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地球的自转[展示]课件:地球的自转[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

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教师]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提问]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活动2【讲授】昼夜更替[演示]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活动3【活动】小组探究[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①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②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讨论]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

东京时间早)③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东边)④教材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2 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

1.3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在自转的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2.2 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即365天。

2.3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的形成。

第三章:地轴和地球公转的倾斜3.1 地轴的概念地轴是地球自转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3.2 地球公转的倾斜地球公转时,地球的轴线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叫地球公转的倾斜。

地球公转的倾斜角度约为23.5度。

第四章:昼夜长短的变化4.1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由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共同作用产生的。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倾斜有关,每年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4.2 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表现为日出日落时间的变动,以及白天和黑夜的长度变化。

第五章:四季的形成5.1 四季的形成原因四季的形成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公转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和太阳辐射的角度发生变化,导致地球不同季节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不同。

5.2 四季的划分四季的划分通常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个季节大约持续3个月。

第六章:地球五带的划分与特征6.1 地球五带的划分根据地球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6.2 热带的特征热带位于赤道两侧,气候终年炎热,阳光直射现象明显,植被繁茂,生物多样性高。

6.3 温带的特征温带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四季分明,阳光直射现象不明显,植被适应性强,农业发展条件好。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1.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2.2 教学内容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2.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仪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3.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仪的概念、作用、使用方法和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五带划分4.2 教学内容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五带划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4.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2. 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五带划分,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续)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的影响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5.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物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第六章:地球的运动与日常生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6.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 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七章:地球的运动与导航技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进行导航技术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八章:地球的运动与天文观测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实践操作法:进行天文观测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2. 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九章:地球的运动与人类文明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9.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2 教学内容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学会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10.4 教学步骤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2.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和周期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需要重点关注。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四季的划分2.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3.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地球自转时地球上消失昼夜更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消失昼夜长短的变化,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分析力量。

德育目标1.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气,从而对同学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和变化教学方法地球仪教学用图课时支配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一刻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的。

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也不例外。

一方面,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着,例如火山喷发就是地球内部组成物质变化达到肯定程度的结果;另一方面,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也在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

大家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地球一方面自身在自西而东的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另一方面,它还围着太阳进行着自西而东的公转运动。

今日,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

二.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 阅读p9~p10)(板书)其次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绕地轴转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天(24小时)4.昼夜更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绕太阳运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年4.轨道:椭圆轨道5.特征:地轴总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四周。

(地轴的指向不变)6.季节的变化(师):地球始终处在不停的有规律的运动之中。

对于这一点,过去的人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只是这些日月星辰在运动,并且有人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神、是上帝在主宰着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1.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4.小组合作: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究地球运动的相关问题。通过分工合作、分享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实践操作:本案例设置了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提高地理应用能力。通过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如GPS、遥感等,观察和分析地球运动相关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情感教育: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关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7.反馈与评价:本案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通过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果。
2.启发式教学:本案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球运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地理素养。
3.多媒体教学:本案例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2.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意义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意义。

2.难点: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PPT、教学视频等。

2.学具:笔记本、地理图册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PPT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地球运动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学生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观察地球运动的特点。

(三)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等。

2.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如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四)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生活、生产、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等。

2.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形状变化、黄赤交角变化等。

(三)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台风、海浪、气候变化等。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地球运动模拟实验,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地球运动与生活的联系。

五、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难点详细讲解(一)重点讲解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同学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运动,这个运动产生了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交替。

人教版高中必修1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1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
针对以上重难点,教学设想如下: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分析地球运动对以下方面的影响:地球表面温度分布、农业生产、人类生活。
4.撰写一篇关于地球运动的科普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要准确、生动,向他人传播地理知识。
5.搜集有关地球运动的新闻、故事等资料,与同学分享,提高信息搜集和交流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以及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地方时等。
2.分析地球公转的概念、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以及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
3.通过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工具,让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过程,加深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理解。
3.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4.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地球运动的现象有所感知,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但这些感知可能不够系统、准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

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等现象,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多媒体演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现象。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变化。

地方时差的计算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使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利用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具,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时差对国际旅行的影响、四季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地球在宇宙中运行的视频,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地球的运动又会产生哪些现象呢?”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地球自转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方向,并提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

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称为一个恒星日;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约为 1670 千米/小时,角速度约为15°/小时。

人教版必修一地球运动精品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地球运动精品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地球运动精品教案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方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惹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称号和范围。

进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复杂的地球公转表示图,培育先生的空间想象才干和入手操作才干;2.经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先生可以初步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引见地球运动的方式和规律,激起先生学习天文的兴味。

2.经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先生停止辩证唯心主义教育。

2学情剖析高一先生思想生动,已具有一定的效果研讨才干、剖析才干及表达才干,但推理才干较差;对复杂效果,看法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全体上看法事物。

本节的内容触及了天文、天文、数学〔代数、三角、几何〕、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先生的空间思想要求较高。

先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并且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先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末尾让先生立足地球自身,讨论地球的运动。

地球具有很多奥秘的东西,先生观看地球运动视频,经过模型停止模拟,关于地球的运动、成因很感兴味,有较强的求知欲。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天文意义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别、中央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缘由剖析。

4教学进程 4.1 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2021年巴西世界杯巴西与克罗地亚的开幕战,将于外地时间6月12日下午5点末尾,而我国的球迷需求在6月13日的清晨4点收看。

这是什么缘由形成的?活动2【讲授】昼夜交替探求一:1.课件展现地球景观图,效果:这张照片反映了怎样的天文现象?2.演示实验: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照射地球效果: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观察并思索:①此时地球上被照亮的局部占地球仪的几分之几?未照亮的局部占地球仪的几分之几?此时中国是几点,美国是几点?②在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局部称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局部称夜半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深入分析,如地球运动对农业生产、旅游业等的影响。
3.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概念和地理现象。
2.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运动的规律。
3.结合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分析地球运动对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影响。
4.讲解地球运动对气候、生物、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地球运动对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展开讨论。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3.设计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气候、生物、人类活动的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如分析地球运动对当地农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地球运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8.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如测量日影、观察天文现象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3.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条理清晰。教师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地球的运动》,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整体水平。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地球运动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的产生。
5.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讲解地理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经纬度的划分、地球上的时间带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分享地球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3.作业提交后,教师要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自己。
-例如,以我国不同城市的时差为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运用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地球运动规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创设互动式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周期,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等)。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展示和讲解,指出易错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教师强调地球运动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学会运用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工具观察地球运动现象,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能够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分析产生的地理现象。
-能够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地理概念,提高地理素养。
-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如地球自转、公转、黄赤交角等。
-能够运用地理术语描述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出关于地球运动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培养探究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地球运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用动画、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其运动规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地球运动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运动的意义和地理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运动规律。

2.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地球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地理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 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地球运动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

2. 讲解地球自转: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 讲解地球公转: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如交通、农业、气象等领域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和地理意义。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2. 结合地理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八、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地球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地球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地球运动教案一、教学目的课标要求1、运用计算机模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说明地球的运动规律。

能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构成的缘由。

2、剖析地球运动的天文意义。

智能要求〔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方向、周期、速度〕〔2〕了解自转的意义。

重点是掌握中央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了解国际日界限两侧时间和日期的关系〔3〕了解黄赤交角的构成及其天文意义〔4〕剖析地球公转的天文意义。

重点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时节的关系才干要求懂得运用地球运动解释生活现象和剖析实践效果技艺要求:掌握判读和绘画日照图的技艺情感目的:培育先生迷信求真的真理观二、教材剖析〔一〕知识结构〔二〕内容剖析地球运动局部外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球运动自转规律普通从地轴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性:〔1〕地球自转的方向:教材设计了一个〝读图思索〞,让先生想象在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会是怎样的,把〝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结论留给先生自已思索得出。

这个概念对先生来说十分重要。

〔2〕周期: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普通用于迷信研讨,人们比拟生疏;太阳日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它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但是由于太阳日与人们生活毫不相关,人们十分熟习。

鉴于它们各自的重要性,教材既引入了恒星日,又引入了太阳日。

用图解的方式,简明说明恒星日和太阳日时间差异的缘由。

〔3〕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示。

图1.13的设计富于平面感,比拟好地展现了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大小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低〔高〕纬向高〔低〕纬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教材留给先生思索、总结。

2、地球运动公转规律:〔1〕公转表示图:用了一幅依照真实比例绘制的地球公转轨道图,剖析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运动速度的不同;使先生取得比拟正确的概念。

〔2〕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运动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内容:1. 地球运动的定义和类型。

2. 地球自转的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公转的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来了解地球的运动。

2.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地球自转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定义和特征。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2.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区差异等。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如计算不同地区的区时差。

第三章:地球公转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能够运用地球公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征。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

2.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运用地球公转的知识,如预测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

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3. 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3. 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来了解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如气候、生态环境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运动的方向和周期。

2. 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3.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的意义。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地球运动的动态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地球自转: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一天),引导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

3. 讲解地球公转: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一年),引导学生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4.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讲解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地球五带等现象。

5. 巩固知识: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运动的意义。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力求简洁明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程度如何,以及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体验,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七、评价与评估本节课的评价应侧重于学生对地球运动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现象的解释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3.理解晨昏线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4.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时差产生的原因。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自转围绕的中心:①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② 时针 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③ 时针 方向旋转自转周期⎩⎪⎨⎪⎧ 以④ 为参照物,1个太阳日,时 间为24小时,转过角度为360°59′以⑤ 为参照物,1个恒星日,时 间为23时56分4秒,转过角度360°自转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 ⑥ 线速度:由⑦ 向⑧ 递减,赤道最大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1)昼夜的成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夜的界线:⑨________线(圈)。

(3)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

(4)昼夜更替的意义⎩⎪⎨⎪⎧温度发生⑩ 变化生物形成⑪ 生物钟 2.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的力。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⑫________于物体水平运动方向。

(3)方向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⑬ 偏南半球向⑭偏赤道上⑮(4)影响:河流、大气、洋流等的运动方向。

3.产生地方时(1)地方时的成因:地球⑯____________自转,不同经度有不同的时刻。

(2)地方时的概念: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⑰________,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3)时区: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⑱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占⑲______个经度(4)区时:各时区⑳____________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称标准时。

(5)国际日期变更线: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可以看到一条大体沿○21__________穿行的折线,它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地球自转1.下面的四幅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考查点2 昼夜交替周期2.一艘由旧金山开往上海的轮船,船上的人见到的昼夜交替周期( )A .是一个太阳日B .是一个恒星日C .比一个太阳日长D .比一个恒星日短考查点3 地转偏向力3.下面两幅图是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侵蚀严重的是( )A .都在北岸B .都在南岸C .靠近低纬的河岸D .靠近高纬的河岸考查点4 地方时4.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条纬线上的地方时相同B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C .东边的地点地方时晚于西边的地点D .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4度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此时西半球处于黑夜的地区范围是从________经线向西到________经线之间。

(2)此时地方时是0时的经线是________。

(3)图甲所表示的当天,北京日出的时间是________,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是________。

(4)在图乙中将图甲改画成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方法技巧练一、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分析1.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A .北半球中纬度B .北半球低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 、b 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仅从地形因素分析,原因是( )A .a 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方法技巧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有两点:一是纬度。

纬度越低,速度越大,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

二是海拔。

海拔越高,速度越大。

二、如何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2.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据此完成(1)~(2)题。

(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2)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方法技巧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的一般思路背向而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使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水平运动速度和纬度有关。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明显。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始终与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相垂直,它只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

就河流而言,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背向而立,北半球向右偏,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向左偏,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可运用手势辅助判断物体的偏转方向:伸开手掌,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拇指的指向就是物体偏转的方向(如右图)。

一、选择题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下列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①甲岸②乙岸③丙岸④丁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N,°E)、利雅得°N,°E)、东京°N,°E)、悉尼°S,°E)、底特律°N,°W)和圣保罗°S,°W)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

完成3~4题。

3.该企业于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 )A.2009年3月1日19时 B.2009年3月2日8时C.2009年2月28日21时 D.2009年2月28日19时4.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

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A.8~9时 B.14~15时 C.15~16时 D.20~21时5.3月21日6时整,甲地(40°N,45°E)正好日出。

此时一艘轮船航行于太平洋上。

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A.3月21日14时50分 B.3月21日15时10分C.3月22日15时10分 D.3月22日14时50分6.下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A.a-b-c-d B.a-b-d-cC.d-c-a-b D.c-d-b-a7.在西行的轮船上,人们经历的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24小时 B.长于24小时8.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判断依据是什么(2)站在C点的某同学于昨天晚上8:00在天空中观察到某一恒星位于上中天,那么今天晚上该同学再观察到该恒星位于上中天应是几点( )A.19时56分4秒 B.7时56分4秒C.20时3分56秒 D.8时3分56秒(3)A、B、C、D四点的角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4)A、B、C、D四点的线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理由是什么(5)若E为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人造卫星,则E围绕地球运动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相比(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答案知识清单①地轴②逆③顺④太阳⑤恒星⑥15°/小时⑦赤道⑧两极⑨晨昏⑩昼夜⑪昼夜节律⑫垂直⑬右⑭左⑮不偏转⑯自西向东⑰12时⑱24 ⑲15 ⑳中央经线○21180°经线基础达标练1.B [A图从侧面看地球自转,北极点在上,因而自西向东是正确的;C图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是正确的;D图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是正确的。

故选B项。

]2.C [昼夜交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如果人们往西运动则所经历的昼夜交替周期比一个太阳日长,旧金山开往上海,是往西行,所以昼夜交替的周期比一个太阳日长。

] 3.C [北半球向右偏→2河道侵蚀严重→即南岸(低纬度)侵蚀严重;南半球向左偏→3河道侵蚀严重→即北岸(低纬度)侵蚀严重。

]4.B [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各地的地方时与它们的地理位置相关: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②同纬度地区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越早;③全球经度分成360°,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5.(1)20°W150°W(2)60°W(3)6时18时(4)如下图所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的相关问题。

根据光照图判断晨昏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由图可知,图中晨昏线为晨线,晨线与经线重合可以判断日期,本初子午线是本题的另一关键条件,根据本初子午线和晨线的位置,可以判断图中各经线的经度和地方时。

图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各地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图中所示的晨线的经度应是30°E,图中黑夜的经度范围应该是从150°W向东至30°E,属于西半球的为20°W 向西到150°W。

此时晨线(30°E)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00,故地方时是0时的经线应该是60°W。

方法技巧练1.(1)A (2)A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指向标看,该区域自南向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断减小,这说明南为较低纬度,北为较高纬度,符合北半球的情况。

据数值大小可确定在中纬度。

第(2)题,a处线速度介于870千米/小时和900千米/小时之间,b处线速度介于840千米/小时和870千米/小时之间,a处线速度大于b处,且a、b位于同一纬度,因此说明a处的地势高于b处。

2.(1)B (2)A解析第(1)题,甲同学在伞面内侧顺时针转动伞,乙同学从伞顶观察伞则是逆时针转动,类似在北极上空观测。

红墨水的流动就类似北半球由高纬向低纬流动的河流,流动的轨迹应向右偏。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实验模拟的类似由高纬向低纬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但赤道上和东西方向上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没有模拟出来,同时伞的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差别也相差太大。

综合提升1.D [A、B两图提供的是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的信息,C、D两图提供的是依据经度排列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