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临床康复介入流程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介入
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的意义:
国内研究表明:良肢位摆放能有效抑制异常模式的出现, 对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如:肩关节半脱位、肩疼痛、肌肉
挛缩、足内翻、足下垂、失用综合征、压疮等均起到良好的 作用。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九页PPTT,共五十八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偏瘫患者卧床时经常出现的错误体位:
挛、共同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和正常六个阶段(Brunnstrom评 价法)
在康复过程中正确判断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异常的运动模式予 以抑制,诱发正常运动模式,是偏瘫运动功能能否较好恢复的关键。
如果错误的将中枢性瘫痪认为是肌力的丧失,用肌力的大小评价 功能恢复的好坏,不仅不能反映患者运动功能的实质变化,而 且会因为痉挛的影响使结果失去科学性和客观性。
骨盆向前向上抬起,防止患腿外旋。
为了避免伸肌张力增高,在膝下至足跟部放置枕头, 亦有助于抬高患肢,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防止足跟部压疮 的发生。
疾病早期,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预防正性支 撑反射所引起足下垂。
临床中应尽量少用仰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受紧张性 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最强。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六页PPTT,共五十八页。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八页PPTT,共五十八页。
住院患者康复会诊指征
康复会诊流程
• 康复:针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 局部与整体功能水平为主线,研究有关功能障碍 的预防、评定和Baidu Nhomakorabea疗的学科,通过借助各类手段 及康复辅具提高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
• 流程:
– 各科室临床医师首次评估病情后,如患者存在康复 指征,应及时请康复科会诊,康复医师会诊后,经 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24小时内康复治疗介入(法 定节假日、休息日顺延)。
需康复会诊
1. 神经系统 – 脑卒中:偏瘫、吞咽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功能障碍 – 多发性硬化 – 帕金森 – 运动神经元病 – 重症肌无力 – 脊髓炎等脊髓病变
2. 骨关节疾病 – 关节置换:髋、膝、肩等关节置换 – 颈、胸、腰椎间盘疾患、脊柱侧弯保守治疗 – 脊髓损伤 – 关节僵硬、关节挛缩:骨折后、烧伤等 – 手、足外伤术后 – 关节炎保守治疗: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 – 软组织损伤、疼痛
3. 心脏康复 – 心脏疾病围手术期 – 冠心病:PCI术后 – 心肌梗死 – 慢性心功能不全
4. 呼吸系统疾病 – 胸部疾病围手术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 重症肺炎、胸腔积液:呼吸功能训练、促排痰
5. ICU早期康复 – 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 提高有氧能力,预防心肺功能减退
6. 消化系统疾病 – 吞咽功能障碍 – 胃瘫、呃逆:理疗、针灸治疗
早期康复策略PPT课件
–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
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 指导。
7
DVT, PET, VTE
• 关节置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20-50% • 抗凝治疗与术后出血存在矛盾 • 制动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 术后早期活动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 直立体位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 肌肉收缩,肢体抬高,理疗等是重要的康复治疗
-
10
您见过 很多脑外专家
• 不允许康复医生去“碰”他们的早 期病人吗?
• 与其对病人负责,不如说 • 他们需要接触一些早期康复的知识和理念
-
11
• 一个脑外伤后昏迷10天左侧偏瘫伴失语和 认知障碍的早期康复故事
• 。。。。
-
12
脑出血术后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 一、首次诊疗时间
– 手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再加重72 小时内。
• 二、康复评定内容
– (一)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情况, 尤其注意评估患者意识状况。了解总体治疗情况。
– (二)康复专科评定:评定认知功能、精神行为、运 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等。根据病 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
-
13
• 三、康复治疗
– 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酌情开展以下康复治 疗。
-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2.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 康复训练强度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Karges 和 Sm allfied 以及 Chan认为,在脑卒中康复开始阶段,卒中 患者每天接受至少 45 min 的相关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功 能目标,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增加训练强度可提高训练效果,但要考 虑患者的安全性。 住院康复机构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开展每天 3 h、每周 5 d 的康复训练是可行的,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 言语训练以及必要的康复护理。
研究”关于早期康复开始时间的多中心对照研究表明,脑血管病病情稳定后 分别于 2、5、8 d 开始康复治疗,在1 个月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
力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早期开始的康复治疗应包括床上关节活动度练
习、床上良肢位的保持、床上坐位训练、体位转移训练、站立训练和行走训
练等,随后活动水平进一步增加,早期康复还应当包括鼓励患者重新开始与 外界的交流。
5.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
•
脑卒中后肌无力和肌肉痉挛是影响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的主要因
素,肌肉无力是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缺失症状,患者的下肢肌力强化与
步行速度是相关的,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膝关节伸展和踝关节跖屈
肌肉痉挛与肌肉力量是呈负相关的,研究证实了肌力强化训练对脑卒
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 Morris 等通过给予脑卒中
介入手术工作流程
介入手术工作流程
手术工作流程是医院手术室中高度规范化的一套程序,旨在确保手术安全、高效进行。在介入手术工作流程中,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进行以及手术后处理等环节。以下是手术工作流程的具体介绍。
手术前准备:
1.病历整理:医生需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和过往病史,明确手术指征和手术计划。
2.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血常规、血型、心电图等检查,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手术。
3.术前教育:医生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以便患者做出知情同意。
4.手术室准备:手术室需要做好消毒和整理工作,准备所需的手术器械、药物和设备。
手术进行:
1.麻醉:麻醉师会对患者施行合适的麻醉,使其进入无痛状态。麻醉师会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手术情况调整麻醉深度。
2.手术准备: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医生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以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3.手术操作:医生按照手术计划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团队的其他成员会提供必要的协助,如给予手术器械、吸引手术部位的血液等。
4.监测:护士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异常情况。
5.沟通协作:手术团队成员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手术进行顺利,并降低手术风险。
手术后处理:
1.恢复麻醉:手术结束后,麻醉师会逐渐撤除患者的麻醉,确保患者平稳恢复。
2.伤口处理:医生会仔细清洗和处理手术伤口,以预防感染,并可能缝合伤口。
3.术后观察:患者需要在恢复室或病房内进行观察和监测,以确保没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康复治疗的四个原则(雷晓辉)
细说康复治疗的“四个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学科学的巨大进步,临床医学救治能力不断提高,各种疾病的病死率逐渐下降,社会老龄化严重,慢性病和功能障碍性疾病不断增多,人们对康复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积极规范的康复治疗不但可以将各种疾病造成的患者功能障碍降到最少,而且能够帮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康复治疗在疾病后针对功能障碍恢复的重要作用,但却对具体的临床康复治疗认识不足,不知道怎么开展全面规范的康复治疗,在此我提醒务必记住康复治疗以下四个原则:
一、早期介入
我们必须摒弃先临床治疗后康复治疗的错误观念,因为康复医学和保健、预防、和临床共同组成了全面的医学科学。早期康复不仅仅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而且能够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如血栓、肺炎、压疮、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能更好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塑,针对骨科手术的康复治疗,如在术前进行必要的康复治疗指导,患者在术后就能够更好掌握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技巧、剂量等。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建成康复重症病区,让患者在早期重症监护条件下进行必要的康复。很多的人担心早期康复的危险性,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请
您相信早期康复,不是不能站要你站,不能走要你走,因为康复治疗有很多针对性很强的措施。
二、综合措施
提到康复治疗,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我国特有的推拿、针灸等,或者有人联想到体育锻炼等。其实不然,康复治疗有很多的方法和技术。一名合格康复治疗本科毕业生需要3年的理论学习和1年的临床实习才能考取康复治疗师证,当然我国也已经有康复治疗的研究生教育。康复治疗的分类很多,通常我们会认为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和辅助器具治疗。临床上常结合学科分为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童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康复等。每个治疗和每个方向都有太多的技术。而临床常见的问题,我们都需要多种措
康复的初期介入
康复的初期介入
概述
这份文档旨在探讨康复的初期介入对患者康复进程的重要性。初期介入是指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后的早期阶段,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康复进程。
重要性
初期介入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几个原因:
1. 促进早期康复
通过尽早介入康复过程,患者可以在病情稳定时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早期康复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受损的功能,并减少后续康复期的时间和工作量。
2. 预防并发症
初期介入可以帮助预防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早期干预和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患者所面临的并发症风险,提高康复成功的可能性。
3. 提高患者的康复动力
早期介入可以为患者提供积极的康复体验,增加他们对康复的参与度和动力。患者在病情初发时得到关注和支持,能够更早地重返正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4. 促进医疗团队的合作
初期介入需要多专业团队的协同合作。包括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都可以在早期介入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提高整个康复团队的效率和质量。
初期介入的措施
初期介入的具体措施将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而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期介入措施:
1. 评估和诊断
及早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诊断,明确康复的需求和目标。各个专业团队成员应相互协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 早期治疗
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进行早期的治疗措施,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早期治疗可以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促进康复的进展。
3. 康复指导
通过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康复过程和目标,掌握康复技巧,从而更好地参与康复过程。
4. 心理支持
早期介入还包括针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和康复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脑卒中康复流程
脑卒中一级康复流程图
脑卒中二级康复流程图
一级康复(早期康复)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三级康复(后期康复-社区康复)
三级康复流程
1.总流程
2.住院康复医疗流程(1、2级康复)
3.社区康复医疗流程(3级康复)脑卒中的三级康复程序
第一阶段早期康复
神经内科病房或康复病房
Team:神经科医师,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
功能评定
运动疗法
主要是以床旁治疗为主(正确姿势、被动活动、翻身、坐骑,站立,移动训练等)言语训练
早期康复软瘫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瘫痪,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会出现联合反应,集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期主要康复问题
一侧肢体瘫痪
肌张力、肌力低下
躯干控制差
平衡功能障碍
关节活动障碍
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心理)
吞咽障碍
并发症
一级康复治疗目标
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保护关节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
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
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自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
常用运动治疗方法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
躯干控制和转换
脑卒中的康复
一、概述
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stroke)。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
康复的早期介入
康复的早期介入
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是功能障碍患者,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要收治神经内外科、骨科有功能障碍者。
神经内外科患者病后常可有肢体瘫痪、言语、记忆、思维等一系列障碍,有时还会有精神、行为异常。如治疗、康复不当遗留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其致残率极高。在我国,由于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发展较晚、健康知识的普及不够、现有医疗条件不足、医务人员及广大群众对神经康复的重视程度不高,同时,综合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更多的仅专注于急性期生命的抢救,而对患者病情稳定后的康复治疗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因而错过了早期神经康复的最佳时机,延缓了早期康复和随后的正规康复进程,使许多病人产生了废用综合征——肌肉萎缩、关节挛缩、骨质疏松、脱钙、直立性低血压、心血管功能衰退及精神衰退等。
所谓早期康复,是指病人在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即可进行功能康复。神经内外科病人发病1周内大都可以采用康复措施。根据神经系统疾病遗留的后遗症,现在采用的康复手段较多,如针对运动功能障碍采用的Bobath 疗法、Rood 疗法、Brunnstrom 疗法、和PNF 疗法,还有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方法,如减重步行训练、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及经颅磁刺激等;针对语言功能障碍采用的Schuell刺激法、PACE促交流效果法和非语言沟通训练法等;针对吞咽功能障碍采用的冷刺激和空吞咽法、模拟吞咽训练法及口唇和舌的训练等;针对心理障碍采用的心理治疗、工娱疗法等等。
发生机体功能障碍后,病人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偏瘫侧的关节、肌肉会在起病后一两天内发生挛缩;偏瘫肢体若不活动,30小时后便开始发生疏松;长时间卧床将导致人体衰弱。要避免这些危害发生,康复训练是唯一有效的途径。资料显示:发病3-7天内进行康复治疗,达到生活基本能自理需45-53天;而超过一个月进行康复治疗,达到同样效果需3-6个月。一般地说,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为脑梗死发病后3天,脑出血发病后5-7天,可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介入手术宣教课件
ONE
KEEP VIEW
介入手术宣教课件
REPORTING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Baidu Nhomakorabea目 录
• 介入手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 术前准备与评估 • 术中操作与配合要求 • 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 • 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价
PART 01
介入手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入手术定义及分类
定义
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性治疗,利 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将特制器 械引入人体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
皮肤准备
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必要时进行备皮 。
术前用药
根据医嘱,术前给予患者必要的药物 ,如镇静剂、抗生素等。
去除金属物品
患者需取下所有金属饰品及假牙等, 以免影响手术操作。
患者心理调适与沟通技巧
心理调适
沟通技巧
术前患者往往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医 护人员应给予关心和安慰,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和风险,取得患者 的信任和配合。
器械消毒与摆放
手术器械需经过严格消毒 处理,摆放位置需符合无 菌原则,方便医生取用。
器械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熟悉器械设备性能
01
医护人员需熟练掌握手术器械设备的使用方法、性能和保养维
护知识。
康复流程各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
根据您的指令,建立健全康复流程各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以下是规程的要点:
1.接诊环节:
⏹ 1.1 热情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信息。
⏹ 1.2 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康复方案、
预期效果及注意事项。
⏹ 1.3 安排患者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为其提供必要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
⏹ 1.4 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 1.5 登记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治疗情况,建立康复病历。
1.评估环节:
⏹ 2.1 初评估:在患者康复初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功能状态、生活自理
能力等方面。
⏹ 2.2 中评估: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进步情况,及
时调整康复计划。
⏹ 2.3 末评估:在康复治疗结束时进行最后一次评估,总结患者的康复效果,为患者
提供后续的康复建议。
1.训练环节:
⏹ 3.1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和康复目标,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和方案。
⏹ 3.2 训练应包括身体训练、技能训练、心理康复等方面,注重患者的全面康复。
⏹ 3.3 对于需要特殊训练的患者,应采用专业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训练,提高患者的康
复效果。
⏹ 3.4 在训练过程中应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方
法。
1.随访环节:
⏹ 4.1 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
⏹ 4.2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4.3 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持续改
早期康复策略PPT精选课件
– (四)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展转移、负重及步行训练,
必要时进行辅助器具的使用指导。
7
DVT, PET, VTE
• 关节置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20-50% • 抗凝治疗与术后出血存在矛盾 • 制动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 术后早期活动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 直立体位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 肌肉收缩,肢体抬高,理疗等是重要的康复治疗
– (一)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状况、生命体征,睡眠 和大小便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 (二)康复专科评定:评定运动功能、感知觉功能、 言语功能、吞咽功能等。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 站立、平衡协调功能、步行功能、认知功能、精神 行为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5
• 三、康复治疗
– 根据评定结果结合病情,酌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 (一)体位摆放。 –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误吸、肺部感染、下肢
• 康复医生定期查房与治疗师沟通作治疗方案修 正; 患者出院前康复医生作出院前评估,制定出 院计划。
3
四肢骨折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 一、首次诊疗时间
– 骨科临床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
• 二、康复评定内容
– (一)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 和大小便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 (二)康复专科评定:评定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 情况,肢体神经功能状况和循环功能情况,在不影 响骨折稳定性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 常生活活动能力。
介入科室设置诊疗流程及工作规范
介入科室设置诊疗流程及工作规范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各种专科科室的出现已经成为医院的常态。其中,介入科室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部门,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介入科室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诊疗流程和工作规范。本文将对介入科室的设置、诊疗流程和工作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一、介入科室的设置
1.介入科室的定位
介入科室是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科科室,主要进行介入性诊疗和治疗。在医疗服务中,介入科室主要负责各种血管介入、介入放射学和介入手术等诊疗工作。
2.介入科室的组织架构
介入科室通常由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和护士等专业人员组成。科室内设有诊室、手术室、影像学室、护理室等工作区域,以满足不同环节的工作需求。
3.介入科室的设备和技术条件
介入科室应具备一流的诊疗设备和技术条件,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机、CT机、MRI机、超声引导设备等。此外,还需配备先进的介入器材和材料,以确保介入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二、介入科室的诊疗流程
1.就诊流程
患者来到介入科室就诊时,首先由护士进行初步询问和体格检查,然
后由医师进行详细的症状询问和疾病诊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
医师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治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诊疗流程
介入科室的诊疗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手术准备、麻醉及术前
定位、导管置入、介入治疗、手术结束及护理等。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医
疗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重症监护室中早期重症康复方案
近年来,在重症监护室为患者提供早期重症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重症监护室中的早期重症康复在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方面都显示出了有效性。高效的重症监护室中的早期重症康复应由多学科的专家共同推进,并建立在系统评估和协同工作的基础上。近年来,康复医学专家与呼吸和重症医学专家在早期重症康复方面共同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积极推动了临床的多学科合作模式。但是,重症监护室中的早期重症康复由于空间、设备、人力资源和医疗报销等方面的限制,在临床实践中仍面临重重困难[1]。因此,本文在文献回顾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对如何在重症监护室中开展早期重症康复进行了初步探讨。
1早期重症康复的目标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一个特别的地方,它主要通过各种生命支持技术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生命。随着早期重症康复的介入,它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进一步扩展,逐步开始关注减少疾病与插管对呼吸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预防因各种并发症导致的撤离呼吸机困难和住院时间延长,维持和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降低死亡率[2]。因此,我们将早期重症康复目标归纳为:①减少患者对机械通气的依赖,促进分泌物的排出,预防肺不张,增加肺复张,改善通气、顺应性和通气血流比,减少呼吸阻力和呼吸做功,优化氧合;②改善呼吸和外周肌肉功能;③促进患者身体、精神和认知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重返生活和工作。
2早期重症康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由于重症患者在整个危重症的救治过程中通常采取卧床静养或者因为镇静或意识状态的障碍导致完全制动,因此,极易发生神经肌肉萎弱和加重身体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重症康复被循证医学高级别证据证明是安全和可行的,即使这些危重症患者正在接受机械通气、循环支持治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3]。尽管有研究指出[4],早期重症康复可能造成连接患者身上的管线脱离,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患者跌倒;但该研究也指出管线的脱离和患者的跌倒是可以避免的[4];同时早期重症康复过程中造成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血氧饱和度下降,都可以通过严密的监测而及时发现,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医疗补救措施。为了进一步确保早期重症康复的安全性,我们根据澳大
康复医学的临床介入ppt课件
作业治疗 (occupational therapy)
• 指目的明确地从事某种职业训练,旨在恢复动机、信心和特殊 技能,用以治疗躯体或心理缺陷。
言语治疗 (speech therapy)
• 言语治疗是由言语治疗专业人员对各类言语障碍者进行治疗或矫治的 一门专业学科
• 其内容包括对各种言语障碍进行评定、诊断、治疗和研究,对象是存 在各类言语障碍的成人和儿童。
• 1996年卫生部制定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2012年卫生部 再次修订和颁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指出康复医学科是 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性医院必备临床科室;要求 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必须设置康复医学科。
• 卫计委印发了关于《“十三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提 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的原则
物理治疗之物理因子治疗
• 声疗(治疗性超声波,频率为45KHz到3MHz) • 光疗(红外线光疗、紫外线光疗、低能量激光治疗) • 水疗(对比浴、旋涡浴、水疗运动等) • 电疗(直流电疗:离子导入法等) • 低频电疗:包括TENS、间动电疗等) • 中频电疗:即干扰波治疗 • 高频电疗或透热疗法:包括短波热疗和微波热疗和磁疗等 • 冷疗(冰敷、冰按摩等) • 热疗(热敷、蜡疗、透热疗法等)
康复医学的早期临床介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 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