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基本产状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走--滑--断--层

第十二章走--滑--断--层
第 十二 章
走滑断层
圣•安德列斯断层
第一节、 走滑断层旳基本特征和构造
一、一般特征
走滑断层产状一般近直立,断层面较平直,两盘总体沿 断层走向相对滑动。按所处旳构造背景可分为两类:一类规 模较小,延伸一般不超出几十公里,深度一般不超出几公里, 限于地壳上部;走向与造山带主要褶皱轴向斜交(30-45°) 或垂直(撕裂断层),常共轭出现。另一类走滑断层呈单组出 现,规模巨大,延伸几百到上千公里,向下贯穿整个地壳, 位移高达几百公里。其中许多构成古、今板块旳边界和强烈 旳地震带。常伴有雁列状褶皱和断裂、拉分盆地、和花状构 造等。
4.压剪裂(P),逆冲-同向剪切断裂,与主干断层交角约 -15°,与R断裂近对称;
5.反向走滑断裂(X),与主干断层交角约-75°, 与R’断 裂
近对称; 6.平行主干断层旳同向走滑断层
阶步旳形成
正阶步
反阶步
第三节、 挤压性走滑与拉张性走滑
走滑断层是不同取向旳有关断裂,尤其是R和P断裂旳 沟通、连接而成,断层面经常弯曲,因而走滑运动过 程中,在这些断层弯曲部位或叠接部位(桥区)形成 局部旳挤压和拉张区。
板块斜向汇聚或离散时,因为变形分解形成平行俯冲 带或离散带旳走滑断层,有关旳剪切作用为一般剪切, 形成总体旳挤压走滑或拉张走滑。
第四节、走滑断层控制旳构造
一、拉分盆地:走滑体系中拉伸形成旳盆地 1. 形成过程
2. 几何特征: 松弛断弯部位呈S形或Z形, 拉张桥区旳呈菱形,为一般意义上旳拉分盆地,其长边为走 滑断层,短边为正断层限制 当菱形盆地两端旳正断层原为同一断层时,盆地旳长边等于 走滑位移量。
二、左行和右行走滑断裂
著名旳实例是美国西部旳圣安德列斯断层、我国东部 旳郯城-庐江断层和西部旳阿尔金断层,红河断裂等。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

断 裂 构 造
( 断 层 )
13.4
③岩层不连续:这是在路线观察时,平面上常用的方 法,正常顺序岩层沿走向突然中断,或沿倾向地层发生缺 失或重复出现,地表具有铁帽,说明此处有断层存在。
断裂构造
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发生破裂、连续性受到破坏 的现象,称为断裂。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断层 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滑动。 节理 破裂面两侧岩块无明显滑动。
一、断层 岩石断裂后,破裂面两侧岩石 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称为断层, 是最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1.断层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 断层盘。 ①断层面——岩层受力后发 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 特征:a.呈面状展布,具有一定的走向、倾向、倾角。 b.断层面有的光滑,有的具擦痕,有的呈波状起伏, 有的较粗糙。 ②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可直可弯,甚至形成 一条宽窄不等、成带状分布的破碎地带,称为断层盘,下方的称为下盘。相对上升的一盘称 为上升盘,相对下降的一盘称为下降盘。
②地堑——是由两条或多条走 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 构成,中央部分相对下降,两侧 相对上升的构造。
③叠瓦式逆冲断层— —由一系列产状相近的逆 冲断层组成,其上盘依次 向上逆冲,断面上成叠瓦 式。 还有对冲式逆断层, 背冲式逆冲断层,楔冲式 断层等。
4.断层的识别标志:
①断层面:一般在剖面(断面 上)直接观察,可见到相对较平 直的断层面,其上常常具有擦痕、 阶步,有的被磨的很光滑,有的 面上附着硅质、铁质或碳酸盐矿 物薄膜。 ②断层破碎带:常形成硅化破碎 带、断层角砾岩或断层泥,有的具有 构造透镜体、糜棱岩及片理化现象。 断层破碎带在地表易被风化剥蚀(硅 化破碎带除外),常形成负地形(鞍 部、沟谷)。
2.断层的基本类型 分类原则: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 向和力学性质划分。 ①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断层特征: a.由于受水平张力作用,断层面较粗 糙,擦痕一般不太发育,产状较陡。 b.其破碎带中常形成棱角明显的断层 角砾岩。 ②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断层产状要素的正确判断

断层产状要素的正确判断

断层产状要素的正确判断摘要:由于对3212运输巷断层产状的正确判断使3212工作面增加了可采储量46385吨,为企业增加收入3061万元,延长了工作面服务期限。

关键词:断层产状主生构造派生构造正在生产的矿井是在前期精查勘探资料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井田内大的构造形态与大中型构造已查明。

矿井的采区与工作面多布置在以大中型构造为边界所控制的区域内,但从生产实践来看,大中型构造附近及周围存在许多低序次构造或派生构造,它们的存在给煤矿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正确认识和识别这些低序次构造或派生构造特征及分布规律与主要构造相互关系,对正确指导矿井生产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也是当前矿井地质首要解决的问题。

1 松树煤矿二井地质概况通化矿业集团公司松树煤矿位于中朝准地台(Ⅰ)辽东台隆(Ⅱ)太子河~浑江断褶束(Ⅲ)浑江坳陷(Ⅳ)松湾煤田(Ⅴ)东部松树镇向斜(Ⅵ)的南翼。

2 构造特征及规律总体表现为单斜构造,区内褶皱宽缓,煤层走向弯曲不大,东部大断层少,西部大断层多,岩浆岩在东部区活动少,在区域西部和水洞沟深部勘探区活动较多。

3 生产实例由于对3212运输巷断层产状的正确判断使3212工作面增加了可采储量46385t,为企业增加收入3061万元,延长了工作面服务期限。

3.1 3212工作面范围、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情况3.1.1 工作面范围3212工作面位于+206东二采区3211工作面下部,下起+178.6—+220.2运输巷,上至+196.7—+244.4标高回风巷,西起+178.6—+196.7标高开切眼,东至+220.2—+244.4标高集中运输上山。

工作面平均走向长432m,平均倾斜长135m。

3.1.2 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情况:工作面回采煤层为一层煤,为单一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 3.19m。

地质构造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为135°,平均倾角为9°,工作面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有5条断层,落差在1.3~7.0m区间,其中走向断层一条r14,落差约为3.0~7.0m,倾斜断层4条,其中r12断层落差6.0m,r12′断层落差4.0m,r4′断层落差5.0m,r15断层落差1.3m,这些断层将工作面内分成若干个块段为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

正断层、逆断层形成条件

正断层、逆断层形成条件

正断层、逆断层形成条件
一、正断层形成条件:
应力状态:σ1直立,σ2和σ3水平。

断层产状特征:σ2与断层走向一致,上盘顺断层倾向下滑。

正断层形成条件:最大主应力(σ1)在垂直方向上逐渐增大,或者最小主应力(σ3)在水平方向上减小。

地壳水平拉伸和垂向上隆是最适合于发生正断层的应力状态。

二、逆断层形成条件
应力状态:σ1和σ2(中间主应力轴)水平,σ3垂直。

断层产状特征:σ2平行于断层走向,上盘顺断层倾向向上滑动。

逆断层产生条件:σ1在水平方向上逐渐增大,或者σ3逐渐减小。

地壳中水平挤压有利于逆冲断层的发育(例如大陆造山带挤压碰撞带)。

断层的识别

断层的识别

断层的识别断层类型很多,规模差别极大,形成机制和构造背景各异,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

但是断层研究的首要环节是要识别断层和确定断层的存在。

虽然断层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译航卫片、物探图、地质图和有关资料得以确定或推定。

但识别和确定断层存在的主要方式是进行野外观测。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1)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

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1.jpg地貌标志(2)错断的山脊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

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

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

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

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

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

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

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其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论文提要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较复杂的地质现象,我国华北、苏北、江汉、南海北部湾盆地等地区断层都相当发育,断层对于油气的运移聚集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与油气形成、分布、富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正确解释断层就成为地震资料解释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下面我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正文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主要特征: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由于断层规模不同可表现为反射标准层错断和波阻系的错断,在断层两侧波阻关系稳定,波阻特征稳定,这一般是小型断层的反映,其特点是是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阻间隔突然变化,在断层的下降盘地层变厚,而上升盘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这种情况往往是基底大断层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大,延伸破碎带宽,这种断层对地层厚度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是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这是由于断层错动引起的两侧地层产状突变,或是断层面的屏蔽作用和对射线的畸变造成的。

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一般这是小断层的反映,但应注意这类变化有时可能是由于地表条件变化或地层岩性变化以及波的干涉等引起,区别他们要综合考虑上下波阻关系进行分析,对于地表条件引起的同相轴扭曲常表现为对不同深度的同相轴都是一样的影响。

5.异常波的出现这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在时间剖面上反射层中断处往往伴随出现一些异常波如绕射波,断面反射波它们一方面使记录复杂化另一方面成为确定断层的重要依据一、断层模型的剖面特征(一)水平地层中的断层图一所示是水平地层中直立断层、倾斜正断层、倾斜逆断层的断层模型和叠加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震反射剖面特征与实际模型基本一致,断层棱点处出现绕射波。

(二)倾斜地层中的断层当断面倾斜时,断面反射波向其下倾方向偏移有以下几种情况:正向断层和反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一致称为正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相反称为反向断层,在水平叠加剖面上,正向断层的两盘的反射和断面波都向下倾方向偏移,反向断层的两盘反射向断面波相反方向偏移,(图一)绕射波的极小点对应真实地层断点位置,断盘反射波在断点处与绕射波向切,断面反射相对地下真实地层的断面位置总是向下倾方向偏移。

断层存在的标志

断层存在的标志

断层存在的标志:
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面状或线状地质体,如地层、岩脉、岩体、不整合面、褶皱枢纽等在平面或剖面上的突然断错现象;
2、地层的重复或缺失(单向重复,非对称性重复);
3、地层产状突然改变,由于上盘地层的旋转或断层滑动的牵引,使地层产状变陡;
4、断层面上及附近的变形构造;
断层面上的擦痕和阶步(二者都是断层两盘岩块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因摩擦和碎屑刻划而留下的痕迹,擦痕表现为一组平行细密、相间排列的槽和脊,阶步表现为与擦痕垂直的微小陡坎,可判断断层两盘运动方向),
断层面附近地层的牵引褶皱(断层附近岩层受摩擦力拖曳产生弧形弯曲现象)
平移断层附近发育的羽状节理(平移断层两盘相对水平运动伴生羽状张节理、剪节理及雁列褶皱)构造透镜体(断层两侧岩块的挤压滑动使岩石剪切破碎并研磨)
5、断层岩,断层带中因断层动力学作用被剪切破碎、研磨,有时伴有重结晶(变质)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岩石,根据其破碎程度、重结晶(变质)作用程度不同划分为,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
6、地貌和水文标志,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山系错断和水流改向,串珠状湖泊洼地和带状分布的泉水,侵入岩体或矿化带的线状分布。

断裂构造详解演示文稿

断裂构造详解演示文稿
断裂构造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断裂构造
峨眉山玄武岩原生节理
峨眉山紫红色页岩构造节理
风化节理
108国道荣经段节理造成坍塌
碧峰峡节理造成坍塌
张家界大型节理导致山体崩塌
张家界大型节理剪切山体
内昆铁路危岩
(3)按与岩层产状关系分类:
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 岩层走向平行。 倾向节理:节理走向与 岩层倾向平行。 斜交节理:节理走向与 岩层走向斜交。
3.裂隙的描述: (1)走向或倾向玫瑰图。 (2)记录表及分级。
三. 裂隙的工程地质评价
岩体中存在裂隙,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
裂隙将岩层切割成块体,这对岩体强度和稳定性都有 很大影响,裂隙(节理)间距越小,岩石破碎程度就 越高,岩体承载力将明显降低。
岩层中发育的节理裂隙是地下水的通道,同时也会对 风化作用起着加速的效应。
断层线
断层面
2. 断层分类: (1)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类:
①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符号表示为: ) 特点:地层不对称重复。上盘新,下盘老。
老新
老新
多数情况下断层线附近:新老地地层层为为下上升升盘盘。。
②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符号表示为

特点:地层不对称缺失。上盘老,下盘新。
(4)按张开程度分类:
宽张节理:缝宽:D>5mm 张开节理:缝宽:D=3-5mm 微张节理:缝宽:D 1 3mm 闭合节理:缝宽:D 1mm
二. 裂隙的产状及调查
1.裂隙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2.裂隙(节理)的调查: (1)节理成因类型和力学性质。 (2)节理组数、密度、产状。密度一般用条/米表示。 (3)节理张开度、长度、节理面壁粗糙度。 (4)节理充填物、充填厚度、含水情况。 (5)节理发育程度分级。

断层及陷落柱

断层及陷落柱

(二)断层:井田内断层发育11条,均为正断层,且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西南部。

1、F1断层:位于井田西部,地面可见其行迹,原同亿煤矿井下巷道已揭露证实,为正断层,走向北东东,倾向南东,倾角70°,落差10-35m,井田内延伸约1000m。

2、F2断层:位于井田西部,地面可见, 原同亿煤矿井下回风大巷、运输大巷已揭露证实, 为正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落差27m,井田内延伸约700m。

3、F3断层:位于井田西部,原同亿煤矿井下巷道已揭露发现,为正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0°,落差5m,井田内延伸约400m。

4、F4断层:位于井田西部,原同亿煤矿井下巷道已揭露发现,为正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落差4.5m,井田内延伸约500m。

5、F21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边缘,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0°,落差10m。

该断层井田内走向延伸长度450m左右,断层性质为正断层。

6、F22断层(碾底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边界附近,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5°,落差20m。

井田内走向延伸长度2380m左右,为一正断层。

清交详查报告中所述609号孔钻孔深度355.60m处,揭露该断层断失层位在山西组中。

7、F23断层:位于井田北部,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5°,最大落差10m,井田内走向延伸长度约800m,断层性质为正断层。

8、F26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为一正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3°,最大落差14m,井田外达23m,井田内走向延伸长度1150m。

9、F27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新民村北部。

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82°,井田内最大落差10m ,井田内走向长度约1050m左右,断层性质为正断层。

10、F28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为一正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5°,最大落差6m,内走向延伸长度460m。

走滑断层的判识标志

走滑断层的判识标志

走滑断层的判识标志由于产生于独特的应力背景之下,走滑断层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几何学特征,这也是判识其是否存在的重要标志。

1、断层断面陡直,直插基底倾向断层的断面产状基本都呈上陡下缓的犁状,形态相对较复杂的坡坪式断层的总体趋势也是如此。

而走滑断层的情形与此相反,其断面大多表现为上缓下陡,到深部近于直立,深深插入沉积基底。

这是走滑断层在剖面上的最典型特征之一,见到这样的剖面特征,基本就可以认定为走滑断层。

但并非所有的走滑断层都具有这一特点,已知的两个特例分别是调节断层和继承性走滑断层。

调节断层的断面铲状一般较简单,多呈直立状,但调节断层是主构造变形的“副产品”,它的切割深度受控于主变形的主滑脱面的深度,不会深入到沉积基底。

另外一种情况是走滑作用在早期倾向断层的基础上发生,它继承了倾向断层的断面,因此在断层展布的绝大部分,其剖面特征与倾向断层十分相似。

当然,它会在其他方面产生一些与走滑有关的构造现象。

2、剖面上可能发育花状构造花状构造是走滑断层产生的最典型的变形构造样式,在横切走滑带的剖面上由一条主干断层(走滑断层)和若干派生断层共同组成一个类似“花”的结构。

主干断层一般倾角较陡,在深部近于垂直,向上有一定的倾斜。

派生断层自浅向深汇集,分别相交于主干断层,每一条派生断层就是一片“花瓣”。

由走滑作用产生的褶皱带的宽度通常较与倾向断裂伴生的褶皱带窄,且褶皱形态较为对称。

构成花状构造的最外侧的两个“花瓣”(派生断层)基本限定了褶皱变形的范围,在“花”的内部,地层产状发生强烈而复杂的变化;而在“花”的两侧,地层产状通常不会或很少受到走滑作用的影响。

物理实验表明,基底走滑断层对盖层变形的影响范围(宽度)取决于断层活动阶段、盖层厚度和能干性、扭动性质(张扭还是压扭)、断层走向与应力方向的角度大小等因素。

持续走滑在不同阶段对变形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深部断裂走滑活动早期对两侧变形的影响更大,随着走滑活动的继续,盖层相继破裂、并进而连通后,走滑活动对变形的影响迅速减弱;盖层厚度和能干性对基底断裂走滑活动导致盖层变形的响应也有较大差异,较薄、较能干岩层构成的盖层在深部断裂走滑活动时的变形宽度相对较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斜向挤压走滑(压扭)比斜向引张走滑(张扭)对两侧变形的影响更大;同样是斜向挤压,斜压角度愈大,走滑隆起带的宽度愈大。

过DF14断层措施

过DF14断层措施

103队过DF14断层施工措施一、断层产状及工作面情况介绍103队18层左二片皮带道至10月20日巷道全长562m,预计工作面前方61.5m遇DF14逆断层,为达到安全施工目的制定此措施。

1、断层产状DF14为逆断层,倾向为281°,倾角49°~71°,落差0~11m,工作面通过处预计落差3.15m,前方煤错下,上帮先揭露断层。

12层、16层揭露此断层,在18层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根据揭露资料,揭露处顶板、两帮破碎,有淋水。

2、工作面情况工作面煤层厚度1.1m,中间存在0.3m左右的夹矸,煤层中间夹矸易风化,风化后呈泥状,工作面顶板完好,顶板淋水不大,呈减小趋势,两帮煤松软,工作面负坡施工,约-2°。

预计断层前10m施工完肚道,断面执行3.6m宽断面,巷道中高2500mm,采用锚、索、网、带联合支护,顶锚眼距1.0m,钢带3.4 m锚杆4排管理,间排距为1000mm×1000mm,并挂网,锚索间排距2000mm×2000mm,托板采用800mm长U型钢梁、锚索打设靠下帮、索绳长6.2 m;上帮打设帮锚并挂塑料网,帮锚间排距1500 mm×1000 mm ;下帮掘400mm×400mm的水沟。

二、技术要求1、在20日施工的钻场打钻探断层,打钻长度需70m(过断层10m),当完不成70m长度的打探时,必须在断层前20m外再施工一处钻场打钻,打钻时要求段队干部跟班观察、记录,有关科室定期下井验收。

2、断层前20m必须使用短探配合长探施工,在长探的基础上使用短探确保前方无安全隐患或进一步探清前方构造。

3、根据初步方案,工作面遇断层后采用拉底方式找煤,坡度-7°,开拉底位置根据现场情况定,需躲避断层破碎区前2m以上开始拉底,预计施工长度25m,全岩工作量14m,根据顶板及两帮破碎情况,制定以下支护措施。

4、拉底施工上、下两处变坡点前后各5m范围巷道中高2.7m。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转】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转载自:李传转载于:2010-11-26 12:18 |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1) 评论:(0) 一、节理(一)基本概念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

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

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 型剪节理。

褶皱、断层的区分及相关知识

褶皱、断层的区分及相关知识

1、褶皱:成因:岩层受力的挤压而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研究褶皱的基本要点,不外乎褶皱的形态、产状、类型、形成的方式以及分布的特点。

1、褶皱的基本形态,只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是老岩层,两侧为新岩层。

向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为新地层,两侧翼部为老地层。

如果岩层被侵蚀风化,在地表暴露出来(以平面图形式表示的话)时,从中心到两侧,岩层的排列,由老到新,对称出现,是为背斜。

相反,从中心向两侧的岩层,自新到老,对称出现,则为向斜。

2、节理: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只要你一上山,接触石头,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节理的名称,根据分类的不同原则而异,通用的名称是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前三种最为常见。

其次,节理的分类还可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而进行,可划分为:纵节理: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

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

如果褶皱轴延伸稳定,不发生倾伏的话,则走向节理相当于纵节理,倾向节理相当于横节理。

一般野外调查应选择节理比较密集(数十条在一起)的地方作为观察点。

而对节理的记录要求,大致有下列各项内容:①节理群所在地的地理位置。

②节理与褶皱或断层的关系:如在褶皱的轴部、翼部、断层的上盘或下盘等等。

③节理所在的岩层时代或层位、岩石的性质、岩层的产状要素。

④节理的产状要素。

⑤节理面及充填物的特征。

⑥节理的力学性质及旋向。

⑦节理组、系归属及相互关系。

怎样识别断层

怎样识别断层

怎样识别断层
断层的种类通常根据两断层面相对移动的关系而分为断层、逆断层和走向滑动断层三种。

第一种断层根据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关系来划分。

断层面若是倾斜的,按相对位置关系,通常把位于断层面之上的断盘称为上盘,之下的断盘称为下盘。

断层形成后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它主要受到张力和重力作用形成的。

断层产状较陡,通常在45°以,以60°左右较为常见,其在地形上表现多形成河谷、冲沟和湖泊等。

第二种是逆断层,其为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一般认为逆断层是受到水平的挤应力作用而形成,多与皱褶相伴生。

第三种是走向滑动断层,它是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又称横移断层,亦称为扭转断层。

平移断层作用的应力是来自两旁的剪切力作用,其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而无上下垂直移动。

由于断层面是以水平方向移动的,所以在野外的观察上经常没有明显的断崖,只会在地面上看到一条断层线。

现实生活中断层很少是纯正断层、逆断层或者走滑断层,通常它们同时具有水平和垂向运动分量,我们称之为斜滑断层,也称之为斜向断裂。

有些断裂面没有能从基岩穿透上覆土壤,因为近地表的土壤吸收了差异滑移。

这时只能通过挖探槽或切开隐伏断崖才能探测出断层。

地层产状三要素

地层产状三要素

1、产状三要素
走向:断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走向线的延伸方向即为断层的走向。

它表示岩层在地面上的延伸方向。

倾向:断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倾斜线或真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为断层的倾
向。

倾角: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叫倾角。

它表示在垂直断层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层面与水平面间的
夹角。

2、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分析
走向:北30°西,就是断层走向为西北330°方向(偏北一些);
倾向:南西,倾向应为南西240°方向(偏西一些)。

倾角:60°~80°,说明此断层比较陡,应为正断层或高角度逆断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 岩

1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
2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 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
3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 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
4 直立岩层
倾斜岩层界线在地质图上的V字形法则
1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穿越沟谷的 地质界线V字形尖端指向沟谷上游;穿越山脊
处V字形尖端指向下坡。(相反相同)
产状要素是用来规定面、线 构造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
一、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 的产状
倾斜岩层产状
(一)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典型线理——窗棱构造
断层面上擦痕
擦痕线理
1 线理的倾伏向和倾伏角
2 线理的侧伏向和侧伏角
第二节 水平岩层
水 平 岩 层
水 平 岩 层
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 特征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1 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 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沉积了一套或多套沉积岩层;
2 地壳发生显著上升,原沉积环境变为陆上剥蚀环 境,经长期风化剥蚀,地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 剥蚀面上分布有古风化壳及铝土矿、褐铁矿等风化 残积矿产;
3 地壳重新下降到水面以下接受沉积,形成新的 上覆沉积岩层(其底部由于开始沉积的地形差异较 大而常形成底砾岩),由于地壳基本上整体上升和 下降,故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
雨痕
三、软沉积变形
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充分固结 成岩时发生的变形。 (一)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 (二)滑塌作用和滑移作用 (三)空隙压力效应和水体扰动作用
(一)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
1 交错层理类型
A 板状交错层理 B 楔状交错层理 C 槽状交错层理 D 波状交错层理
大型斜层理
风成斜层理
2 递变层理 也叫粒级层
粒序层理
叠层石
植物根系生长状态
介壳埋藏状态
波痕
波痕
冲刷面
帐篷构造
帐篷构造
泥裂
砂岩的底面印模
舌状底面印模
底面印模
页岩层面的雨痕
2 确定不整合的时代
不整合形成时代通常相当于不整合 接触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所缺失的 那部分地层的时代,或下伏地层中 最新地层以后与上覆地层最老以前 之间的时期。
缺:没有沉积 或:沉积后剥蚀
第五节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
西藏北部白垩系地层中的波痕构造
岩层
岩层是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 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石
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些?
一、整合和不整合
不整合又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 度不整合
美 国
——
(一)

三 叠


红 色


岩 倾


岩 层
(二)不整合接触及特征
1 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其特点 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 持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 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蚀的
剥蚀面存在。
第六章 沉积岩层的基本 产状和原生构造
地质体包括哪些?
1.沉积岩层 2.岩浆岩(喷出成因的层状
火山岩和侵入岩) 3.变质岩 4.构造岩
陆相沉积砾岩
海相沉积的碳酸岩
周口店岩体风化地貌
火 山 喷 发
变质岩——片岩
任何地质体的构造都可归纳为面状构造 和线状构造,为了确定和表示面、线的
空间关系,建立了产状要素
2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时,岩层倾角大于 地面坡角时,穿越沟谷的地质界线V字形尖端指 向沟谷下游;穿越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向上坡。
(相同相反)
3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 地面坡角时,穿越沟谷的地质界线V字形尖端指 向沟谷上游;穿越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向下坡。
(相同相同)
第四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角度不整合反映早期的水平挤压运动及后期 的升降运动。
(三)不整合的研究方法
1 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1.地层古生物方面的标志:如果两套地层中化石 所代表的时代有较大的间隔,反映了生物演化过程 的中断,说明可能存在不整合。 2. 沉积侵蚀方面的标志:两套地层之间如果存在 各种沉积-侵蚀面、如古侵蚀面、古土壤以及有关 残积矿床、底砾岩等,说明上覆地层形成前,曾一 度隆起、侵蚀和风化等作用,表明存在不整合。 3. 构造方面标志:如果上、下两套地层的变形有 明显差异,如产状不同、构造线不同,褶皱型式和 变形强度各异,说明存在不整合。 4. 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标志
(一)层理的形态 分类
1 水平层理 2 槽状层理 3 斜层理
(二)层理的识别标志
1 岩石成分变化 2 岩石结构变化 3 岩石颜色变化 4 岩石层面的原生构造
二、利用原生构造确定岩层面向
(一)层内原生构造 1 斜层理、2 递变层理、3 生物标志 (二)层面原生构造 1 波痕、2 泥裂、3 雨、冰雹痕、4 底面印模、 5 冲刷面、6 帐篷构造
2 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unconformity),其特 点是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 一定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 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
的剥蚀面存在。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1 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 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上缩短的同时,在垂 直方向上不断上升,并到达陆上的一定高度或成为 山地,还可能伴有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发生; 2 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 剥蚀面,在剥蚀面上形成古风化壳、残积矿产等; 3 地壳重新下降到水下沉积环境,在剥蚀面上又形 成新的原始水平沉积岩层(其底部常有底砾岩), 新形成的地层与不整合面大致平行,但与不整合面 以下的地层以一定的角度相交。
地质图是将地质体按一定符号与比例垂直 投影到地形图上所形成的图件。 1 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岩层地质界线与地
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 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3 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为岩层的厚度。 4 岩层出露宽度是其顶、底面出露线的水平
距。

美 国

——




系 红

色 砂

岩 倾
沉积岩层
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为沉积岩层。
沉积岩的原生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 中和成岩作用过程 产生的非构造变动 的构造特征称为沉 积的原生构造。
一、层理及识别
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它是 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的突变或 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结构是指岩石物质成分、结晶程度、 颗粒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