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总一第课时)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预习目标:1、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的地理问题。

2、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道理知识。

预习重点: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的关系预习任务:1、从日常生活出发,提出地理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2、列举一些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归纳各地风土人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预习珍断一、选择:1、下列体育活动与开展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A冲浪内陆地区B冬季运动会广州C登山运动平原地区D滑雪运动东北地区2、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是:A、水稻B、小麦C、玉米D、大豆二、综合题学校所在地和你的家乡群众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与当地的道理环境有什么关系?预习质疑探讨如何解开道理之“迷”的方法。

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总二第课时)第二课时预习目标:调查家乡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预习重点: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预习任务:调查访问收集有关农作物生长的条件预习诊断:小麦、玉米等需要热量、水、肥沃土壤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图文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

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线并认识各大洲的轮廓。

四大洋: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

然后“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202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世界地理位置、大洲分布和主要地理特征。

3.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的基本情况。

4. 理解气候和气象的相关知识,并了解中国的气候区划。

5. 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和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

6. 掌握人类的生活空间和居住环境的基本知识。

7. 了解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

课程安排第一章:地理学导论1. 地理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方法。

3. 了解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世界地理1. 理解世界地理位置和大洲分布。

2. 了解世界主要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水系、气候和植被等。

3. 通过案例研究,了解世界各地的特色地理环境。

第三章:地球与地壳运动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壳构造。

2. 掌握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3. 了解地震、火山和地理构造的相关知识。

第四章:气候与气象1. 理解气候和气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

3. 了解中国的气候区划和主要气候类型。

第五章: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 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和风暴等。

2. 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3. 了解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第六章:人类的生活空间1. 理解人类的生活空间和居住环境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和区别。

3. 了解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影响。

第七章:旅游地理1. 了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 了解旅游规划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组织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4. 使用简单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和气候等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1. 结合平时作业和考试,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3、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二、单元知识结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海陆分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大洲和大洋---七大洲和四大洋第二章海陆分布第二节海陆变迁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存在;证据;原因大陆漂移学说--- 提出者;内容;证据板块学说----内容;六大板块图;解释具体现象三、单元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3、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4.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5.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6.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

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四、单元教学难点1、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

五、学生情况分析六、课时划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课时第二节海陆变迁 1课时总复习 1课时第单元质量检测单元质量检测命题人:单元质量检测时间:单元质量检测试题简要分析:附:单元质量检测试题第单元质量检测分析一、基本状况:(平均分、及格率和高分率以及试卷每个板块乃至每道题的得失分率)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三、补救措施:四、质量检测小结附:单元质量检测学生等级一览表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重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前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2 地图的阅读与应用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练习使用地图进行定位和导航第二章:世界地理2.1 亚洲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学习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2.2 欧洲了解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学习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第三章:中国地理3.1 地理概览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和人口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3.2 区域特色学习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了解各个地区的特色和差异第四章: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1 生态环境概述学习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4.2 可持续发展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第五章: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5.1 人口问题学习人口的概念和人口增长的特点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影响5.2 资源与环境问题学习资源的概念和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和环境保护的措施5.3 经济发展学习经济发展的概念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第六章:农业生产6.1 农业发展概况学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技术发展6.2 主要农作物和农业区学习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分布和生长条件了解不同农业区的特点和主要农产品第七章:工业生产7.1 工业发展概况学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7.2 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基地学习我国主要工业部门的组成和特点了解不同工业基地的布局和主要工业产品第八章:交通运输与通讯8.1 交通运输业学习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作用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和发展8.2 现代通讯技术学习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了解现代通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第九章:城镇与乡村9.1 城市化进程学习城市化的概念和进程了解我国城市化的现状和特点9.2 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和联系学习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差异和联系了解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和措施第十章:区域发展与合作10.1 区域发展战略学习区域发展的概念和战略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政策和实践10.2 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学习区域合作的意义和方式了解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现状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球与地图章节中的1.2节,地图的阅读与应用,是重点也是难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主要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掌握聚落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风格,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地理思维和方法上还需进一步培养。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难点: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分析,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聚落的形成原因和民居特色。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地考察地点,安排考察时间。

3.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引导学生关注民居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展示相关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

3.操练(15分钟)分析具体地区的聚落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认识地球1.1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了解地理学科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1.2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学习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特点掌握地球的相关术语(如赤道、纬度、经度等)1.3 地球的运动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第二章:地图的阅读与应用2.1 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习地图的种类和作用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与技巧2.2 地图的绘制了解地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学习绘制简单的地图2.3 地图的应用探讨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进行地图相关的实际操作练习第三章:气候与天气3.1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学习描述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术语3.2 主要的气候类型学习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3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第四章:水资源4.1 水的循环与分布学习水的循环过程及影响因素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4.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探讨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认识水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4.3 水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分析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学习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第五章:人类与地球环境5.1 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5.2 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分析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习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措施和方法5.3 可持续发展与和谐自然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探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法和途径第六章:自然资源6.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学习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重要性6.2 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探讨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6.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学习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第七章:农业生产7.1 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习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7.2 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探讨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及其特点分析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7.3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第八章:工业布局与交通地理8.1 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学习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理解不同类型工业的特点和分布8.2 我国工业的发展与布局探讨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分析我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和趋势8.3 交通地理的重要性理解交通对于地理的影响学习交通布局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第九章:人口与城市9.1 人口增长与迁移学习人口增长的特点和问题探讨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9.2 人口政策与人口管理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内容和意义学习人口管理的措施和方法9.3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分析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探讨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第十章:区域地理研究10.1 区域地理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学习区域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10.2 案例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问题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问题探讨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互补性10.3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为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共包含十个章节。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的认识1. 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以及地球的运动。

2.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地图的基本知识1. 学习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坐标系等基本要素。

2. 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作图能力。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世界地理概况1. 学习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了解世界地理的研究内容。

2. 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分区,了解各大洲的特点。

第二节:亚洲1. 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

2. 了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地理特征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范围1. 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理解其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 掌握中国的四至点,了解其地理范围。

第二节:中国的自然地理1. 学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水系等特点。

2. 理解中国自然地理的多样性,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人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 学习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掌握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学习环境保护的意义,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

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解其在我国的实践。

第五章:区域地理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1. 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理解区域的特征。

2. 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第二节:案例分析1. 以我国某一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气候与天气第一节:气候概述1. 学习气候的概念,理解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 掌握气候的构成要素,了解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第二节:我国的气候类型1. 学习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理解其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学习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其分类和特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一、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绘制等基本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使用地图和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2. 教学内容2.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2.2 地球的运动2.3 地图的绘制与使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3.2 经纬网的构成及应用3.3 地图的绘制与阅读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采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具进行教学。

4.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

5. 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

5.2 讲解地球的形状、结构及运动,展示相关课件。

5.3 介绍地图的绘制方法,展示地图样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

5.4 组织学生进行地图绘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二、第二章《世界地理》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界各地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

2. 教学内容2.1 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2.2 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3 世界的地理分区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及特点3.2 世界地理分区及各国分布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采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教具进行教学。

4.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实践活动。

5. 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

5.2 讲解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展示相关课件。

5.3 介绍世界地理分区及各国分布,组织学生进行地图观察和分析。

5.4 组织学生进行世界地理知识竞猜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解读)-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解读)-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 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能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教学目标
➢ 观察地球仪,并能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能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 能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 在地球仪上能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能
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初步建立图示地形与真实地形的对应关系,形成空间 概念,为学生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观察和阅读有段区域的地形图打下基础。
可见,新课标与以前的地理大纲要求一样,把“地球与地图”安排在最 先学习,是符合这部分内容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的。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地球的宇宙环境
由远 及近
地球的运动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外,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人的载人航天精神,即热爱祖 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 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 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观察地球仪,并 用简易材料制作地 球仪模型。
本条目要求学生说出历史上具有重大阶段性意义或突破性意义 的事例,简略勾画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历史线索。不要求学 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字,而只是要求学 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即可。这里,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培养能 力(描述地理事物)是主要的。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以往的教学 中,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会进一步要求了解"地球的赤道略鼓, 两极略扁,南北两极不对称"。其实,地球的赤道半径和两极半径之 间的差别,与庞大的地球相比,是很微小的。在地球仪上,这种差 别就很难表示出来。因此,这部分内容没有必要就此开展深入学习。

2024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优秀4篇

2024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沉默给大家收集整理的4篇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认识地球仪,能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了解赤道、纬线、纬度的定义。

4、分析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明确南北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根据所给出的纬线图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纬度区位置。

学习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纬度区。

学生自学学习任务(一)自学课本14—16页地球的形状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说出地球的形状。

2、利用图中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

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

并互相解答。

学习任务(二) 自学课文第16—17页地球仪部分思考回答:1、什么是地球仪?2、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经线及纬线。

3、说出赤道、纬线、纬度的概念,南北纬度的是如何划分的,南北纬度各用那个字母表示。

4、观察“纬线与纬度”图分析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填下表。

纬线(圈)形状特征指示的方向长度的特点纬度的范围度数的变化规律相同度数的区分零度线的确定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地图的基本常识和使用方法。

- 掌握地图上的方向、距离和比例尺的概念。

- 学会使用地图上的经纬度坐标进行定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 地图练册和绘制地图的工具- 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 课本、笔记本和书写工具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并问学生对地图有什么了解和认识。

- 引导学生讨论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研究地图的基本常识(15分钟)- 向学生介绍地图的定义和种类,并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

- 解释地图上的常用符号和图例含义,并进行互动讨论。

- 给学生分发练册,让他们尝试解读地图上的符号和图例。

3. 研究地图上的方向(15分钟)- 向学生解释地图上的方向标志和指示方法。

- 给学生展示地图上的方位图,并让他们练辨认方向。

-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描述和指示方向来找到特定地点。

4. 掌握地图上的距离和比例尺(15分钟)- 向学生介绍地图上的比例尺和距离单位。

- 给学生展示不同比例尺下的地图,并让他们计算实际距离。

- 让学生练使用比例尺来测量地图上的距离。

5. 研究地图上的经纬度坐标(15分钟)- 向学生介绍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

- 给学生展示具有经纬度坐标的地图,并让他们理解坐标的意义。

- 让学生练使用经纬度坐标来定位地图上的特定位置。

6. 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

- 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疑惑。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对地图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 收集学生在练册和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 进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 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纠正和帮助。

参考资料-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 绘制地图的工具和练册- 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单元备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单元备课

4、掌握比例尺的定义,了解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和换算,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
5、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
6、了解图例和注记的含义。
7、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单元备课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2、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掌握八个基本方向的符号、位置关系。
3、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学会在流精神,享受成功的喜悦。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能够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5、树立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法设计
创设情境法、探究式、参与法、讲解法、读图法
课时分配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 一课时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三课时
2、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
3、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
4、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比例尺的换算、熟悉和使用图例和注记。
5、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地理的重要内容,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内容涵盖了天气与气候的定义、气团与气旋、气温与降水、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变化等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与气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团与气旋、气温与降水、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变化等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与气候的知识。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天气与气候的图像和数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案、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收集天气预报、气候数据等实际案例资料。

3.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天气预报和气候数据,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天气与气候有什么认识?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解释天气与气候的形成原因。

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例如,分析我国南方的雨季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北方沙尘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2 地形图判读(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备课(人教版2024)

2.2 地形图判读(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备课(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地图
2.2地形图的判读
爷爷说的不对,书 上说珠穆朗玛峰的 高度是8844.3米
这是我见过最高 的山峰,至少有
4000米。
珠穆朗玛峰
相对高度 4844米
珠穆朗玛峰 海拔8844米
青藏高原
海拔4000米
海平面
海 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 拔 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 高度 点的垂直距离。
200米以下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500米以下 中间低四周 宽广平坦 地面起伏小 地面起伏小 地面起伏大 高
平原 盆地 高原 山地 丘陵
练一练:书本P36活动
1.根据图中高度表,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完成分层涂色。 2.判断图中①-⑤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地形图 的判读
归纳总结
等高线 地形图
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
甲 1000米
练一练
1.甲地的海拔是多少?
671米
1500米 乙
2.乙地的海拔是多少?
500米
海平面
354米
3.甲乙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317米
等高线地形图

怎么绘制的?
地表是高低起伏
地图是平面的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等高线地形图——基本概念


线


50m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读出陆地地表的高低)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同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线疏坡缓)
闭合 相等 不相等 稀疏 密集
山峰 山谷 山脊 陡崖
山地山体部位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部位的判读
山体部位的判读——山峰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本节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学习地理基本概念,如经纬度、地理位置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2. 学习地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1. 复习前两节课的知识点。

2. 学习地理坐标系和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理位置。

第四课时:1. 复习前三节课的知识点。

2. 学习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GIS技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时:1. 复习前四节课的知识点。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3. 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

三、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

2. 地图、地球仪等教具。

3.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学习地理基本概念,如经纬度、地理位置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单元备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主要差异,了解他们的分布,初步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2、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3、了解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了解其主要职能。

能力目标: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初步学会搜集资料,对各国经济水平进行对比,养成关注身边地理事物的习惯。

学会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培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在资料搜集与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了解国际组织的产生,认识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
初步认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建设祖国的热情。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材分析:
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教法设计:
直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课时分配: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课时
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一课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是整个初中教材最基础的章节,对以后的地理学系起到关键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它的重中之重,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没有真正的学习地图,地理空间学习能力较差,而我校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等原因,在地图等方面了解的,这更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本章既是理解的难点,也是记忆的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分析。

(三)教学目标:
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并且能用相关数据描述其大小;学会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观察并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且能够用景卫网确定地球上任一地点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教学策略:
突出重点,学习过程练习化。

重点练习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通过指地图、指空白图、填图、绘图、联系等相关步骤对经线和纬线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地认识,观察并运用地球仪。

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把有关图片和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达到培养他们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课时安排:
共九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4课时;
《地球的运动》2课时;
《地图》3课时

(一)内容分析:
本章中世界海陆分布图大势是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基础,与经纬网一起构成地理学系的最基础的章节,对以后的地理学系起到关键的作用。

]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重点及难点)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教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措施:
1、突出重点,学习过程练习化。

重点练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通过指地图、指空白图、填图、绘图、联系等相关步骤对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大洲大洋相对于经纬线的位置、相对于半球的位置进行充分联系。

2、海陆变迁侧重于对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运动学说的掌握并运用解释地理现象。

,
:
(一)内容分析:
本章的教学内容包括世界人口和人口问题、世界语言和宗教,观念教学是这一章教学的重点,通过本章教学旨在帮学什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懂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4、说出世界主要语言、宗教的分布地区。

举例说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


5、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举例说明聚落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教学措施:
充分搜集资料,通过丰富的资料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把观念教学放到重要地位。


~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单元备课
(一)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重点学习世界上的国家,通过对比世界上不同国家在面积、人口、社会制度及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发展中国家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形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型。

(二)学情分析:
针对我校为学生生活在农村知识免较窄的特点,估计他们对于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并不熟悉,对国家的图上位置更了解甚少,因此宜结合地图在图上明确其分布。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不能单纯的讲授,而以结合具体势力让学生理解世界贸易的不平等。

(三)教学目标:
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水平差异。

2、知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3、运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型。

4、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四)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资料进行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国际合作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共一课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