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公共政策的主体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的主体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的主体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公众需求和利益制定并实施的行动计划和决策,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共福利,并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公共政策的主体包括政府、公众和利益相关者。

一、政府

政府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要主体。政府可以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政府机构,如部门、机关、委员会等。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会参考各种信息和数据,采用不同的决策模型和工具,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公众需求。政府在公共政策中扮演监管者、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旨在促进社会公平、经济繁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公众

公众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推动的重要力量。公众包括所有受政策影响的人群,可以是居民、企业、非营利组织、媒体等。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意见征集、听证会、公众会议等。公众参与的目的是促进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可接受性。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知、评价和反馈对政策制定者十分重要,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指与公共政策问题相关的团体或个人。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广泛,包括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专业团体、企业和个人等。利益相关者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目标、需要和利益,因此,他们的参与和意见对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需求,通过协商、合作和妥协等方式寻求共识,是公共政策能够得到广泛支持和有效实施的关键。

四、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政策制定者需要明确问题、目标和策略。其次,政策制定者通过调研、分析和评估,制定政策方案。然后,政策方案需要经过政策制定程序的各个环节,如决策、法律程序、评估等。最后,政策执行者将政策方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实施措施,监督政策实施的效果,修正和调整政策措施。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和反馈,对政策的制定和改进都具有重要作用。公共政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政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积极影响。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的实‎质: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公共利‎益

2、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3、政策的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执行、评估和监控

等‎环节都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

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4、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5、根据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飞高低,将政策工具分‎为三类:自愿性工具(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混合性工具(信息与规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付费)和强制性工具‎(管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

6、政策的制定:社会问题被列‎入政策议程,如何制定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并从中优选方‎案。

7、政策的评估:设计出各种政‎策方案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评估和论证‎。一般来说,政策方案评估‎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价和可‎行性评估,其

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8、公共政策合法‎化:广义: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狭义: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来解‎释公共政策合‎法化;

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系统

中国思想库
中国目前共有智库约2500个,研究人员3.5万人,其中民 间机构不到3%。
– – – – – – – 中央政策研究室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各高校中的研究机构 各部委下属研究机构 民间政策研究机构
中国民间主要脑库
名称 天则经济研究所 世界与中国研究 所 北京视野咨询中 心 零点研究集团 北京大军经济观 察研究中心 时间 1993 1993 1993 1993 2001 主要负责人 茅于轼、盛 洪、张曙光 李凡 钟朋荣 袁岳 仲大军 工作方向 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应用 基层民主选举、市民社会、改 革开放研究 为企业和政府制订发展战略 民意调查 制度、人文对经济和社会的影 响研究

中国超级智库成立
•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国务院副总理的职位上引退一年后,71 岁的曾培炎再度“出山”,这次,他有了一个新身份中国国际经 济交流中心 (以下简称国经中心)理事长。 • 在2009年3月20日的第一届理事会上,曾培炎当选为理事长。执行 副理事长8人,包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经 济学家厉以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 晓强、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 颖一、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魏礼群。 • “这个新智库是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成立的。”参与国经中心筹 建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不寻常的“豪华”阵容,使得新智库 备受海内外瞩目,一时有“中国最高级别智库”之称。 • 中心甫一成立,便列出了今年要重点研究的19个课题,包括金融 危机第二次冲击波的可能性、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美战略经 济合作、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中俄中亚能源资源合作研究等。

公共政策第三讲 政策系统分析

公共政策第三讲   政策系统分析

(三)政治文化 美国学者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定义为“是一个民族在特定 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而另一美国学者派伊则将政治文化定义为 “赋予政治过 程内容和形式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总和”。 在此,我们将政治文化定义为:政治文化是人类政治生活 中的主观意识范畴,是人们对有关政治方面的信仰、理论、感 情、情绪、评价和态度等历史和现实的总和。 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和政 治理想等。
四、政策系统的运行
从系统发生论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看作政策 主体、客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政策系统的运行实质上就 是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相作用的过程,它是由信息、咨询、 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一个有机大系统。
它的实际运行则表现为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终 结等环节所组成的活动过程。
政策评估主体,是指对政策效果、效益、效率等方面进行 分析判断的组织或个人。
4、以主体参与政策过程的方式与程度为标准,可以将公 共政策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
前者,是指那些获得法律授权、享有法定权威、能够对社 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或组织,包 括国家机关、政治领袖等;
后者,是指那些虽然并不拥有合法强制力,但能够通过压 力、舆论、私人接触等方式,参与、介入到政策过程中,并产 生一定影响的个人或组织,主要包括政党、利益集团,大众传 媒,智囊团和公民。

第二章公共政策系统

第二章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环境的分类
公共政策的外部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宏观生态因素和微观生态因素:宏观生态因素主要包括经济-资源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国际因素;微观生态因素是指每项具体政策的公共政策环境所处的具体的、特定的背景,具有多样性、变动性甚至突发性特征。
根据从政策生态系统本身是否均衡的角度,政策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常规型政策生态、转型期政策生态、非常规型政策生态。
3、制度和体制条件(政治、法律、行政等);
4、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政治理想);
5、社会变迁的影响;
6、国际环境(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
五、公共政策系统运行
(一)政策系统运行的内涵
政策系统运行实质上就是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由信息、咨询、判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一个有机大系统。实际运行则表现为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终结等环节所组成的活动过程。
3、繁荣时期:六、七十年代后到现在
美国:1961年的赫德森政策研究所;1962年的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963年的政策研究所,1974年的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动态研究所。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和平安全保障研究所
国际:1973年由北美、西欧和日本三个地区14个国家建立的民间组织——三边委员会。
(一)公共政策客体的界定
公共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作用的对象及其影响的范围,即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及其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主客体与系统

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主客体与系统

燃油税改革
地方交通部门
没有收入来源;路桥收费人员安置。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资源与环境、国家能源战略; 共享税种:中央拿大头,降低地方政府收入;
中石油和中石化 影响有限; 汽车行业:小排量汽车、替代能源车、卡车; 物流运输行业:城市公交和水运类企业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指在传播路线上用机器做居间以传达信息的报纸、 书籍、杂志、电影、广播、电视、因特网等诸形式(校车在哪 里?)。 决策中的信息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媒体才能传播,大众媒体则是 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信息传播载体。
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 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 程展开的基础。政策系统是政策制定过程所包含的 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因素,包括:公共机构、政策制 度、政府官僚机构以及社会总体的法律和价值观。
政策系统
政策主体
政策系统
政策客体
政策环境
二、政策主体
官方主体
消极的方面
西安宝马彩票弊案
• 案情介绍:2007年3月23日,17岁的西安小伙子刘亮 身上在即开型体育彩票现场抽得巨奖。两天之后,刘亮再 次来到彩票销售的现场,确被告知其手中的彩票为伪造, 刘亮爬上了一个广告牌,说不给宝马他就要跳下去。此举 引发了媒体关注,从而揭开了中国即开型彩票的弊案。
哈尔滨宝马交通案 • 案例正文: 2003 年 10 月 16 日上午 10 时 26 分

第五章 公共政策

第五章 公共政策

• (三)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 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有:制约功能,导向功 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四种。 1、公共政策的制约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部门制定的有 所为、有所不为的行为规范。它在制约功能上所要达到的 目的是:禁止发生权威部门不希望发生的百度文库为。如果这种 行为发生了,必然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2、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的导向既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 它可以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革。公共政策的导向功 能,从其作用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接导向和间接导向; 从作用结果看,可以分为正向导向与负向导向。 直接导向是对调节对象直接发生作用,间接导向是对 非直接对象产生制约与引导作用。 正向导向是产生了预期效果,引导了事物向正确的方 向发展;负向导向是由于政策的负效应而产生不良后果。
•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是统治集团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这种本质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 从政治性看,现代世界各国的政治基本上都是政党政 治,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政党政府。公共政策必然服从并服 务于政治系统的意志、利益和目标。体现着明显的政治性 特征。 从公共性看,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必须从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制定行为准则,所以, 又体现着明显的公共性特征。 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 一的一面。当政治系统中占统治地位的集团的利益与社会 公众的利益一致时,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就能很好地结 合在一起;当统治集团的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不一致、 甚至发生冲突时,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就会发生矛盾。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一、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公共政策主体是指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一、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公共政策主体是指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

一、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它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即非政府公共组织,我们把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统称为非政府公共组织)和社会公众。因在管理中的地位不同,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也各异。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

1、核心主体

从理论上讲,凡是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都能看成是公共政策。但在所有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党和政府。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与条件——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一个国家的兴衰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其政府所选择的公共政策。

核心主体分为政府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1)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或权力机构是制定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它的主要任务是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以及立法。不过,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不同,不同国家的立法机构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但不论各国的政治体制如何,立法机关的职能或职权主要包括立法权和监督权,从而在根本上控制了公共政策过程。

(2)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的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它重点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立法机构所确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戴维.伊斯顿的定义,如何理解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戴维.伊斯顿的定义: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出权威性的分配。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分配;公共政策的实质—分配;分配的范围—面向全社会;内容—价值(利益);结果—权威性

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通俗地讲就是公共政策咨询的过程:对公共政策的选择、实施和评价。

二、公共政策的主体:官方、非官方

官方的政策活动策划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团体、公民、大众传媒以及民间思想库等。

三、公共政策的客体: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社会问题:并非所有社会问题都成为政策问题;目标团体: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

四、公共政策的特征

基本特征:1、阶级性,政府本身为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利益的代表;2、整体性,一个公共政策往往涉及其他许多方面的政策:公共政策内容、公共政策过程和公共政策环境几个方面均如此;3、超前性,及时间跨度长,对未来发展具有预见性,政策过程往往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一般20-40年的时间是必要的;4、层次性,任何给定的政策领域,比如污染控制或者卫生医疗政策,都涉及到各个层次政府的许多项目,也涉及到社会、企业,甚至是个人的研究和行动计划;5、多样性,政策过程涉及到无数的管理者,包含多个领域的政策,比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政策;6、合法性,应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接受。

第三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第三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第三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本章要点:

1、公共政策系统是由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及其与公共政策环境和政策资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其中公共政策主体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官方的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和司法机关)、非官方的主体(利益团体、公民和大众传播媒介)以及现代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思想库);公共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2、公共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或体制条件、政治文化、国际环境等等。政策资源是指政策运行活动可以获得并利用来促进运行过程的各种支持和条件,通常分为物质、人力、信息、权威资源等几大类别。

3、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大系统。政策主体、客体和环境与资源以及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为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这个运行表现为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与监控、政策评估、政策变迁等环节所组成的过程,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政策周期。

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政府、政党、公民、社会团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并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公共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可以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由于各国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过程存在着差别,因此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方式也有所不同。安德森在《公共政策》一书中将政策制定分为官方和非官方的两大类:官方的政策制定者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指定公共政策的人们,包括立法者、行政官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司法人员;非官方的政策制定的人或组织,包括利益团体、政党和作为个人的公民。琼斯和马瑟斯在《政策形成》一文中分析了政策提案的来源,将政策提案者(即政策制定者)分为政府内部和政府外部两大类。政府内部的提案者包括;行政长官(总统、州长、市长等)、官僚、咨询者、研究机构、议员及其助手;政府外部的提案者包括:利益团体和协会、委托人团体、公民团体、政治党派和传播媒介等。罗杰 希尔斯曼在《美国是如何治理的》一书中则将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分为直接的政策制定者和“第二圈”社会力量两种,前者包括总统和行政系统中同国家安全有关的机构如国务院、国防部、中情局的首脑,国会议员和司法部门等;后者主要包括政党和利益集团等。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绪论

作为政府管理国家的公共政策,其拥有着强大的政府作为其保障,以及拥有者强大群众基础为其支撑,公民是国家里的公民,因此与公共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包括着整个国家以及国家里的人民。

目录

一、公共政策的主体 (1)

1、政策主体 (1)

2、公共政策主体 (2)

二、公共政策的客体 (2)

1、公共政策的客体 (2)

2、公共问题 (3)

3、目标群体 (3)

三、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

1、公民是主体 (4)

2、公民是客体 (4)

3、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

一、公共政策的主体

1、政策主体

政策的主体可以一般的界定为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或组织。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等。西方很多的教材把主体分为官方主体与非官方主体

A、官方主体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官员等

B、非官方主体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

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民个体以及民间

思想库等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政策系统的核心成分,是指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决定、执行、监督等过程的组织、团体和个人。公共政策作为政策的一部分,因此公共政策的主体就是政策主体所包含的所有个人或者组织。主要有国家机构、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公民个体等。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公共政策出现和实施的主要推动者,是公共政策能够发挥效能的关键变量。在客观现实中,公共政策主体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几乎所有的社会力量都可以纳入主体范畴。这一趋

公共政策主客体知识运用

公共政策主客体知识运用

运用公共政策主客体相关知识分析案例

案例: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设想是由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首次提出来的,20世纪30--40年代,国民政府曾两次进行勘察测量并提出初步计划报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将三峡工程建设提上政府议程,并组织全国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1992年4月3 8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至此,三峡工程决策过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分析:三峡政策的主体、客体

一、公共政策主体分析

1、三峡决策的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就是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公共政策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两大类。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主要包括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某些领袖人物。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拥有合法强制力,但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私人接触等方式,参与、介入到政策过程中,并产生一定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传统的观点认为,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包括执政党、在野党、参政党、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大众传媒、政策研究组织和公民。

在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决策制定中,决策主体涵盖了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具体说来,在这一公共决策中的直接主体有:行政机关国民政府、新中国政府,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孙中山这样的领袖人物;间接主体包括:中国共产党,各个领域的专家。正是在这些个人、团体、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才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

1、公共政策: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公共利益:是公众和社团普遍享有的包含某种金钱利益,或者公众或者社团的权利和义务因之受到影响的某种利益。公共利益并不意味着狭隘的如某种稀见之物,或者像处于争议中的事情影响的特定地区的利益。

3、政府失灵: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革经济效率的决策。4公共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5、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6、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团体的活动与力量;政府的必要行动。7、第三类错误: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对问题的实质或规范性作出错误的解读,表面上看似找到了引发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正确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把人们带入歧途。第三类错误是政策分析与规划过程中相当致命的错误。8、政策议程: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过程。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9、多源流分析模型:由约翰*W 金登提出的,建立在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三种信息流的基础上,以研究模糊状态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为目标,为探索当代公共决策的规律、提高决策的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的政策过程理论。10、公共决策体质: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11、(原则)政策目标确定:在公共政策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选择好政策目标,确定政策制定和实施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的过程。原则:集中性,清晰性,变迁性,挑战性,协调性,一致性;政策目标具有明确性,前瞻性,可行性,协调性,政策目标与手段的统一。12、公共政策合法化:法定主题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13、政策效果: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1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绪论

作为政府管理国家的公共政策,其拥有着强大的政府作为其保障,以及拥有者强大群众基础为其支撑,公民是国家里的公民,因此与公共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包括着整个国家以及国家里的人民。

目录

一、公共政策的主体 (2)

1、政策主体 (2)

2、公共政策主体 (2)

二、公共政策的客体 (3)

1、公共政策的客体 (3)

2、公共问题 (3)

3、目标群体 (3)

三、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

1、公民是主体 (4)

2、公民是客体 (4)

3、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

一、公共政策的主体

1、政策主体

政策的主体可以一般的界定为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或组织。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等。西方很多的教材把主体分为官方主体与非官方主体

A、官方主体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

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官员等

B、非官方主体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

包括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民个体以及民间思想库等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政策系统的核心成分,是指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决定、执行、监督等过程的组织、团体和个人。公共政策作为政策的一部分,因此公共政策的主体就是政策主体所包含的所有个人或者组织。主要有国家机构、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公民个体等。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公共政策出现和实施的主要推动者,是公共政策能够发挥效能

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

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


的配合的程度
根据个人、团体在政策制定结构中的“位置” 或地位来认定是否是利害关系人,这一途径的缺 点是容易忽略正式组织以外的、没有显著地位的 个体或群体
●声誉的途径( the reputation approach )
以政策制定中人们在社会上的声誉来确定是否是利 害关系人,这一途径的缺点是只关注精英和焦点人物, 而忽略社会声望不高的个体或群体
当地教 育部门
成为政策利害人的条件 ●具有动机:既可能是获取个体、团体利益的
“自利动机”,也可能是实现组织任务的“公益 动机”
●具有信念:有些是出于保护环境的信念,有
的是基于持续发展经济的信念,有的是追求政治 民主的信念、有的是追求教育平等的信念
●具有资源:包括物质的、象征的、地位的、
技术的资源
●具有见解:某些政策利害人因掌握某方面政
公共政策利害人总体类型 ●政策制定者:指制定公共政策的个人或团体、
组织或机构
●政策受益者(policy beneficiary):在政策过程
中直接或间接获得利益的个人或团体。通常政策的 直接受益者称为政策标的团体(target groups)。有 些间接受益者是因为与直接受益者具有关系,比如 得到福利保障的老人的儿女
策的特别知识,并有特殊的见解而呈现出强势
●具有忠诚:政策利害人对团体和组织表示忠
诚,从而有很强的凝聚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绪论

作为政府管理国家的公共政策,其拥有着强大的政府作为其保障,以及拥有者强大群众基础为其支撑,公民是国家里的公民,因此与公共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包括着整个国家以及国家里的人民。

目录

一、公共政策的主体 (1)

1、政策主体 (1)

2、公共政策主体 (2)

二、公共政策的客体 (2)

1、公共政策的客体 (2)

2、公共问题 (3)

3、目标群体 (3)

三、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

1、公民是主体 (4)

2、公民是客体 (4)

3、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

一、公共政策的主体

1、政策主体

政策的主体可以一般的界定为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或组织。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等。西方很多的教材把主体分为官方主体与非官方主体

A、官方主体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官员等

B、非官方主体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

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民个体以及民间

思想库等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政策系统的核心成分,是指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决定、执行、监督等过程的组织、团体和个人。公共政策作为政策的一部分,因此公共政策的主体就是政策主体所包含的所有个人或者组织。主要有国家机构、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公民个体等。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公共政策出现和实施的主要推动者,是公共政策能够发挥效能的关键变量。在客观现实中,公共政策主体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几乎所有的社会力量都可以纳入主体范畴。这一趋

势反映了现代社会公共政策社会化的普遍性。

二、公共政策的客体

1、公共政策的客体

公共政策的客体是指公共政策实施中将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会受到影响的目标群体。绝大多数公共政策都肩负着如何解决特定的公共问题这一使命,它所制定的方案、准备调配的资源和确立的目标都是围绕着特定的目标而产生的。和问题相关的是特定的目标群体,所有绝大多数政策也必然包含着特定的目标群体,他们在政策规定中将会受到利益的减损和增加。

2、公共问题

是指现实的状况和理想预期的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这种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其包括客观性、主观性、价值相关性、社会性、过程性、系统相关性。

3、目标群体

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目标群体,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的配置。社会价值的配置并不是一个价值无限增大的过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就

像分蛋糕一样,总存在一些人多些,一些人少一些,而另一些人少一些的结果,甚至会出现将一些人的利益减损而用来补充另一些人利益的情况。这种因公共政策实施而利益收到影响的个体或者组织就是目标群体。

三、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1、公民是主体

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其中就包含着公民,公民是组成一个国家的细胞与基础。国家机关、社会利益群体、思想库等一系列的政策主体都是由公民组成,因此公民是政策的主体,一个政府在制度公共政策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公民的利益与要求,因为主体处在一个制度和实施公共政策这样的一个地位。因此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属于的关系。

2、公民是客体

同样,公民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其重要性,一个政府的公共政策,其客体是社会问题和目标群众。社会问题的主体是公民,因此公共政策客体一部分是公民。作为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众,其主要的组成就是公民,因此可以说,一个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客体就是生活的这个国家的公民。

3、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因此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他与这个社会的公共政策紧密的相关。彼此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地位与关系。政府的政策与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时时刻刻的关注政府的公共政策。作为政策主体的公民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要努力的做到政策要与所有公民的利益相一致,切不可因为私人的一点小利益而弃大家的利益而不顾。这样就违背了公共政策最初的目的与效果。同时,作为客体的公民们也要时时注意关注公共政策,及时的为政府的公共政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要敢于向政府或者政策的制定者们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思想。只有这样,主体与客体一起努力,才能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公共政策,体现更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而公共政策只是我们在进行社会的管理时提出来的一系列工作与制度,而这些的政策却因为有了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后盾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作为公民,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政策对我们生活的作用与意义。

2009级公共事业管理班张瀚中

200930108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