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基座大样图(标准)

合集下载

RTK(1+1)简单操作说明

RTK(1+1)简单操作说明

RTK(1+1)简易使用手册RTK由两部分组成:基准站部分和移动站部分。

其操作步骤是先启动基准站,后进行移动站操作,最后用USB数据线或SD存储卡将所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微机上。

基准站部分1)基准站安装1.在基准站架设点上安置脚架,安装上基座,再将基准站主机用连接器安置于基座之上,对中整平(如架在未知点上,则大致整平即可)。

注意:基准站架设点可以架在已知点或未知点上,这两种架法都可以使用,但在校正参数时操作步骤有所差异.2. 安置发射天线和电台,将发射天线用连接器安置在另一脚架上,将电台挂在脚架的一侧,用发射天线电缆接在电台上,再用电源电缆将主机、电台和蓄电池接好,注意电源的正负极正确(红正黑负)。

注意:主机和电台上的接口都是唯一的,在接线时必须红点对红点,拔出连线接头时一定要捏紧线头部位,不可直接握住连线强行拨出。

2)主机操作1.打开主机轻按电源键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大于5颗,PDOP值小于3时,基准站会自动启动。

主机发射后,电台TX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表明基准站开始正常工作。

2.打开电台在打开主机后,打开电台。

轻按电台上的“ON/OFF”按钮打开电台.注意:为了让主机能搜索到多数量卫星和高质量卫星,基准站一般应选在周围视野开阔,避免在截止高度角15度以内有大型建筑物;避免附近有干扰源,如高压线、变压器和发射塔等;不要有大面积水域;为了让基准站差分信号能传播的更远,基准站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的位置。

移动站部分1)移动站安装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底部,同时将手簿使用托架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主机与手簿操作1.打开主机轻按电源键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2.打开手簿按住<ENTER/ON>至少1秒,即可打开。

EPIRB

EPIRB
多普勒频移的大小与卫星和示位标当时的相对位 置有关,由于卫星某一时刻的位置是已知的,这样 就能计算出示位标的位置。
定位精度一般在2~3海里;同时又能降低对 EPIRB的发射功率需求。 (2)静止轨道卫星示位标:其内部装有GPS,把 GPS的位置信息通过示位标发送出去。 系统共有两种工作模式:实时模式和全球覆盖模式。
信标的特点和作用
陆用个人信标(PLB) 工作频率:406MHz 工作方式:人工启动。
航空信标(ELT)
工作频率: 121.5MHz/243MHz
工作方式:撞击或人工 启动。
信标的特点和作用(续)
船用信标(EPIRB)
工作频率:406MHz
寻位频率: 121.5MHz/243MHz
启动方式:人工启动、 自动启动。
正常工作 正常工作 正常工作
正常工作 正常工作 正常工作
停止工作
不具备
正常工作
不具备
低轨道搜救卫星运行情况表
卫星的作用
接收示位标发射的信号 信号处理 信号转发
返回
③陆地用户终端/地面站 (LUT-local unit terminal)
作用:
①跟踪搜救卫星并接收卫星转发下来的遇险 示位信标信号和数据,然后解码、计算出示 位标识别码和位置数据,
440066MMHHzzGGPPSS
FFloloaat-t-ffrreeeeEEPPIIRRBBss ffoorrmmaarritiitmimeeuussee
EELLTTssffoorraairirccrraafftt
775500,0,00000bbeeaaccoonnssinin sseerrvviciceewwoorrldldwwididee
2007年发射覆盖 亚太

卫星结构设计与分析(上)

卫星结构设计与分析(上)
卫星结构设计与分析
马佳 2019.01.02
目录
Contents
01
概论
02
技术基础
03
卫星结构
设计
04
卫星结构
材料
05
卫星结构
分析
06
卫星结构
设计验证
卫星结构和机构概论
●卫星结构和机构的功能
1
● 卫星结构机构设计特点
●卫星结构机构分类
●卫星结构机构研制程序
卫星结构和机构概论
结构机构功能
承受 载荷
0.25
复合材料结构的安全裕度
强度
0.25
按首层破坏方式计

稳定性
0.30
卫星结构材料
●概述
4
●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
●结构材料的选择
●结构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卫星结构材料
概述
材 料 的 工 作 环 境
减小卫星结构质量
较小的线膨胀系数,较高的 比热容,良好的额热导率
材料的总质量损失不大于1%, 收集挥发性冷凝物不大于 0.1%。
结构瞬态响应和冲击响应分析
由于结构瞬态响应和冲击响应对卫星的影响不是很严重,因 此在进行结构响应分析时可部分忽略。
卫星结构分析
结构热效应
热变 形
热辗 轧
热弹 性冲 击
热引 起的 结构 运动
热颤 振
热振 动
●热变形:由温度缓慢变化及其分 布的不均匀性导致的结构产生的准 静态变形 ●热弹性冲击:由温度突变导致卫 星上柔性结构产生的瞬态飞振荡运 动 ●热振动:由准静态变形和周期振 荡运动叠加而成 ●热颤振:是结构的热致非稳态振 动响应 ●热辗轧:伸展机构元件间的热黏 附—滑移运动可能导致结构的非线 性运动

locata定位系统

locata定位系统
2其次LocataLiteB追踪并捕获到从LocataLiteA发射的信号,也利用观测4颗或更多的GPs卫星来确定自身的三维位置。这里LocataLiteB采用一个不同的PRN码发射C/A码和载波信号,并且利用直接数字合成技术调节自己的温控晶振来减少其C/A码信号与从LocataLiteA发射的C/A码信号之间的差异,另外通过持续的监测两个信号来确保LocataLiteA和LocataLiteB时钟同步。这种技术的优势是利用低价的温控晶振代替昂贵的原子钟来获取时钟同步。
3LocataLiteC接收到从LocataLiteA和B发射的信号,并且通过观测GPS卫星来确定自身出的位置。通过调节温控晶振使得发射的C/A码信号与LocataLiteA和B的C/A码信号时钟同步。
4对于LocataLiteD也按照步骤3确定出自身位置,以及与LocataLiteA,B和C信号时钟同步,这样4颗LocataLiteA,B,C和D都已经确认自身位置并且信号都实现了时钟同步,然后通过双向测距技术计算出两两之间的距离。这时不再需要GPS定位星座,由这4颗LocitaLite将构成一个独立的定位系统,当一个Locata在系统中移动时可以根据三角测量法确定其位置。
2.2
LocataNet系统采用TimeLoc技术来使得所有的LocataLites伪卫星时钟同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利用一个LocataLiteA对4颗甚至更多的GPS卫星进行观测,来精确定出自己所在的3维位置,然后LocataLiteA利用其Locata的信号开始发射C/A码测距信号;
但是,“LocataLite作为一套独立定位系统,需要进行特别维护。”用户现阶段可能仍然会选择美国、俄罗斯的GPS服务,而避免繁杂的系统维护过程。
3
澳大利亚Locata公司研制的Locata定位系统。目前的性能指标已经具备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具体指标如下表所示:

卫星定位测量 RTK控制测量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卫星定位测量 RTK控制测量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RTK控制测量的要求和注意事项1.RTK测量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1)架设基准站。

在进行RTK图根测量中,首先进行基准站假设,基准站架设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基准站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测量点的精度,所以在工作中要选择高等级有经过水准连测的已知控制点作为基准点。

②基准站周围要视野开阔,卫星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发射物(大面积的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效应干扰。

并且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③基准站应尽量架设于测区内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传播差分改正信号。

④基准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配电线、通讯线50米外。

⑤RTK在作业期间,基准站不能移动或者关机重新启动,如果重新启动必须进行重新校正。

基准站连接必须正确,注意蓄电池的正负极。

(2)流动站设置。

1个流动站只需1名测量员通过手簿进行测量操作。

连接好流动站接收机、天线、测杆后,先进行测量类型,电台的配置,使其与基站无线电连接,输入流动站的天线高,输入观测时间、次数,设置机内精度。

(3)校正测量。

由于基准站设置于未知点上,因此必须对已知点进行校正测量,才能在手簿上求解出WGS-84坐标与当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

校正点的数量视测区的大小而定,一般取3~6点为宜。

在手簿中输入校正点的当地坐标,流动站置于校正点上测量出该点的WGS-84坐标,将所选的校正点逐一测量后,通过手簿上的点校正计算即可求解出转换参数。

点校正测量结束后,先在已知点上测量,检查转换参数无误时才能进行新的测量。

(4)图根点控制测量。

图根点的布设应该以点组的形式出现,每组应有两个或者三个两两通视的图根点组成,以便于安置全站仪测量时定向和测站检核,图根点之间的距离应随点位而定。

图根点测量时只需在测站上输入点名、按提示测量存储,正常情况下,5s即可结束一个点的观测。

(5)注意事项①RTK测量误差与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成正比,因此解求转换参数的已知点应分布均匀,覆盖整个测区,水平、垂直残差宜在3.5cm以下。

精密控制B级GPS网技术设计

精密控制B级GPS网技术设计

1.1.1 GPS 测量按精度应划分为AA、A、B、C、D、E 级,布网时可以根据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逐级布网。

B 级主要用于局部变形监测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也可以作为建立国家空间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基础。

1.1.2 各级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公式1.1.1 计算σ= a2 +(b.d) 2 (1.1.1)式中σ——基线弦长标准差(mm)a——固定误差(mm)b ——比例误差(mm/km)d ——相邻点距离(km)1.1.3 各等级网的精度指标应满足表4.1.3 的规定。

精度分级表1.1.1 等级固定误差a (㎜) 比例误差系数AA ≤3 ≤0.01A ≤5 ≤0.1B ≤8 ≤1C ≤10 ≤5D ≤10 ≤10E ≤10 ≤201.2.1 控制网设计应视其目的,预期达到的精度,作业时卫星的可见性,成果的可靠性,以及参加作业的接收机台数,交通等后勤条件,按照优化设计的原则进行。

1.2.2 控制网的设计应满足下列准则:(1) 精度设计应满足表1.1.1 中相应等级的指标;(2) 按下式计算的网的平均可靠率r 应大于0.25~ rr (1.2.2)n式中 r ——控制网中多余观测数;n ——控制网中的总观测数。

(3) 基准设计应满足投影变形限值的要求。

1.2.3 控制网应由一个或者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

当网的可靠性和精度要求较高时,宜采用三角形网或者大地四边形网;当精度要求较低时,可采用四边形网、导线环、附合路线或者包括这些布网形式的混合网。

普通不得用单基线定点。

1.2.4 AA、A、B 级控制网普通应布设成连续网,除边缘点外,每点的连接点应不少于3 个。

1.2.5 控制网同步图形之间的连接应采用边联式或者网联式。

当精度要求不高时,也可采用点联式布网,但应加强全网定位结果的检核,防止粗差浮现。

1.2.6 控制网最简独立闭合环或者附合路线边数应符合表 1.2.6 的规定。

最简独立环或者附合路线边数的规定表 1.2.6等级闭合环或者附合路线边数E≦10D≦8A≦5C≦6B≦61.2.7 各级 GPS 控制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符合表 1.2.7 的规定。

卫星天线安装图解

卫星天线安装图解

卫星天线安装图解天线的安装:安装前的准备:1.按说明书的地基施工图做好天线地基。

2.安装工具。

包括:活动扳手(大18寸*2、小4寸*2或钳子)、专用改锥、剪子、水平仪、防水胶布等。

3.按照说明书清点卫星天线的另件数是否正确。

4.请准备12寸--14寸带AV输入的彩色或黑白电视机一台,视音频线(AV线)一套,一根3米左右的和一根30米左右的同轴电缆,一条临时的220V电源及插座。

安装步骤:第一步:注意安装的基座立柱必须保证水平和垂直,可使用水平尺等进行调整。

第二步:安装天线的锅体四脚支撑。

注意螺杆、螺母的正反方向。

不要旋紧螺丝。

第三步:安装天线的方向轴。

方向轴与天线的四脚支撑进行连接。

注意方向轴的方向,使天线高频头支撑杆,中间的那只,保持在锅体下方即可。

旋紧与之连接的固定螺丝。

第四步:把天线抬起,安装到天线基座的立柱上。

第五步:安装高频头支撑杆。

不要把螺丝拧死。

第六步:把高频头置于高频头固定盘上。

(可能需要专用螺丝刀,拆开高频头的保护罩)第七步:使用馈线(同轴电缆)连接高频头的高频输出端至接收机的高频输入端。

第八步:上好其他部分的固定螺丝。

注意都不要拧死。

第九步:使用AV线(视音频线)连接卫星接收机的视频输出到电视机的视频输入。

至此,天线的安装已经完成。

寻星指南:调试前准备:1.安装工具。

2.调试器材。

3.连接线材。

4.寻星参数。

寻星时间:根据你所在的地点和接收卫星的位置计算出当地的寻星时间。

这对于卫星覆盖边缘地区、小天线尤为重要。

天线方向的调试:粗调:根据事先算出的仰角和方位角,将天线的这两个角度分别调到这两个数值上,使之对准所要接收的卫星,直至接收到电视信号。

细调:使所收的信号最佳。

根据现场的条件,可以有多种简易而有效的调整方法。

第一步:检查连接好的线路。

第二步:用量角器调整好天线仰角。

仰角直接用量角器就可以量先将直尺最低端固定在天线最低端边沿上,另一端固定在天线最高端边沿上,注意直尺一定要通过天线中心,找准直径,不能倾斜,这是关键。

工程测量GPS使用指南

工程测量GPS使用指南

GPS测量技术与应用实训指导书GPSCeLiangYuanLI YuYingYongShiXi ZhiDaoShu目录第一部分 GPS测量实验与实习须知...............................一、实验与实习一般要求 .......................................二、使用仪器规则 .............................................1·仪器的携带...............................................2·仪器的安装...............................................3·仪器的使用...............................................4·仪器的搬迁...............................................5·仪器的装箱............................................... 三﹑外业记录规则 ............................................. 第二部分 GPS测量实习项目..................................... 实验一南方北极星9600型单频GPS接收机的认识 ................ 实验二9600型GPS接收机野外数据采集 ......................... 实验三南方北极星9600型单频GPS接收机数据下载............... 实验四基线解算............................................... 实验五GPS网平差............................................. 实验六南方GPS数据处理软件4.4软件的功能..................... 第三部分 GPS测量教学综合实训..................................一、实习目的 .................................................三、测区概况 .................................................五、实习要求 .................................................六、上交成果 .................................................七、成绩评定 ................................................. 附 GPS测量技术要求...........................................一、GPS测量精度、密度标准及分类..............................二、GPS网的基准设计..........................................三、拟定外业观测计划 .........................................四、技术设计书编写 ...........................................五、GPS测量的外业实施........................................六、观测工作 (II)七、内业数据处理 ............................................. 附录1 GPS实习报告............................................第一部分 GPS测量实验与实习须知《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的理论教学、实验和实习教学是本课程的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基本原则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仪器操作、软件使用,在实践中真正掌握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

GNSS实验报告

GNSS实验报告

GNSS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GNSS原理及应用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小组组号:实验一GNSS接收机的认识及操作一、目的实验目的:巩固卫星定位测量原理。

认识GNSS接收机构造及各部件功能,练习GNSS 接收机使用方法。

内容及要求:1,GNSS认识实验,熟悉操作步骤。

2,了解仪器构造,认识各部件名称及使用方法。

3,练习安置、整平、与参数设置。

结果和数据:观测一组数据并记录二、仪器及用具中海达RTK一套,三脚架一个,钢卷尺一把,记录手簿一本三、测区图及测点实拍图测区图点位图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熟悉中海达RTK的各项技术指标,熟悉接收机的构造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和作用2,实验中,电源(电池)的安装,安装电池时,先松开固连螺旋,按电源盒上的提示安装上电池;GPS接收机安装,将GPS接收机固定安装在三脚架基座上,对中整平。

3,实验时,GPS接收机操作,开机,参数输入(静态模式),数据接收30分钟以上,状态面板,关机4,实验后,数据的下载传输与保存分析五、实验感想和体会1,注意小心使用仪器,防潮防湿2,对中整平气泡必严格对中,选点选在开阔处,避免建筑物遮挡信号3,操作过程中,注意各指示灯的情况,避免因电池电量不足带来的实验问题4,实验之前必须熟悉实验内容与步骤GNSS外业观测记录表接收机型号及编号3052 测点号---------班级及组号天气晴小组成员观测日期2017年 10 月 14 日观测者小组成员时段号 1 开始时间14时 15 分结束时间14时 50 分时段号 2 开始时间时分结束时间时分时段号 3 开始时间时分结束时间时分时段号 4 开始时间时分结束时间时分斜量(m)测前测后平均测点实拍图天线高(第1时段) 1.7000 1.7000 1.7000天线高(第2时段)天线高(第3时段)天线高(第4时段)时间(UTC) 第1时段第2时段第3时段第4时段接收卫星号及PDOP值(15min)卫星:19PDOP值:2.1卫星:PDOP值:卫星:PDOP值:卫星:PDOP值:接收卫星号及PDOP值(30min)卫星:22PDOP值:2.3卫星:PDOP值:卫星:PDOP值:卫星:PDOP值:接收卫星号及PDOP值(45min)卫星:PDOP值:卫星:PDOP值:卫星:PDOP值:卫星:PDOP值:接收卫星号及PDOP值(60min)卫星:PDOP值:卫星:PDOP值:卫星:PDOP值:卫星:PDOP值:备注本次实验只进行了一个时段35分钟的静态测量实验二GNSS接收机野外静态数据采集一、目的实验目的:了解相对静态定位原理。

专题08天体运动的随绕模型(原卷版)

专题08天体运动的随绕模型(原卷版)

专题08 天体运动的随绕模型星球表面上的物体随着星球自转而做圆周运动,对此类问题的分析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把握好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被分为两部分——重力与所需的向心力;二是所需的向心力与星球自转的周期有关,对于赤道上的物体,可利用同一直线上力的分解进行分析。

模型(一) 太空电梯模型1.情景设定:太空电梯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地面端基座:该部分为所有缆绳的起始段,主要起到固定作用。

整体基座结构位于赤道地区的海面上,主视觉呈现为一个巨型海上平台。

缆索:9部轿厢由216根粗细不等的碳纳米缆绳垂直连接。

轿厢:其第一视觉印象源自我们常见的建筑工地垂直升降机,从而降低观众的视觉陌生感。

太空电梯的基础功能也与我们常见的电梯无异,但运力更强,单个轿厢的运力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的4倍。

每天上上下下,运送人员、物资、以及建造空间站的原材料。

空间站:空间站位于距离地表3.6万公里的地球静止同步轨道,与太空电梯同心纵向连接。

配重:在太空电梯距离地表9万公里的尾端设置配重,使其与地球自转同步稳定。

2.配重锤的作用:因为电梯向上会对空间站有向下的拉力,就像平常的电梯一样,所以需要有一个较重的物体平衡掉电梯对空间站的拉力。

3.空间站的地基选址问题:位置:赤道区域原因:空间站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所以要尽可能的保证空间站和地球同步运动,这样对工程的技术难度要求是最小的,同时空间站和地基一起旋转减少的空间站位置的维持损耗。

相当于空间站位于地球静止卫星轨道上。

3.有关运载舱运载舱作用:载运人和货物两个结论:(1)运载舱上升时,线速度越来越大;(2)运载舱上升时合力方向不沿缆绳方向。

4.空间站坠落、配重锤甩出问题因为配重锤的速度远大于在该轨道上应有的速度;所以配重锤和缆绳的连接切断后会飞出。

模型(二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的比较模型如图所示,a为近地卫星,轨道半径为r1;b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r2;c为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轨道半径为r3。

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天线的安装、调整与维护

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天线的安装、调整与维护

技术Special TechnologyI G I T C W 专题0 引言地面信号接收站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我们要对其中的重要设备进行一定的了解,首先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其中的所有设备都是基于它而工作的,它是直接对信号质量影响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了对地面卫星信号接收站的一些规定,比如卫星天线必须具有方向性强,不能产生极大的噪音和极高的温度,根据这项规定,我们要在合适的地点进行基站安装,并且要用专业的方法对其中的重要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1 选择合适的地址是重中之重为了保证基站可以长期稳定地接收卫星信号,我们在选址的时候要十分谨慎,确保基站能够正常运行,首先基站不能在城市中,要选在比较偏远的郊区。

地址所在地要保证土地平坦,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周围没有特别高大的树木和建筑。

在基站的上空,不能出现飞机的航道,否则卫星的信号将会被打乱。

同样的高压线也不能出现在它的周围,以防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波,对卫星信号造成干扰。

在真正落实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用微波探测设备进行检查,除了这些,最基本的供电供水肯定是要有的,这样可以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在其中生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 正确并合理的对设备进行安装2.1 如何对卫星天线进行安装在确定选址地点后,我们要用一定的仪器,精准的测量出正南方向或者正北方向的赤道位置。

然后根据两个重要标准,一个是卫星天线接收信号的能力,另一个是底座几何尺寸的要求,根据这两个标准,对基站进行建设,打完地基以后,最先安装的应该是基座,之后才能进行立柱的安装,安装基座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把其固定死,这样可以方便以后对立柱的安装,当这二者能够稳定地结合后,再把基座锁紧。

在对天线支架进行安装时,我们一定要用精密仪器对其进行多次测量,这样才能保证其能够与水平面相对垂直,保证以后天线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灵活的转动。

这些工作完成后,我们开始对天线的抛面进行拼装,首先我们要把抛面在地面上拼装好,然后再用起重机将拼装好的抛面架到主轴的上部,在地面拼装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干燥平坦的地面,这样才能够稳定地将抛面拼装好,在拼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大量的螺杆、螺母及垫片等,平坦的地面也可以保证这些零件不会随意的滚动,防止丢失,在固定抛面的时候,我们要按照由里到外的拼装顺序进行,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设备的稳定性。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连接处施工技术探讨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连接处施工技术探讨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连接处施工技术探讨摘要:在地铁车站建设过程中,附属结构以外挂的形式附着在车站主体两边。

特别是与明挖车站主体平行布置的附属结构,往往基坑支撑受力在主体围护结构上。

本文分析了上述情况施工时附属基坑受力问题,解决了主体围护结构拆除过程的基坑受力转换,提出围护结构的拆除方案等。

关键词:地铁车站;受力转换;拆除;接驳地铁交通不但能避免城市地面拥挤,而且该交通方案运量大、速度快、按时、安全、节省土地、减少噪音、减少干扰、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优点,得到全国人民的青睐。

在如今拥堵的城市交通,地铁已成为人们出行不二之选。

因此,地铁建设已成为一个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然而,地铁建设风险极大,特别是地铁基坑风险,是地铁建设成败之举。

本文通过实例,对地铁车站主体与附属结构连接施工过程的基坑安全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南宁某地铁车站地下四层,该站设12个出入口,3个风亭组。

本文以该站7号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施工过程为例,详细分析结构接驳施工过程基坑受力转换及施工工艺。

该出入口位于车站东南侧,与车站主体平行布置,两层框架结构,采用明挖法顺筑法进行施工。

基坑深18.4米,基坑支护体系采用内支撑+地下连续墙进行支护;共设三道支撑,首道支撑为600mm*800mm的C30砼支撑,第二、第三道均为Φ609,t=16mm钢支撑;支撑一端撑在出入口地下连续墙上,另一端撑在主体地下连续墙上,详见《图1-1》、《图1-2》。

图1-1 7号出入口平面布置图图1-2 7号出入口剖面图2接驳过程由于该基坑支护体系利用主体地连墙进行支撑受力,在出入口结构施工过程中无法拆除主体地下连续墙,一次性完成结构施工;需预留后浇带,进行基坑支护体系受力转换,待主体地下连续墙拆除后,方可进行主体与出入口结构接驳施工。

2.1受力转换为了基坑安全,提高附属结构施工工效,控制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确保其在施工期间的安全,采取预留后浇带+二次架设换撑的施工方法。

卫星接收系统工程实施规范

卫星接收系统工程实施规范

卫星接收系统工程实施规范1)卫星接收系统室外部分示意图卫星天线安装图(此为系统示意图,具体情况以实际产品技术标准为主。

)1、反射面板2、立柱3、芯架4、转盘5、丝杆6、丝杆套7、一体化高频头及高频头夹8、面板撑杆9、高频头撑杆 10、高频头撑杆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天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设备,它的作用是接收天上的卫星信号。

一体化高频头包括高频头和馈源,其功能是把抛物面天线接收的卫星信号低噪声放大和变频,以最低的损耗传输给卫星接收机。

2)卫星天线的选点及架设要求卫星地面站应按下列要求选择站址及架设:第一、天线指向卫星方向不能有任何障碍物(正南方向); 第二、天线所对应的方向应避开雷达站、微波站及高压电线;79110435628第三、若在建筑物上架设,应考虑在暴风情况下卫星天线因受力而产生的对屋顶的破坏性影响,及建筑物的承受能力;第四、在卫星天线附近,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避雷系统的安装位置,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避雷针应安装在卫星天线后方,与卫星天线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安装高度可使卫星天线处于避雷针450锥角保护范围之内;第五、卫星天线与机房之间的距离≤45m ;第六、卫星天线在地面架设时,应保持适当高度,杜绝人为故障因素,确保设备安全; 第七、楼房或平顶房面上,做好规格为100cm ×100cm ×30cm (长×宽×高)的水泥底座;第八、如在地面安装,必须做好高度在2米以上的水泥墩或角铁架(牢固、稳定、安全、符合架设天线要求)。

3)安装天线及高频头天线应安装在混凝土基座上,天线应固定(见卫星天线安装示意图)。

把馈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上F 头,一端连接到高频头上,一端引入室内。

高频头安装完成后,可用塑料布包裹做防水处理,天线背面3米处架设1支避雷针。

1000m钢膨胀,卫星天线水泥基座避雷系统包括三个方面:①供电线路防雷电源端安装一级电源避雷器防雷设备。

电源避雷器为并联安装,安装位置为卫星教学收视点教室内的配电盘或闸刀开关处,用四套M8的塑料膨胀和配套的自攻螺钉固定于墙面上。

GPS检定规程

GPS检定规程

0 1 0 1
(a) NN↑↑(b)NS↑↓
0 1 0 1
(c)SS↓↓(d)SN↓↑
图4 旋转180°基线上,把两个天线的朝向按北—北(NN↑↑)、北—南(NS↑↓)、南—南(SS↓↓)、南—北(SN↓↑)四个组合分别观测一个时段(60 min),得到基线测量值DXNN、DYNN、DXNS、DYNS、DXSS、DYSS、DXSN、DYSN,从它们与天线相位偏差的关系中可以解算出如下结果:
……………………………………(9)
………………………………………(10)
………………(11)
……………………(12)
……………………………………………(13)
………………………………………………(14)
式中:
e0——0号天线在X方向相位中心偏差分量,m;
f0——0号天线在Y方向的相位中心偏差分量,m;
e1——1号天线在X方向的相位中心偏差分量,m;
12.2
指边长在5m~24m的基线,也称微边基线。
12.3
指边长在24m~5000m的基线。
12.4
指边长在5km~30km的基线。
12.5
指边长在30km以上的基线。
12.6
接收机的内部噪声是由于接收机硬件不完善(如钟差、信号通道的时间延迟等),内部电路产生的测距和测相误差的综合反映。
12.7
天线相位中心是指接收机天线的电气中心,或者说是接收机对卫星信号进行接收的等效中心。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天线的几何中心之间存在的偏差称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短边基线网
-
-
-
11
测量环线闭合差
短边基线网
+
-
+
12

图纸深化要求

图纸深化要求

总述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采用深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品质,解决原设计图与实际相矛盾的问题,实现业主对功能上的更进一步要求;重点部位(如机房、样板房等)通过细化详图或者大样图向施工人员技术交底更明确,便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便于施工单位加强材料、设备的选型(产品的品牌、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使用寿命、维修率、科技含量、性能的稳定程度及业主的要求等方面),便于预算、采购、二次运输、保管等各环节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同时可大大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实现深化设计意图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严格的工艺纪律支撑,对易出现问题、较重要的部位,通过深化~实施一发现问题再深化,持续改进深化设计的工作质量以确保工程质量全过程控制处于受控状态。

1:深化图设计的工作流程及要求(以商务酒店为例)现在大型商务酒店工程大多实行建筑机电系统设计深化与施工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模式,要求机电安装施工单位对招标图纸进行深化再设计,经业主或业主聘请的专家(如咨询公司专家、机电工程顾问、声学环保顾问、酒店管理顾问、精装顾问等)审核和原设计单位批准后才能投入施工,通常深化设计工作流程和要求如下:1.1工作流程成立深化设计小组——明确设计思路——设计参数的收集(熟悉建筑图、精装图以及功能区划分,领会业主方的技术要求,了解关键设备及材料的型号规格、安装工艺要求等)——提出深化设计大纲——各专业互相提供设计参数并提出配合条件——绘制各专业深化设计图纸——各专业深化图纸送业主和顾问审批——审批通过后绘制机电综合图——机电综合图与精装修核对无误后送业主和顾问审核——原设计单位批准——审批通过后打印施工图并分发各专业施工班组——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设计和施工交底——配合施工及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修改图纸——绘制竣工图1.2要点说明(1)根据工程特点、合同范围、专业内容确定深化设计的人员,组成深化设计小组,会同项目总工程师、施工经理共同制定深化设计、施工工作计划,确保设计、施工的连续性。

看天线,识卫星——漫谈卫星天线(五)深空探测器的“大锅”及其测控网(下)

看天线,识卫星——漫谈卫星天线(五)深空探测器的“大锅”及其测控网(下)

三、赢在起跑线,却未能笑到终点的苏联深空探测辛酸史拿到了撞月、探月的多个第一,也深刻认识到测控网的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苏联下定决心克服地球测控站的短板。

在科罗廖夫和克尔德什的提议下,1959年作为金星探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为“冥王星”的深空测控网项目启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叶夫帕托里亚建成了一座深空通信中心。

“冥王星”深空测控网由三个ADU-1000天线组成。

每个天线有8个直径16米的铝制卡塞格伦天线,由退役柴电潜艇的原型耐压壳体作为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旋转基座安装在铁路桥桁架上,而为了承受天线和基座1500吨的巨大重量,天线的旋转底座甚至采用了重型巡洋舰三联装305毫米主炮塔的炮塔座圈,带有浓浓的北极熊后现代粗旷风格。

不过这些七拼八凑,其实是在和时间赛跑!(参见图15)在北场,建造了两个接收天线,用液氮看天线,识卫星——漫谈卫星天线(五):深空探测器的“大锅”及其测控网(下)+ 袁东深空探测器,一旦踏上漫漫星际征途,就一去不返,渐行渐远,飞得最远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距离地球已经有144个地日距离(AU,1个地日距离约1.5亿公里)。

然而依靠特殊的天线技术,地球至今仍能够和这些无畏的使者保持联系。

请看本期——深空探测器的“大锅”及其测控网(下)。

图15 8个直径16米天线组阵,达到更大的天线孔径冷却的低噪声参数MASER放大器接收信号,灵敏度提高了六倍,最高数据接收能力达到4Mbps/秒;距离北站8.5公里处的南站建造了一个发射机,最大发射功率80kW。

“冥王星”深空测控网支持了所有苏联太空计划,直到1978年Yevpatoria RT-70射电望远镜建成后才转为备用系统。

他是1966年美国金石(Goldstone)64米深空站之前世界上最大的深空通信系统。

说实话,三体迷最担心的事情,其实他早干了!1962年11月19日和24日,它朝天秤座星座HD131336的方向发送了“MIR”、“LENIN”和“CCCP”!这些信息(分别为和平、列宁、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向地外文明的无线电广播,而令人感慨的是,如今,发这些信息的政体已经不复存在……(参见图16)为了弥补陆基测控站的不足,苏联自1967年开始改装和建造航天测量船,数量达到十多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