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四章新
环境监测 第四章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 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监测第四章室内空气污染监测习题参考答案环境监测第四章-室内空气污染监测-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室内空气污染监测习题一、填空1.室内空气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按照国家的有关_____________,按照规定的质量保证程序对各种代表性___________的监视、监控和测定,进而科学评价的操作过程。
2.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是。
3.中国室内空气监测项目包括四大类两个指标。
4.我国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制定并颁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国家,我国室内空质量标准的名称、颁布时间和实施时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voc即________________,是一类重要的室内污染有机物,它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较大。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tvoc的最大允许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是室内空气常见的放射性气体,是―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该放射性物质进入室内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7.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时,吸收甲醛的酚试剂加入________________作为氧化剂,之后需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8.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时,乙醛的存在使结果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使结果偏低。
可将室内空气通过_______________滤纸过滤器消除后者对测定的干扰。
9.室内空气中苯系物的测量仪器一般为。
苯系物的采样和利用。
湿度影响活性碳管的采样效率。
合适的湿度范围为_________。
10.环境试验舱是测定室内材料和用品中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的基本设备,____________在试验舱内的模拟环境条件下,进行各种参数和释放量的测定。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环境监测机构第二条环境监测机构是指依法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单位,包括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等。
第三章环境监测范围与内容第三条环境监测范围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的监测。
第四条大气环境监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的监测。
第五条水体环境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水量等指标的监测。
第六条土壤环境监测内容包括土壤污染、土壤质量等指标的监测。
第七条噪声环境监测内容包括噪声级别、噪声来源等指标的监测。
第八条辐射环境监测内容包括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指标的监测。
第四章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第九条环境监测应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环境监测应采取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环境状况。
第十一条环境监测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第十二条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与科技发展保持同步。
第五章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第十三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健全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环境监测数据应及时采集、记录和存档,确保监测数据的可追溯性。
第十五条环境监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监测报告和评估结果,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章环境监测结果的应用第十六条环境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公开,保障信息透明度。
第十七条环境监测结果应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参考,指导相关部门制定环保政策和措施。
第十八条环境监测结果应作为责任主体评估和监督的依据,强化环境责任追究。
附件:1. 环境监测报告示例2. 环境监测设备清单3.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流程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保护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22年12月环境保护法通过的法律,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控制污染,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第一章基础知识一、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测试和记录的过程,以了解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健康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根据监测内容和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分为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和噪声环境监测等。
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需要使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三、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包括环境质量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持等。
通过监测分析环境因素的浓度、污染物的组成和排放源的信息,评估环境质量,分析影响因素,从而提供决策依据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二章基本操作一、仪器设备检查与预热在进行环境监测前,首先需要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与预热。
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传感器的精度、校准日期等是否符合要求,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采样方法与技术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技术。
例如,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高空气吸收法、地面气体采样法和人工采样法等。
而在水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倾倒法、沉积法和过滤法等。
三、样品保存与运输对于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正确的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不同类型的样品有不同的保存要求,例如空气样品需要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暴露在光线和高温环境下。
第三章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一、数据分析与处理获得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得出准确的结果和结论。
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
二、报告编写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写环境监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研究目的和方法、监测结果和结论以及建议和措施等内容。
报告的撰写应准确、简明扼要,并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
第四章环境监测的标准与法规一、环境监测的标准环境监测的标准是对监测结果的要求和规定。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环境监测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
第三条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源和环境事故等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测、检测、分析、评价和报告的活动。
第四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公开性和服务性原则。
第二章环境监测机构与人员第五条从事环境监测活动的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环境保护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范围内开展监测活动。
第六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具有与监测业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三)具有健全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环境监测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环境保护及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二)熟悉环境监测业务,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三)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品行;(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对监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确保监测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第九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按照监测质量管理要求开展监测活动。
第十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对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分析、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监测结果。
第十一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对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进行归档管理,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
第十二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对监测活动中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报告环境保护部门,并协助调查处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三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对监测活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第十四条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一)查阅、复制与监测活动有关的资料;(二)要求监测机构提供监测报告和原始监测数据;(三)对监测人员进行询问;(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环境监测工作必须依法进行,并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相结合,确保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的原则,加强对环境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和发布。
第四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保障环境监测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不得伤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环境监测机构第五条环境监测机构是指依法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测站等。
第六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依法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第七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编制环境监测规划和方案,明确监测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规定的周期和频率进行监测。
第九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和监测标准,对环境质量、污染源等进行监测,并及时上报监测结果。
第十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准确测量。
第三章环境监测内容第十一条环境监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噪声、放射性物质和污染源等。
第十二条空气质量监测应当包括气体排放和颗粒物排放的监测,针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三条水质监测应当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洋水体的监测,评估水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利用。
第十四条土壤质量监测应当包括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和土壤酸碱度等指标的监测,确保土壤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五条噪声监测应当对城市、交通、工业、建造等噪声源进行监测,控制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十六条放射性物质监测应当对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确保放射性物质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七条污染源监测应当对各类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等进行监测和管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环境状况的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范围内进行的环境监测活动,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监测等。
第三条环境监测应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的原则,依法进行。
第四条环境监测应注重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采取科学、规范、标准的方法。
第五条环境监测应提高监测设备、仪器和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精确性。
第六条环境监测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监测网络,保障监测数据的留存,便于日后参考和分析。
第七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水平和能力。
第八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建立相应的资格认证制度,确保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二章环境质量监测第九条环境质量监测应覆盖城市、农村及特定区域,监测项目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
第十条环境质量监测应采取定点监测、移动监测、遥感监测等多种方式进行,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
第十一条环境质量监测应设立相应的监测站点,站点布局应根据环境特点和污染源分布进行。
第十二条环境质量监测应定期进行,间隔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第十三条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应进行评价和分析,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
第三章污染源监测第十四条污染源监测应以重点污染企业为主,监测项目包括污染物排放、废水、废气、噪声等。
第十五条污染源监测应根据不同污染源的特点,采取在生产现场监测、固定监测点监测、移动监测等方式进行。
第十六条污染源监测应设立相应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准确。
第十七条污染源监测应定期进行,根据企业生产和排放情况,确定监测频次和时间。
第十八条污染源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并与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和比对,确保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4版)配套题库-固体废物监测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一、选择题1.固体废物制样后一般保存期为()月。
A.1B.2C.3D.4【答案】C【解析】固体废物样品的保存方法为:制备好的样品密封于容器中保存,贴上标签备用。
标签上应注明编号、废物名称、采样地点、批量、采样人、制样人、时间。
对于特殊样品,可采取冷冻或充入惰性气体等方法保存。
制备好的样品,一般有效保存期为三个月,易变质的样品不受此限制。
最后,填好采样记录表,一式三份,分别存于有关部门。
2.下列不属于垃圾渗滤液特点的是()。
A.影响的深远性B.成分的不稳定性C.浓度的可变性D.组成的特殊性【答案】A【解析】渗滤液的特性取决于它的组成和浓度。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生活垃圾组分变化很大,并且随着填埋时间的不同,渗滤液组分和浓度也会变化。
因此它的特点是:①成分的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垃圾组成;②浓度的可变性,主要取决于填埋时间;③组成的特殊性,垃圾中存在的物质在渗滤液中不一定存在;一般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在渗滤液中不一定有。
3.环境监测中的毒理分析属于监测手段中的()。
A.物理技术B.化学技术C.生物技术D.容易监测技术【答案】C【解析】环境毒理学是指通过用实验动物对污染物进行毒性试验,确定污染物的毒性和剂量的关系,找出毒性作用的阈剂量(或阈浓度),为制定该物质在环境中的最高允许浓度提供资料,为防治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是判断环境质量一种方法,属于生物技术手段。
二、填空题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焚烧(包括热解、气化);卫生填埋;堆肥【解析】生活垃圾是指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固体垃圾。
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法大致有:①焚烧。
垃圾的热值是决定性参数。
②堆肥。
需测定生物降解度、堆肥的腐熟程度。
③填埋。
渗滤液分析和堆场周围的蝇类滋生密度等成为主要项目。
三、判断题有容器包装的液态废物不属于固体废物。
()【答案】错误【解析】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宪法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预防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制定本法。
第二条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的目的在于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的法制和管理体系,确保环境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第三条环境监测法律法规适用于国内范围内的各类环境监测活动和环境监测机构。
第二章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第四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将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作为基本原则。
第五条环境监测应当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保障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第六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注重数据的质量控制,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三章环境监测的主体责任第七条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承担监督和管理责任。
第八条地方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并实施环境监测工作,对本地区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第九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并提供可靠的环境数据。
第四章环境监测的内容与方式第十条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物环境等方面的监测。
第十一条环境监测应当采取定点监测、移动监测、在线监测等多种方式,确保监测全面、准确。
第五章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和运用第十二条环境监测数据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管理和运用。
第十三条环境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报告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环境监测机构的评估和认证第十四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评估和认证,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监测能力和资质。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违反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八章附则第十六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监测: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的活动。
2. 科学性:环境监测应当基于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全面性:环境监测应当涵盖各种环境要素和评估指标,综合反映环境状况。
4. 准确性:环境监测数据应当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够可靠地反映环境质量。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4版)配套题库-固体废物监测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D.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钢材具有腐蚀性的固体废物
【答案】D
【解析】在实际使用时往往根据废物具有潜在危害的各种特性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的
标准试验方法对危险废物进行定义和分类。美国 ASTM 法规定,闪点低于 60℃的为危险废
物;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试验方法,口服毒性 LD50≤50mg/kg 的为危险
4.下列特性中,可作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是(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011
2 / 19
年研]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含闪点高于 60℃的液体的固体废物
B.经口摄取,LD50≥600mg/kg 的固体废物
C.浸出液的 pH≤2 或 pH≥12.5 的固体废物
表 4-1 批量与最少份样数
2.下列固体废物加入定量水浸出液的 pH 值,具有腐蚀性的 pH 值是( )。[山东
1 / 19
圣才电子书
科技大学 2014 年研]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3
B.7
C.10
D.13
【答案】D
【解析】腐蚀性指对接触部位作用时,使细胞组织、皮肤有可见性破坏或不可治愈的变
废物;美国 EPA/EP 法试验,浸出液污染物浓度超过饮用水 100 倍的为危险废物;pH>12.5
或 pH<2 的液体,在 55.7℃以下时对钢制品腐蚀深度大于 0.64cm/a 的为危险废物。
5.(多选)下列哪些特点是腐蚀性物质的必要特征( )。[山东科技大学 2014 年研]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吸水性 【答案】AB 【解析】腐蚀性指对接触部位作用时,使细胞组织、皮肤有可见性破坏或不可治愈的变 化,使接触物质发生质变,使容器泄漏。通常指 pH<2 或 pH>12.5 的液体;在 55.7℃以 下时对钢制品腐蚀深度>0.64cm。
环境监测_第四章_噪声和振动_试题
第四章噪声和振动第一节环境和厂界噪声分类号:N1一、填空题1、测量噪声时,要求气象条件为:、、风力。
答案:无雨无雪小于5.5m/s(或小于四级)2、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此外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律的声振动,。
答案:噪声也称为噪声3、在测量时间内,声级起伏不大于3dB(A)的噪声视为噪声,否则称为噪声。
答案:稳态非稳态4、噪声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噪声污染源、交通噪声污染源、噪声污染源和噪声污染源。
答案:建筑施工社会生活5、声级计按其精度可分为四种类型。
O型声级计,是作为实验室用的标准声级计;Ⅰ型声级计为精密声级计;Ⅱ型声级计为声级计;Ⅲ型声级计为声级计。
答案:普通简易6、A、B、C计权曲线接近、70方和100方等响曲线的反曲线。
答案:40方7、声级计在测量前后应进行校准,灵敏度相差不得大于 dBA,否则测量无效。
答案:0.5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时,网格测量法的网格划分方法将拟普查测量的城市某一区域或整个城市划分成多个等大的正方格,网格要完全覆盖住被普查的区域或城市。
每一网格中的工厂、道路及非建成区的面积之和不得大于网格面积的%,否则视为该网格无效。
有效网格总数应多于个。
答案:50 1009、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不同施工阶段分别为:、打桩、和。
答案:土石方结构装修二、选择题1、声压级的常用公式为:LP= 。
()A、LP=10 lgP/P0B、LP=20 ln P/P0C、LP=20 lgP/P0答案:C2、环境敏感点的噪声监测点应设在。
()A、距扰民噪声源1m处B、受影响的居民户外1m处C、噪声源厂界外1m处答案:B3、如一声压级为70dB,另一声压级为50dB,则总声压级为 dB。
()A、70B、73C、90D、120答案:A4、设一人单独说话时声压级为65dB,现有10人同时说话,则总声压级为 dB。
()A、75B、66C、69D、650答案:A5、声功率为85dB的4台机器和80dB的2台机器同时工作时,它同声功率级为 dB的1台机器工作时的情况相同。
环境监测第四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转子流量计
1.锥形玻璃管;2.转子
几种常用的流量计示意图
(2)气态污染物采样器
流量计 采样泵
收集器
定时器
携带式大采气样采器样工器作实原物理照示片意图
(3)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大流量采样器结构示意图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大流量TSP/PM10采样器
中流量TSP/PM10采样器
(4)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
2.监测项目
空气污染常规监测项目
类 别
必测项目
空
气 污 染
TSP、SO2、 NOx、硫酸盐
物 化速率、灰尘
监 自然沉降量
测
空
气
降 水
pH、电导率
监
测
按地方情况增加的必 测项目
选测项目
CO、总氧化剂、总 烃、PM10、F2、HF 、B(a)P、Pb、H2S、 光化学氧化剂
CS2、Cl2、氯化氢、硫酸雾 、HCN、NH3、Hg、Be、铬 酸雾、非甲烷烃、芳香烃、 苯乙烯、酚、甲醛、甲基对 硫磷、异氰酸甲酯等
尽可能选择国家标准方法——《空气和废气监 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1.采样方法
(1)直接采样法 a.注射器采样 b.塑料袋采样 c.采气管采样 d.真空瓶采样
真空采气瓶示意图
采气管示意图 真空采气瓶抽真空装置示意图
2.富集(浓缩)采样 法
a.溶液吸收法
气体吸收管(瓶)示意图
b.固体阻留法
吸附型填充柱,分配型填充柱,反应型填充柱。
2.采样点布设数目
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
市区人口/万人 SO2、NOx、TSP 灰尘自然沉降量 硫酸盐化速率
<50
3
≥3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优质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土壤污染监测。
具体包括土壤污染类型、特点、监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等,重点讲解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操作流程及数据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解土壤污染类型、特点和危害;2. 掌握土壤污染监测基本原理和方法;3. 能够独立进行土壤污染监测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4.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操作流程及数据分析;重点:土壤污染类型、特点及其监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如土壤样品、试剂、仪器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土壤污染图片,让学生解土壤污染现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进行土壤污染监测。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土壤污染类型、特点、危害及监测方法,让学生对土壤污染监测有一个整体认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例题,让学生解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演示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操作流程,包括采样、预处理、检测等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流程,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单填写。
6. 学生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7. 结果分析及讨论(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类型及特点2.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3. 实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土壤污染监测方案,包括采样、检测、数据分析等环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锻炼,但在实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方面新闻和资讯,解土壤污染治理最新技术动态,提高他们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监测第四章大气监测4.6酸雨检测
• 生物排放源主要来自 有机物腐败、细菌分
解有机物的过程,以 H2S、DMS、COS为 主,它们可以氧化为 SO2、NOx进入大气 中。
(一)、酸雨的来源
• 2.人为排放的硫化合物和氮化合物 大气中大部分硫和氮的化合物是人为活 动产生的,这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 的硫和氮的化合物的排放,是产生酸雨 的根本原因。
(二)、酸雨的产生机理
煤和石油燃烧以及金属冶炼等释放到大 气中的SO2,通过气相或液相氧化反应生 成硫酸
化石燃料高温燃烧生成NO,进入大气后, 大部分转化为NO2,遇水生成硝酸和亚硝 酸
(二)、酸雨的产生机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酸雨的形成过程
(三)、酸雨的危害
1.酸雨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2.酸雨影响陆生植物的生长 3.酸雨破坏了土壤化学组成及土壤微生物活性, 能间接地对农作物生长造成损害以减产。
三、监测方法
3、Cl-的测定 Cl-是衡量大气中HCl导致降水pH值降低的标志。 其测定方法有硫氰酸汞—高铁分光光度法、离 子色谱法等。
三、监测方法
4、SO42-的测定 降水中的SO42-主要来自气溶胶和颗粒物中可溶 性硫酸盐以及大气中SO2经催化氧化形成的硫酸 雾。该指标用于反映大气被硫氧化物污染状况。 其测定方法有铬酸钡—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 法、硫酸钡比浊法、离子色谱法等。我国的能 源结构仍以煤为主要燃料,而煤含硫量较高, 全国各地降水中阴离子含量几乎均以SO42-为主。 因此,我国酸雨污染一般属于硫酸型的。
一、大气降水与酸雨
• 酸雨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湿沉降”通常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 降水,它包括酸性雨雪、冰雹、露水、霜 等多种形式;“干沉降”指大气中所有 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
环境监测-第四章-土壤环境监测PPT课件
河流雾
图5.2
农雪田灌溉
雨
浅层地下水
土壤溶液的来源
(五) 土壤空气
▪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来源 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如甲 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
▪ 积水的土壤通气不良,导致对植物的危害,茶树最 忌积水,积水的土壤不应用于种茶树。气温、雨量、 生态、日照、土壤(钙、pH)、海拔(565-1640m) 等。
土壤
土壤固相 (占容积的50%)
矿物质(质量占固相 总质量的95%~98%)
有机质和生物(质量 占固相总质量的2%~ 5%)
空隙
土壤溶液 空气
土壤溶液和空气占土壤总体积的50%, 且二者之间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
(一)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由岩石经风化而来的,一般占 土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98%。矿物质直接影 响土壤性质,又是植物矿质养分的主要来源,故 同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
表5.1 我国土粒分级标准
颗粒名称
石块
石砾
粗砾 细砾
沙砾
பைடு நூலகம்
粗沙砾 细沙砾
粉粒
粗粉粒 细粉粒
黏粒
粗黏粒 细黏粒
粒径/mm
>10 10~3 3~1 1~0.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表5.2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分类
质地名称
非腐殖物质:包括糖类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 等)、含氮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
腐殖物质:是植物残体中稳定性较大的木质素及 其类似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部分被氧化形成的一 类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芳环结构,苯环周 围连有多种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甲氧基及氨 基等,使之具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络合、缓 冲、氧化还原作用及生理活性等性能。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全文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监测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监测管理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环境监测活动,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噪声环境的监测。
第三条环境监测应当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科学的原则,依法监测,依法披露监测结果。
第四条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应当履行法定职责,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环境监测活动第五条环境监测应当建立综合监测体系,定期对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
第六条环境监测应当包括定点监测、流动监测和应急监测等监测形式,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第七条监测站点应当选择代表性、典型性和合适的位置,监测设备应当符合环境监测要求,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第八条环境监测应当采取标准化方法和标准化操作进行,监测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考核,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
第三章监测数据与信息管理第九条监测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无缺失,监测设备、仪器仪表和监测方法应当符合标准规范。
第十条监测数据应当及时上传至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平台,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可追溯性。
第十一条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测结果应当形成报告并向社会公开。
第十二条对于严重污染事件的监测数据,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应当及时通报,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监测机构与人员管理第十三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具备法定资格,依法从事环境监测活动,严禁从事与本行业无关的活动。
第十四条环境监测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接受规定的培训和考核,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第十五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第十六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及时改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造成环境损害或者给社会公众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环境监测-第四章-噪声和振动-试题
第四章噪声和振动第一节环境和厂界噪声分类号:N1一、填空题1、测量噪声时,要求气象条件为:、、风力。
答案:无雨无雪小于5.5m/s(或小于四级)2、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此外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律的声振动,。
答案:噪声也称为噪声3、在测量时间,声级起伏不大于3dB(A)的噪声视为噪声,否则称为噪声。
答案:稳态非稳态4、噪声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噪声污染源、交通噪声污染源、噪声污染源和噪声污染源。
答案:建筑施工社会生活5、声级计按其精度可分为四种类型。
O型声级计,是作为实验室用的标准声级计;Ⅰ型声级计为精密声级计;Ⅱ型声级计为声级计;Ⅲ型声级计为声级计。
答案:普通简易6、A、B、C计权曲线接近、70方和100方等响曲线的反曲线。
答案:40方7、声级计在测量前后应进行校准,灵敏度相差不得大于 dBA,否则测量无效。
答案:0.5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时,网格测量法的网格划分方法将拟普查测量的城市某一区域或整个城市划分成多个等大的正方格,网格要完全覆盖住被普查的区域或城市。
每一网格中的工厂、道路及非建成区的面积之和不得大于网格面积的%,否则视为该网格无效。
有效网格总数应多于个。
答案:50 1009、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不同施工阶段分别为:、打桩、和。
答案:土石方结构装修二、选择题1、声压级的常用公式为:LP= 。
()A、LP=10 lgP/P0B、LP=20 ln P/P0C、LP=20 lgP/P0答案:C2、环境敏感点的噪声监测点应设在。
()A、距扰民噪声源1m处B、受影响的居民户外1m处C、噪声源厂界外1m处答案:B3、如一声压级为70dB,另一声压级为50dB,则总声压级为 dB。
()A、70B、73C、90D、120答案:A4、设一人单独说话时声压级为65dB,现有10人同时说话,则总声压级为 dB。
()A、75B、66C、69D、650答案:A5、声功率为85dB的4台机器和80dB的2台机器同时工作时,它同声功率级为 dB的1台机器工作时的情况相同。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重点探讨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分析实际环境问题,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重点: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实验器材(土壤样品、试剂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2)学习并掌握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土壤污染监测的经典案例,分析监测方法的选择依据。
5. 随堂练习:针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 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并提出治理措施。
2. 答案:(1)土壤污染案例:某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2)监测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重金属含量分析;(3)治理措施: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土壤污染监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研究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探讨新型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采样规章制度
环境监测采样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环境监测采样工作,加强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提高监测工作效率,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特制定此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环境监测采样工作,包括大气、水、土壤、废弃物等环境监测。
第三条环境监测采样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规范、有效原则,强调勤勉尽责,严格操作程序,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第四条环境监测采样工作应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进行采样,并及时报送监测数据。
第五条环境监测采样工作由国家环保部门、地方环保部门和专业监测机构共同完成,各方需建立相应的监测采样制度和流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第二章环境监测采样规范第六条环境监测采样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点,避免人为干扰和污染,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环境监测采样应按照监测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第八条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应注意对监测器材的校准和维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九条环境监测采样应遵循自上而下,逐级采集的原则,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第十条环境监测采样应注意样品保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环境监测采样应建立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存档和溯源,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审查性。
第三章环境监测采样流程第十二条环境监测采样工作应按照统一的采样流程进行,包括监测方案编制、样品采集、样品分析和数据报告等环节。
第十三条环境监测采样工作应制定完整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目的、监测范围、监测方法、样品点选择和监测周期等内容。
第十四条环境监测采样工作应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进行采样,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第十五条环境监测采样工作应在样品采集后及时进行样品分析,并生成监测报告。
第十六条环境监测采样工作应及时将监测数据报送给相关部门,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公开透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气污染源 (一)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
表3.1 各类工业企业向空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部门 企业类别 排 出 主 要 污 染 物
(六).综合采样法
三、采样仪器
(一)组成部分 收集器,流量计,采样动力。
皂膜流量计
孔口流量计
1.隔板;2.液柱;3.支架
转子流量计
1.锥形玻璃管;2.转子
图3.13 几种常用的流量计示意图
(二)专用采样器
1. 空气采样器
流量计 采样泵
收集器 定时器 图3.14 携带式采样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15 大气采样器实物照片
四、采样效率
(一)采集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效率的评价方法 绝对比较法
K c1 c0 100 % K
相对比较法
c1 c1 c 2 c3 100 %
(二)采集颗粒物效率的评价方法
五、采样记录
被测污染物的名称及编号; 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 采样流量和采样体积; 采样时的温度、大气压力和天气情况,采样仪 器和所用吸收液; 采样者、审核者姓名。
化工
机械
机械加工厂 仪表厂
灯泡厂 造纸厂 水泥厂
烟尘等 汞蒸气、氰化物等
烟尘、汞蒸气等 烟尘、硫醇、H2S等 水泥尘、烟尘等
轻工
建材
(二)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
(三)室内空气污染源
五、大气污染物的特点
与其他环境要素中的污染物质相比较,空 气中的污染物质具有随时间、空间变化大的特 点。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浓度与污染物排 放源的分布、排放量及地形、地貌、气象等条 件密切相关。
六、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与气体体 积换算 1.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1)单位体积内污染物的含量 (2)污染物体积与气样总体积的比值
2.气体体积换算
第三节 标准气体的配制
一、标准气体的制取 常见有害气体的制取方法见表4-5
二、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 用原料气体配制低浓度标准气的方法有: 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
六、大气监测项目及监测目的
1.大气监测项目 大气中的污染物多种多样,应根据优先监 测原则,选择那些危害大的,涉及范围广, 已建立成熟的测定方法,并有标准可比的项 目进行监测。(监测项目见课本)
监测目的
通过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 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 依据。
CS2、Cl2、氯化氢、硫酸雾、 CO、总氧化剂、总 HCN、NH3、Hg、Be、铬酸 烃、PM10、F2、HF、 雾、非甲烷烃、芳香烃、苯 B(a)P、Pb、H2S、光 乙烯、酚、甲醛、甲基对硫 化学氧化剂 磷、异氰酸甲酯等 K+、Na+、Ca2+、 Mg2+、NH4+、 SO42-、NO3-、Cl-
图3.10 低温冷凝采样装臵示意图
(三)填充柱阻留法
吸附型填充柱,分配型填充柱,反应型填充柱。
颗粒状填充剂 空气
﹡﹡﹡﹡﹡﹡
。。。。。。。 组分
抽气泵
图3.8 填充柱阻留法示意图
(四)滤料阻留法
图3.9 颗粒物采样夹和滤料采样装臵示意图
(五). 自然积集法
图3.11 标准集尘器示意图
图3.12 干法采样集尘器示意图
F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三、 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1、直接采样法
(一)注射器采样 (二)塑料袋采样
图3.5 真空采气瓶示意图
(三)采气管采样
(四)真空瓶采样
图3.4 采气管示意图 图3.6 真空采气瓶抽真空装臵示意图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一)溶液吸收法
图3.7 气体吸收管(瓶)示意图
(二)低温冷凝法
电力
冶金
火力发电厂
钢铁厂 有色金属冶炼厂 焦化厂 石油化工厂 氮肥厂 磷肥厂 氯碱厂 化学纤维厂 硫酸厂 合成橡胶厂 农药厂 冰晶石厂
烟尘、SO2、NOx、CO、苯并芘等
烟尘、SO2、CO、氧化铁尘、氧化锰尘、锰尘等 烟尘(Cu、Cd、Pb、Zn等重金属)、SO2等 烟尘、SO2、CO、H2S、酚、苯、萘、烃类等 SO2、H2S、NOx、氰化物、氯化物、烃类等 烟尘、NOx、CO、NH3、硫酸气溶胶等 烟尘、氟化氢、硫酸气溶胶等 氯气、氯化氢、汞蒸气等 烟尘、H2S、NH3、CS2、甲醇、丙酮等 SO2、NOx、砷化物等 烯烃类、丙烯腈、二氯乙烷、二氯乙醚、乙硫醇、氯化甲烷等 砷化物、汞蒸气、氯气、农药等 氟化氢等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一)分子状态污染物
(二)粒子状态污染物 粒径大于l0μm的颗粒物能较快地沉降到地 面上,称为降尘。 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PM10)可长期飘浮 在空气中,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IP)。可 吸入颗粒物具有胶体性质,故也可以称为气溶胶。
空气污染的危害
空气污染对人体的 危害途径:呼吸道吸入; 随食物和饮水摄入;体 表接触侵入。
SO2、NOx、NO2、CO、O3 Pb
1小时平均 季平均
月平均 植物生长季平均
每小时至少有45 min的采样时间
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5个日均值,每 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采样15 d以上 每一个生长季至少有70%个月平均值 每日至少有12 h的采样时间 每小时至少有45 min的采样时间
cV 22 . 4 M cm
第二节 大气样品的采集
一、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一)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二)气象资料 (三)地形资料、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 (四)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
二、监测项目
表3.2 空气污染常规监测项目 类 别 空 气 污 染 物 监 测 空 气 降 水 监 测 必测项目 TSP、SO2、 NOx、硫酸盐 化速率、灰尘 自然沉降量 按地方情况增加的必 测项目 选测项目
图3.1
网格布点法
图3.2 同心圆布点法
图3.3 扇形布点法
在采用同心圆和扇形布点法时,应考虑高架点 源排放污染物的特点,在不计污染物浓度时,点源 脚下的污染物浓度为零,随着距离增加,很快出现 浓度最大值,然后按指数规律下降。因此,同心圆 或弧线不宜等距离划分,而是靠近最大浓度值的地 方密一些,以免漏测最大浓度的位臵。 以上的几种采样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 合使用,目的就是要有代表性的反映污染物浓度, 为大气环境监测提供可靠的样品。
表3.5 50m高烟囱排放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出现位臵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大气稳定度 不稳定 最大浓度出现位臵(相当于烟囱高度的倍数) 5 ~ 10
中性
稳定
20左右
40以上
(三)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段内的采样次数。 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 间。(短时间的采样,试样缺乏代表性,仅适 用于应急性监测)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要根据监测目的、污染物 分布特征、分析方法灵敏度等因素确定。 最佳采样和测定方式是使用自动采样仪器进行 连续自动采样,再配以污染组分连续或间歇自 动监测仪器,其监测结果能很好地反映污染物 浓度的变化,能取得任意一段时间的代表值 (平均值)。
2. 颗粒物采样器
(1)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图3.16 大流量采样器结构示意图
(2)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PM10)
图3.17 TSP采样器实物照片
图3.18 旋风分尘器原理示意图
图3.19 向心式分尘器原理示意图
图3.20 三级向心式分尘器 原理示意图
图3.21 撞击式分尘器示意图
(3)个体剂量器
氧20.95%
氩0.93%
地球 半径
大气 厚度
其他气体 <0.1%
有害物质:
烟尘、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一氧化碳、碳氢 化合物等
二、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引起大气污染的有害物质都称为大气污染物。依据
其形成过程,将其分为ຫໍສະໝຸດ 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 害物质。常见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 碳、碳氢化合物颗粒性物质等。 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 在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常见的有:硫酸盐、硝酸盐等,其毒性大于一次污 染物。
表3.6 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城镇空气质量采样频率和时间
监测项目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或氮氧化物)
采样时间和频率
隔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 h, 每月14~16 d,每年12个月 同二氧化硫
总悬浮颗粒物
灰尘自然沉降量 硫酸盐化速率
隔双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 h, 每月5~6 d,每年12个月
第四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概述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颗粒物的测定 降水监测 污染源监测 标准气体的配制
第一节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一、大气、空气和空气污染
氮78.06%
对人类有影响的: 距地面10km
每月采样30±2 d,每年12个月 每月采样30±2 d,每年12个月
表3.7 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
污染物
SO2、NOx、NO2 TSP、PM10、Pb SO2、NOx、NO2、CO TSP、PM10、B(a)P、Pb
取值时间
年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日平均
数据有效性规定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 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每日至少有18 h的采样时间 每日至少有12 h的采样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