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电子秒表
电子技术秒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包括计时电路、控制电路和显示电路的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电子秒表电路。
3. 学生了解电子秒表中涉及的电子元器件,如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并掌握其作用及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protel或其他电路设计软件绘制电子秒表的原理图和PCB 图。
2. 学生能够根据电路图,正确搭建和调试电子秒表电路,实现计时、清零、启动等功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习自信心。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技术对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电子秒表的相关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子秒表基本原理:- 计时电路原理,包括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等组成部分;- 控制电路原理,包括启动、停止、清零等功能实现;- 显示电路原理,涉及LED数码管、LCD显示屏等显示器件。
2. 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 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基本元器件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集成电路、门电路等在电子秒表中的应用;- 电池、电源模块为电子秒表提供稳定电源。
3. 实践操作与电路设计:- 使用protel软件绘制电子秒表原理图和PCB图;- 根据原理图,搭建和调试电子秒表电路,实现计时、清零、启动等功能;-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电路设计及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参照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电子秒表基本原理学习,了解各部分电路功能;- 第二周:电子元器件学习,掌握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第三周:实践操作,绘制原理图、PCB图,搭建电路;- 第四周:电路调试与优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数字逻辑电路(数电)课程设计_电子秒表_VHDL实现(含完整源代码!!)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数字逻辑设计实验报告实验题目:电子秒表学生姓名:指导老师:一、实验内容利用FPGA设计一个电子秒表,计时范围00.00 ~ 99.00秒,最多连续记录3个成绩,由两键控制。
二、实验要求1、实现计时功能:域值范围为00.00 ~ 99.00秒,分辨率0.01秒,在数码管上显示。
2、两键控制与三次记录:1键实现“开始”、“记录”等功能,2键实现“显示”、“重置”等功能。
系统上电复位后,按下1键“开始”后,开始计时,记录的时间一直显示在数码管上;按下1键“记录第一次”,次按1键“记录第二次”,再按1键“记录第三次”,分别记录三次时间。
其后按下2键“显示第一次”,次按2键“显示第二次”,再按2键“显示第三次”,数码管上分别显示此前三次记录的时间;显示完成后,按2键“重置”,所有数据清零,此时再按1键“开始”重复上述计时功能。
三、设计思路1、整体设计思路先对按键进行去抖操作,以正确的得到按键信息。
同时将按键信息对应到状态机中,状态机中的状态有:理想状态、开始状态、3次记录、3次显示、以及其之间的7次等待状态。
因为需要用数码管显示,故显示的过程中需要对数码管进行片选和段选,因此要用到4输入的多路选择器。
在去抖、计时、显示的过程中,都需要用到分频,从而得到理想频率的时钟信号。
2、分频设计该实验中有3个地方需要用到分频操作,即去抖分频(需得到200HZ时钟)、计时分频(需得到100HZ时钟)和显示分频(需得到25kHZ时钟)。
分频的具体实现很简单,需首先算出系统时钟(50MHZ)和所需始终的频率比T,并定义一个计数变量count,当系统时钟的上升沿每来到一次,count就加1,当count=T时就将其置回1。
这样只要令count=1~T/2时clk=‘0’,count=T/2+1~T时clk=‘1’即可。
倒计时电子秒表课程设计
倒计时电子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倒计时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分析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3. 学生了解倒计时电子秒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比赛、实验计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会组装和调试倒计时电子秒表,提高电子制作技能。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编程知识,为倒计时电子秒表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基本功能。
3. 学生具备运用倒计时电子秒表进行时间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认识到倒计时电子秒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珍惜时间、提高效率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并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介绍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
- 分析计时器电路的原理,包括时钟电路、分频器、计数器等组成部分。
- 探讨倒计时电子秒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2. 实践操作:- 教学学生如何组装和调试倒计时电子秒表,包括电路连接、元件识别等。
- 引导学生编写简单的倒计时程序,实现秒表的基本功能。
- 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倒计时电子秒表进行实际计时操作。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电子秒表的认识,学习基本原理和功能。
- 第二周:分析倒计时电子秒表的电路原理,进行电路图的识读。
- 第三周:动手实践,组装和调试倒计时电子秒表。
- 第四周:编写程序,实现倒计时功能,并进行测试。
- 第五周: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倒计时电子秒表的拓展学习。
电子秒表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秒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计时器的工作流程。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元件和电路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易的电子秒表。
3. 学生能够解释电子秒表中涉及的时间单位,如秒、分、时,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完成电子秒表的电路设计和组装。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能够准确使用工具进行电子电路的搭建。
3. 学生能够通过编写简单程序或使用相关软件,实现对电子秒表的编程和功能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和创新实践的热爱,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耐心、细心和责任感,认识到精确计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电子计时器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但需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技巧。
教学要求: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可观察、可评估的指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秒表原理介绍:讲解计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振荡器、计数器、时钟脉冲等,关联课本第三章关于数字电路的内容。
2. 电子元件认知:学习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并了解它们在电子秒表中的作用,对应课本第二章电子元件的知识点。
3. 电路设计与搭建:根据电子秒表的功能需求,设计电路图,选用合适的电子元件进行电路搭建,结合课本第四章的电路设计原理。
4. 程序编写与调试:学习编写简单的程序或使用相关软件,实现对电子秒表的编程和功能调试,关联课本第五章关于微控制器的基础知识。
数电课程设计:电子秒表
数电课程设计:电子秒表
电子秒表是一种常见的计时工具,它通过使用电子元件实现高精度的计时功能。
下面是一个基于数电的电子秒表的设计方案:
1. 运算部分设计:
- 使用一个1Hz的时钟源,可以通过计数器或者振荡器实现。
- 使用一个可重置的二进制计数器,位数根据需要的计时范
围确定。
例如,如果计时范围为1小时,可使用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
- 计时开始/停止控制逻辑:这可以通过一个开关电路实现,可以使用一个门电路或者触发器电路。
- 计数器重置逻辑:可以使用一个按钮或者开关来重置计数
器的值。
2. 显示部分设计:
- 使用数码管或者液晶显示器来显示计时结果。
数码管可以
使用共阳或者共阴的7段数码管。
- 使用译码器将计数器的二进制输出转换为译码信号,用于
控制数码管显示的数字。
3. 其他功能:
- 可以添加一个暂停功能,通过一个按钮或者开关来实现。
当计时中按下暂停按钮时,计时器会停止计数,再次按下暂停
按钮时,计时器继续计数。
- 可以添加一个拆表功能,通过一个按钮或者开关来实现。
按下拆表按钮时,计时器会记录当前的计时值,然后重置为0,再次按下拆表按钮时,计时器恢复原来的计时状态。
该设计方案中的电子秒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例如增加更多的功能按钮、调整计时范围和精度等。
同时,需要注意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对供电电源和信号的处理。
电子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秒表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版)2010 ~2011 学年第 2学期教学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物电学院课程名称电子设计竞赛课程设计题目电子秒表指导教师焦新涛学生姓名陈辉明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2008级电子秒表1.设计目的利用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中断设计秒表,从而实现秒、0.1秒的计时。
综合运用所学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具备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能力。
通过本次系统设计加深对单片机掌握定时器、外部中断的设置和编程原理的全面认识复习和掌握,对单片机实际的应用作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本次系统设计,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认识单片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
2.设计要求本系统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通过采用proteus仿真软件来模拟实现。
模拟利用AT89C52单片机、LED数码管以及控件来控制秒表的计数以及计数的开启/暂停/继续与复位!其中有三个数码管用来显示数据,一个数码管显示分(两位),一个数码管显示秒(两位),另一个数码管显示十分之一秒,十分之一秒的数码管计数从0~9,满十进一后显示秒的数码管的数字加一,并且十分之一秒显示清零重新从零计数。
秒的数码管计数从00~59,满59后进一后显示分的数码管加一,并且秒显示清零重新从零计数。
分的数码管计数从00开始。
计分数码管采用两位的数码管,当计数超过范围是所有数码管全部清零重新计数。
3.设计原理3.1主要元件:1个AT89S52芯片、2个独立键盘、3个LED数码管。
3.2工作原理:(1)电子秒表的系统设计是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功能,在周期的时间内产生中断来执行既定的程序,单片机AT89S52共有3个定时器,本系统采用了定时器1的工作模式1:此工作模式中,计数寄存器由16位组成,此时TH1、TL1都作为8位计数器使用,工作原理为:TL1计数溢出向TH1进位,TH1计数溢出时置位TF1=1,并向CPU申请中断,最大的计数值为216 =65536 (2)系统采用的晶振频率为f osc =12MHz,机器周期为T cy =1us ,定时范围为1~65536us。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秒表
湖南文理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电子设计制作与工艺实习》课题名称:电子秒表系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自动化10级10102班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 *完成时间:2012年6月29日报告成绩:摘要摘要就是一段话,内容要反映六个方面:(1)课题目的;(2)技术手段;(3)硬件结构;(4)软件模块;(5)分析手段及实验与仿真结果;(6)结果与创新点。
整体上字数控制在300~500字以内,不能低于300字。
关键词:×××;×××;×××;×××;×××关键词的提炼来自四个方面:(1)课题中心词;(2)技术核心词;(3)技术手段名称;(4)设计工具术语。
严禁以器件型号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的数量控制在4~8个以内,小4号宋体,词与词之间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无标点符号。
Abstract(摘要翻译符合科技英文规范,多采用被动语态翻译,严禁是摘要的直译。
)Keywords:×××,×××,×××,×××,×××(关键词务必是专业单词与词组,可以是缩写方式,但许多期刊不允许缩写。
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无标点符号)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第一章电子秒表方案设计 (1)1.1绪论 (1)1.2 电子秒表功能或性能 (2)1.3 电子秒表设计方案 (2)第二章电子秒表电路设计 (4)2.1 秒分计时电路 (4)2.2 小时计时电路 (4)2.3 开关电路 (4)2.4 清零电路 (4)2.5 整体电路 (4)第三章电子秒表仿真与实验 (5)4.1秒分计时电路实验 (5)4.2 小时计时电路实验 (5)4.3 开关电路及清零电路实验 (6)总结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附录1 电子秒表电路图 (11)附录2 电子秒表明细表 (12)第一章电子秒表方案设计1.1 绪论目前数字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测量仪表,电视,雷达,通信等各个领域。
电子秒表的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秒表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掌握计时器的功能及其组成部分。
2. 学生能够描述电子秒表的电路工作原理,包括晶体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等关键电路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知识,解释电子秒表中时间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秒表电路,并进行模拟组装。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电子秒表的调试和故障排查,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仪器,对电子秒表进行性能测试,并做出准确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通过团队合作设计电子秒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设计制作电子秒表,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假设学生为初中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的物理知识和电子技术原理,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课程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以下教学内容展开:1. 电子秒表基础知识:介绍电子秒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各部分功能,涉及课本第三章“计时器原理”相关内容。
2. 电路设计与分析:讲解电子秒表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等关键部分的设计,参照课本第四章“数字电路设计基础”。
3. 元器件选择与使用:教授如何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如晶体振荡器、集成电路、显示屏等,对应课本第五章“常用元器件”。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秒表的组装、调试与测试,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课本第六章“电子制作实践”。
电子技术秒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工作流程及各部分功能。
2. 使学生了解计时器的种类,掌握电子计时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使用,如集成电路、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搭建电子秒表的能力,提高焊接技术。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秒表进行实验操作,进行数据测量、分析、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交流、互助。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电子元件和电路有一定了解,喜欢动手实践,但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秒表原理及其组成- 介绍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如晶振、分频器、计数器、显示器等部分的功能。
- 分析电子秒表中各电子元件的作用,如集成电路、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2. 电子秒表的组装与调试- 指导学生根据电路图进行电子秒表的组装,掌握焊接技术。
- 教学如何对组装好的电子秒表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3. 电子秒表的应用实例- 介绍电子秒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比赛、实验测量等。
- 分析不同场景下电子秒表的选用及注意事项。
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电子秒表原理及其组成- 第二课时:电子元件介绍及焊接技巧- 第三课时:电子秒表的组装与调试- 第四课时:电子秒表的应用实例及拓展5.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 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计时器原理及其应用- 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电子元件及其选用- 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焊接技术- 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电子电路的组装与调试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子秒表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子秒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秒表的基本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微机编程实现电子秒表的计时功能;3. 掌握电子秒表中涉及的时间计算和显示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微机原理设计简单的电子秒表程序;2. 能够对电子秒表进行调试和故障排查;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微机原理和电子制作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电子和编程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子秒表的设计与制作,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微机原理概述:介绍微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电子秒表原理:讲解电子秒表的计时原理、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方法;- 编程语言:复习C语言基础知识,强调在微机编程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 硬件设计:指导学生设计电子秒表的硬件电路,包括时钟芯片、显示模块等;- 软件编程:教授学生使用C语言编写电子秒表的程序,实现计时、显示等功能;- 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对电子秒表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计时的准确性。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微机原理概述,电子秒表原理学习;- 第二周:C语言基础知识复习,硬件设计指导和实践;- 第三周:软件编程教学与实践;- 第四周:调试与优化,总结与评价。
4. 教材章节:- 第一章:微机原理概述;- 第二章:C语言基础知识;- 第三章:电子秒表的硬件设计与软件编程;- 第四章:电子秒表的调试与优化。
电子秒表课程设计的问题
电子秒表课程设计的问题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计时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能运用电子秒表进行简单的时间测量,并准确读取时间数据。
3. 学生了解电子秒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操作电子秒表,进行时间的测量和记录。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电子秒表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秒表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实验课,结合电子秒表的使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时间测量的方法。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电子秒表基本原理- 介绍电子秒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 解释电子秒表与传统秒表的异同。
2. 电子秒表的使用方法- 讲解电子秒表的按键功能和使用步骤。
- 演示如何进行时间测量、数据读取和清零操作。
3. 实际操作与应用- 设计实验,让学生运用电子秒表测量不同物体下落时间。
-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影响时间测量的因素。
4. 电子秒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电子秒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计时、烹饪等。
- 探讨电子秒表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如物理实验、化学反应等。
5. 小组合作与实验报告-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电路cad课程设计电子秒表
电路cad课程设计电子秒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组成,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布局,并了解电路图的基本符号和规范。
3. 学生能理解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绘制电子秒表的电路图,并进行仿真测试。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搭建电子秒表的电路,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3. 学生能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培养对电子技术和电路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能认识到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达到课程目标。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实际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秒表原理:讲解电子秒表的组成、工作原理,重点介绍计时器、计数器等核心部件的功能和应用。
2. 电路元件:学习并掌握电子秒表中常用的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元件的特性和用途。
3. 逻辑门电路:介绍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其在电子秒表中的应用。
4. CAD软件应用:学习使用CAD软件进行电路图设计、绘制和仿真,掌握电路图的基本符号和规范。
5. 电路设计与搭建: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电子秒表的电路,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第1课时:电子秒表原理及电路元件介绍教材章节:第3章“数字电路基础”2. 第2课时:逻辑门电路及其应用教材章节:第4章“逻辑门电路”3. 第3课时:CAD软件操作与电路图绘制教材章节:第5章“电路设计与仿真”4. 第4课时:电路搭建与调试教材章节:第6章“数字电路设计与实践”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讲解电子秒表原理、电路元件和逻辑门电路等理论知识时,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子秒表
设计过程中的难点与挑战:硬件电路的设计、软件编程的调试、测试结果的分析 设计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提高了实践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 力
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功能实现:部分功能尚未实现, 如倒计时、暂停等功能
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
硬件设计:选择合适的单片 机、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等 硬件设备
设计目标:实现电子秒表的 基本功能,如计时、暂停、 清零等
软件设计:编写相应的程序, 实现电子秒表的功能
测试与调试:对电子秒表进 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正常
运行
硬件电路设计
单片机选择: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如STC89C52 晶振选择:选择合适的晶振频率,如12MHz 复位电路设计:设计复位电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定时器设计:设计定时器,实现秒表的计时功能 显示电路设计:设计显示电路,显示秒表的时间信息 电源电路设计:设计电源电路,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电
显示更新:显示驱动程序的显示更新函数,包括刷新显示内容、更新显示时间等。
中断处理:显示驱动程序的中断处理函数,包括处理显示中断、更新显示内容等。
按键处理程序流程图和代码实现
流程图:按键输入、处理、输出
流程图和代码实现:按键处理程序 的流程图和代码实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代码实现:按键扫描、状态判断、 时间更新
特点:单片机具 有体积小、功耗 低、可靠性高、 编程简单等优点。
应用:在电子秒 表中,单片机负 责接收按键输入、 显示时间、控制 蜂鸣器等操作。
单片机的分类和特点
单片机分类:根据功能、性能、应用领域等不同,可以分为8位、16位、32位等不同类型。 特点: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编程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应用领域: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 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正在向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方向发展。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秒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秒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课程中关于秒表的设计和制作。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
2.掌握秒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熟悉秒表的制作流程和调试方法。
4.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
5.能够使用实验仪器和工具进行电子作品的制作和调试。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
2.秒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秒表的制作流程和调试方法。
4.实际操作演练,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和调试秒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秒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秒表的制作流程和调试方法。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和调试秒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子技术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参考书:提供电子技术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秒表的制作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仪器和工具,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考试:安排一次考试,测试学生对秒表设计和制作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多功能电子秒表课程设计
多功能电子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多功能电子秒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2. 学生掌握电子秒表的各项功能,如启动、停止、计时、分段计时等。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秒表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量速度、距离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多功能电子秒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学会将电子秒表应用于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秒表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子秒表的使用,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科学的实验态度,提高对实验结果的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多功能电子秒表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子秒表相关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物理学科基础知识为主,结合多功能电子秒表的使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子秒表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各部分功能。
2. 电子秒表的操作方法:详细讲解电子秒表的各项功能,如启动、停止、复位、分段计时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电子秒表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结合课本内容,运用电子秒表进行以下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速度- 测量反应时间- 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4.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指导学生使用电子秒表收集实验数据,并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5. 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按照科学规范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数据及结论等。
秒表设计课程设计
秒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秒表的基本原理,掌握秒表的时间计算方法。
2. 学生能了解电子秒表的结构,熟悉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秒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秒表设计中的问题。
2.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与他人共同完成秒表设计任务。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秒表的编程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创新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秒表原理及设计基础1. 时间计算方法:时分秒的换算,精确到毫秒的计算。
2. 电子秒表结构:介绍秒表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时钟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
3. 电路原理:讲解秒表电路的工作原理,包括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等。
第二部分:秒表设计及制作1. 设计要求: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秒表的设计指标,如计时范围、精度等。
2. 元器件选择: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学会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3. 电路搭建:根据设计原理,搭建秒表电路,进行调试。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1.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搭建并调试秒表电路。
2. 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学进度安排:共4课时,第一课时讲解秒表原理及设计基础;第二课时进行秒表设计及制作;第三课时进行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第四课时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
课程设计电子秒表原理
课程设计电子秒表原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使用电子秒表进行基本的时间测量,并能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其对实验操作的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使用方法和故障排查。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课时:电子秒表的简介和工作原理–电子秒表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介绍2.第二课时:电子秒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显示屏和按键的功能解析–定时器、计数器和闹钟等模块的工作原理3.第三课时:电子秒表的使用方法–基本操作方法(启动、停止、重置等)–特殊功能的使用(例如:计时、计数、闹钟等)4.第四课时:电子秒表的故障排查–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故障排查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和案例分析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使用方法和故障排查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
2.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子秒表,加深对电子秒表的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等。
1.教材:选择内容详实、结构清晰、难易适中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实验设备:准备电子秒表、实验台等设备,以便进行实验教学。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作业主要包括课后练习和实验报告,占总评的40%。
数电课程设计电子秒表
数电课程设计电子秒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掌握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二进制计数器、触发器等数字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3. 让学生掌握时钟信号的产生与分频技术,并能运用到电子秒表的制作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设计简单的电子秒表电路。
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面包板进行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查。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电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遵循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对电子制作感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3.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1. 理解并掌握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独立搭建并调试简单的电子秒表电路。
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回顾,包括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基本元件。
- 电子秒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重点讲解时钟信号的产生与分频技术。
- 教材章节:第二章“数字电路基础”,第三章“时序逻辑电路”,第四章“脉冲电路”。
2. 实践操作:- 电子秒表的电路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计数器、触发器等元件。
- 电路搭建与调试,学会使用面包板进行电路连接,观察并分析电路运行情况。
- 故障排查与优化,针对电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试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5/2016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设计II实验报告设计题目
电子秒表
任务要求基本要求
A.设计秒表功能,精度为0.01秒。
B.可同时记录和存储10个秒表数据(连续记录并显示已存储记录数,秒表记录数据查询和清除功能)。
发挥部分:
A.设计PC和430之间的串行口通信程序(参考USB通信实验)和通信协议,通过USB串行口向PC机上报秒表数据。
实验设备
及软件
计算机;MSP-EXP430F5529开发板;IAR开发软件
目录
一.设计要求和原理说明
1.1 设计要求
A.设计秒表功能,精度为0.01秒。
B.可同时记录和存储10个秒表数据(连续记录并显示已存储记录数,秒表记录数据查询和清除功能)。
1.2 原理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利用430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计数原理,实现电子秒表的精确计时。
利用中断系统实现计数开始和数据记录,并在LED显示屏上显示。
当接通电源即对开发板、按键和定时器初始化。
初始状态下计时器显示00.00,当按下S2键时,外部中断I N T1向CPU发出中断请求,CPU转去执行外部中断1服务程序,即开启定时器。
计时采用定时器T中断完成,秒表要求的精度为0.01秒,故设定定时溢出中断周期为10m s,当一处中断后向CPU发出溢出中断请求,每发出一次中断请求就对毫秒计数单元进行加一,达到10次就对十毫秒位进行加一。
依次类推,直到99.99秒重新复位。
当按下S1键,停止内部中断,执行外部中断处理程序,即记录当前计时结果,并显示在LCD显示屏上。
记录完成才允许其他中断。
LCD屏一次允许显示十个数据,当记满十组数据时回到第一行继续显示后面的数据。
当再次按下S2键,数据清零。
二.系统硬件设计
2.1按键输入模块设计
本次设计具有三个功能:启动定时器,计时和清零。
对S2键设计实现启动定时器和清零功能。
对S1键设计实现计时功能。
当按下S2键时,外部中断I N T1向CPU发出中断请求,CPU转去执行外部中断1服务程序,即开启定时器。
计时采用定时器T中断完成,秒表要求的精度为0.01秒,故设定定时溢出中断周期为10m s,当一处中断后向CPU发出溢出中断请求,每发出一次中断请求就对毫秒计数单元进行加一,达到10次就对十毫秒位进行加一。
依次类推,直到99.99秒重新复位。
当按下S1键,停止内部中断,执行外部中断处理程序,即记录当前计时结果,并显示在LCD显示屏上。
记录完成才允许其他中断。
LCD屏一次允许显示十个数据,当记满十组数据时回到第一行继续显示后面的数据。
当再次按下S2键,数据清零。
2.2点阵LCD液晶显示模块
在该电路中,液晶为102×64点阵LCD,采用SPI模式实现数据的传输,在该电路中数据传输是单向的,数据只允许写入。
在初始化时,调节命令中PM(0~63)的数值就可调节液晶显示对比度;该液晶背光为LED背光,通过
在LCD_BL_EN (P7.6)上输出PWM 信号进行调节背光亮度。
本次设计要求能够同时记录和存储10组数据。
根据LCD 液晶屏的点阵格式我们进行如下设计,即除去按键功能标记行和定时器同步显示行,记录的十组数据分五行显示,每行显示两组数据。
当记满十组数据,重新回到数据记录的首行进行下一组数据的显示。
三.流程图设计
四.程序设计
LCD 液晶模块,定时器及按键初始化
开发板初始化
设置中断,每中断一次计数加一
链接键盘
打开计时器
关闭计时器,清零
FLAG=1?
Y
按下S1 按下S2 LCD 显示屏
N
当S1键被按下时,禁止外部中断并记录当前时间,调用timeshow()函数在LCD显示屏上显示。
再返回执行中断处理前的程序。
当S2键被按下,首先判断是否处于计时状态或清零状态。
若处于计时状态,则定时器开始工作。
此次设计要求时间精度为10ms,故对定时器的设计中断溢出时间为0.01s。
从零时刻开始计时,因此采用增计数方式工作。
并调用timeshow ()函数实时显示当前时刻。
定时器工作方式设定
首先初始化时钟;使用了MSP430F5529芯片的32KHz低频晶体振荡器作为时钟;定时溢出中断周期为10ms,当一处中断后向CPU发出溢出中断请求,每发出一次中断请求就对十毫秒计数单元进行加一,达到10次就对百毫秒位进行加一,依次类推,直到99.99秒重新复位。
五.设计小结
此次设计一开始我们首先从对430单片机的功能学习开始入手,学习掌握单片机的编程方法。
然后分析课程设计的功能要求,电子秒表要求的数据记录、显示和清零等功能需要我们对开发板初始化,设定按键功能,并且要正确设定系统的中断时间才能达到0.01s的精度。
根据不同模块的功能要求,我们按照模块编程通过不断的调试和整合最终实现了程序的正确运行,能够在单片机上正确记录十组计时数据。
但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瑕疵,比如,当S1键按下过快,会导致同时记录显示两组数据。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单片机的低频晶振存在毛刺消抖电路无法消除才导致的现象。
本次课程设计不仅使我增进了对430单片机工作原理的了解,更提高了我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通过对单片机编程,我学会了将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有很大裨益。
附:电子秒表运行结果:
设计成绩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