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作文构思的自觉意识
创造性作文构思的自觉意识
从文章本身讲,我们所见过的千字文章,绝大多数也都是“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样式,只是未被人们察觉罢了。远的不说,仅指近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文本为例:1996年《贝多芬之谜》,主体部分是第二、三两段:第二段谈贝多芬的音乐追求和音乐特点;第三段谈贝多芬的音乐才能及当时的反响。1997年《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共五段:第一、第二段谈过去编散文集如何分类;第四到第五段转为谈“我”如何编这本散文集。1998年《报秋》,全文共九段:第一到第六段写看见玉簪花“报秋”;第七到第九段写领略《西江月》词而“知秋”。1999年《创造宣言》,共十二段:第一到第四段从正面阐述教育者的职责与成功;第五到第十一段从反面批驳“不能创造”的错误认识。2000年《长城》,共十一段:第一到第七段谈旧长城的凄婉、封闭、愚钝;第八到第十一段谈新长城的开放、自信。2001年《门》,主体部分二至八段,分两个层次,前一层次紧承“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后一层次重在阐释“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所有文本无一不是“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范例,这不是偶然,当然更不是刻意,而是一种固有规律的体现。事物本身的多面性,文章思路要展开的需求性,都不允许单打一;千字文的限制,时间、精力的约束,也不允许写九九八十一难的“西游”,不允许写魏、蜀、吴三国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其实《西游记》也以孙悟空皈依前后划分为两大部分。《三国演义》也可按鼎足分立和三分归晋分为两大部分;而且在三国中,魏、蜀为主,吴国为辅。这倒颇像“两个主体”并不一定拘泥于“两个主体”,但若出现第三主体,那这第三者,倒还是以略写为好。
这里提到的“自觉意识”,是与“自发”相对的一种学科专业意识,是探求、遵循本学科认知规律、能力施展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鞭策。就语文学科中的写作而言,它贯穿于构思、成文、修改等各个环节。在这许多环节中,我们都需要提倡:用“自觉”取代“自发”。
写作文如何立意和构思
写作文如何立意和构思一、勇于挖掘锐意求新话题作文是就某一话题写文章,因为范围大,选材自由灵活,只要与话题能沾上即可,所以写起来相对于命题作文和一般材料作文要容易些。
在这种情况下,谁最有创新意识,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谁就能取胜。
因此,教者在指导学生立意时,一定要求他们紧紧围绕所给话题大胆开掘,反复研究,努力提炼出一个新颖而不落俗套的主题。
那么,如何才能使提炼的主题既新颖又不落俗套?1.广于思考,深入挖掘。
就是说,作为教者要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努力挖掘主题到达的深度。
这就要我们老师在每一次作文时对学生耐心地加以点拨,让他们对话题反复琢磨,深层次开掘,大胆质疑。
同一个话题,不妨多挖掘几个主题,最后加以比较,选出最佳方案。
我指导的获“华夏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的习作《我心中有一支歌》就这么做的。
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至情文章,起初,学生只是以“母亲时刻关心我的学习,病重也不例外”反映母爱的纯洁、伟大。
这个主题太平常、太俗套了,后经过对他反复引导,不断锤炼,最终形成“正当我紧张复习,准备迎接高考时,母亲病倒了,整天卧床不起,胃病越来越重。
弹指一挥间,新年来临了,家家户户鞭炮齐鸣,为祝福妈妈早日康复,为祝福远在海防前哨的爸爸四季戍守平安,我点燃‘电光鞭’,事故发生了,我的双眼被炸瞎了。
这就意味着什么都完了。
此时,妈妈心急如焚,后来瞒着我把她的双眼球移植给了我,我重新见到了光明,而妈妈终因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
”这样一个“崇高的母爱,无私的母爱,人世间最难忘的母爱”的主题,其深度、其科学性都远远超过前者。
由此不难看出,引导学生深挖主题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透视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可看出广大考生平时作文在老师严格指导下,训练有素,文章的立意都不乏创新精神。
例如,2000年高考作文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在高考中有很多考生大胆创造,深入开掘,写出了非常优秀的作文:《女孩,该是什么样》介绍了笑不露齿类、叽叽喳喳类、上树翻墙类,作者在苦恼选择中明白了,女孩也是各种各样的。
提高写作思维和构思能力
提高写作思维和构思能力写作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在学业还是职场中,都需要用到写作。
然而,很多人在写作时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展开思路和构思文章的结构。
本文将分享一些提高写作思维和构思能力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首先,要提高写作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取到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观察社会的发展等等,从中发现问题、感受情感、思考道理。
同时,要善于思考,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分析和思考,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积累大量的素材和思想,为写作提供充分的材料。
其次,要提高构思能力,我们需要学会分类和组织思维。
在写作中,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将杂乱的思维整理成有序的结构。
我们可以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进行比较和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将动物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等,然后再对每一类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同时,要善于组织思维,将分类后的思维进行有机的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我们可以通过列举事实、提出观点、论证论点等方式来组织思维,使文章的逻辑性更强,读者更易于理解。
另外,要提高写作思维和构思能力,我们还需要多读多写。
读书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阅读,注意观察作者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安排,从中学习到一些好的写作方法。
同时,要多写,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写作是一个反复琢磨和修改的过程,我们可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高的空间。
最后,要提高写作思维和构思能力,我们还需要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写作的质量。
公文及报告写作四种“自觉意识”
公文及报告写作四种“自觉意识”一、要有明晰的效果意识公文是一种应用性文章,是让人看、让人听,要对实际工作起指导、推动作用的。
在起草公文时,写作目的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公文的行文方向、结构设置、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述。
起草公文,必须有明晰的效果意识,就是说你按领导指示起草一篇公文,对这篇公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整体效果,主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分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每段内容给人留下什么印象,都要有明晰的效果预期。
我的体会是,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未必能写成好公文,因为写好公文还需要其他重要条件,但没有明晰的效果预期,必定写不出什么好公文。
去决定是否需要设置主标题,设置什么样的主标题;去决定是否需要开场白,需要什么样的开场白;去决定是否需要分标题,确定什么样的分标题;去决定每一段落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去决定叙述风格、用语习惯,从而让公文管用而不是无用,让受众爱听而不是反感。
要根据“需要写什么”去写,而不能根据“会写什么”去写,尤其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到哪写到哪。
二、要有深厚的思维修炼意识写公文、抓工作,关键靠思维。
我体会,作为公文起草者要着力提高以下几种思维能力:一要提高直线思维能力。
对一个事物、一项工作,要往纵深处思考,就像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说的那样,要“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蔓溯”。
当然,我们所撑的是思维的长蒿,要寻的不是情感缠绵的美梦,而是理论的新境界、工作的新层次,是超越常识、形成见识。
二要提高逆向思维能力。
硬币的正面和反面给人的印象绝不相同,然而它们都是硬币的组成部分。
这提醒我们,在起草公文、研究工作时,有时要从反面去想,要找到隐藏在成绩经验背后的另一种真相,把问题说出来;思考应对挑战的正确方案,把矛盾解决掉。
这样就能形成关于这项工作的新表述。
三要提高侧向思维能力。
即要从第三种角度看问题、看工作,形成对问题的新见解,找到推进工作的新途径。
我在一篇思考体会中谈过,化解矛盾、实现和谐,关键在于找到第三条路径。
创造性的写作思维方式
创造性的写作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写作已成为一项必备技能,在学术、职场、个人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要写出引人入胜、独具创意的文章并非易事。
因此,如何培养创造性的写作思维方式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几种有效的创造性写作思维方式,以助于提升写作水平。
一、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一种常用的创造性写作思维方式。
通过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感受、审视问题,可以拓宽思维的边界,增加新的视角。
例如,在写作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时,我们可以尝试换位思考,假设我们是地球的守护者,思考如何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这种换位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表达问题,从而产生更有创造性的写作内容。
二、自由写作自由写作是一种放松和解放思维的写作方式。
与常规写作不同,自由写作不追求结构上的完美,而是让思维在自由的状态下流动。
可以通过设置一段时间,以某个主题或问题为切入点,不加删减地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通过自由写作,我们可以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激发自己的潜在创造力,并将这些创意融入到正式的写作中。
三、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一种通过联结不同的思维元素来产生新观点的方式。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联想思维产生新的点子和观点。
例如,当我们想写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时,我们可以联想到自己的学生时代,回忆起那些有趣的经历和感悟,将这些个人的体验与教育问题相结合,形成新颖而独特的观点。
联想思维可以启发我们的创造潜力,为写作注入新鲜的活力。
四、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表达创造性思维的技巧。
通过将主题或问题放在中心,然后以枝叶的形式展开相关观点和想法,形成一个整体的图像。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将杂乱的思绪整合起来,梳理出重点和逻辑关系。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构建文章框架,将思维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使文章更有层次感和结构性。
五、多元视角多元视角是一种通过汇集不同观点和文化背景来展现多样性的思维方式。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多方面的研究,了解不同领域的观点和发现,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写作的三重境界
写作的三重境界文学创作有三重境界,或者说三个阶段:初则自发,继而自觉,终于自由。
下意识地将生活中的得失悲喜用文字记录下来,即文学创作之自发。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生存在这个孤独而喧嚣的陆离世界,睹日盈月昃,历沧海桑田,在四时劬劳与人事变迁中颠沛辗转,情郁于衷,难免要发之于外。
于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或纵酒长啸,或向隅呢喃,或倾吐于树洞,或自虐以移情,发泄完之后,也就烟消云散了。
唯有以文字记录下来,一感一悟,付诸吟咏,所思所见,属之文辞,才能使抽象的意识成为具象的存在,稍纵即逸的情感得以留驻,转瞬而逝的日常亦因此永恒。
这种自发的创作,是文学的初级阶段,主要满足于表达的愿望和倾诉的冲动,或者文学性尚不充分,但是作为一种表达途径,使人们超越于物欲宣示,从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自发阶段的写作者来说,写作只是个体存在的一部分,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并没有成名成家的野心,也没有将作品藏名山而传后世的企图。
这就好比人们每天都要做饭,但目的仅在于填饱肚子,而非志在当大厨师或美食家。
所以这种写作往往比较率性,也比较随意,不管好坏,亦不求闻达。
一旦写作者对文学心存敬意,怀抱向往,开始有意识地去写作,那么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自觉。
此时他们已不满足于讲清楚一个故事、写明白一种情感,还在意词藻、重视结构,讲究起了语言和技巧,并试图给每一篇诗文都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加工创造。
这个阶段的写作者,在文本上尊重法则、敬畏古训,自觉模仿或者认为应该模仿名家的写作技法与表达方式(虽然大多数并不承认)。
在理念上,则执守理想、观念先行,尤其重视主题正确,务求积极向上,传播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正能量。
这个阶段的写作者是可敬的。
他们热爱文学,尊重文学,而且懂得文学,在文学日益被边缘化的时代依旧痴情不改,矢志不渝。
在很大程度上说,他们对文学的赓续与传播贡献至巨,若非他们的支持和狂热,文学恐怕早已小众到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而当其影响微弱到可以忽略,那么文学也就虽生犹死了。
培养学生写作的自觉意识
例如,学生 的 这 篇 《于 无 声 处 》选 段,就 是 源于对日常中一 个 普 通 的 夜 晚 生 活 的 “自 觉 ” 感悟:
视自我内心。这是“个人写作”,教师必须注意 个体的不同。
二、培养写作思维能力 写作的 能 力 首 先 是 思 维 的 能 力。 任 何 命 令性的的话语,都有对学生思维形成压力的可 能性,长时 间 的 “熏 陶 ”会 给 思 维 戴 上 镣 铐,终 其一生烙印难以抹去。十年的学生生涯,习惯 于被“灌输 ”,这 对 他 们 来 说 是 个 灾 难,独 立 思 考和批判意识早就消磨殆尽。 要让学生明 白,语 言 表 述 要 “变 ”,一 成 不 变的表述 方 式 只 会 枯 燥,要 自 问:还 可 以 更 合 理吗?还可以 更 有 趣 有 韵 味 吗? 看 生 活 和 事 件,不要只看表象,要思考表象之后的本质,把 问什么问到底,等等。要授之以“渔“,正确、有 效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 一把钥匙,我们要尽量传递给学生。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写作原 是 生 活 自 觉 的 表 达。 叶 圣 陶 先 生 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 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当下 的写作教学的主流模式,其固化性、随意性、应 试性症结依然难以祛除。教师是“例行出题”, 学生是“奉旨 填 词 ”,写 作 完 全 成 了 一 种 “例 行 公事”的流水作业。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 去体验生活,观察自然,也缺少认真的阅读,不 去体会已有的感情体验,又懒得去修改使文章 趋于完美,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与文章产生 的自然程序严重地不一致。” 笔者曾 让 学 生 写 一 篇 命 题 作 文 《回 家 路 上》,提前一周布置,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回家 在路上仔细观察。然后用一节 课 限 时 完 成。 学生不得不观察,大多数学生写了很多看到的 人、事、物。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写这些内容
作文教学要树立四种意识
作文教学要树立四种意识作文教学难,难在师生没兴趣,难在内容无序列,难在方法不恰当。
很多语文老师为破解这一难题,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或是设情境,或是编序列,或是创模式,或是找方法。
但我认为小打小敲的、支离破碎的“改革”,或许能有一定的成效,却难以从根本上为作文教学找到出路。
作为语文老师,最关键的应该是具备科学先进的写作理念,确立符合写作规律和学生心理的写作意识。
在此之外,才能谈到所谓的写作“技巧”。
树立主体意识此处所言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所表现出来的对个体的“自觉”。
通俗地说,就是写作者在写作中要体现出自我。
因为从根本上看,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表达的方式,而表达的主体就是写作者本人。
写进作文的生活应该是经过写作者观察、理解,经过写作者筛选、过滤的生活。
这里就自然包含着自我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包含着自我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
如此写作的作文,才能融入感情,富有个性,才能写出生活的哲理,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然而,现实中,我们中学生的作文,很多都是瞎编乱造,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浮在生活的表面,硬性抹上一点感情的色彩。
有的甚至找不到“我”的一点影子,成了毫无生命的东西。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作就是自我发现的手段,是自我存在的确认,是自我教育的方法;也是一种心声的吐露,一种性灵的抒发。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就把“自我性”作为作文写作的规律之一,他说:我的作文我当家,这是天生具来的。
同时他还以散文为例反复强调:散文的主角就是你自己,好的散文必须要“以我为主”,是个性和心灵的赤裸,是自我心灵生命和人格魅力的艺术外现。
事实上,散文写作如此,其他文体也多是如此。
可见,脱离主体意识的写作,是写不出优秀作文的。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必须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文是一种主体活动,是自我的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引导学生在把眼光投放到广阔的生活领域的同时,用内在的“心灵之光”来观照这些生活内涵。
用个形象的说法,就是采撷生活场景,纳于内心,然后经自我“心炉”历练,输送出染着“自我”色彩的另一种生活。
创意写作知识:如何处理写作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问题
创意写作知识:如何处理写作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问题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是写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在写作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认同性,以确保我们的作品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同时也需要尊重其他文化的存在和价值。
一、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个人对自身文化传承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认知和反思。
在写作中,文化自觉意味着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偏见,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并尝试超越这些不同之间的障碍。
例如,如果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可能会被一些固有的观念和思想所限制,这些观念和思想可能会影响我们在文化交流中的表达方式。
因此,为了提高我们的文化自觉性,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限制,并主动学习其他文化的信息,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们。
另一个方面,文化自觉还需要我们意识到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挑战,以及努力化解这些问题。
在跨国写作中,由于文化差异,常常会出现语法和词汇的差异、文化象征符号的误解等问题。
因此,在写作中,我们需要更准确地表达意思并检查我们的作品,以确保其准确地传达我们想要的信息。
二、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指个人对自身文化特性的同意和认可,并与其他人和社会共享这些认知和情感。
文化认同不仅表明个人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情感,还表明个人对其他人和文化背景的认知和尊重。
在写作中,文化认同性意味着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作品尊重其他人的文化差异,不刻意地将自己的文化观点强加给读者。
此外,在写作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肯定其他文化的存在和价值等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文化认同性。
例如,在讨论到一个文化的习俗或传统时,我们可以采取一种不同的观点,尝试从习俗或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其所代表的价值的方向来谈论。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广泛认可的语言和象征符号,以增强我们与其他文化的共通性。
诸如此类,都体现了我们在跨文化写作过程中创造性地处理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问题的能力。
总结总之,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重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认同性,坚持对自身和其他文化的价值和尊重。
创造性的写作思维
创造性的写作思维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让我们沉浸于文字创作的乐趣中,通过表达思想和观点与读者进行交流。
然而,如何培养创造性的写作思维,让文笔更为犀利,内容更为丰富呢?本文将从激发灵感、拓展思维、培养想象力等方面探讨创造性的写作思维。
一、激发灵感1. 多元化阅读: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文章、新闻、博客等,可以拓宽知识面,接触不同领域的观点和思考方式,激发灵感。
2. 观察生活:细致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关注细节,从中发现问题、矛盾和亮点,以此作为写作的素材。
3. 学会记录:学会用笔记本、手机或电脑记录下脑海中的灵感瞬间,将其定格下来,以便后续写作时能够更好地利用。
二、拓展思维1. 提问与回答:构建问题与回答的思维模式,通过不断提问和回答自己的问题,思维变得更为灵活,对待问题也更加从多个角度思考。
2. 创造性的思维图谱: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将写作主题作为中心点,扩展出相关的分支,整理和组织观点,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3. 跨学科思维:跨越学科的边界,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进行结合和融合,创造新的理解和观念。
三、培养想象力1. 阅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常常能够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体验故事中的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体验。
2. 写作练习:定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通过模仿已有的作品,改写故事情节,自由写作等方式,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写作想象力。
3. 视觉化思维:通过观察图像、画画、摄影等方式,将思维转化为形象的视觉信息,激发写作中的想象力。
结语创造性的写作思维是一个不断锤炼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思考来培养和发展。
通过激发灵感,拓展思维和培养想象力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创造性的写作思维,创作出更有价值和吸引力的文章。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的殿堂,探索创造性的写作思维的无限可能性。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自我意识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自我意识在高中阶段,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至关重要。
然而,仅仅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是不够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自我意识才是关键。
所谓写作自我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写作过程和作品的自觉认知、反思与调控,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自我意识呢?一、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思考、去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
比如,一次班级活动、一场校园比赛、一次与家人的交流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话题。
当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内容时,他们会更愿意去记录和表达。
其次,开展多样化的写作活动。
例如,组织写作比赛、创办班级刊物、开展小组写作等。
这些活动能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此外,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和框架,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当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挥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写作。
二、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广泛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方式、借鉴写作思路,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
阅读的内容可以包括经典文学作品、优秀的作文范文、时事新闻等。
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记录好词好句、精彩段落以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同时,组织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从他人的阅读中获得启发,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写作思路。
另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与写作技巧相关的书籍,如《文心》《作文三书》等,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写作知识,提高写作素养。
三、加强写作指导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写作自我意识。
开学作文的文化自觉和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开学作文的文化自觉和创新思维培养方法一、文化自觉的重要性开学作文是学习文化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化自觉是指在写作过程中,能够理解并运用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使作文具备文化内涵和价值。
文化自觉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文化自觉,作文才会有深度和广度,表达才会更加准确和有力。
二、文化自觉的培养方法1.多读书、多积累多读书是培养文化自觉的关键。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历史人物传记、哲学著作等,可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同时,要善于积累知识,通过记录读书笔记、摘抄经典句子等方式,将所学的文化知识固化下来,为写作提供素材。
2.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工具,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培养文化自觉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背诵优秀的诗歌和散文,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通过参加辩论和演讲活动,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加入写作社团或参加写作培训班,学习写作技巧和修炼写作的文化功底。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创新思维是指在写作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拥有不同寻常的观点和想法。
培养创新思维对于开学作文的撰写至关重要,只有拥有了独特的思维方式,才能让作文与众不同,吸引读者的注意。
1.培养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可以通过学习数理科目、参加数学竞赛等方式,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还可以阅读逻辑思维相关的书籍,了解逻辑思维的原理和应用,从而在写作中运用逻辑思维,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2.不断开拓视野创新思维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
可以通过旅行、参观展览、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不同的文化、风土人情,拓宽自己的视野。
同时,要有多元化的爱好和兴趣,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在写作中引入新的元素和观点,培养创新思维。
四、文化自觉与创新思维的相互促进文化自觉和创新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将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
而创新思维则可以让写作更具有创造力和独特性,使作文展现出深度和广度。
自主意识和模仿作文最简单三个步骤
自主意识和模仿作文最简单三个步骤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写作文这件事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有时候,灵感来了,那是文思如泉涌;可更多时候,却是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来。
今儿个,我就来和大家唠唠写作文最简单的三个步骤,特别是关于自主意识和模仿这两块儿。
先来说说自主意识。
这玩意儿就像是我们脑袋里的小精灵,指挥着我们的想法和创造力。
还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观察蚂蚁搬家。
那场面,可壮观啦!一群小小的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扛着比它们身体大好多倍的食物,急匆匆地赶路。
我就蹲在那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心里头好奇得不行。
我就在想啊,这些小蚂蚁为啥这么着急?它们是不是知道要下雨啦?还是它们的家里没粮食啦?这一个个问题在我脑子里转啊转,这就是我的自主意识在发挥作用。
我没有跟着别人的想法走,而是按照自己心里的好奇和疑惑去思考。
后来,老师布置了一篇写动物的作文。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蚂蚁搬家的事儿。
我把自己当时的观察、想法一股脑儿地写了下来。
没有去模仿别人写小猫小狗,就是写我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蚂蚁。
结果,这篇作文还被老师表扬了,说我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
再讲讲模仿。
模仿可不是抄袭哦,而是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技巧。
就像学走路的时候,我们得先看着大人怎么走,然后自己试着迈步子。
我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也会去看一些优秀作文。
我发现,人家的描写特别生动。
比如说写春天,人家会写“春风像个调皮的孩子,轻轻抚摸着大地,唤醒了沉睡的小草”。
哎呀,我一看,这写得多好啊!于是,我也试着模仿这种描写的方法。
有一次,我写秋天的果园。
我就想着模仿人家的写法,我写道“秋风像个魔法师,轻轻一挥魔法棒,果园里就变得五彩斑斓”。
写完之后,我自己读了读,感觉还不错,比我以前干巴巴的描写好多啦。
但是,模仿也不能完全照搬。
有一回,我太贪心了,模仿得太多,结果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说我这作文看着有点别扭。
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模仿要恰到好处,要把别人的好东西融入到自己的风格里。
中学生创造性作文写作指导
中学生创造性作文写作指导第一篇作文: 创造性作文写作指导大家好,我是一名中学生,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创造性作文写作指导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主题。
主题应该是有启发性的,例如有时会要求我们以一件小事为话题,而这件小事常常会有着特殊的寓意,可以启发我们的思想。
在选择主题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避免过于抽象或过于具体的主题,以免难以开展提纲。
其次,我们要有好的写作计划。
列好提纲不仅有助于把想法组织得更有条理,还可以对写作时结构的要求有了明确的规划,避免滥写咀嚼无味的内容。
最重要的是,在写作时我们还要有创造性。
创造性是一切好文的灵魂,是一切好文章的精华。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打破常规,例如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描绘一幅不同尘俗的远景,在叙述时运用多样的技巧,例如对比和象征等。
写作还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写作中有些词汇的使用要特别小心。
例如一些形容词,可以有具体的或抽象的意思,需要视上下文而决定。
我们应该保证使用的词语在字义上、时态上、语法上都无误,以保证文章的严谨性。
第二篇作文: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创造性作文能力创造性的写作一直以来都是文字沉淀的核心,对于中学生来说,更是一项重要的素质。
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创造性作文能力呢?首先是培养思考习惯。
要想写出有创造性的文章,首先应具有深刻的思考和洞察的毅力。
只有在思考中,才会产生新的想法,才会有独特的视角和立场。
培养宝贵的思考习惯,需要提高自我审视的能力,对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持反思的态度。
其次,注重积累。
正如书籍的作者需要积累不同的阅读经验才可写出好作品,想要写出有创造性的文章也需要一定的积累基础。
需要看懂并充分理解国内外名家的作品,以及深入了解其语言运用的规律和有意思创新的表现形式。
而我们要采取的就是阅读、写作、分享以及交流等走向。
在这过程中,可以发掘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文学体类,并结合阅读并模拟大家的作品,以此来积攒下具体的艺术基础。
最后是不断挑战自我。
要想提高创造性作文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勇敢并且刻意地挑战自我,尝试不同的写作方式和方法,例如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故事类型等等。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自我意识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自我意识在高中阶段,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而写作自我意识的养成,更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所在。
写作自我意识,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对自己写作过程和作品的自觉认知、反思与调控。
那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自我意识呢?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写作自我意识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那么培养写作自我意识就无从谈起。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引入生动有趣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并非只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可以表达自我、传递情感、讲述故事的有力工具。
可以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比如喜欢的电影、音乐、运动等。
以“我最爱的电影”为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因为这是他们真正关心和熟悉的内容。
当他们能够流畅地表达出对喜欢的电影的看法时,会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对写作产生更积极的态度。
再者,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作品。
阅读是写作的基石,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写作风格、结构和技巧,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对文字的敏感度。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作者如何组织思路、运用词汇、塑造形象等。
比如读鲁迅的作品,能感受到他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读沈从文的作品,能领略到他笔下优美的湘西风光和淳朴的人情。
这些阅读体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写作,让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尝试运用所学。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后的思考和总结。
比如,读完一本小说,可以让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并且思考如果自己来写这个故事,会有哪些不同的处理方式。
这种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将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进而增强写作自我意识。
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往往对学生有诸多限制,比如规定体裁、字数、主题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尝试减少这些硬性的规定,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比如,给定一个宽泛的主题,如“青春”,让学生自主选择角度和体裁进行写作。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自我意识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自我意识对于高中生来说,写作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一种表达自我、思考问题和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很多高中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缺乏写作的动力和自我意识。
那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自我意识呢?首先,要激发高中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才能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独特的见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家庭中的温馨瞬间、校园里的有趣活动、社会上的热点现象等。
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下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起对生活的敏感度,从而在写作时能够自然而然地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其次,广泛阅读对于培养写作自我意识至关重要。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风格、技巧和思维方式。
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包括经典文学作品、优秀的报刊杂志等。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
同时,鼓励学生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练习,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再者,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空间。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尝试打破这种束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写作。
比如,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写作题目,如“如果我能穿越时空”“未来的世界”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此外,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另外,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在完成初稿后,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复修改。
可以让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自我审视,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让他们从他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作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自我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写作活动。
写作训练中应树立的几种意识
写作训练中应树立的几种意识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作文教学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究其原因,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赋予了写作重要的地位,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另一方面,写作在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这样的定位和考查力度,使得作文教学必然要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但不可否认的是,写作教学在实践中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有规律性的操作流程,绝大多数学生也视写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这些都大大制约了写作训练的质量的提高。
如何提高写作训练的质量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的经验得失,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应首先树立这样几种意识:一、师生应树立重视的意识在一些中学,作文课处于一种可以被随意处置的地位:有时被挤占,让位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有时成了语文老师的“休闲课”,老师只负责布置题目,剩下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写。
每逢考试,教师又热衷于让学生去背背范文。
这种状况就决定了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写作水平停滞不前的结果。
其实,要真正提高写作水平,我们绝不能满足于教师讲讲或出出题目,学生写写的模式。
师生双方都必须从思想上树立重视写作的意识,克服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畏难情绪,迎难而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挑战精神。
为此,课前教师要进行深入地、精心的准备,结合所教学生的写作现状备课,通过不断探索,将自己的写作经验、见解融贯于写作教学的辅导之中。
学生重视写作,要把写作过程看作是表达能力的一次提高,把写作看作是活用知识、独抒心灵的机会。
只有教师重视辅导了,学生的写才能有提高的可能;也只有学生想写了,教师的指导才能有实效。
二、教师应树立引导的意识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就把文章的写作说得十分玄乎了,似乎好文章只能可遇不可求,这当然不对。
当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探寻写作规律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将写作教学引向虚无和神秘。
高考作文解析如何在作文中展现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高考作文解析如何在作文中展现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高考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同学们备战的焦点,它不仅考察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我们的思考能力。
在作文中如何展现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已成为备考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析。
一、明确主题立意要在作文中展现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首先要明确主题立意。
作文的主题是我们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只有明确主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观点陈述和逻辑推理。
在审题时,我们可以借助关键词和考题背景来理解主题,然后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确定我们的立意。
要注意,在立意时可以挖掘多个角度和视角,通过独特的立意可以凸显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二、独特的思路和观点展现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离不开独特的思路和观点。
在写作时,我们要勇于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不要墨守成规,纠缠于传统观点。
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科技发展等多个角度入手,通过思辨和深度分析,形成独到的见解。
同时,创新思维也需要我们敢于突破常规,提出新颖的观点。
通过对问题的重新思考和解读,我们可以展示出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三、合理的论证和丰富的例证展现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论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在进行论证时,要注重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合理组织论据和论证顺序。
同时,为了增加文章的充实性,我们可以引用一些具体的例证来丰富内容。
这些例证可以是个人经历、历史事件、科学研究等,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强我们观点的可信度,展现出我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四、多样的表达方式和文采作文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展现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也需要通过多样的表达方式和优美的文采来呈现。
在写作时,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作文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比如,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独特的形象和生动的描写来展示创新思维。
同时,我们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生动的词语和句型,使作文通顺流畅,增加文章的美感。
如何让作文更有创造性
如何让作文更有创造性范文一:如何让作文更有创造性我的作文一直缺乏创造性,让老师和父母失望。
然而,在我的学习经历中,我学到了一些方法,可以让作文变得更有创造性。
首先,要关注自己所处的环境。
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尝试从这些环境中找到灵感。
例如,我家附近的小巷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我可以观察并写下来。
此外,我也可以到公园,图书馆等地方去寻找好的素材。
其次,要有创新的思维。
不要局限于自己已有的见解,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想法。
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有趣的材料来学习。
在观赏一幅画面时,不要停留在表面上,深入思考画面所展现的含义。
最后,要从自己或者身边人的生活经验中获得灵感。
观察自己,想象可能存在的冲突和解决方法,这可以为作文提供更具创新性的素材。
总之,要关注周围的事物,发掘机会,并不断尝试自己的看法。
这样可以增加创造性,写出有趣,有感情的作品。
写作重点:关注环境、创新思维、生活经验用词分析:用词简单易懂,没有使用过于高深的词汇,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范文二:如何让作文更有创造性创造性是作文中最有价值的特点之一。
怎么让作文更有创造性呢?这里我推荐三种方法:第一,要有宽广的视野。
多看看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电影,书籍,音乐,文章等等。
这些内容会为我们提供新的灵感、思想和观点,帮助我们写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例如,我从一本名为《海边的卡夫卡》的书中学到了如何用另类的方式表达情感,看到不同的生活,思考别人的故事。
第二,在写作时要勇于尝试新的思维方式。
不要落入常规的思维方式或语言描述模式。
尝试运用对比、比喻、象征以及其他修辞手法来写作。
通过这些技巧,可以让作品更加引人入胜,更加有意思。
例如,用红花描绘孤独的生活之类。
第三,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不同的经历、感受使我们成为不同的人,因此,写作也应该表达个性。
不用害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采取直白的表述方式,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作品。
综上所述,尝试新思维、拓宽视野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方法将使作文更加有趣、有生动性、更有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性作文构思的自觉意识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自觉”,当然不是那种不看电视、不打游戏,勤奋刻苦、废寝忘食的“自觉”,不是那种颇为高中同学所熟知的,非智力因素的“自觉”。
这里所说的,是一种智力的自觉,是在作文写作中,尤其竞赛、考场中至关重要的“自觉”意识。
写作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但形成写作的“自觉”意识,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什么是写作的自觉意识呢?我们不妨类比一下:经常听到数学老师、物理老师讲他们那一学科所必需的数学思维、物理思维,我们说的写作的自觉意识,就是类似的一种学科专业思维,或称为写作思维吧。
写作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学习,“自觉”与“自发”的效率和效果,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这里提到的“自觉意识”,是与“自发”相对的一种学科专业意识,是探求、遵循本学科认知规律、能力施展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鞭策。
就语文学科中的写作而言,它贯穿于构思、成文、修改等各个环节。
在这许多环节中,我们都需要提倡:用“自觉”取代“自发”。
一、千字作文的合理模式创造究竟容不容许模式?模式是不是一定就是对创造的桎梏?这是在一段时间内认识相对模糊的一个领域。
一种看法认为“模式有罪”,作文“模式”是专为应试而人为设置的,应当完全、彻底的摒除。
于是,作文模式,只出现在某些门窗紧闭的高三教室的黑板上,只出现在某些教师略带诡秘的临考叮嘱中。
而这种那种大讲“义理、考据和辞章”的作文著述,则很少对作文“模式”,尤其是应试作文“模式”,作深入的研究和简明的表述。
这种“模式有罪”的认识有两个误点。
一是将“应试”等同于应试教育而彻底否定;而没有认识到“应试”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文应试能力是考生语文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的体现。
二是将“模式”与能力完全对立起来,既无视合理的模式是某种规律的结晶,是能力施展的天地,也不承认合理地、灵活地运用模式,本身就是对创造性思维的锤炼,是较高的创造能力的反映。
于是,在竞赛作文的辅导和实践中,刻意摒除、排斥模式,而对模式是否合理不闻不问。
我认为,现行高考对应试作文唯一一项保持不变的要求是“不少于800字”,竞赛作文受时间所限,大体也局限在千字上下。
而千字左右短文是存在着合理模式的。
这个模式可简略归总为六个字:“两个主体,互不雷同”。
所谓“两个主体”,就是指一篇千字内短文的主体部分应由两部分具体内容构成。
所谓“互不雷同”就是指这构成作文主体的两部分,在选材、构思和行文上要有变化,不做简单重复。
当我说出这样一个模式时,是几乎一定要招来“八股”的讥讽的。
是的,这“两个主体”倒真有些像“八股”中的一股。
而正如启功先生所说,“‘八股’二字,现在已几乎成为‘陈腐旧套’、‘陈词滥调’或说‘死套子’、‘滥调子’的代称”,“其实,‘八股’是一种文章形式的名称,它本身并无善恶之可言。
”我想,八股文的出现,以及八股文曾在几百年间成为中国中央政府选拔自己的知识分子的官方文体,是必有其符合汉语言文字、文章规律乃至人们思维规律的原因的;只是,又如启功先生所说,当“八股”“被明清统治者用它来束缚士子思想的工具,同时他们又在这种文章形式中加上些个繁琐而苛刻的要求”,“八股”才成为代人受过的“死套子”、“滥调子”的。
用“八股”限制文章思路,似乎可以比喻为人们常说的“穿小鞋”。
给别人“穿小鞋”,固然心地阴暗,但这明显是指给大脚的人穿小鞋;设若穿鞋人原本就是一个孩子,一双小脚,那么穿小鞋也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
无论是给孩子做小鞋的工厂,还是给孩子穿小鞋的妈妈,都没有任何过错。
倒是若硬让孩子穿一双大鞋,踢里特勒,显得不很明智,;或根本无所谓鞋,完全自发地随意裹上些布条麻絮,使孩子摔个鼻青脸肿,那简直就是不道德了。
千字作文本就是一双小脚,他最适于穿“两个主体,互不雷同”这双小鞋。
广义来讲,任何创造都是在一定限制下实现的;任何创造也都是在一定模式下完成的。
没有地球引力的限制,飞机这项伟大的创造就没有任何意义。
同样,任何飞机的创意又都是在“机身+ 机翼”的模式下实现的。
在万国飞机博览会上,我们无不为飞机设计师们富有创造性的构想喝彩,又有谁会去指责所有的飞机无非是“死套子”、“滥调子”呢?这种例子数不胜数,汽车、家具、器皿以至我们人类。
徜徉在繁华的街道,我们只会感到人们秉性悬殊,风采各异,谁会为自己周遭摩肩接踵的同类都是躯干四肢一只头颅,而兴“八股”之叹呢?从文章本身讲,我们所见过的千字文章,绝大多数也都是“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样式,只是未被人们察觉罢了。
远的不说,仅指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为例:《贝多芬之谜》,主体部分是第二、三两段:第二段谈贝多芬的音乐追求和音乐特点;第三段谈贝多芬的音乐才能及当时的反响。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共五段:第一、第二段谈过去编散文集如何分类;第四到第五段转为谈“我”如何编这本散文集。
《报秋》,全文共九段:第一到第六段写看见玉簪花“报秋”;第七到第九段写领略《西江月》词而“知秋”。
《创造宣言》,共十二段:第一到第四段从正面阐述教育者的职责与成功;第五到第十一段从反面批驳“不能创造”的错误认识。
《长城》,共十一段:第一到第七段谈旧长城的凄婉、封闭、愚钝;第八到第十一段谈新长城的开放、自信。
《门》,主体部分二至八段,分两个层次,前一层次紧承“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后一层次重在阐释“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
所有文本无一不是“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范例,这不是偶然,当然更不是刻意,而是一种固有规律的体现。
事物本身的多面性,文章思路要展开的需求性,都不允许单打一;千字文的限制,时间、精力的约束,也不允许写九九八十一难的“西游”,不允许写魏、蜀、吴三国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
其实《西游记》也以孙悟空皈依前后划分为两大部分。
《三国演义》也可按鼎足分立和三分归晋分为两大部分;而且在三国中,魏、蜀为主,吴国为辅。
这倒颇像“两个主体”并不一定拘泥于“两个”,但若出现第三主体,那这第三者,倒还是以略写为好。
“写两例,不雷同”,其实是一种合理的思维样式的反映。
我们还可以拿中国古典文学最高成就的唐诗做比照。
律诗自不必多说,那颔联、颈联,是为形式规定的“写两例”;绝句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一“主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又一“主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一“主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又一“主体”……几十万首唐诗,可有例外?为免除读者、议者的误解,只好先作这一番务虚,但也就此暂且打住。
让我们来看一篇1999年的考场作文。
[例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江苏考生吉拥泽“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参加记忆移植公司开业典礼!我们的宗旨是:生活多样化,感悟人间万种风情!”第一位顾客:某资产过亿的企业家。
编码—转移—进入……“我要上学,我要读书,我要老师!”苦娃伏在母亲的肩上,不断啜泣着。
他闻到母亲身上那熟悉的玉米糊糊味道,也闻到了那夹着汗酸的柴火味道。
苦娃知道母亲的心里也在流泪,可是……回头看看家中,确实没有什么可以卖了,从小与苦娃一起长大的大黄上午也被人牵走了。
苦娃无可奈何地背起箩筐,晶莹的泪珠掉在沾满泥巴的双手上,掉在手中那微微发黄的书页里。
站在山岗上,苦娃一边拾着值不了几个钱的柴枝,一边看着那贫瘠的土地,想着。
突然,苦娃立起身来,他看到了什么?哦,那是自己昨天还上的那所小学校,还有那面迎风飘展的鲜艳的国旗。
他听到了什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哦,这些,苦娃情不自禁读了起来。
……梦醒来,企业家眼里不知噙着什么,只是一个劲地在支票上写下:希望、学校!第二位顾客:某下岗已两年多的职工,编码—转移—进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要挑战人生!”一位建筑工人坐在工地上,想着自己每天机械地爬上爬下,机械地垒堆着砖瓦——他不甘心永久地“机械”。
白天,他不再双手麻木地握着工具,而是手拿工具,眼盯图纸,渐渐地大厦的结构也熟透于胸。
午间,他不再手不离杯,酒不离口,而是一手抓着馒头,一手按着一本《建筑理论学》。
夜晚,大都市总是很繁华,外面的世界无法不精彩,但无论刮风下雨,夜校的第一排坐着的总是他。
几年后,人们说不清他是建筑大师,还是企业家,还是……因为他都是!……睁开眼,待业已两年多的这位职工,抓起自己的木匠行当,若有所思地走出门外。
没有人知道他去干什么,但他自己当然知道未来是什么!第三位顾客是……这是一篇满分作文。
作者选择两个事例构成作文主体:一个是企业家移植失学儿童的记忆;一个是下岗工人移植自学成才的建筑师的记忆。
两个事例都是社会热点,又都是中学生所熟悉,能够驾驭的。
前一个事例,更贴近学生自身;后一个事例,更面向广阔的社会。
前一个事例是“苦娃伏在母亲的肩上”,“回头看看家中”,“站在山岗上”,以空间转移结构故事;后一个事例是“白天”,“午间”,“夜晚”,以时间转移推进情节。
作为高考的满分标杆作文,当之无愧。
这篇作文同时又是“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典范。
这篇作文的语言表达也很有借鉴意义。
它一方面表明,合理的整体模式可以为创造性的语言表达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另一方面表明“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绝不仅仅是一篇作文整体模式的框架,它也能渗透到一篇作文的局部,它实际是一种思维方式。
且让我们看几个例子。
“他闻到母亲身上那熟悉的玉米糊糊味道,也闻到了那夹着汗酸的柴火味道。
”写苦娃家境的艰难,分两方面——前一分句,写出苦娃家境的艰难,后一分句,写出劳动的艰辛。
“熟悉的玉米糊糊味道”,表明生活已常年困顿;“柴火味道”,写妈妈家中劳动的繁杂,“夹着汗酸”,写妈妈田间劳动的艰辛:两句描写,颇得《大堰河——我的保姆》的韵味。
“晶莹的泪珠掉在沾满泥巴的双手上,掉在手中那微微发黄的书页里。
”写苦娃面临的境况,见出苦娃的性格。
两句也是分两方面——“沾满泥巴的双手”,侧重写苦娃为家庭分忧的一面;“微微发黄的书页”侧重写苦娃向往读书的一面。
“苦娃一边拾着值不了几个钱的柴枝,一边看着那贫瘠的土地”,苦娃的中景镜头,又是分两个侧面写——“拾着值不了几个钱的柴枝”,写苦娃现状的艰难;“看着那贫瘠的土地”写苦娃未来的忧思。
“突然,苦娃立起身来,他看到了什么?哦,那是自己昨天还上的那所小学校,还有那面迎风飘展的鲜艳的国旗。
他听到了什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看到”、“听到”,仍然以两个侧面展开思路。
“小学校”和“迎风飘展的鲜艳的国旗”,是巧妙地用典,读到这里,很多读者眼前都会出现著名影片《凤凰琴》中那所山村小学校中的鲜艳国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诵读,在诱发读者的想象,在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中,只有这两句诗,才恰如其分地传达着苦娃对“春风吹又生”的渴盼之情。
其他诸如“机械地爬上爬下,机械地垒堆着砖瓦”,“他不再双手麻木地握着工具,而是手拿工具,眼盯图纸”,“他不再手不离杯,酒不离口,而是一手抓着馒头,一手按着一本《建筑理论学》”……“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思维-语言”模式可以说贯穿全篇——它是文章端严,思路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