件
2.探寻思路
问:题中有一个已知条件是“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你知道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吗?
生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生2: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生3: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
生4: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师:原来这个条件可以这样理解啊,大家真是爱思考的孩子。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明(PPT演示)却是这样表达的,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他说的对吗?根据他写的,你还可以想到“第()天摘的个数+5=第()天摘的个数”?生1:第二天摘的+5个=第三天摘的
生2:第三天摘的+5个=第四天摘的
生3:第四天摘的+5个=第五天摘的
师:我们已经彻底弄清了条件的含义,条件弄清楚了,该看问题了,可是老师现在还是不想告诉你问题是什么,老师想问问你,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你觉得你能算出什么?
生1:第二天摘多少个?追问:怎么算?
生2:第三天摘多少个?追问:要求第三天的,你打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3:第四天摘多少个?追问:要求第四天的,你打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现在我们来揭晓我们等待已久的这个问题是什么?(PPT演示)哎呀,原来就是这么个问题啊?这个问题我们刚刚通过已知的条件早就猜出来了!不过小朋友们不要失望,后面还有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呢!
请拿出作业纸完成问题1
1.列表
学生展示,相机板书
追问:你是从哪一栏开始填起的?你为什么不直接写第三天和第五天呢?我们的问题不是问第三天和第五天的吗?跟第二天和第四天有什么关系?
生:从第一天摘30个开始,一步一步推算出来的。
2.列式计算
生1: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 35+5=40个
第四天 40+5=45个
第五天 45+5=50个
生2:30+5+5=40个 40+5+5=50个
学生展示,相机板书
追问:为什么加两个五?两个五相加你能用乘法表示吗?那式子还能怎么写?生:5*2=10个
追问:10表示什么?
生: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了10个
追问:再联系哪个条件就能算出第三天摘桃的个数?
生:第一天摘了30个,30+10=40个
师:谁能按这种表达求第五天摘的?
生:第五天5*4=20个,30+20=50个
追问:按这样的表达,你能求出第10天摘的吗?
生:5*10=50个,30+50=80个
3.小结
师:比较刚刚的列表列式计算的过程,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追问:求第二天摘桃个数时,你用的是题目中的哪些条件呢?求第三天摘桃个数时呢?
小结:不管是列表格,还是列式计算,我们都是从已知的条件出发,一步一步的进行思考的。像这样,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板书补充课题)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一题2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是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个问题的?这几个问题直接有联系吗?
2.第二题
师:我的好朋友小猴子在玩皮球呢。题目中给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第三次和第四次弹起的高度你打算先算第几次弹起的高度呢?
生:第一次。
学生上黑板指一指第一次弹起高度的位置。PPT演示
完成作业纸问题2
追问:求第1次反弹高度时,用到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第2、3、4次反弹高度时呢?
3.第四题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是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个问题的?
4.第三题
先不出示圆圈,要求学生画图表示“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学生看图求出问题。追问:如果列式计算,可以怎样做?
反思: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是从哪些条件想起了?你觉得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