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一、降水与生活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

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降水概念及其主要形式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

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

(小雨)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

(中雨)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

(大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暴雨)3.让学生阅读课本P54活动1,以第一项给出的影响案例做参照,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

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

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 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3.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降水的变化。

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准备1. 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 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 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

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二、新课教学1. 降水的概念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么回事?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7.你所在的地区降水最少的3个月是()
A.1月、2月、3月B.4月、5月、6月
C. 12月、1月、2月D.10月、11月、12月
8.你所在的地区降水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学生自主思考回答
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依次介绍雨量筒、雨量杯,讲解测量方法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别是这个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2看降水柱状图,分析、回答问题
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10、11月
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6、7、8月
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让学生对照课本60页活动1问题,观察大屏幕。
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利用所提供资料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
学生: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画面3,在底图上显示南北纬30°、60°并闪烁,让学生说出中纬度的纬度范围然后对中纬度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总结得出规律三: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远降水也少。
画面4,在《世界年降水量图》中分别显示出赤道、南北回归线、中纬度地区、两极附近地区。由学生总结得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画面1,点击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使之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点击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使之闪烁,请学生读出降水量。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一: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画面2,点击回归线使回归线两侧闪烁,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3 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散布教课方案《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散布》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均匀降水量散布图,说出生界降水散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读图、画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研究能力。

2、经过讲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经过活动设计,让学生经过动脑、着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加强地理的学习兴趣,加强自信心,培育学生主动研究、战胜困难的意志,提升与别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 1、降水的季节变化。

2、世界降水的散布。

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三、教法1、小组沟通议论法2、讲话法3、多媒体课件协助教课法四、教课过程【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散布(多媒体展现)雨、雪、冰雹三种降水的形式,引出降水的定义。

(一)降水和降水的测定:1、降水的定义(多媒体展现):从大气中下降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测定:(多媒体展现)单位及测定的仪器。

降水量的计算:(多媒体展现)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设问)不一样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3、降水对人类和生活的影响(学生活动赐教材)分红 3 组,每组议论此中的一项,由代表讲话,而后小组互评,教师评论。

(多媒体展现降水对人们的影响,两组图片,共8 张)总结 :风调雨顺,五谷丰收——降水合时适当,对农作物生长特别有益。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期间的降水量是不一样的,下边我们就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的学习和剖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多媒体展现)降水的季节变化可用柱状图表示1、问题:我们所处的北方地域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什么特色?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2、读柱状图(多媒体展现)让学生知道降水的季节变化能够用柱状图表示。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说出降水的主要形式;知道降雨的等级及其划分依据。

2.通过雨量器的使用,知道降水数据的获取途径和方法;能够运用降水资料规范地绘制出降水柱状图。

3.运用降水量统计数据或降水量柱状图,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
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法、图表分析法、问题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学生用降水量绘制资料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讨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回顾总结这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我们首先了解了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量的测量:仪器以及单位;降水的季节变化,柱状图的绘制以及柱状图的判读等。

方的降水的季节
变化特点。

设置悬念,激发学
生求知欲。

课堂小结
古人用美好的诗词帮我们记录了大自然各种美妙的现象,而科学的知识可以给予我们一双解读自然的眼睛。

地理学就是在人和自然间谱写美妙诗歌的学科,读懂地理数据,让我们智慧,用好地理规律,让我们通达。

愿每一位走出地理课堂的小达人们,都能用所学更好地生活。

作业
布置
完成本课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1. 知识背景与分析1.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变化和分布。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差异,以及降水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降水量的多年变化趋势•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降水的分类与概念•降水量的分布差异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原因及其影响2. 教学步骤2.1 导入新知识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后,可以通过一些导入新知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视窗,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导入新知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图表呈现、影像展示等。

此次,为了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入讲解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了解什么是降水(先让学生找证据,再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自然降水和人工降水的区别(以雪花、雨滴为例),让学生对降水的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教学实践在导入新知识后,教师需要在讲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世界气象组织温度和降水数据,图表、气象数据来让学生自行画出中国年平均降水分布示意图、中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中国降水的年轮分布等。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地区的降水量变化,通过年均降水量和气温的关系来进行研究,让学生从中了解降水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3 教学总结本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应该总结本次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点,以及对学生今后学习的指导方向。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需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分类和概念•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的演练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教学实践、教学总结三个环节中,切实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需求,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3.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概念和种类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并介绍不同种类的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

2.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3. 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4. 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课程将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实地调查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介绍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老师向学生讲解降水的基本概念,以及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不同种类的降水。

3. 掌握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4. 掌握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5. 实地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并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并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降水及其影响因素和规律,并提高他们的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中关于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表、案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降水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并不陌生。

但要将这种直观的感受转化为科学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降水量”、“降水类型”等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量与质,了解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量的测量与表示3.降水分布的地理规律4.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降水案例,让学生了解降水现象的真实情况。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降水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降水量、制作降水分布图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降水相关知识的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降水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降水现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针对降水相关问题的讨论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降水量测量工具、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遇到的降水情况,激发他们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教材与上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延申,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我确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运用生活实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践,使用降水资料,制作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够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身边的地理。

2、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教材内容,我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学生对于降水的变化只有感性的认识,而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降水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初一学生不仅认知水平低,而且对于数据与图像之间的转化,缺少—种图文转化能力和从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把降水柱状图阅读和绘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为“新授课”:共计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雨量器。

二、说教法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

总之,本节课力图表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实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实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用降水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断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初步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愉快学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相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对比——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比较哪个月多哪个月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北京在不同时期降水状况截然不同?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何影响?如何判断降雨的大小?板书:一、降水和我们提问: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如何测量某地降水量?向学生介绍: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降水形式是降雨和降雪,但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活动:①把学生分三组,开展分组合作探究:尝试根据课件中展示的谚语、图片及日常生活分析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②第一组:从降水适中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第二组:从降水过多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④第三组:从降水过少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结束:三组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

①第一组:降水适中总体上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

③第二组:降水过多不利于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易发生洪涝灾害。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3.知道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重点1.降水的分类;2.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1.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过程1.知识讲解(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降水是指一段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雨水•雪水•冰雹(2) 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不同地区的降水类型和分布差异很大。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南部沿海地区和江南地区:年降水量较多,全年降水比较均匀;•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非常少,年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大部分为雪水。

(3) 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我国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

在垂直方向上,我国降水的分布受到高度的影响,而在水平方向上则受到山脉和季风的影响。

我国不同季节降水分布的特点也不同,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2.案例分析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数据,分析我国各地区的降水情况:地区降水量(mm)南京1077重庆1031上海1248呼和浩特304拉萨4043.练习请设计一个小调查,了解同学们所在城市的年降水量。

4. 总结通过本次课的讲解和练习,同学们对降水的分类,我国降水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降水的分类和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

在练习环节,设计了一个小调查,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让同学们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动度和学习效果。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教案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
降水少。

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的因素
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同样,使世界各地,有的
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
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6.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闪现云层、降雨。

(3)让1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
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
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
系。

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
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板书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活动】学生思考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形成的原因?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

组的讨论结果。

重点内容,加强强调
多媒体演示
边检测,边质疑,边归
纳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学了降水的定义、主要形式和测量方法,学了怎么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总结了世界降水类型,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图总结出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降水一节的降水量的柱状图以及不同柱状图的相关分析,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
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向同学们一一展示在电脑上打印的降雨、降雪、冰雹的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天气?
【生答】
【师总】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下雨和下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人们把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的定义:
【图片展示】向同学们展示另一组图片:下雨了人们打伞出行、小孩在雪地里堆雪人、农田因缺水干旱、道路因洪水被淹、农田因风调雨顺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师总】降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宜的降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度的降水会对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过渡】降水的几种形式我们最常见的是哪种呢?
【生答】
【板书】2、降水的主要形式:
【师总】所以降雨是降水的最主要形式.在古代诗词里面也有很多描写降雨的美丽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
【过渡】我们知道降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比方说降雨就分为好几种: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那么气象部门是如何测量降水量的多少的呢?请同学们自学《降水量的测量》.
【学生看书】
【板书】3、降水量的测量:基本仪器:单位:
【师总】气象部门用一种仪器来测量一个地方一天中的降水,它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是毫米.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的降水量相加.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某年每日的降水量相加.测量出降水量,气象部门把日降水量小雨20毫米的称为小雨,日降水量为10-25毫米为中雨,日降水量25-50毫米为大雨,日降水量大雨50毫米为暴雨.
【过渡】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我们要怎样直观地知道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变化情况呢?就要用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板书】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指导读图】请同学们看到图3.22,这是两个降水量柱状图,表示的是A、B两地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情况,从A图我们可以看出该地一年内各月降水都比较均匀,降水的季节变化
不大;B图看出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大,7、8月份降水最多,12、1、2、3、4月降水少.
【延伸】我们知道了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直观地反映一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情况,那么降水量柱状图是怎么绘制的呢?
【指导画图】绘制图 3.23.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提醒学生注意画图步骤.学生在书本上画好.教师适当巡查,对画的好的给予表扬,不会的及时指导.
【提问】学生观察黑板上画出来的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教师提问: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3)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小结】该地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全年降水不均匀.
【知识延伸】根据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可以发现,有的柱状图表现出该地夏季降水多,有的表现出该地全年降水比较均匀.我们可以依据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把世界降水分为5种类型.
【图片展示】小黑板展示5张5种类型的降水量柱状图.提醒全部以北半球为例,季节就统一了.
【讲授、板书】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
注意跟学生区分全年多雨型和全年湿润型,前者各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后者低于100毫米,各月降水较均匀.
【过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降水量柱状图了解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那么世界降水的分布我们怎么找出它的规律呢?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我们通常把世界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测出的降水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种线叫做等降水量线.在等降水量线图上,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板书】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
【活动】让学生对照课本61页活动1~3的三个问题,观察60页的图3.24.
【指导读图】1、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西岸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
3、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左右,大陆内部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
【师总、板书】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路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海陆因素
(3)中纬度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5)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世界的“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活动】学生思考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形成的原因?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学了降水的定义、主要形式和测量方法,学了怎么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总结了世界降水类型,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图总结出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且简单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请同学们课后做好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