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态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总结

物态变化总结

(4)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
持续吸热
非晶体(1)物体在熔化时没有固定 的熔化温度这类物体叫非晶体。
(2)没有规则结构的固体。
(玻璃、蜂蜡、橡胶、塑料、沥青松香)
(3)条件:持续吸热/放热、没有 固液共存状态。
二、汽化、液化
蒸发 汽化 沸腾 (吸热)
液态 (放热) 液化
降温 加压
气态
方式 异同点 相同点 发生部 位
1、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2、用久了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 3、用久了的白炽灯泡的灯丝会变小; 4、冰雕作品未见其熔化,却越来越小; 5、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人工降雨 6、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 舞台效果 储存食品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物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的温度一般都低于零摄氏度,否则就要先 经过液化的过程) 1、冬天下的雪; 2、寒冷的冬天早上降的霜; 3、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形成的冰花; 4、寒冷的冬天,雾凇的形成
知识结构
一、 物态变化 物态:物质的存在状态叫做物态。 (通常有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与物质 的温度有关) 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的种类未变、状态改变。)
二、 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吸热
(熔化、融化、溶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放热
沸点随液面气压的改变而改变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且只
发生在的液体表面。
影响蒸发
快慢的因素: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到液态的过程

物态及其变化

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⑴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I .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 11.体温计:35℃~42℃、0.1 ℃;III.寒暑表:-35℃~50℃、1℃.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⑴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⑵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量程:35℃~42℃;分度值:0.1℃.2.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图11.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6℃;图2中的示数为二9℃。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A.小红:37.6℃ ;B :小刚:36.9℃ ;C :小明:38.2℃ ;D :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态一、物质存在的状态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注意:⑴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征固态物质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⑵科学家发现除了常见的固、液、气三种状态外,还有第四态-等离子态(课本P4)二、物态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物质由一种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说明:⑴分子:组成物质的,而且具有这种物质物理特性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⑵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⑶为什么同种物质会有不同的状态呢?(课本P3)注意:⑴发生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

⑵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物态变化,要紧扣概念,明确三点:①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种类不变;②在变化过程中物质是否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③形状的改变与状态变化不是一回事。

第二节温度的测量一、温度(t)1.温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意:用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可靠;相同温度的物质冷热程度相同。

2.①常用单位: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01×105Pa)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为1℃。

②国际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用字母K表示,它是以-273℃(-273.15℃)为零点的温标。

③关系:T=(t+273)K t=(T-273) ℃△T=△t注意:⑴物理量和单位符号的区分物理量单位摄氏温度t 摄氏度℃(常用单位)热力学温度T 开尔文K(国际单位)⑵在表示温度变化时,每1K的大小与每1℃的大小是相同的,但由于零点不同,而对同一个温度用两种不同的温标表示时,其数值不同。

二、温度计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的概念: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物质可以呈现不同的物态状态。

2. 物态变化的概念:当物质的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物态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3.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状态变化,可以分为升华、凝固、熔化、气化和凝结等不同类型的物态变化。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相变形式和性质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物质的熔点、沸点和融化热、汽化热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2. 压强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强也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气体和液体的相变过程影响较大。

压强的增加会使气体变为液体,降低压强会使液体变为气体。

三、物态变化的重要性1. 应用价值:物态变化的过程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利用物态变化制冷、制热、净化和分离物质等。

2.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揭示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和行为。

四、常见物态变化过程1. 升华: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液体状态。

常见升华的物质有干冰(二氧化碳)、氯化铵等。

2. 凝固: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是一种凝结过程的特例。

凝固时,液体变为固体,释放出一定的凝固热。

常见凝固的物质有水、冰等。

3. 熔化: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是一种熔解过程的特例。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吸收一定的熔化热,转变为液体。

常见熔化的物质有冰、蜡等。

4. 气化:液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固体状态。

气化时,液体变为气体,吸收一定的气化热。

常见气化的物质有水、酒精等。

5. 凝结:气体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或固态水(雾凇、冰雹)等现象都是凝结过程的体现。

五、常见物质物态变化的实验及示意1. 水的物态变化实验(1)冰的熔化实验:将一块冰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观察冰的表面逐渐出现水滴,最终冰完全融化为水的过程。

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换成另一种物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态变化现象,因此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对物态变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基本概念物态是指物质所处的状态,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运动范围有限,分子只能作微小的振动运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分子运动范围较大,具有一定的形状但无一定的体积。

气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无相互作用力,分子运动范围很大,无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能扩散填充整个容器。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换成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固液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液气相变是指液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固气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

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变化而发生的,是一种内部结构的改变。

而物态变化过程中,虽然物质的物态发生了改变,但物质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是不发生变化的。

二、分类1. 固液相变固液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熔化和凝固两种过程。

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使分子的振动增强,分子间距离增大,固体结构逐渐瓦解,最终转变成液态;凝固是指液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分子的振动减弱,分子间距离减小,液体结构逐渐变得有序,最终转变成固态。

2. 液气相变液气相变是指液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汽化和液化两种过程。

汽化是指液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从液体中脱离出来,蒸发成气体;液化是指气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从气体中凝聚下来,凝结成液体。

3. 固气相变固气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升华和凝华两种过程。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从固体中直接脱离出来,转变成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直接从气体中凝聚下来,转变成固态。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过程及条件
01
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2
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或凝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3
升华与凝华
03
汽化与液化
汽化现象及特点
汽化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特点
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 低。
汽化方式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液化现象及特点
液化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特点
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液化方式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式。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熔化吸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冰熔化为水。
汽化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水蒸发为水蒸气。
升华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干冰升华为二 氧化碳气体。
凝固、液化、凝华过程中的放热现象
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会放出热量,如水凝固为冰。
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 物体温度降低。
升华现象
碘的升华、雪人不翼而飞、冰冻的 衣服变干、灯丝变细、樟脑丸变小 等都是升华现象。凝华现Leabharlann 及特点凝华定义01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放热
02
凝华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凝华现象
03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一.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

三态的性质如下图:状态形状(固定或不固定) 体积(固定或不固定) 固态(冰)固定固定液态(水)不固定固定气态(水蒸气)不固定不固定二.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

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 -30℃~50℃、1℃)、体温计(35℃~42℃、0.1℃)、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K)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 汽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汽化方式:(1)蒸发●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沸腾●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图象:沸点●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实验:观察阶段水在沸腾前水在沸腾时气泡由大变小由小变大温度逐渐升高保持不变声音大小●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温度条件任何温度达到液体沸点剧烈程度缓慢剧烈影响因素气体流速、表面积、温度表面气压温度变化自身及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等于沸点)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五. 液化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物态及其变化笔记

物态及其变化笔记

在物理学中,物态指的是物质的状态,它由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而形成。

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其中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六种基本变化。

1. 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冰吸热熔化成水。

凝固则是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2. 汽化和液化: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汽化有两种形式:沸腾和蒸发。

沸腾是指液体内部产生气泡,而蒸发是指液体表面缓慢地转化为气体。

液化则是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液化: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3. 升华和凝华: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冰在高温下会直接升华成水蒸气。

凝华则是物质从气态直接转换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蒸气在低温下会直接凝华成冰晶。

除了这六种基本变化,还有其他的物态变化,如等离子态、超固态、中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软物质等。

这些变化都涉及到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以及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性和行为。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常见例子:
1、 晶 体:海波 冰 各种金属 钻石 石英 水晶 食盐 明矾 奈;
2、 非晶体:松香 玻璃 蜂蜡 沥青 塑料等
3、汽化:湿衣服变干,洒在地上水变干。

4、液化现象:雾、露、“白气”、“冒汗”、或“冒气”等,通常是空 气中
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产生。

5、升华:碘升华、舞台上用的干冰升华、冻干的衣服的过程、人工降雨、
樟脑球(卫生球)变小、灯丝变细、 固体清新剂变少。

6、凝华现象:灯丝变细—灯泡变黑,雪、霜、冰花(冰花”在玻璃的内侧)、雾凇 。

⑴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是凝华现象
⑵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热气”是液化现象
⑶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熔化现象
⑷冰棒放入茶杯中,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
O
时间
O 时间 O 时间 O 时间 甲 晶体 甲 晶体 乙 非晶体 乙 非晶体 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 物质凝固的温度变化曲线

( )( ) ( )( )。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一、基本介绍1、物态: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2.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的过程(简介):由于物态有三种(实际上有好几种,但在这里我们只研究三种。

其他物态如:等离子态。

),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六种(简记为:三态六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具体详解见下面说明)。

4.如何判断发生的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到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再根据定义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变化过程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

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1]三、重要性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如石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物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由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质一般有三种基本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会从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这种转化称为物态变化。

二、物态转化的条件物态的转化主要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在常温、常压下,不同物质的物态是不同的。

例如,水在303K(摄氏30度)时会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水在373K(摄氏100度)时则会从液态转化为气态。

同时,压力的变化也会影响物质的物态转化,一般来说,增加压力会使物质更容易保持液态或固态。

三、固态到液态的转化固态到液态的转化称为熔化,也叫融化。

当固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其分子或原子受到激发,开始有序排列,固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弱,最终让固体变成液体。

四、液态到气态的转化液态到气态的转化称为气化或汽化。

液态物质在受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分子或原子受到激发,开始具有足够的动能,克服液体的吸引力,从而脱离液体表面,成为气体。

五、固态到气态的转化固态到气态的转化称为升华。

某些特定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直接从固体转化为气体,而不经过液态的中间过程。

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六、气态到液态的转化气态到液态的转化称为冷凝。

在特定的条件下,气体受冷时,分子或原子失去部分动能,减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终让气体变成液体。

七、液态到固态的转化液态到固态的转化称为凝固。

当液体受冷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分子或原子受到激发,开始有序排列,减弱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终让液体变成固体。

八、气态到固态的转化气态到固态的转化称为凝结。

在特定的条件下,气体受冷时,分子或原子失去足够的动能,开始有序排列,最终让气体变成固体。

九、相变曲线相变曲线是物质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不同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曲线。

在相变曲线上,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变点都有相应的温度和压力值,这些值是物质的固定值。

十、气体的压缩冷却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当气体受压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会减小,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增强,因此,气体的温度会下降。

物态近义词

物态近义词

物态近义词
物态的近义词可能包括物相、物状、形态、状态、状况等。

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外观、形态、状态等特征。

例如,“物相”可以指物质的外观或形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等;“物状”则可以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形态”则更广泛地指事物的外观、结构、形式等;“状态”则可以描述物体的状况或情况,如静止、运动、温度等;“状况”则更广泛地指事物的状态或情况,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近义词在用法和语境上可能略有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同时,物态这个词在物理学中也有特定的含义,指的是物质存在的状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等,这时需要根据学科领域选择相应的专业术语。

物态变化的六种形态

物态变化的六种形态

物态变化的六种形态物态变化的六种形态: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物态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这几种状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物态变化的六种形态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到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到液态的过程。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到固态的过程,是熔化的相反过程。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到气态的过程。

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到固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有哪些常见的例子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

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

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

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

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

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

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

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

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

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

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

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

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

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

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状态改变。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固态到气态的升华、气态到液态的凝结、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

1. 熔化: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态,称为熔化。

熔化是物质从有序排列的固态结构转变为无序排列的液态结构。

熔点是物质熔化的温度。

2. 汽化: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态,称为汽化。

汽化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沸腾,即液体中部分分子剧烈运动,液体不断产生气泡;另一种是蒸发,液体表面的分子从液态直接跃入气态。

3. 升华: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变为气态,称为升华。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结构直接转变为气态结构,没有液态中间过程。

升华是一种不常见的物态变化,常见的升华物质有干冰、樟脑等。

4. 凝结: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态,称为凝结。

凝结是物质从无序排列的气态结构转变为有序排列的液态结构。

凝结的逆过程是汽化。

5. 凝固: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固态,称为凝固。

凝固是物质从无序排列的液态结构转变为有序排列的固态结构。

凝固的逆过程是熔化。

在物态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即质量在不同物态之间不变。

物质的温度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直到物态变化结束后才会再次升高或降低。

物质的物态变化与外界条件有关,如升华物质的升华温度取决于环境的压强,液体的沸点受到大气压力的影响等。

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了一定的热量。

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潜热,是保持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存在的能量。

在汽化和凝结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也称为潜热。

物态变化可以通过变化条件来控制,如加热物质可以使其熔化或汽化,冷却物质可以使其凝固或凝结。

根据物质的特性和需要,可以利用不同的物态变化过程来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加工。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体或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理学中常用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熔化: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熔化温度常用符号Tm表示。

2. 凝固: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冷却转变为固态,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温度常用符号Tg表示。

3. 汽化: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温度常用符号Tv表示。

4. 凝结: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冷却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凝结温度常用符号Tc表示。

5. 升华: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阶段,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二、常见的物态变化1. 固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液态变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例如,将冰块加热后会融化成水,这是一个固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

2. 液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气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

例如,将水烧开后会变成蒸汽,这是一个液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

3. 固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气态变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加热后直接变为气态,这是一个固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

三、其他相关知识点1. 相变图:相变图是用来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物态变化的图表。

常见的相变图有水的相变图和二氧化碳的相变图等。

2. 相变热:相变热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在相变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因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用于改变物质的内能。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4.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临界温度是指在超过该温度时,物质无法再以液态存在而会变为气态。

临界压力是指在超过该压力下,物质无法再以气态存在而会变为液态。

物理中的物态变化

物理中的物态变化

物理中的物态变化
物理中的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经历从一种物态到另一种物态的转变过程。

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称为熔解,需要吸收热量;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称为凝固,需要释放热量。

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称为汽化,需要吸收热量;从气态到液态的转变称为液化,需要释放热量。

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需要吸收热量;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需要释放热量。

这些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例如,烧开水时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而在冬天中水汽从空气中凝结成水滴,从气态转化为液态。

此外,很多物质的相变都与温度和压力密切相关,因此物态变化也是许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例如材料科学、天气预报、地球科学等。

- 1 -。

物态变化的六种形态

物态变化的六种形态

物态变化的六种形态
1.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保持固定位置,不能进行移动、旋转等自由运动。

2.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比固态要松散,能够进行相对运动,但不能改变分子间的相对位置。

3.气态:物质分子运动自由,能够进行随意的移动和旋转,分子间的距离很大。

4.等离子态:物质由高能带电粒子(电子和离子)组成,温度和能量非常高。

5.凝胶态:物质分子排列比液态更松散,但比气态紧密,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粘滞性。

6.等温扩散态:物质在温度、压力的作用下,呈现出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分子间有一定的相互吸引力。

物态说课稿3篇

物态说课稿3篇

物态说课稿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态说课稿3篇物态说课稿1背景分析:本节内容是物质粒子模型的启蒙知识,对于学生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结构知识的过渡、认知,对于粒子模型知识、气压、物体的浮沉及热胀冷缩知识的学习掌握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离子态
【问】物质存在的形态总保持不变吗?
【实验】:化冰(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冰块).
酒精灯使用:
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使用时,因酒精灯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应该用它的外焰部分去加热.
【提出问题】化冰实验说明什么?
三种物质形态的特征:
固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没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问】今后我们判断某一物质以什么形态存在时,依据什么判断?
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事物,想一想他们各以什么形态存在,若有分不清是什么形态的物质,提出来共同讨论
【问】自然界中的物质除固、液、气三态外,还存在其他形态吗?
要求:说出所分出的物质各以什么进行分类
【启发学生】根据流动性和体积的稳定性,思考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有一定体积,无一定形状,气体既无一定体积也无一定形状.通过图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固体上方画一个立方体;液体上方画一个容器;气体上方画一气的图形.将得出的三种形态的特征分别写在图旁边.
对流例:空调、夏天中午要关窗
辐射例:太阳
吸热、放热
吸热:
放热:
根据不同物质在物理性质(形态、弹性、颜色)和用途上的差异进行分类
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参加比赛,在规定时间内谁答对的题目多谁获胜
男女生各找两名代表为对征
[阅读]第4页阅读材料
[实验现象描述]
“加热”后“冰化成水”.“冰化成水”是现象,“加热”是条件.冰化成水是有条件,再进一步推理: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当物质处于气态时,分子之间距离较大,每个气体分子可以在空间自由移动,所以气体既无一定体积也无一定形状.
【补充】
热传递
定义: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端转移到另一端
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
条件:存在温度差
三种方式:
传导例:将勺子放入热汤里
教学方法
讨论、竞赛、实验
课时安排
1节
板书设计
物质存在的形态及特征
固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没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物质三态的特征和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
[补充]
热传递
定义: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端转移到另一端
物质由分子小微粒组成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所以固体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当物质处于液态时,分子排列也较紧密,分子之间空隙较小,每个分子也只能在原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跟固体不同的是液体分子没有长期固定的位置,在一个位置振动一小段时间后,又转移到另一个位置附近去振动,所以液体有一定体积,而无一定形状;
[举例交流]列举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事例进一步体会物态变化的概念.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体验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举例
举例
课后作业
《课课精练》第一节物态同步训练
教学反馈
备注
教师点拨使学生知道现象反映了物理事实和规律,实验设计中反映了发生现象需要的条件.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问】日常生活中曾经见过水以几种形态存在?
(水、冰、露、雾、霜、雪)
【解释物质三态的特征和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
【补充】
利用的动画模拟,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模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模型的概念:
固态液态气态
【情景2】物体分类的比赛.
准备两组同样多的物体名称(或图片)进行分类比赛,
第一组:
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冰、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
瓶中的氯气
第二组:
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圈、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弹簧、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
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三种物态具有不同特征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大量不同形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形态分类使学生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节物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节重点研究的是物态及其变化.
2.用微观模型解释固、液、气三态的不同特征,以及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这些内容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2.教学器材:冰、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玻璃板、三角架、石棉网、火柴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课题
物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形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仪器材料
冰、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玻璃板、三角架、石棉网、火柴
条件:存在温度差
三种方式:
传导例:将勺子放入热汤里
对流例:空调、夏天中午要关窗
辐射例:太阳
吸热、放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形态各异物质世界的美丽景色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认识物质三态的特征
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本实验应落实两点:一是通过实验现象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二是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描述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加深对物质三态特征和物态变化的理解.
物质存在的形态
【情景1】:一组图片.
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
【问题】这三幅图有什么联系?作为一组图片我们希望对比什么?(发散思维)
【引出】同一种物质可以以三种形态存在.
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分为三种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