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数据库入门大纲

合集下载

2014年数据库考试大纲内容总结

2014年数据库考试大纲内容总结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数据:描述事务的符号记录。

可用文字、图形等多种形式表示,经数字化处理后可存入计算机。

2、数据库(DB):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DBMS提供DDL,用户通过它定义数据对象。

数据操纵功能:DBMS提供DML,用户通过它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操作数据库系统(DBS):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包括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数据字典则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进行详细设计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成果,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五个部分数据库方法的主要特征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成分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还包括硬件(计算机及有关设备,要求有足够大的内、外存储容量及较高的处理速度)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基本概念和主要成分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它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提供数据库系统中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框架,主要用于DBMS 的实现,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分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数据模型是形式化描述数据、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结构以及数据操作数据操作和有关的语义约束规则的方法完整性约束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数据模型的抽象层次和相互关联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其中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概念模型:它是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的设计第二类是逻辑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对象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 的实现。

数据库课程大纲

数据库课程大纲

数据库课程大纲一、引言数据库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数据库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二、基本概念1. 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介绍3. 数据库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4. 实体-关系模型及其基本概念三、数据建模1. 实体与属性的定义和关系2. 关系的建立和表示3.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规范4.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四、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1. 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2.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3. 表的创建和数据插入4. 查询和更新数据5. 索引和视图的使用五、数据库规范化1. 数据库规范化的概念和目的2. 函数依赖和关系模式3. 第一、第二、第三范式及其应用4. 常见问题和规范化的优缺点六、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1. 数据库安全性概述2. 用户权限和角色管理3. 完整性约束和触发器4.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七、性能优化和高级话题1. 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基本概念2. 索引和查询优化3. 数据库连接和并发控制4. 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八、数据库与应用开发1. 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2. 数据库与编程语言的集成3. 数据库连接和数据操作4. 数据库应用的部署和管理结语:数据库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从事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学生将能够掌握数据库的搭建、管理和优化,为实际应用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书目:1. 《数据库系统概论》- 林威2. 《数据库系统导论》- Date C. J.3. 《数据库系统概论》- 范萍注意:以上是一个数据库课程大纲的示例,具体内容和格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江苏大学数据库2014复习

江苏大学数据库2014复习

1.外模式、内模式、实体型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

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质。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2.完整性、安全性、角色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数据库角色是被命名的一组与数据库操作相关的权限,角色是权限的集合。

3.两段锁协议、活锁两段锁协议是指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项加锁和解锁。

·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首先要申请并获得对该数据的加锁;·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申请和获得任何其他封锁。

活锁指的是任务或者执行者没有被阻塞,由于某些条件没有满足,导致一直重复尝试,失败,尝试,失败。

(百度)4.数据库镜像、冲突操作数据库镜像是DBMS根据DBA要求,自动把整个数据库或其中的关键数据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上。

(每当主数据库更新时,DBMS会自动把更新后的数据复制过去,即DBMS自动保证镜像数据与主数据的一致性。

)冲突操作是指不同的事务对同一数据的读写操作和写写操作5.数据物理独立性、数据逻辑独立性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DBA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的服务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安全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在发生故障后对数据库进行恢复2. DBMS提供的服务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存取功能;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3. DB保护问题包括的服务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视图技术;审计(安全性保护)4. 专门的关系运算(书P74一5).设有一个SPJ数据库,包括S,P,J,SPJ四个关系模式:1)求供应工程J1零件的供应商号码SNO:πSno(σJno=‘J1’(SPJ))2)求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码SNO:πSno(σJno=‘J1’∧Pno=‘P1‘(SPJ))3)求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码SNO:πSno(σJno=‘J1‘(σCOLOR=’红‘(P)∞SPJ))4)求没有使用天津供应商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πJno(SPJ)- πJNO(σcity=‘天津’∧Color=‘红‘(S∞SPJ∞P)5)求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πJno,Pno(SPJ)÷πPno(σSno=‘S1‘(SPJ))5.在数据库恢复技术中,恢复的实现技术。

数据库知识点纲要

数据库知识点纲要

第一章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即: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可以是数值数据,也可以是非数值数据,如声音、图像等。

数据库(DB):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

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3.数据操纵功能(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4.DB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使用及故障恢复)5.DB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输入和转换、DB转储、恢复、DB的重组织、性能监视、分析功能等)6.其它功能数据库系统(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人员构成。

2.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人工管理阶段:(1)数据不保存(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3)数据不共享(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系统阶段:(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3)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4)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库系统:(1)数据结构化(2)数据共享性好,冗余度低,易扩充(3)数据独立性高(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3.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逻辑模型:(网状、层次、对象关系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物理模型: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4.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

5.概念模型:1) 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对象,也可以是抽象的事件。

2) 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3) 码(Key):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4)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5) 实体型(Entity Type): 某一实体属性的集合6) 实体集(Entity Set):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7) 联系(Relationship):实体内部的联系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型之间联系的类型:一对一联系(1:1) 一对多联系(1:n) 多对多联系(m:n)最常用的逻辑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6.层次模型:(1)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该结点称为根结点;(2)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教材版本:《数据库及应用》主编魏茂林二、适用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一年制)三、授课时数:周4学时,36周,计144学时四、考试类型:闭卷笔试五、具体教学要求: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一)内容1、数据与数据处理2、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3、二维表与关系数据库(二)要求1、掌握数据库、数据处理和数据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和三种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以及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

(三)重点和难点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关系型数据库第二章FoxPro概述(一)内容1、理论教学内容(1)FoxPro的优势和特点(2)FoxPro系统菜单和命令窗口(3)FoxPro的文件类型(4)常量、变量、函数和表达式(5)FoxPro的语法规定2、实践教学内容(1)建立、调用内存变量和内存变量文件(2)数组的赋值(3)常用函数的操作(二)要求1、掌握FoxPro的启动和退出2、掌握菜单操作方法3、掌握命令窗口操作方法4、认识FoxPro主要的文件类型和扩展名5、掌握常量、变量的定义6、掌握算术运算、字符运算、比较运算、逻辑运算及复杂表达是中的运算顺序7、掌握命令的基本原则及书写格式(三)重点和难点1、FoxPro的文件类型2、FoxPro+的常量、变量、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

3、FoxPro命令的语法结构和书写原则第三章建立数据库(一)内容1、理论教学内容(1)数据库文件的工作区(2)数据库存文件的建立(3)数据库文件的打开与关闭(4)数据库文件的输出(5)数据库文件的复制2、实践教学内容(1)数据库的建立(2)数据库记录的输入与显示(3)数据库文件的打开、关闭和复制(二)要求1、掌握怎样在工作区中打开数据库及工作区的选择2、掌握数据库结构的建立3、掌握数据库的打开和关闭4、掌握显示数据库文件的数据5、掌握数据库的复制方法(三)重点和难点1、掌握数据库工作区的选择2、掌握数据库建立、打开、关闭与显示的基本操作3、掌握复制数据库结构与复制数据库的命令第四章数据库文件的简单操作(一)内容1、理论教学内容(1)数据库文件记录的定位(2)数据库文件记录的插入和删除(3)数据库文件记录和结构的修改(4)数据库简单操作的菜单方式2、实践教学内容(1)数据库文件记录的定位(2)修改与维护数据库文件的记录和结构(3)数据库文件的复制与数据传递(二)要求1、理解记录指针的有关概念,掌握记录指针定位的几种基本方法2、学会对数据库记录进行插入和删除的基本操作3、屡活运用FoxPro提供的有关命令,对数据库记录进行不同方式的修改4、掌握数据库文件结构的修改方法5、会用菜单方式对数据库进行简单操作(三)重点和难点1、掌握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命令2、掌握数据库文件记录的插入和删除命令3、掌握数据库文件记录的四种修改命令4、掌握数据库文件结构的修改命令5、掌握数据库简单操作的菜单方式第五章数据库的辅助操作(一)内容1、理论教学内容(1)内存变量的操作(2)数组(3)FoxPro常用函数(4)FoxPro辅助命令2、实践教学内容(1)内存变量的操作(2)FoxPro常用函数的使用(3)FoxPro辅助命令的使用(二)要求1、掌握FoxPro内存变量的赋值、显示、删除、保存、恢复命令的使用方法2、掌握FoxPro数组定义、赋值、显示、删除命令的使用方法,知道数据库文件与数组间的数据交换的概念。

2014版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4版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设目的通过设计一个数据库系统, 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所学相关课程(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尤其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知识的综合运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设要求1、分组将全班按人数分组, 原则上每组不超过5人, 推选出一个组长负责。

2、选题每个组选一个题目(系统), 或者自选题目。

数据库: SQL Server 2005/8。

三、课设内容下面给出9+1个数据库系统, 每组从中选择一个或者自拟数据库系统。

1、教学管理系统(本系统不能使用,因上课使用本案例)建库:1个----教学管理数据库。

建表:3个----教师表(T表)、学生表(S表)、课程表(SC表)。

编程:5个----输入、修改、查询、计算、输出等五个功能模块。

要求:(1)每组5个人,每人都要建立库及全部表;(2)每组写出各自的课程设计报告;(3)程序用选定的语言编写,必须上交上机调试通过的源程序。

2、商品进、销、存系统建库:1个----商品管理数据库。

建表:3个----进货表、库存表、销售表。

编程:5个----输入、修改、查询、统计、输出等五个功能模块。

要求:(1)每组5个人,每组完成一个系统,每人都要建立库及全部表;(2)每组写出各自的课程设计报告;(3)用选定的语言编写程序,且上交上机调试通过的源程序。

3、工资管理系统建库:1个----工资管理数据库。

建表:3个----档案表、工资总表、工资变动表。

编程:5个----输入、修改、查询、计算、输出等五个功能模块。

要求:(1)每组5个人,每组完成一个系统,每人都要建立库及全部表;(2)每组写出各自的课程设计报告;(3)用选定的语言编写程序,且上交上机调试通过的源程序。

4、人事管理系统建库:1个----人事管理数据库。

建表:3个----档案表、单位表、交流表。

编程:5个----输入、修改、查询、分析、输出等五个功能模块。

数据库原理与系统开发教程教学大纲8

数据库原理与系统开发教程教学大纲8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英文名称:Database Principles课程性质:专业教育(必修)总学时:41 (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9) 学分:2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核心技术,是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管理基础技术。

该课程是信息安全、信息管理、保密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和实现数据库及数据库应用程序。

以“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创新”为培养目标,使学生在扎实地掌握数据库基本理论和开发技能的基础上,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工作中的数据处理问题,在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专业知识,适应工作的需要。

同时,在数据库安全机制环节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构建符合信息安全要求的系统储备有关知识。

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1)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设计方法;(2)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管理机制;(3)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技巧和方法;(4)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机制和措施。

二、教学说明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为主线,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学院特点,修订本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包括两条主线:一条从数据库原理的特性出发,介绍数据库概念、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的安全保护策略等;另一条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SQL语言、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技术、相关的DBMS的操作等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两条主线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理论主线为应用主线提供严格的理论支持,应用主线为理论主线提供实验演示平台和素材。

教学既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 又使学生全面掌握数据库的实际应用,使得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熟练使用、维护,进而分析、设计和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目的,为将来从事信息化研究开发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数据库资料2014

数据库资料2014

第一章1.基本概念:1) Data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它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 DB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3)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4) DBS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人工管理阶段(40年代中--50年代中)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中)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末--现在)3.数据库系统特点:⏹ 数据结构化⏹ 数据的共享程度高,冗余度低,易于扩充⏹ 数据的独立性高⏹ 数据由DBMS 统一管理和控制4.DBMS 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 数据操作功能⏹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维护功能⏹ 其他功能5.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 数据操作 数据的约束条件6. 按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分为概念模型、数据模型: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数据模型: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 的实现7.常用数据模型: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8.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指数据库系统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如图:9.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像,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10.数据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即,数据在磁盘上怎样存储由DBMS 管理,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模式映象(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11.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几个代表事件:⏹1968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商品化的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IMS(In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1969年美国CODASYL组织的数据库工作小组发表了DBTG报告,它是数据库网状模型的典型代表。

数据库教学大纲

数据库教学大纲

以下是一个数据库教学大纲的示例:
1. 数据库基础
-数据库概念和定义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和功能
-数据库模型: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
-数据库系统架构和组成
2. 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概念:表、行、列、主键、外键等
- SQL语言基础: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语言-数据完整性和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域完整性等-数据库设计原理和规范化:函数依赖、范式理论等
3. 数据库查询和操作
- SQL语句的高级查询:多表查询、聚合函数、子查询等
-数据库连接和联接操作:内连接、外连接、自然连接等
-数据库事务和并发控制:ACID属性、并发问题和解决方法
-视图和索引的使用和优化
4. 非关系型数据库
-非关系型数据库概述:键值存储、文档数据库、列族数据库、图数据库等
- NoSQL语言和操作:MongoDB、Redis、Cassandra等
-数据模型和数据访问方式的选择
-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比较和应用场景
5. 数据库安全和数据保护
-数据库安全性和权限管理:用户、角色和权限设置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策略
-数据库性能调优和容灾设计
-数据隐私和法规合规
6. 数据库应用和案例研究
-实际数据库应用的案例分析和设计
-数据库在企业和组织中的应用场景
-数据库技术发展和趋势
这是一个数据库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可以根据教学机构、课程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拓展。

数据库基础 教学大纲

数据库基础 教学大纲

数据库基础教学大纲数据库基础教学大纲一、引言数据库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数据库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数据库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库设计与管理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操作等;2. 掌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与管理;3. 能够进行数据库设计,包括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式、关系代数等;4. 能够进行SQL语言的基本操作与查询;5. 能够进行数据库的性能优化与调优。

三、教学内容1. 数据库概述1.1 数据库的定义与特点1.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架构1.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分类与特点2. 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2.1 层次模型与网状模型2.2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2.3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2.4 关系模型的范式理论3.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3.1 实体-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3.2 实体-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3.3 关系模式的定义与设计3.4 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与方法4. 数据库查询与操作4.1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与语法4.2 SQL语言的数据查询与操作4.3 SQL语言的数据聚合与分组4.4 SQL语言的嵌套查询与连接操作5. 数据库管理与优化5.1 数据库的物理存储与索引技术5.2 数据库的事务与并发控制5.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5.4 数据库的性能优化与调优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数据库基础知识;2.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数据库的应用与操作;3.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4. 课程设计: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作者:王珊、萨师煊,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 参考书目:- 《数据库系统概念》(第六版),作者:西尔伯沙茨、亚当斯、奥斯特,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二版),作者:张荣华、王珊,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SQL基础教程》(第二版),作者:川合秀实,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MySQL数据库入门_教学大纲

MySQL数据库入门_教学大纲

《MySQL数据库入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MySQL数据库入门》是面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数据库基础知识、MySQL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数据库和表的操作、事务管理、存储过程管理、视图管理、数据库的高级操作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掌握MySQL的开发和管理技术。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数据库入门(4学时)[知识点]➢数据库存储结构➢SQL语言➢MySQL安装与配置➢MySQL目录结构➢MySQL的使用[重点]➢MySQL安装与配置➢MySQL的使用[难点]➢数据库存储结构[基本要求]➢了解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SQL语言➢掌握MySQL的安装、配置和使用[实践与练习]动手安装和配置MySQL数据库,熟悉MySQL的使用。

第二章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8学时)[知识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数据类型➢数据表的基本操作➢表的约束➢设置表的字段值自增➢索引的创建和删除[重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数据类型➢数据表的基本操作➢表的约束➢索引[难点]➢表的约束➢索引[基本要求]➢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掌握数据类型➢掌握数据表的基本操作➢掌握表的约束➢掌握索引的创建和删除[实践与练习]建议考核课后习题,并安排上机,重点考核对数据库和数据表的操作以及索引的创建和删除。

第三章添加、更新与删除数据(8学时)[知识点]➢添加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重点]➢添加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难点]➢添加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基本要求]➢掌握向表中添加、更新和删除数据[实践与练习]建议上机动手添加、更新和删除数据,掌握MySQL提供的数据库操作语言,包括插入数据的INSERT语句,更新数据的UPDATE语句以及删除数据的DELETE 语句。

第四章单表查询(8学时)[知识点]➢SELECT语句➢按条件查询➢聚合函数➢对查询结果排序➢分组查询➢使用LIMIT限制查询结果的数量➢函数➢为表和字段取别名[重点]➢SELECT语句➢按条件查询➢聚合函数➢对查询结果排序➢分组查询➢使用LIMIT限制查询结果的数量[难点]➢按条件查询➢聚合函数➢对查询结果排序➢分组查询[基本要求]➢掌握简单查询和按条件查询➢掌握分组、排序及限制查询结果等高级查询➢掌握MySQL中常用函数的使用➢熟悉为表和字段取别名[实践与练习]完成测试题,并安排上机课,动手进行单表查询,熟练如何查询单表中的数据,包括简单查询、按条件查询和高级查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纲(面向专业认证)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纲(面向专业认证)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说明:此大纲是面向专业认证的课程大纲,但仅供参考。

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实际分解的二级指标点适当修改此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课程编号:3.课程体系/类别:学科基础课4.课程性质:必修5.学分:46.先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7.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信息安全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数据库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设计,掌握基本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最终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知识和技术解决数据库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从事数据库系统开发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较高的个人素质。

本课程在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长期以来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为后续的多门专业课,如《软件工程》等核心课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在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关系数据库基本理论,尤其是规范化理论,并能够结合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数据库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支撑毕业要求1.2)2、掌握SQL语言、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技术等数据库基础知识,能够结合工程原理和方法,针对数据库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支撑毕业要求1.3)3、掌握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够根据用户需求,采用恰当的表达工具,确定和表达复杂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目标,包括硬软件或数据库产品的设计目标;(支撑毕业要求3.1)4、能根据设计目标,选取恰当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和技术,采用恰当的设计流程,并能确定数据库系统、模块(子系统)或流程的研发方案,体现开发和设计的创新意识。

《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60603课程名称:数据库英文名称:Database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统计学等专业大二、大三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二、课程简介数据库技术和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本课程系统讲述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及其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概念和方法、关系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数据库恢复和并发控制等事务管理基础知识,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等。

Database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core technology and an important base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application system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not only the theory, but also basic skills of database system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ethods of designing database. The contents include: he basic concept of database systems and basic theory, data model, relational database, SQL standardized theory, database security and safety, concurrency control technology, recovery technology, and methods of designing databas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数据库 2014年复习概要

数据库 2014年复习概要

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核心区别是什么?1、数据的冗余和不一致2、数据访问困难3、数据孤立4、完整性问题5、原子性问题6、并发访问异常常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1.Oracle2.DB23.SQL Server4.Sybase5.FoxPro6.Access什么是关系数据库?答:在一个给定的应用领域中,所有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集合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

Update, select, delete, insert, where主键:唯一标识表中的所有行的一个列或一组列。

主键不允许空值。

不能存在具有相同的主键值的两个行,因此主键值总是唯一标识单个行。

表中可以有不止一个键唯一标识行,每个键都称作候选键。

只有一个候选键可以选作表的主键,所有其它候选键称作备用键。

尽管表不要求具有主键,但定义主键是很好的做法。

在规范化的表中,每行中的所有数据值都完全依赖于主键。

外键:外键(FK)是用于建立和加强两个表数据之间的链接的一列或多列。

通过将保存表中主键值的一列或多列添加到另一个表中,可创建两个表之间的链接。

这个列就成为第二个表的外键如何生成GUID?(SQL数据库系统)ROWGUID 列。

当创建此列时,请指定:列标题为ROWGUID。

数据类型为UNIQUEIDENTIFIER。

默认为NEWID()。

ROWGUIDCOL 属性。

列上的索引。

GUID是根据网卡与统计时间计算出来的唯一标识,可用于离线数据合并。

因为无论何时得到的GUID都是唯一的。

选择主键应该遵循什么原则?主键不允许空值。

不能存在具有相同的主键值的两个行,因此主键值总是唯一标识单个行。

如何解决多对多关系?数据库中的多对多关联关系一般需采用中间表的方式处理,将多对多转化为两个一对多。

数据库备份有哪几种方式?1.完全备份2. (增量备份)完全备份加事务日志备份(1)定期进行完全备份,例如一天一次或两天一次。

(2)更频繁地进行事务日志备份,如一小时一次或两小时一次等。

3. (差异备份)同时使用3种备份(1)定期执行完全备份,例如一天一次或两天一次等。

2014年江苏省数据库入门基础

2014年江苏省数据库入门基础
{ while(p) {s[++top]=p;tag[top]=0; p=p->Lc;} //沿左分枝向下
if(tag[top]==1) //当前结点的右分枝已遍历
{if(!s[top]->Lc && !s[top]->Rc) //只有到叶子结点时,才查看路径长度
if(top>longest) {for(i=1;i<=top;i++) l[i]=s[i]; longest=top; top--;}
if(p==h || p->data!=A[i]) //重复数据不再输入
{s=(LinkedList)malloc(sizeof(LNode));
s->data=A[i]; pre->next=s; s->next=p;//将结点s链入链表中
2、本题要求建立有序的循环链表。从头到尾扫描数组A,取出A[i](0<=i<n),然后到链表中去查找值为A[i]的结点,若查找失败,则插入。
LinkedList creat(ElemType A[],int n)
//由含n个数据的数组A生成循环链表,要求链表有序并且无值重复结点
{LinkedList h;
{pp=s[i].t;
for (j=top1;j>0;j--)
if(s1[j].t==pp) {printf(“p 和q的最近共同的祖先已找到”);return (pp);}

while(top!=0 && s[top].tag==1) top--; //退栈
if (top!=0){s[top].tag=1;bt=s[top].t->rchild;} //沿右分枝向下遍历

数据库基础教学大纲

数据库基础教学大纲

数据库基础教学大纲数据库基础教学大纲数据库是现代信息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大量的数据,并提供了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查询功能。

在如今数据爆炸的时代,学习数据库基础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数据库基础教学的大纲,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数据库的核心概念和技术。

第一部分:数据库概述在数据库基础教学的开始,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的概念和作用。

数据库是一个组织结构良好的数据集合,它能够持久地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

我们将讨论数据库的特点、优势以及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系统。

第二部分: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类型之一。

我们将深入研究关系型数据库的核心概念,包括关系模型、表、行、列和键。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的查询语言SQL,以及如何创建和操作表格。

第三部分: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的关键环节。

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包括实体-关系模型的建立、规范化和反规范化的概念。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设计出高效、可靠和易于维护的数据库结构。

第四部分: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管理是确保数据库运行顺畅的重要任务。

我们将介绍数据库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包括备份和恢复、安全性和权限管理、性能优化等。

学生将学会如何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并解决数据库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第五部分: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

我们将探讨数据库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如何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一些数据库相关的新兴技术,如大数据和云计算。

第六部分:数据库的发展趋势数据库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我们将介绍当前数据库领域的一些热门趋势,如NoSQL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图数据库等。

学生将了解到数据库技术的最新进展,并为未来的数据库应用做好准备。

通过以上的教学大纲,学生将能够全面地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他们将学会设计和管理数据库,利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并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SQL Server 2014》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SQL Server 2014》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 适用对象适用于本科学生。

二. 课程性质数据库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以其为核心的各种数据库应用管理,无可争议地改变了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运营和管理方式。

随着数据库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的扩展,不单是计算机和信心技术IT从业者,包括技术管理、工程管理甚至决策人员在内的众多行业的读者都开始关心数据库技术。

今天,理解数据库概念以及掌握相关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必备的技能。

本课程系统讲述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及其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概念和方法、关系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数据库恢复和并发控制等事务管理基础知识,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等。

前序课程:计算机基础、C语言。

三. 教学目的1. 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2. 掌握SQL语言查询和编程的基本技术,具备SQL语言编程能力3. 掌握数据库系统安装、配置和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4. 掌握设计数据库的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数据库设计的能力5. 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教材:赵明渊,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SQL Server 2014,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学时安排:讲课32学时,实验32学时,共计64学时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要求:理解数据库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和数据模型的类型;掌握设计数据库的基本方法,具备数据库设计的能力;掌握依据需求分析进行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具备根据需求分析阶段收集到的信息画出E-R图,并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的能力。

内容要点:1.1:数据库系统1.2:数据模型1.3:数据库系统结构1.4:数据库设计第2章关系数据库系统模型教学要求:掌握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的完整性以及关系操作等;掌握关系代数的运算规则;理解关系演算的运算规则;了解SQL语言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处理无右子女 s.lvl=++R; s.h=i-1; s.f=p; s.lr=1; enqueue(Q,s); } else{s.lvl=++R; s.h=i-1; s.f=p; s.lr=1; enqueue(Q,s);//左子树有关信息入队 列 s.lvl=++R; s.l=i+1; s.f=p; s.lr=2; enqueue(Q,s); //右子树有关信息入队列 } }//结束 while (!empty(Q)) return(p); }//算法结束 5、 假设以邻接矩阵作为图的存储结构, 编写算法判别在给定的有向图中是否存在一个简单有 向回路,若存在,则以顶点序列的方式输出该回路(找到一条即可) 。 (注:图中不存在顶点 到自己的弧) 有向图判断回路要比无向图复杂。利用深度优先遍历,将顶点分成三类:未访问;已访问但 其邻接点未访问完;已访问且其邻接点已访问完。下面用 0,1,2 表示这三种状态。前面已提 到,若 dfs(v)结束前出现顶点 u 到 v 的回边,则图中必有包含顶点 v 和 u 的回路。对应程 序中 v 的状态为 1,而 u 是正访问的顶点,若我们找出 u 的下一邻接点的状态为 1,就可以输 出回路了。 void Print(int v,int start ) //输出从顶点 start 开始的回路。 {for(i=1;i<=n;i++) if(g[v][i]!=0 && visited[i]==1 ) //若存在边(v,i) ,且顶点 i 的状态为 1。 {printf(“%d”,v); if(i==start) printf(“\n”); else Print(i,start);break;}//if }//Print void dfs(int v) {visited[v]=1; for(j=1;j<=n;j++ ) if (g[v][j]!=0) //存在边(v,j) if (visited[j]!=1) {if (!visited[j]) dfs(j); }//if else {cycle=1; Print(j,j);} visited[v]=2; }//dfs void find_cycle() //判断是否有回路,有则输出邻接矩阵。visited 数组为全局变量。 {for (i=1;i<=n;i++) visited[i]=0; for (i=1;i<=n;i++ ) if (!visited[i]) dfs(i); }//find_cycle
1、约瑟夫环问题(Josephus 问题)是指编号为 1、2、„,n 的 n(n>0)个人按顺时针方向 围坐成一圈,现从第 s 个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报数,数到第 m 个人出列,然后从出列的下一 个人重新开始报数,数到第 m 的人又出列,„,如此重复直到所有的人全部出列为止。现要 求采用循环链表结构设计一个算法,模拟此过程。 #include<stdlib.h>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listnode; typedef listnode *linklist; void jose(linklist head,int s,int m) {linklist k1,pre,p; int count=1; pre=NULL; k1=head; /*k1 为报数的起点*/ while (count!=s) /*找初始报数起点*/ {pre=k1; k1=k1->next; count++; } while(k1->next!=k1) /*当循环链表中的结点个数大于 1 时*/ { p=k1; /*从 k1 开始报数*/ count=1; while (count!=m) /*连续数 m 个结点*/ { pre=p; p=p->next; count++; } pre->next=p->next; /*输出该结点,并删除该结点*/ printf("%4d",p->data); free(p); k1=pre->next; /*新的报数起点*/ } printf("%4d",k1->data); /*输出最后一个结点*/ free(k1); } main() {linklist head,p,r; int n,s,m,i; printf("n="); scanf("%d",&n); printf("s="); scanf("%d",&s);
根右”三部分。若左、右子树均有,则层次序列根结点的后面应是左右子树的根;若中序序 列中只有左子树或只有右子树,则在层次序列的根结点后也只有左子树的根或右子树的根。 这样,定义一个全局变量指针 R,指向层次序列待处理元素。算法中先处理根结点,将根结 点和左右子女的信息入队列。然后,在队列不空的条件下,循环处理二叉树的结点。队列中 元素的数据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 int lvl; //层次序列指针,总是指向当前“根结点”在层次序列中的位置 int l,h; //中序序列的下上界 int f; //层次序列中当前“根结点”的双亲结点的指针 int lr; // 1—双亲的左子树 2—双亲的右子树 }qnode; BiTree Creat(datatype in[],level[],int n) //由二叉树的层次序列 level[n]和中序序列 in[n]生成二叉树。 n 是二叉树的结点数 {if (n<1) {printf(“参数错误\n”); exit(0);} qnode s,Q[]; //Q 是元素为 qnode 类型的队列,容量足够大 init(Q); int R=0; //R 是层次序列指针,指向当前待处理的结点 BiTree p=(BiTree)malloc(sizeof(BiNode)); //生成根结点 p->data=level[0]; p->lchild=null; p->rchild=null; //填写该结点数据 for (i=0; i<n; i++) //在中序序列中查找根结点,然后,左右子女信息入队列 if (in[i]==level[0]) break; if (i==0) //根结点无左子树,遍历序列的 1—n-1 是右子树 {p->lchild=null; s.lvl=++R; s.l=i+1; s.h=n-1; s.f=p; s.lr=2; enqueue(Q,s); } else if (i==n-1) //根结点无右子树,遍历序列的 1—n-1 是左子树 {p->rchild=null; s.lvl=++R; s.l=1; s.h=i-1; s.f=p; s.lr=1; enqueue(Q,s); } else //根结点有左子树和右子树 {s.lvl=++R; s.l=0; s.h=i-1; s.f=p; s.lr=1;enqueue(Q,s);//左子树有关信息入队列 s.lvl=++R; s.l=i+1;s.h=n-1;s.f=p; s.lr=2;enqueue(Q,s);//右子树有关信息入队列 } while (!empty(Q)) //当队列不空,进行循环,构造二叉树的左右子树 { s=delqueue(Q); father=s.f; for (i=s.l; i<=s.h; i++) if (in[i]==level[s.lvl]) break; p=(bitreptr)malloc(sizeof(binode)); //申请结点空间 p->data=level[s.lvl]; p->lchild=null; p->rchild=null; //填写该结点数据 if (s.lr==1) father->lchild=p; else father->rchild=p; //让双亲的子女指针指向该结点 if (i==s.l) {p->lchild=null; //处理无左子女 s.lvl=++R; s.l=i+1; s.f=p; s.lr=2; enqueue(Q,s); }
printf("m=",&m); scanf("%d",&m); if (n<1) printf("n<0"); else {/*建表*/ head=(linklist)malloc(sizeof(listnode)); /*建第一个结点*/ head->data=n; r=head; for (i=n-1;i>0;i--) /*建立剩余 n-1 个结点*/ { p=(linklist)malloc(sizeof(listnode)); p->data=i; p->next=head; head=p; } r->next=head; /*生成循环链表*/ jose(head,s,m); /*调用函数*/ } } 2、证明由二叉树的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也可以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 29. ① 试找出满足下列条件的二叉树 1)先序序列与后序序列相同 2)中序序列与后序序列相同 3)先序序列与中序序列相同 4)中序序列与层次遍历序列相同 3、因为后序遍历栈中保留当前结点的祖先的信息,用一变量保存栈的最高栈顶指针,每当退 栈时,栈顶指针高于保存最高栈顶指针的值时,则将该栈倒入辅助栈中,辅助栈始终保存最 长路径长度上的结点,直至后序遍历完毕,则辅助栈中内容即为所求。 void LongestPath(BiTree bt)//求二叉树中的第一条最长路径长度 {BiTree p=bt,l[],s[]; //l, s 是栈,元素是二叉树结点指针,l 中保留当前最长路径中的 结点 int i,top=0,tag[],longest=0; while(p || top>0) { while(p) {s[++top]=p;tag[top]=0; p=p->Lc;} //沿左分枝向下 if(tag[top]==1) //当前结点的右分枝已遍历 {if(!s[top]->Lc && !s[top]->Rc) //只有到叶子结点时,才查看路径长度 if(top>longest) {for(i=1;i<=top;i++) l[i]=s[i]; longest=top; top--;} //保留当前最长路径到 l 栈,记住最高栈顶指针,退栈 } else if(top>0) {tag[top]=1; p=s[top].Rc;} //沿右子分枝向下 }//while(p!=null||top>0) }//结束 LongestPath 4、 二叉树的层次遍历序列的第一个结点是二叉树的根。实际上,层次遍历序列中的每个结 点都是 “局部根” 。 确定根后, 到二叉树的中序序列中, 查到该结点, 该结点将二叉树分为 “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