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公众的分类
员工公众
内部公众
股东公众 消费者公众 公众横向分类 协作者公众 新闻界公众 政府公众
外部公众
社区公众
名流公众 竞争者公众
公众的分类
非公众 (NON PUBLIC ) 潜在公众 (LATENT PUBLIC )
公众的纵向分类
知晓公众
行动公众
公众的分类
非公众:在一定时空环境下,既不受企业政策和行为的影响,
• 政治组织 • 经济组织 • 教科文组织 • 群众组织 • 军事组织 • 宗教组织
社会组织的工作特点
• 目的明确性 • 行为计划性 • 过程长期性 • 效果广泛性
社会组织形象的塑造
• 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机构的全部
看法和评价。
• 一个组织形象的好坏,取决于它所具有的知名
度和美誉度高低。
逆意公众
边缘公众
公众的分类
受欢迎公众
按组织对公众的态度分类 (价值判断)
被追求公众
不受欢迎公众
公众的分类
临时公众
按公众的稳定程度分类
周期公众
稳定公众
内部公众对组织的期望和要求
工资报酬 组织氛围 奖金福利
管理制度 领导素质
工作环境
内部公关若干技巧
• 树立内部公众第一的思想,正确认识内部公众 • 传播沟通,增强内部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Oct.8,2015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主体:组织 客体:公众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组织
良好形象
传播与沟通
公众
赢得信任
双向沟通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的主体 —— 组织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T h a n k
y o u
弗兰克· 詹夫金斯的《实用公共关系学》共列举了26项 公共关系机构的工作,“公共关系的从A到Z”。
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
• 基本素质:学识、口才、文笔、善于分析、识
大局、紧跟时事等。 • 职业道德 1965 《雅典准则》之国际公关道德准则、 《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 • 诚信守约、实事求是 • 平等公正、坚持原则
• 外在形象:产品的包装及质量、广告、商标等 • 内在形象:价值取向、CSR等
公关机构
公 关 机 构
公 关 部
公 关 公 司
公 关 社 团
公共关系机构
•公共关系部的主要职能有:
• 信息收集和处理(公共关系调查)
• 新闻传播(公共关系新闻传播)
• 协调沟通(公共关系协调沟通)
• 处理突发事件(危机管理) • 举办公关活动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Oct.8,2015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主体:组织 客体:公众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组织
良好形象
传播与沟通
公众
赢得信任
双向沟通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的主体 —— 组织
“组织”一词,据《现代汉语词
典》的解释,它是按照一定的宗旨和 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
公共关系的主体 —— 组织
• 政治组织 • 经济组织 • 教科文组织 • 群众组织 • 军事组织 • 宗教组织
社会组织的工作特点
• 目的明确性 • 行为计划性 • 过程长期性 • 效果广泛性
社会组织形象的塑造
• 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机构的全部
看法和评价。
• 一个组织形象的好坏,取决于它所具有的知名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活动和过程。
主体和客体分别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发起方和接收方。
在公共关系中,主体是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企业或机构。
主体的目标是通过公共关系活动,获得建立良好形象、维护信誉、提高知名度、促进发展等效果。
主体需要负责制定公共关系战略和策略,并组织实施相关的沟通和互动活动。
主体应该主动与不同的客体进行沟通和互动。
客体是指公共关系活动的接收方,包括各种不同的公众群体,如员工、客户、投资者、政府、媒体、社会组织等。
不同的客体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利益,主体需要根据客体的特点和关切来制定相应的公共关系战略和策略。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内容。
主体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与客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运用、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外部的互动等。
主体需要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回应客体的关切和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通过与客体的互动,主体可以了解客体的需求和期望,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增强彼此的互动和合作。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首先,主体需要保持透明和真实。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主体需要提供准确、完整和及时的信息,避免虚假和误导。
其次,主体需要尊重客体的权益和利益,听取客体的意见和建议。
公共关系活动应该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单方面的宣传和推销。
此外,主体还需要及时回应客体的关切和问题,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风险。
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增进双方的互信和理解,还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积极效果。
首先,通过公共关系活动,主体可以提高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增加公众的好感和信任。
其次,主体可以通过与客体的互动,了解客体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此外,公共关系活动还可以为主体带来各种资源,如人才、资金、市场机会等。
最重要的是,公共关系活动还能够为主体提供一种稳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第3章_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1
LOGO 本章学习要点:
●公共关系的主体 ●公共关系的客体 ●公共关系部门结构
商学院
2
公共关系的主体 --社会组织 公共关系客体 --公众
3
一、社会组织
公共关系是由社会组织、公众、传播三大要素构 LOGO 成。其中社会组织是实施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 关系的操作者、承担者;公众是实施公共关系的客 体,即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承受者;传播是公共 关系的主体与客体相互沟通的手段。
LOGO
副总经理
办公室
人事部
财务部
技术部
公关部
21
2)公共关系部内部结构模式
LOGO
●对象型结构模式
公共关系部
员 工 关 系 组
股 东 关 系 组
新 闻 媒 介 组
消 费 者 关 系
社 区 关 系 组
国 际 关 系 组
图3-4 对象型公共关系部
商学院22
LOGO
●工作性质型结构模式
公共关系部
新 闻 通 信 组 美 术 制 作 组 专 项 活 动 组 社 会 调 查 组 编 辑 出 版 组
35
• 组织与新闻媒介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 • 争取新闻传播界对本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 持,以便形成对本组织有利的舆论气氛; • 通过新闻媒介实现与大众的广泛沟通,增强 组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 媒介公共关系的意义在于: (一)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 舆论 (二)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 前提
33
第三,顾客公众
• 顾客公众指购买、使用本组织提供的产品或 服务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 • 对顾客公众做好公共关系的意义在于: (一)良好的顾客关系能够为组织带来直接的 利益 (二)良好的顾客关系体现企业组织正确的经 营观念和行为
第3章:公共关系的客体
(三)周期性公众
(四)稳定性公众
(五)权力性公众
第二节 公共关系中几类重要目标公众
1、内部公众
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 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如企业内部的员工、股东; 政府部门内部的干部、工作人员等等。 一般包括员工和股东两类。
第二节 公共关系中几类重要目标公众
1、内部公众
1.1 员工公众
第一节 公众的概念与分类
2、公众的基本特征
2.2 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统一;
同质性是指同类型的公众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有着
共同的意识,因共同的需要、目标、兴趣、背景等结合。 异质性指构成公众的不同群体和个人存在着差异性。
第一节 公众的概念与分类
2、公众的基本特征
2.3 多样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多样性是指公众的存在不是单一的 ,而是复杂多
3、媒介公众
1) 善于发现组织内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主动
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素材。
2) 善于进行新闻策划,放大新闻效应。 3) 加强与媒介公众的联系与沟通。
第二节 公共关系中几类重要目标公众
4、其他公众
社区公众:
社区公众是指组织生活所在区域(市、区、乡、 镇、街道、村)的地方政府、其他社区和居民。
3、公众的分类
3.2 按照组织对公众的态度分类
(一)受欢迎的公众:是指完全迎合组织的需要
并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沟通意向的公众。 (二)被追求的公众:是指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 要,但对组织却不感兴题、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 (三)不受欢迎的公众:也称须回避的公众。是 指那些违背组织的利益和意愿,对组织构成潜在或现 实威胁的公众。
的公众。次要公众也不应完全被放弃,在保证首要公众的前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危机时,有效的公共关系能够帮助组织迅速应 对,降低负面影响,化解危机。
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
公共关系的起源
公共关系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最初是为了应对媒体对组织的负面报道而产生 的。
公共关系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对组织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公共关系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 业的学科,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为 了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强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资源动 员能力。
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对象包括 捐赠者、志愿者、受益者、政府 、媒体等利益相关者。
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实践方法 包括新闻发布、媒体关系管理、 危机公关、社交媒体营销、政府 事务等。
媒体公共关系
定义
媒体公共关系是指媒体机构 为了维护自身形象、提高知 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与公众 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实 现相互理解和合作的一种管 理活动。
公共关系的特点
公共关系具有系统性、互动性、实效性等特点,强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 沟通与交流,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提升组织形象
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助于提升组织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增强公众对 组织的信任和认可。
促进组织内外部沟通
公共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组织内外部的沟通与交流,加强组织与 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 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实践 • 筹款和资源开发 • 志愿者招募和管理 • 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沟通协调 • 危机公关的应对 • 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挑战 • 资金来源不稳定,易受经济环境影响 • 志愿者参与度和忠诚度的问题 • 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关系管理难度大 • 危机公关的经验和能力不足
媒体公共关系的实践与挑战
公共关系第三章
❖
4.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
❖ 三、地区形象塑造的主要内容
❖
(一)区域定位。
❖
1.区域功能定位。
❖
2.区域形象定位。
❖
(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设计。
❖
(三)地区形象意识的确立。
❖
(四)区域信息标志的确立。
思考题:
1、CI导入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2、顾客满意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3、满意度测定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地区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地区形象塑造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2、组织形象的作用
❖ 社会组织的形象对社会组织的生存直接产生作用,它是 社会组织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组 织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也是公共关系工作 的最终目标。
❖ 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由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的。组织形象 的认知度越高,美誉度越好,无形资产的价值就越大, 增值率就越高。
中国现代企业的企业理念识别 海尔的企业理念 1、管理理念 海尔定律:又称“斜坡球体论”,企业如同爬 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 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 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以此为依据 ,海尔创造了“OEC管理”即海尔模式。 80/20法则:即管理人员与员工责任分配的 80/20法则,亦即“关键的少数制约次要的多 数”。
❖
公共关系组织机构是指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
执行公共关系任务、履行公共关系职责的职能机构。公
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部门、专业
的公共关系公司和独立的公共关系社团组织。
❖ 一、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部门
❖ 1.公共关系部的职能
❖ 2.公共关系部的机构设置原则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⒊公共关系公司的服务收费
⑴项目收费:主要包括项目劳务费、 行政管理费、咨询服务费、项目活动经 费。 ⑵综合收费; ⑶按项目需要分次收费; ⑷项目成果分成。
⒋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优缺点)
⑴观察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以专业的眼 光,从外部公众的角度冷静地、实事求是地去 处理客户的公共关系问题,容易做到客观公正。 ⑵技术全面,专业性强。 ⑶较灵活,适应性强。 ⑷关系较疏远。难以参与客户决策的全过 程,不易得到完整的资料和完全的信任,从而 计划方案的可行性会打折扣。 ⑸运作成本较高。一般比自己处理公关事 务成本要高。但宜从长期效益着眼。
e.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忍让而不失原则,需要有很好的灵活应 变能力来支撑。 f.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某种 意义上说,公关人员是社会活动家,应 具备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的能力。 g.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⒊公共关系人员的行为准则
早在1923年,爱德华· 伯奈斯在他的第一本 公关专著中就提出了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在众多公关组织制定的职业准则中,《国际公 共关系道德准则》的影响最大。很多国家的公 关组织都采用该准则,或以此为范例作些变动, 以适应自己国家的需要。 1989年9月27日我国省、市公共关系组织第 二次联席会议提出了《〈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 德准则〉草拟及实施方案》。
(二)组织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
⒈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中的性质、地 位和日常工作 ⑴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 播性、沟通性的。 ⑵地位: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 在组织总体中扮演一种“边缘”、“中介”的 角色。 即处于决策部门与其他专业职能部门之间, 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担负着建立联系、 协调沟通、咨询建议、策划组织、辅助服务等 责任。
⑵公共关系一般人员的分类及日常工作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3、整体性 整体性 任何社会组织都要有与实现特定目标相适应的 一套规范的章程及合理的组织结构, 一套规范的章程及合理的组织结构,将本组织 中的人们联合起来,使之有序、 中的人们联合起来,使之有序、高效的发挥作 从而达成组织的目标。 用,从而达成组织的目标。
社会组织的分类:
1.按照成立的依据和内部关系状态,社会组织 按照成立的依据和内部关系状态, 按照成立的依据和内部关系状态 可分为: 可分为: 正式组织 为有效实现共同目标而规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 系和职责范围的组织体系(军队、学校、公司) 系和职责范围的组织体系(军队、学校、公司) 非正式组织 是不确定的没有固定结构的分支机构(老乡会、 是不确定的没有固定结构的分支机构(老乡会、 研究会、学会、沙龙、俱乐部、各种协会) 研究会、学会、沙龙、俱乐部、各种协会)
2、公共关系公司的服务范围 、
咨询诊断 联络沟通 收集信息 新闻代理 广告代理 推广产品 公共关系公司 的服务范围 培训服务 音像制作 印刷制作 礼宾服务 策划活动 会议服务
3、公共关系公司的服务收费 、
项目收费、 项目收费、综合收费 项目需要分次收费、 项目需要分次收费、项目成果分成
4、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 、
公共关系委员会(超大型企业、集团) 公共关系委员会(超大型企业、集团)
组织内设公关机构具有以下特点: 组织内设公关机构具有以下特点: 1.了解内情 了解内情 2.便于沟通 便于沟通 3.效率较高 效率较高 4.成本较低 成本较低 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 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 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 完全做到客观公正
包括:
公益性组织以全社会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政府机构、公安机关、军事机关、 (如:政府机构、公安机关、军事机关、科 研单位、国家司法机关等) 研单位、国家司法机关等) 互益性组织以本组织利益为目标的非营利组 政党、工会、各种协会、俱乐部等) 织(如:政党、工会、各种协会、俱乐部等) 服务性组织以全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非营利性 组织(如:学校、公立医院、社会福利机构 组织( 学校、公立医院、 等)。
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与过程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第一节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一、社会组织的类型:企业、商业、金融业、事业团体、政府、社会性个人。
二、社会组织的研究内容:社会学研究社会组织的一般属性和一般类型等;组织行为学主要探讨社会组织的一半行为和规律。
而公共关系学探讨组织的运行及其关系因素,社会组织的形象,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等。
1.社会组织的运行及其关系因素过程是相对于目标而言的,社会组织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组织的运行。
组织的运行是在一定的现实环境中进行的,它必须要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其运行过程也必然就是他不断与现实环境诸因素发生中中关系的过程。
因素包括;物的因素:材料、设备、能源、自然环境等;人的因素:人力(智力和体力)、人情、民意等等;第三因素:信息另外一种划分方式: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2.社会组织的形象3.社会组织的工作目标4.社会组织的新形态:社会性个人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就是为了使自己与公众建立起和谐、友善、支持、合作的良好关系,提高本组织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因此在公共关系学中,对公众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衡量公共关系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本章将分别介绍公众的含义和特点、公众的分类,并对几类重要的目标公众进行分析。
一、公众的含义及其特点(一)公众的含义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公共关系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
它最初由英文Public一词翻译而来,有泛指公众、民众的含义,也有特指某一方面公众、群众的含义。
在公共关系学中,一般把公众理解为因面临共同的问题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把公众与“群众”、“人民”、“人民大众”、“人民群众”等词相互代替或混用。
的确,从一般意义上讲,这些词的含义都基本相似,都可以指社会上的大多数人。
但是作为公共关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公众与它们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引子
在介绍什么是公共关系时, 在介绍什么是公共关系时,我们谈到了公共关系的 三大构成要素,即公关的主体、客体和手段。 三大构成要素,即公关的主体、客体和手段。本章 我们将详细介绍和研究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公众。 我们将详细介绍和研究公共关系的客体 公众。 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 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就是为了使自己与 公众建立起和谐、友善、支持、合作的良好关系, 公众建立起和谐、友善、支持、合作的良好关系, 提高本组织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提高本组织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在公 共关系学中, 共关系学中,对公众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 现实意义。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出发点, 现实意义。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衡 量公共关系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量公共关系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本章将分别介绍 公众的含义和特点、公众的分类, 公众的含义和特点、公众的分类,并对几类重要的 目标公众进行分析。 目标公众进行分析。
概念的区分: 概念的区分: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把公众与群众、人民、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把公众与群众、人民、 群众 人群等词相互代替或混用 的确,从一般意义上讲, 等词相互代替或混用。 人群等词相互代替或混用。的确,从一般意义上讲, 这些词的含义基本相似, 这些词的含义基本相似,都可以指社会上的大多数 但是作为公共关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人。但是作为公共关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公众 与它们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与它们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量的方面泛指居民中的大多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 是一个政治概念 质的方面指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人。 数,质的方面指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人。群众 包含于人民之中, 包含于人民之中,通常指从事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 是社会学用语, 生产的劳动者。人群是社会学用语 生产的劳动者。人群是社会学用语,量上指居民中 的某一部分,质上是一个松散结构, 的某一部分,质上是一个松散结构,不一定需要合 群的整体意识, 群的整体意识,也不一定要因共同的问题而与特定 组织发生联系,凡是人聚在一起均可称之为群。 组织发生联系,凡是人聚在一起均可称之为群。
(公共关系)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连接主体和客体媒介是传播,全面把握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各自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作用。
全面系统地了解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了解社会组织的生存环境,了解公众的特点、分类及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教学要点】1.掌握社会组织、公众、传播的涵义。
2.了解社会组织与环境、社会组织与形象的关系。
3.了解公众的特点、公众分类的意义,组织基本目标公众的情况。
4.了解把握传播的基本原理、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及传播效果。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学时在3~4学时之间【核心内容讲述】第一节社会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活动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在公共关系活动中起着控制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它主宰着公共关系活动,决定着公共关系状态。
因此,认识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明确组织形象的重要性,对于全面理解公共关系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及构成社会组织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公共关系学中具有特定的含义。
在实际生活中从三种意义上理解组织这个词。
一种是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把组织理解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履行一定的职能而组成的团体;一种是从行为活动的意义上,把组织理解为对人、财、物的处理和安排;再一种是根据约定俗成的习惯,把组织理解为特定的政治组织、群团组织,如党组织、团组织等。
公共关系学中所讲的组织,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组织,即组织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经过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层次的权利操作和责任划分,合理协调内部人群活动的社会集团。
(一)社会组织的特点。
1.目的性2.群体性3.稳定性4.发展性(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作为一种实体,社会组织要真正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其特定功能,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素:1.成员。
2.目标。
3.章程。
4.机构。
5.设备。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或个体与公众、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过程。
主体是指积极主动地与公众互动和沟通的组织或个体,客体是指受主体影响或关注的公众或利益相关者。
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全面阐述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共关系主体是指主动与公众互动和沟通的组织或个体,旨在保持良好的组织形象和获得公众的支持。
公共关系主体包括政府机构、企业、非营利组织、公共媒体等,它们通过各种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
政府机构是公共关系的主体之一。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需要通过公共关系来与公众建立信任并获得支持。
政府机构通过向公众提供信息和参与公共决策过程,让公众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企业是另一个重要的公共关系主体。
企业通过公共关系来维护和增强企业形象,提高公众认可度,获得公众支持。
企业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出社会责任项目、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等方式来建立和维护公共关系。
非营利组织也是公共关系的主体之一。
非营利组织通常以追求公益为目标,需要通过公共关系来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非营利组织通过向公众展示组织的使命和成就,提供公益服务,引起公众关注,建立起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公共媒体也是公共关系的主体之一。
公共媒体通过报道事实、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来对公众产生影响。
公共媒体通过提供公正、客观的信息,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判断事件,维护媒体形象和公信力,形成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共关系的客体是指受主体关注和影响的公众或利益相关者。
公共关系的客体包括政府机构的公民、企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非营利组织的受益人和支持者以及媒体的受众。
政府机构的公民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客体。
政府的决策和行动直接影响着公民的利益和福祉。
公众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有着不同的期望和态度,政府需要通过公共关系来了解和回应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以实现公众满意度和支持度的提高。
企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也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客体。
旅游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旅游组织内部公共关系
• 旅游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目的,在于协调和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促使内部公众在目标一致、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自由交流, 达到相互间的理解、信任、支持,不断改善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状态, 充分调动内部公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要正确、及时地处理好员工、股东和各部门 间的关系,使内外、上下、左右相互沟通融洽,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 系统环境。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旅游公共关系的主体 — 旅游 组织
• 旅游公共关系所表现的多方位,还因为旅游客源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 客源市场不是单一的,从国家、民族、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不 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不同的市场类型。因此,旅游组织的公共关系活 动必须根据不同的市场类型,采取不同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旅游供求 两方面的情况都决定了旅游公共关系的多方位性。旅游公共关系的目 的,是通过多方位的公共关系活动,实现与各方的协作,达到与各方 面关系的协调。由于旅游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旅游产品是一种 组合性的产品,所以加强旅游公共关系的协作性,做到与各行业、各 部门、各类旅游者的协调统一,是旅游活动正常进行的根本保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旅游公共关系的主体 — 旅游 组织
• (二)旅游公共关系的多方位性与协作性 • 旅游是一种包括多种需求的综合性活动,旅游活动的完成不仅需要有
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且需要社会其他行业和事业的支持。例如, 民航、铁路、商业等行业直接为旅游提供了服务;建筑、电力、石化 等行业为满足旅游者的基本需要创造了条件;环保、公安、教育、文 化等部门则在社会范围内为旅游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等等。 旅游公共关系的对象具有多方位性,作为旅游公共关系主体的各类旅 游组织,不仅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而且要与社会其他行业 和部门加强联系,与上下左右相互沟通。
第三章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
公共关系主体特点
①公共关系主体是由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具有自觉的能动性; ②公共关系主体和活动联系,是活动中的 主要方面,具有活动的主动性; ③公共关系主体是相对于活动对象而言的, 而公关活动的对象也是具有认识和实践 能力的人,公共关系主体具有特殊性。
公众的分类
根据人口学的结构分类 根据公众与组织归属关系分类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分类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 根据组织对公众的评价分类 根据公众的稳定情况分类 根据公众与组织的交往时间与程度分类 ……
5/16/2012 11:21 AM 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 12
5/16/2012 11:2பைடு நூலகம் AM 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 5
主体的主导和支配作用
公共关系主体的能动性、主动性和特殊 性这三个基本特点决定的公共关系主体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必然发挥主动影响公 共关系客体的作用。 公共关系主体就是公共关系活动中主动 影响客体的一方。而发挥主体作用的一 方就是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社会组 织团体。
公共关系主体的含义 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
5/16/2012 11:21 AM
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
3
公共关系主体的含义
所谓主体有两种含义: 所谓主体有两种含义: 第一 事物的主要部分。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 物。这种含义是指主体与整体的联系,是整体 中的主要部分,是相对于非整体部分而言的。 第二 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这种含义是指 主体与活动的联系,是活动中的主要方面,是 相对于活动对象而言的。 很显然,这两种含义具有本质的差别,不能混 为一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公共关系与信息传播【学习目标】1.理解公共关系传播的要素和过程2.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主要方式3.了解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和特点4.理解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5.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手段与艺术第一节信息传播和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一、传播及其要素、过程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们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它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和人的基本行为。
1.传播的要素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传播行为和过程都必须包含4项基本要素:发送者、信息、媒介、接收者,四者缺一不可。
发送者即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者,在一般情况下,又是信息的来源。
信息即传播的内容,涵盖了消息、动态、情况、知识、资料、数据、观点、思想、情感等交流内容。
媒介则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借助于一定的媒介,转换为符号的信息才能从发送者那里,被传送给接收者一方。
接收者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在传播学上,尤其是大众传播理论中,往往将之称为“受众”。
具体就公共关系传播而言,接收者就是公众,特别是目标公众。
他们绝不是被动的“受众”,而同样是具有积极主动性、选择性的关系主体。
2.传播的过程现代的信息传播,特别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活动,其过程是双方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内和关系背景下,发送者精心选择信息和符号系统,通过相应的媒介,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对方通过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挑选,关注、记忆那些有用的、感兴趣的信息,并对之做出反应;然后再通过特定的渠道,将自己的反应信息反馈、传递给另一方。
该过程如下图所示:图3—1 传播过程示意图二、传播的主要方式古往今来的传播方式可以归纳为5种主要类型。
1.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即个体的自我交流,发送者和接收者为同一个体,传播行为、过程集中于人的内心世界;主要表现为人的自我反省、思考、发泄、安慰、陶醉及内心冲突和思想斗争,其外在形式如沉思、自言自语、写日记等。
2.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之间进行的“一对一”直接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是形成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主要手段。
它可分为两人在同一空间的面对面直接交流(如促膝交谈),或不在同一空间、需借助某种媒介(如电话、电子邮件等)进行的直接交流两种形式。
人际传播、沟通是人类最为普遍和重要的活动。
有专家指出:“除非我们进行人际沟通,否则在社会中我们就不能生存。
它们能使我们在社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和维持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相互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人际沟通对于幸福、快乐和生活中的满足感具有重要意义。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是指面对面或通过媒介,向众多公众进行直接的信息传播。
如演出、演讲、记者招待会、座谈会、视频会议、组织举行的开放参观和展览等等。
4.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传播者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物、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同一信息,传播给分散的社会大众。
大众传播的主要形式则有: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大众传媒上发表、登载的文章、消息、新闻报道、照片、广告、录音、影视作品、著作,等等。
5.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以特定的组织为主体,在组织内部或在受组织影响的环境范围内所进行的传播,承担着组织内部、组织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任务。
公共关系工作在本质上就属于组织传播。
三、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和特点1.宣传模式2.公共信息模式3.双向不平衡模式4.双向平衡模式第二节公关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当今社会传播活动的新变化1.信息的数量以几何级数急剧增长,其传输和更新的速度都大大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则越来越低,信息的时效性也随之大大缩短。
2.信息的多源、多样和多渠道传播的特点,将彻底打破以往少数人、机构垄断信息资源的状况,使人类第一次有可能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
3.在信息传播中,必须在高度重视公众知情权的基础上,尊重公众选择信息、参与传播、发表意见的权利,形成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良好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4.随着公众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不断降低,传播活动的效益普遍减退,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很难引起不同类型公众的广泛关注,对公众和信息的细分及针对性传播日渐重要。
5.传播活动及所传播的信息、采用的媒体等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更有创意和吸引力;在体现信息的价值和实用性的同时,更讲究传播的技巧、方法和艺术,注意公众的心理,使信息保持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等附加成分。
二、公关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1.利益因素组织在向公众传播信息时,必须首先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和需求,尽可能从这些角度出发,选择和传播信息。
2.文化因素不仅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理解,即便是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也会对同一种表述方式产生不同的理解。
所以,公关活动中在向公众传播信息时,一定要注意消除可能产生的文化和符号差异给沟通造成的障碍,尽可能考虑目标公众的文化品位和理解能力,多用通俗易懂、准确无误的语言,以免使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公众中因理解上的差异而产生歧义。
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会成为双方沟通的障碍,尤其是双方在知觉、态度、情感等方面存在较大距离,无法实现认同的情况下,双方就会在许多方面格格不入,进而影响各自的认识与立场。
实际上,人们的认识和相互的了解,往往由于各种成见甚至偏见而大受影响。
因此,在公共关系的传播活动中,公关人员一方面要切实了解目标公众的群体心理,另一方面要使自己的言行尽可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公众的心理,并通过各种手段,缩小公关人员与公众的心理距离。
4.环境因素在公关实施阶段应注意环境因素的作用,努力创造有利于信息传播的时空条件,科学地掌握向目标公众传播信息的最佳时间和时机。
同时,在活动安排上应尽量避开社会上的重大节日、事件或邻近组织的公关活动,以免因各种不同信息过于集中而使公众目不暇接,分散注意力,影响传播的效果。
5.技术因素在公共关系传播中,许多技术层面的因素也对传播效果有直接的关系。
如信息传播的渠道是否畅通,信息传播的媒介、信息表达的方式是否适合目标公众的特点,信息传播的时机选择是否恰当,各种传播手段的组合是否合理,不同信息的搭配及传播顺序是否恰当,信息传播的频率、强度是否恰到好处,等等。
这些都需要从目标公众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传播活动特定的需要和信息传播的科学规律,进行精心的筹划。
第三节公共关系传播的手段与艺术一、公关传播中的语言沟通公关人员与公众的语言交流是十分普遍的,如果再将文字算在其中,所涉及的范围就更加广泛。
例如各种拜访、交谈、演讲、电话、书信、电子邮件、博客论坛,等等,都需要用到语言的艺术。
传播、交往中的语言艺术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
1.把话说对2.把话说好二、公关传播中的非语言沟通在公关传播中,不仅有语言沟通,而且有更大量的非语言沟通,即借助语言之外的多种符号,如身体、动作、表情、声调、服装等所进行的沟通。
非语言沟通的形式有很多,涉及身体语言、辅助语言、吸引力、服装、个人空间、接触和时间等。
这里仅着重介绍身体语言和个人空间。
1.身体语言身体语言也称作“动作语言”,主要包括交流中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姿势。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和眼神“是非语言信息的最丰富的源泉”。
它主要是由人面部各部分肌肉的活动而构成的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
在多数情况下,面部表情所透露出的是人们内心深处思维、情感活动下意识的表现。
动态的身体语言(gestures),是指人通过身体不同部位和四肢的动作,来表达某种意愿、情绪、心态,其中传递着极其丰富的信息。
如手势,手臂动作的大小,既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也表现他此时的情绪。
静态的身体语言(posture),是指人们的身体或四肢保持某种姿势,如站姿、坐姿等。
它们更多地出自习惯,往往在不经意间“暴露”出人们不打算泄露的信息。
2.个人空间个人空间也称“交往界域”,即人们在交往中保持不同的空间距离,它同样包含丰富的信息。
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家霍尔提出,人们在交往中,按照关系的不同,会形成四种类型的空间距离:45厘米以内为“亲密距离”,属于彼此求爱、安慰和保护等亲密关系的双方所处的空间距离。
45~122厘米为“个人距离”,一般是密友和家人共处的空间距离。
122~365厘米为“社会距离”,是一般交往的人们在公众场合彼此间经常保持的距离。
365厘米以上为“公众距离”,是“群体传播”中经常选择的空间距离。
三、公共关系中的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应掌握和注意的方面1.精心选择、确定所要传播的信息和内容。
2.能够熟练掌握、使用进行组织传播所需的各种工具、手段、方式及其操作技术。
3.了解各种大众传媒及相关栏目的特点和要求,与媒体公众建立紧密联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4.需要有较强的策划新闻、事件的能力,能够引起媒体公众的关注和兴趣。
5.应掌握撰写各种高质量的媒体稿件的能力,能够设计、制作高质量的照片、录音、录像和电视作品。
总之,公关人员进行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并要取得较好效果,就必须充分考虑组织自身的需要、目标公众的需要和传播方式、媒体的需要,寻找这三种需要之间最佳的结合点。
用自己高水平的创意、策划,专业的传播技巧,选择并通过最适合的传播方式、手段、途径和媒体,将各方面都需要、都感兴趣的信息以艺术的形式,准确、及时、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公众,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和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传播过程,常常需要对组织、公众、媒体和信息、表达方式、传播渠道、传播方式,进行有机、合理、巧妙的整合。
【课后实训】1.请每位同学到公共场所与3个以上的陌生人沟通,然后结合传播原理相互交流感受。
2.观察一位你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值得赞赏的人,然后思考:他(她)人际交往成功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