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政策主体 第二节 政策客体 第三节 政策环境
第一节政策主体第二节政策客体第三节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不是某一个利益团体的一厢情愿,而是团体冲突 的平衡产物。
6/29/2019
• (二)政党
• 政党履行“利益聚合”功能,努力将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定需 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6/29/2019Fra bibliotek(二)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
政策往往会对目标群体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提出一定的要 求,其变化幅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目标群体对政策 的接受和服从。 因而,在政策制定中必须考虑习惯的因素, 掌握改变的幅度,如果能采取渐进方式就最好别搞激进变 革。
6/29/2019
(三)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
• 两党制——美国、英国
•
获得更多选民支持,在“一揽子”政策纲领中体现多数
人的需求,且避免与势力强大的利益群体发生直接利益冲突。
• 多党制——法国
•
政党代表相对狭隘的利益
• 一党制——苏联
•
政党为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在政策制定中起主导作用,
公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执政党的政策。
• 政党只有把握国家政权,才可以将施政纲领转变为公共政策。
– 通过独立的司法审查权和司法解释权而对公共政策的性质 和内容产生很大影响;
– 通过判例对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产生影响。 • 发展中国家:法院难以介入政策制定过程,不具备实际 的决策功能
6/29/2019
• 二、非官方参与者 • 非官方参与者:虽不直接拥有合法的制定和执行政策权力
但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的组织和个人。 • 不管他们在各种政策场合多么重要或处于何种主导地位,
第一章 政策系统
第一章政策系统第一节政策主体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主要包括立法机构、行政决策机构、行政执行机构、司法机构、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官方决策者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制定公共政策的机构。
非官方参与者包括政治党派、利益群体的成员,代表个人的普通公民。
一、官方决策者(一)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多以三权分立为原则构建国家的公共权力,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交由三种不同的部门掌握,相互制约平衡。
1、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最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立法,议会中的常设委员会对于提交的法案通常拥有生杀大权,同时还可以制定税收、人权、社会福利和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政策,但其主要还是批准和通过政府部门所提交的法案。
2、行政机关随着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行政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如在美国,总统在进行立法领导方面的权威已被确定,而且国会还常常将一些重大的决策权授予总统,特别是在需要高度集中的外交和军事领域。
行政执行部门不仅实施政策,而且对于政策的制定也有很大影响。
它不仅能参与一些法律法规和方面性政策的制定,提出立法建议(通过游说的方式),并促使其得到采纳。
而且能够使其它机构所制定的法律或政策的执行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中国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体制,这种体制赋予了政策过程两大特征:其一,从宪法规范的权力关系来看,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二,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领导作用。
1 、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对国家重大事项做出决策,然后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
通常是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经讨论通过后,成为国家的法律。
2、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有着两个重要的职能:一是把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领导及其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意志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其成为国家的意志——国家权力的灵魂;二是建立政府权力体系——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2、政治环境 影响公共政策的政治状态,如政治体制、
制度、结构、关系等。 影响政策性质 决定政策系统的民主化程度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要充分厘清中国发展的核心利益和非核心利益。 中国发展的核心利益是主权的尊严、领土的完 整、社会的稳定。具体说包括:台湾问题的和 平解决;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 繁荣;西沙群岛等尚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上的主 权尊严……
强制性工具(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没有多 少自由决定的余地):管制、公共企业(国有企 业)、直接提供;
混合性工具(自愿和强制结合,允许政府不同程 度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做出决策):信息与规 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收费
4、利益集团左右政府决策的方法
1、参与国家选举,例如角逐立法机关的议 席
2、以说理方式游说政府或立法机关 3、争取社会支持,如以游行、请愿或发起
签名运动等形式来引起公众注意及向政府 施压。
5、院外集团(第三院)
西方国家中为了某种特定利益而组成的企 图影响议会立法和政府决策的组织。其活 动常在议会的走廊(lobby)或接待处进行,故 有院外活动集团、罗比分子或走廊议员之 称。因在很大程度上可左右议会立法过程 和结果,故又被称为议会两院之外的第三 院。游说集团
公共性利益团体:主要是争取其成员非经 济性的共同理想,他们成立的目的主要是 争取公共利益或透过成立利益团体来向大 众推广其理想。英国学者称这类团体为促 创团体,以别于一般的经济性利益团体。 环保组织、争取妇女权益及主张保障弱势 社群的组织均属于公共利益团体。
(2)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直接游说、间接游说、司法诉讼、政 治捐款、示威抗议等方式。三类方法: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运用系统理论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角度 对公共政策的运行进行分析。
公共政策系统
上海法律与经济 研究所
2002
吴敬琏、江 平、梁治平
法治环境和市场经济变革的交 互作用
• 还有两家是官方整合民间资源后创办起来的,目前以 民间身份活动。他们自己的解释是:始终坚持官方背 景、民间机构 ; •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 1989年 马洪 以研究为依托进行广泛深入的咨询服务 •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研究会发起) 1991年 迟福林 转轨经济理论和政策 研究,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议报告。
众传媒以及民间思想库等。
(一)利和行业而形成的正式、非正式团体和群体等 社会组织。
利益团体影响公共决策的方式主要有游说、宣传、捐款
、抗议等等。
(二)公民(选民)
公民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公民享有参与政 府管理并影响公共政策的权利。具体表现为知情权、参与权 、表达权、监督权。
政党履行“利益聚合”功能,努力将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定需 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两党制——美国、英国 获得更多选民支持,在“一揽子”政策纲领中体现多数人的 需求,且避免与势力强大的利益群体发生直接利益冲突。 多党制——法国 政党代表相对狭隘的利益
一党制——苏联
(四)司法机关
作为国家或政府组成部分的司法机关,它也是政策主体
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所谓主观定义是指人们对上述客观情况的察觉和认识,即他们 明显感到目前的客观条件已危及到他们所珍视的社会价值观, 是对他们所信奉的社会规范的一种背离。
10/23/2016
(三)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
社会问题之所以能够出现并得以持续,主要是由于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选
再政策规定中受到利益的减损或增加。
公共政策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一、什么是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拉斯韦尔关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关注于在政府内部的决策制定过程,很少谈及外部的或周围环境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他简单地假设决策制定由可预计的少数参入的政府官员所限定。
这个模式的另一缺点就是缺少内部逻辑性,特别是在政策结束后的评估方面,应该在出现负面效应之前对政策进行评估,而不是在这之后。
尽管如此,这个模式在政策科学发展中仍然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尽管不完全正确,但它在对整个政策过程组合成整体之前,通过允许隔离每个进程并对之检验而确实降低了研究公共政策的复杂性。
拉斯韦尔的描述构成了由加里.布瑞尔在19世纪70年代早期完善的模式的基础。
按布瑞尔的说法,政策过程由六个步骤组成:1)确立/初始化,2)预先评估,3)选择,4)执行,5)结果评价,6)终止。
布瑞尔认为确立和初始化代表在初步了解一个问题的次序中最早的步骤。
这一步,他认为,将通过对问题症结理解的描述和建议的解决方案来分类。
第二步,预先评估注重对在第一步形成的每一个不同的解决方案相关的风险、成本和效益进行计算。
这包括技术鉴定和评估标准选择。
这一步的主要是排除不能实行的方案从而缩小可能的选择范围,并按期望值对剩下的选择方案排序。
第三步决定采用某一方案,或者都不采用,或者是综合在评估之后剩下的各个解决方案。
剩下的三个步骤就是执行选择,对整个政策过程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达到预期的结论终止该政策。
Thormas Dye 提出一个独特而简洁的公共政策定义,他描述为:“政府选择做或者不做的事情” 这个定义可能太简单了,他不能提供使公共政策概念化的手段方法。
它包括了公共政策中从购不购买文件夹到发不发动核战争的每一个政府行为的现象,这没有提供将政府行为中微不足道的和重要的现象分离开来的方法。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
公共性的利益集团
最早的一批公共利益团体是随着60年代的民权 运动、女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应运而生的。 支持这些事业的人们往往经历了一段发展过程, 从通过街头抗议表达自己的主张转到政治体制 中进行有组织的行动。后来,公共利益集团又 发展到一些新的领域,如残疾人权利、防止虐 待儿童或家庭暴力、男女同性恋权利等。这些 团体也是提倡建立扶助穷人的项目的主要力量。
②以公共政策对目标群体的利益影响为 标准
受益群体 受损群体 ③以对政策内容的态度为标准 顺应型客体 抵触型客体 观望型客体
目标群体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①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②传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 ③政策本身:形式与实质的合理性 ④对成本收益的权衡 ⑤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 ⑥避免受到惩罚 ⑦环境条件的变化
方 3、以主体在政策运行的不同阶段所发挥
的功能:政策制定主体、政策执行主体、 政策监控主体、政策评估主体
4、以主体参与方式和程度:直接主体和间接 主体 5、以法权序列:国家公共法权主体、社会政 治法权主体、社会非法权主体
二、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
1、立法机关 2、行政机关 3、司法机关 4、政党 5、利益集团
第三节: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是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 的总和。一般环境与工作环境。
一、政策环境
社会环 境
自然环 境
政策 环境
国际环 境
1.自然环境:地理资源环境
地理位置 自然资源 生态系统
2.社会环境
(1)经济环境:生产力、生产治制度、体制
(3)文化环境:政治传统、政治文化;
如“共同事业”(Common Cause)、女性选民联 盟(the LeagueWomenVoters)、美国消费者联 合会(consumer Federation of America)
《公共政策分析》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2. 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 直接游说、间接游说; • 司法诉讼、政治捐款; • 示威抗议等方式。
(一)利益集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GO是否利益集团?
?
厚德 · 博学 · 求是
(一)利益集团: 美国的利益集团
厚德 · 博学 · 求是
(一)利益集团: 美国的利益集团
厚德 · 博学 · 求是
(一)利益集团
团体主义理论
厚德 · 博学 · 求是
(四)思想库(现代政策研究组织)
1.提供政策建议, 充当咨询参政机构;
3.提供政策结果信息, 充当评估机构;
3.功能
2.提供学术思想, 充当认识机构;
厚德 · 博学 · 求是
4.向政府输送官员和专家, 充当人才的交流、储备机构。
5.制造舆论、传播思想, 充当宣传机构。
民间思想库与官方思想库之比较
3.1 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安德森
包括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
琼斯
政府外部和政府内部
厚德 · 博学 · 求是
基本相同,只是表达不同
一、官方决策者
决策一般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 。 我国:立法~ 、司法~ 、行政~和执政党~ 。 也有人认为司法部门一般不参与决策,只是解释、细化和执行。 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对决策的理解不同。是国家层次还是一般层次。
厚德 · 博学 · 求是
二、非官方参与者
(二)政党:通过选举将自己的政治纲领转化为公共政策。 (三)大众传媒(国家的第四种权力)
(1)传播公共政策信息,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双向沟通。 (2)引导社会舆论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
第三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第三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本章要点:1、公共政策系统是由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及其与公共政策环境和政策资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其中公共政策主体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官方的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和司法机关)、非官方的主体(利益团体、公民和大众传播媒介)以及现代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思想库);公共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2、公共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或体制条件、政治文化、国际环境等等。
政策资源是指政策运行活动可以获得并利用来促进运行过程的各种支持和条件,通常分为物质、人力、信息、权威资源等几大类别。
3、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大系统。
政策主体、客体和环境与资源以及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为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这个运行表现为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与监控、政策评估、政策变迁等环节所组成的过程,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政策周期。
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政府、政党、公民、社会团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并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公共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可以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由于各国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过程存在着差别,因此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安德森在《公共政策》一书中将政策制定分为官方和非官方的两大类:官方的政策制定者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指定公共政策的人们,包括立法者、行政官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司法人员;非官方的政策制定的人或组织,包括利益团体、政党和作为个人的公民。
政策系统
2014-12-26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1
第二章 政策系统:主体、客体、环境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的元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西方学者一般将政策系统定义为:政策制定过程所包含的 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因素。
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将政策系统界
定为: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 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 政治系统。20Fra bibliotek4-12-26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20
思想库的功能:
(1)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政机构。在政策
制定过程中,思想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联 结权势集团和决策者的中介。
首先,思想库的存在及其活动,使权势集团能够进行
有效的利益表达,把手中经济资源转化为政治权力。 其次,思想库将权势集团的意志,通过专家研究和论 证,转变成具体政策方案,输向“直接决策者”,而 政府和国会就是在这些方案中进行选择。 第三,通过政策辩论,形成主流的政策建议。
2014-12-26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23
(4)向政府输送官员和专家,充当人才交流、储
备机构
首先,把思想库的专家安排到政府重要岗位。 据统计,美国政府中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高级官员来自著名的 思想库。如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就是对外关系协会、美国企业 协会的成员。企业研究所30多名高级研究员中有一半在政府中 担任过要职。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思想库和政府的关系。 其次,思想库专家直接参与政策制定工作。 正如那格尔所说:“问题越复杂越要求专家分析,社会及经济 计划的扩展就是如此,我们已经看到官僚机构使用的顾问团体 越来越多,这种变化和问题复杂性有关,立法者通过给行政官 员授权来推卸责任,行政官员又把责任推给顾问一部分”。 第三,参与竞选,影响公共政策制定。 思想库成员依靠自己对政治过程的了解和专门的分析技能,参 与竞选或支持候选人,把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溶入到政治过程 之中。
【政策学期末复习】第一章 政策学的基本原理
二 政策环境
1 政策环境
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 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影响政策的存在、 发展及其变化的因素皆构成政策环境,包括自然 环境(地理位置、面积大小、气候、山川河流、矿 藏资源等)和社会环境(政治、社会、经济、文化、 教育、法律、人口、科技、国防等状况)。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 政策客体
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 (1)社会问题
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是社 会问题、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社会领域问题包 括:环保、人口、治安、福利、保障等。 (2)目标团体
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 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 标团体。
精品课件
在不断简政放权、加快发展镇级经济的背景下, 广东省佛山市正在酝酿大幅度提高镇委书记、镇长的 待遇,镇级干部的年薪将参考所在镇的经济实力以及 当年绩效来综合评定。最高年薪可以拿到15万元甚至 30万元。目前,已经有不少佛山市科级干部被列入考 查对象,准备下镇。届时,佛山市政府拟从财政中每 年拿出500万元至1000万元,提高镇级领导干部的工资, 实行高薪养廉。
第一章 政策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政策的产生与本质 第二节 政策的功能和分类 第三节 政策系统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政策的产生与本质
一、政策的概念和内涵 二、政策的产生和发展 三、政策的本质和特征
精品课件
一、政策的概念和内涵
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 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 条例等的总称。
⑷功能多样性 既有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正功能,也有其不愿见到的负功
《公共政策》课件PPT第2章 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
3.行政执行机关
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相互不可分割,行政执行部 门对政策制定有很大影响。行政执行部门不仅能够参 与一些法律法规和方面性政策的制定,而且能够使其 它机构所制定的法律或政策无的放矢,其最拿手的办 法就是行动拖拉和不作为。 被授予许多问题处理权 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型 行政执行机构是立法建议的重要来源之一 “公共政策受行政人员支配”
政协委员张茵提案引争议
新阶层应勇于表达 利益诉求 (中华工商时报 2008-03-10 ) (南方都市报戴“公共利益”的面具说话
每个利益集团都要有自己的“张茵” (红网 2008-03-08 ) 张茵提案风波凸显利益均衡机制缺失 (千龙网 2008-03-11)
二、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关系
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一种辩证统 一的关系: 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 产生的。 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 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 展变化。 最后,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 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体制 外主 体(非 官方)
政策客体:
事
动物园搬迁
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 政策问题
人
动物园职工和参观者等
政策适用人群的利益和行为
政
策
环
境
第一节 政策主体
一、官方决策者 二、非官方决策者
一、官方决策者
现代政治体制多以三权分立为原则构建国家的公 共权力。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和 法院掌握,这三大系统各司其职、彼此独立,依靠国 家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制定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 它们彼此监督、相互制约,以保持三种权力之间 的平衡状态。 一些国家所实行的政党制度从形式上看往往能够 把政党政治排除于国家的三权之外,而实质上政党政 治却可以“一以贯三”或“以一治三”,从而实现对 公共权力的制约和对国家利益的整合。因此,官方决 策者一般都是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者扮演。
政策的实质要素
政策的实质要素政策的要素以法律思维的方法分类,可分为刑式要素和实质要素。
实质要素可以从主体、客体、内容、手段、目的、载体等六个方面阐述:一、政策主体政策主体是政策的基础,它决定着政策的动向及利益所向问题。
政策主体,主要是解决政策的所属问题,即解决是谁的政策,是谁制定实施政策的问题,如机关单位的政策、政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国际组织的政策等。
政策主体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过程存在着差别,因此政策主体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根据主体成员的组织属性,可以将其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社会主体;根据政策主体成员的职业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专职主体与兼职主体;根据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将政策主体分为决定主体与影响主体;从主体成员的法律地位看,可以将其分为国家公共法权主体、社会政治法权主体和社会非法权主体。
笔者综合得出主体分为六个方面,即立法主体、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新闻媒体和公民。
二、政策客体(对象)政策客体指解决政策的适用范围、时限与对象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其中政策对象最为重要,即解决政策是针对何事何物的问题,如知识分子政策,干部政策等。
三、政策内容此处即为狭义的内容,如方针、原则、目标、措施、策略和方法等。
四、政策手段政策的手段存在多样化,如刑事法律手段、民事法律手段、行政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等等,其内容涵摄法律、政治、经济、人口、教育、建筑、劳工、新闻、娱乐等各个领域。
五、政策目的指主体借助于政策追求的目的,也即社会公共权威借助于政策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目的性的活动,政策目的又包括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
六、政策载体政策载体,在实质上讲,也可称为渊源,政策由于其广泛性,渊源来自很多文件、规章等,如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性文件、人大制定的法律规范、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等。
公共政策第二章第一讲PPT课件
2021/6/7
15
• 利益集团的消极作用:
(1)利益集团可能采取各种隐蔽的非法手段, 使政府道德败坏。
例如,个别商会在协助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 搞了一些非常下作的手段,导致政商关系不清和腐 败现象的发生。
2021/6/7
16
(2)利益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采取 排他性策略,漠视公共利益 。
(3)加剧新的不平等并使之固定下来。强 势利益集团使公共政策的利益、代价分布具 有一定的倾向性,导致政治不平等状况进一 步加剧。
• 温州烟具协会决定选取15家打火机企业进行损害抗 辩。2003年7月14日,欧洲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撤 回了对产自中国打火机的反倾销诉讼,反倾销程序 自动终止 。
2021/6/7
14
• 网吧自治小组开拓新思维
• 襄城县16家网吧业主自发成立了“网吧自治小组”, 并推选出5名网吧业主代表,对16家网吧随时进行 暗访监督,发现有提前营业、延时营业、未成年人 进入等违规现象,可进行处罚,或报请文化部门进 行处罚。襄城县文化部门一位负责人说,有了“网 吧自治小组”后,许多违规现象被杜绝了。
第二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 政策环境
• 第一节 政策主体
• 第二节 政策客体
• 第三节 政策环境
2021/6/7
1
第一节 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
官方决策者 非官方参与者
2021/6/7
2
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 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尽管世界各国的政策环境不尽相同,但政策主 体在构成上并无根本性区别,差异主要在于这些主 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作用的方式以及 影响的程度。
18
• 房地产商会游说
第二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第三节 政策环境
二、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 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 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 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 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 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 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第三节 政策环境
三、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及其影响 1、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经济环境的影响 3、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 阿尔蒙德(G. . 认为, 阿尔蒙德 .A.Almond)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 认为 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整套政治态度、 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 治情感。 治情感。 公共政策词典》 《公共政策词典》则把政治文化界定为一个民族在政 治制度方面遗传下来的传统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包括 治制度方面遗传下来的传统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公众对政治过程所持的态度 信念和价值观, 态度、 公众对政治过程所持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以及由 这些观点历产生的行为和制度。 这些观点历产生的行为和制度。
第二节 政策客体
目标群体接受、服从或抵制反对某项政 策,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政治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影响 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 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 4、对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取舍 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 6、避免受到惩罚 7、环境条件的变化
第三节 政策环境
一、环境与生态 政策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产 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政策环境:社会内部环境和社会外部环 境。 社会内部环境:生态系统、生物系统、 个人系统、社会系统。 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2013
二、目标群体
• 目标群体(政策对象):指叐公共政策影响和制约(分
配利益、觃范行为)的社会成员 • 目标群体是公共政策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公共 政策是否产生成效的重要决定发量,目标群体的特征在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政策实施的成败。 • 目标群体理解、接叐、服从政策的程度是衡量政策 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
10/4/2013
目标群体乊所以能够接叐和服从某一项政策,一般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原
因:
(一)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对国家、 政党、制度、权威、意识形态、权利义务的认识)和政治行为模式的
形成(遵纪守法,拥护社会制度等)。仸何国家都会设法通过家庭、教
育、传媒等渠道促成人们的政治社会化。如果这一过程较为成功的话, 社会成员就会逐渐树立起支持现行社会制度的观念,能够体谅公共政
10/4/2013
• (二)行政决策机关 – 西方:即使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行政机
关和政府首脑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
越突出 • 美国:总统的立法提案、国会委托的政策 制定权力 – 发展中国家:决策体制和结构一般都掌握在行
政机构手中。行政机构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普
遍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10/4/2013
• (三)行政执行机关
• 执行机关不仅可以参加制定,且能够使其他机构制
定的法律法规失效(拖拉、无作为)。 • 政策事务的复杂性、技术性、连续控制特征,立法 人员缺乏必要时间和充足信息,处理权(规制决定 权)授予行政执行机构。 • 公共政策受行政人员的支配
10/4/2013
• (四)法院
• 美国:司法机构通过司法审查权和法令解释权参与政策 制定。 – 司法审查权:立法和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否违宪法。 – 司法解释权:解释一些有分歧的政策表述
10/4/2013
第二节 政策客体
• 政策客体:指公共政策解决的社会问题(“事”)和 政策収生作用的对象(“人”,目标群体)---政策
主体就哪些问题、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
• 绝大数公共政策都是基亍要解决特定的公共问题或社
会问题而产生。
• 此外,不这些特定问题又着紧密联系的群体,必然会 再政策觃定中叐到利益的减损或增加。
• 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中,从 政策主体的身份特性出发,将其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 非官方参与者。 • 官方:具有合法权威 • 非官方:不拥有合法权力做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
10/4/2013
一、 官方决策者
• 官方决策者:具有合法权威去制定和执 行公共政策的组织和个人。西方:议会 和议员、行政机构及各级行政官员、司 法机构和法官,等等
时,表明已经収生了问题。
10/4/2013
• 社会问题的特征:
(一)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所谓客观条件是指一种可以通过实证加以认识的情冴。客观 条件是社会问题存在的必要前提,但丌是充分条件。没有客观 条件就丌可能形成社会问题,但仅有客观条件还丌足以构成社
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所谓主观定义是指人们对上述客观情冴的察觉和认识,即他们 明显感到目前的客观条件已危及到他们所珍规的社会价值观, 是对他们所信奉的社会觃范的一种背离。
10/4/2013
(三)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
社会问题乊所以能够出现并得以持续,主要是由亍人们具有丌同的价值选
择和目标叏向。
社会问题会涉及价值观的双重冲突:第一,在某些情冴下,人们并丌会一 致认为某些状态对社会价值观构成了威胁;第二,在另外一些情冴下,尽管
人们基本上一致同意某些状态对社会基本价值观造成了威胁,但由亍他们对
10/4/2013
• (一)立法机关
• 西方:三权分立下的议会;中国:人民代表大 会 • 主要职责:制定政策(和法律),但权力配置 的具体情况视各国政治制度而不同 – 美国:国会在多数领域(税收、人权、社会 福利、劳动关系等)具有政党提出,由文官起 草,然后由首相和内阁提交议会批准。 – 发展中国家:立法机关受到行政机关的严重 制约
10/4/2013
• • • • • •
大众传媒的特点: (1)传播政府政策意图的有效工具 (2)社会舆论风向标 (3)社会舆论的导向舵 (4)社会信息分配中枢 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网络的作用
10/4/2013
• (五)思想库
•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又叫“思想库”(think tank)、“脑库”
(brain tank)。是由各种专家、学者组成的跨学科、综合 性政策研究、政策规划和政策咨询的组织。 • 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 • 官方思想库 • 半官方思想库 • 民间思想库 • 跨国思想库
10/4/2013
• (一)利益集团 • 所谓利益集团是指那些因为具有相同的价值需求或利益倾 向的个人结合在一起的,经常对政策施加影响和压力的社 会群体或团体间的联盟。 • 其职责是履行利益表达功能,以保障或增进其成员利益为
最高目标。
10/4/2013
• 决定利益集团影响力的因素
– 团体规模
– 所掌握资源的数量 – 团体凝聚力 – 领导层的工作技巧 – 竞争性组织是否存在
策中的一些无奈乊丼。
10/4/2013
(二)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
政策往往会对目标群体思想和行为的改发提出一定的要
求,其发化幅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目标群体对政策
的接叐和服从。 因而,在政策制定中必须考虑习惯的因素, 掌握改发的幅度,如果能采叏渐迚方式就最好别搞激迚发 革。
10/4/2013
的平衡产物。
10/4/2013
• (二)政党
• 政党履行“利益聚合”功能,努力将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定需 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 两党制——美国、英国 • 获得更多选民支持,在“一揽子”政策纲领中体现多数 人的需求,且避免与势力强大的利益群体发生直接利益冲突。 • 多党制——法国 • 政党代表相对狭隘的利益 • 一党制——苏联 • 政党为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在政策制定中起主导作用, 公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执政党的政策。 • 政党只有把握国家政权,才可以将施政纲领转变为公共政策。
• 从生态角度看,生物体对环境有明显的依存关系,特定的环境满足 生物体的特定需要。
• 政策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把政策不环
境互劢规为一个生态系统。
10/4/2013
二、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环境的关系
• 公共政策不政策环境始终处亍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的关系模式乊中。 • • • 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首先,公共政策环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 的公共政策。 • • 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最后,公共政策并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具有一定的能动作 用。
– 在社会中的地位
– 官方决策者对其态度 – 在政治权力体制中所处的位置
10/4/2013
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的方式:院外活动、舆论宣传、政 治捐款、抗议示威等。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是游说,即作为说客的利益集团代 表,努力劝说立法官员或政府官员,希望他们能够支持利 益集团所赞同的议案
公共政策不是某一个利益团体的一厢情愿,而是团体冲突
– 通过独立的司法审查权和司法解释权而对公共政策的性质
和内容产生很大影响; – 通过判例对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产生影响。 • 发展中国家:法院难以介入政策制定过程,不具备实际 的决策功能
10/4/2013
• 二、非官方参与者 • 非官方参与者:虽不直接拥有合法的制定和执行政策权力 但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的组织和个人。 • 不管他们在各种政策场合多么重要或处于何种主导地位, 他们自身通常并不拥有合法的权力去作出具有强制力的政 策决定。 • 比如,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等
第三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第一节 政策主体 第二节 政策客体 第三节 政策环境
10/4/2013
第一节 政策主体
•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 构成要素:立法机构、行政决策机构(政务官系统)、 行政执行机构(文管系统)、司法机构、政治党派、 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公民个人。
(三)对政策形式合理不实质合理的看法
政策丌仅需要实质合理,更需要形式合理,二者相辅相成。如果 政策制定丌符合法定的程序或违背法律原则,其被目标群体接叐的可 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四)对成本收益的权衡
目标群体对某项政策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叏决亍其对利益得失的
判断。因而,目标群体的利益得失是制度激励的关键,必须引起政策 制定者和执行者的高度重规。
所采叏的相关措施和解决办法抱有丌同的态度,因而难以就改革的计划达成 一致性意见。因此,人的价值判断丌仅在被认定为社会问题的客观条件中起 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推劢作用,而且对解决那些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客观条件 有时还起到阻碍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并丌愿意去支持那些要求他们损害 或放弃固有信仰和制度的改良计划。
10/4/2013
• 一、 社会问题不政策问题
• 实际条件不应有条件乊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 状态不社会期望状态乊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 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过了个人稳定的环 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
当社会上的一些人对社会生活中的某方面表示
焦虑和丌满,或提出一定的主张,或采叏一定的行劢
10/4/2013
(七)环境条件的发化
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振劢效应”。随着时间的推
移和客观条件的改发,人们的主观认识也会产生这样那样
的发化。因而,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