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 城乡规划》教案全套
新人教选修4高中地理城乡规划教案
城乡规划教学目标: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2、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3、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4、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5、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二、城乡分布1、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2、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途径3、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三、城乡规划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3、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四、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1、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2、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3、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4、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本讲重点:1.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2.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3.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4.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本讲难点: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2.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途径3.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一)聚落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分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二)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2)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2.乡村聚落形态:集聚型村落 --- 简称集村,按村庄延伸形式又分为团状、带状和环状等。
人教课标高中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教材全解析共52页文档
人教课标高中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教 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析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学案-城乡规划
第三章城鄉規劃章末整合學案(人教版選修4)一、城鄉規劃與可持續發展今天,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在城鄉規劃中,也都要處處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使城鄉的土地和空間資源得到合理的調控,使整個系統向著永續利用的方向發展。
在城鄉規劃中實施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有利於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有利於協調城鄉發展,有利於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共識。
1.在經濟發展中,搞好清潔生產、實現迴圈經濟清潔生產,是推動傳統工業生產和環境管理方法轉變的最佳方式,是城市工業佈局的理想選擇。
它不僅要求實現生產過程無污染或少污染,而且要求生產出來的產品,在使用和最終報廢處理過程中也不對環境造成損害。
通過實施清潔生產,促進企業重新考慮產品設計、原料選擇、工藝改革、技術進步和生產管理等環節。
一方面,可以把工業污染盡可能消滅在生產過程中,實現對工業污染的最佳控制,使工業生產產生的廢物儘量減少;另一方面,有助於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對示範工程中的29個專案審計時發現,通過實施加強廠內管理和迴圈利用的簡易方案,可以減少排汙量10%左右;通過技術改造,採用清潔生產工藝後,可以把排汙量降低30%左右。
推行無公害的清潔生產,已成為世界各國孜孜以求的目標;專家預測,21世紀,環保工業將是最有希望的朝陽工業。
在城市規劃中,要注意在工業佈局時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實施生態工業,提高生產效益,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
2.在城鄉農業佈局時,推廣生態農業在城鄉規劃中,對農業生產活動佈局若要達到可持續發展,必須推廣生態農業模式。
生態農業的具體做法是用農家肥增加土壤肥力,用生物方法防治病蟲害,不使用化肥和化學農藥,保護植物生存環境裡的生態平衡。
使生物能量在各個環節中迴圈利用,提高物質的利用效率,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下圖是“山東某地生態農業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農業生態系統按生產物件分類主要屬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3.3 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教案设计
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教材分析】主要讲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在城乡规划中布局的原则,有实例为证,这些原则都不难理解,本节的难点在于具体的、不同的工业的布局原则,需要同学们理解记忆。
前两节讲了城乡规划的内容、意义等,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在城乡规划中进行工业布局时考虑环境、用地规模、社会性资源及相关企业、机构的布局原则。
2.理解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合理布局郊区农业,掌握在村镇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矛盾问题。
3.理解、掌握如何合理布局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布局原则;通过练习习题巩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城乡规划意识,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感受不同城市交通网络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1.识记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布局的原则。
2.了解不同种类工业应布局的位置。
3.列举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布局的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不同种类工业应布局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城乡规划中的工业布局1.了解工业布局的原则、内容原则内容举例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要充分考虑风向、风速、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工业布局大多选择在城区周围地形开阔、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的地区。
(2)城区工业布局时,要考虑工业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废水性质相同的工厂,适合集中布局,以便统一处理废水。
一些特殊的工业生产部门以及有严重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远离城区的地方。
保证一定的工业用地比例,但是不要无限度扩张各类城市应保证一定面积的工业用地,并符合各类工业部门的具体特点,能解决给排水问题,并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但这类用地应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城市工业建筑用地占城市用地的15%~25%为宜。
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充分考虑现有资源的利用潜力,最大限度地避免辅助工程的重复建设,减少建设投入和资源耗损如不宜在同一城市中建设多家火电厂,在城市道路建设后再挖下水管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 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本节内容与城市的规划密切相关,所以本节课的设计突出知识有用性、案例实践、体验生成,同时渗透情感价值观。
二、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中的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内容。
在前面的教材中已经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城市化的很多相关知识,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等。
本节内容则是从城市平面形态的角度,介绍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各类型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本节课为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六种城市空间形态的区别,明确各类型的优缺点,初步掌握城市规划时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教材通过成都、兰州、武汉、重庆、上海和大庆6个城市的6种不同城市空间形态来分别描述各类型的特点、成因、优点和缺点等,并通过“武汉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和“上海市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趋向”两个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但是学生对于这两个地区都不是特别熟悉,在理解上只能凭文字想象,缺乏了生动性和参与性。
而我校所在的郁南县的城市空间形态也经历了由“带型”向“集中团块型”的发展,因此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案例,来展开教学正好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地理实践力。
2.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通过高一及高二上学期的地理学习,除了已经掌握了较为完善的自然、人文地理知识外,对于重要的地理核心思想如:人地协调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从思维品质来看,高二学生也具有了较好的分析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了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乐于挑战有一定思维难度、要求思维创新的问题,城市空间形态调整规划正好属于这样的内容。
高中地理选修4学案第3章城乡规划章末整合
第三章城乡规划章末整合学案(人教版选修4)一、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今天,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城乡规划中,也都要处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城乡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得到合理的调控,使整个系统向着永续利用的方向发展。
在城乡规划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利于协调城乡发展,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
1.在经济发展中,搞好清洁生产、实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是推动传统工业生产和环境管理方法转变的最佳方式,是城市工业布局的理想选择。
它不仅要求实现生产过程无污染或少污染,而且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和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也不对环境造成损害。
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促进企业重新考虑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等环节。
一方面,可以把工业污染尽可能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工业污染的最佳控制,使工业生产产生的废物尽量减少;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对示范工程中的29个项目审计时发现,通过实施加强厂内管理和循环利用的简易方案,可以减少排污量10%左右;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后,可以把排污量降低30%左右。
推行无公害的清洁生产,已成为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专家预测,21世纪,环保工业将是最有希望的朝阳工业。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意在工业布局时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实施生态工业,提高生产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在城乡农业布局时,推广生态农业在城乡规划中,对农业生产活动布局若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的具体做法是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用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保护植物生存环境里的生态平衡。
使生物能量在各个环节中循环利用,提高物质的利用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下图是“山东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业生态系统按生产对象分类主要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学案-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二章城鄉合理佈局與協調發展章末整合學案(人教版選修4)一、衛星城的形成在大城市郊區或其以外附近地區,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業而新建或擴建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城鎮。
因其圍繞中心城市,像衛星一樣,故名衛星城。
其理論由英國霍華德(E.Howard)的“花(田)園城市”理論發展而來的,並經歷了附屬型、半獨立型和獨立型等發展階段。
衛星城市同母城間儘管距離遠近不同,但在職能上具有明顯的從屬關係。
衛星城市按主導職能分為工業、居住、科研與文教三類;按位置分為裡圈及外圈(以到母城市中心耗用5小時作為劃分裡、外圈的標準);按發生過程分為自然發生(即處於特大城市影響範圍內的村鎮自然變質,導致城鎮規模變大,與中心城市聯繫增多)及人為規劃發生;按其與母城的關係分為安全從屬型、半獨立型和獨立型。
通常,與母城相距較近的衛星城市,居住職能強,依附性強;距離較遠的,工業職能強,獨立性強,人口規模也大,有時甚至可達中等城市規模。
按霍華德“花(田)園城市”思想,衛星城市距母城不論遠近,均應以綠化帶包圍,與母城在地域上相分隔。
但實際上,兩者間常因發生膨脹而連成一體(稱為“集合城市”)。
自1924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的國際城市會議上提出建設衛星城市以來,得到各國回應。
日本在1956年公佈“首都圈建設法”,強調在東京100千米範圍大規模發展衛星城。
原蘇聯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要大力發展衛星城鎮。
當前衛星城的發展趨勢是:城市規模越來越大,與中心城市距離越來越遠。
這對發展生產協作、提供就業機會、平衡男女勞動力、提高公共設施水準、強化衛星城的獨立性有著重要作用。
閱讀下列材料和圖,回答問題。
材料上海市城市空間形態發展選擇了軸向擴展與多中心發展相結合的模式。
上海未來城市空間擴展的伸展軸選定有四條。
第一條伸展軸以城區快捷交通線為依託,向閔行區方向發展,主要為生活居住區;第二條伸展軸以滬嘉高速公路為依託,向嘉定區發展,主要為“產、學、科、住”的新城鎮;第三條伸展軸是往寶山方向,發展為冶金工業基地,港口裝卸和貨物中轉儲存基地;第四條伸展向浦東國際機場方向發展,建設大型居住區。
人教版地理选修4《第三章 城乡规划》word学案
地理:第三章《城乡规划》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第一节 城乡规划概述一、城乡规划的概念与类型1.城乡规划的概念:是对今后一定时期内,城市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各种建设项目等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管理措施。
2.核心内容:城市与乡村功能区的科学组织和土地的合理利用城乡总体规划:A 近期规划:一般以5年为一期 按编制过程 B 远期规划:一般以20年为一期 3.城乡规划的分类 城乡详细规划:A 控制性规划 B 修建性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按规划对象 小城镇规划 4.城市规划的具体顺序确定城市的性质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结构规划图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二、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乡建设的核心问题: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一、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2.城乡土地利用 乡村土地利用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1.类型: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市政用地、绿地等2.主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行政区等在中小城市不明显A城市功能分区应使各类用地有合理的规模配置B各功能区的配套设施应分级设置,充分考虑从人们使用的便利4.划分功能区的原则性、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来均衡布局C各功能区之间既要保持便利联系,又要避免相互干扰 D功能区的看哦昂见组合还应考虑城市景观与形象的需要第三节城镇总体布局一、工业布局1.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A.较大的工业区应布局与城市的外围,且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
B.较小的工业企业,且污染程度比较低的,在保证对城市环境不会造成显著污染的前提下,可布局在城区边缘。
C.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立绿化隔离带,带宽视情况而定。
1.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二、农业布局1.农业布局的一般原则A.经济效益比较高、难以长途运输的农产品、保鲜要求高的农产品多布局于近郊:奶牛场、禽蛋生产、鲜花种植、和时令蔬菜。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学案-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
3.1 城鄉規劃的內容及意義學案(人教版選修4)學習目標 1.瞭解城鄉規劃的概念及城鄉規劃的分類標準與類別。
2.瞭解城市規劃包括的內容,理解各項內容的內涵。
3.理解村鎮規劃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掌握村鎮規劃的具體依據和原則。
4.理解城鄉規劃對於城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5.通過本節的學習,初步形成正確的城鄉規劃意識,增強對城鄉環境的保護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形成科學的環境觀。
一、什麼是城鄉規劃1.概念:是一種①__________的空間規劃。
2.內容(1)城鄉居民點的土地等空間資源的合理利用。
(2)城鄉居民點的②________________。
(3)城鄉居民點的③____________。
3.分類(1)按編制過程分a.④____________規劃。
b.⑤____________規劃。
(2)按規劃物件分a.⑥________規劃。
b.⑦________規劃。
二、城市規劃的主要內容1.明確城市的性質。
2.預測⑧____________,確定⑨____________。
3.安排城市⑩____________,確定⑪____________。
4.部署和安排城市⑫____________。
三、村鎮規劃1.分類(1)⑬__________規劃。
(2)鄉村規劃。
2.小城鎮規劃的要求(1)必須滿足⑭______________的要求,使小城鎮成為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的載體。
(2)要把市場需求與本地優勢相結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實現社會經濟的綜合發展。
(3)要將⑮________________列為重要內容,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和小城鎮接近大自然的優勢,建設生態型小城鎮。
3.鄉村規劃的要求(1)從實際出發,使鄉村性質和建設的規模、速度和標準,同經濟發展和⑯__________相適應。
(2)必須合理用地,節約用地,充分利用空閒宅基地。
(3)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加強綠化和整治鄉村容貌,搞好⑰____________建設。
高中地理《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三章城乡规划教学目标: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3.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本讲重点: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3.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本讲难点: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一)城乡规划1.含义:城乡规划是一种规划,它是以为核心,同时还包括城乡居民点的发展和等方面的内容。
思考:简单来说,规划者主要通过进行调控,从而调控整个城乡空间的发展。
2.分类:(1)按编制过程来看,包括和两个阶段。
(2)根据规划对象,可分为和等。
(二)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1.2.3.4.(三)村镇规划1.分类:和2.小城镇规划的要求:(1)小城镇规划必须满足的要求,使小城镇成为农业的载体。
(2)要把需求与本地相结合,,突出特色,力求实现的综合发展。
(3)要将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利用手段和小城镇的优势,建设小城镇。
3.乡村规划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使和,同和相适应;必须,,充分利用。
按照、的原则,合理安排和等的建设布局,并适当留有;保护和改善,加强和,搞好建设。
(四)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意义1.有利于2.有利于3.有利于4.有利于5.有利于活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规划实例1.用地现状图中工业布局;农业用地。
而总体规划中工业布局,农业用地的安排。
这样的布局可以减少,并能形成效益。
2.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增加了,且大部分工业用地的周围都布局有以减少工业,这些措施都是有益于建设的。
3.加强农村地区建设,以带动周围农村区域的发展,这是城乡地区实现协调发展较为普遍的一种做法。
小榄镇,是当地区域经济的支柱,在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发展与完善依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人教版地理选修4《第三章 城乡规划》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三章城乡规划教学目标:1.了解城乡规划的内容,了解城乡规划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2.了解城乡规划和乡镇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原则。
3.理解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1.说明城乡规划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了解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与方法。
3.理解城乡规划中生产布局的一般原则。
学习重点: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学习难点: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什么是城乡规划?就其编制过程来看,分那两个阶段?根据规划的对象,又可以分哪两类?二、城市规划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各类建设协调发展进行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三、村镇规划包括哪两类?小城镇规划的意义、原则各是什么?乡村规划的具体内容、意义和原则各是什么?四、城乡规划的意义是什么?练习:1.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规划的实质就是合理地预测人口规模B.对土地利用的安排,对于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十分关键C.在确定城市性质时注意既不能照搬现状,也不能脱离现状D.城市的定位一定要高,否则将不利于城市的发展2.从环境角度考虑,西欧国家城市布局宜采用下面四图中的( )(注:图中空白部分表示居民区,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
)3.城乡合理规划的最主要目的是( )A.为保证城市居住更加方便.B.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C.为节省城市建设的投资D.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规划主要内容的是( )A.明确城市的性质 B.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C.对某建筑物进行内部结构设计 D.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布局5.城乡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规划,它的核心是( ) A.城市规划 B.城乡功能区规划 C.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D.部署城乡各项建设活动6.全面开展乡村规划与设计是协调解决农村城镇化建设与保持田园风光的重要手段。
高中地理 选修四 城乡规划全套教案
城乡规划(选修4)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2、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3、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4、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5、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二、城乡分布1、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2、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途径3、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三、城乡规划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3、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四、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1、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2、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3、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4、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本讲重点:1.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2.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3.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4.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本讲难点: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2.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途径3.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一)聚落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二)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2)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2.乡村聚落形态: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三)城市与城市的形成1.城市特点:(1)以人为主体(2)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3)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2.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城乡规划》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三单元城乡规划[考点要求]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3.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原则[当堂达标]1.含义: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原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使各类用地在数量上保持恰当的比例。
3.为城乡建设中的具体项目是实施城乡规划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城乡规划中的项目选址应从哪些方面考虑?4.功能分区成因: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和也各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
3.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4.类型:(1)住宅区面积和形状:面积最大(%~%),团块状;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城市中最为的土地利用方式;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发展。
低级住宅区往往分布在城、附近,中高级住宅区则多建在城市的,房屋面积较,环境。
(2)商业区特点:占地面积小,呈状或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或街角路口;区位:区位需求是有便捷的,只有便捷的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所以商业区多分布于、、.中心商务区——形成原因: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口、流动人口多;区位特征:位于市中心,城市商业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茂密;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外围商业区——形成原因:距市中心较近,通达度好,人口稠密区——区位特征:中心商务区外围、交通干线两侧或干线交汇处。
(3)工业区:工业集聚的原因与意义:现代工业生产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和性强,共用。
集聚既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展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面积、形状:较大部分,环状或带状;工业区分布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的原因:为了降低;保护。
(4)其他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城市还有区、区、区、市级公用、交通和其他功能区,而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小,或是分散布局,形成不了相应功能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教案全套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2、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3、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4、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5、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二、城乡分布1、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2、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途径3、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三、城乡规划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3、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四、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1、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2、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3、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4、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本讲重点:1.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2.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3.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4.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本讲难点: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2.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途径3.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一)聚落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二)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2)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2.乡村聚落形态: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三)城市与城市的形成1.城市特点:(1)以人为主体(2)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3)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2.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城市的形成条件:(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2)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四)世界城市的发展1.古城市分布: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
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2.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五)中国城市的发展1.我国古代城市自夏、商开始兴起,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1)受政治环境影响大。
(2)地域发展不平衡。
(3)主要沿重要的交通线分布。
(4)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1)中国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分布:32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不含香港、澳门),37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含香港)(数据有些旧)4个——辽宁(沈阳、抚顺、鞍山、大连)3个——山东(济南、淄博、青岛)2个——黑龙江、吉林、河北、江苏、台湾1个——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北京、天津、上海、重庆0个——西藏、青海、宁夏、安徽、广西、海南(2)我国东、中、西部特大城市比较补充:中国三大城市群:(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为龙头的两个副省级市和珠海、佛山、江门、东芜、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的惠城区、惠阳市、博罗市、惠东县和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
①优势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②发展目标: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城市。
①优势条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
龙头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便捷的高速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把江浙的城市群与上海衔接起来,使之起到长三角核心驱动作用。
②发展目标: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0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态一体化。
走出去就是指一般加工业,如果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一定要向周边地区辐射。
请进来主要是请进来一些适合上海环境、特别是能承受上海本地成本的一些企业,主要是服务业,也包括一些加工工业的高精尖生产制造业。
放下去指一般的制造业就转移出去。
一般的、低层次的加工制造业,上海要主动放弃,这是加强长三角合作的一种好的手段。
提上来指上海整个城市功能要提上来,真正增强它的服务功能、市场配置功能,一种内联外引的市场平台的功能。
(3)环渤海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石家庄。
辽中南城市群——沈阳、抚顺、鞍山、大连、锦州、朝阳。
鲁东、鲁北城市群——济南、淄博、潍坊、东营、烟台、青岛、日照。
①优势条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
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
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
②发展目标:要积极发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环节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速度和更高效益。
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员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跨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
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
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这个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二、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一)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
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最重要指标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度空间: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镇、大城市数目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引人注目。
3.发达国家城市化(1)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2)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975年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60%起步晚,发展快:速度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的最高速度要快城市化水平较低:1990年比重为33%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二)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1.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
主要污染:①大气污染污染源:居民燃烧煤炭、工矿企业、交通工具污染物: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危害:城市空气污浊,有时出现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们健康②水污染污染源: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现象: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体重金属污染产生公害病危害: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下降③噪声污染污染源: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危害: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污染源: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生活④固体废弃物污染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交通阻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住宅问题表现为住房缺少、质量低劣(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4)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三)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对策1.依据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2.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城市环境设施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第二课时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
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分类:如果按照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进行分类,不同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归纳为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等几种主要模式。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城市空间形态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的,往往呈现如下一种变化过程: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形成放射状的城市空间形态。
当放射状发展的经济效益逐步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定时,城市开始作内向嫂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