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1第3节探索宇宙word教案(2)
沪科版物理八年11.3《探索宇宙》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11.3《探索宇宙》教案我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理解孩子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探索宇宙》的科学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对宇宙有更深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2.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宇宙,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星空图、行星模型、恒星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张宇宙星空图,让他们自由发表对宇宙的看法,然后我会分享一些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2. 探索宇宙:我会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行星和恒星的模型,让他们通过观察模型,了解宇宙的基本构成。
3. 创作自己的宇宙:我会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的宇宙,可以包括行星、恒星、卫星等。
4. 分享和交流:我会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其他小组可以提问,进行交流。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2.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宇宙,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我会反思这节课的组织开展情况,以及孩子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孩子们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星空,了解宇宙,并将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带到课堂上和大家分享。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对宇宙有更深的了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分享宇宙基本知识的环节,我使用了行星和恒星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宇宙的基本构成。
2020届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第3节 探索宇宙
教案:2020届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3节——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1. 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2. 宇宙的起源:讲解大爆炸理论,以及宇宙的膨胀现象。
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介绍我国古代和现代的航天发展历程,以及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
4. 宇宙的演化:讲解宇宙从大爆炸至今的演化过程,包括恒星的形成、演化和死亡。
5. 宇宙的尺度:介绍宇宙的宏观尺度,如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知道恒星、行星、星系等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认识到宇宙是一个不断膨胀的体系。
3. 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2. 教学重点: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宇宙的膨胀现象,以及宇宙的尺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我国古代的航天技术,如人造卫星的发射、载人航天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宇宙。
2. 知识点讲解:(1)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恒星、行星、星系等。
(2)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现象。
(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我国古代和现代的航天发展历程,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
(4)宇宙的演化:恒星的形成、演化和死亡。
(5)宇宙的尺度: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宇宙的例题,如:“请简述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宇宙的问题,如:“宇宙由哪些基本组成部分构成?”“请列举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恒星、行星、星系2.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现象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我国古代和现代的航天发展历程、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4. 宇宙的演化恒星的形成、演化和死亡5. 宇宙的尺度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3探索宇宙 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3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定义和组成;2.掌握宇宙演化的基本过程;3.渗透宇宙观念,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1.宇宙的定义和组成;2.宇宙演化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宇宙,包括宇宙的定义和组成,以及宇宙演化的基本过程。
通过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奥秘和宇宙观念的渗透,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方法1.听讲: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宇宙的定义和组成,以及宇宙演化的基本过程;2.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宇宙观念对我们的影响和意义;3.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一些概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问学生:“你们认为宇宙是什么?它包括什么?”2. 讲解宇宙的定义和组成(15分钟)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讲解宇宙的定义和组成。
可以讲解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其他行星、恒星、星系等在内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宇宙由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包括宇宙尘埃、星云、恒星等。
3. 讲解宇宙的演化过程(15分钟)继续使用PPT或板书,讲解宇宙的演化过程。
可以简要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大爆炸理论、星系的形成、恒星的诞生和死亡等。
4. 讨论宇宙观念的意义(10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宇宙观念对我们的影响和意义。
可以让学生发表观点,引导他们思考宇宙观念对科学发展、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影响。
5. 进行实验(20分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一些概念。
例如,利用模型或实验装置展示宇宙的膨胀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概括宇宙的定义和组成,以及宇宙演化的基本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他们对宇宙观念的理解和思考能力;2.实验记录:评价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能力;3.小结活动: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1.3探索宇宙》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1.3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1章第3节《探索宇宙》。
本节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具体内容包括:1. 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所有星球、行星、卫星、恒星、星系和所有物质的总和,还包括暗物质和暗能量。
2.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个炽热的、密度极大的奇点,自那时起,宇宙就在不断地膨胀。
3. 宇宙的结构:宇宙由无数的星系组成,星系之间通过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相互连接。
4.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人类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宇宙,发射探测器探索行星和太阳系,并通过理论物理的研究揭示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2. 掌握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难点:大爆炸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起源和结构,通过示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宇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宇宙星空和星系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结构。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2.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3. 宇宙的结构: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宇宙的基本概念。
2. 解释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
3. 描述宇宙的结构。
答案:1. 宇宙是所有星球、行星、卫星、恒星、星系和所有物质的总和,还包括暗物质和暗能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3探索宇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3 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1. 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由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组成,以及宇宙的广阔无垠。
2.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到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探讨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演变过程。
3. 望远镜的使用:介绍望远镜的原理、种类和用法,以及如何观察宇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认识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学会使用望远镜观察宇宙,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组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望远镜的使用。
难点:宇宙的广阔无垠,望远镜的原理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宇宙模型,望远镜实物。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宇宙的了解,以及自己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认识。
2. 课堂讲解:(1) 讲解宇宙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宇宙的广阔无垠。
(2) 讲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 讲解望远镜的原理、种类和用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望远镜观察宇宙。
3. 例题讲解:分析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方法,与现代天文学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认知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望远镜观察宇宙,记录观测到的星体,并简要描述观测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古代天圆地方说、地心说、日心说、宇宙大爆炸理论。
望远镜的用法:原理、种类、操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宇宙的组成。
(2) 描述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演变过程。
(3) 介绍望远镜的原理和用法。
2. 答案:(1) 宇宙由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组成。
(2)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经历了古代天圆地方说、地心说、日心说、宇宙大爆炸理论等阶段。
(3) 望远镜的原理是利用透镜或反射镜收集远处物体的光线,放大物体图像。
(新)沪科版物理八下《11.3探索宇宙》公开课(教案)
11.3 探索宇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宇宙的了解。
【教学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宇宙的神秘引发人类去追逐飞天的梦想!富于智慧的中国人终于圆梦了!多年来,神舟系列飞船屡次上天并平安返回,承载并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多媒体展示神舟系列飞船上天的视频画面,指导学生观看画面)正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画面,忘乎所以的时候,教师提醒大家思考——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渴望离开地球,去探索地球外面的空间。
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那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飞上天去探索宇宙的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探索的历程1.识图——创设情境,学生认识“探索的历程〞中的图。
教师归纳:这些图向同学们简要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前两幅图充满神学与宗教的色彩,后四幅图闪耀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光芒。
2.问题——科学猜想。
(1)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2)哥白尼和日心说。
(3)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4)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方案。
(5)“神舟〞号飞船的四次成功飞行。
3.上网查阅——文献探究。
学生协作式活动过程,教师可参与其中,与同学们共同查阅资料,共同讨论。
4.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
在各组成员之间交流和协作的根底上,各组推选代表,进行信息发布。
把相关问题的科学猜想,论证分析进行报告。
5.老师评价总结。
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成果,指出探究活动中的缺乏,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
探究点二浩瀚的星空、梦想与追求1.识图——创设情境。
学生认识“浩瀚的星空〞中的图,并进行归纳。
(1)请同学们在图1所示的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投影此图,指出地球的位置。
(2)图2是以地球为参考,逐渐向外延伸,向同学们简单呈现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图景,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宇宙的结构和层次,我们的太阳只是星光闪闪的恒星的典型代表。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第3节探索宇宙教案2新版沪科版
《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
(2)、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3)、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2).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认识到宇宙是广阔无边的,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
【教学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诱导【课前准备】查阅太阳系、八大行星、银河系及宇宙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一)、探索的历程1、中国古人很早就对星空进行观察并根据星象制定历法.中国古代的星象图在我国民间最著名的是北斗七星,位于勺头的前4颗叫斗魁,其余3颗叫斗柄。
2、地心说在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人们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观点: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这种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达千年之久。
“地心说”的宇宙图像3、日心说1 5世纪末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日心说为人类开创了一个对宇宙进行科学探索的伟大时代。
1543年,哥白尼通过几十年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观点:太阳居于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日心说”的宇宙图像4、公元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第一次揭开了太阳系神秘面纱。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846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未知的行星。
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动轨道。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探索宇宙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第3节“探索宇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宇宙中有哪些天体。
2. 掌握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的基本概念。
3.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认识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知道宇宙中有哪些天体。
2. 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使学生掌握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的基本概念。
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月球探测器的发射和探测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探索的话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宇宙的组成和结构,讲解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的基本概念。
(2)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介绍大爆炸理论。
(3)介绍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如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的特点和区别。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宇宙知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6. 板书设计: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7. 作业设计:1. 描述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的基本特点。
2. 简述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3. 列举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主要成就。
答案:1. 恒星:发光发热的天体,如太阳。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固体天体,如地球。
彗星:由冰、岩石、尘埃等组成,围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燃烧的小天体。
2. 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宇宙演化经历了恒星形成、行星形成、生命起源等过程。
11.3探索宇宙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2
11.3 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核心素养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2.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袖,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是如何探索宇宙的。
教学难点了解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教学过程一、课堂探究广袤而深邃的星空,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宇宙,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关注、困惑、探索的焦点。
探索历程1、古人对宇宙的初步认识(1)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肉眼的观察、简单猜测和推理来认识宇宙。
(2)早期观点:早期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限,并具有很浓的神话与宗教色彩。
历法: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神话: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宗教:古时由于人类对宇宙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与民间神话一样,其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本质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
托勒密—地心说观点: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由于宗教学说的影响,这种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达千年之久。
二、浩瀚的星空谈谈你对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结构的认识,与其他同学交流你的观点。
我们的太阳系太阳系是四十六亿年前伴随着太阳的形成而形成的。
太阳星云由于自身引力的作用而逐渐凝聚,渐渐形成了一个由多个天体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天体系统。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案 沪教版(1)
例1:【解析】2003年10月16日,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进入太空.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
变式练习1.:【解析】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是伽利略,他的观察结果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
知识点2:浩瀚的星空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提纲见学案
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导学提纲.
合作共建
合作共建
知识点1:探索的历程
问题1:古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小结:中国古人对星空进行观察,画出了星象图,并制定了历法.古代欧洲建立了“地心说”的宇宙图像.
问题2:近代人类对宇宙的科学探索历程.
例2:【解析】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变式练习2:【解析】因为天文学中的距离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它的单位应该是大单位.光年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常被作为天文学中距离单位.
知识点3:幻想与追求
问题:假如有一天,我们住在月球上,你在月球上所居住的楼房会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1632年,伽利略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问题3: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小结: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1年4月12日,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踏上地球以外的土地——月球.2003年10月16日,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进入太空.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探索宇宙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探索宇宙教案(新版)沪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展示人类对宇宙探究的历程,培养追求科学、探索宇宙的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
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录像资料、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学案、课前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大家都喜欢看西游记吗?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天宫中的很多故事真是精彩,让我们大家百看不厌。
这就是古人对太空世界的一种精彩的描绘,说明了古人也想了解神秘的宇宙。
2.讲述:无边无际的宇宙,它究竟藏着多少奥秘?在人们的眼里,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从古至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面貌。
3.提问: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讲述: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
(2) 提问: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传哪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对宇宙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传了这些神话传说?)(3)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娲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4)谈话: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11.3《探索宇宙》教案
探索宇宙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8课。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很显然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拓展延伸性。
本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膨胀的宇宙;第二部分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第三部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本课实质上就是利用形象的资料展示科学家的一些重要探索成果:1、宇宙是由许多庞大的星系组成的,而且至今未发现其边界。
2、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宇宙的某一部分正在不断地膨胀。
3、恒星有一个较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通过这些,让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概念。
教材还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的。
学情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是小学科学教材“地球与宇宙”这一方面知识的综合、归纳与最后升华形成宇宙认知的体系的总结课。
在此之前,学生对宇宙的认识都只是它其中的某一部分,某一现象,是支离破碎的、星星点点的,还没有将宇宙中这么多的天体进行梳理、归纳、排列,或者说还没有将他们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轮廓。
而且,像这样的学习内容又是离他们非常的遥远与陌生,那么的难以看到又是那么的难以让人相信,用一句话来说,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很深刻很清晰的总体认识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由于宇宙的奥秘是那样的神奇和令人费解,因此,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依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理念:本课图片相对较多,但内容很生疏,离学生生活很遥远,不容易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并激发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前人类的重要成果,来增加对宇宙的认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宇宙的认知体系。
教学中设计利用观看媒体资料、图片、视频,通过学生“观看、阅读、倾听、思考、探究、联想”等方式教学。
学习目标:(一)科学概念: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探索宇宙教案 (新版)沪科版 教案
第三节探索宇宙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重点难点】重点:对宇宙的了解.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新课导入】导入1:图片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如图所示中,(甲)图是人类对太阳及太阳系的了解;(乙)图中是金星;(丙)图是水星.这只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个缩影.导入2:情境导入大家都喜欢看西游记吗?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天宫中的很多故事真是精彩,让我们大家百看不厌.这就是古人对太空世界的一种精彩的描绘,说明了古人也想了解神秘的宇宙.导入3:视频导入观看视频: 认识星空,说一说自己对于宇宙的畅想.导入4:复习导入无边无际的宇宙,它究竟藏着多少奥秘?在人们的眼里,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从古至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面貌.提出问题: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课堂探究】(1)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2)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3)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说明古人对天地产生最初的思考,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4)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1)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X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2)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1)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介绍望远镜:人们发明了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牢牢地抓住地表的各种物体.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 km/s时,它就能挣脱地球引力围绕地球运转.逐级加速的多级火箭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设计出来的.5.了解航天器的发展史.6.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升空的历史.组织全班讨论: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是否值得?第三节探索宇宙1.下列天体系统的从属关系正确的是( C )→太阳系→总星系→太阳系→宇宙→太阳系→地月系→地月系→银河系2.人类第一个太空人是( A )3.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船是( B )哈勃太空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是以著名天文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爱德温·哈勃为名,在地球轨道上并且围绕地球的太空空间望远镜,它于1990年4月24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发现者”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位置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上,因此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绝佳又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能观测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是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之一.类型属于光学望远镜.它成功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许多天文学上的基本问题,使得人类对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认识.此外,哈勃的超深空视场则是天文学家目前能获得的最深入、也是最敏锐的太空光学影像.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钱德拉X光天文台、斯皮策空间望远镜都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一部分.哈勃太空望远镜由 NASA和ESA合作共同管理.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到了蝴蝶状星云,这一星云有两片闪闪发光的“彩虹翅膀”,仿佛一只美丽的蝴蝶在展翅飞翔.2016年3月4日,人类宇宙观测距离记录再次被哈勃望远镜刷新,成功捕捉到了距离地球达134亿光年的GN z11的星系是一个异常明亮的“婴儿星系”,位于大熊星座方向.换句话说,人们现在观测到的是它在宇宙大爆炸后4亿年时的样子.嫦娥工程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3探索宇宙 教案
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2.知道宇宙的浩瀚。
3.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知道、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理解探索宇宙对人类的意义,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教学过程】一、引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
二、探索的历程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星空的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中国古人很早就对星空进行观察,并制作了星象图。
在欧洲,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种思想影响了人类达千年之久,直到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1609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人类的视线又深入了,1846年,科学家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上了太空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突破。
那么,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三、浩瀚的星空太阳系除了太阳这个唯一的恒星外,至今已发现的还有八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有正式命名或编号的小行星,以及数量可观的彗星和流星。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想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四、幻想与追求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对天空一直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和幻想,以后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在太空建立永久性的居住地将不会再是人类的幻想。
你仔细观察过星空吗?你发现星星的位置在四季有什么变化?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科学家发现“海王星”以及人造卫星的发射,航天技术的发展,恒星还有八大行星。
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形成对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
六、习题检测1.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可能存在生命吗?2.小明跟爸爸去长江游玩,看到江水流得很快。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二】11.3探索宇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3探索宇宙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2.教材分析本节以我们生存的地球为基点,逐步向着太阳系、银河系直至宇宙的范围呈示,不仅展示宇宙这一物质世界的总称的清晰脉络,而且将人们探索宇宙的过程以及探索宇宙的工具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对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有一基本了解。
最后,又以人们对太空的探索和向往为题,鼓励同学们学好物理知识,去实现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
本节的重点是对宇宙的了解。
本节的难点是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课时安排1课时4.教学准备:图片,与课本配套的VCD片5.教学设计:情境1 中国古代对宇宙的研究。
问题1 宇宙如何构成?如何探索广袤的宇宙呢?猜想与假设:可以让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同时教师也可将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提供给学生。
查文献:可以让学生分组查有关文献资料,教师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物理学发展史和探索宇宙的技术手段发展的文献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功能收集有关证据。
活动交流:其中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
分析论证:通过交流,对提出的问题或有关的猜想进行分析。
评价:包括对科学探究之后所得结论的归纳、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总结。
6.板书设计第三节探索宇宙一、探索的历程中国古代:国外古代:二、浩瀚的星空恒星→行星→卫星三、幻想与追求。
2019春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11.3探索宇宙教案
教案:2019春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11.3 探索宇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的11.3章节,主要涉及探索宇宙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宇宙的组成: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等;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地面观测、卫星探测、深空探测等;4. 宇宙的未来:黑洞、宇宙大撕裂、宇宙热寂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起源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的探索技术;2. 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宇宙的组成、起源发展、探索技术;3. 例题讲解: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和技术;4. 随堂练习:解答与宇宙相关的实际问题;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宇宙的奥秘和未来;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组成: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地面观测、卫星探测、深空探测;4. 宇宙的未来:黑洞、宇宙大撕裂、宇宙热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宇宙的组成;(2)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发展;(3)列举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成果;(4)讨论宇宙的未来可能性。
2. 答案:(1)宇宙的组成: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2)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成果:地面观测、卫星探测、深空探测;(4)宇宙的未来可能性:黑洞、宇宙大撕裂、宇宙热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宇宙探索实践活动,如观测星空、参观天文馆等。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十一章 第三节 探索宇宙
第三节探索宇宙知识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宇宙的了解.教学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新课引入宇宙的神秘引发人类去追逐飞天的梦想!富于智慧的中国人终于圆梦了!多年来,神舟系列飞船多次上天并安全返回,承载并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多媒体展示神舟系列飞船上天的视频画面,指导学生观看画面)正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画面,忘乎所以的时候,教师提醒大家思考——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渴望离开地球,去探索地球外面的空间.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那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飞上天去探索宇宙的呢?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探索的历程1.识图——创设情境,学生认识“探索的历程”中的图.教师归纳:这些图向同学们简要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前两幅图充满神学与宗教的色彩,后四幅图闪耀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光芒.2.问题——科学猜想.(1)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2)哥白尼和日心说.(3)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4)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5)“神舟”号飞船的四次成功飞行.3.上网查阅——文献探究.学生协作式活动过程,教师可参与其中,与同学们共同查阅资料,共同讨论.4.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在各组成员之间交流和协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代表,进行信息发布.把相关问题的科学猜想,论证分析进行报告.5.老师评价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成果,指出探究活动中的不足,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探究点二浩瀚的星空、幻想与追求1.识图——创设情境.学生认识“浩瀚的星空”中的图,并进行归纳.(1)请同学们在图1所示的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投影此图,指出地球的位置.(2)图2是以地球为参考,逐渐向外延伸,向同学们简单呈现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图景,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宇宙的结构和层次,我们的太阳只是星光闪闪的恒星的典型代表.为了进一步了解“浩瀚的星空”,请同学们选题进行网上查询,也可以自拟论题查询.2.问题——科学猜想.(1)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2)地球结构和演化.(3)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4)空间技术.3.上网查询——文献探究.4.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5.老师评价总结.多媒体展示:火星发现水的资料,如图所示.美国宇航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液态水.让同学们想象以后在其他星球上的生活场景.第三节探索宇宙一、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在认识宇宙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字,震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无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介绍了中国对世界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宇宙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结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课堂上采用探究性学习,多提供影像一些资料,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来提高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一般在小学时,学生对探索宇宙方面的知识已有初步认识,如他们对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银河系、太阳系等知识已有初步了解,但他们对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之外的其他成员的了解,对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而且往往是凭直觉猜测。
“银河系和宇宙”是本章第7节《探索宇宙》中的第二课时,教科书把《探索宇宙》编排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是基于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几节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天文学知识作铺垫这一原因;而且“银河系和宇宙”又是在学生了解了第一课时太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故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谓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会根据哈雷彗星的周期计算它出现的时间。
3.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4.了解宇宙的构成及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1.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2.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认识到宇宙是广阔无边的,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难点: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空间三位概念。
教学课时
共1课时
课前准备
查阅太阳系、九大行星、银河系及宇宙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
教学流程
(一) 新课引入
设问:在这一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
生答:地球、太阳、月球和星座
设问:我们所了解的天体仅局限于哪个天体系统?
生答:太阳系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全面了解太阳系。
(二) 新课展开
设问:太阳系由哪些天体构成?
生答: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
设问:它们在太阳系中是什么关系?
生答: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设问:它们如何绕转?它们运转时为什么不会发生碰撞?
生答:按一定的轨道
讲解: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一个天体系统——太阳系。
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的,有规律运动的。
展示:太阳系的示意图
【讨论】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
2.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3.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两颗。
(木星和土星)
设问:通过图片,你还注意到什么?
生答: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有光环;天王星是躺着转的;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轨道好像有交叉点。
设计意图:观看多媒体影像资料,了解九大行星,由学生找出各自的特征,再由教师补充,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讲解:
水星:最靠近太阳,没有空气,没有水,布满环形山,昼夜温差大,没有卫星。
金星:表面有大气,成份以二氧化碳为主,是固体星。
从金星上看太阳,“太阳从西边出来”,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自东向西。
是天空最亮的行星,没有卫星。
地球: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物存在的天体,有一卫星——月球。
火星:一颗红色星球,火星表面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有干涸的河床,有两颗卫星。
一直猜测有火星人。
但是,近三十年有二十至探测器探测表明没有江河湖海,土壤中也没有动植物、微生物的痕迹。
木星: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表面充满液态的氢,液态星球。
南半球有一个颜色鲜艳的大红斑,是一个气体激烈运动而形成的大漩涡。
木星有光环,有许多卫星(16颗)。
土星: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也是最轻的一颗。
有美丽的光环,光环由无数小石块、小冰块组成,由多层环组成,像巨大的密纹唱片。
有许多卫星(21~23颗)。
天王星:“躺”着自转,自转轴倒在轨道平面上。
海王星:淡蓝色的行星,结构与天王星相似。
冥王星:离太阳最远的一颗。
至今为止对它的了解还很少。
每隔一段时间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关于恐龙灭绝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就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卷起大量的尘埃,笼罩着地球,挡住眼光,持续几十年,大批植物灭亡,恐龙由于缺少食物而死。
彗星:有彗核、彗尾、彗发组成。
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
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
它是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准确预言它的到来而得名。
流星: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
未烧尽的流星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分为陨石和陨铁。
陨石主要由岩石构成, 陨铁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
【总结归纳】
【畅所欲言】
1. 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对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有很大的影响,你觉得地球上什么条件适宜生命的存在呢?
2.有人认为恐龙的消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你能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其中地球中存在着生命,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太阳
彗星 流星、卫星、小行星等
冥王星上是否有大气我们还不清楚,因为冥王星离我们很远,我们还观察不到。
是否冥王星是离我们最远的星球呢?
讲解:太阳系属于银河系。
展示:银河系照片
设问:银河系由什么组成?
生答:众多恒星及星座物质。
过渡: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吗?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银河系
讲解: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构成: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
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大小:天文学上用“光年”表示各恒星之间的距离(光年是指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距离)。
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
形状:侧视: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视:像个大漩涡,四条悬臂从中心伸出。
(展示银河系示意图——侧视和俯视)
太阳系位置: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
(用银河系示意图中的光点说明)
2.宇宙
设问:在宇宙中,还有没有像银河系之类的天体系统?
讲解:银河系很大,但在整个宇宙中,银河系是微不足道的。
目前人们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10亿个左右,这些天体系统被称为河外星系。
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袤无垠的宇宙。
展示:用动画展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填一填】
展示:哈勃天文望远镜
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课外探究】
介绍相关网站,并通过查找资料探究下列问题:
1.宇宙有中心吗?宇宙有边界吗?宇宙中存在和地球生物不同的生命形态吗?你能提出多少有关宇宙的问题呢?
2.宇宙是如何起源的?宇宙中各种星系的分布均匀吗?宇宙的质量有多大?宇宙中最大的星系是哪个?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