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ppt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ppt
不能忘记挫折。 ▪ 10、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
俗语换成语:
1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2赶鸭子上架
强人所难
3横挑鼻子竖挑眼 吹毛求疵
4好虎架不住群狼 寡不敌众
5躲过了风暴又遭雨 祸不单行
6此地无银三百两 欲盖弥彰
俗语换成语:
7这山望着那山高
见异思迁
8鸡蛋里挑骨头
吹毛求疵
9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贪得无厌
歇后语“刘备借荆州”,可用于以下哪种情况? (D )
A、向别人借东西前,先想好了充足的理由。
B、同学向你借用你的涂改液,最后只还你一个空 瓶子。
C、同学跟你借涂改液,你因为没法帮他而内疚不 已。
D、某同学十年前借去了你的一本参考书,但至今 仍音讯渺然。
下列句子后面括号里与句中引号内的词语不能替换的一 项是( )
10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劳而无功
11衣上有虱烧棉袄
因噎废食
12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 顾此失彼
在下面表情的词后面填上一个与
眉毛有关的四字格成语:
例:蔑视——横眉冷对 舒畅—— 扬眉吐气 喜悦—— 喜上眉梢 忧愁—— 愁眉苦脸 兴奋—— 眉飞色舞 愉快—— 眉开眼笑
例1:“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自以为正 确”的意思。但“自以为是”指主观 不虚心,语意较轻;“自命不凡”指 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义较 重。
(1打).儿官女腔同:指父说母些说官话场,上没的有辞听令说、哪口个吻父,母或用用冠冕堂皇的 话冠来冕应堂付皇、的推话托来,应因付为、父推母托是或长责辈难、别是人亲。人。党政干部
是人民公仆,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思想,不能_____。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换紧一要个的三事字,格熟语)

第四课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完美版

第四课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完美版
√拮据、艰苦,但他还是处之泰然。
D.京东地区传来喜讯,经过考古队翻云覆雨的挖掘工作,大批商代文物终 于在平谷刘家河重见天日了。
2.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解析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妇女进行思想教育,固然要从宏观上着眼,抓好面上的教育引导,
但更要注意从微观入手,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办法。一把钥匙开 一把锁,切实把工作做深做细。
“拖泥带水”比喻做事不干净利落,与句意不合。
4.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解析 A.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不是一挥而就的,也不是每一个企业都使用
同一个统一的模板。
√B.北京冬储大白菜风光不再,缘于近几年“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巨大成就,
老百姓冬季可选择的蔬菜品种日渐丰富,因此大白菜作为百姓“当家菜” 的地位才逐年下降。 C.你们对此人不了解,但我们对他的底细一目了然。 D.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 义愤填膺,褒贬不一。
2 析活动 阅读“走‘马’观‘花’”,思考以下问题: 1.漫画与成语有何关系?
答案
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 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成语有哪些来源? 答案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 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 “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 后”“马革裹尸”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 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 花”“走马上任”“青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 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自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 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 不相及”等。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_课件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_课件

牛溲马勃 牛溲:牛屎;一说指车前草。马勃:一种生 长在湿地及腐木上的菌类植物;比喻一般人 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 成为有用的物品。
成语之最
最遥远的地方—— 最荒凉的地方—— 最昂贵的稿费—— 最高的巨人—— 最长的一天—— 最大的巴掌—— 最吝啬的人—— 最厉害的贼 —— 天涯海角 不毛之地 一字千金 顶天立地 一日三秋 一手遮天 一毛不拔 偷天换日
吃闭门羹:泛指客人被拒绝进门,不与相见,现 在又常比喻碰了钉子。 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 动了其他犯罪子的暴露。 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单位本地不 吃香而在外单位外地吃香的不正常现象;也指其 他事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 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谚语
1、瑞雪兆丰年。 2、春雨贵如油。 3、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燕子低飞天将雨 5、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谚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心齐,泰山移 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天下乌鸦一般黑
悠悠成语,融贯千秋。 言简意赅的成语是传递中华文化信息 的支柱,浓缩历史精华的成语是保存中华 文化精神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千 古流传的成语是中华民族人文素质的文化 底蕴。 汉语之瑰宝,词语之精华。
高 考 视 点
1、考查等级: E级,表达应用
2 、考查的重点: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日常生活中常用且常错的成语;义项较多的 成语;运用灵活的成语)
C

中华文化之花智慧之花――熟语PPT课件

中华文化之花智慧之花――熟语PPT课件

校园歇后语
• 上学----再向虎山行。 星期一-----走向深渊。 星期二-----路漫漫。 星期三-----夜茫茫。 星期四-----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星期五-----归心似箭。
星期六-----胜利大逃亡。 做作业-----真是烦死人。 考试后-----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老师来了-----这里黎明静悄悄 老师提问-----哑女。 老师批评-----被告席上。
八字没一撇 重打鼓,另开张 刀子嘴,豆腐心
3、在句法功能上它同成语近似,在修辞功能上它 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歇后语和谚语是句 子形式,有时可用作句子。成语雅的多,俗的少 ,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 的较多。
歇后语
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 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 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 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 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 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5(望)眼欲穿 6(顾)影自怜
(见 )异思迁 明(察)秋毫 (视)死如归 面面相(觑)
(瞻)前顾后 高瞻远(瞩)
根据古诗文写成语:
1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鞭长莫及 ) (《左传-宣公十五年》)
2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发人深省 )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
3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翘辫子
比喻代人受过
比喻使人暗中吃亏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务,也比 喻用某种口实抬高价码
比喻人死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固定性虽不如成语, 但比歇后语和谚语要强,并且以三字格为常见 的代表。用三字格(动宾关系较多)和四字格 ,可以区分许多惯用语和成语。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PPT课件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PPT课件

【例2】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 次同学会 。
【解析】“不期”即没有约定பைடு நூலகம்与“精心组织”矛
盾。
21
五、不分轻重
【解读】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 轻重失调 。
【例1】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 哀鸿遍野 。
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 深刻的固定短语
语 惯用语 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格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歇后语
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 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来源:(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 (2)来自书面语言
4
唇亡齿寒 同病相怜 守株待兔 四面楚歌
成语
炒鱿鱼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走过场
【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 导致误用 。
【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 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解析】“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 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
19
三、重复赘余
【解读】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 导致语意重复 。
• 他说:吓,每次约你出来,你还总是 __推_三__阻__四_____
• 她说:瞧你这身打扮,_不__三__不__四_____的。 • 他说:总比你天天___丢__三_落__四_____,到处找东
西强。 12
填一填—— “看”字成语
1坐井(观)天 2耳闻目(睹) 3一(目)了然 4明眸善(睐)
5(望)眼欲穿 6(顾)影自怜
7
成语的来源
1. 从 历 史 故 事 中 来 的 : 望 梅 止 渴 、 洛阳纸贵 、三顾茅庐、指鹿为马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gaoPPT课件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gaoPPT课件
【例】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 不禁地笑起来 。 【解析】“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之意 。
13
四、自相矛盾
【解读】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 表达的语意不一置,前后矛盾 。
【例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 是差强人意吗? 。
【解析】“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盾,当改为“强人所难” 。
【例1】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 我一定鼎力相助。
【解析】“鼎立相助” 即大力相助,是敬辞, 误用为谦辞
【例2】在这里,我就不吝赐教,谈点看法,跟你商榷。
【解析】 “不吝赐教” 用于请教别人指教自己的客套
话,是敬辞,误用为谦辞了
17
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 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背黑锅 穿小鞋 敲竹杠
翘辫子
比喻代人受过 比喻使人暗中吃亏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务, 也比喻用某种口实抬高价码
比喻人死
18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固定性虽不如成语,但比歇 后语和谚语要强,并且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
开小差 踢皮球 戴高帽
开绿灯 唱黑脸 挖墙脚
唱对台戏 钻牛角尖 捅马蜂窝
八字没一撇 重打鼓,另开张 刀子嘴,豆腐心
3.从神话或其它传说中来的:开天辟地、精 卫填海 、夸父追日、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4.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摘引的:游目骋怀、醉翁之 意不在酒 、高山流水、千山万水
5
成语之最
• 最遥远的地方—— • 最荒凉的地方—— • 最昂贵的稿费—— • 最高的巨人—— • 最长的一天—— • 最大的巴掌—— • 最吝啬的人—— • 最厉害的贼 ——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公开课ppt课件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公开课ppt课件
如:泥菩萨过江 ———— 自身难保 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
谐音性歇后语
后面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双关的意思。
• 和尚打伞—— 无发(法)无天 • 小葱拌豆腐—— 一青(清)二白 •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掸(胆)子 • 湿水棉花—— 无法谈(弹)
喻意性歇后语
前面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面部分是对前 面部分的解释。
◎ 望文生义 ◎ 自相矛盾 ◎ 不辨色彩 ◎ 敬谦错位
四、学以致用 小试身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 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 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 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 意
( )假( )威 ( )腾( )跃 ( )头( )尾 ( )( )不宁 ( )( )学舌 抱头( )窜
第一场:成语动物园
• ( 莺)歌( 燕 )舞 ( 狐)假( 虎)威
• 指( 鹿)为( 马)
( 龙)腾( 虎)跃
• ( 狼)心( 狗)肺 ( 虎)头( 蛇)尾
• (鹤 )立( 鸡)群 (鸡 )( 犬 )不宁
【例7】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 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解析】口头语“半斤八两”常含贬义,且语体色彩 也不妥 。
七、不合语境
【例8】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 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
他们决心自立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
业。
【解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大的才干,先在小事情上 显一下身手。而例句中“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可以 说有“大的才干”,但“自立创业”“开创一番新事 业”并不是小事,所以说不合语境。

高中语文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

高中语文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课件
3.成语的主要来源:(1)来自历史故事;(2)来自寓言故事;(3)来自神话或其他传 说;(4)来自古典文学作品。 4.成语的语法结构:(1)并列关系,如“东张西望”;(2)承接关系,如“先斩后 奏”;(3)目的关系,如“守株待兔”;(4)因果关系,如“水落石出”;(5)主谓关 系,如“杞人忧天”;(6)动宾关系,如“顿开茅塞”;(7)动补关系,如“退避三 舍”;(8)偏正关系,如“扶摇直上”;(9)兼语关系,如“请君入瓮”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前后矛盾。 有些成语与语境中的某个词意或句意有矛盾的地方,也是成语运用中常见的 语病。 如:(1)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 (2)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句中,成语“功亏一篑”用以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 能成功(含惋惜意)。上面例句中既然说“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 利”,“只获得第八名”,那么就不能说是“功亏一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惯用语:指有特定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如“背黑锅、走后
门、墙头草”等。
二、熟语 兄弟姐妹: 惯用语、 歇后语、 谚语
2.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 后半部分是说明或解释,像谜底。 歇后语分喻意和谐音两类。前者如“老鼠钻进书箱里——咬文 嚼字”等,后者如“老虎拉车——没人赶(敢)”等。 3.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比较通俗的一些语句。有的反映生产 和生活经验,有深刻的寓意;有的只是反映某种实际现象,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熟语的考查方法较为灵活,有的采用选择填空的形式,有的采用辨析选 择的形式,有的在第Ⅱ卷主观题中根据“语言环境或意思”写出一个或几个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浩如烟海:形容图书、典籍等极为丰富。
二、望文生义
【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 导致误用 。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 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解析】“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 来自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
【例2】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 得不对簿公堂 。
熟语的种类:
唇亡齿寒 同病相怜 守株待兔 四面楚歌 炒鱿鱼 戴高帽 走过场
成语
惯用语 歇后语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天下乌鸦一般黑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知识就是力量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熟语
谚语
格言
熟语类型
1、惯用语 【解读】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造出来的, 格式固定的具有一个特定意义且具有强烈修辞色彩的习惯 用语。它活泼生动,通俗易懂,具有口语色彩,如“炮筒 子”是指性情急躁或心直口快的人。又如戏台的柱子是十 分重要的部分,设有它,戏台就要倒塌,于是人们用“台 柱子”表示戏中的主要演员,进一步又比喻一个集体中的 骨干。惯用语的运用比较灵活,可以拆开,中间插入一些 成份。如“钻空子”可以说成“钻了我们的空子”。惯用 语是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也是汉语词语中富有活力的一 部分。
熟语类型
3、格言 【解读】格言是简炼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它书面色彩浓厚,多来自名人名言,多从正面总结经验, 作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富有哲理性,意味深长,促人警 醒。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在几千年漫长 岁月里,积累了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而格言正是这种道 德传统的体现,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见利思义”、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 人落后”等至今都在指导人们的修身处世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
的来源
1. 从 历 史 故 事 中 来 的 : 望 梅 止 渴 、 洛阳纸贵 、三顾茅庐、指鹿为马 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3.从神话或其它传说中来的:开天辟地、精 卫填海 、夸父追日、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4.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摘引的:游目骋怀、醉翁之
意不在酒 、高山流水、千山万水
看 图 猜 熟 语
鹤立鸡群
自 圆 其 说
心 中 有 数
成语接龙:
1)向隅而( ) 不成( ) 泪俱(下 )里巴 (人 )欢马叫 声 泣 2)毛遂自( 荐)贤举( 能 )者为( 师 )出无( 名 )落孙山
3)老生常( 变)本加(厉)兵秣(马)到成功 谈)虎色( 4)好景不( 长)歌当(哭)笑不( 得)天独( 厚)颜无耻
【解析】“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
3、老张一家三代,十年来和睦相处,互 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相爱 。使用错误。 4、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 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忍痛割爱:不得不放弃原属于自己的东西。使 用错误
5、历史如同一条长河,每一个阶段都具 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特立独行: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使用错误。
熟语老大哥:
自主学习
熟 语 老 大 哥
阅读第76页到第77页 “熟语老大哥: 成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成语?
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 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词组。成语大多 由四字组成,并且多有特定的出处。
2.成语有哪些来源?
(1)来源于历史故事 (2)来源于寓言故事 (3)来源于神话传说 (4)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
6、石刻作品上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 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对象应是高大的建筑物而非人 物形象 7、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 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 应该让给妈妈吗? 让梨推枣:用于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 母子关系
8、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 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 情趣。 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9、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各国各地各种 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 有。
格言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例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格言与谚语的区别: 第一,来源不同。谚语来自人名群众,格言来自名人语录。 第三,格言比谚语更有哲理性和教育意义。
成语与俗语
成语与俗语有时其实是一种对应关系。 一丘之貉——天下乌鸦一般黑 咎由自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 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灯芯织布——枉费心机 老和尚的百衲衣——东拼西凑
小试身手
瞻前顾后—— 孤掌难鸣—— 直言不讳—— 饮水思源—— 独眼龙看书——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吃着碗里看锅里—— 前怕狼后怕虎 一个巴掌拍不响 打开天窗说亮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 一目了然 得过且过 贪得无厌
【注意】: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 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1.飞蛾扑火—— 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 无处寻 3.大路上的电杆—— 靠边站 4.腊月里的萝卜—— 冻(动)了心 5.孔子搬家—— 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 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 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部分是借助音 同或者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 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 地域性。
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 的谚语
1、瑞雪兆丰年。 2、春雨贵如油。 3、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谚语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众人拾柴火焰高 • 人心齐,泰山移 • 喝水不忘挖井人 • 磨刀不误砍柴工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俗语换成语:
1打开天窗说亮话 2赶鸭子上架 3横挑鼻子竖挑眼 4好虎架不住群狼 5躲过了风暴又遭雨 6此地无银三百两 直言不讳 强人所难 吹毛求疵 寡不敌众 祸不单行 欲盖弥彰
俗语换成语:
7这山望着那山高 8鸡蛋里挑骨头 9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10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11衣上有虱烧棉袄 12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 见异思迁 吹毛求疵 贪得无厌 劳而无功 因噎废食 顾此失彼
【解析】“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 解为“到法庭对质” 。
即时训练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 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 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周文艳不愧是体育健将,你看她,这女子 刊,修改。不刊之论,就是一字也无法改 400 米跑得真是天马行空啊! 动的至理名言。 冯斌的文章写得实在不怎么样,都是一些 不刊之论。
熟 语

惯用语 格 言
歇后语
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 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 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两个突出特点:(1)结构上的稳固性——定型 (2)意义上的整体性——完整 有两个来源: (1)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 (2)来自经典作品
【注意】: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 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 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 替罪羊、跑龙套等等。 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也有褒 义的 例如:跳龙门 领头羊 主心骨 打头阵
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 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好 5)洁身自( )事多( 磨 )杵成 (针 )锋相 (对 )症下药
根据古诗文写成语:
1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左传-宣公十五年》) ( 鞭长莫及 ) 2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发人深省 )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 3见义不为,无勇也。 (见义勇为 ) 《论语-为政》 4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国语-晋语》) ( 有名无实)
肥当家”,气象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 里”,保健谚语“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 无不习见习用。
【注意】: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
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众人拾柴火焰高。 6.礼多人不怪,油多菜不坏。 7.天上鲤鱼斑,明天晒粮不用翻。 8.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背黑锅
比喻代人受过
比喻使人暗中吃亏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物,也比喻用某种口 实抬高价码 比喻人死
穿小鞋
敲竹杠 翘辫子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固定性虽不如成语,但比歇 后语和谚语要强,并且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用 三字格(动宾关系较多)和四字格,可以区分许多 惯用语和成语。
开小差 踢皮球 戴高帽 开绿灯 唱黑脸 唱对台戏 八字没一撇
钻牛角尖
捅马蜂窝
重打鼓,另开张
刀子嘴,豆腐心
挖墙脚
3、在句法功能上它同成语近似,在修辞功能上它有 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歇后语和谚语是句子形式, 有时可用作句子。成语雅的多,俗的少,惯用语几乎 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较多。
熟语类型
2、谚语
【解读】谚语是人们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简炼、含义深刻 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一个客观规律或反映的一个事 理,使人从中受到启示。如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
第二,意义色彩不同。谚语通俗口语色彩鲜明,格言书面语浓厚。
熟语类型
4、歇后语 【解读】歇后语是由“前语”和“后语”组成的并 且只说出“前语”就能让人猜到“后语”的一种 口头用语。它分两种形式,即喻意的(“前语” 是一个比喻,“后语”是对“前语”的解释)和 谐音的(“后语”用谐音表示意思),如芝麻开 花——节节高、飞机上挂水壶——高水瓶(平) 等。在一定的场合下,使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生 动、形象、活泼,有时还可以收到诙谐、幽默的 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