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论语_奢则不孙_片段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50句(三)
论语经典名句50句(三)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篇》解释: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赏析:此句指人的居住环境当以有仁厚之德为美,以为仁德追求内蕴有审美情趣,表达了古代儒家关于伦理与审美相结合的价值观念。
2、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篇》解释: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公正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才能够公正地厌恶应当厌恶的人。
赏析:此句鼓励人们努力成为一个具备仁德的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判断力,面对各种人或事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并且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篇》解释: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恭敬,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赏析:此句体现了道德规范和待人处事的标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篇》解释:违反礼的事不看,违反礼的事不听,违反礼的事不说,违反礼的事不做。
赏析:此句体现了“礼”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符合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大智慧。
赏析:此句强调了学习中实事求是的精神,孔子认为,求学的人都应该培养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学习不能有任何的虚假,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正视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以谦虚的态度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地进步。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七则》解释: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论语》“奢则不孙”片段赏析
地 位更高 了
。
,
但 他 仍牢记 母 训
,
,
保 持 节 俭 的好 习
、
有
一
次
军 队造 了
。
一
批 战船
,
战船 造 好 后
,
丁 匠 们将 剩 下 的 竹 头
木屑
,
扔 得 岸 上 到 处 都是 放 在 仓库 里
。
陶侃 看 了
觉 得很 可 惜
就 叫 人 把 这 些 边 角 料 收拾 起 来
,
大伙 儿 看 了很 纳 闷 : 这 些 竹 头
。
,
这都
是 陶侃 起 的 榜样作 用
英 国 女 王 伊 丽 莎 向二 世 经 常 说 的
一
句英 国谚 语 是
”
“
:
节 约便 士
,
英镑 自
来
。
每 天 深 夜 她 都 亲 自熄 灭 向金 汉 宫
,
小 厅 堂 和 走 廊 的灯 膏 要挤 到
一
她 坚 持 自己 用 的 牙
点不 剩
。
日本 著名 的丰 田 公 司
走在上 面也 不滑 了
” 。 。
铺在营门 口
“
地上
一
铺木 屑就 干得 多
,
大 伙 儿 都 高兴 地 说 :
没 想 到木 屑 还 派 上 了这 么 大 的
用场
第二 年
,
1 氐 族 人 李 势 占据 了 四 川
,
。
晋朝 派兵 去攻 打李势
,
,
需要 赶造
一
批
。
战船 实
,
可 是 时 间很 紧
,
来 不 及 把材 料 备 齐
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
论语全文及赏析【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论语述而篇第七
论语述而篇第七【本篇引语】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原文】71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注释】(1)述而不作:述,传述。
作,创造。
(2)窃:私,私自,私下。
(3)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谁,学术界说法不一。
有的说是殷商时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贤大夫”;有的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个人,有的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
【译文】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
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
【原文】72 子曰:“默而识(1)之,学而不厌,诲(2)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注释】(1)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2)诲:教诲。
(3)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评析】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
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
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原文】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1),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奢则不孙,俭则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篇第七㉟-㊱㉟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㊱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奢:过于奢华,奢侈。
不孙:就是骄傲、傲慢的意思。
过于节俭的时候,就会显着鄙陋。
固:是鄙陋、寒酸之意。
我们再来看这句话,把它放在一个人身上就很好理解了,一个人过于奢华的时候就会显得很不逊,没有礼貌,很骄纵,很骄狂。
如果过于节俭,就会显得很寒酸,很鄙陋。
我们举生活当中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是很奢华的,你看这个人就充满着傲慢,充满着无礼;如果一个人生活又过于节俭?用我们生活当中的话——太寒酸了,不合乎礼,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的小气,这个也是不行的。
最好的是取其中,不过于奢华,要懂得节俭,但是节俭的同时又合乎礼,又不会显得过于寒酸,这是取中——中道。
与其不孙也,宁固。
可是如果不能取中的时候,与其太过于骄纵,那么宁可选择不及。
骄纵、奢华是过;简陋、太过于寒酸是不及,就是固。
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过犹不及,最好是取其中,如果不能取其中的时候,我们宁可选择不及,一定不要选择过。
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恰恰相反,我们举生活当中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的生活过于奢华、骄纵和显得比较寒酸,更多的人愿意去选择骄纵,选择奢华。
我们再举生活当中其他的例子就更好理解了:一个人过于浪漫,过于能说会道,不见得是好事情,过于的另一面就是不及。
一个人过于浪漫、过于会说;还有一个人,没有情调,过节也没有什么礼物,也不懂得浪漫。
我们很多人这个时候会选择过于的那个人,会选择更浪漫的那个人,但是实则这是不对的,“与其不孙也,宁固。
”宁可选择不及的,为什么呢?不及的伤害性更小,过的伤害性更大。
我们去想一想,过于浪漫的那个人,对人的伤害性是不是会大?因为你要懂得一个道理,他不光对你过于浪漫、过于会说,对其他人也是如此。
为什么我们说,总是有很多渣男、渣女,因为他招人喜欢。
因为他过。
那个部分他表现得特别好,我们喜欢,他是这样对我们的,同样也是这样对待他人的。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原文及解释
“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原文及解释名句: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摘自:《论语·述而篇》解释:生活奢侈了人就不恭顺,节俭的人生活就简陋,与其不恭顺,宁可过简陋的生活。
述而篇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斋,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论语·述而篇第35章》孔子因何在“不孙”与“固”之间选择后者?
《论语·述而篇第35章》孔子因何在“不孙”与“固”之间选
择后者?
7·35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
孙:同“逊”,谦让,恭顺。
不孙有越礼的意思。
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过分节俭了就会寒酸。
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
孔子为什么要在“不孙”与“固”之间选择后者呢?
朱熹作注说:“奢俭俱失中,而奢之害大。
”张居正也认为:“盖奢而不孙,则越礼犯分,将至于乱国家之纪纲,坏天下之风俗,为害甚大。
若俭而固,则不过鄙陋朴野而已。
原其意犹有尚质之风,究其弊亦无僭越之罪,不犹愈于不孙者乎?”
春秋末期,奢侈豪华之风在各国诸侯、大夫中盛行,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
孔子对这种越礼、违礼的行为极为不满。
因此,讲了上面的话。
奢侈的弊端在于越礼,过分节俭的弊端在于简陋、鄙陋,使人感到寒酸。
相比之下,奢侈的弊端更大。
故而在两者之间,宁可选择过分节俭,也要维护礼的尊严。
附:
【原文】
7·35 子曰:“奢则不孙①,俭则固②。
与其不孙也,宁固。
”
【注释】
①孙:同“逊”,谦让,恭顺。
不孙有越礼的意思。
②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
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
古诗论语翻译赏析
古诗论语翻译赏析《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
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
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
ORg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
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
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论语述而篇每篇赏析 论语述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述而篇每篇赏析论语述而篇原文及翻译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摘自《论语》【注释】①孙:同逊,恭顺。
不孙,即为不顺,这里的意思是“越礼”。
②固:简陋、鄙陋。
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孔子讲学图
孔子说:“奢侈而致骄,甚至越礼,俭而致陋,以至于思想守旧;与其骄奢,宁可固陋。
”
美的瓜果特色乡镇邵东简家陇镇
本章节孔子认为,对奢侈与节俭间的关系来说,奢侈了人就会越礼,但节俭了就会寒酸守旧。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自然本性的表现。
我们平时常常所闻见的是:到富贵之人往往骄纵安逸,贫穷之人往往节俭勤劳。
其实这都是人的本性所决定。
然而,孔子认为尽管节俭会使人感到寒酸守旧,但对于骄奢越礼之举,他却宁可选择寒酸守旧。
湖南邵东太云山欢迎你
纵观历史,一个朝代的败亡皆是吏治的腐败,大小官员因追逐骄奢而贪婪,导致下层民众无法生存而官逼民反。
于是乎,必有人借其势而促成改朝换代。
因此,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而言,宜可寒酸守旧安稳社稷,不可骄奢越礼失掉天下!孔子这种观点是无可厚非的。
传承红色经典/衡宝战役革命先烈陵园/湖南邵东灵官殿
《论语》浅释.每日一选译。
与其不孙也,宁固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与其不孙也,宁固
【原文】
子曰:“奢则不孙(1),俭则固(2)。
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述而第七》)
【注释】
(1)孙:同“逊”,恭顺。
不孙,即不谦逊,骄傲自大。
(2)固:简陋、鄙陋。
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翻译】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变得骄傲,节俭了就会流于固陋。
与其骄傲自大,我宁可寒酸固陋。
”
【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
所谓两害相全取其轻。
尽管节俭容易让人感到固陋,但固陋在己,不逊则凌人。
孔子重仁道,不逊之失更大。
故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而且古人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由此,更可知二者之间该如何取舍了。
【延展】
1、你有节俭的美德吗?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俭约”?
2、你觉得生活中做到“俭约”有什么好处?但是“过犹不及”,该如何恰如其分体现“俭”的美德呢?请举例说明。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的意思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的意思
关于奢侈与俭朴,那么就比较宁固这两者吧!
早期,当奢侈与俭朴被认为是一个人个性劣弱与优越之间的界限。
贤明之人早
已驾轻就熟地驾驭起俭朴与奢侈之间的平衡,以便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宁固状态。
对于我们,要想实现该宁固的境地,无非从实行简捷的生活方式开始。
要建立宁固的开端,就得学会发现生活中最美好的特色。
比如说,选择温和的
自然风景区,去体会美的自然风光。
我们可以走得更深进一步,去体验自然状态下的社交元素,例如徒步野营;当然,精心挑选一份有品位的书籍,也是至关重要的方式。
在这里,暂时都不必太深究奢侈与俭朴的关系。
而当生活上有变化时,接下来
才是最关键的:我们要使用哪种方式来满足生活中出现的需要,并在经济上不花费太多——这时,俭朴与奢侈就体现出来了。
是保持俭朴,攒储到足够的财富去应付未来的所有需求;还是放弃未来,而满足当下的梦想,以奢侈的方式来迎接困境。
俭朴与奢侈不会矛盾,但是要判断什么时候该按奢侈来,什么时候该按俭朴来,这需要十足的实践能力,代价颇大。
但无论做出所有的决定,宁固的心态则始终可以在之中延续;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展开,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走下这条夹在俭朴与奢侈之间的坦途。
《论语》阅读检测试卷含答案
《论语》阅读检测试卷含答案《论语》阅读检测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
(31分)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与《》、《》、《》一起,被合称为家文化的四大经典作品。
2.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_____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4.子曰:“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__,而亲仁。
行有余力,________________。
”5.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理解书里面的内容,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什么也学不到。
正如《论如》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明复是研究的重要方法,且对研究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孔子关于这一意思的言论是:“________,”。
9.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子曰:“性相近也,_______________”12.子曰:“道不同,____________。
”13.孔子关于教诲人不该该有贫繁华贱之分的言论是:“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20分)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正确的选项是()。
小古文110篇含翻译图文打印版第十期
经典诵读小古文欣赏与诵读第十期第二十一组颜氏家训101、施则奢,俭则吝孔子曰:“奢则不孙(xùn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nìng)固。
”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颜氏家训》节选之一注释:①孙:同“逊”恭顺。
②固:鄙陋。
③周公:名姬旦。
周文王之子。
译文:孔子说:“奢侈就显得不恭顺,俭朴就显得鄙陋。
与其不恭顺,宁可鄙陋。
”孔子又说:“假如有一个人有周公那样好的才能,但只要他既骄傲又吝啬,那其它方向也是不足道的。
”这么说来就应该节俭而不应该吝啬了。
节俭,是指减省节约以合乎礼数;吝啬,是指对穷困急难的人也不救济。
现在肯施舍的却也奢侈,能节俭的却又吝啬,如果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可以了。
评语:祟尚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俭朴之人却往往失之吝啬;乐善好施,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好施之人去往往失之于奢侈,我们应努力培养一种“施而不奢,俭而不吝”的完善品格。
102、人在少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xiá),熏渍(zì)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曰:“无(wù)友不如己者。
”——《颜氏家训》节选之二注释:①神情:思想情操。
②与:结交。
③款狎(xiá):不庄重的亲近。
④熏渍(zì)陶染:熏陶感染。
⑤操履:操行。
⑥艺能:技能。
⑦鲍鱼之肆:出售咸鱼的店铺。
鲍鱼:咸鱼,其气味腥臭。
肆:店铺。
⑧是之谓:即“谓是”,宾语前置。
说的就是这个。
是:这个。
译文:人在少年时期,思想情操尚未定型,受到与他亲近的朋友熏陶感染,言谈举止,即使并不是有意向对方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相似起来,何况操行技能等明显容易学习的方面呢?因此,和品学兼优的人在一起,好像进入种满芝和兰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自己就会变得芳香起来;和坏人在一起,就像进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发出腥臭。
《论语》中关于“谦逊”的语句
《论语》中关于“谦逊”的语句
1.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学而篇》)
高尚的人具有平和的性格,但不会盲目迎合。
而低贱的人则虽
然言行一致,但缺乏真正的和谐。
2.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研究而能适时实践,不是很开心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
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不生气,不就是君子吗?
3. 子曰:“齐奢则不孙,孙则不齐。
”(《论语·论语篇》)
人的行为要适度,过于奢侈就不能顺应孝道,孝顺就不能过分
奢侈。
4.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其言之不效也。
”(《论语·里仁篇》)
古代人说话之前会想好再说,不愿意说出不切实际的话。
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
看到有德行的人,要向他们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要自我
反省。
以上是《论语》中关于“谦逊”的语句。
谦逊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要求人们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谦虚、宽容和尊重。
这些句子表达
了儒家思想中对谦逊的理解和重视,对我们指导自己的言行起到积
极的作用。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2 六 君子之风 Word版含答案
六 君子之风西方人讲“绅士风度”,要求男性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优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
我们中国古人提倡的是“君子之风”。
有人说:“绅士风度是外国有钱人的讲究;而君子之风却是人人适用,无论是穷是达。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看来“君子之风”比“绅士风度”要好得多,它适用范围更广。
那么,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修养,才算有“君子之风”?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君子之风》。
一、字音孙.以出之(xùn) 恶.衣恶食(è) 一箪.食(dān ) 曲肱.(ɡōnɡ) 叶.公(yè) 女奚.不曰(xī) 知者乐.水(yào) 夫.子(fū) 二、通假字1.孙.以出之 孙,通“逊”,谦逊 2.知.者不惑 知,通“智”,智慧 3.女.奚不曰 女,通“汝”,你 三、一词多义1.质⎩⎪⎨⎪⎧①君子义以为质. 名词,根本,基础②文犹质.也 名词,本质2.以⎩⎪⎨⎪⎧①君子义以.为质 介词,把②礼以.行之 介词,按照③孙以.出之 介词,用④信以.成之 介词,依靠 3.道⎩⎪⎨⎪⎧①士志于道. 名词,正道②夫子自道.也 动词,说③任重而道.远 名词,路途4.其⎩⎪⎨⎪⎧①人不堪其.忧 代词,那②回也不改其.乐 代词,他的③乐亦在其.中矣 代词,那 四、词类活用1.而耻.恶衣恶食者 意动用法,以……为耻 2.一瓢饮.动词作名词,水 3.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4.曲.肱而枕之 使动用法,使……弯曲 5.士不可以不弘毅..形容词作名词,弘,远大的抱负;毅,坚强的意志 五、古今异义仁以为..己任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六、特殊句式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介词结构后置句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介词结构后置句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宾语前置句4.贤哉,回也 主谓倒装句5.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省略句6.未足与议也 省略句1.如何理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话的含意?[点拨] 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
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赏析
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赏析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部分:引言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这是孔子的名言。
孔子对节约的名言
孔子对节约的名言1.孔子告诫人们要勤俭节约的句子是孔子一向崇尚节俭,曾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他认为,吃粗饭,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种生活中也有着快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而得来的宝贵,与他看来就好比天上的浮云。
(《论语·述而》)。
“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宁固。
”奢华就显得不谦让,俭朴就显得简陋,与其不谦让,宁可简陋。
(《论语·述而》)。
在《论语·雍也》中,他赞美弟子颜回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甚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他说颜回真是贤德啊!吃一筐干饭,喝一瓢白水,住在狭小的巷子中,别人无法忍受这种穷苦生活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内心的快乐。
颜回真有贤德啊!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鲁国人林放问孔子礼的根本,孔子说:“这个问题很重大!就一般礼仪而言,与其过份奢侈,宁可俭省;就丧礼而言,与其大讲排场,宁可悲哀过度。
”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孔子想移居到九夷去住。
有人说:“那里太粗陋了,怎么办呢?”孔子说:“有君子居住过,怎么还会粗陋呢?”由此可见,其俭。
以上,希望能采纳。
谢谢2.关于节约的名人名言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细水长流,遇灾不愁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好处安身,苦处用钱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丵吾丵尔族)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欲求温饱,勤俭为要紧紧手,年年有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3.关于节俭的名言(论语)及意思1、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
《论语》试题
《论语》试题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②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季氏》)10.“知者”(智者)说话有什么讲究?请简要概括。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 _11.孔子认为在侍奉有德位的君子时,应如何正确说话?请简要说明。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阅读答案:10. (2分)智者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
11. (4分)①说话要沉稳,不要急躁;②说话要坦诚,不要隐瞒;③说话要察言观色,把握最佳时机。
译文:①孔子说:“可以跟他说话却不跟他说,就会失掉了朋友(错失人才);不可以跟他说话却跟他说,就会说错话。
有智慧的人不会失去朋友(错失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②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君子)还未说到,(你)就先说了,这叫急躁;(君子)已经说到,你还不说,这叫隐慝;不看脸色而贸然说话,这叫瞎子。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汇编:《论语》推荐《论语》四则(XX卷)20xx年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高三语文先秦诸子百家试题
高三语文先秦诸子百家试题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②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
立乎人之本朝【注】而道不行,耻也。
”(《孟子·万章下》)【注】本朝:朝廷。
(1)孔子和孟子对职权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的认识?(2分)(2)你是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罪”和“耻”的?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1)他们都认为,在什么职位就要做什么事,不越权。
(2分)(2)①“罪”指“获罪”。
地位低下却高谈阔论,评议朝政纲纪,是要获罪的。
②“耻”指“耻辱”。
出仕为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不这样做就是耻辱。
【解析】第(1)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
“职”即孔子和孟子语段中所说的“位”;“权”即孔子说的“谋其政”和孟子所说的“言”“道”。
两人对这一问题的共同观点,即“位”与职权应相当。
第(2)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分析。
孟子认为“罪”和“耻”的内容,分别是“位卑而言高”和“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即越权有罪,不履行职责便是耻辱。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
”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②孟子说:“地位低下却议论高官主管的政事,这是要获罪的。
在朝廷做官而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是耻辱的。
”2.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①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②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③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②耳矣。
”(《孟子·离娄上》)④孟子曰:“言无实不祥。
不祥之实③,蔽贤者当之。
”(《孟子·离娄下》)【注】①讱:言语迟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子曰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译文 孔子说 :“奢侈豪华就会不恭顺,节俭朴素就会固守仁德。与其不恭顺,宁
可固守仁德。”
赏析 除了上面所引的话,孔子还说过这么一句话:“礼,与其奢也,宁俭。”
意思是,我宁可节俭,也不奢侈浪费。孔子特别反对奢侈,认为“奢则不孙 (孙通逊,表示谦逊、恭顺),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意思是说,奢 侈就会骄狂,只有节俭才会长久地固守仁德。
12
小学高年级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们要去见君王。为了让自己更有面子,他们打算买些 麻来织礼帽。可是孔子认为麻的价格太昂贵,主张改用黑绸来做帽子,结果省 下了不少钱。
晋朝有一个大将军叫陶侃。他不仅多谋善战,而且俭朴清廉。 陶侃自小便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非常贤德,对陶侃要求很 严,经常教育他要勤劳节俭。陶侃牢记母亲的教诲,从小胸怀大志,虽然家道 清贫,仍坚持学武修文,希望将来能够报效国家。 后来,陶侃当上了将军,地位更高了,但他仍牢记母训,保持节俭的好习 惯。有一次,军队造了一批战船。战船造好后,工匠们将剩下的竹头、木屑, 扔得岸上到处都是。陶侃看了,觉得很可惜,就叫人把这些边角料收拾起来, 放在仓库里。 大伙儿看了很纳闷:这些竹头、木屑还有什么用处呢?大将军这么做, 未免太寒碜了吧!几天后,正巧下了一场大雪。雪一停,太阳一晒,积雪融化 了,地上又湿又滑。军营里进进出出的人又多,营门口被踩成了烂泥浆。这时 候,陶侃叫人到仓库里把木屑抬出来,铺在营门口。地上一铺木屑就干得多 了,走在上面也不滑了。大伙儿都高兴地说:“没想到木屑还派上了这么大的 用场。” 第二年,氐族人李势占据了四川。晋朝派兵去攻打李势,需要赶造一批 战船,可是时间很紧,来不及把材料备齐,船才造到一半,铁钉就用完了。造 船的工人正在着急,陶侃又叫人送来了他收藏的许多筐竹头。竹头本来就很结 实,又经得起水泡。工人就把竹头削成钉子,来代替铁钉。靠着陶侃送来的这 批竹头,战船很快就造好了,晋朝的军队才得以按时出发。
13
大家对陶侃节俭的品质深有感 触,从此军中浪费现象越来越少,这都 是陶侃起的榜样作用。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 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 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 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自己用的牙 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日本著名的丰田公司,在成本管 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工人的手套破 了要一只一只地换,纸张用了正面还 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 来节约水。 毛主席也是一个非常节约的人。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 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 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有一次,他主持召开会议。会议到 中午还没有结束,他便留大家吃午饭。大家到餐桌旁一看,餐桌上只有一大盆 肉丸炖白菜和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的传家宝。 我 们小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