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九章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托达罗发展经济学第九章

托达罗发展经济学第九章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9-8
第三世界土地制度的结构


世界农业的两种类型 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农民型的农业
– 拉丁美洲和亚洲: 相同点和不同点 – Latifundio–Minifundio 模型 (见9.4表)
9-18
农业发展经济学: 由传统农业向商业化农业转 化


自给农业:规避风险,不确定性,和生存 向复合型和多样化农业转化 从分散化向专业化转化:现代商业化农业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9-19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战略走向
土地改革
大庄园 中型农场 Minifundio 混合农业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来自9-21概念回顾

放债人
顾客 人均农业产量 人均食品量 价格商标 生产率的差距


9-16
Figure 9.4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9-17
Figure 9.5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第9章
农业转型和农村发展
Copyright © 2006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经济学9

发展经济学9
1. 劳动力的无限供给
传统农业部门的生产单位是家庭而非企业,企业 的生产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达成此目标可以 增雇或解雇工人。而家庭的首要目标是维持所有家庭 成员的生存,因此,传统农业部门中就存在过剩的劳 动力。 采用弹性概念,劳动力无限供给可以概括为:如 果资本家欲以现行工资招收更多的劳动力,争求职业 者会大大超过需求,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在现行工 资水平下有无限弹性。
劳动的供给曲线由水平状态转向右上方倾斜 的这一点(S点),被称为刘易斯拐点。在刘易斯 26 模型中,它标志着二元经济转型的结束。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5. 刘易斯模型的其他两种形态 刘易斯模型的第二种形态假定: (1)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2)资本主义部门依赖于与非资本主义部门的 贸易,如换取食物、原料,等等。
第 三 部 分 : 结 构 篇
第9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10章 农村发展 第11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
1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刘易斯模型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2
关于二元结构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收入的增长——量的增加, 同时也意味着结构的变化——质的转变。
关于二元结构
二元结构不仅表现为产业部门的传统与现代,还 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从外观上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首都与发达国家 无甚区别,但在偏远的乡村,人们还生活在上个 世纪的贫困落后状态中,缺乏最基本的水、电、 交通等现代生活设施;
一部分城市居民受过良好的教育,已具备相当高 的知识水平和崭新的思想观念,但在广大农村, 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还很低,观念还很 陈旧; 不过,产业部门的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二元结 构的核心内容,是其他方面的二元结构的基础。

发展经济学5—9章

发展经济学5—9章

在1943年提出
罗森斯坦一罗 认为基础设施和需求的不可分性,微小投资根本无法启动停滞 丹大推进理论 的经济。
投资必须一次性的达到一个较大的规模,而且要对国民经济各 个部门同时进行投资,才能实现工业化。
9
(二)对资本重要性的实证分析
自1960年代以来,由于物质资本使用效率较低,经济增长并未达到预定 目标,发展经济学家开始对上述“唯资本论”展开了批评与质疑。
平,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低水平陷阱。
要从这个陷阱跳出来,必须作出最低限度努力,或所谓“临界 的最低努力”,
即通过大规模投资以跳出贫困恶性循环,使提高人均收入的力 量超过降低人均收入的力量,使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与人口 增长的速度。
8
罗斯托起飞理 论
1960年。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具有10 %以上的投资增长率,二是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三是工农业 要平衡增长。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不重要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
希克斯(John Hicks)
对西方国家增长来源的计量研究低估了资本形成的贡献。
因为知识重要进步是凝结在新资本中,把资本形成与技术进步 区分开来可能会导致对资本形成贡献的低估。
安德森(
Dennis Anderson)
说技术进步是一个“余值”没有证明,在缺乏投资的情况下, 发展中国家是怎样能够实现技术进步的。
10
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函数研究
麦迪逊(A. Maddison)
纳迪利(M. Nadiri)
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本资 源三大类。
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1950—1965年的15年间,经济增长率 平均为5.55%,
其中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5%,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是10%,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

发展经济学 第九章

发展经济学 第九章

会的力量,吸引劳动力加入,转移
劳动力的心理成本;
L
在现代部门工资高于传统部门的
L1
L2
L3
L4
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将无限。
图9-1 经济发展的过程
刘 易 斯 模 型 下 的 经 济 发 展
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和资本—劳动比率条
件下,工业部门吸收的劳动就业量决定
于资本积累水平,资本积累越多,工业 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越多。 利润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 资本积累增加会增加资本劳动比率,从 而提高工业部门劳动的生产力。
某些发展中国家。对埃及、印度或牙买加等国的经济来说,则是一个 适用的假设。
传统部门劳动力状况
生产的产品用于部门内部消费,生产投资非常少,
不存在工资劳动力者,生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生存。 人均收入维持在生存水平上,仅仅能保证人口的再 生产(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 存在大量的零值劳动力和不充分就业劳动力,这些 隐蔽性失业劳动力(disguised unemployment)成为现 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储存库”(labor reservoir)
3.工资水平
扩大的资本主义部门所必须支付的工资取决于人们在这一部门以 外所能赚得的收入。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决定于 生存部门的收入。 资本主义工资与生存收入之间存在差额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部门生活费用比较高; ②劳动力从熟悉的生存部门转移到陌生的资本主义部门的心理费用;
③工人在资本主义部门中的生产力水平可能较高;
(3)自然灾害频发
黑海地区、澳大利亚、乌克兰等酷旱、 俄罗斯森林大火、加拿大和印度北部 水灾。俄罗斯粮食减产30%,德国小
麦减产20%,加拿大小麦减产17%。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

6
(二)大体分为两大类
• 1.发展中经济体: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
– 世界上有144个发展中经济体, – 占世界国家和地区总数的67.6%, – 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属于发展中经
济体。 高收入国家不等于就是发达国家
通• 常2把.3高0个收OEC入D成员经国济称为体发达:国家区,分主要为集中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其
东欧• 亚洲东与 与太 中亚平 亚洋和太52平洋地175 区大413部分属1358于中62低3 收入,3690
拉美但与加一勒比些国1家发展9 很快20。 6
0
36
中东与北非
0
9
4
9
1
22
南亚
3
5
0
0
0
8
撒哈拉以南非洲 29
11
7
1
0
48
8
(四)中国的情况
• 中国经历30年高速增长,从低收入组进入 下中等收入组,又开始进入上中等收入组。
❖ 这两个术语自1970年代以来使用普遍。
文献中常常出现其他相近 欠发达国家(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或相同的名词
第三世界(third world)
5
一、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一)分类依据
• 发展中国家的根本特征是收入水平较低。
• 对其分类,一般是按照收入水平。
• 最常用的是世界银行的标准:
按汇率倍换。算的人均收入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收入水平。
– 高收入国家与低按收购入买力国平价家方(法也可叫最不发达国 按购买家力)平价,方法前估者算时人,均发展收中入国家(3的7人9均70收美入大元大)提是高后。 者(512 例 (如人,均美按GN元汇I4率6)3计60算的美,元72)400的倍9年7.,8中7%国或。人者均G说NI是,36低50美收元入,收国入排家12人5位均,是收美入国的 而按购只买相力平当价估于算高,中收国入人均国GN家I达的到6189.30美5元%,。收入收水入平提悬高殊1.88!倍,排名

经济学基础课件第九章

经济学基础课件第九章

2、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又可分为古典 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1)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 减少,通常将其称为古典型周期。 (2)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 绝对减少,则为增长型周期。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 (1)扩张阶段:分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复苏是扩张阶段的初期,繁荣 是扩张阶段的后期。扩张阶段的一般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提高,投 资持续增长, 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 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也常常伴随通货膨胀。 (2)紧缩或衰退阶段:如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在此阶段,经 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 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 损、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
【例题1】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
(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量和劳动生产率、 资本投入数量和资本效率 1.劳动的投入数量 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社会投入生产的劳动数量越多, 生产的产品就可能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高。 劳动投入数量取决于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以及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 间的多少。 2.资本的投入数量 在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资本数量投入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 高。资本的投入数量也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 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具体内容: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含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 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 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计算GDP时可以用现价计算,也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注2】经济 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GDP是一个 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含伴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变 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 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585
3336
78.5
86.5
30.6
53.7
泰国
1508
5815
87.5
91.3
29.4
50.4
罗马尼亚
1681
8959
76.3
95.3
53.2
54.6
菲律宾
715
2878
78.1
89.3
48.6
44.4
阿尔及利亚
2394
4133
88.6
87.3
52.1
70.7
马来西亚
2441
9644
84.8
91.5
第一节 城市化与工业化
工业化的进步和创造的物质技术条件 是促进城市化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工业化的进程决定了 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 物质技术基础
• 工业化初期主要生产的初级加工产品,产业链 短,分工较粗,因此城市化进程缓慢。当工业 化发展到更高阶段时,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 程度越来越高,产业链条越来越长,生产服务 业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加快。
49.8
74.7
资料来源: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其中,201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按《中国统计年鉴》调整。
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
• 第一节 城市化与工业化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 • 第三节 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城乡关系
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势
第三节 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
三、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各种表现
尽管近几年城乡差距在缩小,但仍然比较大,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
(一)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
➢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城乡生产要素交换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十分 突出。在改革开放之前城乡生产要素不平等交换主要体现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上;现阶段则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不平等交 换上

经济学原理第九章案例(12经济发展)

经济学原理第九章案例(12经济发展)

经济学原理第九章案例(12经济发展)
根据经济学原理第九章的案例,本文将就12经济发展进行讨论。

在这一章中,我们介绍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这些模式包括工业化、农业发展和自由贸易等。

首先,工业化是一种常见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指的是国家逐渐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过程。

工业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工业化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其次,农业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发展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并提供就业机会。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投资的增加,农业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经济状况。

最后,自由贸易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

自由贸易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增加贸易收入,并扩大市场。

然而,自由贸易也可能导致贫富差距增加,并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

总的来说,经济发展是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不同的影响和利弊。

国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经济学原理第九章案例(12经济发展)的信息。

发展经济学ch09

发展经济学ch09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出口价格指数 Px
74.1 85.8 100 103.1 96.9 86.4 88.3 82.2 71.7 76.1 83.2 89.2 90.3
进口价格指数 Pm
66.2 83.0 100 103.5 91.1 77.1 78.7 74.0 73.5 72.7 91.7 108.2 93.5
(二)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论
1950年由阿根廷劳尔·普雷维什(Raul Prebisch)和德国籍 汉斯·辛格(Hans Singer)同时提出,称普雷维什-辛格假 说(Prebisch-Singer thesis)。
1、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基本观点 发达国家作为“中心”主要出口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作为
(3)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Hechscher,E.F.)和俄林 (Ohlin,O.):国际贸易的成因不是各国劳动生产率方面 的差异,而是各国要素供给的不同。各国要素资源存量不 同,相对价格不同,决定了成本差异。生产和出口本国比 较丰裕的资源产品,进口本国比较稀缺的资源产品。
从劳动生产率方面看,除手工艺品外,发展中国家几乎没 有绝对优势,却拥有一些相对优势。
拉美国家率先实施进口替代战略。 到20世纪60年代,进口替代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占主导地位
的发展战略。
(二)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目标
1、削减进口,减轻对外国的经济依附; 2、节省外汇,平衡国际收支; 3、发展本国的幼稚工业,实现工业化; 4、发展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改善贸易条件; 5、实行保护措施,扶持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 6、增加工业部门劳动就业,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等。

发展经济学第九章1015

发展经济学第九章1015

制度的功能
降低交易成本 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 提供给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 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 能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 减少外部性
二、制度变迁
(一)制度与组织 制度是比赛规则,组织是参赛者。 (二)制度变迁的过程
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主要源 泉。相对价格的变化主要是企业家行动的 结果。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2. 交易成本
由于人的理性能力有限,他不可能对 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一览无余,不可能 获得关于现在和将来的全部信息。在这种 情况下,投机取巧行为就有了生存空间。 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需要投入时间、 精力和金钱等资源,也就是说,要支付成 本。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2. 交易成本
扬格的结论是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 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就存 在于上述条件中,影响经济进步的因素因此要到影 响劳动分工的因素中去查找。
二、交易的收益与成本
1. 交易的收益
交易的收益就是实现分工的收益。
在通过市场的交易中,双方能够从交 换中获得利益。
在组织内部的交易中,交易是分工所 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专业化的获取、积累 的知识联合起来。
三、制度与经济发展
2.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 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科斯定理: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
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 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 最大化的安排。 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中,交 易成本大小,经济效益高低直 接取决于产权界定的合理程度, 初始权力再配置的合理性至关 重要。
1993-2005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2006-2020年:逐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技术转移已
能力转移为根本目标
●技术引进的同时重视国内的研究开发工作,
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本国的技术进步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所谓国家创新体系, 就是公共和私人部门中的组织结构网 络。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 充分发挥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 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 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技术扩散
☆含义:一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分类: ●依据技术引进国所引进的技术在移出国使
用层次的不同: 垂直转移:A基础→B应用 水平转移:A生产→B生产
◆中性技术进步的分类: ☆分类标准:设定的前提条件 ☆希克斯中性: ●前提:资本——劳动比不变。 ●主要内容:在上述前提下,使得利润 和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不发 生变化的技术进步。
●具体情况: 设:MPk(0):技术进步亲资本的边际产出。 MPk(1):为技术进步后资本的边际产出。 MPL(0):为技术进步前的劳动的边际产 出,MPL(1):为技术进步后的劳动的边 际产出。 若:A、MPk(1)/MPL(1)= MPk(0) /MPL(0):中兴技术进步。
●中间技术的含义:介乎于初级与高级,原
始与现代之间的技术
●特点:
①劳动密集型 ②生产效率远高于粗糙技术,而比高端技术 的成本要低的多 ③在应用、管理、维修等方面的问题容易解 决,能顺利适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
●优点:
①富于人性与创造性 ②小规模生产对自然环境危害小 ③有助于解决失业
●问题:中间技术容易让发展中国家长 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并要求工 人有较高的技能。不利于改观现有的 国际经济秩序。
◆技术选择的标准:
☆高产出标准 ☆社会极限性生产标准 ☆高积累率标准 ☆时间系列标准 ☆技术进步关联作用标准 ☆相容性标准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和技术战略
☆舒马赫的中间技术理论: ● 1973《小的是美好》一书中批评了现代化
工业技术的弊病,提出应当发展小型机 构,进行适当规模的生产,推广中间技 术。
☆公式:△A/A=△Y/Y-*△K/K-*△L/L
☆实证结果:针对美国1909——1949经济增
长情况。余值额高达87.5%。索罗将其全部 归结为技术进步的作用
☆缺陷:1、未能考虑资本的质量差异和劳动
质量差异 2、全都归结于技术进步而忽视了 诸如制度等因素的贡献
◆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
☆单位投入产出增长:将索洛余值部分给了
●具体情况:
若:MPk不变:即为中性 MPk上升:节约劳动型 MPk下降:节约资本型
●生产此生产函数关系式应 为:Q= f(K, A(t)L)
☆索洛中性: ●前提:劳动——产出比不变。 ●主要内同:在上述前提下,使得利润和工
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不发生变化的 技术进步。
第三节 技术进步原理、创新与扩散
◆技术创新
☆含义:在生产函数关系式中引入全新的生
产要素或新的要素结合方式P243
☆类型:
– – – – 渐进性创新 根本性创新 技术系统的变革 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
☆技术创新的诱导因素: – 企业家的利润动机和企业家精神 – 生产要素的稀缺性 – 技术的推动与市场的拉动 – 社会需求和社会资源
☆适用性技术:印度,雷迪 ●适用技术的含义:既能满足技术引进国发
展经济的技术需要,又考虑到引进国的生 产要素现状、市场规模、社会文化环境、 目前的技术状态以及技术吸收创新能力等 因素,能够使引进国获得最大利益的那类 技术
☆三重目标要求: ①环境目标 ②社会目标 ③经济目标
☆发展中国家技术战略应遵循的原则: ●坚持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相结
●吸收程度的不同: – 物质转移 – 设计转移 – 能力转移
☆技术转移方式: ●专项的贸易方式:如补偿贸易、来料加 工、组装出口 ●咨询、技术贸易方式 ●合作生产
●许可证贸易 ●交钥匙工程 ●国外直接投资
第五节 技术选择
◆技术类型划分:
☆各种资源的相对量来划分: ●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知识密集型
资本投入,他是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技术 变得无利可图。现代技术进步一般总
是意味着更为密集的资本投入,他是 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变得无利可 图
●与资本密集型技术相比,劳动密集型技术
对劳动力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要求更高, 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数量多,素质却不高
●由于本国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发展中国家
不得不依赖向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而发达 国家的技术多为资本密集型
第九章 技术进步
第一节 概述
◆ 技术的含义 :一系列运用于生产活
动中的知识。 ◆ 技术进步: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 的知识的积累增进。表现为技术的 各种构成因素与组合方式的变化。
◆技术进步的类型 ☆分类标准:技术进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类型 ☆中兴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前后,劳动与资 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不发生变化。 ☆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前后,劳动在收入 分配中的比例上升。 ☆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前后,资本在收入 分配中的比例上升。
一个新的概念
☆单位投入产出增长的来源:资源配置的改
善、规模经济、知识进步及其他
☆考虑了劳动的差异:区分为160种。 ☆结论:技术进步的贡献:30.9% ☆缺陷: ●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也包含技术进
步的因素,因而会有重复计算。
●仅考虑了劳动的多样性,未考虑资本的多
样性
◆乔根森模型: ☆考虑了资本的多样性 ☆ Qi=Fi(Mi; Ki;Li;T) ☆引入中间部门的概念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率等于所有部门的生产率增长率的加权 和。其中的权数是每一部门的产出值占 生产部门的比例。其变化还依赖于部门 间的增加值、资本投入和劳动头投入的 重新配置。
MPk(1)/MPL(1)﹥MPk(0)/MPL (0):节约劳动型 MPk(1)/MPL(1)﹤MPk(0)/MPL (0):节约资本型
●生产函数关系式:由上述分析可看出技术
进步既针对资本,也作用于劳动。因此生 产函数关系式应为:Q=A(t)f(K,L)
☆哈罗德中性: ●前提:资本——产出比不变 ●主要内容:在上述前提下,使得利润 和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不发 生变化的技术进步。
☆使用效果来划分: ●资本节约型 ●节能型 ●环保型
◆技术选择的含义: Ⅰ
资本
k
Q
K’
C

D
Q’
o
L
L’
劳动
☆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与上述情况不符 ☆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不完善,要素的价格不
能正确反映其稀缺程度。制度的、结构的 因素是工资率难以下降,而资本则由于人 为的补贴而变得相对便宜。
●现代技术进步一般总是意味着更为密集的
●具体情况: 若:MPL不变:即为中性 MPL上升:节约资本型 MPL下降:节约劳动型 ●生产函数关系式:由上述分析可看出 技术进步作用于资本。因此生产函数 关系式应为:Q= f(A(t)K, L
第二节 技术进步的实证测度
◆索洛余值法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丁伯根所有的生产
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增长。不仅仅 只考虑资本与劳动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