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乘车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表达解题思路。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辆公共汽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公交车上发生的数学故事。
”2、探究新知(1)连加展示公交车上的情境图,车上原来有 2 人,到站后先上来 3 人,又上来2 人。
提问:“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可能会出现数一数、分步计算、列算式等方法。
重点讲解列算式:2 +3 + 2 = 7(人),让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
(2)连减继续展示公交车情境图,车上原来有 8 人,到站后先下去 3 人,又下去 2 人。
提问:“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同样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重点讲解算式:8 3 2 = 3(人),理解连减的含义。
(3)加减混合展示公交车先上车 2 人,再下车 4 人的情境图。
提问:“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式计算:6 + 2 4 = 4(人),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巩固练习(1)安排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通过实际计算加深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
(2)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排队等,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
4、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强调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5、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引言概述:乘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进行的活动,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私家车,正确的乘车方式和安全意识对我们的出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乘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乘车教学,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期提高学生的乘车技能和安全意识。
正文内容:一、乘车教学设计1.1 乘车前的准备工作- 确保学生了解乘车的目的地和路线,包括站点和换乘信息。
- 强调学生应随身携带必要的乘车凭证,如公交卡、地铁卡等。
- 强调学生应关注天气情况,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着装。
1.2 乘车安全知识的传授- 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乘车工具,如如何上下车、如何使用安全带等。
- 强调学生应遵守交通规则,如不在车内奔跑、不乱扔垃圾等。
- 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如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乱闯红灯等。
1.3 乘车技巧的培养- 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安排乘车时间,避免高峰期拥挤。
- 教授学生如何在车上保持良好的乘车礼仪,如不大声喧哗、不占用他人坐位等。
- 强调学生应学会与他人协调合作,如礼让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地实践等。
- 鼓励学生积极参预,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量和学习效果。
2.2 教学资源的利用- 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乘车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 利用实地考察和摹拟乘车练习,提供实践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3 教学效果的评估- 设计合适的乘车测试和评估方式,如问答、情景摹拟等,检验学生的乘车技能和安全意识。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在乘车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关注乘车前的准备工作、乘车安全知识的传授和乘车技巧的培养。
乘车教学应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过程,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乘车技能和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安全、便捷地进行乘车活动。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车》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车》我设计这节《乘车》的安全教育课,主要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学会在乘车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
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让孩子们了解乘车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然后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孩子们掌握一些乘车安全的知识和技巧;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乘车安全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乘车时的一些基本安全知识;2. 让孩子们学会在乘车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3. 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乘车时的安全知识和技巧;难点是如何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和图片;2. 安全带模型;3. 模拟乘车环境。
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交通事故的案例,让孩子们了解乘车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2. 讲解和示范:讲解乘车时的安全知识和技巧,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带;3. 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模拟乘车环境中,亲身体验和操作,加深对乘车安全的理解和记忆;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乘车时的安全知识和技巧;难点是如何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发现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各异。
有的孩子能够很好地掌握乘车安全的知识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不会正确使用安全带等;有的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但在情景模拟中却出现了紧张和害怕的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素质的提高。
我还想拓展延伸这节课的内容,例如邀请家长来讲解他们在乘车过程中的安全经验和注意事项,或者组织孩子们去实地参观和体验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坐过程,让他们在更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和掌握乘车安全知识。
中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车安全》3篇
中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车安全》中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车安全》精选3篇(一)教案:乘车安全教学目标:1. 知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重要性和好处。
2. 认识到乘车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3. 学会正确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并能够正确站、坐、起、下车。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场景。
2.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模型或玩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好处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
3. 呈现安全事项: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向学生呈现乘车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站稳、坐稳、别乱跑、别乱扔东西等。
4. 反复强调:与学生一起回顾安全事项,并反复强调每一项的重要性和正确做法。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乘客和司机,模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场景,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运用所学的安全知识。
6. 活动练习:让学生自由发挥,使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模型或玩具进行活动练习,练习正确站、坐、起、下车的动作和姿势。
7.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乘车安全知识,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图文结合,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角色扮演和活动练习,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安全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或表现不积极的情况,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另外,在角色扮演和活动练习中,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站、坐、起、下车的动作和姿势。
中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车安全》精选3篇(二)教案:《会说话的安全标志》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掌握常见的道路交通标志的意义;2.能够正确理解安全标志的语音提示以及相应的行为;3.能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安全。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第一篇:《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唐厝小学黄菁菁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2、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学重难点: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活动一:口算练习,了解学情。
开火车开火车进行10以内的口算练习。
活动二:乘车游戏,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闽台缘博物馆,想去吗?生:想。
师:考考你:乘车是要守规则的,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呢?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
其实乘车也有很多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老师扮演司机,学生扮演乘客。
第一组为第一站,第二组为第二站,第三组为第三站,第四组为第四站。
游戏开始:车上原有3人,在第一站从前门上来2人,到第三站又上来2人,最后到了闽台缘博物馆。
请问现在车上共有几人?根据刚才的提问,你能列式来解决吗?思考后请回答。
解决问题:3+2+2=?你是怎么算得?活动三:角色扮演,深化知识。
1、现由学生当司机、售票员,老师再选5名同学当乘客?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给乘客编号)2、嘀嘀,汽车就要出发了。
乘客同志请注意,现在已经到了第一站,请到站的前1、2、3号乘客下车吧!3、滴嘀,汽车又要出发了,乘客同志请坐好。
嘀嘀,现在到了第二站站,请要上车的2名同志抓紧时间上车吧!嘀嘀,汽车又出发了……4、思考:刚才车上有多少人?在游戏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哦,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那你估计最后车上的人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那么你又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5、分小组讨论:你打算怎么列式,又如何计算呢?还有其它列式吗?谁能用摆一摆的方法试试,利用磁性黑板让学生展示其操作过程。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车》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车》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交通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
2.学会如何正确乘车,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的注意事项,如向司机或售票员购票、排队上车、上车后找座位等。
3.提高安全意识,了解交通事故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掌握如何避免交通事故。
二、教学内容1.交通工具的种类及使用方法2.如何正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3.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三、教学过程第一节:交通工具的种类及使用方法1.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介绍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
第二节:如何正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1.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上车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购票、排队上车等。
2.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上车,包括先礼让老人、妇女、小孩等特殊人群,再有序地排队上车。
3.上车后,如何找到座位或站立的位置,以及如何避免挤压等问题。
第三节: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1.给学生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如过马路要走人行道,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在机动车道上玩耍等。
2.让学生认识交通事故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加强安全意识,提高交通安全保护意识。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交通安全的各方面知识,学生们受益匪浅,尤其是对于常见交通工具和如何正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交通规则,增加了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2.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并及时纠正学生不当行为,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交通意识。
3.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应该注意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引言概述:乘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之一,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自驾车,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知识。
本文将从乘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车技巧。
正文内容:一、乘车的教学设计1.1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准备- 准备车票或者乘车卡- 查看车次和行程安排- 提前了解乘车站点和换乘路线1.2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上下车技巧- 排队等候上车- 注意车辆的停靠位置- 上车后选择合适的坐位- 下车时提前按铃或者通知司机1.3 自驾车的准备工作- 检查车辆的状况和油量- 规划好行车路线- 准备好必备的驾驶证和车辆证件- 注意交通规则和道路安全二、乘车的教学反思2.1 公共交通工具的教学反思- 强调排队等候上车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注意车辆的停靠位置-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选择合适的坐位- 强调下车时提前按铃或者通知司机的必要性2.2 自驾车的教学反思- 强调车辆的检查和维护意识- 教授学生规划行车路线的方法和技巧- 强调交通规则和道路安全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驾驶技能2.3 教学反思的实施和评估- 设计乘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针对学生的乘车技巧和知识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总结:综上所述,乘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是提高学生乘车技巧和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乘车的准备工作和上下车技巧。
教学反思则能够匡助教师评估学生的乘车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有效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乘车技巧,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乘车》教案
《乘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管理个人乘车行为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2.理解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的运营规则和乘坐礼仪。
3.培养乘车文明素养,增强公共交通出行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交通建设。
4.培养学生乘车自我安全意识,懂得自我保护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1.基本乘车礼仪。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项。
3.乘坐不同类型车辆时应具备的乘车素养。
4.乘车安全知识。
三、教学重点1.基本乘车礼仪。
2.乘坐不同类型车辆时应具备的乘车素养。
四、教学难点1.培养乘车文明素养,增强公共交通出行意识。
2.培养学生乘车自我安全意识,懂得自我保护的措施。
五、教学方法1.视频授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乘车礼仪和注意事项。
2.互动讨论:让学生针对不同的乘车情况进行互动讨论。
3.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以模拟不同的乘车情境,提高乘车素养。
六、教学过程1.乘车礼仪和注意事项的学习–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基本乘车礼仪和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乘车经验,总结出一些乘车禁忌和需要遵守的规则,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让学生根据乘车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情况,并评价同伴的乘车举止。
2.不同类型车辆的乘车素养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规则和乘车注意事项。
–根据实例进行讨论,例如在地铁高峰期应如何排队等候、在公交车上如何让座和注意人身安全等等。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公共交通工具乘车状态。
3.乘车安全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乘车时安全第一的原则,并掌握一些紧急避险技能。
–让学生自主制定安全措施,例如随身携带一些口罩、湿纸巾、急救药品等。
七、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测验,包含基本乘车礼仪、乘坐不同车辆的注意事项等。
3.角色扮演的实际表现和评价。
八、教学反思1.适当增加课程的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加强学生乘车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教学设计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公交车停靠站点,乘客上下车的视频片段。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了公交车在站点的情况,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车上和车下的人数是怎么变化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公交车乘客上下车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容易引起共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数的变化,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做铺垫。
2. 请几位学生简单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人数变化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点评并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课1. 理解乘车情境中的数量变化(1)教师展示一幅公交车乘车情境图(车上有 3 人,车下有 2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图中的人数情况。
设计意图:情境图能更清晰地呈现乘车场景中的人数,让学生准确说出人数情况是后续理解数量变化和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
(2)教师接着说:“如果车下的 2 个人都上车了,那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简单的人数变化问题,引出加法运算,让学生初步理解在乘车情境中人数增加可以用加法计算。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示意图,用圆圈代表乘客,演示车上人数的变化过程,同时列出算式“3 + 2 = 5”,并解释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3 表示车上原有人数,2 表示上车的人数,5 表示现在车上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和算式解释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法运算在乘车情境中的应用,以及算式中数字与实际人数的对应关系。
2. 连加运算一站下去 1 人,第二站上来 3 人,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同时解释运算顺序和每一步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例子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5. 小组合作探究(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乘车情境卡片(卡片上有不同的乘车人数变化情况,如车上有 3 人,第一站上来 2 人,下去 1 人,第二站又上来 3 人,下去 2人)。
《乘车》教学反思15篇
《乘车》教学反思15篇《乘车》教学反思1《乘车》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中的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中,领悟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与运算顺序,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我努力立足于新课标的精神,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探索,使学生能够通过“上车”、“下车”、“上车又下车”的情境,比较轻松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创设“乘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课始创设去动物园看动物要坐公共汽车的情境,以看动物贯穿全课,使全课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我先让孩子说说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车上有9人,有5人下车,1人上车)可以提哪此数学问题?(车上现在有多少人?)接下来我设计了“模拟乘车”这个小活动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把讲台模拟成公共汽车,请1位同学当司机,8位同学做乘客进行现场表演,在表演的时候我配以旁白:现在8路车上有两名小朋友,“嘟嘟”我们要出发了,汽车在路上飞快的奔驰着,九棵树站到了,淘气他们也要下车了,有5个乘客下车,,请看现在有几名乘客?(4人)又有1个乘客上车(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养成要排队上车和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的习惯),现在车上有多少人?(5人)通过现场表演孩子们深入乘车的情境中,教师适时在学生的'表演中间,穿插引导:“现在车上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提出问题,大家合作解决了问题,从而领悟到了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运算规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教学中每出示一幅情境图,我都引导学生说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并要鼓励性孩子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说完整,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乘车》公开课教学反思
《乘车》公开课教学反思
“乘车”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部分。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正确计算,并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在模拟上下车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是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通过与其他有经验老师的交流我了解到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1、感觉时间把握得不是很好,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加减混合运算来不及讲,对学生回答后的评语还不够简略,引导得不够恰如其分。
2、上车下车这一环节还可以渗透生活礼仪知识——按顺序上车下车,真可惜我没有把握好!3、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法教学过程中只重引导数学理解方面的思维,而忽略了让学生开口算,开口读,巩固算法,一年级学生对于学到知识还不能一学就全部明白,必须通过多读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引言概述乘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方式之一,如何进行乘车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乘车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方式以及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乘车教学设计的重要性1.1 乘车是重要的交通方式乘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方式,掌握乘车技能对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1.2 安全意识的培养乘车教学设计可以匡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避免在乘车过程中发生意外。
1.3 提高生活技能通过乘车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2.1 乘车前准备教学内容应包括乘车前的准备工作,如购票、候车、上车等。
2.2 乘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学内容还应包括乘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安全座椅的使用、礼貌待人等。
2.3 乘车后的处理教学内容还应包括乘车后的处理方式,如下车、维护车辆等。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3.1 摹拟教学通过摹拟乘车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练习乘车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2 视频教学通过播放相关乘车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际乘车过程,增强认知。
3.3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车站、车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乘车过程,加深理解。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4.1 观察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乘车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其乘车技能的掌握程度。
4.2 实际操作评价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乘车操作,检验其乘车技能的熟练程度。
4.3 考试评价可以通过组织乘车考试来评价学生的乘车技能水平,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
五、教学反思的重要性5.1 总结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可以匡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5.2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效果。
5.3 持续改进教学反思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通过对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乘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乘车技能,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匡助。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车》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车》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乘车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在紧急情况下自救自护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乘车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自护能力。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乘车安全知识、紧急情况自救方法。
2.视频素材:交通事故案例、乘车安全动画。
3.实物道具:安全带、安全锤、安全气囊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各种交通工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乘坐交通工具时的经历。
(二)基本环节1.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乘车安全知识,包括: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排队上车,不拥挤。
b.系好安全带,不随意解开。
c.乘坐过程中,不将身体部位伸出窗外。
d.遵守交通规则,不干扰驾驶员。
2.教师播放视频素材,让幼儿观看交通事故案例,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3.教师通过实物道具,演示安全带、安全锤、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方法。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自护方法。
(三)实践环节1.教师设置模拟乘车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乘车安全知识。
2.教师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进行乘车安全演练。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乘车安全的基本知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通过实物道具和视频素材,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乘车安全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3.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幼儿亲身体验乘车安全,增强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有助于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乘车安全表现,为家园共育创造了条件。
a.加强对幼儿乘车安全习惯的培养,使其成为自觉行为。
b.结合实际案例,让幼儿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c.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乘车安全。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相信幼儿在乘车安全方面会有很大的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幼儿提供更多有益的知识和经验。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乘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交通方式,对于乘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我们可以从准备工作、安全知识、礼仪规范、票务管理和应急处理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准备工作1.1 准备乘车前的必备物品:包括车票、身份证等证件、行李等。
1.2 熟悉乘车路线和车站位置:通过查阅公交线路图、地铁线路图等,让学生了解乘车的路线和车站位置,以便顺利到达目的地。
1.3 时间规划:教导学生合理安排乘车时间,避免错过车辆或者耽误行程。
二、安全知识2.1 乘车前的安全检查:教导学生乘车前应检查车辆是否安全,如检查车辆的轮胎是否磨损、车辆是否有异常声音等。
2.2 上下车的安全技巧:教导学生上下车时要注意车门的开关,不要站在车门口,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3 座位安全:教导学生在乘车时要坐稳座位,不要随意站立或者在车内行走,以免发生摔倒或者碰撞的危险。
三、礼仪规范3.1 排队等候:教导学生在乘车时要遵守排队的规则,不要插队,以免引起纷争。
3.2 让座礼仪:教导学生要懂得尊重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主动让座,展现社会责任感。
3.3 不吵闹、不乱丢垃圾:教导学生在乘车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同时要保持车厢整洁,不乱丢垃圾。
四、票务管理4.1 购票方式:教导学生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购票方式,如公交车可以现金购票或者刷卡购票,地铁可以使用一卡通等。
4.2 票务检查:教导学生在乘车时要主动配合车站工作人员进行票务检查,不得乘坐无票或者过期票。
4.3 保管好车票:教导学生在乘车后要妥善保管好车票,以备需要时进行查验。
五、应急处理5.1 突发情况的处理:教导学生在乘车时要学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车辆故障、交通拥堵等,提醒他们保持冷静,并及时与车站工作人员联系。
5.2 丢失物品的处理:教导学生如果在乘车过程中遗失了物品,应及时向车站工作人员报告,并提供详细的信息,以便寻找失物。
5.3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技巧:教导学生掌握一些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技巧,如火灾时要低姿态逃生等。
中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车安全》 (2)4篇
中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车安全》 (2) 中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车安全》 (2)精选4篇(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乘车安全的重要性。
2. 掌握乘车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学生手册、安全氛围布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乘车时要注意安全。
2. 介绍:通过幻灯片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乘车时的一些常见安全事故和事故原因。
3. 探究:让学生讨论和总结乘车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并记录在学生手册上。
4. 演示:老师示范正确的乘车姿势和行为,并鼓励学生依次尝试。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乘车安全小活动,让他们模拟乘车场景,观察和分析他人的乘车行为,提出安全建议。
6. 反思: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反思,分享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改进的经验教训。
四、板书设计:乘车安全1. 注意站好队伍2. 不要拥挤搂抱3. 顺序上下车4. 扶好扶手、抓好扶杆5. 不要乱抛、乱扔东西6. 禁止在车上奔跑、争吵教学反思: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乘车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乘车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在整堂课中,我通过导入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明白乘车安全的重要性。
在介绍环节,通过展示安全事故的图片,让学生对乘车安全问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接下来的探究环节,我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演示和实践环节,我充分利用了身体感觉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乘车安全的细节。
最后的反思环节,我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反思和经验教训,加强了他们对安全意识的理解和内化。
整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让学生一目了然。
总的来说,这堂课在引发学生兴趣、培养能力和评估反思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组织实践环节时,我发现学生的安全意识还不够深入,他们在观察和分析他人乘车行为时,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乘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无论是乘坐公交车、地铁还是出租车,都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乘车的相关内容。
一、教学设计1.1 乘车前的准备工作在乘车前,我们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目的地的具体位置和乘坐的交通工具,可以通过地图、导航软件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其次,要查看乘车路线和班次,以便掌握乘车时间和车辆到达的频率。
最后,要准备好所需的乘车费用和有效的交通卡或硬币等支付工具。
1.2 乘车技巧和礼仪在乘车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乘车技巧和礼仪。
首先,要站在指定的乘车点等候,不要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上下车。
其次,要注意排队乘车,不要插队或拥挤。
另外,要让座给予需要的人,如老人、孕妇、残疾人等。
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乘车秩序,不要大声喧哗或乱扔垃圾。
1.3 安全乘车知识安全是乘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选择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如乘坐有牌照的出租车、合法运营的公交车等。
其次,要系好安全带或抓好扶手,以防在行驶中发生意外。
另外,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车内乱动或伸出身体。
最后,要保管好个人财物,避免丢失或被盗。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随堂测试、问答环节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了解学生对乘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2 教学反馈与改进在教学结束后,我们需要进行教学反馈与改进。
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的观察和自我反思等方式进行反馈。
通过反馈结果,可以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3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整合和更新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乘车资料、案例和视频等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供更多的实例。
同时,要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以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变化,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小班一课三研《乘车》活动反思
小班一课三研《乘车》活动反思《乘车》是一次小班一课三研活动,旨在通过乘车这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乘坐交通工具的过程,培养他们独立乘车的能力和交通安全意识。
在这次活动中,我担任活动组织者,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指导,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反思。
一、活动策划在活动策划阶段,我首先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和核心内容。
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乘车和交通安全意识,核心内容包括乘坐公交车和地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交通安全注意事项的介绍以及实地乘车体验。
我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资讯,设计了活动的教学流程和教材,制定了活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我还联系了公交公司和地铁公司,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和合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组织在活动组织阶段,我根据学生的人数和活动的规模,确定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人员配备。
我安排了一位助教协助我进行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同时联系了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协会的志愿者,他们将在活动现场提供实时的指导和帮助。
我还组织了一次活动前的培训会,向助教和志愿者们详细介绍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讲解了相关知识和技巧,并进行了模拟演练。
通过这次培训,大家对活动的要求和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协同性和合作性。
三、活动实施在活动实施阶段,我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乘坐公交车和地铁的基本知识,包括如何查乘车线路和车票价格,如何上下车和如何使用交通卡等。
然后,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公交车和地铁的运营站,并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交通安全注意事项,包括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和遵守交通规则、排队上车、不乱扔垃圾等。
最后,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实地乘车体验。
在乘车过程中,我不仅观察和指导学生的行为,还和他们进行了交流和互动,鼓励他们使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并提醒他们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
四、活动总结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乘坐公交车和地铁的知识和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实地乘车体验中表现出了独立和自信的态度。
《乘车》教学反思
《乘车》教学反思《乘车》一课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最后一个内容。
主要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两点:让学生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1、充分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实际意义。
教学中,创设了乘车的情境,并请学生上讲台来模拟乘车的过程。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的高,个个希望上台表演。
通过模拟表演,在游戏中学生充分感受上车和下车的动态过程,为了加深理解,还请学生借助摆磁铁直观手段再现乘车的过程,顺利找出了数学信息,并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使用多种算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能把静态的图画变为精彩的动画,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连减法,并能独立计算。
2、充分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三个数之间的运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两步口算才能得到结果,学生容易忘记第一步的结果而导致计算错误。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理解算式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共同点: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外,还要求学生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记录下来,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有效的避免了计算错误的发生。
通过教学,发现教学目标基本能达成,可是由于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模拟表演乘车的过程,还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的方式来表示乘车的过程,因而在这一部分所花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习题无法完成。
因此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应该思考的问题。
10月25日今年教一年级,学生有幼儿园学习的基础,对于加法或减法算式能直接的说出答案。
明明可以直接算出答案,教学中还需要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操作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年级的学生小,充满了好奇、好动,加上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充分的动手操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喜欢数学,还可以更好地理解运算的道理。
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多样化的表达,从而提升思维的品质,因此让学生充分的操作很有很有必要!。
《乘车》教学设计及反思
《乘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具:课件、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来上班的吗?老师是坐公共汽车来的,你们坐过吗?今天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坐公共汽车到处走一走吗?瞧,车来了。
1.出示情境图,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车上有两人,前门上来三人,后门上来两人。
2.提出问题:看到这些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现在车上有多少人?)【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揭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1.列式:1.2+3=5,5+2=72.2+2=4,4+3=73.2+3+2=74.2+2+3=7(板书)师:哪种算式更简单?师: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呢?生:2表示车上原来有2人;3表示前门上来3人;2表示后门上来2人;7表示现在车上有7人。
师:你们是怎样得出7的呢?生: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加师: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生:有两个加号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
(板书:连加)。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我们的计算顺序是怎样的?)生:从前向后的顺序(从左到右的顺序)师:在计算连加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从前到后的顺序)依次计算,先把前面两个数的相加,再把所得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师:2+3+2=7 2+2+3=7(三个数相加,加数的位置变化,结果不变)2.师:同学们,我们继续我们的旅程好吗?现在你来看一看我们的车上多少人?转眼间到站了,同学们这回你们再来看一看,车上的人数有没有变化?(变了)谁能来说一说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生:车上原来有8人,到站后从前门下车1人,从后门下车4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唐厝小学黄菁菁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2、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口算练习,了解学情。
开火车
开火车进行10以内的口算练习。
活动二:乘车游戏,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闽台缘博物馆,想去吗?
生:想。
师:考考你:乘车是要守规则的,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呢?
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
其实乘车也有很多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老师扮演司机,学生扮演乘客。
第一组为第一站,第二组为第二站,第三组为第三站,第四组为第四站。
游戏开始:车上原有3人,在第一站从前门上来2人,到第三站又上来2人,最后到了闽台缘博物馆。
请问现在车上共有几人?
根据刚才的提问,你能列式来解决吗?思考后请回答。
解决问题:3+2+2=?你是怎么算得?
活动三:角色扮演,深化知识。
1、现由学生当司机、售票员,老师再选5名同学当乘客?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给乘客编号)
2、嘀嘀,汽车就要出发了。
乘客同志请注意,现在已经到了第一站,请到站的前1、2、3号乘客下车吧!
3、滴嘀,汽车又要出发了,乘客同志请坐好。
嘀嘀,现在到了第二站站,请要上车的2名同志抓紧时间上车吧!嘀嘀,汽车又出发了……
4、思考:刚才车上有多少人?在游戏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哦,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那你估计最后车上的人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那么你又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5、分小组讨论:你打算怎么列式,又如何计算呢?还有其它列式吗?谁能用摆一摆的方法试试,利用磁性黑板让学生展示其操作过程。
活动四:学具操作,知识巩固。
呵,看来同学们不但能仔细观察,还善于动脑思考,真不错!
1、书中试一试,请利用学具摆一摆,并将结果填写在相应的方框中。
如果你很快便能知道结果,就直接填下来吧!
2、看来同学们对今天的知识掌握得还不错,那我们再开开火车吗!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教学反思:
一、贯穿主线,让学习的脉络更清晰。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课题“乘车”为线索,设计了“开火车出发(复习10以内的口算)——游闽台缘博物馆——乘坐公共汽车(提出并解决问题,学习新知)——学生扮演,深化知识——学具操作(练习与巩固认知)”等几个重要环节,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巧设问题,让估计思想得以渗透。
“猜一猜,今天老师是怎样来到学校的?”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以此作为课的导入,让学生觉得自然而不陌生,在激发学生好奇意识的同时,同样培养了学生有依据的估计思想,当然也非常巧妙地揭示了课题。
三、借题发挥,让行为意识深入人心。
“乘车是要守规则的,你知道乘车时需要遵守什么规则吗?”这个问题看似与本课教学目标无关,但在学生交流中,能让学科知识交互渗透,更能潜移默化的让安全教育、先下后上、注意秩序等行为意识深入到学生幼小的心里,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