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
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地理选修4 第三章 全章知识整合(人教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 价。 (4)两个方案中功能分区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 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对工业、农业、 交通运输业等的布局原则理解。并在方案的优化比较中考查学 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仓储用地的
答案: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缺乏);科技力量强;
经济基础雄厚(资金充足);首都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答出任意 三项即可。
2.在城乡农业布局时,推广生态农业 在城乡规划中,对农业生产活动布局若要达到可持续发展, 必须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的具体做法是用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用生物方
法防治病虫害,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保护植物生存环境里 的生态平衡。使生物能量在各个环节中循环利用,提高物质的 利用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益。
推行无公害的清洁生产,已成为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 专家预测,21 世纪,环保工业将是最有希望的朝阳工业。在城 市规划中,要注意在工业布局时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实施生态 工业,提高生产效益,改善城市导练 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 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
选择要考虑方便货物的输入输出,并要减少交通运输量,应选
择在交通干线或枢纽地带。第(2)题,交通线路的设计要考虑通
行方便、联系居民点同时减少对耕地占用、保护土地资源,避
免破坏文物古迹、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减少环境污染等多重因 素。
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抄写
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抄写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学科。
作为一名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知识点的抄写和总结。
本文将根据高一地理第四章的知识点,结合合适的格式和排版,为你提供一份详尽的抄写资料,方便你日后复习查阅。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地理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人地关系”,即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地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活动受限于自然环境的条件和影响,同时人类也通过改造自然环境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第二节生产活动与地域差异地球的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这种差异导致了各地的生产活动也具有差异性。
生产活动可以分为农、林、牧、渔业等主要形式。
在不同地域,人们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自身需求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生产方式。
第三节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出生和死亡的人数之差。
人口变动对地区的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两个方面。
人口过剩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而人口不足则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市场需求减少等问题。
第四节农业与区位选择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形式之一,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等因素。
不同农业区位选择的差异导致了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
第五节工业与区位选择工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的区位选择也对一个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工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资源条件、交通运输、市场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等。
不同类型的工业有不同的区位选择倾向,如重工业更倾向于选择地理位置离资源丰富的地区。
第六节交通与区域联系交通对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交通方式主要有陆上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
交通网络的发展可以促进地区间的物质和信息流动,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第七节城市与城市问题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精选】人教版地理选修4《第三章 城乡规划》word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城乡规划教学目标:1.了解城乡规划的内容,了解城乡规划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2.了解城乡规划和乡镇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原则。
3.理解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1.说明城乡规划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了解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与方法。
3.理解城乡规划中生产布局的一般原则。
学习重点:1.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学习难点: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什么是城乡规划?就其编制过程来看,分那两个阶段?根据规划的对象,又可以分哪两类?二、城市规划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各类建设协调发展进行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三、村镇规划包括哪两类?小城镇规划的意义、原则各是什么?乡村规划的具体内容、意义和原则各是什么?四、城乡规划的意义是什么?练习:1.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规划的实质就是合理地预测人口规模B.对土地利用的安排,对于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十分关键C.在确定城市性质时注意既不能照搬现状,也不能脱离现状D.城市的定位一定要高,否则将不利于城市的发展2.从环境角度考虑,西欧国家城市布局宜采用下面四图中的( )(注:图中空白部分表示居民区,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
)3.城乡合理规划的最主要目的是( )A.为保证城市居住更加方便.B.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C.为节省城市建设的投资D.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规划主要内容的是( )A.明确城市的性质 B.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C.对某建筑物进行内部结构设计 D.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布局5.城乡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规划,它的核心是( )A.城市规划 B.城乡功能区规划C.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D.部署城乡各项建设活动6.全面开展乡村规划与设计是协调解决农村城镇化建设与保持田园风光的重要手段。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4 城乡规划提纲 知识点
城乡规划1,城乡分布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特点:集聚型(团状、带状、环状),散漫性;影响因素:地形地势,水源,道路,农业生产方式乡村集市的分布条件人口指向,交通运输指向,行政指向,宗教指向,风俗民情指向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及原因(1)城市空间形态概念:即城市的表面形态,指城市的空间轮廓与整体表现,城市不同要素及各自形态在空间上的组合(2) 城市空间形态特点:集中团块状(最常见北京)带状(兰州)星座状(上海巴黎)组团状(重庆)放射状大都市连绵区(美国东海岸)(3)形态变化趋势:简单到复杂,集中-分散-集中(4)影响形态变化趋势:交通技术与建设;城市规划;人口膨胀(5)控制形态的主要措施:合理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用地规模,以郊区绿化带限制其无限蔓延;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多向扩展,形成更大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实现城镇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1)城镇体系概念: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2) 城镇体系构成条件:各城镇在地域邻近,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各城镇间形成稳定的社会经济联系,有较明确的分工;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中心城市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整个系统内的等级序列。
(3) 城镇体系合理布局含义:城镇的规模、结构合理;各城镇功能定位、区域分工合理;各城镇之间交通联系合理;城镇体系取得经济、社会效益,在一定背景条件下相对最大化。
(4) 城镇体系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综合考虑自然、历史、社会、经济条件‘要合理规划;调整城镇规模结构;明确分工;促进发展。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对策(1)城乡特色景观: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历史文化特色景观,现代文化特色景观)(2)传统文化:指历史上形成的各种文化要素:艺术、工艺、传统产业、民俗、宗教、礼仪、节日、饮食(3)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对策:1.以严格的法律或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2.新旧城协调、同步发展;3.分类、分区保护;4.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协调配置新老建筑;5.注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2,城乡规划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 城乡规划含义: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并未城乡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空间。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措施类答题答题模板(word文档良心出品)
大题模板之地理措施题地理措施(建议、治理方法、发展方向)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生物、工程、技术、管理),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①走立体农业的道路;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④解决农村能源问题;⑤改良红壤;⑥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随着某些资源枯竭,从区域经济发展出发,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依靠科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工业结构,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新型工业、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因地制宜,发展边境贸易、特色农业等◆如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和清洁生产;倡导低碳生活、、、、、、(或者:推广洁净燃烧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率;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建立能源节约型经济体系;提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活、、、、、、)◆工业发展方向:部门结构调整;产业链、附加值、产品升级换代;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科技、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境;交通;品牌化等案例1:中国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改变此状况,主要措施: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加工业与第三产业(如服务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市场营销,占领国际市场。
◆粮食问题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案例1:要发展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答案:发展灌溉农业;进行生态建设,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建立防风固沙防护林;提高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等。
案例2:近年来我国稻米出口面临东盟国家的竞争,结合我国稻米生产的特点,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生产优质稻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商品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
化学地理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地理选修四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化学地理知识点总结化学地理是研究地球、地球化学状态、环境地质学和地球资源科学的一门综合学科。
“化学地理选修四”主要就地球、大气、水和生物等地球科学中化学地理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接下来,我将从地球化学状态、环境地质学和地球资源科学三个方面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
一、地球化学状态1. 地球成分结构地球成分结构研究了地球的化学成分、物理状态及物理性质。
地球大部分是由铁、氧、硅、铝、镁、钙、钠、钾构成。
在地幔中占绝对优势的是镁、铁和硅。
而在地壳中的岩石通常是含氧的硅酸盐类和氧化物类形式,如石英、长石、云母,氧化铁等。
而下地幔中的岩石主要是硅酸盐岩与无机盐类。
此外,地壳中的铝、铁等金属元素也尤为重要。
2. 地球物质再循环地球物质再循环是指地球各物质在地表层大气、大洋和陆地之间循环运动的过程。
其中,地壳运动是地球物质再循环的核心。
地壳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
岩浆活动包括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
构造活动包括断裂活动和地震。
3. 地球的演化和几何环境地质学地球演化又称地球历史演化,它是一个自然界巨大而又终其变化不居的系统工程,是地质作用和地球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结果。
而几何环境地质学,它是土地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一门研究土地的地质特征,以及与地质现象的关系相结合的科学。
其中,地质热力学作为重要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热、地热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球热特点在地质构造和地里周期性运动中的作用。
二、环境地质学1. 地质环境界定和评价地质环境界定和评价主要涉及地震、泥石流、地质构造、土地沉降和地下水等地质问题。
而地质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因此,地质环境从地质灾害的角度来说,主要包括地震和泥石流两方面。
地震是一种地质灾害,它不仅会引起人和物的损失,还会造成环境破坏。
而泥石流在破坏力方面,也属于极强压破破坏类型。
2. 地球环境地质和地球资源环境的互相构成关系地球资源的类型种类以及资源的获取、储存方法,都非常有赖于我们认真了解和认真研究地球环境地质学,以便更好地了解资源在地球内部分布的大致情况。
完整word版地理学考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
地理学考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1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28.24焦/cm分。
.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 1球和日冕三层(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对地球的影响: 211年)(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太阳风冕磁日外暴、极光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珥内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1.3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自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自西向(北天极方自西向(北极上空看逆时针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2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2北半球右,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3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偏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o。
如23.5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1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高中地理选修4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选修4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举例说明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归纳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城市的形成条件;城市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工业化时期城市的发展和特征;后工业化时期城市的发展和特征。
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举例说明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加速阶段、稳定阶段)及特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从工业化开始逐步扩展,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出现的问题(早期城市问题严重,城市空心化,老城区经济萧条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二次大战后加快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发展不相适应)、出现的问题(滞后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新涌入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差,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较差等)比较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村落的含义;村落分布的主要形态(集聚型:团状、带状、环状;散漫型);影响村落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
举例说明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近人口密集区,近交通便捷的开阔地、道路两旁、特色物产的分布地等);乡村集市分布的因素(人口密度、交通、场地、物产等)。
2.城乡分布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从人口规模、建筑密度和高度、功能区、基础设施等方面比较城市与乡村的景观特色及差异;城市的空间形态分为集中式、分散式;城市分布的类型:均匀型、集聚型、随机型;影响城镇密度的因素。
举例说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含义);城镇体系的形成条件;构成城市间联系的城镇体系的形成条件(城镇间相互联系及其主要方式,距离邻近且交通便捷,城镇之间有稳定的社会经济联系,各城镇之间有主次、等级序列);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与城镇作用的关系;城镇体系职能的含义;城镇体系职能与各城镇性质、职能的关系;城镇体系合理布局应考虑的因素及意义。
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地理选修4 第一章 全章知识整合(人教版)
(2)热带城市
实例: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逊平原上
分布在高原
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3)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 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2.气候与城市区位 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 不足 400 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城市化已经推进到相对 原因 成熟阶段
续表
高低
城市化 水平 城市人 口比重 所处阶 段 原因
①气候适宜 A.①②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闷热 多雨,不适于人类居住。第(2)题,巴西高原地势高,气候凉爽
适宜,且高原地形平坦,因此人口相对密集,为聚落的主要分
布点。 答案 (1)B (2)D
【专题热点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地形与城市区位
(1)城市主要 分布在平原
分散,规模小, 分散型 且有流动性
规模小而集中 团状、带状 泉水和河流附近 沙漠边缘绿洲 便于排灌和就近 湿润区 规模小而分散 分散型 南方水田区 管理 狭长且沿交通 交通发达区 带状 便利的交通条件 临近交通线 线延伸 商贸活动对人口 经济发达、交通便 商贸繁荣区 规模较大 团状 的吸引 利地区
干旱区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 60°N 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
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荒漠 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
3.河流与城市区位 (1)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 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2)沿河城 市区位
(3)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如伯尔尼、
2024年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范本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地球近似为一个扁球体,稍微扁扁的样子。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即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3. 地球的公转: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形成一年的时间。
4. 时区:世界被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
5. 地球的倾斜:地球轴倾斜23.5°,形成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二、地球的结构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 地球的地壳: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其中陆地地壳厚度较大,海洋地壳较薄。
3. 地球的地幔:地幔由上地幔和下地幔组成,是地球最厚的一层。
4. 地球的外核和内核:外核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三、地球的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淡水和冰雪等形式。
2. 水资源的利用:人类常用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有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等。
3. 水资源的问题: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
四、地球上的气候1. 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长期气候要素的统计结果。
2.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湿度和风等。
3. 气候分类:按温度等因素划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按降水量划分为湿润气候和干旱气候。
4. 气候与植被的关系:不同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
五、地球上的地貌和水文1. 地貌的分类: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等。
2. 地貌的形成:地壳变动、水的侵蚀作用、风力等都可以造成地貌的变化。
3. 水文的分类: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4. 水文的特点:河流有源头、河段和河口,湖泊是由地表积水形成,海洋是地表最大的水域。
六、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火山、洪涝、干旱等。
2. 自然灾害的成因:地球内部的地质活动、气候变化等都是引发自然灾害的原因。
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的活动也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如过度开采导致地质灾害,过度排放导致气候变化等。
2024年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 世界地理知识点(1)世界陆地: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世界海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3)世界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罗默罗山脉等。
(4)世界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长江等。
(5)世界湖泊:里海、哈萨克斯坦湖、咸海、苏必利尔湖等。
(6)世界气候带:寒带、温带和热带,以赤道为分界线。
(7)世界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洪水等。
2. 中国地理知识点(1)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东部沿海平原、北方平原、西南高原、西北高原、青藏高原等。
(2)中国的气候特征: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西北的大陆性气候等。
(3)中国的山脉和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河流;长白山、黄山、华山等重要山脉。
(4)中国的资源和经济特征:煤炭、铁矿石、铜矿石、大豆等重要资源;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经济结构。
(5)中国的人口和城市特征:人口众多、东部沿海地区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大城市集聚等。
(6)中国的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3. 自然灾害与防治(1)地震:地震带分布、地震形成原因、地震破坏力、地震预测等。
(2)火山喷发:火山带分布、火山喷发原因、火山灾害影响等。
(3)洪水:洪水形成原因、洪涝灾害防治措施等。
(4)旱灾:旱灾形成原因、旱灾对农业的影响、抗旱灌溉技术等。
(5)台风:台风形成原因、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预警和避险措施等。
(6)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形成原因、预防和治理措施等。
4.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1)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影响等。
(2)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城市发展的影响和问题等。
(3)城市交通和城市环境:交通拥堵问题、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等。
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规划》知识点归纳考点一:聚落1、聚落概念: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一般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乡村形成条件: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人类互助合作和共同生活。
考点二:城市的区位和城市空间形态一、城市的分布1、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古代城市诞生在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一黄河中下游平原、印度河谷地、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
2、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60°N以南的欧洲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3、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特点(1)从海陆位置看,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从地形上看,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地形类型主要为平原)。
(3)从气候上看,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4)从水源条件看,很多特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5)从社会经济条件看,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
二、城市空间形态1、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2、类型团块状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地域形态多分布于平原,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各片互不连属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河流延伸原因平原地形、市中心吸引作用地形限制、河流阻隔、资源分布交通线分布、地形限制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城市环城市各部分接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境保护近郊区,亲近自然缺点设施集中,易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某一方向,且运距很长例子成都、合肥、郑州重庆市、浦东新区、大庆西宁、兰州、延安三、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条件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城市区位区位优势举例平原(大部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业耕作,能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人口分布集中世界上和我国的多数城市热带地区高原热带地区,低地闷热,不利于居住;高原凉爽,利于居住巴西高原山区谷地或低地地形开阔,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宝鸡、咸阳、西安、太原等2、气候:(气温、降水适中)①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2024年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1.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峡谷等地形地貌的形成与特点。
- 气候气象:包括气候带、气候类型、气温、降水、风等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
- 水文地理:包括江河湖海、水资源、水循环、水污染等水文地理要素和问题。
-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防治和应对措施。
2.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等人口地理和城市地理的相关问题。
- 农业与农村:包括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业资源等农业地理和农村地理的相关问题。
- 工业与经济:包括工业发展、经济增长、城市经济特征等工业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相关问题。
- 交通与通信: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技术、交通网络等交通地理和通信地理的相关问题。
3. 区域地理- 亚洲地理:包括亚洲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经济发展等亚洲地理的相关问题。
- 欧洲地理:包括欧洲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经济发展等欧洲地理的相关问题。
- 非洲地理:包括非洲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经济发展等非洲地理的相关问题。
- 美洲地理:包括美洲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经济发展等美洲地理的相关问题。
4. 地理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包括地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技术。
- 全球定位系统(GPS):包括全球定位、导航和测量等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和技术。
- 遥感技术:包括遥感影像获取、遥感数据处理、遥感应用等遥感技术的应用和技术。
- 地图制图:包括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地图比例尺等地图制作和使用的相关知识。
总结:高三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地理技术的相关知识。
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地理和自然灾害的内容。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农村、工业与经济以及交通与通信的内容。
区域地理包括亚洲地理、欧洲地理、非洲地理和美洲地理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知识点总结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
后果:良性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 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 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海底栖息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 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 地对生物造成危害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5、怎样清除石油 ① 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② 沉降:撒粉状石灰,③ 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④ 围栏:小面积油污,⑤ 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 燃烧:油层达2mm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 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 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危害海底生物静水环境静水环境造成大气污染2.技术性控制对策。
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城市废水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技术(三)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城市垃圾的特点1、数量大2、品种多3、变化大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例如沙土掩埋、微生物分解等,使垃圾回归土壤2、传统方式:用垃圾和粪便堆肥,使有机质回归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注意: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处理所有的固体废弃物。
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一)固体废物减量化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2、对工业固体废物: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二)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1.物质回收利用,如从废弃物中回收提取有用成分,如纸,重金属等2.物质转换利用,如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水泥,进行堆肥,产生农肥,取代某种工业原料等3.能量转换利用,如能有机废物的焚烧处理回收热量、发电,利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气(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危害碳氧化合物,主要指CO50%来自汽车尾气有毒氮氧化合物,NO和NO2汽车尾气造成酸雨(硝酸型酸雨)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与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氯氟烃化合物制冷剂,发泡剂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颗粒物矿物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采矿,建材,冶金等工业企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SO2 含硫煤的燃烧造成酸雨(硫酸型酸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1、可吸入颗粒物一一直径小于10微米2、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例如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3、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③长期过量吸入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
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酸雨: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3、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的原因: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我国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0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咼硫煤的开米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臭氧层破坏1、原因:①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氯氟烃类化合物)2、后果:①影响人类的健康。
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
②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水生生态系统,会直接引起整个水生食物链的破坏。
3、治理措施:①减少破坏臭氧层的有害气体的无度排放,如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改为无氟制冷剂)②寻找新的替代品,对替代品的研制要加大力度。
全球气候变暖1、原因: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②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02虽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2、影响:(1)不利影响:①冰川融化(主要是大陆冰川融化影响),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海拔较低的国家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②可能使得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如干旱、洪水、极端气温等,影响生物生存•低纬地区可能降水减少,对农业影响较大.③影响全球生态系统,改变生态环境而加快生物灭绝速率.(2)有利影响:积温增加,可能使农业增产,中纬地区水热条件可能得到优化.冰川融化使冰盖下面的生物得以被发现,增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3、措施: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的清洁、可替代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③进行大量的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宣传;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2、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淡水资源短缺: 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
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 ------ 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㈠世界淡水资源短缺1、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人类对水的需求可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农业部门用水量最大,占世界用水量的2/3以上。
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 引发国际冲突㈡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2、(1)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 水质型缺水原因:水污染严重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一一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4、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㈢、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中国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开渠引水 ------ 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二、耕地日渐减少1、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㈡、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 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4、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㈢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耕地的利用与保护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 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米取的措施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土地退化的防治1、土地退化的定义一一-土地资源的质量的降低,自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2、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3、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4、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