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19声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高低》共21页文档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高低》共21页文档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 上册科学《声音的高低》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19声音的高低说课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19声音的高低说课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9声音的高低说课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

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声音的高低。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声音的高低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声音的第三课。

教材共编排了两个个活动。

在本课的学习中,实验核心内容都是观察振动的差异。

以此让学生理解声音具有不同特征的根本原因。

活动1.声音的高低观察声音高低的不同,列举生活中声音高低不同的现象认识到声音有高低之分。

活动2.高低音产生的秘密,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尺子产生高低不同声音和什么有关,认识到物体振动速度的快慢和声音高低有关。

二、说学情:对于声音,我们都很熟悉,但声音高低与那些因素有关,大部分学生还是说不清楚。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有高低之分。

认识到物体振动越快,产生的声音就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

能力培养目标:能够通过观察,辨识声音的高低。

通过观察,发现物体振动速度和产生声音高低的联系。

能够有效控制实验变量,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到声音变化的美妙及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和培养认真的实验态度。

四、说教学重点: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确立教学重难点如下:知道声音有高低之分。

认识到物体振动越快,产生的声音就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

五、说教法: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观察法、讲述法、实验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了以下材料辅助教学:铝板琴、音锤、钢尺等七、说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原有的教学经验和认知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以下三个环节:(一)、导入新课。

媒体出示:乐器展示(竖琴)科学猜想:为什么竖琴的弦有长有短?生活情境:观看乐器展示,发现乐器内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5课《声音的高低》教材分析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5课《声音的高低》教材分析

第15课 《声音的高低》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驱动情景是孩子们在观看乐器展示,对琴弦的长短产生了兴趣。

为什么竖琴的弦有长短不同?很多能产生不同音高的乐器,其发声部位都是长短不同的,如常见弦乐器的弦。

长短不同的琴弦是不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由此问题引入活动1的观察活动。

15声音的高低为什么琴弦有长有短?活动1 琴弦的秘密本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观察声音高低的不同,并发现不同长度的弦会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

再根据观察的实验现象,分析琴弦振动的快慢与发出的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本活动首先通过引导学生用自制橡皮筋琴模拟竖琴或钢琴不同长度的琴弦,然后再通过弹奏长短不同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的快慢与发出声音的高低的现象,从而认识声音具有高低不同的特征,并在观察中将琴弦的长度差异与振动的快慢及产生声音的高低联系起来。

有的声音比较尖锐,应该是高音。

友情提示本活动选用橡皮筋琴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解决任务驱动情境中的问题“为什么乐器的发声部位长短不同”,更重要的是橡皮筋琴结构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

教师也可以使用铝板琴或长短不同的金属棒等材料代替,这些材料都较容易让学生观察(发声部位具有长短不同的特征,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不一定是组装好的橡皮筋“琴”,也可以让学生自行组装或制作作品。

在组装、调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调整橡皮筋的长度、松紧等。

让学生观察几种生活中的高音低音现象,并举出类似的例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声音高低不同的差别。

教科书中提供了警笛声、笛声、蝉鸣声、牛叫声4个事例。

例如,警笛一般是高低音交替,从而引人注意;人们在用笛子演奏时,能灵活地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蝉鸣时,其腹部的发音器很像一个鼓,当其发生振动时就会发出持续而尖锐的蝉鸣;牛的叫声则比较低沉。

警笛声笛声蝉鸣声牛哞声◎友情提示◎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则需要一定。

《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

《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

《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声音的高与低》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6课。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本课学生将探索声音的另一个重要属性——音高。

敲击铝片琴和吹口琴都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通过观察,学生可以猜测到音高可能跟物体的长短、薄厚有关。

学生再利用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进一步发现物体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时的秘密。

【学生分析】在前几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研究声音时,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关注物体的振动及其幅度大小,这些是本课研究声音音高的基础,学生也会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振动的快慢上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确立不同变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发现、整理分析产生新发现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描述钢尺伸出桌外的长度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学生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

●通过分析柱形图,将不同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其声音高低联系起来,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难点:学会用柱形图的方法将实验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每个小组1个铝片琴、1把口琴、1把钢尺(或塑料尺)、1本厚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先准备一种乐器(如竖笛),再进行讲解。

教师:现在,我试着让这个乐器发出声音。

当你觉得听到的声音高的时候,就把身体站高;当你觉得听到的声音低的时候,就把身体降低。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9.声音的高低》粤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9.声音的高低》粤教版

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上册19、声音的高低一、教学目标:1、认识声音有高低之分,学习分辨生活中的声音哪些是高音,哪些是低音。

2、弹奏简易小吉他,初步了解物体振动越快,产生的声音就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

3、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编钟,听编钟演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认识声音的高低,分辨生活中的高低音,了解声音高低的产生原因。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认识声音的高低,分辨生活中的高低音,了解声音高低的产生原因。

四、教学准备:1、铝板琴(每小组一个)。

2、短尺(两人一把),橡皮筋若干。

3、教学课件(PPT)准备。

五、教学过程:1、引入:(1)显示铝板琴的图片,很多同学小时候都玩过这种小玩具。

今天我们又来敲一下。

(学生敲打铝板琴1分钟。

)你能说说铝板琴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提示:尖锐、低沉,)(2)我们把尖锐的声音叫高音,低沉的声音叫低音。

2、声音的高低:(1)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他们也有高音与低音的不同。

下面我们来听几种声音,你能分辨出是高音还是低音吗?显示图片,点击发出声音,学生听声判断。

(2)警车鸣笛声、蝉叫声是高音,汽车发动声、牛叫声是低音。

此处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评价。

3、观看古代编钟演奏的录像。

介绍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术。

(此处目的有3:1、让学生感受高低音的不同,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调节课堂气氛。

)我们的祖先两千多年前就能够制造如此精美的乐器,演奏出如此美妙的乐曲。

大家能听出乐曲中有什么不同吗?(声音高低不同)4.、制作“小吉他”。

屏幕显示图片,老师介绍制作方法。

学生制作小吉他,老师巡视指导。

5、探究声音高低的原因。

(1)要求学生制作高音和低音两条玄(提示:绷紧和绷不紧。

)让学生弹拨两根玄,观察高音与低音时振动的情况。

(2)我们来了解声音高低的原因,请大家弹一弹自己的“小吉他”,根据观察的情况完成表格。

(3)提问小结,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振动快,发出高音,物体振动慢,发出低音。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声音的高低》l 粤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声音的高低》l 粤教版
讲授新课
1、活动一声音的高低
刚刚我们说到竖琴的琴弦有长有短。
1、思考: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乐器吗??
(出示铝板琴的图片)
2、思考:你能说说铝板琴有什么特点吗?
(铝板琴的铝板有的长有的短。)
3、任务:用音锤依次敲打铝板,听一听发出的声音。
(通过尖锐、低沉、高、低等关键词对铝板琴发出的声音进行描述)
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速度有关。
课堂小结
1、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速度有关。
2、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
板书
声音的高低
4、汇报。
同学a:敲击较短的铝板时,铝板琴发出的声音很低沉。
同学b:敲击较长的铝板时,铝板琴发出的声音很尖锐。
低沉也就是低音;尖锐也就是高音。
5、思考:每块铝板发出的声音不同,这与它们的长短有关吗?
(每块铝板发出不同的声音与铝板的长短是有关的,铝板越长,发出的声音越高,铝板越短,发出的声音越低。)
6、思考:生活中能听到很多高低不同的声音,分辨下面几组不同的声音,说出它们声音的高低。
(3)多次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记录实验现象。
(出示两幅实验过程的图片)
注意事项:
(1)每次拨动尺子的力量要一致。
(2)实验时记得戴好护目镜。
2、记录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我发现尺子伸出的长度越短,尺子振动速度越慢,尺子发出的声音就越低;伸出的长度越长,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尺子发出的声音越高。
3、在上述实验中,拨动尺子的力大小一致,产生的声音却高低不同,其中的秘密是什么?
问题3:为什么竖琴的琴弦有的长有的短?
(因为这样就可以演奏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琴弦的长短与声音的高低之间有一个怎样的联系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声音的高低。(板书课题:声音的高低)

四年级科学上册(粤教版)第15课声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粤教版)第15课声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2. 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声音的高低有关。
答案: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与声音的高低有关,例如:吹口哨时,吹得快声音就高,吹得慢声音就低;敲击不同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音高不同是因为振动频率不同;在游泳比赛中,裁判员吹哨子的声音高低,用以指示比赛开始和结束。
3. 题目:请描述一个实验,用于验证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b. 实验材料:准备不同材质和工具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声音的高低现象。
c. 视频:播放一段有关声音高低的有趣的音乐视频,引发学生对声音高低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d. 在线工具: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在线工具进行声音的分析和处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2.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操作、观察和分析数据,以突破重点2。
针对难点1,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乐器,观察和分析乐器的音调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振动频率对声音音调的影响。
针对难点2,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清晰的操作步骤和指导,同时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和材料,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的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上315 声音的高低 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上315 声音的高低 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高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声音的高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掌握不同频率声音的高低,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掌握不同频率声音的高低。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声音的高低。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声音的基本概念,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一定的了解。

在生活中,学生常常能够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但对声音的高低可能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不同频率声音的高低,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声音的高低吗?2.学生回答问题。

3.提示学生: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频率高低。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识1.呈现图片:出示一些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图片,如鸟叫声、汽车喇叭声、钢琴声等,让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观察:请观察这些声音的图片,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3.学生回答问题: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4.解释: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尖,我们称之为高音;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比较低沉,我们称之为低音。

第三环节:实际操作1.准备材料:音叉、弦线、玻璃瓶等。

2.操作一:敲击音叉,观察声音的高低。

-教师拿出一个音叉,示范用手指敲击音叉,发出声音。

-让学生用手指敲击音叉,听觉观察声音的高低。

-提问学生:敲击音叉时,你们感觉声音的高低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问题:频率高的音叉声音比较尖,频率低的音叉声音比较低沉。

-教师总结:敲击音叉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声音的高低来判断音叉的频率高低。

学生参与式课堂:科学四年级声音高与低的教案设计

学生参与式课堂:科学四年级声音高与低的教案设计

学生参与式课堂:科学四年级声音高与低的教案设计引言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式课堂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欢迎。

学生参与式课堂是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动性,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本文将会探讨学生参与式课堂在科学四年级声音高与低的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概念,掌握声音高低的基本概念。

2.了解发声的原理,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和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声音高低的基本概念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声音高低的基本概念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学生听声音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高还是低?”在导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对声音的高低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 知识讲解讲解声音高低的基本概念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通过动图和实物模型说明和示范。

3. 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利用鸣笛,手摇铃、大小不同的吊挂物等,进行声音高低的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验证实验和观察实验结果,以进一步深化对声音高低的认识和了解。

4. 活动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就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讲解。

教师引导其使用正确的学科术语和语言,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5. 分享展示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和分享,同时进行评价和反思交流。

6. 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中,教师帮助学生理顺思维,概括知识点,简单的提出自己的感想,帮助学生廓清思路和提高信心。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对于声音高低的基本概念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是否掌握。

2. 教师通过学生总结归纳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深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六、教学反思科学四年级声音高低的教案设计,如果只是老师一方面说教,学生只是简单地听讲和刷题,那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

《声音的高低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声音的高低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声音的高低》导学案《声音的高下》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掌握声音的高下与频率的干系;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特点。

导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干系;3. 实验探究声音的高下。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听到不同高下的声音,并让他们感受声音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高下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步: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震动的快缓决定了声音的高下。

当物体震动快时,声音就高;震动缓时,声音就低。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声波的传播速度是固定的,但频率不同的声波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第三步:讲解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干系频率是指声音震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下,与频率密切相关。

高频率的声音听起来像尖锐的哨声,低频率的声音听起来像沙哑的鼓声。

第四步:实验探究声音的高下准备不同频率的声音源(可以应用发声器、音叉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频率声音的高下。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声音高下与频率的干系。

第五步: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了解了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干系,并通过实验探究了声音的高下。

帮助学生总结进修内容,稳固所学知识。

导学案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的?(3)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高下,你有什么发现?2. 自行制作一个实验,验证声音的高下与频率的干系,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拓展阅读: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3. 《声音的特点及应用》以上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高下与频率的干系,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声音的认识和理解。

愿学生在本节课的进修中获得知识和乐趣,探索声音的奥秘。

小学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案)

小学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案)

小学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教案)【教案】小学科学:声音的高与低一、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2. 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声音的高低。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声音高低特性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音叉、吉他弦、橡皮筋等。

2. 实验装置:实验声箱(带有频率调控功能的扬声器与谐振室)。

3. PPT或黑板、白板。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音叉敲击桌子,让学生观察和聆听,引导学生讨论声音的高低特点。

2. 教师提问:你曾经听到哪些高音和低音?你是如何判断它们的高低的?步骤二:学习声音的高低特征(10分钟)1. 教师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快则产生高音,振动慢则产生低音。

2. 教师准备吉他弦和橡皮筋,示范拉紧吉他弦和橡皮筋,并产生高音与低音,让学生观察和聆听。

步骤三:实验探究声音的高低特性(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实验箱、扬声器和谐振室。

2. 教师演示调节实验装置的频率,产生不同的声音。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调节实验装置并观察记录产生的声音,确定高低音的特征。

4.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讨论并解答。

步骤四:总结声音的高低特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高低特性,例如:振动快的声音被认为是高音,振动慢的声音被认为是低音。

2. 教师带领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声音的高低特征,并在黑板、白板或PPT上整理总结。

步骤五:巩固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些声音的高低特征。

2. 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高低特征。

2. 带领学生做小组报告,介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声音高低。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了对声音高低特性的理解。

在导入环节,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儿童科普教学体验:科学四年级声音高与低教案设计

儿童科普教学体验:科学四年级声音高与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高与低的概念;2.通过声音高与低的实验,掌握声音源的发声原理;3.培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4.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声音高与低的概念介绍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声音高与低的概念和区别,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高音和低音,并辨别出其中的差异。

2.声音高与低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声音高低。

实验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使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易于理解。

3.探究声音源的发声原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声音源的发声原理。

教师在课堂上会让学生尝试制作出不同的发声器材或利用日常物品进行实验,让学生能够感性认识发出声音的原理。

4.展示音效制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音效制作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声音的制作和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

教学方法:1.可采用参观、听讲、讨论等方法进行语言交流;2.采用示范、讲解和演示等授课方式,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提倡以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方式展开教学,增强学生自我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4.鼓励学生使用实验器材,动手操作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答案。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声音高与低的概念和区别;2.学生能够独立制作出不同种类的发声器材,探究声音源的发声原理;3.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独立创作一些有趣的声音效果;4.学生热爱生命和自然,喜欢科学课,学习兴趣增强,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教学体验:本次的科学四年级声音高与低教案设计,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也非常有趣的课程。

学生们在探究声音原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获得了很多成就感。

同时,教师也通过实验和讨论,鼓励了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等科学素养。

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的教学效果都非常不错。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 第19课 声音的高低粤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 第19课 声音的高低粤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第19课声音的高低粤教版第三单元声音第19课声音的高低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底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2.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2.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到声音的奇妙。

2.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大小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难点:混淆声音强弱与高低的概念设计: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方法:观察、实验、分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强和弱,老师想考考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有没有掌握了。

振动怎么样的时候,声音比较强?振动怎么样的时候,声音比较强?振动幅度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声音的强和弱指的是什么?单位是什么?音量。

分贝(dB)其实声音既有强弱之分,也有高低之分。

比如我们乐器中的“哆唻咪发嗦啦西哚”中的两个“哆”就是一个高,一个底。

那么声音的高低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的高和低(板书)二、自主探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发出高音,什么情况下发出低音。

影响声音的因素除了音量音调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掌握好了这些因素,我们就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自己制造出能发出强弱高低不同声音的乐器,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小乐队进行演奏,我想这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布置作业了解声音的高低与强弱在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设计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振动速度快,声音高;振动速度慢,声音低。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高低》教学教案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高低》教学教案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高低》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声音的高低,能够听出不同音调的声音;2.能够用语言描述不同声音的高低;3.能够使用简单的乐器模拟不同音调的声音。

二、教学内容声音的高低三、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声音的高低;2.能够听出不同音调的声音;3.能够用语言描述不同声音的高低。

四、教学难点能够使用简单的乐器模拟不同音调的声音。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老师出示几张图,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学生:老师,这是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

老师:非常好!大家都来听一下这些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

老师用乐器模拟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听。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听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吗?学生:能。

2. 知识讲解老师:同学们,你们听出来了不同音调的声音。

那么什么是声音的高低呢?学生:声音的高低是指音调的高低。

老师:非常好!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高声音和低声音吗?学生:高声音是指音调高的声音,低声音是指音调低的声音。

老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模拟一下高声音和低声音。

老师用音叉模拟高声音和低声音,让学生分辨。

3. 直观体验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声音,什么情况下会发出低声音?学生:举手发言。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你们是否理解了发出高声音和发出低声音的情况。

老师让学生模拟一些情境,如喜悦、惊喜、恐惧和伤心等,让学生根据情境模拟出相应的高声音和低声音。

4. 拓展应用老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识别和模拟高声音和低声音,那么我们来尝试使用乐器模拟不同的高低音。

老师向学生展示和介绍各种乐器,并询问学生是否有兴趣尝试模拟。

老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尝试使用乐器模拟不同的高低音。

你们可以选择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进行尝试。

5. 总结反思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学习了声音的高低,能够听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能够用语言描述不同声音的高低,能够使用简单的乐器模拟不同音调的声音。

声音的高低教案及反思

声音的高低教案及反思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5课《声音的高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单元“声音”的第课。

声音的高低相对声音的强弱是一个难点,不仅是因为通过观察来判断声音的高低比判断声音的强弱难,而且更是因为通过观察物体的振动,来发现振动快慢与产生声音高低之间的联系也是很困难的。

本课有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观察琴弦振动的快慢与发出的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从而认识声音具有高低不同的特征。

并在观察中将琴弦的长度差异与振动的快慢及产生声音的高低联系起来。

活动导学生尝试用各种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学情分析】大多数的学生对声音高低的区分是不清晰的,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因为学习乐器而对高音和低音能够较好地区分。

虽然学过乐器的学生能够区分出高音和低音,但他们对物体振动快慢与产生声音高低的联系也不是很了解。

所以本课主要分为两个层次,首先要通过感官辨识声音的高低,即能够描述高音和低音的特点。

其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的振动与产生声音的高低的联系,从而掌握与声音高低有关的科学概念。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关键的环节、关键的特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描述、去总结,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活动的完成应该更多的是一种探究和尝试,大胆动手多做尝试是这个活动的特点,四年级的学生完成活动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有高低之分。

2.尝试让各种物体发声,感知声音的高低变化。

3.了解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4.对声音变化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观察,辨识声音的高低;发现物体振动速度和产生声音高低的联系。

【教学难点】认识到物体振动速度越快,产生的声音就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相关图片、橡皮筋琴、铝板琴、课件等。

学具准备:长短、厚薄不同的木片、长短不同试管、大小不同的盒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19.声音的高低-粤教粤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9.声音的高低-粤教粤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前言本篇文档主要介绍粤教粤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堂课:声音的高低。

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了解了声音的高低与音调、音高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了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高低与音调、音高的关系2.掌握产生高低声音的方法3.能够识别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重难点1.声音高低与音调、音高的关系2.高低声音的发声原理及不同之处3.具体实践中识别高低声音的难点教学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比较法教学内容自我激发在课前,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话题的认识。

1.摸摸喉咙,大声说出“啊——”,再重复几次,观察你的嗓子和嘴巴的动作。

请问,是什么让你发出声音的呢?2.请举例说说,我们平时在哪些场合需要使用到不同的声音呢?知识介绍介绍声音高低和音调、音高的概念1.声音的高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振动次数的多少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振动次数多的声音称为高声音,振动次数少的声音称为低声音。

比如,咆哮的狮子发出的声音高,而嗷嗷叫的猫头鹰发出的声音就低。

2.音调和音高:音调是由声源产生声音的振动频率、周期和振幅大小决定的,音调不同则声音听起来不同。

而音高则是声音的高低程度,是指相邻两个声音的音调高低关系。

实验操作1.制作简易哨子:拿一根吸管或是一根竹筷子,用剪刀在一端剪出一小口,并将其切掉,形成一个简易的哨子。

2.发出高声音:将小口朝外,用吹口将空气向吸管里吸入,发出“嘟嘟”声。

3.发出低声音:将小口朝里,用吹口吹出空气,发出“喔喔”的声音。

4.难点突破:使用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高低声音。

例如,在实验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吹哨子,然后让学生自行分类哪些声音是高声音,哪些声音是低声音。

拓展应用1.在口琴、口风琴等乐器中,不同的音高对应着不同的音符,所以如果想弹出正确的曲子,就必须掌握音高。

2.现在很多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都会发出提示音。

各种不同的操作提示音有着不同的音高和音调,开发者们也会根据一定的音高和音调,来让不同的音效传达出不同的信息。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9.声音的高低》(教学用)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9.声音的高低》(教学用)
四年级下册
19.声音的高低
猜一猜:
这是什么声音?
合作探究:
声音的高低究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什么因素有关呢?
实验一:
用四个玻璃杯或光口玻璃瓶做实验。先把四个杯子编上1、 2、3、4号;在1号杯里盛满水,2号杯里盛大半杯水(约 3/4),3号杯里盛半杯水(约1/2),4号杯里盛少半杯水(约 1/4)。
如果用小木棒依次敲击杯口,预测它们会发出的声音会有 什么变化?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排序。
按照从1号杯到4号杯的顺序,或4号杯到1号杯的顺序反复 敲击杯口,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杯号
1
2
3
4
预测
第一次试验
第二次试验
第三次实验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敲击玻璃杯,发声的规律是水越少,音 调越高;水越多,音调越低。
敲击是瓶子发声,受到水阻碍多的话, 振动就慢,音调就低,由空气长度来决定。
实验三:
敲击铝板琴,说 说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通过调整支撑线的松紧程度, 或者通过改变支撑线的材质,可 以改变声音的高低情况。
小结: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 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 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 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 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实验二: 1.拨弹橡皮筋,使它 发出声音。 2.把橡皮筋拉得紧一 些,再拨弹。橡皮筋发出 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3.稍稍放松橡皮筋, 再拨弹。橡皮筋发出的声 音有什么变化? 怎样描述橡皮筋发出 的声音的变化呢?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皮筋绷紧时,振动得快, 发出的声音高;皮筋松时,振 动得慢,发出的声音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19声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
一、教材分析:
声音的高低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声音的第三课。

教材共编排了两个个活动。

在本课的学习中,实验核心内容都是观察振动的差异。

以此让学生理解声音具有不同特征的根本原因。

活动1.
声音的高低观察声音高低的不同,列举生活中声音高低不同的现象认识到声音有高低之分。

活动2.高低音产生的秘密,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尺子产生高低不同声音和什么有关,认识到物体振动速度的快慢和声音高低有关。

二、学情分析:
对于声音,我们都很熟悉,但声音高低与那些因素有关,大部分学生还是说不清楚。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声音有高低之分。

认识到物体振动越快,产生的声音就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

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辨识声音的高低。

通过观察,发现物体振动速度和产生声音高低的联系。

能够有效控制实验变量,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到声音变化的美妙及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和培养认真的实验态度。

四、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有高低之分。

认识到物体振动越快,产生的声音就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

五、教法:
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观察法、讲述法、实验法。

六、教学准备:
铝板琴、音锤、钢尺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出示:乐器展示(竖琴)
科学猜想:为什么竖琴的弦有长有短?
生活情境:观看乐器展示,发现乐器内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

教师谈话:很多能产生不同音高的乐器发声部位都是长短不同的,如常见弦乐的弦。

(二)活动1.声音的高低
媒体出示:铝板琴(如果没有铝板琴,也可以使用长短不同的橡皮筋、金属棒等材料代替)。

观察发现:铝板琴的特点。

讨论交流:铝板琴不同铝板(长短不同)
科学实践:用音锤依次敲打铝板,听一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交流发现:铝板琴不同铝板(长短不同)发声部位具有长短不同的特征,而且不同的部位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

科学实践:生活中听到的声音高低不同,说出它们声音的高低并举出类似的例子
播放教材中:警笛声、汽车发动声、蝉鸣声牛哞声
分辨高低音:警笛声(高音)、汽车发动声(低音)、蝉鸣声(高音)、牛哞声(低音),其中两个是人造机器的声音,两个是大自然动物的声音。

媒体出示“历史”:介绍曾侯乙编钟。

(三)高地声音的秘密
提出问题:“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用钢尺做实验:观察并实记录验现象。

实验步骤:
1.钢尺伸出桌边10厘米,压紧,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

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观察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

根据实验的记录讨论:声音高低不同,其中的秘密是什么。

实践小结:钢尺伸出不同长度时,振动快慢的差别,振动快慢差别产生不同音高的。

八、板书设计:
19.声音的高低
振动快慢差别产生不同音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