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科学只是另一种神话么》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2020课标全国Ⅱ,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9分)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疑问。

这种反思和疑问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不是少数作品的特例。

高考——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人类文明演进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性科学时,并且当这种驱动力强大到足以变革基于工业文明形成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时,就会滋生出一种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信息文明。

信息文明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孕育出来,成为工业文明时代的颠覆者。

信息文明对工业文明的替代是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步完成的。

一是以自动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崛起阶段。

知识经济的凸显,使得在工业文明中占有绝对优势的“资本家”逐渐地让位于掌握着知识与技能的“知本家”。

此阶段时间跨度大致为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到1995年网景公司推出浏览器这段时期,人们能够方便地利用鼠标和键盘通过互联网测览和传递信息。

虽然互联网是计算机之间的联网,但它比计算机更彻底地改变了工业文明时期以自然资源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分级管理的层级化模式。

这个阶段最典型的标志之一,是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一个独特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始超越“资本”扮演的重要角色。

二是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标志的全面发展阶段。

互联网不仅成为新的发展平台,而且成为改造过去一切习惯的新引擎。

此阶段时间跨度为1995年互联网开始商业化,到2015年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这段时期。

互联网是一项具有重构一切能力的新类型的技术创新,它不仅成为生活的基础设施,而且还底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商业结构和商业模式,成为信息沟通的直通道。

这无疑颠覆了工业文明时代习慣于追求大而全的集团式发展策略,致使商业模式向着碎片化、个性化、专业化等方向发展。

维基百科改变了传统百科全书的编撰模式,网上购物和外卖服务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支付室、微信支付正在替代银行。

三是以智能化为标志的高峰阶段。

人类文明从利用科学技术来解放人的体力,向着利用智能科学技水来解放人类智力的方向推进。

时间跨度是2015年到未来某个时候。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汽车工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动力系统里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处于主导地位,多年来发展一直比较稳定,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近两年行业里很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新四化,包括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新四化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当其冲就是动力系统,因为新四化首先是电动化,关系到所谓能源革命的问题。

新四化的出现对整个动力系统的影响非常巨大。

传统动力面临了很大挑战,但是从行业发展历史来看,传统动力系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汽车行业的基本共识是,在较长时间段里,多元化的动力系统会共存,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传统动力系统还是会被认为是汽车领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动力系统。

新能源的动力系统里面也分两部分,从国家定义的角度来讲,一部分是纯电动,另一部分是插电强混,插电强混中也有内燃机,也有电动机。

就纯电动而言,这块在我国发展非常快速。

因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在全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压力。

一方面能源被大量消耗,石油需要大量进口;另一方面就是对环境有很大影响。

所以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决心来发展新能源的动力系统。

从更长期来看,现在很多主机厂都在投资研发燃料电池,也就是氢能源,因为氢能源目前也被认为是终极能源,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在新四化这样一个大变革环境下,动力系统将会多元化发展。

因此也需要我们提早布局:一要持续提升传统动力系统的效率,来支撑我们目前作为汽车行业基础的传统动力系统;二要不断发展电动化,包括混动和纯电动:三要提早布局燃料电池氢能源动力系统。

(摘编自《未来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化技术和动力系统并存是大趋势——对上汽集团乘用车技术中心总监、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徐政专访》)材料二:(摘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水平分析及展望》)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的投诉也是络绎不绝。

《自然选择的证明》同步练习(含答案)

《自然选择的证明》同步练习(含答案)

《自然选择的证明》同步练习(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很幸运能在进化论中徜徉,在整个科学领域中,进化论是最激动人心、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②进化论之所以使许多人着迷,我想是由于这个理论的三个特点。

首先,根据现在发展的状况看,进化论的证明令人非常满意和信服,同时还有大量的宝藏没有挖掘出来。

其次,进化论是一门覆盖极其广泛的学科,既是涉及永恒、定量等带有普遍原则的科学,又与历史的独特性直接相关。

因此,在进化论的研究中,可以容纳各种风格和个性。

有的人在这个领域探讨纯粹抽象的问题(群体增长规律和DNA结构),有的人则揭示非常独特的棘手问题(霸王龙用弱小的前肢做什么)。

第三,进化论与我们的整个生活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总会关心一些重大的谱系问题:我们来自何方?这又意味着什么?当然,这个理论还涉及形形色色的生物,仅描述过的物种就已经超过了百万种,小到细菌,大到蓝鲸,还有大量的甲虫,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的故事。

③然而,达尔文的学说一方面在扩展影响,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假设却失去了价值,至少是失去了普适性。

已经统治了30年的当代达尔文主义,即“现代综合论”,利用局部群体的适应基因替换的积累和扩大模式,来解释生命的整个历史。

在小的局部群体的适应调节方面,这种模式可能是出色的经验性说明;生活在已经被工业污染熏黑的树上,并且作为可见度的选择回应,桦尺蠖飞蛾(Biston betularia )的体色确实变黑了,而且的确是由于单个基因变化的积累。

但是,仅仅将这个过程扩大到更多的基因和更大的效应,就能解释新物种的起源吗?主要谱系中大的进化趋势只是连续适应变化的不断积累吗?许多进化论者(包括我本人)已经开始对现代综合论发出了挑战。

我们主张一种阶层体系的观点,认为不同层次的进化变化通常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原因所致。

群体内微小的调节可能是连续的、适应的,但是造成这种事件的原因却是染色体的明显改变,这种变化导致某一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不育,不过原因可能与适应无关。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无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无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议论,是作者的天然权力。

议论和叙事相辅相成,是小说和故事重要的结缔组织。

有时,议论代表了作者或叙事代言人的声音,寻求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有时,发表议论的是小说或故事中的人物;当然,有时议论仅仅是为了调节叙事节奏。

不管怎么说,议论的使用,或许与小说或故事本身一样古老。

②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议论,甚至包括与议论直接相关的“讲述”和“概要叙事”,都成了小说写作的禁忌。

作家们被告知,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而应该将议论所要呈现的内容通过人物的行为,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让议论最小化,成了现代小说的某种金科玉律。

比如说,在小说中作出“包法利夫人走向了壁炉”这样的暗示,要比直接交待“包法利夫人感觉到有些冷”,显得更为“高级”。

久而久之,现代小说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箴规:“场景叙事”总要比“概要叙事”好;“显示”总要比“讲述”好;通过人物行动来显示意义,总要比直接付诸议论好。

简单来说,若非不得已,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

③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议论在传统文类和古典小说中十分常见,这是因为在传统叙事中,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于某种“专断的声音”。

议论代表着无所不知的作者的声音——作者或故事的讲述者,总是喜欢直接评论事件,臧否人物,对读者进行指教和劝谕。

而到了现代小说中,随着“作者声音”的逐步退出渐成风尚,议论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学叙事进步的标志性事件。

这种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进而认为现代小说完全排斥议论,或者说议论最小化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则不符合文学史的基本常识,因而是根本错误的。

20世纪经典小说之一——《没有个性的人》是奥地利作家穆齐尔的代表作,小说主体部分由一系列思想性随笔构成,故事成了承载思想议论的容器。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讲内容理解题练习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讲内容理解题练习含解析

第二讲内容理解题论述类文本第一题要求往往有“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概念、句子、局部内容等做正确或错误的解读。

这种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的加工转换,加工转换形式有三种:信息整合概括、信息增删改、关系错位,也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者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也就是命题者改造原文,在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结论和依据等方面做文章,从而改变原文意思来设置“干扰项”。

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六种手段删(删减) 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意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偷换概念或对原文内容的曲解等现象调(调换) 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会造成因果颠倒、主客颠倒、混淆条件等现象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等,造成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或胡拼乱凑、东拉西扯、望文生义、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来干扰判断审选项,抓关键——找原文,定题源——比文题,想规律快速读文,把握文本内容后,迅速阅读各个选项,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语再回归原文,迅速确定选项的位置,再把选项与原文细心比对,在比对的过程中再思考各个选项的命题陷阱。

命题陷阱一偷换概念[类型解读]命题者在整合概括中,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专项练习(共三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专项练习(共三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

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

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

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

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

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

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

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

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

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

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

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

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

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

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

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

《反对党八股(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反对党八股(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反对党八股(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1.《反对党八股(节选)》同步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它们还可以躲起来。

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现在来分析一下党八股的坏处在什么地方。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一个人七岁入小学,十几岁入中学,二十多岁在大学毕业,没有和人民群众接触过,语言不丰富,单纯得很,那是难怪的。

但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

现在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

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

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

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

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

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

因为中国原有语汇不够用,现在我们的语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

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

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

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论述类文本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类文本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西方社会相比较,中国社会最大的特色,是以家族为社会活动的中心。

在传统的中国,简直可以说,除了家族外,就没有社会生活。

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固然生活在家族的范围以内;少数的士大夫,除偶然出仕外,从生到死,也莫不活动在家族的范围以内。

中国的家族意识,是不断向外膨胀的,膨胀得使所有的人间关系,几乎都予以家庭化。

君不只称君,而称君父;臣不只称臣,而称臣子;地方行政首长被称为父母官;统治下的百姓被称为子民:最高的理想是四海皆兄弟和天下一家。

在这样一个充满家族意识的社会中,人生自然会以光宗耀祖、兴家立业、衣锦还乡为最高的荣誉。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生价值的表现,不在忠,便在孝。

中国人相信,只有在家能做孝子的,出仕才能做忠臣,所以说,“国之本在家”。

家在人类学上的界说,是由双亲和予女所构成的生育社群。

传统中国的家,不只是一个生儿育女的地方,其他如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事务,都包括在其中,是一个具有复杂功能的社群。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使经济事务必然被包括在家庭的事务范围之内。

法本是处理政治事务的,传统的家庭中却有家法。

家庭中有任何纠纷,都是自了,家法就是解决纠纷的依据。

这些,在传统的中国,都可以在家庭的范围内解决。

也就是因为家庭所包括的事务复杂,所以家的结构必须扩大,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面。

如果是一个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这在人类学中,称之为氏族,氏族在结构上同于传统的家族。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中,是以父权为中心的,父子的关系占着最重要的地位,维持父于关系靠尊卑之序。

尊卑属礼,礼是有差距的,往往破坏了家庭间感情的凝合力量。

妨碍传统家庭间感情正常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把现代社会中,由许多专门团体负责的事务,都纳入家庭中。

社会性的事务总是排斥私情的。

在传统的家族中,公事就是私事,公私的界线很难分清。

这一点可以说明,中国人到现在仍在许多方面保持着公私不分的习惯,是有其文化上的背景的。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五年高考真题)参考答案与解析目录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高考真题) (1)参考答案与解析 (1)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二、2024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3)三、2024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4)四、2024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6)五、2023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9)六、2023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9)七、2023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1)八、2023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2)九、2023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3)十、2023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14)十一、2022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16)十二、2022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17)十三、2022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8)十四、2022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9)十五、2022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9)十六、2022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1)十七、2021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2)十八、2021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23)十九、2021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24)二十、2021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25)二十一、2021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26)二十二、2021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8)二十三、2020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 (30)二十四、2020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 (31)二十五、2020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 (32)二十六、2020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 (33)二十七、2020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 (35)二十八、2020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 (35)二十九、2020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37)三十、2020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38)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2.(3分)D3.(3分)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

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

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

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无线者非画也。

”这句话何其爽直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菲尔、伦伯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亲切地表示画家“艺术心灵的探险史”与造物肉搏时的悲剧与光荣的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

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观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

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吴带当风”,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

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

然而北齐时(550-577)曹国(属土耳其斯坦)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

此为中国线画之受外域影响者。

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

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

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

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

2022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版)_全国甲卷

2022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版)_全国甲卷

2022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版)_全国甲卷2022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版)_全国甲卷距离高考只剩四十多天了。

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要知道,多练练习,才能让他们更快更有效率的完成题目。

以下是关于2022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2022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版)绝密启用前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或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是伴随现代考古学而生的一门新兴学问。

传世文献展示的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来的金银器史,是不一样的。

前者显示了数量颇多的名目和使用甚巨的数目,但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很少。

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

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

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而通过销溶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

2017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二)免费范文

2017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二)免费范文

2017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二)?3、(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①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

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他把国学等同于国故学。

②这个定义能不能成立?如果成立,则举凡研究一切过去历史文化的学问,都是国学。

但历史文化这一概念所包含内容未免太庞杂,哲学、法律、宗教、艺术、文学、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礼仪、制度、工艺、服饰等等,都可以囊括在内。

对所有这些内容的研究都可以叫做国学吗?胡适的定义,外延过于宽泛,内涵不够确定,所以没有被广为采纳。

③后来大家比较一致接受的定义,是把国学和我国的固有学术直接联系在一起。

以此,钱宾四先生《国学概论》提出,“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事,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

”马一浮先生抗战期间在江西泰和讲国学,也开宗明义地标示:“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

”运已经是给定的与胡适不同的国学定义了。

相当长时间以来,学界使用的事实上是后一个定义。

不难看出,只就这两个定义的范围而言,国学概念的界定,已经经历了收缩过程。

④盖一个概念的成立,其涵义不应过宽过泛,否则将造成概念的流失。

因此之故,马一浮又给出了国学新定义。

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然不容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

所以他提出:“令揩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先生认为,所谓国学,就是“六艺之学”。

“揩定”一词是佛家用语,马先生说:“每下一义,须有法式,谓之揩定。

”⑤“六艺”亦称“六经”。

我国学术的源头即在于此,中华文化的原典精神亦出于此。

我们今天讲国学,重要的一点是回归“六经”。

⑥至于“六艺”在国人的精神世界可能发生的作用,《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有如下概括:“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絮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10

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10

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练(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科学是一个来自西方的舶来品,要理解科学就必须回到西方的语境中。

在西方历史上,科学有两个前后相继的形态,第一是希腊科学,第二是近代科学。

希腊科学是非功利的、内在的、确定性的知识,源自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

这一科学形态的典型代表是演绎数学、形式逻辑和体系哲学。

近代科学继承了希腊科学的确定性理想,但增加了主体性、力量性诉求,成为今天具有显著的实际用途、支配人类社会发展、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导力量。

近代科学的主要代表是数理实验科学。

它通过实验取得科学知识的实际效果,通过数学取得科学知识的普遍有效性。

数理实验科学的模式最早在物理学中取得成功,后来相继在化学和生命科学中大展宏图。

从19世纪开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陆续转化为相应的技术,引发了相关的产业革命,兑现了数理科学早期的求力理想。

然而,大规模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也引发了环境危机、生态危机,这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有必要关注另一种已经被边缘化的科学类型,即博物学(或译为“自然志”)。

它是与希腊以来的自然哲学传统相对应的另一种科学类型,即着眼于事物的具体性(而非抽象概念)、探讨事物的直接经验特征(而非一般本质)的科学。

在人类的诸种文明中,博物学(自然志)比数理科学更为常见。

数理科学是希腊人的独特创造,而每一种古代文明都有自己的自然志传统。

自然志亲近自然、鉴赏自然,比数理实验科学更少侵略性,可以用来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

中国古代没有出现数理实验科学,但不缺少自然志。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之大成的明末四大科技名著《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均是自然志作品。

以自然志(博物学)的眼光重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可以获得更多的教益和启示。

追问和思考“什么是科学”的问题,在今天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人从19世纪后期开始接受西方的科学,实则是时代大变故造成的被动、无奈之举。

高考语文新题分类汇编二:科学类文章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新题分类汇编二:科学类文章阅读答案

高考新题分类汇编:科学类文章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

论述类文本王宪昭《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阅读练习及答案(九江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

论述类文本王宪昭《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阅读练习及答案(九江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

九江市2022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神话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在世世代代的文化传承中生生不息。

一代代传承者在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着这种古老文化,促成了神话在民间生存的高度自适性,形成了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多渠道与多维度。

其中,在表达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方面尤为丰富多彩。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记忆与表达。

追忆与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的文化溯源。

许多民族神话都将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共同拥有一个文化祖先的精神理念恰如其分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神话叙事中,诸如众所周知的盘古、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不仅在各地汉族神话中非常多见,在许多少数民族神话中同样妇孺皆知。

不同民族对共同始祖的认同与信仰,使各民族之间产生了一种基于共同血缘关系的亲和力,有利于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家国情怀的有机统一。

其二,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建构与积淀。

神话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塑造出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性和共识性的文化符号。

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不仅成为后世各类文化创造的核心母题,而且塑造着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意志与高度的中华文化认同。

如各民族神话中非常普遍的龙、凤、熊、麒麟等形象以及图腾尝拜、吉祥物等意象,往往都体现.出异曲同工的文化共识与相似审美。

以"龙"为例,不仅汉族神话中把远古祖先、"三皇五帝"、文化英雄等的出生、特征和事迹与"龙"联系起来,彝族神话中的"支格阿龙",白族、傣族神话中的"九隆"以及许多少数民族神话叙述的行云布雨、保佑苍生的龙王等,无一不表达出中华民族与"龙的传人""龙文化"的密切关系。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情景默写1.按要求填空(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十二章》)(2)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老子>四章》中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A.疫情期间,医科大学教授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树立远大志向。

B.小明想进学校合唱社团,但朋友认为他的声音条件并不适合,建议他另作选择,小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班会课上,班主任总结了班级情况,对一些人和事作了表扬或批评,最后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结束了班会。

D.小李羡慕同学成绩优秀,但自己不肯努力。

老师劝导他:“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把下列标号的语句组织起来填入文中划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教育学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

但倘若对偶像的崇拜趋于盲从、迷信,那么这种偶像崇拜就走向了反面。

①对于个人成长有一定积极意义②“偶像崇拜”在本质上是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③从最初的父母到老师到后来各个领域的名人乃至伟人④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一直不断地寻找偶像A.②③④①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科学只是另一种神话么①科学确实已经越来越重要了:不过还好科学家们忙着做实验,报纸杂志上写文章的主要还是人文学者。

人文学者说,科学只是科学家们建构起来的,未必基于客观真实,而是通过自己的抽象概括甚至想象形成观念、认识,他们以这种“建构主义”来批评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

一些极端的人文学者甚至主张:科学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就像另一个神话故事。

②这种局面惹恼了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个物理学家索卡尔,他写了《超越界限:走向超形式的解释学》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他介绍了不少现代科学结论,然后把这些科学结论驴唇不对马嘴地用来支持某些人文学者的主张。

论述类文本李思辉《信任科学,更要提升科学素养》阅读练习与答案

论述类文本李思辉《信任科学,更要提升科学素养》阅读练习与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有97%的人信任科学,在受访的17个国家中拥有最高的科学信任度。

”一份最新发布的科学现状指数年度调查报告显示,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民众对科学的信任度超过大多数国家的民众。

对此,很多人深感自豪,也有人尚存疑惑,认为这难以解释社会新闻中不时出现的养生App忽悠和伪科学诈骗。

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它在解释世界的同时,把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

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科学不断战胜愚昧的历史。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到“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精辟论述,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科学技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奠定了当代中国人崇尚科学的取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

在人类最严峻的公共健康危机面前,我们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民众看到了科学救治、科学治疗、科学防控带来的显著效果,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中国能够在短短几个月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遵循科学规律;中国民众能够较快摆脱疫情阴霜,一个重要原因是按照科学要求共同防疫。

经此一“疫”,人们更加坚定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整个社会对科学的信任更进了一步。

民众尊重科学、崇尚科学、信仰科学,是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突破科学技术壁垒,不断攀上科学高峰、领跑科技前沿的重要契机。

当然,也必须看到,信任科学、崇尚科学并不等于大众自动具备了足够的科学素养,,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主要由“具有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养成科学行为”等基本要素组成。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标准是,公众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比例至少达到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科学只是另一种神话么
①科学确实已经越来越重要了:不过还好科学家们忙着做实验,报纸杂志上写文章的主要还是人文学者。

人文学者说,科学只是科学家们建构起来的,未必基于客观真实,而是通过自己的抽象概括甚至想象形成观念、认识,他们以这种“建构主义”来批评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

一些极端的人文学者甚至主张:科学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就像另一个神话故事。

②这种局面惹恼了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个物理学家索卡尔,他写了《超越界限:走向超形式的解释学》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他介绍了不少现代科学结论,然后把这些科学结论驴唇不对马嘴地用来支持某些人文学者的主张。

他把这篇长文寄给一家最权威的人文杂志——《社会文本》。

不久,这篇文章登了出来,然而一个月后索卡尔在另外一个杂志上发了另一篇文章,说他在《社会文本》发表的是一篇“诈文”,里面引用的所谓科学成果在科学界是些人所共知的东西,而这些成果根本无法支持那些人文学者的结论,其中的推导完全是荒谬的,有科学常识和素养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好几个月里,建构主义人文学者目瞪口呆。

他们中了索卡尔的套,怎么办呢?一些大牌人文教授只能反击说你索卡尔这样做是不对的,不严肃,缺德。

③在我看来,建构主义人文学者回应索卡尔时曲为辩解,不肯检讨自己这边出了什么毛病,是自己不严肃,是浪费了一次反思的机会,比如他们认为科学的价值和希腊神话、几内亚传说相似,仿佛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逃脱科学主义的罗网了。

另外,人文学者反对科学,很多时候并不在意说服别人放弃科学的观点,他们的立场很大程度上是防御性的,他们的目标是保护人文生活的领地不落入科学的霸权而已。

即便如此,我仍然认为这样迎战科学主义未免轻率,几乎可说放弃了思想者应有的智性责任,丝毫没有触及科学的本质,因此也根本算不上对科学主义的迎战。

④科学认知对我们的道德诉求和艺术理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我们无法因此拒绝科学。

科学提供了从大爆炸开始一直到我们周围世界的一幅严整画面,这样一个画面是神话以及常识、传统哲学完全无法提供的。

⑤科学不仅提供对世界的系统的理性解释,而且它通过可测量可重复的数据、对事件的预言以及技术性生产,证明了它的真理性。

甚至科学的破坏力量,很多也是通过科学才知道的,比如臭氧层出现空洞就是一例。

⑥总的说来,科学显然不是和神话并列的一种意识形态。

按照我们今天一般对真理的理解,而不只是按照科学主义对真理的理解,科学是真理而神话不是真理。

人文研究者据创世神话推算出世界是在公元前几千年创造出来的,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错的: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5亿年。

⑦两类学者对地球的准确年龄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不同看法已经不同于关于某个神话的真实性的争论:科学体系有办法修改自己,从而提供更正确的结论,而对于神话来说,不存在更正确的东西。

⑧若说科学是另外一种神话,那它和我们本来一般意义上的神话大不一样,不一样到了把它叫作神话对我们理解相关问题毫无益处且只会造成混乱。

(有删改)4.第①段中的“建构”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第②段叙述的索卡尔事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证明人文学者在科学面前的无知和不堪一击。

B.以一个实例来显示人文学者对待科学的错误态度。

C.借以引出下文作者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的阐述。

D.这样的例子可以增加文章的有趣程度及可读性。

6.可以根据作者论述及观点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科学家应该多写一些文章来阐发科学的价值意义和适用范围。

B.人文学者只有了解科学本质才可能对科学主义作出有效反击。

C.科学技术对世界造成的破坏可以是我们拒绝科学的理由之一。

D.科学不仅是科学主义者认为的真理也是人文学者认为的真理。

7.根据本文的论证思路,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适当的内容。

第①段提出_______________这一主要批驳对象,第②③段通过对索卡尔事件的阐述及分析,证明
_______________,第④至⑦段通过阐述_______________,证明了科学与神话的本质区别,第⑧段作出
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

全文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反面到正面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4.答案示例:未必基于客观真实,而通过自己的抽象概括甚至想象形成观念、认识的过程。

5.A“无知和不堪一击”错误。

文中说“有科学常识和素养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好几个月里,建构主义人文学者目瞪口呆。

他们中了索卡尔的套”。

人文学者看不出来,不是“无知和不堪一击”,是中了圈套,没有充分注意。

曲解文意。

6.B针对论述的“人文学者面对科学时态度立场的荒谬、不严肃及缺乏智性与责任”的内容,可知人文学者出笑话的原因正是因为对科学本质不了解,“他们的目标是保护人文生活的领地不落入科学的霸权”,所以可推知“人文学者只有了解科学本质才可能对科学主义作出有效反击”。

7.科学只是另一种神话人文学者面对科学时态度立场的荒谬、不严肃及缺乏智性与责任。

科学对世界的系统的理性解释,科学的真理性、科学对自身的修改能力科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神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