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十二五”规划宏观背景分析与国家政策取向预判

合集下载

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我国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旨在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有必要制定一份全面的工作方案,明确规划编制的目标、步骤和要求。

二、目标和任务本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 梳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问题,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定位;2. 制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各领域的具体目标,并提出支持政策和措施;3. 确定各项发展任务的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4. 落实规划执行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工作步骤1. 梳理现状和问题a. 收集和整理相关统计数据、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b. 发现和总结影响我国发展的主要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等;c. 形成详细的问题清单,为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2. 制定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a. 根据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制定发展的总体目标,如经济增长率、环境治理指标、社会事业发展目标等;b. 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对各个领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具体目标,如农业发展、工业升级、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c. 确定各个目标的指标和实现路径,为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 提出支持政策和措施a. 根据目标和现状问题,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包括财政支持、产业引导、技术创新、环境治理等;b. 将支持政策和措施与具体目标相匹配,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c. 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和推广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4. 确定任务责任和时间节点a. 对制定的各项目标,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时间节点,确保任务的落地和完成;b. 将任务责任和时间节点纳入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确保任务的重视和执行;5. 监督和评估机制a. 建立规划执行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执行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b. 加强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确保规划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c. 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推动规划执行的顺利进行。

大学生怎样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以及主要目标

大学生怎样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以及主要目标

"十二五"大学生怎样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以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第一,发展低碳经济会影响某些传统行业的规模扩张,进而影响这些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到,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在“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将会是某些国家部门的工作重点,很多小规模的煤厂、电厂、水泥厂、造纸厂等将会被关停。

这将加重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第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这也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负面影响。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与此相关的内容是,“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在过去的2010年中,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的影响已经凸显出来,服装、玩具、机电类产品的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

如果资本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完全放开的话,人民币将会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

这是大学生就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一个较大挑战。

第三,金融部门的对外开放可能会压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

众所周知,金融部门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阵地。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从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影响。

首先,外资金融部门的进入会挤占国内金融部门的市场份额,从而缩减国内金融部门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

其次,外资金融部门的经营效率较高,它们进入国内市场会迫使国内金融部门提高效率、裁减冗员,这也会影响大学毕业生在金融部门的就业。

从总体形势来看,“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从专业结构来看,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民法及跟节能环保、新能源相关的专业面临的机遇较多;金融、外语及跟传统制造业相关的专业面临的挑战较多。

一是要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十二五长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及对策

十二五长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及对策

十二五长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及对策21世纪的前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十二五”时期则是这二十年间四个规划中至为关键的战略决战阶段。

“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无论就我国还是长春市,都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和现代化战略的可持续性,关系到长春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特别在当前面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展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和产业格局调整趋势增大的今天,对“十二五”时期的环境研究尤为重要。

下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变化及国家政策取向预判如下:一、“十二五”时期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及国内宏观政策取向分析1、国际政治经济变化趋势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仍然是总体平稳。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关系更趋复杂,大国之间原有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并没有消失,但各国从实现本国二十一世纪长远发展战略和维护本国根本利益出发,一般采取务实态度处理相互关系,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

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但区域经济一体化意识会有所增强。

需要指出的是,此轮经济危机对“十一五”末及“十二五”均有较大影响,此轮经济调整将是一个缓慢趋稳过程,在应对危机和解决全球经济失衡过程中,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可能有所弱化,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明显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向基本面回归,世界贸易和产业转移的长期走势仍将继续,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端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也渐趋明显。

国际资源战略将进一步强化,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会更加多变。

在此轮全球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围绕石油、铁矿石等的资源抢夺将更加突出,国际资源战略将会进一步强化。

同时,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将是此轮全球经济调整的一大显著特征,为维护本国利益,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劳工、环保等问题上不断向其他国家施压,贸易保护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分析十二五规划编制要点小结

分析十二五规划编制要点小结

分析十二五规划编制要点小结规划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各级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依据,是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准则。

为切实做好全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把握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时代背景(一)科学判断“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五年,是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五年,也是全面建设更高要求的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五年。

编制“十二五”规划面临的环境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要深入研究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浙江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使“十二五”规划建立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

(二)充分认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大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

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应对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着力破解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累积的结构性、体制性和素质性矛盾,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深入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全面总结“十*五”规划的经验,深入分析国内外环境变化,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围绕全面建设更高要求的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加强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本地区、本领域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需要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1)提升“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作为规划工作的出发点,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工作的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规划工作的基本方法。

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中,树立“转型、创新、惠民、和谐”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着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发展规划背景分析(FINAL)

“十二五”发展规划背景分析(FINAL)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二)发展战略
3.战略目标: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三)发展任务
1.高等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三)发展任务
2.继续教育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三)发展任务
3.国际合作教育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四)体制改革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经济发展驱动力(消费、出口、投资) 微观策略: (2)推动区域发展: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 中部、西部、海西、海南 ---城镇化建设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经济发展与就业 ---产业结构调整,可能会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区域平衡发展,可能会调整就业区域结构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一)规划背景 (二)发展战略 (三)发展任务 (四)体制改革 (五)保障措施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一)规划背景
1.国际: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析
(一)规划背景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三)深化改革开放
1.深化改革:全面的综合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

宏观背景分析

宏观背景分析

一、宏观背景1、政治经济政策(1)政策规划方面优势权威渠道获悉,《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这一国家级规划正在编制、完善,最快将于4月底出台。

规划旨在扩大消费需求,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超过30万亿。

这意味着,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以每年超过3万亿的增幅递增,消费市场空间将大幅扩张。

这项规划立足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战略,旨在加快转变国内贸易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国内贸易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增加就业、调结构等方面的作用。

规划主要涉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商贸服务业。

“十二五”期间,国内贸易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促进城乡居民在家电、汽车、摩托车、建材方面的消费,完善有关措施,引导生产企业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商品。

2011年家电下乡政策将在一部分地区完结,纵观家电下乡时期家电行业在经过快速扩张期后迎来了消费升级换代需求旺盛的新时代,2009-2010年由于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家电产品销售量呈现了逐月增长的态势,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家电下乡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台,而2011年1月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更是首次出现单月突破千万台,达到1048.9万台,同比劲增长80%,家电行业销售额屡创新高,财政部通过有关部门测算认为,家电下乡政策拉动国内消费16000亿元。

(2)税收方面的支持规划还将谋划在金融财税等方面对商贸企业进行支持。

在金融方面,措施包括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支持商圈融资;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税收政策,减轻商贸服务业税负,将营业税率由5%恢复到3%,有条件的逐步改为征收增值税。

(2)GDP进入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和家电连锁行业本身均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地震、水灾等一系列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令发展平稳的家电连锁行业出现了一丝波折,投资者对家电连锁的增长潜力判断和估值也出现了一些分歧。

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物价上涨、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对家电行业的增长确实有一定的影响。

“十二五”中国经济展望及热点问题分析

“十二五”中国经济展望及热点问题分析

“十二五”中国经济展望及热点问题分析徐杰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研究员大家好!党的十七中五中全会已经召开的了。

在会议中有一些关于经济建设新的精神,我今天想就当前的宏观经济热点问题以及“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展望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希望有助于大家了解“十二五”期间在经济建设方面会有哪些新的举措?一、当前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顾名思义,我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当前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

谈到当前宏观经济热点问题必须得提到一个大背景,就是从07年开始;08年愈演愈烈;09年逐渐消退,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退却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

在这次危机中,中国很幸运,它不是危机爆发的中心,尽管受到了一些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

但好在影响的程度有限,再加上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有利的、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从而很快从危机中挣脱出来。

我们看有关的数据,在2010年的上半年,中国GDP的增长达到了11.1%;到第三季度是增长了9.6%,前3三个季度平均起来是16%。

也就是说如果在第四个季度,经济能够维持到9%以上的增长速度的话,全年增长速度应该在10%左右,这是没有疑问的。

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GDP增长的预测,它也在调高,在今天上半年的时候它预测2010年的GDP增长是8.7%,现在是调高到了9.5%;汇丰银行调到的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它刚刚发布的经济全球展望中,它对一些世界主要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做了一个预测。

美国2010预测的GDP增长是2.6%;在今天7月份的时候它其实是3%,也就是因为3季度的美国经济增长不是非常乐观。

它下调了这个预测的数字,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是2.3%;大家看这个数字和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前的经济增长相比是低了很多。

欧元区2010年的增长是1.7%;2011年是1.5%。

就是和美国相比是更加低迷。

当然,欧元却这样持续这样的低增长也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英国2010年GDP增长是1.7%,11年达到2.0%;亚洲经济“一枝独秀”,2010年的预测是9.4%,2011年是8.4%;中国在其中更是一个翘楚,2010年的经济增长达到10.5%,2011年是9.6%。

承前启后——“十二五”规划前瞻

承前启后——“十二五”规划前瞻

中 国的第 二产 业 以 出 口导 向 为主 ,具 有 高度
外 向 型的 特征 。这意 味 着 中 国的发 展与 世界 经济 过 发行 国债 增加 投 资 ,带动 经 济增 长 。第 二次 是
紧 密联 系 ,世 界 经济 波动 会 影响 到 整个 国家的 宏 观 经济运 行 。 自上 世纪 9 年代 开始 ,出 I在G P 0 Z l D
有 一 组 数 据 值 得 注 意 : 日本 、韩 国 的
基 尼 系 数 较 低 ,而 拉 美 国 家 基 尼 系 数
依 靠 进 口, 国 外 局 势 变 化 都 将 影 响 国 内 经 济 的 发 展 ,这 就 凸显 出 资 源 消 耗 型 经 济 面 对 的 难 题 。 在 哥 本 哈 根 会 议
的循 环 ,才 能在 新 的高 度达 到新 的 平衡 。低 碳 经 济是 新 的产 业发 展 方 向 ,但 能 否形 成产 业革 命 目
前还 无定论 。 其 次 ,剩 余劳 动 力不再 充裕 ,中 国正逐 渐丧 失劳 动 力低 成本 优势 。中 国制造 的产 品能够 出 口 到全 世界 ,是 依 靠廉价 劳动 力 的优势 。然 而 , 目
上 , 中 国政 府 承 诺 到 2 2 年 实 现 单 位 00 GDP ̄. 化 碳 排 放 强 度  ̄ 2 0 年 下 降 氧 h05
比 较 高 ,如 巴 西 、 阿 根 廷 都 在 0 5 . 以
上 。 中 等 收 入 差 距 的 存 在 使 得 拉 美 国 家 的 中 产 阶 级 难 以 成 长 ,国 内消 费 动 员不 起 来 , 因 此 如 果 出 口受 阻 ,经 济
G P D 比重 。未 完成 的指 标全 部 集 中在服 务 业 ,这 凸显 出一 个 现实 , “ 一五 ”期 间 中国 经济 的增 十 长 主 要依 靠 第二 产业 , 中国的 经 济结 构也 依 然以

十二五规划背景

十二五规划背景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将会带来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带来对自然资源的更多消耗,由此也带来资源环境的更大约束。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传统产业,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集约建设园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更为迫切。
从全国看,"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将由3000美元增加到6000美元,由此将产生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通过分析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非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规律,把握这个时期将会出现的新特征。现在已出现端倪的有:全面小康社会的消费需求及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需求在升级,今年"十一"长假出现的旅游井喷现象说明,旅游休闲度假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之相适应的是一批益居型生态城市正在兴起。
1、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期。
专家预测,源于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的住房次级贷款危机而演化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目前仍处于蔓延加深阶段。世界经济史上的经济周期规律表明,一次经济危机由爆发--加深--稳定--复苏,长者5-8年,短者3-5年,平均5年左右。考虑到21世纪以来知识、技术、信息经济突飞猛进将极大地增强世界经济的自我修复和调整能力,这次经济危机的周期乐观估计也要持续3年左右。
4、于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时期。
2000年9月,联合国召开"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世界各国领导人,达成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小学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全球合作促进等八项千年发展目标(MDGs)。
最佳答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月底召开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上述认识与要求,基本反映了"十二五"规划的宏观背景。下面,对宏观背景及国家政策取向预判如下。

“十二五”规划解析汇报资料

“十二五”规划解析汇报资料

“十二五”规划解析资料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从上半年的政策调整趋势看,中国已经明显表露出向传统产业“动刀”的强大决心。

目前,各行各业都着手制定“十二五”规划,为此,本文根据收集大量的最新资信,归纳整理形成一份对编制“十二五”规划具有一定价值的重要资料,供各位参考。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一)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调整与增长特征(图1)一是改革开放调整后的高增长:波峰与软着陆,1989年通货膨胀引起的治理整顿,导致的硬着陆;二是1992年小平讲话带来新一轮增长高峰(投资热,开发区热),1994年宏观调控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三是新世纪的持续高增长,直到2007年底“双防”(防过热、防通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进入新的调整阶段。

(二)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需求特征背景:①短缺经济结束:轻工业商品基本上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温饱得到解决,衣着、食品需求增长速度放慢,住、行比重上升;②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③城镇化步伐加快。

(图2)☐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因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

需求特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推动力(表1)(三)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特征1、工业化过程:第二、三产业,主要是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1)速度分析 ◎第一产业:低速增长 ◎第二产业:高速增长◎第三产业:与GDP 同步◎高增长期:主要靠工业带动→二、三产业共同带动 ◎农业:与经济周期相关性不大(3)比例分析: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高比重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工业化的推进,是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前比较特殊的工业化过程的基点上所进行的:片面推进工业化,工业比重很高,使得改革开放以后的结构变化与理论分析有一定的不一致性。

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产业结构的“拨乱反正”时期:非常规变化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以轻工业增长为主导的阶段年代以来的重化工化阶段表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GDP产业结构变动(%)2、工业内部结构:重工业化过程重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能源、原材料工业(含采掘)和机械电子所占比重提高, 而轻加工业比重下降。

中国2024202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2024202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24—2024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梳理(一)2024年1、经济背景1)2024年,在持续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主动改变,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GDP年均增长11.9%.2)20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3)2024年,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主动进展,初步形成了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4)2024年期间,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进而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5)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从过快偏热快速下滑,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0.6%快速回落到第三季度的9.0%,为2024年其次季度以来的最低增幅。

2、经济目标2024年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上,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限制在4.8%左右一一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限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

3)城镇新增就业100O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4.5%左右。

4)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通货膨胀。

5)年中,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状况下,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限制物价过快上涨”。

3、经济政策D政策名称与方向年初规划: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坚决实施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政策工具稳健的财政政策:A.变动政府支出:财政支出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削减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B.加大保隙措施,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C.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实施主动的就业政策。

D.实行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

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四个文件,概括起来有10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解读我国“十二五”规划

解读我国“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制定过程“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制定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统一全党认识、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②起草工作开始前在全党征求意见③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④五中全会进行了认真审议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制定的,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建议》精神,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个30年的收官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站在更高起点向第三个30年迈进、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初始期,是第三个30年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个意义上说,“十二五”规划是第三个30年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具有起好步、打基础的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规划制定的背景(一)关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省略模糊页)2. 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重大自然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多经济社会发展挑战: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活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新中国成立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省略模糊页)3.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人均GDP显著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货物进出口额快速增加、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1. 基本判断: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上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2. 我国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总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国民收入将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口结构变化加速,劳动供给从“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转变”,老龄化来势迅猛;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农民工市民化迫切性大大增强,几千年农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结构将彻底改变;产业、技术、人才继续向少数条件好的区域集中的趋势将进一步强化,中西部地区的内需主导型经济区将初具规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对居住、健康、文化教育、生态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汽车社会到来;产能过剩显现、资源环境约束收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加重;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不够公平的收入分配等,带来社会矛盾增多,社会事件频发,社会风险增大;以调整利益格局为特征的深化改革,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的难度明显加大。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第一部分:前言本文旨在介绍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包括规划编制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第二部分:背景介绍“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制定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第三部分:目标设定本规划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可持续发展三者的协调统一。

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进步方面,我们将致力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将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部分:主要内容本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 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我们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2.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们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我们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我们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5. 加强社会建设和人文建设。

我们将注重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五部分:实施路径与措施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和内容,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的实施路径和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

2. 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3. 推动改革开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4.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规划背景解读

十二五规划背景解读
13
广东“十二五”的发展基础
广东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年奠定的基础是广东进一步发 展的坚实后盾。三十年广东GDP年均增长13.7%, 增加了51倍,主要经济指标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基础比较扎实,市场化 程度较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区域互动 新格局正在形成,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泛 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全 面深入推进,广东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较大、基础 较实。
11
国家“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
指 标 2010年 年
39.8 47.5 89.7 1.8 18.18 20.36 19109 5919 4.1
2015年 年
55.8 51.5 93 2.2 18.18 21.66 》26810 》8310 《5
五年年均增长
7% 4% 3.3 % 0.4% 16% 1.3% 》7 》7 4500 3% 《0.72%
23
中央要求广东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 ——深化改革先行区; ——深化改革先行区; ——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 ——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 ——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 ——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 地;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中国的基本优势没有变:
——稳定的政治局面; ——高速的经济增长; ——丰富的劳力资源; ——巨大的市场潜力。
5
指出必须把握好发展环境的长期趋势
• 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努力提 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 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开始进入调整期的特点, 努力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 • 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的特点, 努力增强我国的参与能力; • 要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已处于孕育期的特点, 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 • 要准确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点, 努力发展壮大自己。

“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经济走势研判及政策建议

“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经济走势研判及政策建议

“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经济走势研判及政策建议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伟一、“十二五”期间国际经济形势的大体判断从国际形势看,美国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受到严重冲击,美国失业率仍处于10%左右的高位,消费增长乏力,美国经济仍然在谷底徘徊。

为提振美国经济,美国实行极低的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的弱势美元政策带来全球性货币汇率纠纷,引起金融市场动荡,新兴市场国家的严重通胀等。

欧元区存在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债务危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起全球震荡,近期爱尔兰危机再次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

随后西班牙、葡萄牙是否会爆发危机还有待观察。

为了平衡国家的资产负债表,这些欧洲国家会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带来短期经济放缓,但欧元区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较低,欧元区经济可能会呈现复杂的W型震荡态势。

综合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会以低水平的增长走出危机,进入缓慢复苏的过程。

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新兴经济体复苏较快。

亚洲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大幅反弹(甚至超过2008年增长水平),但美国通货膨胀问题比较严重。

印度年初的时候通货膨胀已经达到超过16%的水平,现在仍达到9%左右。

越南是8%以上的通货膨胀。

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复苏呈现出不同步的情况,二者的相对力量也在发生变化。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按购买力评价计算,到2014年,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产出的比重将首次超过发达经济体。

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13亿人口和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国有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得升,如中国在IMF的投票权上升至第三位。

二、“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形势的大体判断1、“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中国现行发展方式的体制性缺陷和结构性瓶颈问题将更加突出。

国家十二五期间投资规划政策取向和重点领域(王一鸣)

国家十二五期间投资规划政策取向和重点领域(王一鸣)

录音整理,只做参考,请勿外传。

王一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我想说一下“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问题。

我想围绕三个方面,一个是想讨论一下“十二五”宏观经济增长的趋势,就是潜在增长率和经济增长趋势问题,这是宏观背景。

第二是关于“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路径,就是产业结构供给这块。

第三就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个问题。

第一,“十二五”时期的潜在增长率和经济增长趋势,这是制定规划的重要依据,我们说“十二五”,要讨论一下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情况。

过去30年,中国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高速的增长,1979年到2009年年均增长9.9%,明显高于其他各类经济体经济增长。

也比国际机构对我们的预期要高。

过去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是世界上二战以后很独特的一个现象。

如果把中国这条曲线拿出来,我们实际上可以大致看出来我们过去30年经历过三次大的上升,第一次是1981-1984年,就是农村改革。

第二次就是1990-1992年,就是小平南巡讲话扩大开放,1994年之后这段时期是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速度比较快的一个时期,主要是大规模引进技术。

第三次就是本世纪以来2000年到2007年,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发生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

我们“十二五”会不会迎来第四次上升呢?“十二五”会不会经历了几年调整之后迎来新一轮上升呢?这个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我们再简要看一下“十一五”的情况,“十一五”我们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但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发生大的变化。

2006年是12.7%,2007年是14.2%,也是这一轮增长的最高点,2008年是9.6%,2009年是9.1%,今年是多少呢?估计在10%左右,我们取一个保守的估计,就是9.8%。

这样计算“十一五”这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1%,比“九五”和“十五”都要高,尽管遇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十一五”原来预期目标是7.5%。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和“十二五”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和“十二五”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外需在四季度开始可能明显减弱
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导致部分发达国家主 权债务规模急剧上升。希腊等部分国家主权 债务违约风险凸现,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 重冲击,公共债务危机可能会在未来较长一 段时间困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欧洲债务危机给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带 来了较大不确定性,全球各经济体大都面临 着巨额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压力,被迫执行 紧缩财政的计划,将导致下半年世界经济增 速放缓,从而影响到我国外需回升势头。
朱格拉周期
第三种是以企业固定设备更新投资和投资收 益率波动为主要机理的为期约10年的朱格拉 周期,目前,世界上传统产业的产能严重过 剩,新兴战略性产业没有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的突破,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新兴产业设备 投资机会还没有出现,世界经济正处于朱格 拉周期下降阶段,今年上半年和明年还不会 出现世界性企业新一轮固定设备更新投资高 潮。
国际上对价格趋势分歧很大
当然国际避险资金也持两种态度:一 种是通缩派,选择美国国债;一种是通胀派, 选择黄金等投资品种。目前通缩与通胀尚难 定论。这是现在股市、期货市场趋向不明的 主要原因之一,无方向可选择。既没有大牛 市的基础,也没有大熊市的基础,小幅震荡 是年内特征。
最近,俄罗斯停止出口粮食使国际市场粮 食价格出现波动,但国际粮食库存处于高位, 不支持粮食价格大幅持续上涨。 货币政策乃至宏观经济政策方向选择两难。
第三,先行指标:工业品出厂价格7月份比6月份回落 了1.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类价格回落了 2.3个百分点,它们对CPI的传导压力明显缓解。
第四,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 首次出现下降,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持平。 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政策刺激和库存回补能带来经济回升,但经济 复苏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又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固定 设备更新投资,世界经济不会在旧的产业结构基 础上实现复苏,要真正出现实质性的经济复苏必 须有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来带动。

浅谈“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的依据和意义

浅谈“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的依据和意义

浅谈“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的依据和意义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但经济危机往往会催生重大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

例如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就曾引发了以电器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又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样预示着世界经济不仅进入新的增长阶段,而且正在孕育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这给世界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未来五年,国际环境总体上仍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

就国内形势而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作出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亦即发展机遇期的判断。

在“国家扩大内需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等强力拉动和更有力政策支撑下,我国整体经济将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发展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形势下,这些战略机遇十分宝贵,而且时不我待、稍纵即逝,必须仅仅抓住并用好。

正是基于当今形势和战略机遇的考虑,中共中央适时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二五”《建议》是编制规划《纲要》的依据。

《纲要》的编制历时两年多。

这是一个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的过程,体现了人民意愿和国家战略的统一。

《纲要》具体描绘了我们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主要阐述国家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的重点,是未来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布人:新宇)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将会持续低、中端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规律,也将出现局部反梯度现象;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持续制造产业向资源型产业前向链接、商贸业向制造业链接、从而推进整体产业链延伸、产业空间聚集的产业集群规律。我国通过编制高端产业规划,争取在世界产业链中的高端地位;各地需要编制发挥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优化规划,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实力。
二、对国家重大政策取向的预判
面对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机,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国将会在坚持已有政策基础上,适时调整新由出口导向、投资拉动转为内需为主战略的政策。
日本战后就经历过由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到内需为主的战略转型。目前其对外依存度降至30%左右,而我国200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56万亿美元,对外依存度高达57.9%。这种模式已经持续了30年,很难长期维持,特别是受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明显萎缩而对我国高度依赖国外需求的发展模式的严峻挑战,迫切要求我国将战略转为内需为主上来,特别是从投资需求为主转为消费需求、重点是居民消费需求上来。我国人口众多,又处在人均GDP由3000美元到6000美元跃升阶段,完成有条件实现内需为主的战略转型。利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倒逼机制,从“十二五”时期更加主动地加快内需为主的战略转型,应该是“十二五”规划的明智之举。
刘庶明:编制“十二五”规划宏观背景分析与国家政策取向预判
我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已启动。编制“十二五”规划,需要战略思维、国际视野、创新理念、可行实用。将“十二五”发展放到世界格局中去考量,正确分析与把握这一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国家政策取向,是编制科学“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2、我国仍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我国仍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基本面没有变。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判断,我国从整体上看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剧速度发展阶段,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处于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为主型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处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一、“十二五”宏观背景分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月底召开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上述认识与要求,基本反映了“十二五”规划的宏观背景。下面,对宏观背景及国家政策取向预判如下。
4、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出台支持建设“两型”社会政策
针对我国投入产出失衡——为提高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兑现千年大会的承诺,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要求,积极落实“巴厘路线图”谈判内容。
我国将继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对此,将出台提高资源品价格、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增强生态环境项目投资等政策;出台支持政策,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我国做为负责任的大国,为推进和谐世界建设,“十二五”期间,将继续积极承担起与我国经济实力相称的责任,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做出应用贡献。今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5、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出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政策。
近年来,国家批准一批改革开放实验区及区域发展规划,赋予在金融创新、城乡统筹、资源环境、行政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先行先试权力。还将继续增加新的改革开放试验区,并赋予新的先行先试权力。“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推进省管县试点。
为扩大开放,国家将加大对“走出去”的支持加度;增加支持边境地区开放政策,如,今后将新批和新增加一些边境经济合作区,并将在土地出让金减免、税收减免和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较大支持力度。(2009年10月8日)
近十年来,我国财富得到极大增加,但大量财富却被少数人、少数人行业所占有,而广大群众的收入增长水平远低于我国财富增长水平。调整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要义。专家预测,“十二五”规划目标将由过去的“国强民富”调整为“民富国强”,进一步提高人民收入,完善保障民生方面的政策措施,花更大力气改善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工程的力度,推动环境保护和节能等,从机制上保障人民能更多的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2、以提高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出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政策。
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对政策周期较长的“调结构”将给予突出体现。这既是为了保证当前应对危机的宏调举措延续过渡;也是立足长远,通过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化危为机,使我国能够在未来新一轮国际经济分工中占得有利先机。
1、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期。
专家预测,源于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的住房次级贷款危机而演化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目前仍处于蔓延加深阶段。世界经济史上的经济周期规律表明,一次经济危机由爆发——加深——稳定——复苏,长者5-8年,短者3-5年,平均5年左右。考虑到21世纪以来知识、技术、信息经济突飞猛进将极大地增强世界经济的自我修复和调整能力,这次经济危机的周期乐观估计也要持续3年左右。
“十二五”期间,正处于此次世界金融危机时期和经济周期的回升期,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对于此次经济危机,本人已于去年10月提出《华尔街金融危机之“危”与中国发展之“机”》七方面机遇,这是从积极方面去认识。我们还需要认识到,此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如,目前一些国家为了自保,纷纷对我国商品进行反倾销,由此会加深我国出口为主的企业困境。因此,对各种可能性情景及其深远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及防范,研究积极化解国际金融危机、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羁绊的对策是“十二五”规划的必要前提。为此,需要深入分析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趋势与当下金融危机出现的反全球化趋势的新特点;对未来几年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及到2020年世界经济中国际产业分工、贸易投资、金融货币体系、重要资源产品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对未来国际新技术革命的规律与趋势及拉动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动力源。进一步分析研究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及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未来10—20年国际资本流动、产业流动、技术流动的趋势、特点及我国及各地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切入点,研究利用世界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调整优化我国及各地经济结构对策措施。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将会带来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带来对自然资源的更多消耗,由此也带来资源环境的更大约束。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传统产业,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集约建设园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更为迫切。
从全国看,“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将由3000美元增加到6000美元,由此将产生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通过分析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非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规律,把握这个时期将会出现的新特征。现在已出现端倪的有:全面小康社会的消费需求及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需求在升级,今年“十一”长假出现的旅游井喷现象说明,旅游休闲度假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之相适应的是一批益居型生态城市正在兴起。
当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以后,事业单位改革需要加速度。全国事业单位的财政开支约为公务员开支的3—4倍,多数事业单位依靠其所属的行政机关垄断资源、特别是服务资源。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服务业长期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后果是,一方面增加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因此垄断服务业资源而使服务业发展滞后,还有产生腐败等社会问题。“十二五”期间,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就是将不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全部推进市场而成为市场主体,与行政机关完全脱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为此,国家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重点需要调整国家与省、市、县的财政分配结构,突出向县级倾斜,增强县级财政自给能力与造血功能;二是向普通劳动者倾斜,增加一次分配比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三是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解决不同区域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四是向农村倾斜,解决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
4、处于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时期。
2000年9月,联合国召开“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世界各国领导人,达成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小学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全球合作促进等八项千年发展目标(MDGs)。
调结构,一方面,将对现在优势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等手段,加快其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至高点、适应国内外需求,催生一大批关新战略型产业。对于我国来说,既需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需要适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既需要发展新型工业,又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
3、以“民富国强”为目标,增加对社会、民生支出政策。
3、我国进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时期。
体制创新,需要从宏观层面改革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行业和部门之间的运作模式和利益格局,为保持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与新鲜活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改革的深水区中渡过。行政体制、事业单位、资源品价格等体制改革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以行政体制为例,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成本过高,必须从根本上突破。值得高兴的是,广东省顺德市党政改革疾风推进,打开一个行政改革突破口。其突出特点是:大大精简机构,由原来的41个机构,被一次性精简到16个,其中政府部门由29个调整为10个,机构精简近2/3;设置党委机构6个,全部与政府构合署办公;压缩干部指数,16个“大部”一把手均由区委、区政府副职兼任;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决策机构少而精,执行部门专业高效,监督部门独立运作并直接对行政首长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