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必读书目

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必读书目

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必读书目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必读书目行政管理专业必读书目1.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2.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4.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5.亚当斯密:《国富论》,上海三联书店6.戴维·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中信出版社7.保罗·海恩:《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世界图书出版公司8.列维特:《魔鬼经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9.张五常:《经济解释》,中信出版社10.米勒等:《公共问题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1.格雷厄姆?普里斯特:《牛津通识读本:简明逻辑学》,译林出版社12.弗兰克·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个对政府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3.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格致出版社14.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上海译文出版社15.布坎南、图洛克:《同意一致的计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6.埃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商务印书馆17.唐斯:《官僚制内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8.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1.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22.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光明日报出版社23.科斯、王宁:《变革中国》,中信出版社24.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5.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上海人民出版社26.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7.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8.约翰·麦克利兰:《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29.莫提默·艾德勒:《大观念:如何思考西方思想的基本主题》,花城出版社30.陈剩勇:《政府改革论——行政体制改革与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1.王春福:《公共政策论——社会转型与政府公共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2.何翔舟:《政府成本论——政府成本管控的路径与策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3.张敏杰:《社会政策论——转型中国与社会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4.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35.卡尔·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36.蔡今中:《如何撰写与发表社会科学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1.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822.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4.弗兰克·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个对政府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5.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保罗·海恩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2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7.詹姆斯·L·多蒂:《市场经济:大师们的思考》,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8.科斯、王宁:《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中信出版社,20139.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110.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中信出版社,200911.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2.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3.亨利·明茨伯格:《管理工作的本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4.亨利·明茨伯格:《卓有成效的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5.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6.乔纳森·R·汤普金斯:《公共管理学说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7.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格致出版社,201118.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9.贝弗里奇:《贝弗里奇报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20.王浦劬、莱斯特·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1.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戴维·伯恩斯坦:《如何改变世界:用商业手段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中信出版社,201323.埃德蒙?费尔普斯:《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中信出版社,201324.格利高里·迪斯等:《社会企业家的战略工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组织建设:现实、挑战与前景》,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26.陈剩勇:《政府改革论——行政体制改革与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7.王春福:《公共政策论——社会转型与政府公共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8.何翔舟:《政府成本论——政府成本管控的路径与策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9.张敏杰:《社会政策论——转型中国与社会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0.格雷厄姆?普里斯特:《牛津通识读本:简明逻辑学》,译林出版社,201431.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32.卡尔·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33.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34.蔡今中:《如何撰写与发表社会科学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卡森:《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3.冯玉祥:《我的生活》,北方文艺出版社4.德内拉?梅多斯:《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邱昭良译,浙江人民出版社5.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高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6.朱惠荣:《徐霞客游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7.蒲坚:《解放土地:新一轮土地信托化改革》,中信出版社8.威廉.阿朗索:《区位与土地利用》,商务印书馆,20079.R基钦:《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10.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土地规划管理—美国俄勒州土地利用规划的经验教训》,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11.梁鹤年:《简明土地利用规划》,地质出版社,200312.华生:《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东方出版社,201313.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14.朱启臻,赵晨鸣主编:《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15.Jerry Jones,《Land value for public benefit》,Published by the Labour Land Campaign,New extended edition ,/doc/833374839.html,(网上有电子书)16.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萧正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17.朱强:《农地流转风险与防范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8.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19.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蒂莫西.比特利:《绿色城市主义——欧洲城市的经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方益萍等译,华夏出版社22.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周京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3.沃尔特.艾萨德:《区域与空间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4.爱德华.格莱泽:《城市的胜利》,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5.汉斯·于尔根·尤尔斯:《大城市的未来》,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126.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7.威廉·M·马什:《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朱强等译28.约翰·M·利维:《现代城市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9.巴里·卡林沃思、文森特·纳丁:《英国城乡规划》(第14版),东南大学出版社30.埃比尼译·霍华德:《明日的花园城市》,商务印书馆,200031.文克·E·德拉姆施塔德等:《景观设计学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原理》,朱强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2.应佐萍:《房地产营销策划》,北京大学出版社33.叶剑平:《房地产营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34.筑龙网:《房地产营销方案实例精选集》,机械工业出版社1.大卫.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戴维·英格利斯:《文化与日常生活》,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3.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译林出版社,20124.约翰·费思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5.黄浦晓涛:《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6.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商务印书馆,20027.艾伦.J.斯科特:《城市文化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彼得·伯克:《什么是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吕思勉:《中国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康拉德·西诺考尔、米兰达·布朗:《中国文明史》,群言出版社,200811.杰里·本特、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13.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4. 乔尔·科特金:《新地理:数字经济如何重塑美国地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5.小岛明:《日本的选择》,东方出版社,201016.弗里茨·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7.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8.吉姆·麦圭根:《重新思考文化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9.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格致出版社,201120.约翰·L.坎贝尔:《制度变迁与全球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22.埃尔顿:《历史学的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3.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书店,200524.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25.杜维明:《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26.熊十力:《新唯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7.科尔奈:《思想的力量》,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28.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29.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30.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北京三联书店,1997社会工作专业必读书目1.《微光处处——28位社会工作者的心路历程》,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2.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3.吴晓波:《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米尔斯、帕森斯:《社会学与社会组织》,浙江人民出版社5.荣格:《心理类型》,上海三联书店,20096.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7.詹姆斯.R.汤森等:《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8.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310.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许良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华夏出版社12.阿德勒:《超越自卑》,黄光国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13.亚隆:《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张亚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4.吴景超:《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商务印书馆,201015.林耀华:《金翼》,三联书店,198916.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17.郑也夫:《代价论:—个社会学的新视角》,三联书店,199518.大卫·理斯曼:《孤独的人群》,南京大学出版社19.威廉·富特·怀特:《街角社会》,商务印书馆20.齐尔格特·鲍曼:《通过社会学去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1.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重庆出版社22.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23.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黄爱华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24.J.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025.古德:《家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6.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199527.迪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8.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三联书店,200129.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930.达伦多夫:《现代社会冲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1.佩恩:《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3.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34.Dennis Saleebe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35.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中国政法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课件公共行政原理_马建川_ (8)

-中国政法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课件公共行政原理_马建川_ (8)

公共行政原理
第一节:公共行政权力概述


宪政制度下的行政权力行Fra bibliotek权力的结构公共行政原理 第二节:公共行政权力分配
公共行政权力设定的方式 行政权力分配 行政授权
公共行政原理 第三节:公共行政权力的行 使
一、公共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 二、公共行政权力行使的手段 三、公共行政权力行使中的异化与控制
公共行政原理 思考题:
如何理解宪政制度下的行政权力行政权力的设定分配及其调整行政授权的条件授权的障碍与克服如何把握行政权力的行使范围如何控制公共行政权力的异化
公共行政原理 第五章:公共行政权力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行政权力的概念和宪政制度对公共行政 权力的要求;弄清公共行政权力的结构和设定方式、分配模式及其 调整;掌握公共行政权力的行使范围、手段、异化和控制。 重点与难点:宪政制度和公共行政权力的关系;行政授权;公共行 政权力的行使范围、公共行政权力的异化和控制。
如何理解宪政制度下的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的设定、分配及其调整 行政授权的条件、授权的障碍与克服 如何把握行政权力的行使范围 如何控制公共行政权力的异化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特别策划}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1. 请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政法大学最引以为傲的 办学成绩。
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公室 : 学校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 的最高学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重镇”。在 60 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 20 多 万人。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自建 校以来,参与了国家几乎所有的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 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 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学校多学科和跨学 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 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 养的生力军。
【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培养模式】法学(虚拟建制 实验班)是根据因材施教、“一个专业、多种培养方案”的 培养理念设立的单独培养机制。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不 按照独立专业进行单独招生,而是在普通法学专业学生入学 后进行全校选拔,不改变学生的学院归属、不单独设立实体 班级,实施独立培养方案。现已设立法学西班牙语特色人才 培养实验班和法学学术精英人才培养实验班。
4.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深造情况如 何?
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公室 : 我校近年毕业生全员就业率 在 95% 以上。毕业生自主创业呈增长趋势。毕业生就业地 域、结构分布更趋合理。毕业生到高层次党政机关就业的比 例较高,到一流律所就业工作的人数多。境内外深造院校层 次高,并呈现多元化趋势。
5. 请介绍一下学校招办的联系方式。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址:/ 微信公众平台: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电话:010—58909122 传真:010—58909922
2. 谈谈中国政法大学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公室 :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 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 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高校。学校设 有 24 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 国家级特色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 9 个一级学科 参评并全部上榜,其中法学进入 A+ 档,并列全国第一,政 治学排名全国第八,社会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 也取得较好成绩。 2019 年,我校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思想 政治教育、新闻学和行政管理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点,是学校深入落实《中国政法大学建设一流本科行动 方案(2025)》的部署要求,科学谋划专业建设思路,合理 制定专业发展战略的成果结晶。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英文名: PublicManagement课程类别: 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前置课: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后置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题、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学分:4学分课时:64学时主讲教师:金志云选定教材: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课程概述: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主干课程。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

公共管理学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其目的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则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从形式上看,公共管理学的产生,是西方国家政府在财政上摆脱赤字、在组织上摆脱僵化的官僚制窠臼、在政治上摆脱信任危机的直接产物,但其实质,是在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寻求与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公共生活治理形态的一种积极努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时代文明。

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组织主体与个人主体、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公共管理的绩效、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公共物品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等。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信息,以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了解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并对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取向做出判断;增强个人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理论,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习笔记、参考书、资料、范围

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习笔记、参考书、资料、范围

育明教育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再创佳绩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6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管考研必看参考书教材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609公共管理综合一(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原理各75分)《管理学(第二版)》刘俊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公共行政原理》马建川、翟校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解析》,团结出版社,2013年版;812公共管理综合二(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基础各50分)《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公共管理学教材, 2006版。

育明教育解析:从2013年政法行管考研来看,虽然近几年政法不再对外公布考研参考书,但是从命题规律看来,除了前几年推荐的5本参考书之外,还有以上补充的2本以及1本参考资料必须看,希望引起2015年备考学生的注意。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考点笔记以下由育明教育学员提供(2014年政法行管考研初试第一名)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关键词语: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新公共管理、P途径的公共管理、B途径的公共管理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

在政府治理研究领域,公共管理的出现,是伴随着对传统行政学典范的挑战而来的。

在实践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再造推动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运动风行全球。

公共管理学课程简介与教学纲领

公共管理学课程简介与教学纲领

公共管理学课程简介与教学纲领一、课程简介公共管理学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政府行为和政治体系的组织管理,旨在提高政府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课程在研究公共事务的所有阶段,包括制定政策、实施政策和监督政策等方面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将重点探讨公共管理的相关概念、重要理论模型、公共管理机构的组织与运作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政府行为与政治体系的管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概念,了解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2.熟悉公共管理的各种运作机制和管理法则,掌握公共管理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

3.学会对公共政策进行制定、实施和监督,并能够借助管理理论和工具,分析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

4.掌握与公共管理学相关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案例,并能深入思考其含义与影响。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历史介绍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探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背景、历史沿革及相关理论。

2. 公共管理理论与模型介绍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理论模型和发展趋势,深入探究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

3. 公共管理机构组织与运作介绍公共管理机构基本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深入解析公共管理机构的职能设置、决策机制、工作流程以及人员组成等方面。

4. 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介绍公共政策的组成要素,包括问题诊断、目标设定、方案设计、实施监督等方面,重点探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涉及的各种动因及其相互关系。

5. 公共管理的现代化介绍公共管理的现代化趋势和方法,分析现代化对公共管理学的影响,探究公共管理和信息技术、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程报告等多种教学方法,着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评价在本课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小组讨论和报告、课堂问答、课程作业等多个方面开展教学评价,通过考试、作业和课程总评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1-01.院训:知深德高善思重行释义:(1)知深:知识广博,理论深厚;(2)德高:懂法守纪,品德高尚;(3)善思:善于思考,勇于创新;(4)重行:注重实际,勤于实践。

1-02.院训:易和美释义:(1)总体释义容易“和美”,变得“和美”;“简”和着“美”,“简”伴随着“美”;“易和”本身就是美,“易和”体现美。

(2)具体解释易:源自《易经》,指“简易、不易、变易”。

简易是指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不易是指坚守做人品格,探求不变规律,以不变应万变;变易是指大学要学习方法,以求灵活多变,“变则通,通则久”,待人处世需要变通、圆通、通达。

和: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指“和睦、和合、和谐”。

和睦要求与人为善,豁达宽容,和衷共济;和合要求心态平和,遇事淡定,团队合作;和谐要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平共处。

美:是一个哲学范畴,是人们的最高价值追求。

意指“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我们要追求美、实践美、享受美,达到“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03.院训:至真至善至美至德释义:(1)至:①达到;②极,最。

(2)真:指老师和学生要拥有真心,求得真知,定做真人。

(3)善:指知晓和践行忠、孝、礼、义、廉、耻为善。

要求师生要有善心,施以善举,收获善果。

(4)美:指师生讲究外在得体的仪表美,更讲究内秀的心灵美。

(5)德:指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还包括党德、官德。

(6)真善美是一个永恒的人生价值追求,不会因各种情景变迁而改变。

做到了真善美,最终会成为一个有美好品德、高尚人格的人。

1-04.院训:崇德尚公博学求真精业明理笃行致远释义:(1)崇德尚公“崇德”之“崇”为推崇。

“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

“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为人之本。

“崇德”意在期望师生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英文名:Public Management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前置课: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后置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题、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学分:4学分课时:64学时主讲教师:金志云选定教材: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课程概述: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主干课程。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

公共管理学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其目的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则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从形式上看,公共管理学的产生,是西方国家政府在财政上摆脱赤字、在组织上摆脱僵化的官僚制窠臼、在政治上摆脱信任危机的直接产物,但其实质,是在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寻求与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公共生活治理形态的一种积极努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时代文明。

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组织主体与个人主体、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公共管理的绩效、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公共物品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等。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信息,以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了解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并对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取向做出判断;增强个人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理论,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研究生专业课程表

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研究生专业课程表
2
8:50—9:35
第二讲
3
9:50—10:35
[54313024]诉讼法基本原理(杨成良,法学,研一,3学分),3-5节,4407A
[54333047]刑法学专题(程馨桥,法本,研一,3学分),3-5节,4407B
[54313023]比较法总论(饶艾,法学,研一2-4节,3学分),2-4节,4407A;
7
14:50—15:35
第四讲
8பைடு நூலகம்
15:50—16:35
[54313061]宪法学(张晶,非法本,研一),2学分,8-9节,4322
[54333063]刑法学(邓君韬,非法本,研一,3学分),8-10节,4407A
9
16: 40—17:25
10
17:30—18:15


第五讲
11
19:30—20:15
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研究生专业课程表
2016级硕士研究生法学、法硕专业课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星期
课程及教室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第一讲
1
8:00—8:45
[54313045]宪法专题(夏永梅,法本,研一,1-8周),2学分,2-5节,4322
[54313043]法理学专题(杨道现,法本,研一),2学分,1-2节,4407A
[54313025]经济法总论(陈家宏,法学,研一3学分),3-5节,4407A
4
10:40—11:25
5
11:30—12:15


第三讲
6
14:00—14:45

公共管理相关的经典书籍内容

公共管理相关的经典书籍内容

公共管理相关的经典书籍内容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对公民和社会事务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经典的书籍涵盖了公共管理理论、实践和案例研究。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公共管理书籍: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经典教材,由邓小平同志主编。

该书系统介绍了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包括公共管理的概念、原则、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2.《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著作,由Eugene Bardach撰写。

该书介绍了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帮助读者了解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

3.《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行为学》由林文翰编写,介绍了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

该书涵盖了公共组织的结构、领导、决策、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和改善公共组织的运作非常有价值。

4.《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经典教材,由张五常教授主编。

该书系统介绍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包括公共管理的概念、原则、组织管理、政策制定等内容。

5.《行政学》《行政学》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教材,由李宗仁教授主编。

该书介绍了行政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包括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6.《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著作,由Ian Mitroff和Gus Anagnos合著。

该书介绍了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案例研究,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应对和管理公共危机。

7.《公共治理》《公共治理》由蔡宗鹰编写,介绍了公共治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该书涵盖了公共治理的概念、原则、机制、方法等内容,对于理解和推动公共治理非常有价值。

8.《社会政策分析》《社会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著作,由Richard G. Lipsey和Kenneth I. Carlaw合著。

该书介绍了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帮助读者了解社会政策制定和评估的过程。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张成福公共管理考研笔记1-育明考研考博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张成福公共管理考研笔记1-育明考研考博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必读信息一、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招生情况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则是法大法科强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和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一方重镇。

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定位,是借助学校深厚的法学资源,培养兼具法学和管理学综合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近几年,法大行管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十分不错,以党政机关、公共管理机构及国有企业为主。

法大的名气和良好的就业情况吸引了大批学子报考,竞争比较激烈。

而且2016年法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初试科目变化较大,进一步加大了备考难度,有志于法大行管的同学一定要及早规划,针对新情况进行科学复习。

法大行管考研具体情况可以咨询育明·斯泰朗考研·张老师/扣扣:七七二六、七八、五三七育明教育为大家整理出了法大行管专业的招生情况:二、中国政法大学管理学近五年复试分数线序号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12016年60609090380220155050909034532014505090903654201355559090345520126060100100350育明教育解析: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到,专业课的单科分数线还是比较稳定的,反映出法大行管专业课出题思路和考察风格的一以贯之。

然而政治、英语和总分是不断下降的,这并不是说广大考生的水平下降院系名称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拟招生人数总人数推免生拟招生人数报录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01公共行政理论10人51:702公共政策分析03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04公民社会与地方治理了,而是公共科目的难度上升了,再加上北京地区阅卷的严格程度不断上升,最终的结果就是公共科目分数线的下降。

这就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加强各个科目的复习,保证各个科目过线的情况下,取得一个很高的总分。

政法系统培训活动计划表

政法系统培训活动计划表

政法系统培训活动计划表一、培训活动主题:政法系统职工岗前培训二、培训目的:提高政法系统职工法律法规意识,加强法律知识训练,提升公务员素质和能力,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依法办事、廉洁从政。

三、培训时间: 2023年1月15日-1月20日四、培训地点:北京市政法学院五、培训对象:政法系统全体职工六、培训内容:(一)政法基础知识学习1. 法律知识普及2. 宪法和行政法规学习3. 行政管理法律培训4. 管理职能与法律规制5. 司法行政职能与法律规制6. 政法机关职工的基本职业道德标准(二)领导力和团队合作培训1. 领导力培养和提升2. 团队凝聚与合作3. 效能领导力培养4. 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三)廉政教育与职业道德提升1. 廉政文化传承与廉政教育2. 德才兼备的职业道德修养3. 职业操守和职业操守4. 遵纪守法与依法执政(四)办案流程培训1. 立案与侦查程序规定2. 法庭审理程序规则3. 法官审判程序规则4. 行政执法程序规范7、培训方式:(一)理论课程讲授(二)案例分析与讨论(三)角色扮演和模拟演练(四)实地考察与学习(五)团队合作活动8、培训评估:(一)课程考试(二)培训考核(三)培训反馈(四)个人总结(五)领导评价(六)培训效果评估九、培训组织:(一)组织机构:政法系统纪委监委(二)培训机构:北京市政法学院十、培训特色:(一)针对性强:结合政法系统工作实际,选取具体案例和情景进行培训,让职工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二)科学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政法系统职工在培训中深入学习法律法规,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三)实效性强:通过考核和评估,督促职工在培训后能够在工作中切实提高执行力和履职能力;(四)多元化培训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培训,确保培训效果。

十一、培训预期目标:(一)提高政法系统职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增强法律知识储备,做到在工作中依法行事、依规办事;(二)增强政法系统职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升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塑造优秀的公务员形象;(三)加强政法系统职工的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四)努力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推动政法系统工作的创新和改革,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大的贡献。

《狱政管理学》授课教案

《狱政管理学》授课教案

《狱政管理学》授课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及简介教学目标:1. 熟悉狱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理解和掌握狱政管理的原则、功能和职责;3. 分析和评价不同国家狱政制度及其演变;4. 掌握现代狱政管理的最佳实践和应对挑战的策略。

简介:《狱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监狱管理与狱政制度的学科,涵盖了监狱组织与管理、刑罚执行、犯罪预防和犯规行为处理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狱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全面把握狱政管理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行业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设置2.1 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 狱政管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监狱组织与管理;3. 刑罚执行机构的职责与功能;4. 犯罪预防与再犯率控制;5. 犯规行为处理与改造;6. 国际狱政比较研究;7. 现代狱政管理的挑战与策略。

2.2 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介绍狱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案例分析:分析和讨论实际案例,深入理解狱政管理的应用;3. 学术研讨:组织学术研讨会,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4. 实地考察:参观监狱,了解实际狱政管理情况;5. 平台互动: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三部分: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按周进行安排,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周:狱政管理学概述- 介绍狱政管理学的定义和内涵;- 探讨狱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周:监狱组织与管理- 解析监狱组织的结构和职能;- 分析监狱管理的关键要素和挑战。

第三周:刑罚执行机构的职责与功能- 研究刑罚执行机构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和功能;- 讨论刑罚执行机构的组织和工作原理。

第四周:犯罪预防与再犯率控制- 探讨犯罪预防的概念和策略;- 研究如何控制犯罪再犯率,减少社会危害。

第五周:犯规行为处理与改造- 分析犯规行为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探讨犯罪分子的改造和重返社会。

第六周:国际狱政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不同国家的狱政制度和管理模式;- 分析国际狱政管理的优点和挑战。

单招政法知识点总结

单招政法知识点总结

单招政法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政治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思想等政治现象及其规律。

政治学是政治文化、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等三大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浓厚的实践性。

政治学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政治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国际政治、政治哲学等内容。

政治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政治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政治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政治活动。

1.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概论是政治学的入门课程,通过政治学概论的学习,可以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体系,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政治学概论课程还会介绍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学研究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2.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治理论等内容,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政治的本质和规律,为中国政治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3.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政治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通过国际政治的学习,可以了解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国际关系、国际组织等内容,从而更好地认识国际政治的本质和规律,为国际政治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4.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政治思想、政治哲学家、政治理论等内容。

通过政治哲学的学习,可以了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对于西方政治思想的研究和继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法学法学是指研究法律的学科,包括了法律原理、法律体系、法律实践等内容。

法学是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和法律行为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法学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法学概论、宪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等内容。

法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质和规律,为法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公共管理学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培养学生以科学化和批判性的思维面对公共管理过程和公共管理案例。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前半学期关于公共管理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公共管理学知识谱系,以及公共管理学所具有的科学思维方式在面对现实社会中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有效性,系统性和深刻性。

课程目标2:通过整个学期的学习,尤其是后半学期的学习,增强学生自主运用公共管理、政治科学等学科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独立思考、研究和呈现公共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三、教学内容(四号黑体)第一讲转型社会中的公共服务多元供给逻辑1、讲课内容:本讲以“1、面向多元需求的城市公共物”,“2、多线逻辑下的女性公共政策”两个案例为主体内容。

2、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原则,以及涉及城市社会学、女性社会学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对如何分析社会群体属性与公共生活的对接的方法有所掌握。

3、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互动中,基础理论部分涉及到公共管理学经典著作的阅读和讨论;课堂案例教学以结合经典文献进行案例分析为主,整个教学互动中课堂讲授贯穿始终。

4、考核方法:根据课堂讨论参与频率和深度进行考核。

第二讲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础1、讲课内容:本讲以“1、疫情期间的人口流动秩序”,“2、土地制度变革与农民养老”两个案例为主体内容。

2、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互动中,基础理论部分涉及到公共管理学经典著作的阅读和讨论;课堂案例教学以结合经典文献进行案例分析为主,整个教学互动中课堂讲授贯穿始终。

3、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掌握当代中国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依赖于特定的社会基础;让学生理解掌握政治与社会关系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训”作品汇总1-01.院训:知深德高善思重行释义:(1)知深:知识广博,理论深厚;(2)德高:懂法守纪,品德高尚;(3)善思:善于思考,勇于创新;(4)重行:注重实际,勤于实践。

1-02.院训:易和美释义:(1)总体释义容易“和美”,变得“和美”;“简”和着“美”,“简”伴随着“美”;“易和”本身就是美,“易和”体现美。

(2)具体解释易:源自《易经》,指“简易、不易、变易”。

简易是指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不易是指坚守做人品格,探求不变规律,以不变应万变;变易是指大学要学习方法,以求灵活多变,“变则通,通则久”,待人处世需要变通、圆通、通达。

和: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指“和睦、和合、和谐”。

和睦要求与人为善,豁达宽容,和衷共济;和合要求心态平和,遇事淡定,团队合作;和谐要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平共处。

美:是一个哲学范畴,是人们的最高价值追求。

意指“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我们要追求美、实践美、享受美,达到“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03.院训:至真至善至美至德释义:(1)至:①达到;②极,最。

(2)真:指老师和学生要拥有真心,求得真知,定做真人。

(3)善:指知晓和践行忠、孝、礼、义、廉、耻为善。

要求师生要有善心,施以善举,收获善果。

(4)美:指师生讲究外在得体的仪表美,更讲究内秀的心灵美。

(5)德:指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还包括党德、官德。

(6)真善美是一个永恒的人生价值追求,不会因各种情景变迁而改变。

做到了真善美,最终会成为一个有美好品德、高尚人格的人。

1-04.院训:崇德尚公博学求真精业明理笃行致远释义:(1)崇德尚公“崇德”之“崇”为推崇。

“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

“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为人之本。

“崇德”意在期望师生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

与校训“厚德”对应,列于首位,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即将人品道德修养和讲究诚实信用作为师生从教求学的首要目标和行为准则。

“尚公”之“尚”有尊崇、注重之意。

“公”为公正、公平。

“尚公”意谓崇尚公正、公平之精神。

“尚公”是期望师生要秉持公正、公平之价值取向,公而忘私,天下为公。

“崇德尚公”要求弘扬崇高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继承优秀传统道德,兼容吸收人类道德文明,树立高尚道德。

(2)博学求真“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博学”指广博地获取知识,也指学问渊博。

引“博学”意在倡导师生文理兼修,百科俱收,博采众长,丰富自我。

“求真”语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求真”指“崇尚科学,追求真知。

”同时还要讲究“真才实学”。

意在要求师生在学习和研究上,要奉行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真理。

“博学”是求学治学的目标,“求真”是求学治学的态度和方法,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博学求真”要求师生为学须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上既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博采众长,又严谨治学、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3)精业明理“精”指完美、精通、精湛、精益求精,“业”为学业、事业。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精业”为“业精”倒置用法,意为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认真负责、高效完美地成就学业、事业。

“明”指明察、明悉、明白、明亮、高明。

“理”指理性、事理、道理、真理、理想。

《宋书•良吏传•徐豁》:“历二丞三邑,精练明理,为一世所推。

”《朱熹集传》:“明,谓明于理”。

“明理”要求师生在处事、治学、工作上以理性的思维明察事理、懂得道理、追求真理、成就理想。

(4)笃行致远“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笃”有踏踏实实、忠贞不渝、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行”即行动、行为、实践。

“笃行”即知行合一,坚定地付诸行动,使目标得以实现。

要求师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切实履行,专心实行。

“致远”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是达到、获得。

“远”为远大、远见、高远。

“致远”是砥砺意志、志存高远的意思。

“致远”意即师生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度,怀抱远大的理想,不断追求卓越,以成就事业上的抱负。

1-05.院训:(1)正身以发人之所未发(2)正身,发人之所未发(3)正身,发人之未发释义:(1)“正身”:之所以以正身为首,舍弃其它之类,体现本专业学习以“行”为重,重实践应用,且“正”与“政”谐音。

(2)发人之所未发:发与“法”谐音,发人之未发体现本学院的开拓创新精神,体现“敢为天下先”之气概。

(3)正身就是为了发人之所未发。

1-06. 院训:明礼正身求实创新释义:(1)明礼:意为“讲文明,懂礼仪”,与“一知”内涵一致。

(2)正身:“正身”有多重含义,此处为“正直不阿”之意,与“二守”中的“守法”和“三讲”中的“讲正气”内涵一致。

(3)求实:“求真务实”之意,强调“实践”,与“四会”内涵一致。

“求实”亦有“重视诚实”之意,是对学院师生“为人”和“为学”的基本要求。

(4)创新:意为“创造新观点、新事物、新实践”,“创新”应为学院师生的共同追求,亦为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1-07.院训:修德树人,笃学明道释义:“修德树人”寓意修身养德、成长成才;“笃学明道”寓意勤奋学习、公平公正,凡事讲道理。

1-08.院训:明德,笃行,严谨,公正释义:“明德”出自《礼·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指崇尚社会公德;“笃行”指善于勤学苦练,知行合一;“严谨”指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公正”指公正公平。

1-09.院训:厚德、笃志、敦行、明道释义:“厚德”语出《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表示学院的教师要以厚德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笃志”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无论做人还是求学,都要发奋立志,做到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方能最终成功;“敦行”语出《礼记·曲礼上》中“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明道”表达学院的师生为学、行事、做人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崇尚法律、公平公正。

1-10.院训:诚实务实,至公至正释义:“诚实务实”意为做人真诚老实,注重现实、崇尚实干,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至公至正”意为崇尚法律、公平公正,对所从事的事业具有高度得责任感和崇高的荣誉感,通过专心于职业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11.院训:立德笃行,博学明道释义:“立德笃行”指厚德载物、知行合一;“博学明道”寓意博览群书、精益求精,崇尚法律、公正公平。

1-12.院训:德以至诚,公以至正释义:“德以至诚”指道德修养达到厚德载物、持之以恒的境界,朱熹集注:“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

”体现学院师生教书育人、读书成才志向坚定,目标明确;“公以至正”指崇尚学习达到躬行实践、学以致用的境界,崇尚法律、公正公平。

1-13.院训:厚德明理,务实公正释义:“厚德明理”指厚德载物、明辨是非;“务实公正”指清清白白、实事求是、公正公平。

1-14.院训:崇法,求实,笃学,自强释义:“崇法”指崇尚法律;“求实”指实事求是;“笃学”指认真学习;“自强”指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1-15.院训:知政明德,笃行为公释义:知政,即为学习、通晓政事。

出自《礼记·乐记》:“审乐以知政。

”孔子曰:“政者,正也。

”(《论语·颜渊》)因此还可将含义引申为明白正义之理(说明不单指“政治”);明德,取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培养学生崇高的品德;笃行,是要忠贞不渝、坚持不懈地实践;为公,即《礼记·礼运》中的“天下为公”,是要追求公共的道义、公共利益,为社会服务。

以正率德、以行致公,两句合成,既同校训“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相承,又体现了我院“政法与公共管理”的要义。

将“政”与“公”寓于其中,表明学科特色,政治、历史、法律都追求正义、公道,行政、酒店、旅游几个管理专业也是在为社会服务。

“知”与“行”要求我院学子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同时也彰显了我院“一知”(明德)、“二守、三讲”(知政)、“四会”(笃行)的理念。

1-16.院训:博学进德守正出奇释义:院训是对学校过去成就的提炼、是反应学院长久的办学宗旨、当前的办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针的总结陈词。

此院训训词简洁,寓意明晰。

正符合学院长久以来的风貌。

“博学进德”融合校训“博文大理”以及学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

同时,“博学”更体现了学院的学科、专业数量及其质量;‘进德’体现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催化,使博学更以致用。

“守正”意在法律事务专业,及众多的管理专业的精神领域“正道而行,守法行事”。

“出奇”及为突破局限,出奇制胜,两两遥相呼应,更是体现“知守,讲会”的办学理念。

1-17.院训:博学;思辨;进取;卓越释义:“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大通也。

(《说文》)即宽广、广博之谓。

“博学”取意: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学生,广泛的学习,打下厚实的功底,提升全面的综合素质。

思辨:出自《礼记·中庸》:“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思辨”有思考辨析之意,它亦是一种思考方式,即辩证的思考问题,看待事物要从多方面、多角度。

进取:出处《论语·子路》:“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进取”意指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

即鼓励学生立下志向,并为了这个“志”而付出努力。

另一方面,也激励教师要有上进心,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和学术上有所作为。

“卓越”意为杰出的,超越一般的;即最终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某领域内杰出的、非同一般的人才。

1-18.院训:公政明德崇真至善释义:为政者,公诚天下,明了做人之德和从政为民之德,上句表现一知(知伦理礼仪)、二守(守纪、守法);学院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行政管理、酒店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及法律事务、旅游管理两个专科专业,横跨哲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多个一级学科,这几个学科均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看待世界,遂求真为第一要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政管学院其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政史系,1999年更名为社会科学系,2007年分立出管理系(现经济管理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后正式设立为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回溯办学历史,无不体现《礼记》的大学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