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助学平台《管理学原理》-精简版
管理学原理讲义汇总
Liaison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1-17
Gao Junshan, UST Beijing
Nature of management: Role model
Informational Roles
Monitor
Disseminator
Interpersonal Roles
Determining Where decisions are to be made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1-13 Gao Junshan, UST Beijing
Nature of management: Functional view
Leading
Motivating employees
Entrepreneur
Nature of management: Universality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Issues
Decision Making National Borders Handling Change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1-23
• Relevant disciplines to management • Evolution of modern management practices •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on Management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1-3 Gao Junshan, UST Beijing
First-Level Managers Middle Managers Top Managers
24%
《管理学原理》厦门大学 林志扬版 课后习题+重点纲要 期末复习汇总
1、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性的科学。
2、管理: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四个关键点:管理存在于正式组织内;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其他人的工作;管理工作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管理人员要考虑:被管理者的工作和被管理者本身3、为什么说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由于每个企业能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能用于社会生产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实现某种想要达到的任务或目标。
由于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的目标能有效地实现。
每一个组织都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使组织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4、为什么说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答:(1)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2)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通过作用于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而对组织的成效产生影响的。
(3)正因为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在协调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组织成效的过程中要受到工作方面和非工作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高的管理成效有可能导致低的组织成效,而低的管理成效却有可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
(4)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是说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是无关紧要的,相反的,它更说明了要提高组织成效就必须提高管理成效。
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成效会有助于提高组织成效。
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观点看,影响组织成效高低的其他因素也是管理活动的结果,组织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有效的管理活动使之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其他因素。
(5)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管理者的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是互动的,我们既不能迷信“管理万能论”,也不能相信“管理象征论”。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要点部分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要点部分《管理学原理》是一门涉及组织管理、领导力、决策等方面的学科,对于专升本考生来说,掌握其要点非常重要。
以下是《管理学原理》的要点部分,供考生参考。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的基本原理:目标导向、效率导向、人本导向、系统导向、发展导向。
二、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1.管理者的三种角色:决策者、人际关系者、信息处理者。
2.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三、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结构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指为达成其中一种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有序配置和协调的社会系统。
2.组织的基本特征:目标性、有序性、协调性、开放性、适应性。
3.组织的基本结构:职权关系、工作分工、工作协调、组织层次。
四、领导与领导力1.领导的定义:领导是指通过影响他人的行为,使他人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领导力的要素:个人特质、行为风格、权力与影响、情境因素。
3.领导风格:任务导向型、人际关系导向型、变革导向型。
五、决策与决策过程1.决策的定义:决策是指选择一种行动方案来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的过程。
2.决策过程的步骤: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方案生成、方案评估、方案选择、实施和监控。
六、沟通与沟通技巧1.沟通的定义: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2.沟通的要素:发送者、接收者、信息、媒介、反馈。
3.沟通技巧:有效倾听、明确表达、积极反馈、非语言沟通。
七、团队与团队管理1.团队的定义:团队是由共同目标、相互依赖的成员组成的协作单位。
2.团队的特点:共同目标、相互依赖、合作协作、共同责任。
3.团队管理的要点:明确目标、合理分工、有效沟通、激励激励、团队建设。
八、激励与激励理论1.激励的定义:激励是指通过给予奖励或者提供其他激励手段,以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过程。
2.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2011年06月19日星期日上午 10:03第一章答案一、填空1.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资源2.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 计划4.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5. 决策;6. 协调,人;7.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8.组织目标的实现;9. 计划10. 自然,社会11. 管理原理,管理方法;12. 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二、单项选择1.C2. D3.D4.A5. A6.C7.C8.B9.B 10.D11.B 12.C 13.B三、多项选择1. ABEF2. ABD3.ABD四、判断1.×2. ×3.√4. ×5. ×6.√7. √8.√五、简答(要点,非完整答案)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和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又开始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2. 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对劳动过程的管理;管理的艺术性表现在它是对人的管理;二者不可分离。
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用以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
管理者如果没有管理科学知识,则管理过程中或是依靠经验,或是凭主观、靠运气;而有了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只是,他们就有可能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设想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当然,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方案,它要求管理工作者以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以球的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南
控制的基本步骤包括制定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1)确定控制标准 控制的主要职能是对组织活动加以监督和约束,以求实现所期望的目标,因此一定要先确定某些标准。 此处的标准是指评定成效的尺度,是从整个计划方案中选出的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价的关键指标。所确定 的标准,是共同遵守的衡量规范,是进行比较的基础,是实施控制的必要条件。标准的设立应当具有权 威性,标准的类型有多种。最理想的标准是以可考核的目标直接作为标准;更常见的情况是需要将某个 计划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的标准,例如,将利润率目标分解为产量、销售额、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等指标 。另外,工作程序以及各种定额也是一种标准。 (2)衡量实际工作成效 衡量实际工作成效就是将组织活动的实际成果和所确定的控制标准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偏差所在及其 程度。完成此项工作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确定实际业绩。实际业绩的确定将直接关系到采取的控制措施,因此需十分重视。要正确评定实 际业绩,就应及时收集适用、可靠的信息。收集信息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可以通过机器收集,也可以通 过人工来进行。 第二,进行差异分析。进行差异分析就是将收集来的信息与所定标准进行对比,找出偏差,据此对工作 的优劣进行评价。控制标准以计划为依据,控制措施的采取则要着力于实际业绩与控制标准之间的差异 。在正常情况下,实际业绩与控制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在所难免。但当存在差异且影响较大时,则 应及时深入研究分析,找出要害所在和原因,追究责任,不能轻易放过。 (3)采取纠偏措施 经过衡量实际工作成效,找出偏差,并分析其成因,接下来就应制定并实施纠偏措施。这项工作具体包 括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明确偏差的性质。偏差可分为正偏差和负偏差。正偏差是指实际业绩超过了计划要求的偏差。负 偏差是指实际业绩未达到计划要求的偏差。负偏差固然引人注目需要纠正,正偏差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并 正确处理。由于正偏差,使实际工作结果超过了计划要求,在企业中会造成库存积压、资金周转不灵, 也会危及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二,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一般来讲,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有三个:计划内容不切合实际;计划切合 实际,但在实施中出现了新情况;计划切合实际,实施中也未出现新情况,但组织指挥不力。 第三,制定并实施纠偏措施。针对不同的偏差应采取不同的纠偏措施。具体措施有:修改计划目标、修 改控制标准、修改工作方法、调整人员或其他技术措施。纠偏措施不仅会对工作进展带来影响,也会因 一般来讲,沟通中的障碍主要包括主观障碍、客观障碍和沟通方式障碍等三个方面。 (1)主观障碍。主要表现在: ①个人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见解等的差别,使信息在沟通过程中受个人的主观心理因素的制约 。 ②在信息沟通中,如果双方在经验水平和知识结构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的障碍。 ③信息沟通往往是依据组织系统分层次逐级传递的。然而,在按层次传达同一条信息时,往往会受到个 人的记忆、思维能力的影响,从而降低信息沟通的效率。 ④对信息的态度不同,使有些员工和主管人员忽视对自己不重要的信息,不关心组织目标、管理决策等 信息,而只重视和关心与他们物质利益有关的信息,使沟通发生障碍。 ⑤主管人员和下级之间相互不信任。这主要是由于主管人员考虑不周,伤害了员工的自尊心,或决策错 误所造成的相互不信任都会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 ⑥下级人员的畏惧感也会造成障碍。这主要是由于主管人员管理严格,咄咄逼人和下级人员本身的素质 所决定。 (2)客观障碍。主要表现在: ①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如果在空间距离太远,接触机会少,就会造成沟通障碍。社会文化背景不同, 种族不同而形成的社会距离也会影响信息沟通。 ②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中间层次太多,信息从最高决策层到下级基层单位,而产生失真,而且还会浪费 时间,影响其及时性。这是由于组织机构所造成的障碍。 (3)沟通方式障碍。主要包括: ①语言系统所造成的障碍。 ②擅闯敏感区造成的障碍。 ③ 地位与角色转换不当所造成的障碍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精简版[1]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五)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2:部分职工持有股票,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增多。
东北石油大学管理学原理讲义 第一章
东北石油大学管理学原理讲义第一章:管理学原理概述1.1 管理的概念与作用一、管理的概念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认为,管理就是“明确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职能管理学派的代表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行为学派的代表梅奥认为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核心,激励员工,调动人的积极性;决策学派的代表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伯法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系统所追求的目标;近代管理大师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个人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概念(宽泛):管理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配置与利用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过程。
管理的概念(具体)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对管理概念的理解: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调用的资源(人员、资本、土地、厂房、原材料、设备、信息……)4.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6.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 目的性2. 组织性3. 人本性4. 创新性(动态发展性)5. 科学性和艺术性三.管理的二重属性管理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性,一方面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过程都需要管理,它不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因而它是管理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管理的特殊属性。
《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导
《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导2006年2月董玉芳本课程主要为学生讲授关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实践,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在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绩效。
为了使同学们的学习能够按部就班地、有计划地、有重点地、有效率地完成,特编写《管理学原理》学习指导,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学习进度安排表及各章知识点和重点、难点(每周按3个课时安排,本学期按18周算。
)《管理学原理》课程进程表及各篇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二、课程自主学习要求: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
它是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也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因此,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而不像其他纯理论学科那样侧重于公式和理论的推导。
学生在学习时应根据这一特点,选择一些适当的例子加以解剖分析来帮助消化记忆。
同时要有适当的学习方法,并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要求如下:1、自觉按课程进程表的安排学习。
2、学习应循序渐进,先通览全章内容,了解其知识点;然后再细读其具体内容,找出重点问题;最后对难点问题进行思考。
3、每天应抽出一定时间学习和复习课程内容。
4、学习过程中,建议做学习笔记,即边看边记,这样可以加深对内容的记忆。
5、对每篇的思考题应花一定时间认真做一做。
注:课程学习以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原理》为主要参考。
三、各篇复习思考题第一篇绪论(带*的题,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下同)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管理的理解。
2、什么是管理二重性?学习管理二重性有什么启示?3、怎样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4、你认为学习管理学有何意义?5、什么是管理职能?管理有哪些职能?这些职能之间的关系如何?6、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7、何谓管理者?组织中管理者分为哪几个层次?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及其职责如何?8、简述泰罗制的主要内容9、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1、评价韦伯的官僚制*1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出现有何意义?13、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各流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14、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北京大学EMBA《管理学原理》全书
北京大学EMBA《管理学原理》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与中国实际情况完美结合的MBA新版教材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二章现代管理理论第三章组织环境第四章决策方法第五章计划方法第六章组织结构与文化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第八章领导理论与沟通技能第九章激励理论第十章控制理论第十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第十二章创新与变革第十三章现代企业制度第一部分管理基础第1章管理与管理者学习目标引例 1-1 管理是生产力1.1 管理的涵义1.1.1 管理的起源1.1.2 管理的涵义1.1.3 管理的效率与效果1.1.4 管理的普遍性和重要性1.1.5 管理的复杂性1.2 组织1.2.1 组织的涵义与特征1.2.2 组织的使命和目标1.2.3 组织的类型1.3 管理者1.3.1 管理者的分类1.3.2 对管理者的技能要求1.3.3 管理者的特质1.3.4 职业管理者1.3.5 市场对管理者的估价1.4 管理的职能1.4.1 管理的职能1.4.2 四种基本管理职能的时间分布1.4.3 有效与成功管理者的特征本章要点习题案例分析 1-1 斯特德工作中的两天1-2 盛道集团的成功是科技创新还是管理创新的结果 1-3 仓促上阵的新车间主任学习目标1 了解管理的起源2 描述和定义管理3 区分效率与效果4 理解管理的普遍性、重要性和复杂性5 描述组织的特征6 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组织7 了解对管理者的技能要求8 描述管理者的特征9 掌握管理的职能10 分析四种基本管理职能的时间分布11 区分成功与有效管理者的活动引例 1-1 管理是生产力生产力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科技)只是一种资源,只有通过管理才能转化为效益。
如果没有一定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环境的保证,科技成果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现实生产力又甚难转化为效益,导致科技与经济的脱节,生产力各要素也只是潜在生产力。
先进的科技未必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苏联就是一个例证。
劳动力生产要素也只有通过组织调动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能动性。
管理学原理 第十章 激 励
(3)评价
优点 理论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特别得到了实践中的管理者的普遍认可 价值:了解员工的需要层次 了解员工的需要差异 不足:机械性、绝对化、简单化
(4)实际应用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如何激励员工? 第一,管理者要弄清楚员工目前未满足的和优势 的需要是什么?设置最有吸引力的目标,去激励 员工。 第二,要设法提高下属的需求层次,培养高层次 的需要。 第三,激励需要的形式灵活化与多样化
(3)管理者应当使个人减少其工作中的依赖性和从属性。
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
(1)理论的提出
两本著作:《工作的激励因素》(1959)《工作与人性》(1966) 匹茨堡地区200名工程师和会计师的观察与研究
(2)理论的内容
赫兹伯格把工作中的因素分为两类: 保健因素:预防出现不满 激励因素:激发人们进取和努力
(二)成熟-不成熟理论(阿基里斯)
个体(婴儿-成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特征
从婴儿的被动性发展成成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婴儿的依赖他人发展成成人的相对独立 从婴儿的有限行为方式发展成承认多样化的行为方式 从婴儿的经常变化和肤浅、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成人比较 持久的专一的兴趣 从婴儿时期只顾及当前发展为成人时期的长远打算 从婴儿时期在家庭中或社会上处于从属地位,发展为成 人与周围的人处于基本平等的地位甚至支配他人的地位 从婴儿时期缺乏自觉发展为成人时期的自觉以及自制
在组织中得到满 足的需求的数量
竞争关系
相互作用
组织威信
组织一体化强弱
(三)公平理论
(三)激励的类型
1、按激励的形式划分,可分为内激励和外激励 2、按激励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 3、按激励的内容划分,可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4、按激励的时间划分,可分为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
管理学原理基础知识 PPT课件
3、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一)目的性 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 (二)主导性 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 (三)普遍性 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四)经济性 计划的效率是指对组织目标所做贡献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
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 。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 虑计划的效率。
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几种类型。这几类计划的关系可描述为一个
等级层次
二、按企业管理职能分类
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 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
三、按计划内容分类
(一)专项计划
又称专题计划,是指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订的计划。
(二)综合计划
是指对组织活动所作的整体安排。
9
四、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 (一)长期计划 往往是战略性计划,规定组织在较长时期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 所采取的措施和步骤。 (二)短期计划 通常是指年度计划,是根据中长期计划规定的目标和当前的实际 情况,对计划年度的各项活动所作出的总体安排。 (三)中期计划 介于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之间。 五、按计划所涉及的范围分类 分为:上层管理计划、中层管理计划、下层管理计划
4
一、计划工作
1、概念: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
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 接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则是指制计划,也就 是说,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 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 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5
2、5W1H: 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 讨论为什么要做(Why) 确定何时做(When) 何地做(Where) 何人做(Who) 如何做(How)
管理学原理--定额管理与激励(ppt 46页)
任务1:你认为林肯公司使用了何种激励理论来调动员工 的工作积极性?
任务二 任务分析
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激励方式多种多 样,这些激励方式都离不开相应的激励 理论指导。完成该任务需要掌握激励理 论的类型及其内容,在结合案例的基础 上,分析该公司使用了哪些激励理论。
公司自1958年开始一直推行职业保障政策,从那时起,他们没有辞退过 一名员工。当然,作为对此政策的回报,员工也相应要做到几点:在经 济萧条时他们必须接受减少工作时间的决定;而且要接受工作调换的决 定;有时甚至为了维持每周30小时最低工作量,而不得不调整到一个报 酬更低的岗位上。
林肯公司极具成本和生产率意识,如果工人生产出一个不 合标准的部件,那么除非这个部件修改至符合标准,否则 这件产品就不能计入该工人的工资中。严格的计件工资制 度和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估系统,形成了一种很有压力的 氛围,有些工人还因此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但这种压力 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据该公司的一位管理者估计,与国 内竞争对手相比,林肯公司的总体生产率是他们的两倍。 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后,公司年年获利丰厚,没有缺过 一次分红。该公司还是美国工业界中工人流动率最低的公 司之一。前不久,该公司的两个分厂被《幸福》杂志评为 全美十佳管理企业。
管理学原理电子课件
学习情景二 定额管理与激励
任务一 制定劳动定额
【学习目标】 熟悉科学管理原理 掌握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技能目标】 会制定劳动定额
任务一 任务引入
某饮食公司为衡量自助餐厅服务员的工作标准,进行时间 研究。为测量将银器放在餐巾中的动作,公司将该服务作 业分解为4个作业要素进行观察,然后求出每个作业要素的 平均时间:
专升本管理学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的必要性及含义管理平台三大支柱:责任、权利、义务。
管理定义: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结论: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组织资源,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第二节管理的本质与特征管理的本质:1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
2管理又不是独立存在的。
3本质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通过他人并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特征:1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管理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第三节管理二重性原理含义:管理具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原理:1管理具有二重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二重性是不可分割的,存在于同一管理过程之中。
第四节管理者概述定义: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员工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的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种类:1按管理者的层次划分(高层、中层、基层、作业人员)。
2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划分(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
第五节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环境贝塔朗菲的系统论特征: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功能、环境适应性、动态性、有序性。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是组织管理系统建立的客观基础。
2环境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组织与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主要原则:1用科学管理代替凭经验的管理方法。
2按科学的操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工艺管理规程。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培训,以此为基础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4使管理与作业劳动分离。
动作研究之父:弗兰克·吉尔布雷斯(生产程序图、流程图、卡片制度即现行工作评价制度的先驱)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哼利·劳伦斯·甘特(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强调对工人进行教育的重要性,制定甘特图)福特制:哼利·福特(制造方式标准化,流水式装配线,把服务大众作为宗旨,建立人事部门并关心员工生活)法约尔的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学原理(林志扬版)复习要点
管理学原理(林志扬)目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1)第二章组织与组织目标 (3)第三章组织环境 (4)第四章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6)第五章早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 (8)第六章古典管理理论 (8)第七章人际关系学说 (10)第八章现代管理理论 (13)第九章管理的计划职能 (16)第十章管理的组织职能 (21)第十一章管理的领导职能 (27)第十二章管理的控制职能 (31)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一、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必要性:➢资源的稀缺决定了管理的必要性,管理过程本质上是对组织拥有的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过程。
因为人类社会、某个具体社会及每个社会组织能投诉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的实现某种想要完成的任务或目标。
➢基于社会及其组织分工协作、共同劳动的需要。
2、管理的重要性:组织内部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对组织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3、管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管理的系统性与权变性三、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1、管理活动:协调他人活动的活动。
主体是管理者;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目的是协调业务活动、提高业务活动的成效。
2、业务活动:由管理活动协调的他人活动称为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
主体是业务活动者;具有特殊性、局部性;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四、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1、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
2、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3、二者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即高管理成效不一定高组织成效;低管理成效也不一定低组织成效。
因为管理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间接作用,且组织目标的实现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管理者人格、环境与非环境因素等。
4、管理者的双重人格: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
5、管理万能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起决定作用,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组织的中流砥柱,能够克服障碍去实现组织目标。
mba教材《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
【最新版】MBA《管理学原理》(全十二讲)《管理学原理》是高等教育中经济与管理类诸多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管理的本质特征、管理思想的历史和发展,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
并且,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能够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二章管理思想及其发展第三章管理与环境第四章决策原理与方法第五章计划原理与方法第六章组织与组织设计第七章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第八章组织人员配备第九章领导与领导理论第十章激励原理与方法第十一章沟通原理与方法第十二章控制工作原理与方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概述一、为什么需要管理(一)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1.共同劳动是一种多人之间的协作行为。
2.群体协作需要协调与指挥——管理。
3.共同劳动的效率与效益取决于管理。
(二)管理是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管理是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
小到家庭、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管理,并且管理对其绩效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三)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关系复杂,协作紧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组织规模的扩大,资源配置越来越复杂,工作各环节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这些都要求更高水平和更大强度的管理。
(四)管理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1.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人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决定性要素。
2.管理是成就事业最重要的宝贵资源。
3.管理的关键作用已通过大量组织的事例所证明。
二、管理的含义(一)管理的本质特征例1:某公司为了扭转销售不力的局面,提升销售能手张先生出任销售部经理。
到了年末,销售部业绩虽然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张经理一人完成的订单占部门完成任务总量的53%。
在如何评价张经理工作方面,上级部门意见不一致。
365助学平台【管理学原理】~精简版
《管理学原理》助学平台复习资料1、管理的实质是()。
C.协调2、下列不属于沟通要具备的条件的是()D.要有一个明确的时间3、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接收的步骤的是()B.传递4、()的核心是要确立新的价值观来取代旧的落伍的价值观。
D.组织文化变革5、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是()A.提高组织的效能6、下列不属于沟通的特点的是()B.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不会出现沟通障碍7、按照(),人际沟通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A.信息载体的不同8、下列不属于沟通的原则的是()A.坚持原则9、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种三步骤变革过程分析法,即“解冻—变革—再冻结”模型。
C.库尔特•卢因10、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11、下列不属于组织变革的目标的是()。
B.使组织更具有开放性12、()的重点在于组织成员之间在权力和利益等资源的重新分配A.人员变革13、肩负制定具体计划职责的管理者是()B.中层管理者14、下列不属于组织中使用的非语言沟通方式的是()。
C.书面沟通15、下列不属于组织中普遍使用的语言沟通方式的是()。
B.语调16、按照(),可以把组织变革分为渐进式变革和激进式变革。
C.变革的程度和速度17、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的是()A.基层管理者的工作。
18、按照(),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C.是否执行反馈19、()是对组织设计、权力的分配、分工与协调等方面进行的变革。
B.结构变革20、关于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沟通对有效的管理者的贡献最大23、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这说明管理学具有()。
C.历史性24、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难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变革。
D.组织文化变革25、下列不属于领导者影响力的主要来源的是()。
C.工作权力26、下列不属于非正式沟通的缺点的是()。
D.信息传播范围受限制27、按照(),可以将沟通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广西省2024年4月自考可做过程性加分网络助学的自考科目汇总(可加0-17分)
广西省2024年4月自考可做过程性加分网络助学的自考科目汇总(可加0-17分)一、自考过程性加分网络助学的原理:自考过程性加分网络助学,就相当于平时成绩。
每年的4月和10月的统考考试就相当于期末考试。
做了过程性加分的科目的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30% + 国家统考笔试成绩×70%。
过程性考核成绩由网上学习(包括网络助学平台提供的网上课件学习、网上作业、互动答疑)和综合测验(网上过程性考试,下同)两部分内容构成。
(一)网上学习:(1)学习时间由听课时间和登录次数决定,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20%;其中听课时间和登录次数分别占14%和6%,并由系统实时记录。
(2)知识点测验与阶段测验。
知识点测验与阶段测验共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40%,其中知识点测验和阶段测验各占20%。
“知识点测验”在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后弹出,对考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并在听课过程中不定时弹出若干知识点测验页面,由考生完成。
“阶段测验”考查该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将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为4个阶段,对应每一个阶段设置一次“阶段测验”。
“知识点测验”和“阶段测验”均可以反复做,取最高分计入该环节成绩。
考生可随时查看测验成绩。
(3)网上班级活动:网上班级活动是对考生“参加网上班级活动”的情况进行评定,考生通过答疑版提问,老师解答后获得分数。
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10%。
(二)综合测验:综合测验以网上考试的形式来完成。
综合测验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30%,其目的为系统全面检验考生学习成果。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抽取2套试题答题,取最高分计入该环节的成绩。
课程学业综合评价由网上学习(包括网络助学平台提供的网上课件学习、网上作业、互动答疑等服务)和综合测验(网上过程性考试)两部分内容构成。
二、广西省2024年4月自考可做过程性加分网络助学的学员的报考资格社会考生以及没有参加过自学考试专本衔接或主考学校举办的网络助学试点考生,均可参加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平台学习。
《管理学原理基础篇》PPT课件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主任、区域经理、部门经理 主治外科医师、团队主管
监督者、业务经理、领班
2020/12/16
整理ppt
36
管理者的类型[2]
按横向划分 财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 行政管理者、业务管理者和 其他管理者
〇 按纵切面分 综合管理人员 专业管理人员
2020/12/16
整理ppt
37
二、管理者角色与管理者技能
2020/12/16
整理ppt
31
五、管理的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2020/12/16
整理ppt
32
第二节 管理者
管理者的含义与职责 管理者角色与管理者技能 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
2020/12/16
整理ppt
33
一、管理者的含义与职责
管理者:指挥和协调他人活动的 人。也就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 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 目标的人;是拥有下级部属的人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管理 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决策正确与否关 系到企业的成败
2020/12/16
整理ppt
18
管理的含义[2]
路易斯·古德曼·厄特: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 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强调 组织的资源:人、财、物、信息
穆尼:管理就是领导,管理的有效性取决 于领导的有效性。--强调领导,领导是组 织的关键人物,领导水平的高低、领导性 的好坏决定管理的有效性;领导是一门艺 术
16
组织为什么需要管理
原因是:资源 的有限性和人 们欲望的无限 性以及追求目 标的多样性之 间的矛盾
2020/12/16
整理ppt
17
二、管理的含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助学平台复习资料1、管理的实质是()。
C.协调2、下列不属于沟通要具备的条件的是()D.要有一个明确的时间3、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接收的步骤的是()B.传递4、()的核心是要确立新的价值观来取代旧的落伍的价值观。
D.组织文化变革5、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是()A.提高组织的效能6、下列不属于沟通的特点的是()B.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不会出现沟通障碍7、按照(),人际沟通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A.信息载体的不同8、下列不属于沟通的原则的是()A.坚持原则9、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种三步骤变革过程分析法,即“解冻—变革—再冻结”模型。
C.库尔特?卢因10、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11、下列不属于组织变革的目标的是()。
B.使组织更具有开放性12、()的重点在于组织成员之间在权力和利益等资源的重新分配 A.人员变革13、肩负制定具体计划职责的管理者是()B.中层管理者14、下列不属于组织中使用的非语言沟通方式的是()。
C.书面沟通15、下列不属于组织中普遍使用的语言沟通方式的是()。
B.语调16、按照(),可以把组织变革分为渐进式变革和激进式变革。
C.变革的程度和速度17、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的是()A.基层管理者的工作。
18、按照(),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C.是否执行反馈19、()是对组织设计、权力的分配、分工与协调等方面进行的变革。
B.结构变革20、关于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沟通对有效的管理者的贡献最大21、下列不属于双向沟通比较适合的情况的是()D.问题较简单,但时间较紧22、下列不属于书面沟通的优点的是()。
D.速度快23、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这说明管理学具有()。
C.历史性24、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难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变革。
D.组织文化变革25、下列不属于领导者影响力的主要来源的是()。
C.工作权力26、下列不属于非正式沟通的缺点的是()。
D.信息传播范围受限制27、按照(),可以将沟通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B.组织内信息沟通流向28、Y式沟通是一个纵向沟通网络,其速度、满意度、失真度是介于()和()之间。
B.链式沟通;轮式沟通29、下列不属于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的是()。
A.领导环境30、下列不属于三步骤变革过程分析法的是()。
C.新增31、我国古代在经营和财政管理方面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范蠡32、下列不属于在发送者方面的障碍中,容易出现障碍的情况的是()。
C.情绪的障碍33、()无疑增强了组织快速反应的能力。
B.组织结构扁平化34、对西方社会的管理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的是()。
A.基督教文化35、下列不属于在接收者方面的障碍中,容易出现障碍的情况的是()。
D.时机不当的障碍36、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泰勒37、人性假设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最早由()在《国富论》提出的。
A.亚当?斯密38、领导者真正取得正式权力的客观基础是获得()。
B.个人影响权39、下列不属于下行沟通主要考虑的内容的是()C.特殊指令与即时指令40、()是领导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领导活动的主体。
A.领导者41、人性假设理论中的自我实现人假设是马斯洛在()中最早提出的。
C.“需要层次论”42、泰勒的管理理论提出了“职能工长制”,建议每个工人的监督至少要()个职能工长。
C.843、下列不属于沟通环境方面的障碍的是()。
A.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障碍44、管理大师( B.孔茨)认为,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45、法约尔设计了一种把等级制度与横向信息沟通结合起来的跳板,即()。
B.法约尔桥46、下列不属于勒温的三种基本领导风格的是()。
B.自我式领导47、( D.斯蒂芬?罗宾斯)曾这样描述控制的作用:“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都按计划执行,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48、人一般是勤奋的,人能够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人们要求提高和发展自己,期望获取个人成功,这体现了()的观点。
C.自我实现人假设49、被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韦伯50、()是指在某项活动或工作进行过程中,在现场发现存在的偏差或潜在的偏差,及时提供改进措施以纠正偏差的一种控制方式。
B.现场控制51、()也叫事先控制,是计划实施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后的补救。
A.前馈控制52、勒温()。
C.民主式领导53、韦伯认为运行效率最差的组织形态是()。
B.传统组织54、下列不属于从管理控制的实施上看,组织的管理控制的阶段的是()。
D.结果复查55、韦伯把理想组织的组织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最高领导层的职责是()。
C.组织重大决策56、在()的基础上,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于1964年就组织中的领导方式提出了管理方格图。
D.俄亥俄州立大学四分图论57、科学准确地做好时间计划是()的第一步。
C.时间控制58、授权过程既有很强的科学性,也有很强的艺术性,()是授权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
B.因事择人,视能授权59、管理过程中要求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恰到好处,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体现的是有效控制的()原则。
B.适度性60、管理心理学认为,()是激励过程的起点,也是激励存在的基础。
B.得不到满足的需要61、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目标是()。
B.提高生产率62、计划在执行中难免会出现与期望有偏差的现象,所以要允许控制在以计划为中轴的上下之间有个浮动的幅度,这样,控制才能适用和有效,这就是控制的()。
D.弹性原则63、美国管理学家()对企业中领导方式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
提出了“领导的权变模式理论” D.弗雷德?菲德勒64、下列人类行为模式的顺序描述正确的是()。
C.需要→动机→行为→目标65、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是()。
C.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66、下列管理中,最重要的是()。
A.人力资源管理67、()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先应用的准时生产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控制和时间控制方法。
D.20世纪70年代68、()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首创的一种理论。
A.需要层次理论69、当代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是()。
B.哈罗德?孔茨70、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所首创的一种理论。
B.马斯洛71、根据双因素理论,员工感到不满的主要原因是()。
B.保健因素缺乏72、按照(),审计可以分为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
A.审计的内容73、以管理的职能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为研究对象,认为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这是()的特点。
C.管理过程学派74、下列属于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的是()C.个人发展机会75、根据(),审计可以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
C.审计人员来源76、美国管理学家()提出了成就需要理论。
C.大卫?麦克莱兰77、应把社会系统与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考虑,这是()的观点。
D.社会—技术系统学派78、运营预算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是()A.销售预算79、()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造、更新等,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
B.投资预算18、下列理论中,()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C.强化理论80、按照(),预算可分为运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三类。
A.预算内容的不同81、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的现代管理学派是()。
D.经验主义学派82、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的缺失会导致员工()。
B.没有满意83、从稳定性方面看,()属于稳定性因素。
B.能力和任务难度84、根据(),预算可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C.预算编制的基础85、下列属于物质利益激励的方法的是()。
A.员工持股86、下列选项中属于权变理论学派内容的是()。
D.企业组织结构按照环境特点来设计87、肩负制定具体计划职责的管理者是()。
B.中层管理者88、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是()A.计划89、法约尔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了划分,其中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属于()。
D.管理活动90、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活动是()。
C.管理活动91、管理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它需要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
这体现了管理学的()。
D.综合性92、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当中,儒家所主张的治国管理之道是()。
A.仁爱礼德93、一般管理理论中,能够链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的管理要素是()。
A.协调94、参与并领导了著名的霍桑试验的是()。
D.梅奥13、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是()。
A.动机激励理论95、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亨利?明茨伯格96、下列不属于运营预算的是()。
D.现金预算97、()的主要特点就是形成以运筹学和计算机应用为主体的管理定量方法。
C.管理科学学派98、()是指以基期的业务量水平和成本费用消耗水平为基础编制的预算,又称调整预算。
B.增量预算99、()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流程”,即一套完整的、贯彻始终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而不是一个个专门化的“任务”。
D.再造理论100、当管理者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时,他所扮演的角色是()。
A.挂名首脑101、从空间上看,组织环境是个多层次的集合。
下列不属于第三层次的是()。
D.地区环境102、下列选项中,属于简单和稳定环境的有()。
A.标准挂衣架制造商103、下列组织环境中,处于复杂和动态环境的是()。
A.电子行业104、一般环境分析中的政治因素不包括()。
D.产业布局105、按组织的成长过程,内部环境分析的阶段不包括()。
C.组织发展分析106、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中,()是企业的灵魂。
B.企业精神107、组织环境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其中字母S和O分别代表()。
B.优势和机会108、组织文化也称企业文化,产生于()。
C.美国109、下列不属于道德的发展层次的是()。
D.文化层次110、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
A.理念层111、组织文化是在组织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长期积淀的结果,这描述的是组织文化的()。
B.相对稳定性112、组织文化是组织具有的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其中()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A.价值观113、管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
C.职业道德114、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中,()是企业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