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标准96781
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标准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经济法》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经济法》二、课程代码:03010329三、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四、课程性质:职业基础课五、计划学时:50学时六、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七、课程定位:会计专业是我院经济管理系的骨干专业,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对行业、企业及职业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其职业岗位和人才规格明确清晰,即:本专业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培养具有相应操作技能,并具备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财务管理类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我院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共有12个公共基础学习领域,10个职业基础学习领域,10个职业技能学习领域、3个专业选修学习领域和18个公共选修学习领域。
管理会计是会计专业能力模块中职业基础学习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职业基础课程。
(1)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职生必修的职业基础课;(2)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3)以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为出发点;(4)以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引导高职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为目的。
2.本课程与学生关系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过去的成长经历和未来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学校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引导他们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
3)直接目的是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发展,最终目的是使我院高职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经济法》课是经济管理类高职生开设的第一门职业基础课,其前置课程为《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课以及高中时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这些课程为高职生学习本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后续课程有:《经济法规与职业道德》、《税法》。
《经济法》课程标准
《经济法》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定位《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也是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经济法》这门课程,以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普遍适用的法律规则为内容,含盖了经济法、民商法中的重要法律制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课程,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相关的法律与从事实际经济工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济法是作为经济管理类的基础课来设置的,是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框架、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经济法的主体和行为,以作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这门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非法律专业的高职生,是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校选课。
课程中主要包括法律关系、所有权法律制度、公司法、合同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破产法等内容,以及与理论教学像配套的案例分析,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法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于调整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经济法律问题。
基于我国经济立法的实际发展状况,本课程以经济法原理的理解为重点,阐述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和财产权法律制度;以公司法律制度为核心,阐述我国各类企业法律制度;以合同法律制度为重点,阐述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相关法律制度;在市场调控与监督法律制度方面,主要阐述税收法律制度和产品质量等技术监督法律制度;在仲裁与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方面,则是在阐述解决经济纠纷的两种基本方式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定。
本课程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全面展开,以达到最好教学效果。
经济法是一门与社会经济生活紧密联系的社会科学。
学习经济法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经济法知识梳理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也要求自己懂法守法。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经济法基础课程是经济法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了解经济法的概念,即经济法是调整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国家为了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如公平竞争、自由贸易、保护消费者权益等,这些原则对于经济法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制度,如市场准入制度、反垄断法、合同法等,这些制度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经济法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逐渐形成法律思维,即用法律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最后,经济法基础课程的学习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内容,了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为他们今后的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综上所述,经济法基础课程是经济法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供更好的保障。
经济法课程标准96781
《经济法》课程标准开课系部:经济管理系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编号:课程负责人:编制日期:年月日《经济法》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信息(二)课程性质《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必修课,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理解并应用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有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前接政治、法律基础等课程,后续课程为税收实务、审计实务、财务管理等,在学科的连续性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设计理念秉持“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教学做”一体化。
树立“社会急用、能力够用、上岗顶用”的“人才培养观”。
确立让学生“学会创意、学会创造、学会创业”的“现代教学观”。
培养学生“不只由考分衡量而主要由社会评判”的“人才质量观”。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是在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
课程设置以市场主体法和市场管理法为主线,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经济活动中所需的经济法律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经济法律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理解并应用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高职学生了解一定的法学基础理论,掌握与本专业工作有关的经济法律知识,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掌握经济法的适用范围、调整对象、经济法的法律法规组成与主要内容。
目的在于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觉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客户及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2)促进学生能够,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会计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会计类各专业学生掌握会计管理、支付结算、税款缴纳、劳动合同订立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经济法律法规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会计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会计管理、支付结算、税款缴纳、劳动合同订立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出纳、税务、合同管理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反映最新法律法规,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会计人员应掌握的法律制度为主线,设置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主要税种相关法律制度等课程模块,将经济法相关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会计岗位所必备的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会计工作基本规范,具备依法、规范从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
1.掌握会计核算与监督、会计机构与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具备依据会计法处理事项的能力。
2.掌握汇票、本票、支票等支付结算方式的处理流程和相关规定,具备办理支付结算的能力。
3.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理解其缴纳的法律规定,具备税务申报、税款缴纳的能力。
经济法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1.1课程定位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人们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的规范和指导下进行,企业也只有合法经营才能立足于市场。
因此,作为高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经济法的相关知识,强化法学意识及运用法学知识维护合法权益,严格依法开展经济活动。
《经济法》是经济与法律两方面知识相交叉的学科,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但更偏向于应用的学科;同时也是高职高专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营销专业学生的主要先修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后续课程有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公共管理等课程。
通过经济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前有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能力。
1.2 课程设计思路1.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用案例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专业能力,具有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2.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课程改革方向,结合人才培养案与教学大纲,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
3.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4.每个项目的学习通过经典型案例为载体设计。
5.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务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2.1能力目标1.能对基本的经济法律案例进行分析;2.通晓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和市场规则;3.能执行经济法律的各项规定;4.规范组建常见公司、企业;5.能识别、确认各种经济组织的有关经济法律业务的基本情况;6.能够应用企业破产的申请、受理、破产宣告与清算、重整与和解;7.规范签订经济合同并正确分析合同纠纷起因及解决2.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如法人制度、财产所有权、债权等;了解、理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如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和基本原则以及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法律关系等;使学生掌握市场主体法(公司法、企业法等)及破产知识、市场交易法中的合同法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常用的重要的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定稿)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经济法基础。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1、经济法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理解并应用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有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济法基础是职业基本能力课程,本课程论述了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对比现行的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是在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
课程设置以市场主体法和市场管理法为主线,根据中等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经济活动中所需的经济法律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经济法律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理解并应用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一)课程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1)经济法基础的概念与特征;经济法的原则、地位和作用;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确立和保护;企业法律制度(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集体所有制企业法、私营企业法和企业破产法);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商标法、专利法)等;2)除此以上之外,还简要介绍了一些包括代理、时效、财产所有权等内容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及财政税收法律;金融法律制度;计划统计法律制度;会计审计法律制度以及经济仲裁与经济审判。
2.能力教学目标1)能执行经济法律的各项规定2)能识别、确认各种经济组织的有关经济法律业务的基本情况3)能对基本的经济法律案例进行分析4)能够熟悉各种公司的相关规定5)能够分析各种企业的具体规定6)理解并应用企业破产的申请、受理、破产宣告与清算、重整与和解7)能够熟悉订立合同所有细节,以及违反合同法规定的责任8)能够理解并应用担保的类型、担保的具体步骤9)了解工业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10)熟悉各种银行法11)理解并应用狭义证券发行、交易、收购具体规定,并对相关证券机构有所了解3.情感教学目标1)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2)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经济法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三)考核标准根据课程特点、职位要求,设计考核方式。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培养学生依法从事经济活动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经济法概述、市场主体法、知识产权法、财税法、劳动法等。
2. 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合同签订与履行、纠纷解决方式、法律文书写作等。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经济法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相关知识和制度。
2.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思辨能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模拟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通过闭卷或开卷考试,检验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考核:根据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本课程的专业教材,提供电子版教材方便学生查阅。
2. 参考书籍:推荐相关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等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 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六、课程实施建议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掌握经济法知识。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
3. 鼓励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经济法课程标准
经济法课程标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经济法》课程标准系(部):教研室:法律事务专业教研室日期:年月日XXXXX学院《经济法》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06010122.课程名称:经济法3.学时/学分:60学时(理论课学时数:50,实践课时数:10)4.先修课程:选修课5.面向对象:法律事务专业专科生6.开课系(部):法政系7.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经济法概述》吴力佳主编,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中国经济法》隋彭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合同法》王利明王轶房绍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同法新论·总则》王利明崔建远(合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修订版二、课程概述1.课程的性质《经济法》是我院法政系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该课程根据《经济法》及司法解释,通过大量典型法律案例分析,尽力反映目前经济相关的最新建设进展和司法精神。
课程内容上包含经济与经济管理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条款的基本知识及经济法法规应用。
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的理论并能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大量经济纠纷,是法律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是学生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必备知识。
2.课程定位《经济法》属于法律事务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以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普遍适用的法律规则为内容,含盖了经济法、民商法中的重要法律制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课程,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相关的法律与从事实际经济工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济法是作为经济管理类的基础课来设置的,是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框架、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经济法的主体和行为,以作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课程中主要包括法律关系、所有权法律制度、公司法、合同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破产法等内容,以及与理论教学像配套的案例分析,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法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济法课程标准-精品
《经济法》课程标准学时数:6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毕业以后的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
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加强对我国现行的主要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并使其具有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经济法问题的能力;熟悉经济活动范围内涉及法律问题的解决程序和有关办法,为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做一个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管理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特征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掌握宏观调控法律规范、市场秩序法律规范、社会保障法律规范。
掌握和经济工作密切相关的民商法范畴的公司法、合同法、破产法、保险法、票据法等。
能够用以上所学实体法律规范分析、处理社会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经济法概述(8学时)(一)教学内容:(2学时)L2经济法概述(2学时)1.2经济法律关系(2学时)1.3经济法律行为(2学时)(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理解经济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掌握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渊源。
要求学生在本章的学习中理解对经济法基本概念, 掌握有关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和经济法律关系的相关内容。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L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2.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3.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
难点:1.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涵义4.经济法律关系内容。
5.诉讼时效;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终止第二章公司法(8学时)(一)教学内容:2.1公司法概述(1\)/\7 \7 \7 \7 \7 时时时时时时学学学学学学2.2有限责任公司(22.3股份有限公司(22.4公司的合并、分立、增资、减资(12.5公司的解散和清算(12.6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1(二)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公司的概念、特征;熟悉公司的分类;了解公司的历史沿革。
《经济法》课程标准-物业管理
《经济法》课程标准(The economic law)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经济法律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市场主体、市场规制、宏观调控及社会分配的财经法律制度,掌握常用的经济纠纷的解决方法。
本课程与《税法》课程并行,为《理财规划实务》、《证券投资实务》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经济法律知识,并具备灵活运用经济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对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条款以及这些理论、知识、条款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作用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经济运行中所需的法律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辨析守法与违法、保证企业经济运行和个人的各种经济行为遵守我国法律的要求意识和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教学和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全新的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理念,既注重对经济法律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注重利用这些经济法律理论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作到知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各种经济行为。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本系所覆盖的各专业,课程设计以能力培养目标为基础,坚持“以法律应用为目的,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财务管理、会计和物业管理岗位工作所需的经济法律知识与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学习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选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力求突出该课程涉法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课程教学内容模块一:法与经济法基本理论教学目标:通过本项目的教学任务,学生应该了解掌握法与经济法基本理论,使学生具有遵守我国法律的要求和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兴趣,有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经济纠纷的迫切愿望;使学生充分认识守法的重要性,树立以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观念。
《经济法》课程标准
《经济法》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经济法》是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
学习经济法,特别要注重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案例分析能力。
这门课程提供了从事会计职业的必备知识,也为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经济法基本原理为导向、着重以七种具体法律体系为主线、以基本原理为基础、以案例分析为依托。
在阐述经济法相关法系特征原理的基础上,以原理为依托,能进行简单相关案例分析。
通过学习,一是使学生掌握经济法规的基本特征、基本原理和案例分析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大专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
二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具体内容分为9章: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公司法第三章市场秩序管理法第四章合同法第五章工业产权法第六章税法第七章会计法第八章劳动法第九章经济纠纷的仲裁与诉讼本课程3学分。
学时分配如下: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了解经济法相关的其他法律体系原理及基本理论(二)技能教学目标能联系经济法相关理论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
(三)素质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使学生具有依法办事的意识。
4、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三、内容标准(一)总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素,理解经济法律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方法:讲练法,讨论法扩展知识点:中外法律的发展起源,提高学生兴趣。
(二)公司法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司的概念及分类;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其设立条件及设立程序;掌握公司合并分立的条件。
经济法课程标准2022
经济法课程标准2022《经济法》课程标准课时数:48开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经管类各专业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学基础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经济法》是一门为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课程项目和案例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并应用经济法理论解决经济管理、经济贸易活动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
该课程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
总课时数为48学时,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及典型案例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而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引发学习兴趣,训练法律思维能力。
本课程中以认识经济法和相关概念出发,先主要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法律制度;然后以虚拟公司的设立与运作为主线,要求学生边学边做,教师边教边总结评价,掌握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仲裁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制度。
该课程建议为3学分,总学时为48学时。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活动和案例教学,掌握市场主体法(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等)、市场行为法(合同法、担保法、工业产权法)、市场秩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理知识。
2.能力目标:(1)能分析经济案例中的各种经济法律关系,并能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法律事实分析不同的法律结果,明确法律责任。
(2)能根据经济法律的规定解释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法律规定不吻合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
课程标准
开课系部:经济管理系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
课程编号:
课程负责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经济法》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性质
《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必修课,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理解并应用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有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前接政治、法律基础等课程,后续课程为税收实务、审计实务、财务管理等,在学科的连续性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计理念
秉持“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教学做”一体化。
树立“社会急用、能力够用、上岗顶用”的“人才培养观”。
确立让学生“学会创意、学会创造、学会创业”的“现代教学观”。
培养学生“不只由考分衡量而主要由社会评判”的“人才质量观”。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是在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
课程设置以市场主体法和市场管理法为主线,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经济活动中所需的经济法律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经济法律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理解并应用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高职学生了解一定的法学基础理论,掌握与本专业工作有关的经济法律知识,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掌握经济法的适用范围、调整对象、经济法的法律法规组成与主要内容。
目的在于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觉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客户及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2)促进学生能够,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
2.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观念做到知法、守法;
2)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社会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基本具备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4)培养学生能积极、创新地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1)知识融合能力以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文化素质;
2)知识融入专业知识结构以培养良好的工作素质、团队素质和创新素质;
3)通过上述素质的实现以培养学生优秀的爱国素质、奉献素质和生存素质。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课程阐述了经济法学的基础知识,介绍了经济法的概念以及经济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关经济法律规范,例如,公司法、企业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以及有关程序法的一些常识性知识等等。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法学基础、学习与将来工作有关的具体法律规范。
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遵纪守法、依法行为。
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突出学生将来到企业经营管理所“必需”,打破了学科体系,将《经济法》整合为八个单元,即经济法基础知识(6课时)、公司法(12课时)、企业法(12课时)、破产法(10课时)、合同法(14课时)、证券法(4课时)票据法(6课时)、市场运行法(8课时)、,重点讲授与企业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
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采取签订合同、录像观摩、案例分析、法律咨询、观摩开庭、模拟法庭等六种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四、实施要求
(一)教材选取与开发
1.依据本课程标准选取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的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
以市场主体法所涉及的各项任务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各种执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和企业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以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的深度与难度。
2.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即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应把经济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教材,以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经济业务处理的实际。
在形式上应适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文字表达要深入浅出,图文展现应图文并茂。
3.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处理经济业务
的综合职业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教学资料,注重“教”与“学”的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为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教学,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手段
为保证教学效果,本课程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电子教案、教学辅助课件,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涵。
积极开发课程网站,创设课程论坛和网络课堂。
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的生动性,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4.考核与评价
建议:
(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能否完成项目任务、胜任岗位给予评定。
(2)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评价主体由教师、学生、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参与,实行多元化评价。
(3)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以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4)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5)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学生的交互性自测、平时测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特别要注意保证实训评价成绩在综合评价成绩中的比重。
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以能否完成项目任务、胜任岗位为标准,以能力评价为重点,评价内容系统化(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由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评价方法多样化(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项目实训、社会实践以及期末考试),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系统化课程评价。
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常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可开发并应用一些直观且形象的挂图、幻灯片、录像片、试听光盘,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接受课程知识和业务流程。
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软件、课件以及多媒体设备等。
(2)注重实训教辅资料的开发利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
制作各种形式的教学课件,设计开发学生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资料,编制学生实训情景案例、业务操作实训练习题,设计典型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涵。
积极开发课程网站,创设课程论坛和网络课堂,提供实训在线操作,突破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使教学过程多样化、丰富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