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综述

合集下载

财务报告虚假案例分析(3篇)

财务报告虚假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日益繁荣,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与此同时,财务报告虚假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将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其财务报告虚假的案例,以期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业务。

公司于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注册资本为10亿元。

然而,自2012年起,A公司连续三年被证监部门查出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具体案例如下:1. 2012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5亿元,虚增利润约1亿元。

2. 2013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10亿元,虚增利润约2亿元。

3. 2014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15亿元,虚增利润约3亿元。

三、案例分析1. 虚假记载的原因(1)业绩压力:A公司上市后,为了满足市场对业绩的预期,公司管理层采取虚增收入、利润等手段,以维持股价稳定。

(2)关联交易:A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关联方关系等手段,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

(3)内部控制缺陷: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为虚假记载提供了可乘之机。

2. 虚假记载的手段(1)虚构收入: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2)虚构利润:A公司通过虚增成本、费用等方式,降低实际利润,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3)隐瞒关联交易:A公司隐瞒与关联方的关联交易,将关联方利益转移至公司,从而虚增公司利润。

3. 虚假记载的后果(1)损害投资者利益:A公司虚假报告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误解,从而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扰乱资本市场秩序:A公司虚假报告行为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原则,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损害公司声誉:A公司虚假报告行为导致公司声誉受损,影响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案例启示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报告现象。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不断涌现。

财务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操纵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案例一:中梁地产财务造假中梁地产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由于其过高的销售业绩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中梁地产存在大量财务造假行为。

公司将未来多年的项目销售收入提前确认为当期收入,虚增了公司的利润。

此外,中梁地产还通过虚假财务信息来夸大自己的资产规模,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

最终,中梁地产因为财务造假被监管机构处罚,并受到了投资者的诉讼。

案例二:雪国瑞达控股欺诈发行雪国瑞达控股是一家中国大陆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铝制品的生产。

该公司在2017年进行了非公开发行,而非公开发行的对象正是其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

通过这种方式,雪国瑞达控股通过虚增募资金额、虚构资金用途等手段实施了欺诈发行。

监管机构最终发现了其财务欺诈行为,对该公司实施了处罚,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案例三:万科A股价操纵案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万科集团在2016年面临了一起涉及A股市场的操纵案。

万科集团涉嫌协同股价运作旗下股份,通过内部人员交易和虚假宣传来操纵公司股价,造成投资者的巨额损失。

监管部门最终对涉案公司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并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

以上案例只是当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冰山一角。

财务舞弊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层的个人动机和盈利压力等。

在防范财务舞弊方面,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核,增加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治力度。

同时,投资者也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尽职调查,避免投资风险。

此外,上市公司自身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机制,加强公司治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索菱股份(以下简称“索菱”)是一家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汽车配件制造商。

然而,近年来,索菱卷入了一系列财务舞弊的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以索菱股份为例,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一、案例背景索菱股份成立于2005年,业务涵盖了汽车轴承、离合器、传动系统等汽车配件制造。

在上市前,公司外部声誉良好,投资者对其前景充满期待。

然而,在2016年,索菱被曝出存在大规模的财务舞弊行为。

二、财务舞弊行为据调查,索菱的财务舞弊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增收入:索菱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等手段,虚增了一定期间内的营业收入。

这导致公司财务数据的失真,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状况产生了误判。

2. 资产负债表造假:索菱在财务报表中虚构和隐瞒了大量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从而掩盖了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他们通过虚报资产、虚减负债等手段,使得公司资产看起来更加庞大,而负债看起来更小,给投资者提供了误导。

3. 利润管理:索菱通过调整会计政策、虚增费用等手段来操纵利润数字。

这些做法使得公司的净利润看起来更高,增加了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但实际上并未反映真实的经营状况。

以上行为都违反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准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那么,为什么索菱会出现财务舞弊行为呢?三、原因分析1. 利益驱动:财务舞弊行为通常是由公司高管为了获取私利而进行的。

索菱的高管可能因为个人利益驱动,通过虚增财务数据来提高公司的市值,获取更高的报酬。

2. 监管不力: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往往与监管不力密切相关。

索菱在财务舞弊期间,相关监管机构并未及时发现问题,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财务舞弊得以持续进行。

3. 内部控制薄弱:索菱在财务舞弊期间,公司内部的风险管控机制明显不足。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内部监督和风险防控机制使得财务舞弊行为得以长期发生。

四、教训和反思1. 强化监管责任:监管机构需要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和核实,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指公司为了谋取私利,通过虚构、隐瞒、篡改财务数据,误导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从而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也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第一起案例是美国知名能源公司Enron的财务丑闻。

Enron公司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巨额债务等手段,大肆夸大公司的盈利能力,从而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资金。

然而,当真相大白时,Enron公司被曝出巨额负债和虚假利润,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

第二起案例是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盛大游戏的财务舞弊事件。

盛大游戏在上市前夸大了公司的业绩和利润,隐瞒了重大事项,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当真实业绩和财务数据被揭露后,公司股价遭遇重创,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公司也受到了严厉的监管处罚。

第三起案例是日本汽车制造巨头日产汽车的财务丑闻。

日产汽车的前董事长Carlos Ghosn被指控在公司财务报表中隐瞒个人收入、违反披露规定等行为,导致公司财务数据失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给公司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些案例都充分展现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公司的信誉和利益,也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都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审计,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防止财务舞弊事件的再次发生。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合规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投资环境。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现金(一)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1.虚假现金陷阱(1)隐瞒巨额的银行贷款;(2)高现金与高负债并存。

“双高公司”坐拥大量现金并且资本开支不大,派息极低或者根本不派,但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

2.受限现金陷阱(1)隐瞒定期存单质押事实;(2)隐瞒保证金等货币资金受限事实;(3)隐瞒外埠存款的真实用途。

3.现金流水陷阱(1)通过“倒贷”方式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或帮助关联方偿还贷款1)大股东平时占用资金,期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即大股东贷款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大股东偿还贷款),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大股东占用余额;2)关联方无力偿还期末到期贷款,由上市公司通过倒贷方式垫付,之后由各关联方及时偿还,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借款余额。

(2)通过“封闭贷款”制造上市公司虚假现金流或隐瞒大股东占用资金1)通过银行提供回购业务,即由A公司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经过质押贷出款项在银行内部封闭运行,款项的流程为A-B,B-C,C-D,D-A,并由A将汇票贴现归还贷款,同时支付贴现利息;2)上市公司向A、B公司分别开具银行本票,A、B公司再将本票直接背书给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资金被占用的上市公司。

(3)通过制造现金流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总额上市公司委托关联方A贷款,A再将款项汇给与上市公司形式上无关联关系的B,由B购买上市公司已存在减值的资产,待上市公司收妥款项后再归还关联方A。

这样上市公司既达到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虚增利润,又回避了关联交易。

4.募集资金使用陷阱将募股资金转移至账外买卖股票,为隐瞒事情真相,伪造或变造银行对账单。

(二)具体案例案例一:金花股份(600080)2005年10月14日公告,近期,公司在应上交所要求进行自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占用公司资金问题,合计60,200万元。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扩大开放的进程,上市公司在我国资本市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上市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财务舞弊。

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嘉实证券的财务舞弊案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典型案例之一。

2016年,嘉实证券发布了涉嫌虚假陈述的《关于与库蓝新技术交易》的公告,公告中称其已与库蓝新技术签订合作协议。

然而,事后发现该公告内容存在虚假陈述,实际上该交易并未达成。

这一案例揭示了公司为了营造良好的业绩而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

其次,中弘股份的财务造假案也是一个典型案例。

2016年,中弘股份发布的年报显示,公司实现了巨额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

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都是虚构的。

这一案例揭示了公司为了符合投资者的期望和吸引更多的投资,故意夸大公司的业绩。

此外,云南白药的财务造假案也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2018年,云南白药因涉嫌虚增利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调查发现,云南白药虚增了大量的销售和利润数据,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这一案例揭示了公司为了保持高增长、提高股价和扩大公司规模,故意歪曲财务数据的行为。

以上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问题长期存在,且涉及众多行业。

财务造假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信誉,也对投资者和整个资本市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那么,财务舞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向投资者展示出良好的业绩和前景。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一些公司选择通过虚增销售收入、利润或资产来误导市场。

其次,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个人利益,往往会主导财务造假,以便获得更高的薪酬或激励措施。

此外,财务舞弊的发生还与监管不力、内部控制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对于如何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从根本上遏制财务舞弊行为。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事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财务舞弊的手段,以达到粉饰业绩、误导投资者等目的。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借鉴。

二、事件概述2019年,我国某知名上市公司A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被证监会调查。

经调查,A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近10亿元。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

三、事件分析1. 舞弊动机A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1)追求短期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A公司为了提高业绩,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吸引投资者关注。

(2)掩盖经营困境: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滞销等问题,为了掩盖这些问题,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3)满足高管利益:A公司部分高管为了获取高额薪酬和奖金,通过财务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

2. 舞弊手段A公司采取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虚构业务: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

(2)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应收账款等方式,虚增利润。

(3)虚减成本:A公司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减存货等方式,虚减成本。

(4)关联交易:A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关联方,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3. 舞弊原因(1)内部控制不健全: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审计监督不力:A公司外部审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财务舞弊行为,审计监督不力。

(3)道德风险:部分管理层和员工职业道德缺失,为追求个人利益而采取舞弊手段。

四、防范与建议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防范财务舞弊。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指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虚增收入、减少成本、隐藏负债
或者其他财务数据,以达到误导投资者、股东和监管机构的目的。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造成了严重伤害。

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2001年,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因为涉嫌虚报收入、隐藏负债等财务舞弊行为而破产。

这一案例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也是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之一。

安然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虚报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掩盖了巨额的负债,从而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和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中国的康得新。

2011年,康得新因为涉嫌财务造假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康得新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虚报利润数亿元,同时隐瞒了大量的负债和坏账准备,从而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最终,康得新被证监会处以重罚,并在2014年被终止在深交所上市。

除了上述两例,还有很多其他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这些案例给投资者和
监管机构敲响了警钟。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秩序。

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财务报表,增强信息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加强尽职调查,提高风险意识,选择合规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
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秩序。

因此,各方都应该加强监管,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意识,共同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财务舞弊避税案例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避税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和避税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本报告将以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避税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舞弊手段、避税方式以及舞弊动机,为我国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财务舞弊和避税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业务。

近年来,甲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崛起,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在2018年,甲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和避税问题被监管部门调查。

经调查发现,甲公司通过虚构交易、隐瞒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逃避税收,给国家造成了巨额损失。

三、案例舞弊手段及避税方式1. 舞弊手段(1)虚构交易:甲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将部分销售收入计入关联方账户,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向关联方低价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同时收取高价款项,从而将部分收入转移至关联方账户。

(2)隐瞒收入:甲公司通过隐瞒销售收入,降低利润总额。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对部分销售收入采取现金交易方式,不进行财务核算,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3)虚增成本:甲公司通过虚增成本,降低利润总额。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虚构业务费用,如广告费、咨询费等,以达到虚增成本的目的。

2. 避税方式(1)利用关联方交易:甲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关联方,从而降低税负。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向关联方低价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同时收取高价款项,从而将部分收入转移至关联方账户。

(2)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甲公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通过设立多家子公司,将部分业务转移至子公司,从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虚构出口业务:甲公司通过虚构出口业务,享受出口退税政策,降低税负。

具体操作为,甲公司虚构出口业务,将部分销售收入计入出口业务,从而享受出口退税。

四、案例舞弊动机1. 虚增利润:甲公司通过财务舞弊,虚增利润,以提高股价,吸引投资者关注,从而扩大企业规模。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197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首次提出财务舞弊的概念,即公司故意错报或者遗漏本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重大事项。

美国反财务报告舞弊委员会则将财务舞弊认定为“一种故意的非法行为,通过错报或漏报误导使用者以获得利益”。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2001)中认为:舞弊是指导致财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2003)将舞弊定义为“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2006)指出舞弊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综上可以看出,财务舞弊是一种主观的、事先计划的违法行为,以获取利益为目的,前期可能难以被发现。

二、财务舞弊动因研究国外学者对财务舞弊的动因进行研究,提出了众多理论,其中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有三角理论、GONE理论和风险因子理论。

(一)财务舞弊三角理论。

舞弊三角理论由劳伦斯·索耶提出,他认为财务舞弊的原因由三个要素构成:异常需要、机会和自我合理化。

阿尔伯特做了进一步补充,他认为舞弊的产生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压力、机会和借口。

压力是财务舞弊的动机,如管理者面临难以达到的业绩要求的压力。

机会指的是相关人员舞弊后能够免受惩罚,或受到的惩罚并不严重的情形。

借口指的是舞弊者为了掩盖舞弊行为而编造的某个理由。

若存在经营压力、利益冲突等情况,舞弊就具备了产生的原始动力。

如果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外部监管不到位,就具备了舞弊发生的条件。

舞弊者若有借口,将自己的舞弊行为合理化,财务舞弊这一行为就可能会被实施。

(二)财务舞弊GONE理论。

又称四因素理论,由伯洛格那在1993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舞弊产生的四个条件是:贪婪、机会、需要、暴露。

其中,“贪婪”和“需要”从个人的角度解释了由于个人对利益的需求而导致的舞弊压力,是财务舞弊的内因。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解析与核查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解析与核查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解析与核查一、长生生物狂犬疫苗事件长生生物公司在生产狂犬疫苗过程中存在多项质量违规行为,如使用过期原料、调整生产数据等,导致其生产的疫苗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此案例属于财务造假的一种,因为公司在销售疫苗时做出虚假宣传,掩盖了质量问题,从而获得更高的销售收入。

二、欣泰电气虚假销售案欣泰电气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将未实际发生的销售额计入财务报表,虚增公司业绩。

该公司高管在内部控制不严的情况下,通过与合作伙伴的串通,编造虚假销售业务,并通过资金循环的方式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这种行为违反了会计准则,属于财务造假案例。

三、ST康得涉嫌虚增利润ST康得公司在2016年及之前的财务报表中虚增利润,通过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应收账款等手段,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该公司高管通过虚构交易和资金循环等方式,掩盖了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误导了投资者和市场,属于财务造假案例。

四、中弘股份虚增土地储备案中弘股份公司在土地储备方面存在虚增的情况。

该公司通过虚构土地储备项目,将未实际取得的土地计入财务报表,虚增公司资产规模和利润水平。

这种行为既违反了会计准则,也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属于财务造假案例。

五、金亚科技财务数据造假案金亚科技公司在2017年的财务报表中,通过虚构销售收入等手段,虚增了公司的业绩。

该公司高管通过虚构交易和资金循环等方式,掩盖了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误导了投资者和市场,属于财务造假案例。

六、东方日升财务造假案东方日升公司在2016年的财务报表中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收入和虚增应收账款等手段,虚增了公司的业绩。

此案例是一个典型的财务造假案例,违反了会计准则,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七、中天金融虚增业绩案中天金融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和虚增应收账款等手段,虚增了公司的业绩。

该公司高管通过与合作伙伴的串通,编造虚假交易和应收账款,掩盖了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属于财务造假案例。

八、*ST中葡财务数据造假案*ST中葡公司在2016年的财务报表中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及启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及启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调研报告自从会计信息作为公司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财务舞弊就如影随形,会计史上从来不缺乏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这也是促使了会计界对财务舞弊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成为催生和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动力。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到飞速发展,虽然在信息披露、会计规范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证券监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公司尚会利用各种舞弊手段粉饰会计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甚至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一、案例:黄山旅游2005年4月20日发布公告称:2002年,本公司为避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利润的影响,委托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从银行贷款3,700万元并汇入黄山市万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黄山市远卓投资管理公司账户,由两公司购买本公司拥有的黄山市体育馆及股份大道广告经营权,本公司又将收到的转让款归还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从而构成不当资产交易;2002年本公司投入4,400万元用于证券投资,截至2004年3月全部股票处置后,实际亏损18,522,716.76元。

本公司2002年、2003年未如实核算和反映该证券投资及损益情况。

黄山旅游2004年报显示,2002年净利润调整前是5,649万元,调整后是2,793万元;2003年净利润调整前是-6,121万元,调整后是-4, 147万元。

很明显,该公司2002年有故意隐瞒亏损之嫌,包括故意少计广告权损失3,700万元和少计股票投资损失2,073万元,这个差错不管是从金额或性质看都是非常严重的。

实际上,黄山旅游可能还存在其他资产安全问题。

2002年末,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26,135万元,其中定期存款21,089万元;2003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8,906万元,其中定期存款2,283万元;200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是30,104万元,其中定期存款是13,333万元;2005年半年报期末货币资金余额是32,940万元,其中定期存款是11,293万元,历年来定期存款都没有作质押之用;而与此同时,2005年半年报还挂着“其它应付款”10,673万元,这些欠款多为欠关联方,为何关联方不向黄山旅游索取欠款,还是黄山旅游有意隐瞒利润?黄山旅游为何2 002、2003年都多计生活服务费540万元,是不是为了冲抵大股东3, 700万元的损失,还是基于其他原因?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分析1、道德品质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仅是经济现象,其背后是深层的道德伦理的扭曲。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二、托付理财(一)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利用银行贷款或募股资金进行托付理财业务,为隐瞒托付理财造成的窟窿,用支付股权转让款、购置不动产、受让非专利技术以及定期存单质押的方式填补,资金一进一出,不留痕迹地掩饰了托付理财资金的亏损。

(二)具体案例案例一:金花股份2000年年报披露,将公司临时闲置的资金24,400万元托付西安金业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投资治理,协议约定年收益率为6%,现在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还有5,871万元,其它他应收款显示大股东现在已占用资金3,5 35万元;2001年年报披露,该(托付理财)合同已到期,本金24,400万元,收益1,464万元已全部收回,现在账面货币资金有11,430万元,报表附注称有8,000万元是3个月定期存款(2001.12.30-2002.03.30),其它应收款显示大股东现在还占用资金3,292万元。

金花股份在最新的公告中如此讲明巨额资金被占用的来龙去脉:2001年12月28日,经公司临时股东大会批准收购金花投资持有的金花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下称“酒店公司”)97.14%的股权议案,支付股权转让金1 6,979万元,上述股权转让协议差不多履行完毕。

2002年2月6日,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司借款给酒店公司28,000万元,全部用于金花大酒店开业前的装修和设备、设施购置。

2002年10月,按照有关方面建议,公司与金花投资协商,解除上述股权转让协议,金花投资归还股权转让款及酒店借款。

鉴于金花投资已将股权转让款用作其他项目投资,因此只能通过增加银行借款的方式归还上述款项。

2002年12月23日,金花投资归还了酒店公司借款28,000万元。

2002年12月至2004年5月期间,金花投资分期归还了股权转让款16,979万元。

自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后,银行信贷政策发生调整,贷款规模大幅度压缩,经与借款银行协商,将金花投资部分贷款到期后,以公司名义再转贷,共计31,700万元。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案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案例概述本文通过对某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深入探讨了财务舞弊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

1:公司背景介绍1.1 公司基本信息在此章节,介绍该上市公司的名称、所属行业、成立时间、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

1.2 公司财务指标该上市公司过去几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利润、资产负债情况等,以便后续分析对比。

2:财务舞弊案例揭露2.1 财务舞弊事件发生经过详细描述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经过,包括事件的起因、过程以及相关的主要人物。

2.2 财务舞弊手段与手法分析财务舞弊案例中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手法,如虚增收入、操纵成本、虚构交易等。

3:财务舞弊案例分析3.1 财务舞弊的影响对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对企业自身、投资者、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影响。

3.2 财务舞弊原因分析探讨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发生的原因,如管理层失误、内部控制不力等,并从制度和管理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3.3 预防财务舞弊的对策提出一些预防财务舞弊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财务报告等。

4:法律法规解读在此章节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证券法、会计法等与财务舞弊有关的法规,并对其中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

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相关的财务报表、监管部门通知、法律法规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证券法:指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的法律法规。

- 会计法:指规范会计核算和报告的法律法规。

- 财务报表:指企业向外界提供的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注释部分根据具体案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近年来,我国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屡有发生,给投资者和市场信心带来了重大冲击。

下面就来介绍一个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某上市公司是一家经营连锁超市的企业,2016年年报显示公
司盈利稳步增长,业绩非常可观。

然而,在2017年初,该公
司的股价突然急剧下跌,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

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

首先,该公司上报虚假的业绩数据。

原本盈利丰厚的业绩其实是通过修改财务报表等手段来提升,投资者在看到这些假数据时对公司产生了误导。

其次,该公司采取了虚构收入的手法。

公司与供应商签订了大量的虚假合同,虚构收入用以填补实际销售利润的不足。

这样一来,公司的销售额看起来异常高增长,从而为投资者营造了一个虚假的景象。

此外,该公司还存在隐瞒负债情况和资金占用的问题。

公司利用关联企业的往来,虚增资产和减少负债的同时,将大量的资金转移到了自己的关联公司,使公司的负债看起来较低且经营正常。

最后,该公司的审计监管失职也为财务舞弊提供了便利。

公司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发现这些财务舞弊行为,审计报告存在严重的缺失。

监管部门也未能及时调查和制止这种不法行为,
导致舞弊活动长期得以进行。

这个案例揭示了财务舞弊行为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督察机制和监管措施的不完善使得一些公司得以逃脱追责。

投资者需要引以为戒,关注公司业绩和财务报表之外的其他方面,多方面了解公司的真实状况。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频频发生,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严峻影响,其中以索菱股份的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索菱股份为例,分析其财务舞弊的原因、影响以及监管措施,以期提示人们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的关注和警惕。

索菱股份是一家从事婴幼儿护理用品生产的上市公司,曾被誉为行业标杆企业。

然而,在2016年底,该公司突然爆发财务舞弊风波。

事后调查发现,索菱股份的高管团队通过虚增销售额、夸大利润和资产减值等做法,掩盖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起首,财务舞弊的根本原因在于高管团队的利益驱动。

索菱股份上市后,公司高管团队获得的巨额股权激励规划引发了强烈的利益诱惑,他们为了达到激励规划要求的业绩目标,不惜以舞弊手段来虚增公司利润和资产,追求短期的高业绩,以得到高额嘉奖。

这种以利益为驱动的行为导致了道德风险和道义缺失。

其次,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薄弱也是财务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

索菱股份在财务报告的审计和核算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漏洞和监督不严问题,给高管团队提供了可乘之机。

公司监事会职责不落实、审计委员会疏于职守、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等原因,导致高管团队得以实施财务舞弊行为而长期未被发现。

财务舞弊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严峻的影响。

起首,财务舞弊破坏了公司的信誉和形象,导致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的利益遭受损失。

其次,财务舞弊会严峻影响公司的进步和业务运营。

索菱股份在曝光财务舞弊后,遭遇了巨额诉讼和惩罚,企业形象和市场地位大幅下滑,一度面临破产风险。

此外,财务舞弊也对整个市场造成了恶劣影响,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可信度的怀疑,严峻损害了市场的稳定性和良性进步。

为了防范和遏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管部门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起首,加强财务监管力度,提升审核水平,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和核实。

其次,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约束和监督,防止利益驱动导致的财务舞弊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案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案例)1.引言描述引入目的,解释为什么选择该案例进行分析。

2.公司背景2.1 公司简介:说明上市公司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名称、成立时间、主要业务等。

2.2 公司治理结构:介绍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组成、监事会等。

2.3 公司财务状况:分析公司近期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3.财务舞弊案例概述3.1 案例发生的背景和时间:说明本案例发生的背景和具体时间,以及相关的环境和事件。

3.2 舞弊手段:详细描述财务舞弊案例中使用的具体手段,例如虚增收入、财务造假、资金挪用等。

3.3 舞弊动机:探讨财务舞弊背后的动机,例如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掩盖经营困境等。

4.财务舞弊案例分析4.1 审计失误:分析审计师在该案例中的角色,审计程序的缺陷等。

4.2 内部控制缺陷:分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财务舞弊的发生和持续。

4.3 监管不力:探讨监管部门在该案例中的监管不到位的原因和责任。

4.4 法律风险与责任追究:分析该案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探讨相关责任追究的途径。

5.本案例教训与启示5.1 对公司治理的启示:本案例对公司治理的启示,包括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透明度等。

5.2 对审计监管的启示:探讨本案例对审计监管的启示,包括加强审计程序、提高审计监管等。

6.结论总结财务舞弊案例的重要性和影响,并提出防范财务舞弊的建议。

附件:列出本文涉及的附件的具体名称和说明。

法律名词及注释:解释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定义,确保读者能够清楚理解相关法律术语。

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手法的案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手法的案例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手法的案例分析班级:财管126 姓名:富玲燕学号:2012010311 一、摘要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猛,市场机制改革,大量中小企业涌现,但是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遗留下了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财务舞弊现象。

因为发展过于迅速,资金供应不足,无法跟上拓宽发展的脚步,导致许多企业为了笼络资金,粉饰财务数据,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而且大有层出不穷之势,其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尤为严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财务舞弊的频繁发生,表现出了资本市场诚信的缺失、社会信用危机的存在,危害了市场信心,并导致市场低迷,而低迷的市场又导致融资困难,企业利润率下降,而后又引发财务舞弊,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不严加打击和治理,必将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和谐地发展。

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与治理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极大的影响了会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归纳总结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所采用的一些主要手法,以期对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起到帮助。

二、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舞弊动机舞弊手法如何侦查舞弊三、正文(一)利用关联关系进行财务舞弊1、将有关费用向关联公司转嫁有些上市公司常常会通过改变费用分摊的标准和方式来增加利润。

如蓝田股份2000 年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但实际上蓝田股份的饮料产品通过集团公司销售网点销售的仅占全部销售量的1.9%。

可见,蓝田股份利用集团公司分摊高额广告费用支出的方法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2、转让资产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企业,或关联企业将优质资产低价卖给上市公司等。

广电股份1997 年11 月将6926 万元的土地以2192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母公司,确认了15000 万元的收益,同年12 月又将账面净资产为1454 万元的一家下属公司整体产权以9414 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母公司,确认了7960 万元的营业外收入。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精修订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精修订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现金(一)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1.虚假现金陷阱(1)隐瞒巨额的银行贷款;(2)高现金与高负债并存。

“双高公司”坐拥大量现金并且资本开支不大,派息极低或者根本不派,但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

2.受限现金陷阱(1)隐瞒定期存单质押事实;(2)隐瞒保证金等货币资金受限事实;(3)隐瞒外埠存款的真实用途。

3.现金流水陷阱(1)通过“倒贷”方式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或帮助关联方偿还贷款1)大股东平时占用资金,期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即大股东贷款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大股东偿还贷款),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大股东占用余额;2)关联方无力偿还期末到期贷款,由上市公司通过倒贷方式垫付,之后由各关联方及时偿还,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借款余额。

(2)通过“封闭贷款”制造上市公司虚假现金流或隐瞒大股东占用资金1)通过银行提供回购业务,即由A公司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经过质押贷出款项在银行内部封闭运行,款项的流程为A-B,B-C,C-D,D-A,并由A将汇票贴现归还贷款,同时支付贴现利息;2)上市公司向A、B公司分别开具银行本票,A、B公司再将本票直接背书给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资金被占用的上市公司。

(3)通过制造现金流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总额上市公司委托关联方A贷款,A再将款项汇给与上市公司形式上无关联关系的B,由B购买上市公司已存在减值的资产,待上市公司收妥款项后再归还关联方A。

这样上市公司既达到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虚增利润,又回避了关联交易。

4.募集资金使用陷阱将募股资金转移至账外买卖股票,为隐瞒事情真相,伪造或变造银行对账单。

(二)具体案例案例一:金花股份(600080)2005年10月14日公告,近期,公司在应上交所要求进行自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占用公司资金问题,合计60,200万元。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1.案例引言本文将介绍几个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详细描述每个案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了解财务舞弊的形式、成因和预防措施。

2.案例一:关联交易欺诈2.1 案例背景2.2 欺诈过程2.3 影响与后果2.4 法律分析与案例教训3.案例二:虚假销售收入3.1 案例背景3.2 欺诈过程3.3 影响与后果3.4 法律分析与案例教训4.案例三:资产贬值操纵4.1 案例背景4.2 操纵过程4.3 影响与后果4.4 法律分析与案例教训5.案例四:虚构投资收益5.1 案例背景5.2 欺诈过程5.3 影响与后果5.4 法律分析与案例教训6.对策和预防措施6.1 内部控制和审计6.2 监管合规与惩罚机制6.3 投资者教育与风险防范6.4 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7.结束语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财务舞弊对企业和市场的巨大负面影响。

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提高风险意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避免成为财务舞弊的受害者。

同时,企业和监管机构也要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惩罚机制。

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法律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财务舞弊:指企业通过虚增收入、虚构资产价值、虚报利润等手段操纵财务数据,达到误导投资者、虚增企业价值、逃避监管等目的的行为。

2.关联交易:指在一定关联关系下的交易,如企业与其控股股东、重要关联方之间的交易。

3.审计报告:由独立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查后发表的结论性文件。

4.内部控制: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建立的一套涵盖风险管理、运营效率和财务报告的各个方面的控制措施。

5.监管合规:指监管机构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全文结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现金(一)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1.虚假现金陷阱(1)隐瞒巨额的银行贷款;(2)高现金与高负债并存。

“双高公司”坐拥大量现金并且资本开支不大,派息极低或者根本不派,但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

2.受限现金陷阱(1)隐瞒定期存单质押事实;(2)隐瞒保证金等货币资金受限事实;(3)隐瞒外埠存款的真实用途。

3.现金流水陷阱(1)通过“倒贷”方式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或帮助关联方偿还贷款1)大股东平时占用资金,期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即大股东贷款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大股东偿还贷款),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大股东占用余额;2)关联方无力偿还期末到期贷款,由上市公司通过倒贷方式垫付,之后由各关联方及时偿还,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借款余额。

(2)通过“封闭贷款”制造上市公司虚假现金流或隐瞒大股东占用资金1)通过银行提供回购业务,即由A公司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经过质押贷出款项在银行内部封闭运行,款项的流程为A-B,B-C,C-D,D-A,并由A将汇票贴现归还贷款,同时支付贴现利息;2)上市公司向A、B公司分别开具银行本票,A、B公司再将本票直接背书给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资金被占用的上市公司。

(3)通过制造现金流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总额上市公司委托关联方A贷款,A再将款项汇给与上市公司形式上无关联关系的B,由B购买上市公司已存在减值的资产,待上市公司收妥款项后再归还关联方A。

这样上市公司既达到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虚增利润,又回避了关联交易。

4.募集资金使用陷阱将募股资金转移至账外买卖股票,为隐瞒事情真相,伪造或变造银行对账单。

(二)具体案例案例一:金花股份(600080)2005年10月14日公告,近期,公司在应上交所要求进行自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占用公司资金问题,合计60,200万元。

公告称,公司自2004年11月起,将28,500万元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全额银行承兑保证。

该项业务已于2005年6月到期,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未能如期归还,公司存款28,500万元已被银行扣除。

案例二:审计署发布的2004年度16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结果中有一家公司被认定为虚增存款:2003年,天一科技(000908)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1.94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过伪造银行存款对账单方式,多计存款1.31亿元,少计贷款7,100万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

该公司2004年年报对该事项作了调账。

公司称:8月至10月份经国家审计署、证监会等部委审计调查发现公司上市以来存在财务状况披露不实的问题,公司经过严格自查,对历史遗留的问题及按照财务准则和有关政策的要求,将公司存在的包袱全部释放,对2003年以前财务进行追溯调整,2003年度调亏52,770,827.16元,2004年亏损65,079,303.99元。

天一科技因两连亏带上*ST,此外在受深交所谴责的致歉公告中还称:存在账外事项未及时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其中包括截至2004年12月30日止,公司第一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余额为1.77亿元,截至2004年底,公司累计用账外资金投资股票金额为3,411万元等事项。

这家公司假账迹象其实非常明显,就是2003年末现金余额奇高,2003年末公司总资产只有8.49亿元,但现金却有2.14亿元。

案例三:2005年7月29日,金城股份(000820)发布公告称:2002年12月31日,集团公司占用本公司资金累计余额43,480万元。

2003年度、2004年度和2005年1至5月份,本公司分别向集团公司提供资金6,389万元、5,744万元和1,980万元,其中提供非经营性资金5,688万元、3,290元和1,091万元。

至2005年5月31日,集团公司占用本公司资金累计余额57,593万元(包含原经营性占用部分)。

本公司实际向集团公司提供非经营性资金10,069万元。

2003年、2004年和2005年1至5月份“倒贷”资金发生额合计分别为11.41亿元、10.51亿元和5.57亿元。

每年年末,集团公司均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占用资金,因此,本公司定期报告中未体现集团公司占用资金余额。

2005年8月16日,金城股份发布2005年半年报,半年报的货币资金余额由期初的49,615万元降到1,744万元,附注称:本期期末余额减少主要原因是金城造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2004年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股份公司的资金还原所致。

而2005年第一季报披露还有51,082万元,想不到巨额的货币资金其实只是时点数,是“集团公司均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占用资金”,也就是集团公司贷款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母公司偿还贷款,这其中贷款资金怀疑是在银行封闭运行,金城股份涉嫌虚构巨额的银行存款。

金城股份2004年底资产总额17.2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0%,却有近5亿元的银行存款,这种违背常识的背后被证实存在巨额的财务窟窿。

案例四:2005年3月25日,西安达尔曼(600788)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被终止上市,达尔曼是沪深两市首只因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而被交易所实施终止上市的股票,老板许宗林携巨款举家出走爆出达尔曼巨额财务窟窿。

该公司除了2003年度爆出亏损外,连两连亏都没经历就退市了。

事后,证监会指控达尔曼实施了重大财务造假及虚假陈述,包括2002年、2003年年报共计虚构销售收入40,621.66万元,虚增利润15,216.97万元,2003年年报虚增在建工程21,563.21万元以及重大信息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主要包括巨额对外担保及诉讼事项。

证监会同时对审计师提出两项指控:一是指控审计师未能揭示4.27亿元大额定期存单质押情况,理由是中国人民银行《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单位定期存单只能为质押贷款的目的而开立和使用”。

而相关审计人员在对4.27亿元定期存单审计时,未进一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以揭示达尔曼以4.27亿元定期存单质押为其他单位贷款提供担保的重大事项。

二是指控未能识别1.06亿元虚假钻石毛坯,理由是2002年12月,达尔曼从其关联单位西安达福工贸有限公司一次购入1.06亿元虚假钻石毛坯,数额巨大且未取得购货发票。

审计师在对达尔曼该存货的审计过程中,虽然实施了存货盘点等相关的审计程序,但却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案例五:莫高股份(600543):2004年上市,首募3亿元现金,2004年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性现金净流出17,976万元,而该公司2004年主营收入只有26,877万元;200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6,159万元,货币资金余额高达31,038万元,而其总资产也只有83,608万元。

在货币资金备注中称:15,000万元是半年期定期存款。

既是半年期定期存款,为何不列入“其它货币资金”,并将其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剔除?更关键的是,在尚有2.45亿贷款还没有偿还的情况下,为何要存定期?当然,公司会争辩这是募集资金,要专款专用,可是为什么2004年会出现近1.8亿元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出呢,难道就没有占用募集资金?当然,更关键是这笔资金除了存定期外,难道没有受其他限制,如质押等?案例六:西安民生(000564):该公司2005半年报披露货币资金还有2.9亿元,而据2004年报披露,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是2.96亿元,但附注称:截至2004年12月31日,本公司在第一大股东海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属子公司海航集团财务公司存有银行定期存款,金额为人民币1亿5千万元。

本交易为关联交易。

这其中曾有过重大关联交易风波:2004年8月14日,该公司披露的200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在上半年将1.9亿元存入海航集团财务公司,该事项并未按要求进行披露,目前公司董事会已经要求海航集团财务公司按期归还存款,但事实上海航并没有在年底之前归还这笔存款,2005年上半年货币资金已没有附注且关联交易也没有描述该笔存款,这说明海航已归还这笔贷款,可是现在换了花样,2005年4月,经西安民生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决定与北京科航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北京科航大厦联建协议》,共同投资联建北京科航大厦项目,该项目西安民生预计投资38,760万元,截至2005年6月30日,已支付项目投资款5,000万元人民币。

2004年1.9亿元关联交易披露时,媒体以“西安民生的一则公告揭开海航资金链的冰山一角”,并提出三问:一问:资金紧张的海航集团2003年为什么拿出1.7亿元西进收购没有再融资资格的西安民生?二问:西安民生为何把1.9亿元巨资存入海航集团财务公司?三问:西安民生对如此重大的关联交易为什么既没有经过董事会审议,也没有按时披露?其实我们再加一个事实,2004年西安民生转让民航大酒店,获得股权转让款1.28亿元。

海航花了1.7亿元买下西安民生却获得了1.9亿元的存款,现在西安民生又要为科航大厦投资38,760万元。

案例七:2005年6月下旬的一天,在牡丹江市看守所里,ST圣方(000620)的前任董事长杜焰生向记者讲述了大股东西安圣方通过银行提供的回购业务(即通过资金封闭运行制造假资金流,又称倒单位),将大额的大股东占用款像变戏法一样变没的经过:据杜焰生和相关人员介绍:2003年6月,时任ST圣方董事长的唐李找到当时出任公司财务总监的杜焰生说,现在监管部门对大股东占款查得很紧,必须要削减大股东西安圣方的欠款。

当时,西安圣方欠上市公司近亿元的往来款。

于是,ST圣方实际控制人刘晓卫和唐李、杜焰生等经过研究,决定将西安圣方对ST圣方的欠款转给西安圣方的参股公司长岭圣方。

于是,2003年6月20日,杜焰生带着ST圣方、西安圣方和长岭圣方有关开立银行账户所需的手续,找到了两个月前认识的、曾表示可为公司提供回购业务的沈阳某银行客户部G经理。

G经理为上述三家企业开户后,以西安圣方名义从某银行贷款8,300万元,同时开具了两张支票:一张是西安圣方付给ST圣方8,300万元,另一张是ST圣方付给长岭圣方8,300万元。

8,300万元在某银行封闭运行,从而造成大股东西安圣方偿还ST圣方欠款8,300万元、长岭圣方欠ST圣方8,300万元的假象。

此笔贷款期限为3个月,牡丹江石油化工厂(以下简称“炼油厂”)为此支付了40多万元利息。

2003年11月,被唐李任命为ST圣方目前唯一资产的炼油厂厂长的赵春江,为掩盖其挪用炼油厂1,600万元的事实,找到了杜焰生。

随后,杜焰生、赵春江等人带着炼油厂、振达石化产品经销部、特种润滑油等公司有关开立银行账户的手续,再次来到沈阳找到G经理,G经理又为上述四家企业在某银行开立了银行账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