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投资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的投资率状况

浅谈我国的投资率状况

浅谈我国的投资率状况浅谈我国的投资率状况摘要:我国投资率近些年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状态,受经济发展和行政体制的影响,我国的高投资率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要客观的认识我国的高投资率现象,一方面要分析导致其形成的因素,一方面,要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其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尽量避免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我国投资率的现状、其成因来正确客观的看待我国的投资率,并提出一些方法以适当降低投资率。

关键词:投资率成因认识对策一、我国投资率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投资率明显提高,引发许多专家学者得出“中国经济高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并引发诸多问题,投资率过高、增长不可持续”的论断。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投资率逐步上升,1978~1990年平均为35.45%,1991~2000年平均为37.8%,2001~2010年平均为42.33%。

特别是2001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升温,投资率上升较快,2008 ~2010年分别为43.9%,47.7% 、48.61%,2006~2010年平均为44.74%。

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投资率比世界平均水平(20%左右)高近一倍,是世界上投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

我国的高投资率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我国正处于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的发展阶段。

以始于2002 年的重化工业高速发展为标志,我国总体上正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阶段,还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

按照世界发展规律,这个阶段是投资大幅增长的阶段,在工业化过程完成之前,投资率需要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且,我国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发展中大国,具有典型的后发性质。

地方政府投资约束机制不健全,对投资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地方政府举债搞建设现象相当普遍;所获得的巨额土地出让金助推了政府投资;违规使用专项金搞建设;依托优惠政策主导“过度招商”;高校在软约束下借债搞扩建;国企大幅增加的利润也成了扩大投资的重要来源。

浅谈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问题及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问题及对策

02
国有企业投资问题及策略
投资决策问题
缺乏科学决策依据
一些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往往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和专家意见, 导致决策失误。
决策过程不透明
有些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不透明,容易导致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
一些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不能及时调整策 略。
投资管理问题
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
创新金融工具与产品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国有企业的金 融产品,如资产证券化、产业投资基 金等,提高其投融资的效率和灵活性 。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制定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
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补贴等方式,降低 国有企业的投融资成本,鼓励其进行技 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VS
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
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的投入,吸引社会资本 参与,共同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 改革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外资等,优化国有企业 股权结构,提高其治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鼓励国有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风险 控制能力,提升其在投融资市场上的信誉和
形象。
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
完善监管机制
加强对国有企业投融资活动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加强资金管理
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 浪费和低效使用的情况。
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增加国有企业的 融资选择,提高融资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资本市场波动风险
由于资本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国有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时,可能会面临 投资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等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国有企业改⾰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浅谈我国实⾏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柱,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于⽀配地位。

巩固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加强国有经济对国家重要⾏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发展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

国企是共和国的长⼦,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的贡献。

在建国初期,我们为了优先发展重⼯业和加快实现国家的⼯业化,拥有了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

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国家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的⽬标更多地转化成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对⼤多数国有资产进⾏处置,将其变现充实社会保障基⾦或者直接⽤于社会救济,从实物或账⾯上来看,国有资产没有了,但这种处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局,那么,这种处置应该同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具有同样的效果。

事实上,这种处置⽅式正是我国国有企业改⾰的长期⽬标取向。

但是,在这种处置⽅式尚没有完全铺开之前,⼤型、特⼤型国有企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量。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乎涉⾜国民经济各领域所有⾏业。

改⾰开放后,伴随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但是,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柱和依托,是国家财政收⼊的很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的主要体现⼒量。

我国⽬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尚有许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掌握的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利⽤,反⽽出现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

在中国近30⼏年的经济体制改⾰的进程中,国有企业改⾰⼀直是⼀个焦点。

⼀、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突出表现为政企不分。

浅谈我国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

浅谈我国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

浅谈我国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摘要:我国以《公司法》为基础,实行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在一系列相关法规的强化下,建立起了“资本信用”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信用”弊端凸显,难以体现企业实力,无法客观反映公司的信用情况,普遍存在的“两虚一逃”以及强制性出资规则对企业灵活运营的限制都成为我国注册资本制度面临的严峻问题。

由“资本信用”向“资产信用”转变、由“法定资本制”向“折衷授权资本制”转变成为我国注册资本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注册资本 资本信用 资产信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增长,金融制度创新层出不穷,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接轨的公司注册资本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注册资本制度的立法沿革及模式(一)国际通行模式世界各国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法定资本制:公司资本总额不得低于法定最低限额,且必须由股东全部认足后公司方能成立,股东以认缴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2、授权资本制:公司设立时,资本总额虽记载与公司章程,只要求股东认缴部分资本,公司即可成立,未认缴的部分可授权董事会根据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随时募集(没有期限限定),股东以实缴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3、折衷授权资本制:是指公司注册资本在公司设立时由章程明确规定,但股东必须认缴规定比例的资本数额,公司即可成立,其余部分授权董事会在一定期限内募集,股东不对首期认缴以外的注册资本承担法定缴纳义务,股东以实缴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二)我国立法沿革1、注册资金制度阶段。

早期,我国学术界一直视“资本”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范畴,回避使用资本的概念,笼统称之为资金,在企业立法上一直采用注册资金制。

1962年颁布的《工商企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和1982颁布的《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规定,“资金数额”是工商企业的登记事项,1988年颁布的《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修订“注册资金”是企业法人的登记事项。

2、注册资金、注册资本双轨制阶段。

浅谈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浅谈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浅谈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引言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以金融资本和实物资本的形式,在其他国家建立企业或参股企业,并通过参与管理、技术合作、项目开发等方式,直接参与和影响该企业的经营活动。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始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本文将就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浅谈。

发展历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源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倡导和我国企业实现海外市场拓展的需求。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国际市场,部分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或购买境外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数量也逐年增加。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加速。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

我国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同时,我国企业积极借助全球化发展趋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

影响因素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因素: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导向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和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例如,给予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本和资源,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此外,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状况也会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我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成分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私营和个体经济基本没有。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此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私营和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混合所有制经济随之进步。

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由于沉重的计划经济体制“包袱”、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用人机制上的弊端等原因导致经营出现困难,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损失。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唯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激发自身活力,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使得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正式进入到国家宏观调控层面。

在此基础上,2015年9月,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鼓励非公有资本及外资参与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混改中,与此同时,支持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使股权结构更为多元化,这些意见有利于规范股东行为并实现有效的内部约束,使企业运行更为高效灵活。

一、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实现了改革的初步尝试,通过上市、重组、合资联营等方式,改革初显成效,一定程度增强了国有经济活力,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根本问题及缺陷依旧未能缓解。

现阶段而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存在四点问题。

(一)改革可能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相对健全的国有资产的评估定价机制,并且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也不可能做到全面细致,由于资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信息的不对称,就使得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无法以公允的市场价值达成交易。

国资委在整个过程中是信息的弱势方,信息接收缓慢及信息缺乏使其在改革中无法做到监督的准确全面,导致国有资产存在流失风险。

浅谈国企改革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浅谈国企改革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浅谈国企改革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国企改革GUOQIGAIGE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TI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国有企业lJ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寻找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有企业如何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加快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关键是要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突破.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形势,新任务,给国有企业体制创新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经验,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府对国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份的企业,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按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按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逐步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机制.1.力口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搞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要以提高企业潜质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带动全行业发展.当前企业调整和改组的主要途径和重点是:首先要抓好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化,多元化,系列化,符合我国国情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体系;其次要抓好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道路,发挥企业群体的优势;再次要抓好优势产品,逐步增强科技含量,立足于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一批品牌响,品●吴炳贵位高的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占领市场.实行企业改制和重组.要大力促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坚持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资产重组,从战略上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对关系国家安全的企业保持稳定,继续由国有经济控制,并使国有经济的优质资产向其倾斜;控股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现国有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对外竞争力;对其他放开搞活的中小企业通过整体转制,股份合作,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优化产权结构,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力求在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实施资本运营战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国有企业从生产经营转向资本运营,已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资本运营, 可有效地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盘活存量资产,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可采取强化资金运营全程监管,加快流动资金周转,维护资金的安全运营,积极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提高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益等方法,实现资本的有效运营.2.实现政企职能分开.实行政企职能分开,积极探索实行政企分开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各级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负责对企业的有效管理,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责,把工作重点放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强监督管理,引导企业搞好生产和流通,指导企业改革和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国有企业自身要增强市场意识,加快经营机制转换,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因地制宜,不断地改进,完善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逐步理顺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企业的经济联合: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经营.3.实现科技体制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国有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企业内部要尽快建立起技术开发中心,增加开发投入,吸引和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储备,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推广运用的主体.要建立面向行业,开放式的技22术基地,提高行为技术攻关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跟踪国际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所有企业要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改造现有工艺设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使技术进步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机制创新国企改革发展,要有良好的机制,要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1.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企业要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转变经营机制.要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增强市场意识,积极走向大市场, 参与大流通,谋求大发展.一要建立经营责任制和激励机制,二要发挥企业经营管理职能,三要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四要抓好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五要找准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2.完善领导班子配备和考核机制.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加强企业管理,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要把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来抓.要按照中央最近颁布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拔任用企业干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一要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核,集体研究的程序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使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二要大胆选拔那些政冶素质好,事业心强,懂经营,善管理,廉洁自律的优秀人才担任企业领导职务.三要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按干部"四化"标准,德才兼备原则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要求选人用人,不拘一格任人才.四要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者结合起来,使企业优秀领导人脱颖而出,要推行企业领导干部聘任制,公示制.五要继续抓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工作,加强对企业班子的管理,建立起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3.建立新的用人机制.要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用人机制.打破干部终身制,推行干部聘任制.建立民主测评,竞争上岗,能上能下制度,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人员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监督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新机制. 在用工制度改革方面,打破身份界限,实行竞争上岗,要实行"定编,定岗"制度,优化劳动组合,推行员工聘用制,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建立企业家成长机制.4.实行新的分配激励机制.激励包括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分配激励,提升激励,荣誉激励,培训激励,尊重激励,参与激励等等.国有企业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企业工资增长机制,实行工效挂钩,工资总额包干,"两低于"办法,确定企业工资总量和增长幅度.企业工资水平,由企业根据当地社会国企改革GUOQIGAIGE平均工资和本企业经济效益决定.企业内部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适当拉开差距,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要实行经营目标管理,研究制定经营者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的办法,逐步实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风险抵押制, 对企业员工要建立以岗位技能工资为基础,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双挂钩的激励工资制度.实行以岗定酬办法,采用岗位技能工资等办法,把收入同岗位,技能,业绩,风险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工资动态管理.同时相对效绩评价制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反映出成员的相应努力水平.因此,除团队,成员间进行相对效绩评价外,团队之间也可进行效绩评价.制度创新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体现在制度上有竞争力.国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首先要在制度上不断创新.在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上,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1.健全各项组织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严格执行人事汇报制度, 班子考核制度,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民主,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会工作.要认真实行厂务公开,企业重大问题要集体研究,避免决策失误,防止不正之风.要发扬企业的团队精神,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2.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经营思想,经营理念,经营战略,领导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等等.要深化自身改革,狠抓内部管理,抓好"三改一加强",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提高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突出抓好人员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喷量管理;加强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管理,搞好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3.完善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企业要逐步建立权力约束机制,制度约束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加强党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和厂务公开制度.按照《公司法》规定建立健全监事会,依法行使职权,并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建立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凡是由于企业领导人员失职,渎职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并不得继续担任或易地担任国有企业领导职务.实行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厩瀚9黼IjII]1I~,总经理:林目光蓄竺:竺苎皇耄嚣赫西号嚣站),附属设施及其它交通基杀二4;围础项目的投资错管理.酆~:07㈣71-402002923-J。

浅谈我国投资项目后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投资项目后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投资项目后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投资项目后评价的重要性,然后指出我国投资项目后评价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以期能够解决相关问题,希望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投资项目、后评价、问题、对策
1.引言
投资项目评价一般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前期决策目标、实施过程、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我国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对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投资项目后评价一般没有列入到项目的建设程序中,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不够重视,项目的重点大多放在项目前期决策和实施过程,而项目后期评价工作基本缺失,重建设而轻运行。
(2)投资项目后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不多
(3)规范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加强后评价成果运用
一方面政府投资监管部门要根据相关后评价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目后评价计划,定期选择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项目开展后评价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的项目,要把后评价成果及时对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反馈,加强投资项目后评价成果的运用,使其能够真正为其他项目决策和实施提供经验和教训。
5.结语
投资项目后评价是在总结已建成运行项目的基础上,为待建项目提供经验和教训,对提高投资项目投资决策和实施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因此做好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工作对提高我国投资项目效益意义重大。
(3)完善全过程管理体制,健全投资监管体系
投资项目后评价属于事后监管,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一部分,具有透明性和公开性,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投资项目成功和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反映项目决策、实施、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全过程管理体制,健全投资监管体系。

浅谈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和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浅谈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和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经济管理浅谈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和方法的改革与发展侯庆华 威海蓝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摘要: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体制的变革,改变经济环境,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

即我国经济体制已经从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国有企业为适应经济体制的发展,需优化企业各方面的管理体制,包括日常经营、投资项目的管理等,并遵循国家颁布的投资管理条例,以解决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措施。

关键词:国企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政府干预;投资项目评估体系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4-0051-02引言本文是以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体制为切入点,分析了该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发展。

对于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体制的分析,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投资利益与风险为正比,随着投入金额的增加,最后的收益也会增加,但其也伴随着很大的风险,所以,国企需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一、国企投资项目管理体制的不足1.总公司的发展战略没有全面落实总公司负责的工作是,根据企业所在的经济环境与基本情况,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目标,设计发展方案,但因为企业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战略目标的实现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经常因为时间不足,或是对经济发展的形式没有准确的预估,导致方案与实际实施情况存在差异,需要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我国国企具有的特点是,企业规模较大,很多业务的经营都与国家直接相关,与国家利益挂钩,特别是负责新能源研发、资源发掘的企业,均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包括政治、经济、社会职能等,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同时,国家会从宏观的角度控制经济,以让经济稳定增长,而这不可避免的会对企业的运营进行干预,即国企制定发展战略后,需根据国家政策与经济条例的颁布,或是为满足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对已定的规划做出调整,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投资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阻碍[1]。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产权制度不完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不均衡等问题。

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制度,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标签:国有企业改革对策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走过了30多年的光辉历程。

经过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有: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干预有所减少,企业拥有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这些变化使得企业能够初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不断的发展壮大。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历程及成绩从1978在四川省选了若干工厂作为自主权的试点开始,改革经历了很多阶段,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再到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最后到确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1)第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以放权让利为重点,企业经营权层面改革阶段(1978年到1984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了旧经济体制的严重缺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这需要国家实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把重点放在放权让利上,明确国家与企业之间的收入与权力分配。

首先,实行企业利润留成,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可将一部分利润作为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生产发展基金,这样既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的财政收入。

进而,相继实行利润包干和分两步的利改税,收到可观效果,从而明确了国家与企业的收入与权力分配,奠定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2)第二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阶段(1984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阶段。

首先,对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实行承包制。

浅谈国有投资公司的内涵与发展定位

浅谈国有投资公司的内涵与发展定位

_鬈蓄蓄誓誓i雷圈竺三竺竺竺竺竺竺三皇竺竺坚!璺堂!!苎竺塑笙_潦浚圈窗餐羹公胃豳盥鸟及羼窟俭一、引言国有投资公司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指以经营国有经营性资产,从事政府产业开发投资的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以国有企业或国有股本形式存在的国家资本存量很大。

政府通过委托代理制将国有产权委托给各类国有投资公司,使其作为国有产权代表,依据市场化原则,通过对生产经营企业的参股、控股、投资、出卖股份等,对国有资本进行运作,形成国有资本运营体系。

因此,国有投资公司的组建和发展,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层次和环节。

口张景董继刚傅伟作为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国有投资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在解决经济发展瓶颈、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推动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国有投资公司过去在尝试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尽管始终坚持政策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方针,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管理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政企不分、经营自主权不到位、硬约束缺乏等现象,更常常导致顾此失彼的运作效果。

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创新,面对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以实现投资安全、资本增值等目标完善对国有资本经营者的考核机制的要求,深入认识国有投资公司的内涵,明确其在新时期的发展定位,将是提高国有资本投资效率,激活国有资产存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任务的重要前提。

二、国有投资公司的内涵国有投资公司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四个主体”。

在不同的时期和条件下,其作用发挥的侧重点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发展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国有投资公司是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出资代表人,具体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权,是政府投资主体。

无论是存量资产的调整,还是增量资本的投入,国有投资公司的投资行为必须体现政府的投资意图,符合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这是国有投资公司的立足之本。

浅谈国有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李红梅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第21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也逐步加快。

长期以来国企受传统业务的制约,利润效益不高,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投资成为了国企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企业缺少投资经验,容易出现盲目的行为,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认清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投资决策中所出现的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讨如何积极的应对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资决策问题和对策投资体制的改革是我国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国家充分重视国有经济的投资改革趋势,在我国市场主体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下,国有经济的投资体制改革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投资的主体更加的多元化,投资的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项目和资金数目进一步扩大,投资已经成为了国有企业满足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国有企业提升财产资源利用效率,扩大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

因此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利益构成,企业能否科学的将资金投资到风险小、收益大、见效快的项目中,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但是当前的实情却是,一些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上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判断,资金浪费、投资风险大等问题比比皆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国有企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问题,以在找出问题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可行的应对办法。

一、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问题(一)投资决策缺乏科学规划,造成资产浪费国有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资产投资获取升值利益,在国有企业自主决策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企业自主决策有了更大的自由,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由于资金较充裕,一般都会选择投资这种方式来获得投资效益,但是许多企业在投资时缺乏明确的投资方向,投资决策也缺乏科学的规划性,这已经是当前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主要问题,虽然许多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前都会对投资市场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以确定企业未来发展布局,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原有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限制,不能将自身的实际发展和投资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造成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不能真正的从实情和实际出发,不顾自身发展规模和条件的限制,将自己的资金投资到不熟悉、不能胜任的项目中,从而在投资分析中不能正确的认识投资市场中风险,造成资产浪费。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推进措施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推进措施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推进措施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之一、随着金融领域的不断开放和国际化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本文将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及推进措施进行浅谈。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从市场主体角度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定价。

在2024年,我国发布了《商业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浮动上限管理办法》,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央行统一定价变成了市场定价。

其次,从金融市场角度来看,我国已经建立了有国际竞争力的债券市场,并不断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投资者可以通过债券市场获取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机会。

再次,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通过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稳步取消了贷款基准利率,建立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制度,这一举措为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还需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首先,要健全利率市场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使得利率市场化进程受到了一定制约。

因此,需要加快完善利率市场化的法律法规,提高其适应需求的能力。

其次,要推进货币政策的市场化。

货币政策的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利率市场化同步进行,以实现货币政策的市场化定价,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再次,要建立健全利率市场化的风险防控机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展,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也将增加,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监测和监控,及时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

总之,我国利率市场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从现状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还不够深入,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为此,需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进货币政策市场化,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领导体制构建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领导体制构建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领导体制构建作者:杨世英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3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不断的改革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中,属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式,它关系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命脉。

在几十年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探索期(1978—1992)、突破期(1992-2002)、完善期(2002-2011)、深化期(2012- 至今)四个阶段,改革成绩斐然,经济建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然而在经济建设中,如何能够赶超西方国家发展力度,快速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为中国梦这一伟大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依然成为我国政府、经济学界和各族人民共同探讨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选择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大、产能过剩、供需结构失衡、技术创新不足等困局,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失调。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经济工作的主线。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骨干和基石。

做强做大做优国有企业,是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和根本着力点。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和主力军作用。

可以说,国企改革事关中国经济的未来。

因此,国家层面上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少不了国有企业的参与,特别是离不开央企和地方重要省属企业的表率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是一个政企不断分离的过程,是企业法律人格不断健全独立的过程,是一个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举措不少,进展很大。

但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国有企业作为我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形态,虽然有着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之分,都面临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考题。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国民经济“生产车间”的国有企业,成为了绝对数量最多、也较为活跃的市场主体,在国家经济变革和经济建设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国企改革的方向究竟应在哪里呢?本人认为,古往今来,领导体制是人类社会事关率领和引导的组织制度,是掌控全局、把握方向、决定走向的核心架构。

浅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

浅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

2019年第2期浅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李贝贝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浙江 杭州 310024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精细化分类;混合所有制;现代企业制度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明确了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1]。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1.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也亟待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从理念转变、机制优化和监管加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需要进行理念转变。

过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主要以维持单位正常运转为主要目标,对资产的利用和增值并不重视。

而现在,应该转变观念,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投资,并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资产配置、运营和退出的方式,以实现资产的最大化增值。

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机制优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责任不明确、权力滥用等问题,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通过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如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资产进行评估,引入竞争性招标方式进行资产处置等,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还需要加强监管。

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监管机构的职能主要是审计和检查,缺乏实时监测和预警机制。

为了避免资产流失和浪费,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包括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加强对资产运营风险的评估和控制等。

监管部门还应该注重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高监管的效能。

政府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出资人和监管者,应积极推动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支持力度,明确职责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部门间的合力,共同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在理念、机制和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导报2015年第20期浅谈我国投资体制改革李琳(河北大学)一、我国投资体制的涵义投资体制,是投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投资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主体结构及责权利关系、投资资金筹措和运用方式、投资决策和投资激励约束机制、投资的调节方式、投资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及职能、责权划分等等。

一定的投资体制,是一定的经济体制及其所决定的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的集中表现;反之,一定的经济体制,又是由投资体制以及财政、金融体制来维系和支撑的。

投资体制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方式,既与经济活动的宏观管理体制有直接联系,又与经济活动的微观管理体制紧密相联,涉及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二、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成效前我国传统投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打破了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形成了多元投资主体并存和分层决策格局。

改革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资金来源多渠道的格局初步形成。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打破了国有经济近乎单一的投资主体格局,扩大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项目审批权,形成了多种经济类型共同发展、企业自主决策的投资格局,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下降,各类非国有经济投资主体逐渐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2)政府投资职能日益转向公共领域。

政府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而进行的投资活动,它是社会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教育、市政建设和国家机关建设上,上述行业占政府总投资的比例在80%左右。

政府投资的转移,加速了“国退民进”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进一步优化了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有效地扩大了企业和个人投资的空间,在社会投资和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逐步健全了投资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竞争日趋平等化,避免了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二是明确了政府投资事权。

政府投资包揽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正按照“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方针逐渐退出竞争领域,主要投向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立足于保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是投资项目融资和工程建设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加快,打破了地区和部门限制,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三、我国投资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以投资风险约束机制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各级政府、企业投资范围、职责不清,政府有限的投资不能集中用于建设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和培育支柱产业。

对投资责任的约束主要是在实施阶段做文章,而没有涉及其决策的风险责任,可谓是“有责任,无风险”,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2)有效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建立有效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是实行两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实现市场合理配置投资,保持投资健康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当前投资领域突出存在的投资大起大落与健康增长的矛盾,投资流向与产业政策导向的错位,资金来源分散与使用集中的矛盾,效率优先与加快中西部发展的矛盾,国家政策的统一性与投资管理多头矛盾等都直接与宏观投资调控不力紧密相联。

(3)投融资领域存在多种问题。

90年代,我国投资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格局,政府投资所占比重很小。

这种变化必然要求尽量减少直接行政干预,然而,事实上政府直接干预融资活动的现象仍然很多。

比如政府控制资金的筹措和投向、干预融资机构的设立和经营等。

随着国家预算内投资比重的逐年下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愈来愈高,经营风险逐年增大。

这种情况首先推动了资金成本的上升,导致投资效益下降;其次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四、如何创新和完善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1)完善投资体制法律体制。

抓紧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

真正使项目决策者承担投资决策责任,实现“谁决策,谁负责”,并将这条原则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落到实处;建设项目必须先有法人后进行项目建设,由法人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负责。

在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中,除了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建设项目的法人地位外,还需要人事制度的改革配套,关键要选拔合格的项目经理。

(2)要加强和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

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有:适度投资规模、合理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尽管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宏观调控的重点和政策着力点有所不同,但提高投资效益,始终是投资宏观调控的中心任务。

加强和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特别是要积极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更多的经济手段。

重点是:适当集中财力,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改变目前资金过于分散的局面。

(3)加快培育为投资主体服务的市场体系。

适应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特别是与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建立相配套,必须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工程咨询、设计、工程监督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投资决策、工程建设和经营管理提供全面、公正、科学、可靠的服务,并尽快形成市场。

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搞好对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和引导,制定、维护市场规则,使之形成公开、公平和公正合理的竞争秩序。

总之,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存(下转第109页)90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1]彭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2003)[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朱泽·中国经济改革20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期望将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同一标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学生发展需要的平台,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层次上都能有所提高。

教师对分层教学理解发生歧义会导致教学目标和实践上的差异,有的老师不仅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甚至会以分层为借口放松对学生和自己的要求。

三、优化分层教学的对策(一)实施隐性分层。

现有的分层模式大多以英语成绩总分为标准,未考虑到学生技能学习需要的差异。

单纯以学习成绩为依据进行分层缺乏客观,会给那些被分到低层次,但又非常好学的学生带来不良的负面心理影响,从而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动机水平,还要考虑他们的智力特点和学习潜力等,可以对学生实施隐性的分层。

所谓隐性分层,就是教师采用一定的标准,在保留班级教学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时不对学生作显性分层编组,而是暗中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学生间只有组的差别而没有类的差别。

[3]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成小组,进行合作式学习,这样既可以不用实行分班的情况下进行因材施教,又可以避免显性分层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合理化分层目标。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史蒂芬·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论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

如果输入语远远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或者过浅、太接近甚至低于学生的已有水平,都会无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他还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生的情感因素对输入所起的过滤作用,只有获得合适的语言输入,学习者才能在感情上吸收,减少对语言输入的过滤;反之,过浅或过深的语言输入都会给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带来消极的影响,不利于语言水平的提高。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Bloom认为,“许多学习者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并不是由于学习者智商低,而是因为他未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以上这些是分层教学重要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目标不是让所有学生经过2年的学习都达到同一水平,教师的着眼点不能只放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而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有所提高,理想的效果是能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可持续发展。

(三)借助网络平台优化分层教学。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掌握好英语这项技能增强其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竞争性。

独立学院专科生的英语整体素质较弱,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这一矛盾无疑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重重困难,因此,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流行起来,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分层教学涉及面太广,管理难度太大,很多学校都放弃了。

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各个学校大都配有专门的语言学习中心和配套的网络学习系统,所以建议尝试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专科英语教学与分层指导教学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对于同一级的学生,教师面授过程中,授课的方法、内容和进度都一致,但是在网络平台的学习中,首先会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进行有效分层,开展阅读、听力、写作、翻译和口语自主交际能力等模块的入学测试,采取分级+模块模式,因为网络平台信息量大,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身情况,就不足的模块进行集中学习,这样可以突破在课堂教学中按总分分层的局限性;搭建不同层级的学习资源平台,资源的难易区分度与不同层级学生英语基础相对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以及各方面监控下按照自身进度进行学习,以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各个层级教学大纲不同,教学内容也大不相同,学生的英语素质不同,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于基础层级的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但是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互动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根据学情设计好教案,并认真实施教案。

基础层级学生可能学习兴趣并不是很大,这就更需要教师多下功夫,以有趣的课堂来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对于高层级的学生,他们的基础好一些,热情也高一些,教师除了完成大纲规定,还需要补充大量有价值的课外信息。

现在,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也可以获取很多的信息,这对教师的课堂造成了很大的挑战,所以教师一方面要传输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只是任务的发布者,还应以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四、结语各校的专科学生来源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有的甚至来自中等专业学校,其英语基础相对较弱且水平参差不齐,这给专科英语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

为了提高独立学院高职英语整体教学质量,建议实施隐性分层,明确分层目标,以网络平台为辅助,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王晔.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性思考[J].天中学刊,2007,22(2): 126.127.[3]胡莹,王先荣.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上接第90页)独立学院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现状思考及对策分析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