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 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分布复习特训第十一篇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 城乡规划概述教案 中图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 城乡规划概述教案 中图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 城乡规划概述教案中图版选修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乡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2.理解城乡规划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了解城乡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2、通过提供地理图像、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归纳城乡规划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家乡城乡规划的基本理念和原则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愿望。

教学重点:城乡规划的任务和内容教学难点:城乡规划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情境导入如右图所示,北京已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

“两轴”即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城市的精髓;“两带”即北起怀柔、密云,重点为顺义、通州、亦庄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包括延庆、昌平、良乡、黄村等在内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则指的是在市区范围内建设CBD、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多个综合服务区,并在市区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若干个新城。

目前卫星城的人口多在10万左右。

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城乡规划?提示:城乡规划可以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乡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二、城乡规划的基本理念和原则1.基本理念:城乡是一种聚落形态,占据一定的空间环境,是自然和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立足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城乡规划中就应保持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的和谐、城市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这就是城乡规划的三大和谐基本理念。

2.基本原则: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用地的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从实际出发,制订建设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提高;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建设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自然条件、历史文物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地方风格的城乡景观。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 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分布中图版复习巩固第六十九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 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分布中图版复习巩固第六十九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分布中图版复习巩固第六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近十年该城市( )A、城区逆城市化现象明显B、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C、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D、郊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 )①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②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普遍存在③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大④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滞后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不同的海岸有不同的特点,人们针对不同海岸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四组城市中,均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的是( )A、上海、纽约和伦敦B、巴黎、伦敦和北京C、武汉、重庆和宜宾D、南京、武汉和成都【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A、受周围的辐射带动B、与周围区域没有任何交流C、辐射带动周围的区域D、只从外部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答案】:第5题【单选题】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是( )①城市数量多,乡村数量少②城市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乡村以第三产业为主③城市与乡村相比经济收益高④城市具有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城市形成于( )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D、第四次社会大分工【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互联网+”对贺兰县经济发展条件改变最大的是( )A、生产成本B、农产品种类C、市场范围D、劳动力价格【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3

《城市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节内容主要是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包括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布两层含义。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

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主导的区位因素。

课文按大纲要求,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列出了影响城市区位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及政治、军事、宗教等六个主要因素,这六个因素彼此又有包含或交叉关系。

讨论影响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把眼光先放在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这个城市吸引在一定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但需注意的是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远远不止这六项,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因素,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

教材处理:自然资源既属于自然条件,又属于社会经济条件。

在教材处理时,可先将自然资源列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以及地理分布和组合状况,对于某一生产部门的适合和保证程度是不同的,许多矿业城市都是随着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

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方式与方向,及其技术经济前提却属于社会经济条件。

可将其社会经济属性列在“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理解这些城市的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结合区位因素分析当地某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同学们综合分析复杂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社会调查活动,了解家乡城镇的发展变化,分析其主导因素的作用,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区位因素对不同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图片1][课件图片1]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回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1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13

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标 1.了解乡村聚落的特点,理解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

2.了解城市聚落的特点及起源,掌握不同阶段城市发展的特点,不同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特点及原因。

3.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自己所居住的聚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使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好。

一、基础知识梳理(一)、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乡村聚落的概念、特点及类型(1)乡村聚落是________ 中的居民聚集地。

(2)乡村聚落的规模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

居民多从事农、林、牧、副、渔业及与____________相关的各项生产活动,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高,____________较小。

(3)我国的乡村聚落有两种类型,即集镇和________,其中集镇是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过渡性聚落。

2.乡村聚落的分布(1)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因素有________因素与________因素两大类。

(2)水是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乡村聚落的最初选址一般都会尽可能靠近水源地,以便获得足够的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人们还要注意防范________的侵袭。

因此河、湖、泉附近的________或________,往往是乡村聚落的理想场所。

(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1.城市的概念及特点(1)城市是达到一定人口规模,并以________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2)与乡村相比,城市规模________,人口________,其产业以________ 产业为主。

2.城市的形成(1)城市是__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_ _____ 的标志。

(2)早期农耕业的发展,从事农耕生产的人口开始定居下来,出现相对稳定的聚落。

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出现了商品交换的固定场所——________,这就是城市的萌芽形态(三)、世界城市的发展1.世界城市的发展(1)公元前3000~公元前1500年,世界第一批城市诞生在________ 平原、平原、________平原和黄河—长江流域。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巩固第五十三篇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巩固第五十三篇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巩固第五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乡村集市一般分布在( )①较大的居民点附近②人口较少的地区③交通便利的地方④乡村手工业不发达的地区⑤较小的村落A、①③B、②④C、③④D、③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

回答题。

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 )A、RS,GPSB、GPS,GISC、GIS,RSD、RS,GPRS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多【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城市发展后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为( )A、第二产业向中心迅速集中B、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C、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地位明显下降D、第一产业的地位显著提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是( )①城市数量多,乡村数量少②城市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乡村以第三产业为主③城市与乡村相比经济收益高④城市具有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具有密集性、中心性、开放性的特征。

下面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片住宅、众多厂房等高大建筑和密集道路组成的集合体B、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是区域的中心C、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聚居的场所,有商店、医院、学校等生活服务设施D、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形成的农业人口聚居场所【答案】:第6题【单选题】古诗云: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4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4

选修4城乡规划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生答。

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环境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

人类是在寻找一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如果是我们的话,我们也会选择在这些地方,其他人也2.聚落按照性质和规模,可分为: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焦地,主要分两种:集镇和村落。

城市聚落:是达到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现场问卷调查:(学生思考15″) 我印象中的聚落: (1)你的户籍所在地属于聚落的哪种类型呢? 城市 乡村 (2)你家住在平原还是山区? 平原 山区 (3)你能说说你家所在的聚落有何特点吗? 规模:大 小 人口:多 少 分布:集中 分散3.聚落的特点:想一想:比较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学生思考2min ) 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案例一:平原与山区的聚落 (1)假设你是部落首领,从地形角度,你会更倾向于我国的第几级阶梯建部落?理由? 生答。

师点拨:大家还记得我国地形三级阶梯的分布吗?(师在ppt 图上指出)所以你会更倾向于我国的第几级阶梯建部落,理由? (2)图中哪个是北方平原的聚落,哪个是南方丘陵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提示:从分布、规模、形态等方面考差别 乡村 城市景观差别 景观简单,建筑物密度小,道路单一 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大,楼层高,交通线路纵横交错规模差别 人口规模小、密度低,建设用地规模小 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建设用地规模大 功能差别 功能一般比较单一,第一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占重要地位 功能多样,以第二、三产业为主,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环境差别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环境最强烈的场所 联系 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的出现。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1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_12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以珠三角顺德逢简水乡为例【设计思路和理念】以典型聚落岭南水乡“顺德逢简”为案例,通过课前的搜索资料、走访、调查、观察等,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中进行汇报、合作、探究、释疑,探讨“乡村聚落(古村落)的形成、发展、保护”等问题和规律。

本课例以“人地关系”以及“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线索,设计一系列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乡土案例和主题升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学生形成关注地方、国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

【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中的第一章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内容。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乡村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规律”,学会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和成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材主要是通过部分图片和文字呈现主体内容(“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干旱区”、“水稻区”等的乡村聚落),教材“活动”部分,通过两张图片(“天山牧场的流动聚落”和“美国中西部平原的单户型聚落”)设计问题(聚落的分布形态特征?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整体来说,教材缺乏具体的生动的案例一例贯之,使学生在认知和理解上缺乏从时空角度进行整体、综合思考,使学生体验度、参与度大为降低。

本课例则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案例一例贯之,来开展教学,既弥补教材的不足,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

2.学情分析通过高一及高二以来的学习,高二学生对重要的地理思想(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等)有一定认识和理解。

具备较好的分析、探究、推理、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课程目标和素养要求】1.结合研学小组的汇报及提供的研学资料,探究“早期人类选址在逢简水乡的优越区位条件”、“清末逢简水乡发展壮大成为丝织业市镇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时空,提升学生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多要素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2.结合顺德逢简新时期发展中存在的“不和谐之音”,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构建思维导图”等方式,为古村落的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献计献策,渗透和领悟“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3.通过课前走访、调查、考察以及课后对家乡古村落的研学线路设计、撰写研学报告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行动能力,培养和落地“地理实践力”,增强学生的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

高考地理复习选修四第1讲第1讲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高考地理复习选修四第1讲第1讲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最新考纲 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聚落的形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城市环境问题;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城乡分布(城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城镇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

3.城乡规划(城乡规划的意义;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城乡规划中各部门布局的原则)。

4.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城乡人居环境评价;房地产开发;居住小区;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不同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基本文化设施类型及其主要功能;文化设施布局)。

分析解读 1.以某些典型城市的规划设计为切入点考查城市的形成条件、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布局等。

2.以城乡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及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3.利用探究性材料考查城市环境问题治理、产业布局、房地产开发等。

4.以城乡差别的现状为基础考查缩小城乡差别的途径。

5.利用某些地区的景观图考查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措施。

6.通过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考查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第1讲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考点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疑难剖析城市的发展(1)城市的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在国家和地区中的社会经济地位逐渐提高;二是城市内涵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对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加强。

(2)城市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密切相关,在不同阶段,城市发展的表现不同。

即时训练1.解放初期,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率较低,1949年城市化率只有17.4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化率也由1978年的15.82%提高到2006年的32.53%。

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说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________。

高二地理选修4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高二地理选修4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高二地理选修4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城市的特征2.城市:概念: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地位: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特征:A 密集:人口、建筑、产业、活动高度密集 和 交通、信息、资金文化密集B 产业结构 乡村:第一产业占优势 城市:第二三产业占优势C 高效率和高效益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便捷、通信便捷、管理水平较高、现代科学技术、先进工艺装备、高科技人才、技术熟练工人D 多功能和动态性城市辐射带动周围区域、城市要与外界城市和区域进行广泛交流、受自然社会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制约二、城市的形成1.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原因:人口的集聚.和生产力的发展3.源地:埃及、印度、和中国等文明古国4.职能:行政职能、商贸职能5.封建社会:出现许多大城市6.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城市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集聚空间三、城市的发展1.发展 A.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在国家和地区中的社会经济地位提高B .内涵提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于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强2.动力:经济增长前期:集聚趋势后期:扩散趋势3.我国城市的发展历史:久远A,时间尺度 近十多年来:城市化速度加快目前:城市化水平低东部:城市发展迅速 概念: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范围:房屋的集合体与居住地相关的生活设施 分类:乡村和城市中心城市发展较快B.空间尺度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滞后C.规划:21世纪前20年城市化水平持续提升第二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A.概念:人口和产业扩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B.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C.表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2.逆城市化A.时间20世纪初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0世纪后期,逆城市化加剧B.原因: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人民生活质量下降C.表现:由城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扩散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概况:经济落后;城市化水平低2.差异:含义: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A.过度城市化表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滞后的城市化举例:欧美国家含义: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B.滞后城市化举例:印度、印度尼西亚四、我国的城市化1.历程:1949年---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建国初期---城市人口增长缓慢;20世纪60-70年代-----城市人口增长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快速增长2.差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A东部近10多年来进程显著加快长江三角洲三大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B.西部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低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充分考虑到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3.建设原则:妥善处理好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城市环境问题一、城市环境问题1.原因:城市是产业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1 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素材 中图版选修4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1 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素材 中图版选修4

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1 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相关素材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如中国的《汉书·□洫志》的记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

聚落是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概况聚落约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逐渐演化。

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以氏族为单位的聚落是纯粹的农业村社。

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出现了居民不直接依靠农业营生的城市型聚落。

但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商品经济不占主要地位,乡村聚落始终是聚落的主要形式。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城市或城市型聚落广泛发展,乡村聚落逐渐失去优势而成为聚落体系中的低层级的组成部分。

聚落通常是指固定的居民点,只有极少数是游动性的。

聚落由各种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地、水源地等物质要素组成,规模越大,物质要素构成越复杂。

聚落的建筑外貌因居住方式不同而异。

例如,婆罗洲伊班人的大型长屋,中国闽西地区的土圆楼,黄土高原的窑洞,中亚、北非等干燥区的地下或半地下住所,某些江河沿岸的水上住所,游牧地区的帐幕等,都是比较特殊的聚落外貌。

聚落具有不同的平面形态,它受经济、社会、历史、地理诸条件的制约。

历史悠久的村落多呈团聚型,开发较晚的区域移民村落往往呈散漫型。

城市型聚落也因各地条件不同而存在多种平面形态。

聚落的主要经济活动方向决定着聚落的性质。

乡村聚落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是农业,习惯上称为乡村。

城市聚落经济活动内容繁多,各种经济活动变量间的关系,反映出城市的功能特征和性质。

分类早在1841年,J.G.科尔在《人类交通居住与地形的关系》一书中,已经注意对不同种类的聚落进行比较研究。

但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一直没有系统的聚落分类。

2 0世纪初期,城市地理学出现后,聚落分类问题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聚落地理学首先把聚落划分为乡村和城市,然后按类分别做进一步划分。

由于聚落都有自己的起源、历史发展、地理条件、形态结构、规模以及经济活动和职能等特征,很难制定一个包括全部因素和属性的综合的分类系统,大都根据聚落的职能或形态特征,辅以适当的指标来进行划分。

【优化方案】高中地理 第一节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中图选修4

【优化方案】高中地理 第一节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中图选修4

【答案】 (1)沿道路呈带状分布。山地村落规 模小,平原村落规模大。 (2)该村东、西、北 三面环山,冬季不易受寒风侵袭,夏季风则可 循河谷北上,有利于暖湿气流的深入,有利于 人们的生产生活。
2.乡村聚落分布的形态
形态
特征
主要分布区
团 状
形态接近圆形或多 边形,南北轴与东 西轴基本相等
耕作地区的_中__心__或__ __附__近__地__区____

平原地区沿河道或道
聚 型
带 状
呈_条__带____状
路延伸方向发展;为 躲避洪涝灾害而沿高
地分布发展
环 状
环山建或环水建
山区或湖塘畔
散漫型 零星散布
生产 方式
草原牧区和一部分山区的 游牧生产方式
活动性的乡村聚落
拓展延伸 乡村与乡村聚落是否是同一概念
不是。乡村的范畴更大,其涵盖乡村聚落,即乡 村聚落是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如下图 所示:
针对训练
1.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形态千姿百态,无一不 深深打上了环境的烙印,下图为“我国某地史 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 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1)~(2)题。
要点二 集市的特点
特点
表现
原因
地域 性
数量
商品 特色
平原多于山区
平原人口密度大, 市场需求大
草原—专业性强
以畜牧产品交易为 主
山区—呈综合性 农产品种类丰富
周期性 开市日期约定俗成
满足村落商品交换 的需求
传统性 开市日期不变
较长时间认同
自发性 自发交易
居民调配商品的媒 介
针对训练
2.阅读《燕京岁时记》中的一段记载,完成(1)~

2019年精选中图版高中选修4地理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巩固七十九

2019年精选中图版高中选修4地理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巩固七十九

2019年精选中图版高中选修4地理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复习巩固七十九第1题【单选题】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人口的不断增加B、经济的不断增长C、工业的不断集聚D、农业的不断增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 )①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②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普遍存在③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大④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滞后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城市形成于( )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D、第四次社会大分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为中国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

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 )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解析】:第5题【单选题】城市发展后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为( )A、第二产业向中心迅速集中B、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C、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地位明显下降D、第一产业的地位显著提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

回答题。

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 )A、RS,GPSC、GIS,RSD、RS,GPRS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多【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读下图,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面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近十年该城市( )A、城区逆城市化现象明显B、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C、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D、郊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城市的密集性主要表现在( )A、农业人口与非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B、非农业人口与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C、农业文化与乡村建筑高度密集D、人口、建筑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由集镇到城镇再到城市的过程B、由渡口到港埠再到港口城市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C、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D、由集镇到城镇再到城市过程的早期与农业经济关系密切【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关于我国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正确表述是( )①我国城市发展历史久远,城市化水平较高②我国古代城市的形态结构政治色彩浓厚③近代城市畸形发展,租界内的城市形态布局、功能结构带有强烈的半殖民地色彩④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城市的密集性主要表现在( )A、农业人口与非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B、非农业人口与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C、农业文化与乡村建筑高度密集D、人口、建筑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下图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某市城区面积和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乡村聚落
的形成与分布复习特训第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2002年,浙江省已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读下图,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具有密集性、中心性、开放性的特征。

下面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片住宅、众多厂房等高大建筑和密集道路组成的集合体
B、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是区域的中心
C、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聚居的场所,有商店、医院、学校等生活服务设施
D、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形成的农业人口聚居场所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不同的海岸有不同的特点,人们针对不同海岸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四组城市中,均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的是( )
A、上海、纽约和伦敦
B、巴黎、伦敦和北京
C、武汉、重庆和宜宾
D、南京、武汉和成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是( )
①城市数量多,乡村数量少
②城市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乡村以第三产业为主
③城市与乡村相比经济收益高
④城市具有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

回答题。

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 )
A、RS,GPS
B、GPS,GIS
C、GIS,RS
D、RS,GPRS
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
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人口的不断增加
B、经济的不断增长
C、工业的不断集聚
D、农业的不断增加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看,以下不属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 )
A、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B、就业机会多
C、文化设施短缺
D、交通便利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由集镇到城镇再到城市的过程
B、由渡口到港埠再到港口城市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
C、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
D、由集镇到城镇再到城市过程的早期与农业经济关系密切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格局。

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451万,其中农业人口678万。

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保留整数)( )
A、72%
B、73%
C、27%
D、28%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某市城区面积和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该市位于(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大兴安岭
D、柴达木盆地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

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 )
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
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
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
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受周围的辐射带动
B、与周围区域没有任何交流
C、辐射带动周围的区域
D、只从外部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我国七大古都各有其值得骄傲的辉煌历史,但20世纪70年代我们拆掉了北京的城墙,1994年又面临美术街22号的四合院被拆掉的危险。

北京拆掉城墙和四合院是否合理:______,原因是______。

""
北京城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是______。

""
要保护好我国七大古都特色景观及文化,应采取哪些措施?
""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各地民居
材料二:2012年春节期间,有媒体曝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现为24号院)的梁林故居已被拆除。

文保人士表示,这种没有任何审核程序,没有任何文物保护资质,没有走任何法定程序的擅自拆除行为,而且拆除的是梁林故居,“已经不仅挑战了法律底线,也挑战了文明的底线”。

根据材料一分析城乡景观特色各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和______。

""
根据材料二说明保护梁林故居的意义是?
""
简述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措施。

""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