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1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讲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
组成地壳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岩石圈:岩石组成了固体地球的坚硬外壳,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一 地壳物质组成(二)矿物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的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2矿物:具有确定的化学成、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元。
它是组成地壳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如盐、石墨、石英、铁矿石等。
矿产:在各类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它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3 矿物形态: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固态。
最多的是:石英。
4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
常见的金属矿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常见的非金属矿有: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按照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岩石。
A 岩浆岩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火成岩) 如:玄武岩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 如:花岗岩 B 1、形成过程: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 沉积岩2、沉积岩按沉积物分: 颗粒由大到小分有 —— 砾岩、砂岩、页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
3、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性、含有化石)岩层和化石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①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 ②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C 变质岩例如:石灰岩 大理岩 、页岩 板岩、 花岗岩 →片麻岩、 砂岩→石英岩二、物质循环(一)地质循环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湘教版必修1)课件 第2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2-5
3.如果图中a、b为等温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C.图示区域为陆地 B.图示区域为海洋 D.图示月份为7月
)
4.如果图中甲地区为某大陆的西岸,则甲地气候类型 可能是(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A.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图中纬度向南增大,说明是南半球,a等 温线在b等温线的低纬度一方,应该温度更高,同时看到在 30° 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主要分布在30° 的南侧,说明此时 是南半球的夏季,陆地上的气温应该高于海洋,陆地上的等 温线向高纬凸出。第4题,如果图中甲地区为某大陆的西 岸,则甲地区位于30° ~40° 大陆西岸,应该属于地中海气 候。
易错点提醒 1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 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 国北方春季的沙尘暴天气。 2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 现。秋冬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春季多出现在 黄河流域。
3还有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冷气团气温一定在0℃以 下,夏季因气温高没有冷锋活动。实质上,冷气团与暖气团 是两个气团相比较而言的,气温高的为暖气团,因而,夏季 有许多气温在0℃以上的冷气团,冬季也有气温在0℃以下的 暖气团。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活动引起 的锋面雨。
锋线是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是“2月10~12日某 地区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1)~(锋 C.北半球暖锋
) B.南半球暖锋 D.南半球冷锋 )
(2)12日没有形成云雨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锋面移动速度减慢 B.锋面性质发生变化 C.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 D.冷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
走向高考· 地理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湘教版必修1)课件 第2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2-6
1.据图甲分析,15日至17日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最 可能是( )
2.关于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图正确的是 ( )
3.据图乙,关于16日昼夜温差较小原因的描述正确的 是( ) A.①变小、④变大 C.①变大、③变小 B.③变大、④变小 D.②变大、③变小
答案:1.D
2.C
3.B
解析:第1题,16日日最高气温降低、日最低气温升 高,应为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的保温作 用强;17日气温升高,所以应为暖锋过境。第2题,暖锋过 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第3题,16 日应为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 强,即③变大、④变小。
西向东绕一周,而南极大陆冰雪覆盖,气温极低,必然影响 周围水域的海水温度,同时,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形成 的海洋上的冰山融化时吸热降温,因此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 流,并且为世界最强大的寒流。
高频考点梳理
一、水循环的类型、作用及人类活动施加的影响 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 不同区域间的水循环过程具有的特点及作用各不相同, 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2.水循环 3.洋流的分布 及其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基础知识整合
一、水循环 1.概念: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 之相伴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 2.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类型及主要环节
,维持全球水 促进各种水体间的 的总量平衡 4.意义 使地表物质大规模运动,塑造 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增加或减少________________。 (2)人工增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水。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2讲
A.Q 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P 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K 海域因上升流而形成大渔场
D.M 海域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
解析:第 4 题,从图中可知,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受西风影 响;②为加利福尼亚寒流,与盛行风无关;③为北印度洋夏 季季风洋流,与西南季风有关;④为日本暖流,与极地东风 无关。第 5 题,Q 地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P 地受千岛寒流 影响;K 海域寒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M 海域寒暖流交 汇多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答案:4.C 5.D
(2016·高考上海卷)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 型的洋流。读图回答 1~2 题。
1.7 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
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
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 )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
2.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 E 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
(2018·黄冈中学模拟)下图是副热带某海区海水温度立体 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 4~5 题。
4.图中洋流可能是流经( )
A.美国东海岸的寒流
B.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
C.南美洲西岸的寒流
D.北美洲西岸的寒流
5.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则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自我检测] 读全球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左图可知,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____________带 及____________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的分 布决定了洋流的模式,也反映了洋流的________。 (2)中低纬海域的表层洋流以副热带为中心,呈反气旋型大洋 环流,大洋西岸为______流,大洋东岸为______流。 (3)北半球中高纬海域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呈气旋型大洋环 流;大洋西岸为______流,大洋东岸为______流。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2第1章人口与环境第2讲含答案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基础全面梳理一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变动的原因(1)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数值大小。
(2)人口机械增长,即□01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是不同的概念,人口流动是短期内人口的变动,而人口迁移的时间相对较长。
二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根本原因:不协调的□01人地关系。
2.具体因素三 地域文化与人口 1.概念(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01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2.文化背景与人口(1)婚俗: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包括:初婚年龄大小、婚姻稳定程度等。
(2)宗教:一般不反对□02人口增殖,易形成较高的出生率。
3.中国文化与人口(1)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03人口流动等方面。
(2)变化⎩⎪⎨⎪⎧从早婚早育到□04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从安土重迁到“□05四海为家”1.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有区别吗?有。
人口迁移是永久或长期变更居住地,人口流动是暂时改变居住地。
2.自然因素比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小,对吗?不对。
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原始社会,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起主导作用的。
3.人口迁入多人口机械增长数量一定多吗?不一定。
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率,而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当人口迁移率大于零时,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当其小于零时,人口机械增长为负。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人口迁移及其影响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2.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2020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课件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a
16
第十六页,共38页。
(4)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4 分) 答案 (4)如下图所示:
30
第三十页,共38页。
(1)读图 a 和图 b,A、B 两处气压比较,哪处的气压高? B 处。 C、D 两处气压升高的是_____C__处_______。(4 分)
31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2)不同性质的气团,密度往往不同。如果移到某地的气 团比原来的气团密度大,气压随之升高。反之该地气压就要 降低。我国冬季冷空气南下,流经之地的气压会___升__高___。 (2 分)
第一页,共38页。
1
湘教版·必修
03 课后课时 (kèshí)精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2
第二页,共38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56 分;综合题共 44 分。) 固本训练
读“形成某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及各种力的示意图”,回 答 1~2 题。
3
第三页,共38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6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满意(mǎnyì)后下载
学资学习网
押题
第三十七页,共38页。
湘教版·必修(bìxiū)I
内容(nèiróng)总结
No
Image
第三十八页,共38页。
23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12.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 由图甲中气流运动状况知近地面海洋气温低于 陆地,根据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知图甲中②处气温最低。
2020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课件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
第二十五页,共44页。
提示:图中丁处在闭合等压线中是最高值,为高压中 心,而丙处则为低压中心,等压线图中的风向是在水平气 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偏转与等压线斜交,风力的大小取决于 等压线的密集状况,在热力作用下,高温低压,低温高压。
26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1.基本气压场
[知识精讲]
27
第二十七页,共44页。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 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 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 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 180°角
21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解析] 以等压线图为背景材料,考查风向的判断和画
法,以及风力大小的判断。第(1)题,若此图表示北半球,
PM>PN,则 O 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在近地面时,风向 右偏,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即为⑥所示;在高空时,忽略
8
第八页,共44页。
02 课堂(kètáng) 合作探究
9
第九页,共44页。
考点 风的形成 [课堂实录]
阅读材料,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 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 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也是历史 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10
第十页,共44页。
(1)此次战争时“东风”难借,说明当时正值____冬____ 季(季节),赤壁地区盛行__西__北____风。
(2) 从 诸 葛 亮 借 东 风 火 烧 曹 营 成 功 , 可 知 两 军 中
_孙__权__、__刘__备___联__军__位于赤壁东侧。
(3)试分析火烧赤壁当天赤壁附近的气压状况、等压线走 向。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课件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复习提纲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应用 对于气候类型判读的试题出题方式非常灵活,如根据气 候特征图、表判断;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已知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判断气候类型;依据景观图、文 字描述或直接根据地名判断等,现总结如下: 1.根据气候特征图、表判断 最常见的气候特征图有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点状 图、曲线图、折线图、玫瑰图、气候资料图表等,如下图所 示:
第三十一页,共34页。
[解析] 第(1)题,根据等温线的排列自北向南水温降 低,说明向南纬度升高,应为南半球。第(2)题,根据等温 线凸向水温高处,说明洋流流经处比同纬度其他海区水温要 低,因此应为寒流。第(3)题,根据前两题的判断,结合洋 流分布规律:南半球寒流应分布在大陆西岸;寒流对沿岸气 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可使该地区出现荒漠景观。第(4) 题,若该海域为太平洋,则此洋流应为秘鲁寒流,是受离岸 风影响而形成的;受其影响,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盐类被带至 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从而形成世界上著 名的秘鲁渔场。
第二十二页,共34页。
(4)图中甲、丙两个气候区的纬度分布有什么差异?为 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
第二十三页,共34页。
[答案] (2)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大陆上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 流,受不同性质的冬、夏季风的影响。
(4)甲气候区的北界比丙气候区低(约 5°纬度),因甲地区 西靠最大的大陆,东临最大的海洋,冬季风最为显著,冬季 气温较同纬度的丙地区更低,亚热带界线向更低纬度推移。 丙地区冬季风不够显著,冬季气温相对较高。
第九页,共34页。
再由 500 米等高线的分布,即能确定出该河流(G 河)自 N 点 至 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第(2)题,由图中经纬 度可知该地区为非洲(赤道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 气候,终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再加上流域面积大, 支流众多,因此,G 河水量丰富。第(3)题,三角洲形成的 前提条件是水流缓慢,河流的含沙量大,因此,要从这两方 面进行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G 河在入海口附近等高线稠 密,河流流经峡谷地区,因此水流湍急,泥沙不易沉积。然 后再分析河流含沙量小的原因,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有地
2020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课件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
答案:(1)①挤压。 ②甲处岩层形态向上隆起形成背斜;乙处岩层形态向 下弯曲形成向斜。 ③背斜往往形成山;向斜往往形成谷。
17
第十七页,共38页。
(2)原来在沉积岩层受侧向挤压形成褶皱构造的过程 中,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由于背斜轴部产生局部张力,造 成轴部岩层裂隙较为发育,为外力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反,在向斜轴部产生局部挤压力,轴部岩层破坏程度相 对轻微,抵抗风化剥蚀的能力较强。在长期外力作用下, 差异性侵蚀逐渐明显,背斜遭受侵蚀的速度较快,向斜遭 受侵蚀的速度要缓慢得多。由于地壳的不断隆起抬升,侵 蚀作用仍不断增强,差异性侵蚀继续发展的结果,使背斜 部位成为谷地,向斜部位转变为山峰。在水平方向上,背 斜部位的中部岩层老、两翼新,向斜部位的中间岩层新、 两翼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最根本,最可靠的依据。
10
第十页,共38页。
[思考问题] 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是一样的吗? 提示:不是。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它包括五种 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而构造地貌则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包括 五种主要的基本地貌类型有:平原、盆地、高原、山地、 丘陵等。
③总结褶皱形成时的地表形态。
15
第十五页,共38页。
(2)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如下图所示。试分析背斜成 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应怎样判断背斜、向斜岩层的年龄顺 序?
(3)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在背 斜顶部,为什么?
16
第十六页,共38页。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 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答案] (2)绘图略(注:内侧箭头向上,外侧箭头向下)。
2019-2020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7讲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程。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理解释生活和生产
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 中的问题。多以选择
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 题形式呈现。如 2017
小。
全国卷ⅠT9~11 等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写出图中显示的大气作用: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和________,此外还有 ________。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____________。 答案:(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 射 大气逆辐射 (2)a b 大气逆辐射 保温 d (3)吸收 散射 大气逆辐射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018·武汉联考)地表净辐射是地表通过短波、长波辐射过 程得到的净能量,大致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太阳 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下图为我国部分省 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 6~8 题。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020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培优教程课件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2
第四十页,共46页。
2.判读方法 (1)根据河段不同判断河道形状。 一般来说:上游河道多呈“V”型;中游河道开阔,河 床不对称;下游河道更开阔。 (2)根据河道形态判断流水作用。 上游“V”型河道受到流水的下蚀、溯源侵蚀而形成; 中游开阔,河道以流水的侧蚀为主;下游河道更开阔并有 冲积平原,以沉积作用为主。 (3)根据河岸类型判断流水作用。 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2)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 大小为__B_>_A_>__C_。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 游,则A对应___中__游___河段,B对应__上__游____河段,C对应 ___下__游___河段。
23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 流水的__侵__蚀____、__搬__运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 大,___堆__积___现象越明显。
(4)峡谷地貌。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12
第十二页,共46页。
[知识精讲] 1.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 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 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
13
第十三页,共46页。
14
第十四页,共46页。
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15
第十五页,共46页。
3
第三页,共46页。
01 课前自主 (zìzhǔ)学习
4
第四页,共46页。
[自主梳理] 一、外力作用 (1)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 固结成岩等。 (2)形成地形:形成各种各样的 侵蚀—堆积 地貌。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侵蚀作用横黄断土山高地原山千高沟谷万深壑 (2)沉积作用河河流口中地下区游的的三冲角积洲平原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复习课件
(4)判断温差大小: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 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温差大。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 小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冬密夏疏,温带密、热带疏, 陆密海疏。
(5)判断地形类型: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 里大外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为山地。如下图中, 图甲为盆地,图乙为山地。
(6)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①某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 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如下 图中的图甲)。 ②某地区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该地 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如下图中的图乙)。 ③某地区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大致平行,说明影响该 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山脉(地形)(如下图中的 丙)。 ④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高纬突出,寒流经过的 海区等温线向低纬突出(如下图中的图丁)。
(2)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 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甚至颠倒。
(3)地层出现缺失: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 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的地势升高,终止了沉积 过程;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 积物被剥蚀完毕;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 积物来源。
(4)上下两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 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上升, 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 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形成。
不同点:①年降水量,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在700—1000 毫米之间,属年雨型;而亚热带季风气候一般大于1000 毫米,属夏雨型;②最高月均温,温带海洋性气候小于 20℃,亚热带季风气候则大于25℃;③气温最高月,温 带海洋性气候出现在8月,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7月 (北半球)。
(4)地中海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件 湘教版必修1
审图像
审图像,掌握基础信 息。题目(1),甲地地势 低,为河流凸岸,流速 低于凹岸,利于河水沉 积,堆积物形成。题目 (2),金刚石由于岩浆活 动形成,只有①处有岩 浆岩分布。其他三处为 沉积岩。
审设问
审设问,明确思维 方向。题目(1),核 心词为“成因”, 限定词为“含金刚 石堆积物”。题目 (2),核心词为“地 点”,限定词为 “图中”(找的空间 范围)、“找到金刚 石矿”(活动类 型)。
第一页,共21页。
第二页,共21页。
启迪 学生:有关天气、气候的高考试题出现频率很高, 试题形式千变万化。像气候类型方面的题见得多了,有一种眼 花缭乱的感觉。请问老师,怎样才能很好地把握这部分内容 呢?
名师: 这部分内容基础性、综合性很强,是自然地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与人文地理又密不可分,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 关。所以,成为高考试题海洋中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这 部分内容的认识与掌握,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有一定技巧 方法可以采纳的。
⇩
第九页,共21页。
the second step 以“水”定型(降水总量年内分配特征) 年雨型:2000 mm以上,热带雨林气候;700~1000 mm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750~1000 mm热带 草原气候,1500~2000 mm热带季风气 候;8000 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400 mm以下,温带大陆性气候。冬 雨型:300~1000 mm地中海气候。少雨型:250 mm 以下热带、亚热带、温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第十三页,共21页。
(1)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冰川沉积
பைடு நூலகம்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湘教版必修课件第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侵入型岩浆岩 沉积岩 B.沉积岩 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 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 变质岩
第三十二页,共46页。
(2)图中②表示的是(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 D.重熔再生作用
答案(dáàn):(1)A (2)B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图表技能培养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例: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下列问 题。
第三十六页,共46页。
(1)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
A.②属于沉积岩
B.③属于沉积岩
C.④属于变质岩
D.⑤属于岩浆岩
(2)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第二十四页,共46页。
高频考点梳理
第二十五页,共46页。
地壳物质循环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2.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在地质循环中,地壳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 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 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第二十八页,共46页。
第三十三页,共46页。
解析:本题组考查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对地质作用的判 读,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第(1)题,地幔 是岩浆的源地,所以A为岩浆,其喷出地表形成E喷出型岩浆 岩,B则为岩浆侵入地表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沉积物经固 结成岩作用形成D沉积岩;直接转化为岩浆的C是变质岩。第 (2)题,②是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代表变质作用。
第五页,共46页。
第六页,共46页。
滚动检查反馈
第七页,共46页。
(2013·湖南省高三十二校第一次联考)2013年5月1日,拍 摄者在华北平原看到,日落的位置刚好在某直线铁路的两根 铁轨间(如图所示),据悉,每年只有两天会出现这种现象。 据此回答1~2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课件: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章末归纳提升
气温 最冷月均温> 指标 15 ℃
间
(温带海洋性气候例
外)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和季风性湿
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 润气候、地 热带季风气候 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 苔原气 带大陆性气候、温 候、冰 带海洋性气候 原气候
(3)根据降水分析其所属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热带沙 漠气候
30°之间的 亚洲阿拉伯半岛
大陆内部和 和澳大利亚大沙
西岸 漠区
少雨。日照强烈,
气温日较差大
南北纬
主要分布于我国秦
夏季受海洋气 团影响,高温 多雨;冬季受 大陆气团控制,
亚热带季 25°~35°之 岭以南,北美大陆、
风气候 间的大陆东 南美大陆和澳大利 岸 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主要分布于地中海 沿岸,南北美洲大 陆西部、澳大利亚
)
B.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
第(1)题,根据风向,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都有可
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第(2)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 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
③图中有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1)C (2)B
专题三
分析气候的特点及成因(加试)
1.气候资料的判读
B.盛行西风带
(2)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由于(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可以判断,图中乙风带为
盛行西风带;第(2)题,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受 副热带高气压带 ( 丙 ) 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 ( 乙 ) 控制,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复习
冬雨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冬季温和多雨 终年温和湿润 冬季寒冷干燥 冬寒夏热 终年严寒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干旱少雨 /酷寒少雨
北半球 南半球
6、7、8月气温高 12、1、2月气温高 年雨型
以温定位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气候
最冷月>15℃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以 水 定 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练习】请填出框图中字母表示的物质名称和数码表示的含义。
(1) A 化学元素 ;B 岩石
C 岩浆岩 ;D 变质岩
;
;
E 岩浆
;
(2)① 冷却凝固 ,② 变质作用 , ③ 高温熔化 ,④ 外力作用 。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移动 边界类型 板 块 碰 撞
陆陆 相碰 陆海 相碰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常见的热力环流
a、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b、海陆风
c、山谷风
七、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大 气 作 水 平 运 动 所 受 作 用 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二力平衡, 风向平行 于等压线
(高空)
地转偏向力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
三种力共 同作用下, 风向斜穿 等压线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90°S 特点: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 Nhomakorabea对称分布
气压带和 近地面的 风带在分 风总是从 布上有什 高压吹向 么特点? 低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 常见天气系统考纲展示考查方向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以热点材料、天气系统示意图、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判断、特点、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根据天气系统示意图、等压线图预测天气变化。
基础全面梳理一 锋与天气 1.锋面特征(1)气团:图中A 为□01暖气团;B 为□02冷气团。
(2)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常伴有一系列的□03云、□04大风、□05降水等天气。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三锋面气旋1.概念: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01冷锋,乙处形成□02暖峰。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03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甲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04A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05D处。
4.常见地区:中纬地区。
1.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吗?不一定。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较而言的。
活动于高纬度地区的暖气团的温度一般低于活动于低纬度地区冷气团的温度。
2.有锋面活动一定有降水发生吗?不一定。
锋面经过会引起暖气团的主动或被动上升到冷气团之上,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当暖气团比较干燥时,暖气团中空气湿度小,水汽含量低,就不能形成降水。
当冷暖气团相遇,彼此势力均较弱时,暖气团上升幅度小,空气中水汽不易达到过饱和状态,也不易产生降水。
3.高气压带与高气压是不是一回事?不是。
高气压带是呈带状存在的气压较高的区域,其控制范围较大;高气压是指中心气压较四周高的块状气压分布,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4.低气压中心一定会产生阴雨天气吗?不一定。
当低压势力较弱,中心气流上升幅度较小时不易产生降水,或低压存在的区域十分干燥,空气湿度低,水汽供应不充分,也不会产生降水。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锋面系统与天气1.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2.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准静止锋日14~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A.16~17时B.17~18时C.18~19时D.19~20时(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思维探究][答案](1)C(2)B考向1冷锋与天气(2018·山东、安徽名校大联考)下图为某地一周天气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一周内,气温日较差最小的一天是()A.1日B.3日C.5日D.7日答案 B解析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从图中看出,3日最高温是10 ℃左右,最低温是4 ℃左右,则该地的气温日较差约为10 ℃-4 ℃=6 ℃,相比较其他几日,气温日较差为最小。
(2)引起图中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一般是()A.由高纬向低纬B.由海洋向内陆C.由偏北向偏南D.由内陆向海洋答案 A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从3日到4日前后气温下降,说明该地经历冷锋天气过程,冷锋主要是冷空气势力较强,自高纬移向低纬,使得所经地区产生降温。
(3)若图示天气过程发生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A.青藏高原12月份B.华北地区3月份C.东北地区6月份D.华南地区1月份答案 B解析青藏高原海拔较高,不易受冷空气的影响,A项错误;3月份,冷空气势力还比较强,频繁南下,华北地区多冷锋天气,B项正确;东北地区6月份为夏季,华南地区纬度较低,与图中温度不符,故C、D两项错误。
考向2暖锋与天气读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完成(1)~(2)题。
(1)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A.m、n两地都晴B.m、n两地都有雨C.m地有雨,n地晴D.m地晴,n地有雨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图示锋面为暖锋。
锋面由m向n移动,m位于暖锋锋后,n位于暖锋锋前。
暖锋降雨在锋前,此时,m地晴,n地有雨,D项正确。
(2)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答案 B解析n地位于暖锋锋前,该天气系统过境前,n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
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
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是气温逐渐升高,B项正确。
考向3准静止锋(2018·安徽定远二中调研)下图为某区域6月15日~7月15日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天气现象的成因主要是()A.冷锋B.准静止锋C.高压系统D.低压系统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据图中经纬度及河流形态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6~7月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梅雨天气,降水较多,故B项正确。
(2)7月中旬到8月中旬,该区域一般会出现()A.异常低温,阴雨连绵B.秋高气爽,晴空万里C.气压较低,刮风多雨D.雨带北移,高温干旱答案 D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中旬到8月中旬雨带北移,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晴朗干燥天气,故D项正确。
锋面的判断(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①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②看降水区的位置(3)依据天气特征判断①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
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
②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
一般情况下,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
(4)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考点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1.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特征比较2.锋面气旋图的判读应用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及天气状况图如下所示:(2015·天津高考)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2)题。
(1)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 .a B .b C .cD .d (2)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A .黄海沿岸B .台湾海峡C .海南岛周围海域D .菲律宾附近海域[思维探究][答案](1)A(2)D考向1气旋与天气(2018·广东茂名五校5月联考)2018年1月4日始,美国东海岸出现暴风雪、海水倒灌和极端低温天气,截至1月6日,局地温度降到-46 ℃,低温严寒天气已经造成美国全国范围内至少22人死亡。
下图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卫星捕捉到的某天气系统在美国东海岸海域上空移动的图像。
该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了59 hPa,气势磅礴,威力无比。
据此完成(1)~(3)题。
(1)该天气系统是()A.快行冷锋B.超强飓风C.爆炸气旋D.龙卷风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为冬季,排除飓风、龙卷风;据材料信息“该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了59 hPa”可知,该天气系统不可能是冷锋,最可能是超强低压系统。
(2)该天气系统()A.易形成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B.由强冷气团与强暖气团碰撞形成C.产生的强降水导致中心气压快速升高D.产生的强风使体感温度略高于实际气温答案 B解析结合上题,该天气系统是爆炸气旋,是由强冷气团与强暖气团碰撞形成的。
飓风易形成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中心气压值较低,登陆后受阻势力会减弱;产生的强风使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气温。
(3)中国冬季不易形成破坏力如此巨大的天气系统的原因是()A.生成的冷气团势力普遍较弱B.生成的暖气团势力普遍较弱C.大陆东部海域水温普遍较高D.沿海东部岛屿的屏障作用答案 B解析中国冬季不易形成破坏力如此巨大的天气系统是因为冬季风势力强大,生成的冷气团势力普遍较强,生成的暖气团势力普遍较弱;大陆东部海域水温普遍较低;沿海东部岛屿的屏障作用较小,不能阻挡空气流的行进。
考向2反气旋与天气2017年1月7日,悉尼酷暑难耐,气温飙升至47.3 ℃,接近八十年来最高气温。
1939年,悉尼气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47.8 ℃。
据此回答(1)~(2)题。
(1)1月7日,控制悉尼的天气系统是()答案 A解析依题意,悉尼酷暑难耐,天气晴朗,受反气旋控制。
A图为南半球反气旋,B图为北半球反气旋,C图为南半球气旋,D图为北半球气旋。
悉尼位于南半球,故A 项正确。
(2)1月7日,悉尼天气特征的成因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强B.东南信风势力强C.西北季风势力弱D.东南季风势力弱答案 A解析悉尼地处副热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强盛时,悉尼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晴热天气。
考向3锋面气旋与天气(2017·江苏高考)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A解析立夏之后罕降暴雪,说明受到冷锋影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
气旋槽部附近形成锋面,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因此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甲地。
乙地位于冷锋锋前、丁地为暖锋锋后,天气晴朗;丙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A.晴,西南风B.阴,西北风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答案 C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根据戊地附近等压线走向,判断该地的风向为东南风。
1.气旋各部位风向的判断如下图所示,为北半球气旋。
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30°~45°,即为风向,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2.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与反气旋素能专项突破图表解读11天气形势图的判读(2018·北京高考)下图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答案](1)B(2)A天气形势图主要以等压线图和示意图的形式呈现。
主要根据天气形势图判断天气系统类型,分析天气变化特点及成因,天气变化的影响。
1.等压线图中判断天气(1)判断气压场低压(气旋) 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高压(反气旋) 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低压槽低压中心向外凸出延伸的部位高压脊高压中心向外凸出延伸的部位鞍位于两个低(高)压中心之间(2)冷、暖锋一般形成于低压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