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野营—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野营—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教材所处的位置。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上册)90-93页第八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第1个信息窗。

本节内容以儿童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单元素材,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

对于参加过野营活动的儿童来讲,可以回想起当时参加野营活动的场景,重温当时活动的感受,找回可能已经渐渐远去的那份情感;对于没有参加过野营活动的儿童来讲,可以激发他们参加此类活动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动机,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遵循主体性原则,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让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学会合作、交流和表达。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基本思想。

本节课,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坚持教与学,知识和能力的辩证统一。

博采众家之长,努力做到教与学的最优组织。

1、引探教学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2、反馈教学法。

注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使认知得以深化。

3、快乐学习法。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调动口、眼、手、脑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我以教材所呈示的知识结构为依据,结合本班学情,设计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动手操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余数的意义1、谈话导入: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瞧这些小朋友在野营活动中就遇到了几个数学问题。

《八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八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 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投影仪、磁性黑板、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八野营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2. 新课: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并通过例题示范计算方法。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计算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决。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 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练习本上的习题2. 课后自主练习3. 家庭作业:家长监督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二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二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二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这一群小朋友春游时正在吃午餐,他们都带了什么好吃的?是怎样分的?(出示挂图)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引导看图,提出问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看到什么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师:你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先自己试试看。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后再交流。

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交流(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分?(锻炼学生的思维)师:用算式怎样表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94=2(个)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 引导学生互相读算式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然后交流)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人,每人2碗,还余2碗;11瓶饮料平均分给4人,每人2瓶,还余1瓶;师:同位互相说说算式,独自观察,发现了什么?(有余数的除法真多)仔细观察图画,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1题。

学生先动手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填空(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评议。

)2、出示第3题练习时,引导学生先仔细读题,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适当进行补充)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很高兴,你们高兴吗?说出来听一听。

五、作业设计认识有余数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说说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除法。

《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在这次数学教学中,我将带领二年级的学生们学习《野营——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

我们将通过生动的野营故事,引入有余数的除法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除法运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使用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学习第五章第二节《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掌握除法运算的步骤,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难点是理解余数的概念以及如何处理余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如帐篷、绳子等,以及练习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们讲述一个关于野营的故事,引入有余数的除法概念。

2. 新课导入:我将展示一些实物,如帐篷和绳子,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除法运算。

3. 讲解与演示:我会通过示例,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并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一个实际的除法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答案讲解:我会给出练习题的答案,并解释每一步的运算过程。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黑板进行板书,展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计算25除以6的商和余数。

答案:商为4,余数为1。

2. 应用题:小明有10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还剩下几个糖果?答案:每个朋友能分到2个糖果,还剩下0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通过生动的野营故事,引入有余数的除法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除法运算。

《八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八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中的第八讲,主要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生动的营地野营活动引入和生动的绘本故事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算法,能简便快速地计算出除法的商和余数;•理解“一分为二”的含义,会根据题意进行简便、合理的计算思路;•能识别除数、被除数、商、余数这四个概念,并知道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掌握加减乘除的逻辑关系;•能够判断问题是否需要使用除法求商和余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充分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算法;•能简便快速地计算出除法的商和余数。

2.教学难点•理解“一分为二”的含义;•能根据题意进行简便、合理的计算思路。

四、教学策略•通过野营活动和故事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画图、模拟场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通过分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野营活动引入故事,让学生体验野外生存的感觉,了解营地内应有的设备和日常用品,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好营地清洁卫生。

•通过故事《小玉的蚂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归纳能力。

2.讲授(25分钟)•通过画图、模拟场景的方式,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算法,并让学生感知“一分为二”的含义。

•让学生根据掌握的算法进行小组练习,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3.练习(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册的相应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练习。

4.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回答本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和算法。

青岛版(五年制)二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习文档

青岛版(五年制)二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习文档

青岛版(五年制)二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数学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每人准备20根小棒、课前预习了解教学课题:1. 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3. 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除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开心的五一野营》的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利用百度搜索详细信息和图片.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注重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互动学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喜欢野营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吗?二、运用情景探求新知。

1、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出示:野营图片----有余数的除法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根据图意.会提出很多有关平均分的问题。

)3、先来解决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自己想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看谁分的又对又快!4、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找生回答。

小结:9个面包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

青岛版(五年制)二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二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二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数学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每人准备20根小棒、课前预习了解教学课题:1. 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3. 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除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开心的五一野营》的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利用百度搜索详细信息和图片.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注重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互动学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喜欢野营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吗?二、运用情景探求新知。

1、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出示:野营图片----有余数的除法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根据图意.会提出很多有关平均分的问题。

)3、先来解决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自己想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看谁分的又对又快!4、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找生回答。

小结:9个面包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 (2)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word教案 (2)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余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用具:小棒、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幻灯片出示)猜一猜: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 <19 ()× 7 <57()×4 <31 ()× 8 < 26()×9 <60 ()×5 < 48【设计意图:有余数的除法是已学过的除法的延伸和发展,教师以学生的已知为起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做到旧知识的复习,促进新知识的迁移,更重要的是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作好铺垫。

】二、建立余数概念1、学生操作(第一组学生每人桌上放8根小棒,第二组、三组、四组学生桌上分别放9、10、11根小棒)师:小朋友,我们都会摆图形,今天我们一道用小棒来摆图形好吗?听清要求:每4根摆一个四边形,你桌子上的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四边形?(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各种摆法)抽小组代表回答,有几根小棒?摆了几个四边形?算式怎样写?(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4=2(个)9÷4=2(个)余1根10÷4=2(个)余2根11÷4=2(个)余3根接着让学生看桌子上放的图形讨论。

第二、三、四组小朋友摆好的结果和第一组小朋友摆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得到:第一组小朋友的小棒正好摆完;第二、三、四组小朋友摆后还有多余的小棒。

【设计意图:教师在这里点明“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的小棒,目的是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处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导入新知识“余数”埋下伏笔。

】(引出余数的概念)师:把多余的小棒拿在手里问:为什么不再摆一个四边形?生:一个四边形要用四根小棒,余下的1、2、3根不够摆一个四边形。

师:比较上面算式,除数与余数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生:余数比除数小。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内容:第8、9页的练习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摸索的过程和结果。

使学生在猎取知识的过程中,积存观看、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体会,进展抽象思维。

重点难点: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摸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

谁能举例说明?指名回答。

2、出示投影:你明白余数它藏在哪里吗?请你把它找出来。

144=3285=13163=51104=223、小组内说说算式的意义二、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4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2、解决实际问题:欢乐的星期天。

题目给了4幅图,分别画的是小男孩星期天做的情况,依照图画,找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依照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游戏:蚂蚁躲雨278 366 227 489374 488 497 335想一想蚂蚁到哪去躲雨?分组讨论(1)没有余数的算式(2)余数是3的算式(3)余数是1的算式4、把2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能够如何样分?小组里分一分,统计有几种分法四、小结。

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五、作业设计回家与父母一起分糖果,记录分的结果,列出相应的算式;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优质word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优质word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问题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师解说游戏师:伸出左手跟我数,从大拇指开始数1、食指2、中指3、无名指4、小指5,再回到大拇指按顺序数6、7、8、9、10,这样反复数下去……生一边数一边报数理解游戏规则师:请你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就能说出你说的这个数对应的手指名字。

生说师:你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就能说出来吗?生想或说:记住了,或者发现规律了。

(生答师评价:一颗代表智慧的小花送给你)师:认真听完这节课,你就会识破其中的奥秘了。

上课?!【设计意图:生动活泼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力求使枯燥的计算课焕发灵动和生机。

学生自觉联系生活经验,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一、复习引入,再次唤醒已知经验师:根据以前所学细心解答两题: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生答师:15根小棒,能摆几个?(课件示)生答:能摆3个。

【设计意图:与课前游戏连为一体,延续游戏中与5有关的除法,做到承上启下,顺水推舟。

】师:能用算式表示一下吗?生说:15÷3=5(根)生说:“15÷5=3(个)(课件示)生齐读。

师:谁能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生答:被除数()表示(要分的数)除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或每份的个数)商表示(分得的结果)师: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正在野营的一帮小朋友也在分东西?看看分享哪些食物?生答【设计意图:从已知经验出发,引入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及问题迁移能力。

】二、讨论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余数师: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这样吧,今天我们与“5’这么有缘,咱就把这些物品平均分给5个人,你能按要求填完以下表格吗?(课件示)(每组一张)食品数量分给人数平均每人分到多少余下多少面包9 5方便面10 5饮料11 5火腿肠12 5香蕉13 5橙子14 5苹果15 5酸奶18 5【设计意图:关于分给的人数,为了课堂连贯性的需要定为“5”,使这一环节与课前游戏连为一体,珠联璧合,学生易于迁移,掌握新知。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课方案教课内容:第 6 页信息窗 2,第 7 页你问我答。

教课目的: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发展应意图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别人沟通思虑的过程和结果。

培育学生踊跃参加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要点难点: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课准备:电脑、挂图教课过程:一、讲话导课。

同学们到达野外可快乐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二、探究新知。

1、出示信息图,指引学生察看。

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识题?第 1页2、师生共同解决:每人分 4 条, 22 条鱼能够分给多少人?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24=5(人) 2(条)3、教课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竖式,并解说每一部分的名称。

注意数位必定要对齐。

4、小组内解决: 48 个野果均匀分给9 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说一说你们是如何试商的?察看一下上边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5、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三、练习稳固。

1、自主练习1()里最大能填几?这是一道试商练习,学生先独立思虑,再集体评论。

(鼓舞学生采纳不一样的试商方法。

)2、学生独立做自主练习2。

(把竖式写完好)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数位要对齐。

(特别注意商的地点)3、出示自主练习5256=()()44()=() 8做一件风衣用 2 米布, 11 米布最多可做()件鼓舞学生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而后再进行计算。

第 2页4、增补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1) 9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92= ()()( 2)把 11 根小棒均匀分红 4 份,每份有()根,还剩()根114=()()四、教师小结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应注意什么?五、作业设计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问题能够用我们今日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二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二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二上《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二上《野营----有余数的
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有余数除法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

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28= 146= 45-5=
29= 39= 345=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重点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做法)
三、巩固练习。

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
想一想,你还能题什么问题?
聪明小屋
(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

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五、作业设计
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144=3(盒)2(个) 166=2(盒)4(个)。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青岛版五四制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有余数的除法》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另外,如果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够积极,我将设计一些小组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我还计划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平台和教学软件,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板书设计
①知识点突出:板书应清晰展示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生动展示有余数的除法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实物道具:使用实物道具,如拼图、小棒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②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复杂的图形,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如使用生动的插图、色彩和有趣的符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④关键词突出:在板书中突出有余数的除法的关键词,如“余数”、“除法运算”、“实际应用”等,帮助学生快速抓住重点。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10页信息图及丰收园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形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1、投影出示:口算并说出各部分名称578 507 648416 729 4692、看图填算式。

(1)94= (盘)(个)92= (个)(个)203=(个)(个)206=(束)(个)(2)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计算(3)交流计算方法二、教学:我学会了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说说看到了什么;仔细读题目的要求,先自己进行探索。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情景,对自己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自我检测。

(先回想学过的知识,在根据要求思考题目)(1)二年级有46个学生来看足球赛,至少需要乘几辆车?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鼓励学生说一说)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有46人每辆车限乘8人468=5(辆)6(人)需要6辆车。

(2)50元最多能买多少张c区的票?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鼓励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3)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鼓励学生从多具角度进行观察,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2、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与回顾,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表现和主要收获。

学习了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丰收园里的果子,你能摘到几颗?三、作业设计将自己的收获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板书设计:丰收园我知道生活中经常用到有余数的除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完整word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完整word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第八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

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9个蛋糕、17跟香蕉……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二、探求新知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方便面:10÷4=2(碗)……2(碗)矿泉水:11÷4=2(瓶)……3(瓶)香肠:12÷4=3(根)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我想……18÷2=9(人)18÷3=6(人)学生独立完成.18÷4=4(人)……2(块)18÷5=3(人)……3(块)生: 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三、小结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第二课时课题:有余数除法的练习教学内容: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

教学设计思路1.在学习本课题以前,己经认识了等分除和包含除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又是他们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重要基础知识。

带余数除法与整除除法比较。

其列式意义是相同的,前者只是多了一个“余数”。

关于本课题,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与其三个知识的教学相匹配:例1 ,学生通过动手平均分9 支铅笔,使他们认识余数的含义;例2 ,学生经过包含分11 个小方块。

得到一列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作为学生探究和发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材料;例3 ,使学生学会试商的方法(即括号内最大能值几)。

2.把除法人为地分成等分除和包含除,那么商和余数就有不同名数之别,反映出教材的教学重点不够凸现,容易分神学生学习注意力。

为此,我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做出重大的变革和尝试,以期达到较好的效果。

3.除法的本质可能是物品之间的平均分配(东西),所以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一分豆子作为教学的起点,可能更符号学生的实际;商和余数不带名数就可以避免教材内容程式化的弊端,以更加突出教学重点;用分豆子把三个知识点穿起来,具象操作-表象操作-形式操作,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有真正意义的获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布置联欢会会场的画面。

)让学生看情景图,描述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情景,续编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故事,并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二、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算式怎样列?为什么这样列?(板书:23÷4=)教师: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用23张圆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会场的要求分一分。

(小组合作的形式。

)(展示学生分圆片的结果。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二年级 上学期 数学 青岛版《野营—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二年级 上学期 数学 青岛版《野营—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教材所处的位置。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上册)90-93页第八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第1个信息窗。

本节内容以儿童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单元素材,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

对于参加过野营活动的儿童来讲,可以回想起当时参加野营活动的场景,重温当时活动的感受,找回可能已经渐渐远去的那份情感;对于没有参加过野营活动的儿童来讲,可以激发他们参加此类活动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动机,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遵循主体性原则,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让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学会合作、交流和表达。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基本思想。

本节课,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坚持教与学,知识和能力的辩证统一。

博采众家之长,努力做到教与学的最优组织。

1、引探教学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2、反馈教学法。

注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使认知得以深化。

3、快乐学习法。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调动口、眼、手、脑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我以教材所呈示的知识结构为依据,结合本班学情,设计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动手操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余数的意义1、谈话导入: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瞧这些小朋友在野营活动中就遇到了几个数学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野营----有余数
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10页信息图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形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出示:口算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578 507 648
416 729 469
2、看图填算式。

(1)94= (盘)(个)
92= (个)(个)
203=(个)(个)
206=(束)(个)
(2)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
二、教学:我学会了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仔细读题目的要求,先自己进行探索。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情景,对自己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自我检测。

(先回想学过的知识,在根据要求思考题目)
(1)二年级有46个学生来看足球赛,至少需要乘几辆车?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鼓励学生说一说)
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有46人每辆车限乘8人
468=5(辆)6(人)需要6辆车。

(2)50元最多能买多少张c区的票?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鼓励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3)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鼓励学生从多具角度进行观察,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2、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与回顾,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表现和主要收获。

学习了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丰收园里的果子,你能摘到几颗?
三、作业设计
将自己的收获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板书设计:
丰收园
我知道生活中经常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我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积极、合作、会想、会问、会用)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