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立政策下的全球战略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影响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也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理解这一转变,首先需要了解背景介绍。
在二战之前,美国一直倡导着孤立主义政策,即避免参与欧洲和亚洲的战争,并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经济。
但随着1930年代中期欧洲局势的恶化,纳粹德国的崛起以及日本对亚洲的侵略,美国逐渐意识到无法再继续坚持孤立主义政策。
随着珍珠港事件的发生,美国正式加入二战,成为盟军的一员。
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也奠定了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基础。
通过分析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可以更好地理解二战期间美国的角色和影响。
2. 正文2.1 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始于美国独立后的早期。
在19世纪初期,美国采取了孤立主义政策,避免卷入欧洲国家间的冲突。
然而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开始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到了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美国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外交策略,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美国在二战爆发后尽管一度采取了中立政策,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加入盟国,与英国等国家一起对抗德国、日本等轴心国。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作为战胜国之一,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美国在二战后还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动国际合作和发展。
美国的对外政策经历了从孤立主义到国际主义的转变,在二战期间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国际领导力和责任感。
美国的对外政策演变不仅影响了美国自身的发展,也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美国加入二战前的中立政策美国加入二战前的中立政策主要表现为美国采取了中立立场,避免直接参与欧洲战争。
这种政策主要受到美国历史上对外干涉的反感情绪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争疲惫影响。
在二战爆发之初,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立场来维持中立。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政治主张及影响
今天,我课堂展示的主题是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
他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20世纪美国最受民众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罗斯福的生平大事。
罗斯福于1882年1月30日出生于纽约富有的特权阶层家庭。
他所在的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并在政治,地产,金融等领域均重大成就。
他父亲詹是一个百万富翁。
母亲他母亲也是一位来自优渥家庭的女士。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他远方亲戚,西奥多(美国第二十六届总统)。
小罗斯福的最大梦想就是按照堂叔走过的脚步一步步走向总统之路,而且可以说没有堂叔,罗斯福的总统之路会艰难重重,甚至只是个梦想而已。
因此,他成年之后能够拥有自信而内敛的性格,和这种优越的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除了良好的家庭背景,自1896年开始,14岁的罗斯福正式开始接受精英模式的教育。
他先后就读于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私立公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而优质的精英教育模式则培养了小罗斯福的综合能力,增加了他的个人魅力,并为他以后的竞选打下了一定的人气基础。
他的从政轨迹,可以追溯到1910年,罗斯福以民主党而的身份担任纽约州参议员。
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
1928年任纽约州长。
直至,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
第二章:时势造英雄,“罗斯福时代”的开启罗斯福于1933年3月上任之初,美国的总统职位正在经历信任的低估。
他的上任胡佛留下的不仅是大萧条的烂摊子,还有公众对联邦政府的不作为的失望。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到了崩溃的边缘,大批社会劳动力失业,38个州的银行倒闭,很多人认为西方世界长久的经济增长时代已经告终。
这时美国象是一个狂躁的忧郁症患者。
人们开始怀疑美国的制度,对政治体系不屑一顾,甚至寄希望于法西斯独裁的道路。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罗斯福临危受命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就职演讲。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经历了重大的转变。
从一开始的中立政策到最后的全面参战,美国政府在二战期间的对外政策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二战爆发初期,美国采取了中立政策。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引发了二战的爆发。
美国政府本着避免卷入战争的原则,宣布了中立立场。
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案》,禁止对参战国提供军事援助。
美国总统罗斯福重申了中立政策,表示不会卷入欧洲的争端。
随着战争的发展和局势的变化,美国的对外政策逐渐发生了转变。
1940年法国战败,意大利和日本纷纷加入轴心国,使得美国感受到了战争威胁的加剧。
此时,美国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逐渐向英国提供军事援助。
1940年11月,美国与英国签署了《女王公海战略条约》,允许美国海军保护英国商船。
1941年3月,美国通过了《莱斯-汉密尔顿法案》,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
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
日本突然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海军基地,使得美国决定对日本宣战。
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国从中立转向参战,全面介入二战。
不久后,意大利和德国也相继向美国宣战。
美国正式成为了盟军一员,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共同抗击轴心国。
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变还体现在对苏联的态度上。
在二战初期,美国对苏联持谨慎态度,对苏联的发展抱有疑虑。
随着德国攻击苏联,苏联成为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之一。
为了加强与苏联的合作,美国采取了联合行动。
1941年8月,美国和苏联签署了《亚特兰大宣言》,宣布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变还体现在对纳粹德国的态度上。
二战初期,美国对纳粹德国抱有较为保留的态度,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
随着纳粹德国的侵略行动和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美国对纳粹的厌恶与愤怒不断加深。
1941年8月,罗斯福在电台演讲中公开谴责纳粹的暴行,呼吁全球对纳粹德国采取行动。
这一谴责不仅代表了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变,也让全球对纳粹的威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中立政策评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中立政策评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中立”与参战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是随着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偶然性,但从本质上讲,从后起的帝国主义大国的地位看,美国卷入这场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大战是必然的。
那么,美国为什么在大战初期宣布“中立”,而迟迟至 1917 年春天才参战呢?美国决定其“中立”和参战的“利益线”是什么?什么原因促成美国正式参战、军事卷入?美国为什么参加协约国一方?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一些问题。
大战初期美国为何“中立”美国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它本身的利益。
1914 年 8 月 4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威尔逊总统当天就声明中立。
月 19日他又号召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 8不偏不倚”。
其实威尔逊的真正目的是在等待时机,捞取实利。
美国驻英大使佩奇在同年 10 月 11 日致总统顾问豪斯的信中即预见到,战后“差不多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
海上将不再有德国。
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中立”给美国带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实利。
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鳌头,成为协约国的军需和消费品主要供应国,从下表可以看出美国主要商品出口增长的情况:美国不仅输出额逐年增加,而且工业品的出口比重大量增加。
外贸的增长,刺激了国内工农业的发展。
美国工业总产值 1914 年为二百四十九亿二千万美元,1919 年为六百三十九亿七千一百万美元,增长156.7%。
在大战期间,美国百万富翁增加了一万七千人。
英法等国由于巨额逆差,不得不付给美国大量黄金。
美国借机还收回了外国握有的证券二十亿美元以上。
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迄 1919 年,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一百亿美元,成了二十个国家的债主。
它还把世界黄金储备的 40%掌握到了手里。
美国趁大战之机巩固了自己在拉美和远东的市场,攫取了新的市场。
形势与政策-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
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及其演变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总是倡导中立政策,但是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为了改变美国在世界的孤立政策加之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而且相比之下曾经的大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二战结束后都沦为二等国家,此时美国与苏联却成为了世界两大强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总统罗斯特病逝,由副总统杜鲁门接任总统。
由此展开了称霸世界的序幕。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苏联解体,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的战略扩张阶段)这一时期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冷战和遏制,在大力扶植、援助和控制西方盟国的同时,大举向第三世界渗透和扩张,其全球战略具有明显的进攻性与侵略性。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小时间段分别为杜鲁门时期、艾森豪威尔时期和约翰逊、肯尼迪时期。
杜鲁门时期(1945-1953):杜鲁门修改了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确立于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具体内容包括:1、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建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军事包围圈。
2、对西欧和日本进行扶植和援助,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占领地区救济基金”与“经济复兴基金”,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并缔结《日美安全条约》。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后院”;通过“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充当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世界宪兵。
4、在军事战略上,执行以包围、遏制苏联为主,夺取广大中间地带大力向全球扩张的“遏制军事战略”,这种战略的作战思想是,准备打两次大战,或者两次大的全面战争,主张陆海空三军平衡发展,以原子单为讹诈工具,以常规武器为主要手段。
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1、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1957年进一步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则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
美国的中立政策
美国的中立政策美国作为一个国际大国,一直以来都秉持着中立政策。
这种中立政策体现在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公正、不参与外部冲突、不倾向于任何一方的立场上。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中立政策的原则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美国的中立政策。
一、历史背景自美国独立以来,美国就抱持着中立主义的立场。
早在1793年的涅瓦尔斯协议中,美国政府就明确规定,美国将保持中立态度,不卷入欧洲战争。
这一决定不仅为美国确立了中立政策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外交发展和国际地位奠定了基础。
二、中立政策的原则1. 公正性:美国的中立政策遵循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美国会尽力保持对所有相关国家的公正立场,不参与他们之间的冲突,为解决纷争创造条件。
2. 国家利益优先:尽管美国秉持中立政策,但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美国仍然会优先考虑自身的国家利益。
这也是中立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则。
3. 和平促进:美国以促进和平为目标,在国际事务中寻求调解和谈判的途径,尽力避免武力冲突的发生。
三、案例分析1.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美国坚持中立政策,不参与战争,但对欧洲战场的动态持续关注。
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才正式加入战争,成为盟军的一员。
2. 冷战时期:美国在冷战时期维持了中立政策,保持与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的对抗,但同时寻求通过和平交流来缓和紧张局势。
这种中立政策的坚持,为两个超级大国的和平共处提供了机会。
3. 中东冲突:在中东地区的冲突中,美国也一直秉持中立政策。
美国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争端中,倡导和平解决方案,并努力促成双方的和谈。
结论美国的中立政策既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石,也是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公正、国家利益优先和和平促进的原则,美国在许多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然而,中立政策并不意味着美国完全不参与外部冲突,而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努力保持公正和促进和平。
正是因为这种中立政策的坚持,美国才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领导作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
美国历史上的外交中立主义与当前对外政策
2020年6月222江南社会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NAN SOCIAL UNIVERSITYJun.2020Vol.22No2美国历史上的外交中立主义与当前对外政策刘映汐(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中立主义是美国自1789年建国以后奉行150多年的外交原则,它一直被批评为孤立主义并持续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
美国历史上的外交中立主义包含四个立场:不干涉主义,不永久结盟,寻求经济扩张,强调国家安全。
中立主义的真实面目是经济上的扩张主义,它的背后目标是对美国利益的高度重视%当前美国政府的外交路线在某种程度上回归美国传统的外交立场,并试图以这一旨归重塑世界经济和安全格局,它的本质是竞争性的经济扩张主义%关键词:美国;外交原则;中立主义;盟友政策;有原则的现实主义;经济扩张主义中图分类号:D8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26(2020)02-0054-06美国的外交政策在2017年1月特朗普上台之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奉行中立主义(neutrality)的外交路线,时间跨度从1789年建国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历时一个半世纪之久;第二个阶段实行干涉主义的外交路线,时间跨度从1941年珍珠港事件到奥巴马任期届满,历时70多年。
这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
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内意识形态的转变;二是珍珠港事件的爆发。
虽然美国采取干涉主义已有70多年,然而,从根本上看,中立主义依然在美国具有深厚的土壤和根深蒂固的民意基础。
特朗普上台之后的外交政策总体来说是对美国传统的外交中立主义立场的回归。
这一回归,注定特朗普政府将会寻求纠正和抛弃美国在二战之后实施了70多年的外交思路,这一思路主要有两大目标:一是积极寻求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二是推动地区政治变化*中立主义在美国历史上一直被批评为“孤立主义”,如同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现在被批评的那样*这种批评虽然击中了要害,但也容易导致外界低估美国的对外政策,误解美国中立的意图*实际上,美国中立主义的另一张面孔是经济上的扩张主义*外交中立的背后是对美国利益的高度重视,是致力于发展本国而不被牵扯进任何外部纠纷*因此,中立主义是美国为了发展本国而在外交领域采取的一种务实的策略*美国的外交中立原则包含四个基本立场:不干涉主义,不永久结盟,寻求经济扩张,强调国家安全*这四个立场与美国利益优先的外交目标一起,构成了美国中立主义外交的基本思路*从外交中立立场出发,对于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我们大体可以推断:第一,它势必将与美国往届政府的外交政策相冲突,直到废除这些政策;第二,经贸关系和国家安全将是它在全球领域中关注的重点;第三,它将抛弃国与国之间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寻求具体政策上的务实主义;第四,它将致力于打破现有的经济格局,重新打造有利于美国利益的世界格局*一、美国历史上的外交中立主义1935年,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试图让美国加入常设国际法院成为成员国时,这一决定在国内遭受了广泛而激烈的反对*美国人民并不热衷于参与国际组织和联盟,这是二战之前美国老百姓对于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何种角色的一个基本态度*这个态度就是美国早期的外交中立立场,它由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提出,并得到了国会的*提出中立主义的契机和历史背景是1793年法收稿日期:2019-11-21作者简介:刘映汐(1977-),女,江苏南京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和美国外交史。
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与中立政策
第三阶段
孤立主义思潮蔓延
,“中立法”出笼与寂灭
1935年—1939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一系列的 中立法案,孤立主义达到高潮。 1939年11月,国会通过了第四个修改的《中 立法》,废除了武器禁运。 1941年《租借法》,中立法名存实亡。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正式参 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法正式废除,中立政 策结束。
第二阶段
进入保持行动自由的扩张阶段
1913年威尔逊上台,1914年一战爆发,广大人民对 卷入战争情绪异常激烈,威尔逊为争取连任,于 1916年大选时提出“使我们置身于战争之外”口号, 获得支持。连任成功后,威尔逊却又提出“为拯救世 界民主”,使美国投入于战争之中。一战后,美国在 巴黎和会上两手空空。 一战后,孤立主义以和平主义情绪为基础,二者相互 依存,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使许多人不得不举起孤 立主义的旗帜。
第一阶段:
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
1796年华盛顿在《告别词》中提出了孤立主 义三项基本原则: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 事务。标志着孤立主义的正式形成。 1832年12月2日,门罗向国会发表咨文,推 出“门罗主义”的外交政策,主要包含三项原 则: 美洲体系原则、互不干涉原则、不准殖民原则。 门罗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上对孤立主义的正式 做出的第一次重要延伸。
二,中立政策对二战的影响
1, 鼓励和支持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助 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全面爆发的进程。 2,新孤立主义的出现。首先,纵观整个冷战 时期,美国虽然十分强调多边合作的作用,并 且主动建立起一系列作为实现自身霸权的工具。 其次,美国在冷战中往往为了自身利益,甚 至仅仅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一战二战美国中立政策美国外交论文
从两次世界大战看美国“中立”政策【摘要】美国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外交政策对中国及整个国际局势都有很深的影响。
尤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立”政策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中立”是美国从建国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珍珠港事件爆发,对欧洲战争或纠纷采取的基本政策。
“中立”可以使美国能够在欧洲列强的历次争夺战和纠纷中与纷争双方做生意,保证并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是美国在建国短短160多年后发展为世界头号强国的重要因素。
“中立”,是美国针对欧洲发生战争(或纷争、争执)时,采取的不介入战争任一方,不与任一方结成政治联盟(包括军事联盟)的外交政策。
不可否认,起初,美国实施中立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自身力量弱小,介入欧洲纷争任一方都无异于引火烧身,以至危及自身的安全。
事实上,维护并推进对外贸易是美国对欧洲纷争实施“中立”的持久的、内在重要原因。
到20世纪初,美国已经初步具备了与欧洲列强直接对抗的实力后,美国对欧洲战争继续实行中立则成为保持行动自由,实现美国经济扩张、谋求世界霸权的手段。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中立的实施已说明这一点。
在美国外交史上,孤立主义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世界大战的两次“中立”实际上是孤立主义的延续。
然而这两次中立却各有异同... 更多还原【Abstract】 As the world’s leading capitalist powers,the foreign policie of the American has deep influencean on China and the whole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Neutral" is abasic policy to avoid European war or dispute from the beginning of United States until the Pearl Harbor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Neutral" is which America can do business with both disputes that in European powers of all previous race and dispute, and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 economy, It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hat t... 更多还原【关键词】一战;二战;美国中立政策;美国外交;【Key words】the first world war;the second world war;the America neutral policy;American diplomacy;【索购硕士论文全文】Q联系Q:138113721 139938848 即付即发目录中文摘要6-7Abstract 7-8导言9-12一、国内外研究状况9-10二、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10三、理论与实践意义10-12第一章美国“中立政策”的历史传统12-18一、“中立”的出现和发展12-15(一)中立制度的演变12-14(二)中立制度的内容14-15二、美国中立政策的由来15-18(一)孤立主义与中立政策的关系15-16(二)中立政策的由来及其确立16-17(三)中立政策的发展17-18(四)中立政策的终结18第二章一战期间的美国中立18-35一、一战初期美国中立的原因19-22二、美国放弃中立的原因22-24三、一战期间美国“中立”政策的实施24-31(一)美国的调停外交24-28(二)美国经济上的“中立”28-29(三)“卢西塔尼亚号”事件29-31四、一战期间美国“中立”政策的影响及评价31-35第三章二战时期的美国中立政策35-51一、二战前夕美国实施中立政策的原因36-37二、美国放弃中立的原因37三、二战时期美国中立政策的实施37-49(一)九一八事变与美国对日姑息38-39(二)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中美国的“中立”39-41(三)西班牙内战与美国的中立41-43(四)卢沟桥事变与美国对日政策43-45(五)“帕内号”事件与对日本的经济“中立”45-47(六)罗斯福为修改《中立法》而做出的奋斗47-49四、二战时期美国“中立”政策的影响及评价49-51第四章一战和二战期间美国中立政策的比较51-58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中立政策的相同点51-55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中立政策的不同点55-56三、二战时期美国“中立”政策的特色56-58结语58-60参考文献。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二战是二十世纪最大规模的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对外政策也发生了许多转变。
在战争爆发初期,美国采取了中立立场,但随着战争的发展,美国逐渐介入,并最终成为了盟国的领导国之一。
本文将就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一、中立政策二战爆发之初,美国采取了中立政策。
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主要表现为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
美国政府认为,欧洲战争与其本国利益无关,应该尽可能地远离欧洲事务。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思想,主张不干涉别国内政,保持中立状态。
美国国内舆论对于参与战争的呼声也并不高涨,大部分人希望美国能够置身事外,专心发展国内经济。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二战爆发初期,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中立法案,旨在限制与交战国家的贸易往来,避免被拖入战争。
尽管如此,随着战争的发展,美国逐渐意识到欧洲战争对于自己的影响,国内对战争的态度也逐渐发生改变。
二、介入战争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美国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可能置身事外。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这一事件成为了美国介入战争的导火索。
美国随即向日本宣战,并对德、意两国宣布了全面的经济封锁。
这一决定标志着美国正式介入二战,并成为了盟国的关键一方。
三、全面干预二战期间,美国逐渐从中立政策转变为全面干预,其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旨在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影响力,推动战争的胜利进程。
这最重要的一项是美国的核武器项目。
在二战期间,美国开展了曼哈顿计划,最终成功研发出了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对日本广岛实施了原子弹袭击,造成了上万人的死亡,这一事件一举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9月2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以盟国的胜利而告终。
美国的核武器项目对于二战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美国还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了军事联盟和合作关系,推动了战争的胜利进程。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二战期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激烈和影响深远的战争之一,而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二战初期,美国采取了中立政策,但随着战争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本文将就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变化进行探讨。
二战爆发之初,美国采取了中立政策,主张不干涉欧洲战争,并且颁布了《中立法案》来保护自己不卷入战争。
随着战争的发展,法国的陷落和英国的孤立,以及日本对美国的侵略行为,使得美国逐渐发生了对外政策的转变。
最显著的转变之一就是美国的对欧洲政策。
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美国虽然未立即采取行动,但开始对欧洲局势感到警觉。
1939年,至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后,美国终于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1940年,德国入侵法国,英国成为孤立的国家,美国通过《民航法案》向英国提供军事援助。
此后,美国实行了所谓的“孤立主义政策”。
然而在1940年底,日本对美国珍珠港的袭击,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
此时的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孤立主义转向了全面介入。
继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正式参战,卷入了二战。
美国不仅向欧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还积极参与了欧洲的战争。
1943年,美国在北非战场和意大利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逐渐成为了欧洲反法西斯战场的主导力量。
除了对欧洲政策的转变,美国的对亚洲政策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二战初期,美国对亚洲采取了相对消极的态度,对日本的侵略行为置之不理。
然而随着日本对美国在夏威夷的袭击,美国迅速改变了对日本的政策,并对日本宣战。
此后,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与日本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最终获胜。
从孤立主义到介入全战,从对欧洲的冷眼旁观到积极地介入,美国的对外政策在二战期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一系列的政策变化,不仅改变了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理念,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不仅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且也确立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西奥多罗斯福的中立政策
西奥多罗斯福的中立政策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是美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总统之一,他在任期内积极倡导并实施了一系列中立政策。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维护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中立地位,并确保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探讨西奥多罗斯福的中立政策以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西奥多罗斯福于1901年至1909年担任美国总统,这一时期正值美国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事件。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美国则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和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奥多罗斯福实施了中立政策,以在国际舞台上保持中立和平衡。
二、主要内容1. 外交中立西奥多罗斯福致力于维护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中立地位。
他提出的外交中立政策,旨在确保美国在世界各国之间保持公正和平衡的立场。
这意味着美国不会偏向任何一方,而是尽力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外交活动,西奥多罗斯福成功地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美国的崇高形象。
2. 大棒政策西奥多罗斯福的外交政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棒政策”(Big Stick Policy)。
这一政策强调通过军事实力来维护国家的中立和安全。
西奥多罗斯福相信,只有在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下,美国才能在世界舞台上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维护中立。
他通过对军队的现代化和扩张,加强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同时也向其他国家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保持中立,不容侵犯。
3. 管理外交冲突在国际事务中,冲突和纷争是难以避免的。
西奥多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管理外交冲突,以确保美国的中立地位不受损害。
他积极调解和解决各国之间的争端,推动和平谈判,并广泛利用外交手段来维护中立和平衡。
这一政策在处理与拉丁美洲的关系时尤为显著,西奥多罗斯福通过援助和合作,带来了持久稳定的好处。
4. 外交政策的经济支持西奥多罗斯福认识到,经济实力是维护国家中立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推动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美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
通过扩大国内市场,打开新的贸易机会,以及改善商界和外交界之间的合作,他为国家的中立政策提供了强力的经济基础。
一战中的美国介入
一战中的美国介入在一战爆发之初,美国选择保持中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事件促使美国最终选择介入这场全球性的战争。
本文将讨论一战中的美国介入,包括导致美国参战的关键事件和决策,以及对全局格局和美国国内的影响。
一、中立政策的困局1914年,一战爆发,欧洲各国卷入战争。
美国当时实行中立政策,试图保持与交战国的距离。
然而,这一中立政策面临着许多困局。
首先,美国的经济对欧洲国家有着重要依赖,特别是对英国和法国。
这导致美国很难保持完全中立,因为它经济上的利益与战争发展密切相关。
其次,德国的激进行为,如无限制潜艇战和宣布对航行在特定区域的船只实施封锁,严重威胁到美国的航海自由和公民权益。
最后,美国的民意开始倾向于支持盟国,尤其是对德国的敌视情绪逐渐加剧。
二、关键事件的发生1. 路西塔尼亚号事件:1915年5月,德国潜艇袭击了英国客轮路西塔尼亚号,造成128名美国公民死亡。
这一事件激起了美国民众的愤怒和国际社会的谴责,成为美国介入一战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2. 美墨边境的冲突:一战期间,美国与墨西哥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冲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帕任丘战役。
这场战役引发了美国对墨西哥的干预,展示了美国军队的实力和决心。
3. 德国“密电”事件:1917年,德国向墨西哥发出了一封称为“密电”的电报,鼓励墨西哥与德国结盟并进攻美国。
这一事件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加剧了对德国的敌视情绪。
三、美国参战的决策尽管美国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反战声音,但最终,美国政府还是选择了参战。
1917年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向国会提出了参战请求,并于同年12月正式向德国宣战。
导致这一决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德国对美国的直接威胁逐渐加剧,如无限制潜艇战和墨西哥密电事件。
这使得美国政府认为继续保持中立对美国的利益和国家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其次,美国的盟友,特别是英国和法国,面临着战争的压力和困境。
美国认为加入战争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援,并维护自身与盟友的利益。
一战中的美国从中立到参战
一战中的美国从中立到参战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初最为惨烈的全球战争之一,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角色的契机。
起初,美国宣布保持中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事件逐渐推动美国从中立转向参战立场。
本文将探讨一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及影响。
一、中立原因1.1.美国政府强调中立一战爆发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形成了一种中立的政策立场。
他宣布美国不会参与欧洲战火,并努力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和平解决。
1.2.美国经济因素此时的美国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
美国对两大阵营的武器和物资供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
因此,保持中立有助于美国继续从战争中获利。
二、中立瓦解2.1.德国潜艇战及其影响德国潜艇战导致大量的美国公民伤亡,这引起了美国民众对德国的强烈愤怒并使得保持中立变得越来越困难。
2.2.英国对美国的影响英国成功利用其强大的传媒力量对美国施加影响,通过渲染德国的暴行和对美国的威胁,倡导美国支持协约国,换取英国在战后的一系列利益。
三、参战原因3.1.岛尼塔议案1917年,德国通过秘密提议,希望墨西哥参战并对美国发动战争。
此事被美国发现,立即公开,激起了公众的愤怒和民意的压力,美国政府被迫采取行动。
3.2.自由与民主价值观美国一直是自由民主的代表国家,而德国和奥匈帝国是拥有集权制度的国家。
美国政府认为,支持协约国可以保护和推广自由与民主的核心价值观。
四、参战对美国的影响4.1.军事影响参战使美国获得了军事经验和技术,为未来的战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同时,美国的参战也改变了战场的力量平衡,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4.2.经济影响参战让美国得以大幅扩大军备和生产规模,各行业蓬勃发展。
同时,美国还通过对欧洲国家的大规模贷款和物资出口,进一步加强了对世界经济的控制。
4.3.政治影响参战后,美国成为了国际上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这奠定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崛起地位。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在战争爆发之初,美国采取了中立政策,试图避免卷入战争。
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美国被迫进入战争,并将其对外政策转变为主导全球战争努力的国际主义政策。
二战期间,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阻止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
在二战初期,美国采取了中立政策,试图避免卷入战争。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在一战后陷入了一段经济萧条时期,人民普遍对战争持反对态度,并且大部分的政治精英也认为美国应专注于国内发展而不是卷入外部冲突。
美国通过通过通过《中立法》(Neutrality Acts)等一系列法律来限制对战争各方的援助和贸易。
这些法律禁止对冲突国家的军火出口、维修和贷款。
这种对外政策表明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干预有限。
随着战争的升级,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发生转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的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造成了数千人的伤亡和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几乎全部被摧毁。
这次袭击迅速引发了美国国内激烈的反战情绪和报复情绪,促使美国进入二战。
12月8日,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成为盟军之一。
美国加入战争后,其对外政策经历了彻底的转变。
美国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打击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并支持其他盟国。
美国担任了联合国的领导角色,并帮助建立了盟军,包括英国、苏联和其他国家。
美国还推出了“大西洋宪章”(Atlantic Charter),该宪章确立了自由原则、战后建设和国际安全等方面的共同目标。
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向国际主义,目的是为了打败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并确保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为此,美国制定了以战争胜利为目标的战略,并迅速扩大了军队规模。
美国还援助了战时盟国,向他们提供武器、物资和其他支持。
美国还发起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如1942年对日本发动的报复性空袭,以及1944年诺曼底登陆等。
除了军事方面的支持,美国还采取了经济手段来迫使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屈服。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和政治策略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和政治策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军事冲突,也是一个全球性的政治事件。
美国作为主要参战国之一,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美国的军事和政治策略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军事策略在战争初期,美国主要采取了“欧洲优先”战略,即将优先战略投入到欧洲战场,以保障欧洲盟友的安全。
直到1943年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胜利,美国才逐渐开始重视太平洋战场的作用。
在太平洋战场,美国采取了“岛屿跳跃”战略,即先在南太平洋地区对敌军进行遏制,然后逐步向日本本土推进。
这种策略有效地缩短了太平洋战场的战争时间,并减少了美军的伤亡。
美国还采取了各种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术,例如使用坦克和飞机等新型武器,同时还实行了战时生产计划,使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从而为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政治策略美国在战争中采取了许多政治策略,这些策略对于最终的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1. 组建联盟美国在战争中积极组建了联盟,与英国、苏联等国家合作,共同应对德国和日本的挑战。
美国还通过经济援助协议和武器援助计划等方式向盟军提供支持。
2. 采取情报行动美国在战争中采取了各种情报行动,以便获取关键情报并破解敌方的情报系统。
美国还通过军事行动和特种部队等方式积极收集情报,提高了战争胜利的可能性。
3. 采取外交手段美国在战争中采取了各种外交手段,例如与中立国家建立联系,争取其支持,以及在国际上宣扬其自由民主的理念。
这些举措帮助美国赢得了更广泛的支持,并为最终的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
总之,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采取的军事和政治策略对于最终的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策略也为后来的美国外交和军事政策奠定了基础,成为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的重要基石。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经历了许多重大转变,这些转变不仅影响了美国国内的发展,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对二战期间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进行深入探讨。
一、政治方面在二战爆发之初,美国采取了中立政策,试图远离欧洲战争,保持自己的国家利益。
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美国宣布参战,成为了盟国中的一员,与英国、苏联等国家一起对抗法西斯势力。
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变为了积极干预欧洲事务,支持盟国进行战争,并在战争中发挥领导作用。
美国不仅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还领导建立了联合国,试图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战争问题。
这种转变表明了美国对外政策的迅速调整,力图在战争结束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二、经济方面在二战初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通过贸易来维持自身的国家利益。
随着战争的持续发展,美国的经济政策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为了支持盟国进行战争,美国大幅增加了对外援助,并实施了大规模的军需生产计划。
美国还通过向英国和苏联等盟国提供廉价的军火物资,确保了他们在战争中的胜利。
美国对外援助的大幅增加,不仅加速了二战后全球经济秩序的重构,还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举不仅加快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也为战后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变得更加积极,为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军事方面在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策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战争初期,美国采取了比较保守的战略,主要是通过军事援助和战争物资的支持来帮助盟国。
随着战局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也发生了转变。
1944年,美国发动了诺曼底登陆,向欧洲大陆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此时,美国的军事策略由防守转变为了进攻,试图在欧洲大陆上打败德国,结束战争。
此次登陆作战不仅是美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二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重要体现。
此举不仅加速了欧洲战场的胜利,也为战后世界格局的重构奠定了基础。
中美关系的起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与美国
中美关系的起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与美国中美关系的起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大规模冲突之一,对世界格局和各国外交关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场全球战争中,中国与美国在各自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国际地位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美关系奠定了重要的起点。
一、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定位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古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当时,中国尚未完全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和侵略,国内面临着政治动荡和国力衰退的局面。
中国政府采取了中立政策,希望通过保持中立来维护国家利益和稳定。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中国逐渐受到各方势力的拉拢和利用。
日本在战争初期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试图将中国变为其势力范围。
而英、法等西方列强则希望中国参与战争,为其提供劳工和资源。
中国政府在内外压力下,逐渐陷入两难的境地。
二、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崛起相比之下,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地位则与中国截然不同。
美国已经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和经济大国,逐渐崛起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是,在战争初期,美国采取了中立政策,试图通过保持距离来维护国家利益。
然而,随着战争的升级和欧洲战场的动荡,美国逐渐被卷入战争。
1917年,德国潜艇袭击引发了美国的公愤,美国宣布参战并派遣大量军队支援盟军。
美国的军事介入加速了战争的结束,也为美国的国际地位提供了契机。
三、中美关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汇尽管中国和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角色有所不同,但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开始产生交集。
一方面,中国面临日本势力的侵扰,而美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开始在亚洲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美国日益介入亚洲事务,对中国的保护作用也逐渐显现。
另一方面,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济和劳动力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
美国在战争中需要大量劳工和资源,而中国成为了他们的重要供应国。
这一时期,中国劳工赴美务工的潮流逐渐增长,以满足战争所需。
美国的孤立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中立政策
美国的孤立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中立政策[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美国深感意外,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界大战,在美国国内长期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从美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为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实行了中立的外交政策。
[关键词]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孤立主义;中立当美国在走向世界大国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类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场战争纯粹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由于孤立主义在美国根深蒂固,长期受孤立主义的影响,对多数美国人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犹如晴天霹雳,在战争前期美国政府也在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长期影响下,根据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采取了中立的外交政策,孤立主义和中立外交成为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外交政策的基本特征。
然而这种中立政策具有明显的非中立特征。
这种中立外交迎合了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众多人的支持,中立外交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强了美国的国家实力,使美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最大的战争获利者。
1 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思想孤立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之前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主要思潮之一,它虽然没有表现出具体的外交政策,但却使美国在处理外部关系时深深地留下这方面的痕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尤为如此。
作为一种根深蒂固于美国民族意识中的文化观念,孤立主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可以说孤立情绪伴随着移民始祖来到了北美大陆,早期移民离开故土漂洋过海,他们不甘忍受旧大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宗教迫害和为了摆脱贫穷发财致富而来到新大陆。
他们自身就带着对母国的不满和怨恨。
美国的孤立借助了地理上的有利条件,浩瀚的海洋成为美国奉行孤立政策的天然“屏障”。
这道天然“屏障”一方面使欧洲国家望而却步,打消把美洲纳入大国竞技场所的意识;另一方面使美国不卷入大洋彼岸的政治纷争,专心致力于国内建设。
早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夕,美国的决策层已经意识到这个新国家同纷乱的欧洲分离开来的重要性,通过独立以后的外交实践在美国领导人的深思熟虑下,美国最终确立了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_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精品课件
将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原则分为四个学派
汉密威尔主义、威尔逊主义、杰 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
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对外政策:
汉密尔顿主义者(商人) 威尔逊主义者(传教士) 杰克逊主义者(战士) 杰斐逊主义者(律师)
精品课件
汉密尔顿主义者(商人)认为: 国家政府与大企业之间的强大联盟是 国内稳定和国外有效行动的关键, 他们长期关注国家以有利的条件 融入全球经济的需要。
精品课件
1989年5月12日,乔治·布什总统首次提出了 对苏联 的超越遏制政策。超越遏制政策实际上是遏制 战略 的继续和发展,但其目标要比遏制政策大得多, 即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不放弃军事遏制的同 时,以经济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 意识形态等各种手段,使东欧国家摆脱苏联的 影响,促使苏联消减军事力量,最终使苏联在
精品课件
威尔逊主义者(传教士)认为:美 国负有向世界传播美国民主和社会 价值观、创造接纳法制的和平国际 社会的道德义务和重要国家利益
精品课件
杰斐逊主义者(律师)认为:美 国外交政策应当少关心向外传播 民主,多关心国内的安全。
精品课件
杰克逊主义者(战士)认为:美 国政府在外交和国内政策方面最 重要的目标应该是美国人民的物 质安全和经济富足。被称为人民 主义学派。
表现:欧洲:冷战政策,亚洲:热战,非洲、拉美:扶植控制 特点: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全球扩张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西欧各国
衰落,苏联政治军事实力增长
(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全球战略意图明显
表现:
科索沃主宰世界)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 策
1、”中立“政策实施的前提:20年代的”两洋战 略“:A:欧洲大洋战略:大力扶持德国(道威斯计
划幻灯片 4,杨格计划幻灯片 5),在整个欧洲形成力量 均势;通过德国在西方与英法分庭抗礼,在东方制约苏 联。 B:远东太平洋战略:进入20年代后,美国积极采取 措施,从英国、日本手中夺取远东霸权。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立”政策 下的全球战略
一、美国“中立”外交政策的历史渊源:
1.思想渊源:1776年2月,托马斯∙潘恩以“一个英国人”名
义,发表的《常识》一书更清楚的表达了为了保证北美发展对 外贸易,要在欧战中保持中立的思想。《常识》中远离欧洲纷 争的“中立”思想在当时北美家喻户晓,并成为鼓舞北美人民 抗争英国殖民当局,实现独立的强大思想武器。 2.美国“中立”外交政策的确立:1796年9月17日,华盛 顿在《告别辞》中提出了美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即” 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贸易关系时 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此后,”中立“成为美国历届政 府对欧洲纷争采取的基本政策,它的实施为美国对外经济,政 治扩张提供了契机和手段。
道威斯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
德国赔款支付计划。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 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见巴黎和会)支付赔款 问题成为20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 。 根据英国提议,协约国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增设两个专门 委员会,一个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金融之方法 ,一个 调查德国资本外流情况并设计引回的方法。两个专门委员会以 美国银行家C.G.道威斯为主席 。12 月由法、比 、意、英 、美5 国代表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 ,研究德国赔款问题。 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 斯计划。
பைடு நூலகம்
2、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立“政策产生:
(1)产生的背景: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B、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的冲击; C、 20世纪30年代国际政治发展的主导因 素的影响。
(2)实施轨迹:
第一阶段:扶弱抑强,营造区域均势。 第二阶段:“骑墙”中立,左右世界 局势。 第三阶段:助虐观火,牟取战争利益, 消弱竞争对手。 第四阶段:逐步变更“中立”姿态, 积极主导战争方向。
杨格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提出的德
国赔款计划。由美国人杨格策划制定。1929年, 德国借口经济危机,无力执行道威斯计划。美国 支持德国要求,在协约国德国赔偿委员会会议上 通过取代“道威斯计划”的“杨格计划”。根据 该计划,降低德国的赔款额,并取消对德国的经 济管制。后德国停付赔款,计划因而结束。
四、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 立”政策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