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笔记(注释)整理
地理高一笔记内容整理
地理高一笔记内容整理上了高中,就要开始学会自己做笔记了,特别是对于地理这种知识点比较多的学科而言。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高一笔记内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高一笔记内容1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课本P18图2.1)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
2.常见功能区: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课本P19~21)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参看课本P22图2.7)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的不同等级(课本P25~26)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课本P28~29图2.13,2.15)1.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城市相距较远.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3.城市服务范围六边形嵌套模式可以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第三节城市化一、什么是城市化(课本P31~32图2.17,2.18)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课本P33图2.20)2.逆城市化3.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课本P32图2.19)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本P36~37图2.25)2.城市环境问题(课本P37图2.26)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课本P38)⑴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
⑵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地理高一笔记内容2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2.不同类型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则(课本P58图4.2)二、工业区位选择(课本P59~60)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2.案例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变化(课本P60图4.5)3.社会、环境需求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课本P61图4.6)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课本P62~63)1.工业联系⑴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工厂之间存在产品与原料的联系⑵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3.工业地域⑵工业地域按形成分类⑶工业地域按性质分类业地域形成原因:工业集聚二、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课本P63~64)1.工业分散2.工业地域联系一、传统工业区1.概述(课本P65)2.鲁尔区(课本P65~67图4.9、4.12、4.13、)⑴区位优势: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较近(法国洛林铁矿);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详解
必修1 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一、宇宙定义:“宇”是无限的空间,“宙”是无限的时间,宇宙是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
特性物质性:宇宙由天体组成天体定义:构成宇宙的不同形态的物质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运动性:宇宙中天体是运动的天体系统定义:邻近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分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1)必须离开地球大气飞行方可称天体,例如:北极星、星际空间的气体、运行的人造卫星。
待发的人造卫星、空中飞行的飞机、课桌、陨石不是天体。
(2)哪些天体系统不包括地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3)总星系是宇宙(×)总星系是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
河外星系是天体(×)河外星系是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大,其他围绕其运转八大行星分类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1)冥王星降为“矮行星”的原因:轨道与海王星相交;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2)运行方向:八大行星为自西向东,逆时针,彗星为顺时针(3)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火烧木头灰烬多,有光环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离太阳距离逐渐增大,温度逐渐降低、公转速度逐渐降低、公转周期逐渐增大(5)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卫星数最多的是木星(质量、体积最大),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太近),逆向自转的是金星(太阳从西边出)和天王星(躺着的姿势绕太阳运转)(6)在太阳系中,与地月系并列的天体系统还有5个,即有卫星的行星还有5个(7)三类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巨行星,最小的是类地行星三、地球(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特性普通性:与其他行星比,地球质量、体积、密度和自转、公转等都很普通特殊性: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1.自身条件 (1)适宜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大气的保温作用(2)适宜大气日地距离适中(3)液态水2. (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宇宙环境安全八大行星互不干扰运行特点: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利)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辐射定义: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放射能量和传递能量电磁波紫外区、红外区、可见光区(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来源: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核聚变反应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能量):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维持地表温度,推动地球上水、大气循环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弊)1、太阳大气层分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地理笔记高一
高一地理笔记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地球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其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
2. 地球的的大小: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千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之一。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己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3小时6分4秒。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三、地球的内部结构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外核、内核、地幔和地壳四层。
2. 地球的外部结构:地外部结构分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三层。
四、地球的大气层
1.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由外部的对流层、内部的平流层和臭氧层组成。
2. 地球的大气层的特点:地球的大气层对地球生命活动的影响显著,包括对光的吸收、对热量的调节和对天气的影响等。
五、地球的水文循环
1. 地球的水文循环:地球的水文循环由蒸发、降水、地下水和河流等过程组成。
2. 地球的水文循环的特点:地球的水文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对气候、环境和生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地球的板块构造
1. 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板块构造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层在地球表面的移动和变形。
2. 地球的板块构造的特点:地球的板块构造是地球表面变
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地球表面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汇成汇总,推荐文档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图示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注释)整理有图.docx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银河系{ I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I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6)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 星、海王星。
2)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氫和氫;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 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遽。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髙原区,西北陆,典型城市,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盆地,典型城市。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结构P6)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r 地月系(课本P4)总星系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二节,第三节,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__ 、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35动方向 空为顺时针。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
/h )。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S 4-14地球公转图示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速度真正周期: 一个 怛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1.昼夜交替地理意义 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 46秒 1. 昼夜长短的变化2. 正午太阳髙度的变化3. 产生四季和五带1CB★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一一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 26' 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一、地理专业术语
1、地理学:是以物质和社会空间形态、运动规律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其生物、社会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研究全球和各地域地理现象、规律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2、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由不同地貌要素形成的地貌现象及其分布概况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3、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及变化规律的学科,也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4、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其形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也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5、地理信息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的获取、编码、存储、处理等方面的科学和技术,从而实现地理信息的可视化与空间分析能力。
二、地理现象
1、地质现象:是地球层面上的地质构造等物质要素的空间变化形式和分布规律,如岩石、滩谷、地震、地震活动等。
2、气象现象:是地球表面要素对大气和水文过程影响的空间变化形式和分布规律,如气温、气压、降水、云量等。
3、生物现象:是地球上植物和动物空间聚集形式及其分布规律,如森林、草地、湿地、水产动物种群等。
4、人文现象:是指人类活动的空间变化形式及其分布规律,如分布、居住、文化、遗产、工业集聚区等。
高一地理笔记
高一地理笔记(原创实用版)目录1.地球和地球仪2.地图3.天气和气候4.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5.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6.人口与城市化7.区域发展与差异正文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位于离太阳第三近的位置。
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 24 小时,绕太阳公转一周则需要 365.25 天。
2.地球仪:地球仪是一个缩小的地球模型,用于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理特征、国家和地区分布等,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
二、地图1.地图的种类: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
自然地图主要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主要包括行政区划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工业图等。
2.地图的阅读:阅读地图时,需要掌握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以便正确理解地图信息。
三、天气和气候1.天气:天气是指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要素。
2.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温度和降水。
四、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是一种集采集、处理、分析、显示地理信息为一体的技术。
2.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五、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水、生物、矿产等。
2.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环境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
六、人口与城市化1.人口:人口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2.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七、区域发展与差异1.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一个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过程。
2.区域差异: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素、政策等原因,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发展水平、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学习高一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学会如何阅读地图,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变化,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认识到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人口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区域发展与差异。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专题一1、天体恒星光热气球星云气体尘埃行星绕恒星转卫星绕行星转彗星慧头彗核慧发慧云慧尾2、总行系银河系河外星系3、太阳大气光球太阳黑子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由内到外,温度由低到高,光度由大到小,厚度由大到小)*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主要标志4、太阳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大气层(由内到外)5、八大行星(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6、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专题二1、恒星月:月球公转周期27.32日(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均自西向东)2、塑望月:29.53日3、月相变化新月(朔)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望)凸月下弦月峨眉月4、日食太阳月亮地球(月球遮住太阳,发生在新月)5、月食太阳地球月亮(地球遮住太阳,发生在满月)6、黄道地球轨道白道月球轨道7、朔望月大潮上下弦月小潮8、涨落潮时间差12时25分专题三1、太空探索的意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专题四1、太阳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2、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时)3、角速度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到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秋分到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秋分昼夜等长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7、太阳直射点3.21 赤道春分6.22 北回归线夏至9.23 赤道秋分12.22 南回归线冬至8、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专题五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板块构造学说由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发展而来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汇总
必修1 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一、宇宙定义:“宇”是无限的空间,“宙”是无限的时间,宇宙是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
特性物质性:宇宙由天体组成天体定义:构成宇宙的不同形态的物质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运动性:宇宙中天体是运动的天体系统定义:邻近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分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1)必须离开地球大气飞行方可称天体,例如:北极星、星际空间的气体、运行的人造卫星。
待发的人造卫星、空中飞行的飞机、课桌、陨石不是天体。
(2)哪些天体系统不包括地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3)总星系是宇宙(×)总星系是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
河外星系是天体(×)河外星系是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大,其他围绕其运转八大行星分类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1)冥王星降为“矮行星”的原因:轨道与海王星相交;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2)运行方向:八大行星为自西向东,逆时针,彗星为顺时针(3)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火烧木头灰烬多,有光环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离太阳距离逐渐增大,温度逐渐降低、公转速度逐渐降低、公转周期逐渐增大(5)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卫星数最多的是木星(质量、体积最大),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太近),逆向自转的是金星(太阳从西边出)和天王星(躺着的姿势绕太阳运转)(6)在太阳系中,与地月系并列的天体系统还有5个,即有卫星的行星还有5个(7)三类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巨行星,最小的是类地行星三、地球(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特性普通性:与其他行星比,地球质量、体积、密度和自转、公转等都很普通特殊性: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1.自身条件 (1)适宜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大气的保温作用(2)适宜大气日地距离适中(3)液态水2. (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宇宙环境安全八大行星互不干扰运行特点: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利)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辐射定义: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放射能量和传递能量电磁波紫外区、红外区、可见光区(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来源: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核聚变反应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能量):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维持地表温度,推动地球上水、大气循环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弊)1、太阳大气层分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高一必修一地理笔记整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笔记整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必修一地理笔记整理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一地理笔记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必修一地理笔记整理篇一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2.高一必修一地理笔记整理篇二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1、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划分:凡是以地球自转轴为中心,以东西方向为轴,分别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2、晨昏线的确定:太阳光直射点与晨线和昏线之间的各纬度叫晨昏线;从赤道开始,经过极点,到北极为昏线。
3、日出日落:当地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穿过时,正好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
反之,地球从北回归线往南穿过时,则正好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4、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①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相反;③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5、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1)影响昼夜长短变化的因素: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2)形成昼夜长短变化的条件: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3)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产生的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6、地图上常用的比例尺: 1: 25000、 1: 50000、 1: 100000、1: 500000。
7、地理事物发生的空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时间差异和方向差异两个方面。
(1)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地点可能处于不同的时间,如北京时间、纽约时间、伦敦时间、巴黎时间等;(2)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地点可能具有不同的方向,如东偏北20°、东偏南20°、南偏西20°等。
8、国家基本的经济制度( 1)国有制( 2)共同富裕( 3)按劳分配8、国家基本的经济制度( 1)国有制( 2)共同富裕( 3)按劳分配9、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4)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10、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高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笔记
高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笔记1.高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笔记篇一1.经度渐变:东度增加到东经,西度增加到西经。
2.纬度渐变:向北的度数增加到北纬,向南的度数增加到南纬。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相互平行的圆,赤道是纬度最长的圆,向两极逐渐变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线的判断:东经沿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减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性和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和洋流的凸向: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
2.高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笔记篇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一时刻的全球情况:在直指所在的半球,白天比黑夜长,纬度越高,白天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端日现象;在另一个半球,白天比黑夜短,纬度越高,白天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高一必修一地理笔记总结
高一必修一地理笔记总结地理作为一门必修科目,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高一必修一地理内容涉及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也为后续地理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高一必修一地理的笔记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偏扁形。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一昼夜,同时也沿着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
- 时间与经度:地球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与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时间为基准。
- 地图的制图要素:地图由比例尺、图例、方位角和纬经网等要素组成。
2. 自然地理环境- 气候系统:地球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等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了地球上的气候。
- 中国的气候:中国地处北亚季风地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有四季明显的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也有干旱和寒冷的高原气候。
-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下渗等。
3. 生物地理环境-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生物栖息地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 中国的自然植被:中国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沙地和湿地等,受到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是人口集中和经济活动发展的地区。
这些是高一必修一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和概念,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地图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规律和现象。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高一阶段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不断拓展自己的地理知识和视野。
高三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高三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1.高三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篇一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高三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篇二区时、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2、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
T1一T2=N1一N2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3.高三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篇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高一地理第一章知识点笔记
高一地理第一章知识点笔记一、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地球表层、大气、水文和人类等。
地理学通过采用实地考察、实验研究、数学模型等多种研究方法来揭示地球上自然与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
1.1 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一门涉及地球表层、大气、水文、生态、人类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地理学是以空间为核心,研究事物的分布、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1.2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外核和内核则在地幔之下。
1.3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现象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和赤道附近的球面膨胀现象。
公转使得地球形成了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温度差异。
1.4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采用实地考察、实验研究、遥感技术、数学模型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实地考察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地理现象,实验研究则可以通过人工环境模拟来探究规律,遥感技术和数学模型则能够辅助分析和预测地理现象。
二、宇宙与地球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星体和物质的总称,地球则是人类居住的行星。
地球在宇宙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具有独特的生命存在条件。
2.1 太阳系和星系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系统。
太阳系属于银河系这个星系中的一部分。
2.2 地球的位置和运动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个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
地球除了自转和公转运动外,还具有倾斜轴和地理经纬度系统。
2.3 地球的能量来源地球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通过太阳辐射的照射和各种气象系统的运动,地球上才能形成各种自然环境和气候。
三、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地球的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磁气圈等。
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
3.1 大气圈和大气层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磁气圈等组成。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笔记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笔记
一、地理概念。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其内部空间空间格局和现象动态变化规律的总和。
它是一门以空间结构性和动态性联系起来的交叉学科,涉及地质、气候、土地利用、生态、人口、经济、文化等。
二、空间分析的基本步骤。
1、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的定位。
首先根据具体问题选定研究范围与对象,即确定研究要素。
2、属性数据的统计分析。
其次,对研究要素进行全面、准确的统计分析,确定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建立模型研究。
3、空间属性分析。
最后,结合空间信息系统(GIS)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域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以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处理、表达、模拟、分析、展示地理信息的工具。
它将地理相关数据进行空间联系,及时地反映出相关现象及其变化,并可进行数学建模,对不同地理空间现象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
GIS具有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属性分析等功能,可以实现全面的地理空间分析,可以迅速准确地给出结果。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详解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详解
一、陆地地貌作用(Landform Evolution)
陆地地貌作用是构成地球表层景观特征的主要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
1. 构造作用:构造作用是地质变形作用的综合表现,是地壳结构变异、活动性构造
形态的总称,主要有断层和褶皱两大类。
(1)断层:断层是地壳变形作用发育形成的,主要表现是地层间和深层构造单元中
的断裂并在表面上形成层理、节理或断层,发育主要有正断层、逆断层和抬升断层三种。
(2)褶皱:褶皱也是地壳变形作用发育形成的,它表现为地层面上发育的起伏、纵
向折线,形成折本山、悬崖、凹陷和其他各种褶皱。
2. 成岩作用:成不作用也叫次生作用,是指地壳变形作用后,地层表面受到气象因
素(如降水、风流、冰蚀)等外界作用而影响,使地层发生和晶圆变形、岩石崩解、磨损
和剥蚀等主要现象,从而改变地表形态的作用。
二、地质演化的根本原因(Basic Reasons for Geological Evolution)
地质演化的根本原因是来自太阳系的外力和内在生成力的复合作用,外力包括地球环
境的变化(如气候降温、地球长变快、太阳风的冲击)、其它行星的引力和太阳系其它物
体的影响,内在生成力主要是由地壳的构造、岩浆活动和岩石变形等地质作用机制所形成,把地台运动、大陆碰撞、大陆走滑等各种构造断裂而形成活动构造带与这些作用机制结合
在一起,形成抬升、剥蚀、磨损和沉积等地质演化现象,形成地貌形态。
地理笔记 (高一 部分)
地理笔记Chap1 宇宙中的地球1.4 地球的结构1、内部圈层(1)测量原理:地震波的传播平均17km,大陆平均33km,高山/高原60—70km,海洋平均6km2、外部圈层(1)大气圈密度随高度快速衰减上界:2000-3000km(1个分子/cm3)(2)水圈物态: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存在位置: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3)生物圈生物世界生态系统= 地壳(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生物是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Chap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2.1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1、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与矿产矿物:具有确定化学组成、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3000种)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150种)形态: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突然汞固态:大多数。
石英(二氧化硅)(自然界最多!)分类:金属矿:黑色,有色,稀有,贵…非金属矿:能源类,宝石类(2)岩石2、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定义:岩石圈与其下软流圈之间大规模的物质循环推动的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能量转换:放射能——热能——机械能沧海桑田,地壳物质形态持续转化(2)岩石转化教材34 图2-7A:侵入/喷出作用后冷凝B:分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埋藏及成岩作用(岩浆岩与变质岩都可能分化)C:变质作用(岩浆岩与沉积岩都可能变质)D:熔化(岩石都会熔化)本节难点: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2.2地球表面形态1、原因内力:来自于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外力:来自于太阳能,地表物质破坏、搬运和堆积内外力作用的比较(英才P20表)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六大板块:欧亚,美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教材37,图2-10关系:互相挤压碰撞相邻板块彼此分离关键点:读图分析宏观地形的成因几种情况:参考: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英才P21,右下)(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百度:地壳中的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褶皱:(背斜)断层:断层线上岩石破碎,不抗侵蚀读图解读褶皱与断层(英才P21,左上)概念:断层与断裂;地堑与地垒(英才P21)(3)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火山喷发:岩浆喷出地表地震: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3、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主要外力作用:分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五种外力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英才P23,右下)不同地区的外力来源:风力,流水,冰川,海浪,…(英才P24,左)地表形态:内力作用的基础上,外力塑造本节难点:(1)背斜、向斜的判断;(2)背斜、向斜的性质;(3)地堑与地垒的判断;(4)外力作用及其不同来源2.3 大气环境大气垂直分布:对流层——平流层——高空大气(教材P43图)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变化与各种天气过程,是能量传递与转换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笔记整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专题一1、天体恒星光热气球星云气体尘埃行星绕恒星转卫星绕行星转彗星慧头彗核慧发慧云慧尾2、总行系银河系河外星系3、太阳大气光球太阳黑子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由内到外,温度由低到高,光度由大到小,厚度由大到小)*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主要标志4、太阳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大气层(由内到外)5、八大行星(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6、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专题二1、恒星月:月球公转周期27.32日(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均自西向东)2、塑望月:29.53日3、月相变化新月(朔)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望)凸月下弦月峨眉月4、日食太阳月亮地球(月球遮住太阳,发生在新月)5、月食太阳地球月亮(地球遮住太阳,发生在满月)6、黄道地球轨道白道月球轨道7、朔望月大潮上下弦月小潮8、涨落潮时间差12时25分专题三1、太空探索的意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专题四1、太阳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2、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时)3、角速度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到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秋分到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秋分昼夜等长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7、太阳直射点3.21 赤道春分6.22 北回归线夏至9.23 赤道秋分12.22 南回归线冬至8、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专题五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板块构造学说由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发展而来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3、地震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级地震烈度地震波(横波纵波)等震线震兆4、烈度影响因素客观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建筑结构天气位置时间主观防灾意识措施(经济)5、地震引发次生灾害6、火山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专题六1、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颗粒较粗喷出岩玄武岩颗粒较小沉积岩: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2、矿物:有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专题七1、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2、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海蚀地貌杭州湾以南山东辽宁半岛险峻海积地貌杭州湾以北平坦风成地貌——风蚀地貌侵蚀风机地貌搬运堆积黄土地貌——塬(范围广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质地疏松)梁(长条形的黄土高原)(持水性好)峁(孤立的黄土丘)3、等高线疏密程度密——坡度大疏——坡度小形状特点从中心向四周降低——山峰从中心向四周升高——盆地洼地4、地貌与农业生产海拔较低——种植业畜牧业海拔较高——林业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专题八1、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气——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集中主要水汽和固体尘埃(赤道地区对流层厚,两极薄)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电离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反射无线电波,出现美丽耀眼的极光散逸层:。
3、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云遮挡反射可见光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专题九1、热力环流:由于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表不同地区冷热差异,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方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3、大气环流1)产生因素:太阳辐射的纬度不均,海陆间热力差异2)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4、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1)判断南北半球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2)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15℃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最热月<>5℃寒带气候3)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专题十1、季风气候1)东亚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冬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主要风向:夏季东南风(暖,湿)冬季西北风(冷,干)2)南亚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主要风向:夏季西南风(热,湿)冬季东北风(温,干)2、季风与农业夏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北旱南涝专题十一1、台风(左图)热带气旋(对产生于北纬5度到20度之间)北逆南顺空气做上升运动(辐合),出现阴雨天气2、寒潮(右图)反气旋北顺南逆空气做下沉运动(辐散),晴朗干燥3、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过境前温度高气压低过境时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过境前温度低气压高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3、梅雨(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原因:准静止锋专题十二1、全球变暖1)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2)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③植树造林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1)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2)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3)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3、酸雨1)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2)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3)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4)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第四篇专题十三1、水循环1)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2)类型: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四个环节陆地内循环海洋循环2、河水补给1)降水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一致洪水期夏秋枯水期冬春2)冰川融水与气温高低变化而变化夏多东少3)积雪融水与气温高低变化而变化春汛专题十四1、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水资源危机自然原因:数量有限,时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用水量增加,浪费污染严重(生产生活)专题十五1、洋流1)类型①按因素:风海流:行星风系为主要动力密度流:密度差异(温度和盐度)补偿流:水平补偿流垂直补偿流涌升流沉降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②按水温的相对高低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2)分布规律①北半球:顺时针环流南半球:逆时针环流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③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西南季风)冬季逆时针(东北季风)3)影响①洋流对于全球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洋流影响海洋生物分布,形成渔场寒暖流的影响: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涌升流的影响:南美洲的秘鲁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2、厄尔尼诺现象东涝西旱3、拉尼娜现象东旱西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