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视角下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培养高职学生能力的途径研究

培养高职学生能力的途径研究

时 ,积 极 参 加 勤 工 助 学 活动 ,不 仅 可 以取
9 . 虚 拟 社 会 实 践活 动 。 《 第2 5 次 中 国 得合 理 的经 济 收 入 ,减 轻 家庭 经 济 负 担 , 互联 网络发 展状况 统计报 告 》数 据 显示 ,截 还 可 以增 进 对 社 会 和 国 情 的 了解 ,培 养 自 至2 0 1 3 年6 月 ,我 国网 民规 模 已达5 . 9 1 亿, 立 自强 的精 神 。高 校 勤 工助 学 岗位 主 要 有 互 联 网 普 及 率 达  ̄ 1 4 4 . 1 %。 目 前 高 校 以 互 联 校 内 的 助 教 、 助 研 、 助 管 岗 位 , 以 及 实 验 网 为 主 要 载 体 的 虚 拟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 已发 展 室 、 校办 产 业 、后 勤服 务 、 各项 公 益 劳 动 到 网 络 实 践 教 学 、虚 拟 实 验 、信 息 传 播 以及 岗 位 等 。 教 育 部 、 财 政 部 规 定 各 高 校 每 年 艺 术 审 美 和 娱 乐 游 戏 等 多 个 方 面 。加 强 这 方 都 要 从 所 收 取 的 学 费 收入 中 提 取 1 O %的 资 面的学 习和研 究 ,针 对大 学生群 体特 点 ,主 金 , 用 于发 放 参 加 勤 工 助 学 学生 的报 酬 , 动 占领 网 络 教 育 阵 地 ,通 过 引 导 大 学 生 网络 以及 开展 其 他 有 关 资 助 工作 。鼓 励 学 生 利 社 团等虚 拟 社会实 践活动 健康发 展 ,探索更 用 节 假 日,积 极 参 与 社 会 兼 职打 工 活 动 。 加 丰 富多彩和 大 学生喜 闻乐见 的活 动形式 , 兼 职 打 工 的 目 的 不 仅 仅 是 为 了 赚 钱 , 更 重 可 以促 进 虚拟 实践 活 动 与 现 实 实 践活 动 的 要 的是培 养 学生 吃苦 耐劳 的精 神 。 良性 互 动 、 相 得 益 彰 , 填 补 虚 拟 空 间 中 对 5 .社 会 调 查 。 结 合 高 校 “两 课 ” 教 大 学 生 思 想 引 领 和 教 育 的 真 空 状 态 。 学 ,针 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中 重 要 问题 , 引导 1 O . 操 作 学 习 。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突 出特 大 学 生进 行 社 会 观 察 , 开展 调查 研 究 ,提 征 , 就 是 要 培 养 出 具 有 一 定 职 业 能 力 的 、 出 解 决 问 题 的 意 见 和 建 议 , 帮 助 大 学 生 正 能 够 直 接 从 事 专 业 工 作 的 有 用 人 才 。 这 里 确认 识社 会 现 象 ,掌 握 科 学研 究 方 法 ,提 所 说 的 职 业 能 力 主 要 是 狭 义 上 的 专 业 能 高 分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努 力 把握 力 , 主 要 包 括 从 事 专 业 工 作 的 技 术 能 力 、 事 物 的 本 质 和 规 律 , 在 教 育 引 导 大 学 生 方 技术 水 平 和 把 握运 用新 知 识 、新 技 术 的 能 面 可 以发 挥 积 极 的 作 用 。 力 , 以及 转 换 岗位 或 职 业 的能 力 。职 业 能 6 . 竞 选 竞赛 。在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条 力 是 高 职 学 校 学 生 最 基 本 、 最 重 要 的 能 件 下 , 竞 争 无 处 不 在 。 人 类 的 发 展 , 社 会 的 力 , 也 是 他 们 得 以 走 向 社 会 并 成 功 立 足 、 进步 ,始终 充满 着竞 争,竞 争推动 社会 的发 求 得 生 存 条 件 的 基 石 和 看 家 本 领 。 这 就 要 展 。 我 们 每 个 中 国 人 都 正 置 身 于 为 中 华 崛 起 求 高 职 学 校 的 学 生 , 不 仅 要 具 备 较 扎 实 的 而奋 力拼搏 的历 史大竞 争 的洪流之 中 ,要 自 文化 知识 底 蕴 ,更 要 具 有熟 练 的动 手 操 作 觉迎接 挑 战,积 极参 与竞争 ,在竞 争 中焕发 技 能 ,能 将 成 熟 的 设计 方案 或 科 研 成 果 转 人 生 的光 彩 ,促 进 社 会 的 进 步 。 从个 体 来 变 为 合 格 的 产 品 或 完 备 的 运 转 程 序 , 从 说 ,竞争影 响人 生 。竞 争 能激发人 的创 造潜 容 、 圆 满 地 完 成 岗 位 所 赋 予 的 各 项 任 务 。 能 。竞争 意味着 对人 的潜能 的释 放 。勇敢地 参与 竞争对 人生 发展有 重要 意义 。通过 鼓励 参考文献 : 1 】 陈友放. 职业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Q 1 . 中国职 学生 参加各 种竞 选竞赛 活动 ,培养 学生 竞争 [ 业技术教育, 2 o o 5 ( o 2 ) . 意 识 , 促 进 良性 竞 争 。 z 1 刘红明. 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Ⅱ 】 . 中国 7 . 见 习 实 习 。就 业 是 民生 之 本 ,也 是 【 o 1 0 ( 1 1 ) : 1 1 4 - 1 1 6 . 青年 学生 最关注 的 问题 。抓 住 了就业 ,就抓 青年教育2 3 】 王华云. 加强 高职 学 生职业核 心能 力的培养 U 】 . 职 住 了服务 青年学 生 的关键 ,也更加 有利 于在 [ 业, 2 0 1 1 ( 1 8 ) : 8 5 , 8 7 . 服务 青年 学生 中做好 他们 的思想 政治 工作 。 组织 大学 生参 与各种 形式 的创业 就业见 习活 基金项 目 :本文系 2 0 1 3 年度 江苏省大 学生创新项 目 动 ,可 以引导 大学生 树立 正确 的就业观 念 , 《 基于实践导 向的高职学生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 课 开展 职业 生涯规 划 ,提 高就 业素 质和技 能 , 0 ' } 3 1 2 6 7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7卷)2019年目录分类索引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7卷)2019年目录分类索引

2019年第4期N o .4.2019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u z h o u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C o l l e ge 2019年12月D e c .2019‘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7卷)2019年目录分类索引题 目作者 年期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内涵发展 奋力开创高质量赶超新局面在中共湖州职院第二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周家健 2019 1 论自主㊃创新㊃团队协作的核心教育理念英国高等教育探究刘国文 2019 1基于区域装备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楼锡银 2019 1 大数据时代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共享共建丁继国 2019 1 高职文创人才创意能力培养途径研究方启元 2019 1 基于特征差异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黄明田 2019 1独立学院共青团思想引领范式初探孙 锋 2019 1 湖州研究类栏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实证研究沈晓艳 2019 1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理论的阅读推广体系研究以湖州市为例任泓一,刘 伟 2019 1中美贸易战视域下中国科技期刊的建设路径欧阳俊哲 2019 1 基于微课的开放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徐 娟 2019 1 基于 双创 的机械C A D 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张守丽 2019 1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鲍依蓓 2019 1产教融合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李素伟 2019 1 圆端形不锈钢-砼-碳素钢双层柱轴压性能研究谢恩普,王志滨 2019 1 球形海面太阳能漂浮发电装置的设计陈宏强,闫志明,孙巧妍 2019 1 以人民为中心践行 两山 理念以安吉县为例唐 赟 2019 1 协同治理与区域 生态共同体 的构建研究以太湖治理中苏㊁浙㊁沪跨界合作为例殷荣林 2019 1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湖州探索与启示谭颜波 2019 1 湖州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措探析郑 昱,黄伟祺 2019 1 基于P E S T 模型的织里童装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金 宏,黄晓光 2019 1湖州市郊乡村农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实证研究朱 智 2019 1 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 智能工匠 的培养路径王荣扬,黄 锋 2019 2现代学徒制职教集团共生系统设计以校企共建店长职教集团为例王永春,张向红,庄 苏 2019 2基于教学工厂的高职商科教学分析与实践徐寿芳 2019 2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无锡工艺职院眼视光技术专业为例马玉莹,张家骅 2019 2高职电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索阮广东,何彦虎 2019 2 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人陆树藩考略王 琦 2019 2 莫干山历史文化研究基本问题探析吴承涛 2019 2忆百年福音医院艰难创办之路任慧朋 2019 2 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张合营 2019 2 内涵㊃特征㊃功能:高校校史文化探析兼议校史文化育人的价值体现徐 伟 2019 2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研究综述林广燕,游建雄 2019 2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商贸群专业教育体系研究刘丽霞 2019 2 基于 学习范式 的高职公共关系课程建设陈 雅 2019 2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改革基于案例教学法和作业差异化的思考杨富民 2019 2 S WO T 视角下高职体育翻转课堂应用分析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排舞选项课为例侯晓艳 2019 2五项修炼在高职艺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席雯婷 2019 2 洗衣机用无刷直流电机结构的改进设计俞志根,张伟强 2019 2 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充电桩设计与仿真葛笑寒 2019 2 基于C F D 的某电动房车空气动力学改进设计沈夏威 2019 2 基于联合仿真的汽车横摆稳定性控制系统研究康 南,周 鹏 2019 2E R P 系统中机制凭证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策略张有峰 2019 2 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探析以H 市本级政府为例聂文君 2019 2 小城镇 大问题略谈近代江南市镇与城乡文化刘石吉 2019 2韩世忠墓址新考姚国强 2019 2 高校协同创新激励机制研究基于美㊁法㊁德三国比较宋 婷,王彦飞 2019 3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朱景建 2019 3基于专创融合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江朝力,张玉伟 2019 3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目标定位㊁核心内容及主导因素刘青春 2019 3 日本中小学德育融入传统文化的启示蔡忠良 2019 3 青年教师如何站稳大学讲台双主体 视域下 问题链 模式提升思政教学质量耿卫军 2019 3人本成本核算法初探蒋 崴 2019 3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审核评估整改为例沈 阳 2019 3双创 视阈下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策略新探张新欣,王 菊 2019 3 一个第二类N e u m a n 平均关于幂平均的确界钱伟茂 2019 3S án d o r Y a n g 平均关于算术和二次平均的确界王君丽,李少云,徐会作 2019 3 关于一种新拟算术平均的两个不等式杨月英 2019 3 关于S án d o r 平均的两个最佳不等式张 帆 2019 3 大学生体质水平动态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吴红胤 2019 3皖北四所高职院校英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董广钧 2019 3 混合教学模式对学习能力提升的效应研究以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为例王益平 2019 3基于P L C 控制的堆垛式提升机改进设计潘智平,沈娟萍 2019 3 泡沫混凝土的应用及其进展杨泽平 2019 3 M i d a s C i v i l 在木结构施工平台设计中的应用胡帮义,胡丽珍,王 猛 2019 3湖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李志刚 2019 339第4期 学报编辑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7卷)2019年目录分类索引湖州市区商品住宅价格波动及影响因素研究李义群,凌海强 2019 3 湖州市外来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崔 春,曹 锟 2019 3 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路径分析吕敬祥 2019 4 双创 背景下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及对策分析仇 瑛 2019 4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以园林类专业为例陈淑君 2019 4 我国高校党建研究的现状㊁热点与趋势基于C i t e S p a c e 的知识图谱分析费 甜 2019 4 论‘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智慧基于‘共产党宣言“中世界市场的形成华婧雅 2019 4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研究以 儿童弑母案 为例蒋昭铖 2019 4辨析 地域文学 和 区域文学 胡晓文 2019 4 外国文学作品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译本为例王 瑾 2019 4‘文化“及其战时思想张丽杰 2019 4 论‘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智慧王轶男 2019 4 历史影视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融合之考基于影视史学视域章云峰 2019 4 基于 慕课+体系 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为例刘秀华 2019 4远程教育计算机专业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龙敏敏 2019 4 基于S P O C C D I O 理念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以R e v i t 建筑B I M 应用为例牛江瑞,许 影 2019 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路径研究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旭华 2019 4基于H S MM S VM 的液压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何彦虎 2019 4 陶瓷装饰与艺术衍生品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赖靓楠 2019 4 菇房栽培框自动搬运机的结构设计沈琴华,莫海华,杨 威 2019 4二次革命 失败后的反袁集合兼论钮永建和革命党人汪朝光 2019 4朱家骅 体育强国 理念的实践任天豪 2019 4 民国时期嘉兴地区市政建设述论沈 俊 2019 4 提升沪湖绿色智造廊道建设水平的路径与对策曾益坤,郑 昱 2019 4 湖州市农村电商提档升级策略研究嵇美华 2019 4说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综合版季刊,全年4期,2019年共刊登文章91篇,其中第1期22篇,第2期24篇,第3期22篇,第4期23篇㊂49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

加强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加强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存在 :
学生打下扎实 的专业知识基础 的同时, 可 以通过课堂 讨论、 小组学
模拟演练、 角色 扮 演 等 教 学 方 法 , 引导学生形成创新 意识, 同 时 1 . 缺 乏 团队精 神 。团队精神 , 是 用人单位 非常 看重 的能力 之 习 、


而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 的缺乏集体观念 , 在团队中不善于同他 发现学生 的优缺 点,帮助学生找到 自身优 势所 在,并加 以培养和
在甚 至将 来的竞争优势 ,并使大 学生长时间 内保持竞争优 势的核


心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 核心竞争力突 出表现为就业能力和可持 ( 一) 大学肩 负着传承文 明、 培 养人才、 创 新科技和社会服 务 的
大 学生的就业 问题, 关系着社会 的稳 定和国家 的发展, 就业 难 续发展能力 。如何培养这种能力 , 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研讨 :
生 就 业 难 的 问题 , 就 必须重视大学生就业 能力的培养, 而 就 业 能 力 成及长远发展 , 难 以维 持在今后 的职业生涯 中的“ 可 持续 发展 ” 。这
的培养又 与许多因素有 关, 尤其是 高职 院校, 必须 更加突 出对 学生 就要求我们把 教学 内容融入能力素质 的培 养,将培养学生 的职 业
力等方面来加 强大学生职业核 心能力培养 , 提升就业竞争 力。 【 关键词 】 大学生 , 职业核心能力 , 就业 , 竞争力
提高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意义重大
等 能力 的综合体现 。这种竞争力不同于大学生的一般 能力 , 它是在

般 能力 基础 上加 以提炼和提升 , 所形成 的独有 的、 支撑大 学生现
是 当 前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 社 会 难 题 , 因此 大 学 生就 业 问题 引起 了 党

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

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

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研究就业是民生之本。

迅猛发展的高职高专教育,日益增长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焦点和难点。

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核心能力,是确保高职高专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一、研究背景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舞台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能力;一个企业要想在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能力;高职高专毕业生,面临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要想在优胜劣汰的社会上立足,也必须要有个人的核心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就业方式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国家计划分配形式转变成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形式,这项改革不仅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促进了用人单位尊重知识、合理使用人才,进而推动了整个教育体制改革。

但在改革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引人深思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已不可避免。

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是115万; 2009年,全国611万名高校毕业生仅有86.6%的找到了工作。

201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达到320余万,比上年增加30多万人,增幅达10%以上。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在校生965万人,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超过1000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50%以上[1]。

在全国范围就业压力居高不下、高校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的情况下,比起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swot分析“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意指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主要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1.08.17•【字号】浙人社发[2011]274号•【施行日期】2011.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1〕274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各有关单位: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申报踊跃。

经专家评审,共有 277项被确定为立项课题,现将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按照申报材料的承诺,切实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时间,在经费和其他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

各课题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实施研究计划,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一般立项课题完成后,请于2012年6月30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报送,以L2011开头的立项课题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以R2011开头的报送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当年没有完成课题和报送课题成果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鼓励课题成果公开发表并实现成果效果转换,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课题完成情况及成果质量将作为下一年立项的重要依据。

对资助立项课题,省厅将组成联合课题组,对有关事项进行统一布置和安排。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按立项渠道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西湖物资大楼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徐红梅、黄佳莺联系电话:*************85119302传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素娟吴玮联系电话:0571-******** 88399038传真:*************附件: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二○一一年八月十七日附件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综合(一般项目)L2011A001 加强劳动保障领域的社会管理与民生改善问题研究,王丁路,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1A00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刘骏,嘉兴学院二、就业与再就业(一般项目)L2011B001 杭州大学生创业园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崔万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02 大学生创业环境的优化研究,周烁,温州医学院L2011B003 大学毕业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问题研究,马小辉,浙江农林大学L2011B004 大学生就业预测分析的贝叶斯网决策评价体系研究,冯志林,浙江工业大学L2011B005 舟山国际海员回归创业研究,孙峰,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06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周秋江,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07 城乡统筹发展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政策研究,姜义平,湖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08 用工结构性短缺、经济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宋树理,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1B009 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吴玉霞,宁波工程学院L2011B010 "十二五"产业升级背景下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研究,吴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1 平等就业权的保障与反就业歧视研究--以宁波市为例,魏丽,宁波大学L2011B012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现状调查及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王燕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3 高技能人才“全程式”职业指导模式的构建,胡怡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4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黄晓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5 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研究,朱亚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6 农民工代际差异对浙江省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影响研究,孙玺慧,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7 高知识群体失业预警与城镇失业率预测研究,付艳茹,浙江警官职业学院L2011B018 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郑书莉,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1B019 大学教育模式对浙江省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影响研究,于永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1B020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平等就业问题研究,高林洲,浙江科技学院L2011B021 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石声波,浙江树人大学L2011B022 浙江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的优化研究,刘巧芝,嘉兴学院L2011B023 浙江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的研究,唐林俊,嘉兴学院L2011B024 高职院校毕业生立体化就业渠道的实践探索,贾丽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B025 高职学生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的一致性研究,张荣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26 浙江省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朱宇娟,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1B027 校企合作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实证研究---以园艺专业为例,吕伟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28 浙江省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研究,朱麟飞,浙江理工大学L2011B029 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就业贡献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姚海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1B030 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黄胜,浙江工业大学L2011B031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计和实施模式研究,陈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32全程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体系研究,阮美飞,宁波大学L2011B033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邹非,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34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制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徐艳,浙江工业大学L2011B035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张龙,丽水学院L2011B036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视野下的诚信就业问题探析,张利军,温州人事局L2011F037 浙江省劳动力市场法制化与标准化研究, XXX,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L2011B038 优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大力促进微小型创业,黄小昶,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1B039 创建充分就业城区的路径和对策研究,马金德,杭州市余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三、社会保障(一般项目)L2011C00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探索--以浙江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为例,张建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L2011C002 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研究,覃闻铭,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03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博弈分析,李龙,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04 浙江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模式、发展道路和政策选择研究,王明霞,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05 社会保障的经济促进功能研究,张树新,浙江工商大学L2011C006“民工荒”倒逼机制下浙江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研究,王辉,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L2011C007 应对外来务工人员分层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以温州为例,刘芸,温州大学L2011C008 城乡统筹视角下浙江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骆勤,浙江财政学院L2011C009 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与转移支付问题研究,张雪平,浙江财政学院L2011C010 建筑业务工人员社会保障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宋晓刚,宁波大学L2011C011 浙江大中型企业完善企业年金的研究,宋洁,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12 中西养老保障制度比较及其启示,王健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13 浙江省社会保障基金运作问题研究,徐冯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C014 浙江省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研究,李兵,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C015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运行与实践研究--以教师年金计划设计为例,朱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C016浙江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构成与影响因素研究,饶君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17 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模式研究,肖金萍,浙江师范大学L2011C018 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管理信息系统(一卡通)建设研究,曹涌,杭州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L2011C019 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沈瑜维,杭州市西湖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L2011C020 加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的研究,卢纯佶,东阳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四、职业能力建设(一般项目)L2011D001 技师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培养模式研究--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王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2 现代汽车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张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3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发模式研究,殷锐,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4 高校后勤员工教育培训新体系的研究,陈先建,温州医学院L2011D005 城市化进程与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的研究,洪列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6 企业转型升级下技工培训创新研究,林海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7 浙江省退役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实践研究,姚光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8 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谢志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1D00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研究,陈国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1D010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构研究,陈宇鹏,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1 基于校企合作体制创新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廖忠梅,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2 基于企业需求导向的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陈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3 企业员工职业能力提升机理研究,卢兰万,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4 基于杭州汽车产业园的汽车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陈立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5 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皇甫姣,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1D016 失地农民可持续就业能力培育策略研究,杨扬,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7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吕杰林,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8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胜任特征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周佳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9 外贸职业能力开发与技能人才培养研究,王婧,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D020 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唐小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D021 需求分析视域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蒋景东,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D022 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莉,金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23 数字化环境中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电气行业为例,马羽安,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L2011D024 客车维修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金柏正,杭州长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L2011D025 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期高端翻译人员的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吕琳,浙江万里学院L2011D026 基于“和谐职业人”教育理念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俞步松,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27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效果实证研究--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阮晓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28 经济转型背景下浙江省中小企业理财人员职业能力开发研究,任俊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29“点面”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嘉兴学院为例,郝文静,嘉兴学院L2011D030 浙江会展业人力资源培育和管理研究,张万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D031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陶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32 基于关系匹配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选人标准的实证研究,陈芳,浙江工业大学L2011D033 基于企业用人标准匹配下的大学生就业力培育机制研究,王绍让,浙江工业大学L2011D034 经济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与高职教育融合问题的研究--以温州为例,李小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35 基于需求分析的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的研究,王海杰,嘉兴学院L2011D036服务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职业能力开发路径研究朱文峰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37 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策略研究,张梓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38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和工资报酬的实证研究,俞玲,浙江财经学院L2011D039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型技能人才开发匹配研究--以宁波为例,唐雪莲,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1D040企业培训的管理评价及政策机制研究,周文婕,浙江万里学院L2011D041浙江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金迪,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1D042基于需求导向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傅剑,浙江工业大学L2011D04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储建军,浙江工业大学L2011D044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浙江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及对策研究,张东志,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45 浙江省技工学校校企合作问题研究,杨国强,杭州轻工技校L2011D046 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建设对策研究,张政,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收入分配(一般项目)L2011E001 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王一中,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1E002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研究,吴慧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1E003 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建设研究,罗美娟,宁波工程学院L2011E004 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周国胜,嘉兴学院L2011E005 当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徐新清,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1E006 浙江大学生毕业起薪与职业成长关系研究,张铁墨,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1E007 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关系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赵俊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六、劳动关系(一般项目)L2011F001 民工荒背景下中小企业劳资双方责权关系新解构,贾昕昕,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02 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标准,金荣标,丽水广播电视大学L2011F003 工资集体协商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吴红列,浙江广播电视大学L2011F004 提高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路径研究,沈央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05 转型期浙江省劳资冲突的困境与应对,张永亮,浙江农林大学L2011F006 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与农民工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以浙江省建筑业为例,何兴,浙江工业大学L2011F007 合理利用劳务派遣资源问题研究,金献珍,浙江工业大学L2011F008 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管理机制研究,李杰义,浙江师范大学L2011F009 劳动雇佣关系下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王宁,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1F010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与“用工荒”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以员工援助计划角度,陈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1F011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研究,吴红玲,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2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权益维护问题研究,潘美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3 劳务派遣现状与激活劳动力市场效用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夏天,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4 新生代农民工话语权建构与融入城市研究,徐建丽,金华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5 就业协议书的定性及制度完善,黄柯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6 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构建研究,叶家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7 劳务派遣用工法律问题研究--以温州为例,钱叶芳,温州大学L2011F018 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与公司价值研究--基于杭州上市公司的实证,任家华,浙江工商大学L2011F019 《劳动合同法》实施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张妮,中国计量学院L2011F020 转型期高校教师岗位聘任中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冯东红,中国计量学院L2011F021 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杭州评估,王朝霞,浙江大学L2011F022 “五大劳动关系”研究,胡晓东,杭州市江干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L2011F023 构建适应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的劳动关系研究,余青,义乌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L2011F024 司机劳动用工与劳动关系处理研究----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徐东明,宁波市北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L2011F025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虞争鸣,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七、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一般项目)R2011A00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郑晓哲,杭州市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R2011A002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研究,黄纯,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R2011A00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研究,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1A004 推进人才工作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斯嘉平,临安市人事局R2011A005 浙江高层次人才专项保障房制度安排研究,马先标,南开大学R2011A006 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地区级人才网站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康粟丰,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07 高校创建人才工程的机制体制研究,冯剑,浙江工业大学R2011A008 基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SNS系统平台研发,尹志,宁波工程学院R2011A009 长三角城市群人才集聚、扩散机制及一体化政策研究,张海霞,浙江工商大学R2011A010 宁波创新型人才发展与交流平台的研究,李丽,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11 宁波人才创新载体研究,杨厦,宁波大学R2011A012 浙江省失地农民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社会生态视角,吴丽,中国计量学院R2011A013 高校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机制研究,徐文英,浙江工业大学R2011A014 国外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彭兵,丽水学院R2011A015境外人员社区融入的社会机制和政策创新研究-以浙江义乌市为例,程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16 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胡洪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1A017 基于杭州经验的浙江省领导干部甄选培养机制研究,张建伟,浙江理工大学R2011A018 政府公共部门组织沉默行为的研究,张锦平,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19 创新社会管理视域下“老娘舅式”社会调解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胡行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20 谣言的社会心理分析及政府应对策略,叶星,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21 浙江农村空巢老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王占坤,温州医学院R2011A022 地方慈善事业发展与政府角色探讨,缪立懿,温州医学院八、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一般项目)R2011B001 国际化平台“英-中-澳”高端文创人才开发中心的研究与实践,丁继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1B002海外人才引进、开发与交流研究--以湖州南太湖精英计划为例,沈国琪,湖州师范学院R2011B003高职院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及评价体系研究--以在杭高职院校为例,王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04浙江省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政策研究,孙春媛,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05信息化管理在人才引进中的应用研究,陈国海,浙江工业大学R2011B006浙江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研究,王佳,浙江万里学院R2011B007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结构研究,刘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08有效人力资源结构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适配度研究,孙惠敏,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1B009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对策研究,方阳春,浙江工业大学R2011B010基于WSR系统方法论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宁波市中小企业为例,佟雪铭,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1B011依托技术联盟构建人才平台的机制与政策研究,周欢怀,温州大学R2011B012浙江省知识产权人才需求实证研究,王璟,中国计量学院R2011B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与使用问题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董玉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1B014浙江涉外法律人才开发政策研究,孔德民,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15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复合型涉外人才的培养,周明宝,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1B016基于浙江外贸转型的国际化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贺华丽,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1B017欠发达地区商务英语人才职业适应性研究-以衢州为例,何雪莲,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18长三角会展人才需求特征分析及开发研究,张素,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1B019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研发人才开发对策研究,郑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1B020杭州市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郑健波,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1B021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机制研究,罗润峰,绍兴文理学院R2011B022地方高校高级人才评价研究,夏志芳,浙江海洋学院R2011B023边缘地区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研究,许妍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24温州市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流失情况调研,刘贤奎,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1B025浙江民企“走出去”跨国经营人才开发研究,郝新蓉,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1B026基于浙江民营企业管理人才需求特点的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王丽辉,浙江工业大学R2011B027义乌市场经营户国际化经营素质提升策略研究--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XXX晶,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28温州中小企业商贸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李永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29浙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公共政策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与启示,吴后宽,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0校企联合培养BPO技能人才的优势及对策研究,沈音乐,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1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高端人才培养引进研究--以宁波为例,李书彦,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1B032产业转型过程中海洋经济价值链前端人才体系及技术创新联盟构建模式研究,曾琻宁,浙江工业大学R2011B033杭州市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蒋淑丽,浙江财经学院R2011B034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饭店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研究,陆宇荣,湖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5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问题研究,王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6利用地方高校资源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训的实证研究--以绍兴市为例,XXX祥,绍兴广播电视大学R2011B037城市社区管理人员胜任力状况与对策研究,许琦,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8高校管理队伍培训机制研究,戈芝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2011B039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经济转型背景下人才需求的视角,沈洁颖,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九、人事工作与人事制度改革(一般项目)R2011C001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及其发展研究,吴斌,浙江工业大学R2011C002 我国高职院校薪酬管理的研究,王慧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1C003在浙江省高校设岗聘任后绩效工资改革的研究,任梅,浙江工业大学R2011C004 基于分层分类的高职教师激励问题研究,杨俊杰,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1C005 浙江省普通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深化改革研究,王瑜,中国计量学院R2011C00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视角下的高校职员制度研究,赵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1C007基于胜任特征的高校教师绩效考评体系研究,郝海涛,中国计量学院R2011C008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问题研究,毛建青,浙江工业大学。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与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与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与探析摘要:高职院校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注重学生内在素养的提升与锤炼,建立符合职业人才培养要求、职业素养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内在竞争力。

当前高职教育普遍关注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但教育活动的实施大多以单纯的实习教育、课程实践为抓手,一定程度上容易忽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在岗位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发展变化。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构成等方面的深入探析,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及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策略当社会上的“就业难”与“用工荒”问题再度出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必须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除了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之外,更要关注社会岗位的用人需求,解决岗位缺口与人才素质之间的矛盾,解决毕业生与岗位服务要求之间的矛盾,以此来保障高职院校人才顺利融入到社会环境当中。

建立完善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成长特点、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组织与评价、社会岗位要求等多角度入手,提高人才培养成效,助推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锤炼,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一)自我认知目标与职业发展目标一段时期内,职教领域一度将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服务于岗位的基本素养”,认为职业核心素养是一种为岗位生产活动服务的必要素质,忽视了职业核心素养自身的发展性与成长性特点。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职业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以及求职过程中所形成的关键素质,其通过职业行为表现出来,在创造岗位价值的同时,个体也在对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进行评估,基于个人能力认知视角给出多元化发展目标。

一方面,是对自身能力的认识,针对自身的发展性特点给出成长指导意见,进行自我管理及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对岗位工作活动的适应,基于岗位服务要求建立更为远大的职业发展目标,在全面接纳岗位教育要求的同时进行自主学习、提升,适应岗位活动,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工作挑战。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教学实践探索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教学实践探索

人为宜,各组 自选出小组负责人。组长的职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负责制定本小组的项目计划、本组各
成员工作任务及角色分配、监督实施各方面的工作。 3 目 . 选题 。在开设课程之前,教师需先根据各模块的能力点,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技能点 、渗 项 透情感、 态度及价值观等要求,选择并设计 出具有真实性、系统性及趣味性的几个项目, 提供给学生选择。 课前教师先对各个项 目主题进行适当的简介。 之后, 各小组经过各成员的讨论与分析, 初步确定一个项 目。 以信息处理能力训练课程的供选项 目为例( 见表 1 )。 表 1 信息处理能力训练项 目选项列表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项 目教学实践探索
李金 莲
( 漳州 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研究与评估 所,福建 漳州 330 ) 6 00
摘 要: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有目的地训练学
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项 目 教学 法在“ 信息处理能 力” 洲练中的应用为例 , 对我院探索职业 核心 能力培养过程的教学实践经验
1 . 班干竞选。由于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课程,班级的学生来 自不同系别及不同的专业。为了便于在项
目开展过程中,班级小组的组织协调管理,需组建一个由班长,副班长和学习委员各 1 名组成的班干部团 体。有意竞选的同学上讲台 自荐并演讲 ,全班投票,最后 由得票多者担任。 2J .、 /组划分 。以班级 为单位,通过学生 自由组合,教师协调,将全班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以 46 .
工作场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川 。学 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是教师“ 会的,而是学生“ 会的。因此,课题组 讲” 练”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项 目教学法,通过“ 目驱动” 项 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策划、参与项 目,以此开展职业核 心能力培养 的途径与教学方法研究工作 项 目教学法 是指在教学活动 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 成的任务设计成一个“ 目” 项 ,并以项 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程 序,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 目 J 。在项 目教学 中,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学 习过程注重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 目的过程。学生在项 目完成过

高职院校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研究

高职院校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研究

高职院校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研究在当今社会,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一、加强科研队伍建设1、建立科研团队:高职院校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涵盖不同学科领域,加强团队协作,提高科研效率。

2、培养青年科研人才: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和技能水平。

3、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高水平学术成就的专家学者,提升整体科研水平。

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1、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高职院校应设立科研专项经费,确保科研经费充足,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2、加强实验室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先进设备、一流环境的实验室,为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三、推进产学研合作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成立产学研合作中心:设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机构,负责协调校企合作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建立社会服务平台: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批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平台,如技术转移中心、公共实验室等,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2、开展社会服务项目: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项目,如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社会调查等。

3、加强与政府、行业的:高职院校应积极与政府、行业,了解政策导向和发展需求,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五、完善科研与社会服务管理机制1、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申请、实施、结题等环节,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3、建立社会服务评价机制:对社会服务项目进行定期评价,了解社会反馈,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

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
以此来统一认识 , 范行 为, 规 整合资源 , 凝聚力量 , 振奋精神 ,
N o .o 9 v2 o
以能 力为本位 , 以职 业素质 为核 心 , 养高素质 技能型人才 培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报告

王金 星 , 明龙 漆
( 四川职业 技术学院 , 四川 遂 宁 6 90 ) 2 0 0
摘 要: 高职院校要生存 、 发展 , 就要主 动适 应经济 、 社会发展需要 , 准 自己在 区域经济和行 业发展 中的位置 , 力提 高人 找 努
才培养水平 。四川职业技 术学院在 9 年的办学历程 中积淀 了深厚 的人文底蕴, 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学院以学分制教 学改 0 积
革为契机 , 始终 坚持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积极 整合 资源, 挖掘 办学历史积淀 , 发挥 人 才培 养优 势和特 色, 坚持 以能 力为本位 、 素
质 与技 能并举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建设之路 , 逐步形成 了“ 三本四寻” 办学理念和 “ 的 以能力为本位 , 业素 质为核心 , 职 培养 高素
足遂宁、 向全川 、 面 服务全 国, 为四川经济社会发 展培养高素
质技能型人才 的全新之路 。
1 1传 承 历 史 , 。 发挥 优 势
四川职业技 术学 院虽然建立 时间不长 , 却有着悠久而 辉 煌的历史。 原川北教育学院是全 国首批 国务院备案的教育学
院, 四川省成人高等教 育评估优秀 学校 ; 四川 省机 电工程 原 学校是全 国首批 、 也是连续三届 国家级重点 中专 。两校先后 获 得过全 国德育 教育 先进单位 , 四川 省“ 一 ” 五 劳动奖章 , 四 川省文 明单位 、 四川省校 园文 明建 设先进单位 、 四川省校风 示 范学校 、 四川省环境 教育先进单位 、 四川省就业 工作先进 集体等 4 O余项殊荣 , 可谓桃李芬芳, 殊荣满载, 成绩卓著 。 新 学院组建后 , 了传承历 史, 创未来 , 为 开 通过 反复讨论 , 院 学 制订了经教代会认可的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2 0 - 2 1 0 6 0 0年 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明确提 出了投资五个 亿, , 建设新校 区 , 改善育人环境和 办学 条件 : 打造机械 、 汽车 、 电工 电子 、 建筑 环境 、 计算机和管理六大类重 点专业 ; 力争 2 0 年人才培养 07 水平评 估实现优秀 ,0 0年前建成特 色鲜明 , 21 西部一流 的国 家级综合类 高水平 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设 目标 ( 简称“ 6 1 ” 57 0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人才。

在这一目标下,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使学生具备实用性强、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的职业素养和才能。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主要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一是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职业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二是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深入挖掘产业需求,构建专业技能的学习体系,提高学生在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水平;三是推进多元化教学,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机会,培养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能力;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探索新领域、发现新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及社会价值的双赢。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培育整体素质较高、职业能力强、创新精神旺盛的人才,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浅谈

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浅谈

项 目来 源: 文为 深期I 育学会 2 1 本 市教 0 0年“ 十一五 ” 规划 课题《 高职教 育基于职业核 心能力培 养的专业课程设置 与运作模式 研 究》 项 目编号 : 0 9 与 深圳职 业学 院校 级课题 《 ( XH 2 ) 高职 院校 社管 专业 ‘ 业技 能+ 职 人本 课程 ’ 才培养 模式 研究》 项 目编号 : 人 (
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浅谈
口苏 敏 王 春
( 深圳 职 业技 术 学院 , 东 深 圳 585 ) 广 105
摘 要: 社会 工作职 业 已逐 步成为社会接 纳的新职业 , 究社会工作者的职 业能力的培 养具 研
有重要 意义。 围绕职 场需求 , 高职教 育要 突 出社会工作 者的九项职 业核心 能力与七项职 业特 殊
知 识 的变 革 和创新 的能力 。培养 就业 者具 有从 业 的职
务对象建立 良好平等的沟通关系 , 维护服务对象权益 , 倾听服务对象诉求 , 尊重服务对象选择 , 保守服务对象 隐私…… 助理社会 工作 师应具备 以下职业 能力 : 1 () 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 、 法规 、 政策和行业管 理规定 , 掌握基本 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 ;2 能够与各 () 类 服务对象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 出预估 , 制定服务计划 和服务协议 , 独立接案 、 结案并 提供 跟进服务 ;3能够根据服务计划 , () 运用专业方法
和技 术协 助 服务对 象解 决 问题 。这 规定 既 阐明 了社 会 ” 工作 者职 业 能力 培 养 的基 本 目标 , 同时 也 圈定 了社 会
业核心能力 , 已成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 、 就业培训的热 点, 理应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 的重要部分 。 现代社会 的职业 能力是渗透职业 价值理念和伦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一体化解决方案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一体化解决方案
生提供专业化的优质在线课程、云学习平台、教学服务以及全程运营托管 服务。
目录
• 职业核心能力提出与现状 • 汇智职业核心能力一体化解决方案 课程体系 知途在线学习平台 教学服务 全托管运营服务 • 服务模式与典型客户
什么是职业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从事
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能力。
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 之外的基本能力,是学习者适应社会
团队建设与执行力
Team building & Execution
团队建设基础 团队沟通 团队培训 管理者角色定位 团队授权 ………
赢在执行力 团队冲突 目标管理 团队领导 团队激励
2
沟通交流与影响力
Communication & Influence
“沟通交流与影响力”包含演讲口 才与谈判、沟通与交流两大板块, 涵盖22门课程,98课时。
德、英、美、澳、新、 港、台等发达国家与地 区已相继制定政策开展 核心能力培养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 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 力、创新能力。学会知识 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 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 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 会,开创美好未来。
帮助学生学习根据不同的场合、人物、事件选择 不同的沟通方式,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习如 何与上级、下级、平级和客户之间进行有效的沟 通,以及人际沟通中的种种沟通方法、策略和技 巧,学习演讲,提升口才;并希望通过有效的沟 通,将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执行的过程中 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个人理想。
沟通交流与影响力
优质课程资源不足,课程数量、质 量远不能满足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 多元化需求 教学方式不灵活,学生学习受时间 及空间限制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建设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建设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建设作者:孙兴洋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19年第05期[摘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与地方发展紧紧相连,与就业创业密切相关。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需要高职院校把助力民族复兴视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使命,把协力产教融合作为高职教育特色发展的关键支撑,把聚力服务提升视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本质要求,多元化、多路径培养人才,全方位、立体式服务社会,全面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

[关键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高等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作者简介]孙兴洋(1964- ),男,江苏盐城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

(江苏; 无锡; 214028)[中图分类号]G71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9-0020-05全国教育大会前后,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有关教育的重要文件,无论是“密度”还是“力度”都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谋远虑,坚定实施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这既为我国的“大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改革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一、助力民族复兴——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使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个更加”的基本理念和“七个坚持”的基本原则,都是为了“人”的发展,都是为了服务人民,人的发展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前提,这与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一脉相承。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20年,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中有所作为。

2. 创新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3. 实践素养: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4. 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关注社会问题和环境保护,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5.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6. 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性。

以上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些路径,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和培养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社会服务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以社会服务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以社会服务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社会服务是指高职院校与外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合作,以提供各种专业技术服
务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社会服务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
有效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下面将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实践环节设置和校企合作
四个方面来阐述社会服务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资源共享是社会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外界企事业单位合作,共
享各种资源,包括专家团队、技术设备、实践基地等。

这些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提高高职
院校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高职院校能够借助企业的技术
优势和市场需求,为专业建设提供实际的指导和支持。

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也能够更好
地融入实际生产和工作环境,增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特色之一,也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社会服务与实践教学相
辅相成,通过社会服务能够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调
整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并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过社会服务能够建立起行业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促进学校
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社企合作下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社企合作下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教育培训社企合作下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董韩锋(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231)摘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阐述社企合作模式的社团建设使高职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以“高素质”、“技能型”和“专门化”为培养目标和方向,使学生在校期间就与社会进行更加紧密和深入地接触,并逐步重视自身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地实践来进一步缩小与社会所需人才之间的距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最终达到提升核心职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社企合作;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1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现状1.1高职院校社团基本情况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社团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涉及面和领域越来越广,门类也越来越齐全。

但也正因为社团发展如此迅速,加上各高职院校对于建立社团的标准不一,导致不同社团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社团纯粹因为某个项目而建立,建立后就少有活动或者管理等情况,导致社团处于瘫痪或者半瘫痪状态,缺少基本的活力。

1.2高职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来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情况高职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很高,但真正通过社团活动而对自己职业能力有较大提升的比例较低。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得知90.5%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过1个以上的社团活动。

尤其是大一新生对于社团活动的参与程度远远大于其他年级的学生。

通过参加社团活动25%左右的学生表示能够在专业、交际、为人处世、创新创业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升。

但45.8%的学生认为参加社会活动纯粹是为了娱乐或者获得2个课堂分,对于职业能力的提升没有明显的帮助。

同时62.8%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部时少,和社会或者企业缺乏一定的联系和合作(尤其是专业型社团更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

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匡义【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5级在校生就社工专业和行业需求的知识、技能方面等进行了广泛调研,以期对高职院校社工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有一定促进作用.【期刊名称】《济南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社会工作;核心能力;课程设置【作者】匡义【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 519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培养能够立足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业,掌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社会工作基本专业技能和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竞争意识、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项目实践经验的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兴专业。

为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的综合改革,制定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社会工作教学体系,通过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5级在校生就社工专业和行业需求的知识、技能方面等进行了广泛调研,以期对高职院校社工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调查总体情况调研对象: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5级在校生。

调查情况:本次调研发放问卷98份,回收问卷96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达95%。

二、调查内容及分析(一)就业核心能力与证书本专业通过课堂与实践教学拟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能力主要有:个案工作服务与管理能力、小组工作服务与管理能力、社区工作服务与管理能力、社区工作行政能力以及观察、分析与判断人类行为的能力。

通过问题3的数据统计结果发现,此模块的整体平均得分均约为4分(4.29),属于“比较重要”水平,且每项条目的平均得分均在“比较重要”及以上级别,说明社工专业学生普遍对这些能力表示重视。

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

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

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
刘文韬;曹仕平
【期刊名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31)003
【摘要】文章在厘清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和其具备的可培养性、普遍适用性和可迁移性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从学校重视,确立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和搭建职业核心能力实践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刘文韬;曹仕平
【作者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610100;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61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农业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探究 [J], 聂凌燕;张建奎
2.可持续发展视阀下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J], 唐海珍
3.论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以化工工艺专业为例 [J], 赵莉
4.新职业主义视角下职业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J], 郑文君;吴铜虎
5.浅析高职生职业基本素养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 [J], 陈益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服务视角下的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是构成职业能力的最基础的一部分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手段,是满足企业人力资源增量需求及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升级转型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社会服务水平职业核心能力高职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108-02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衔接紧密的教育类型,是满足企业人力资源增量需求、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升级转型的有效举措。

职业院校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吸收和借鉴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成果,积极培养高职生的核心竞争力,即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等等。

”[1] 1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手段
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重申了一个原则:教育应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感受能力、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的
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未来的教育发展应该是将“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和教育发展观,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而不再是工具和手段,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生存需求、提升人的能力和生活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法,也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具体体现。

[2]
1.2 是提高高职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掌握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可使高职生适应就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帮助他们在各种工作条件下调整自我、处理难题,并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帮助他们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要求。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变化迅猛的时代,从业者如果只具有目前工作岗位上的单一技术技能,无疑很快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威胁。

因此,在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和强调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使他们掌握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终身受益。

1.3 是转换教学模式、推动校企合作纵深发展的强大动力
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必然要求改变教学模式。

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学方式上的师生互动和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从市场和企业所需岗位人才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出发,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
生涯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开发课程,使学校专业设置和地方产业布局特点高度对接,使职业教育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多、更直接的贡献。

2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特征表述
2.1 与人交流能力
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载体,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的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要求能思路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书面表达能力主要指写作能力,要求用书面形式传达观点和信息。

这两种能力具有同等意义,是自我推销,获得职业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重要能力。

2.2 团结协作能力
是指职业活动中个人与生产、与他人、与群组之间关系的能力,是一种在团队活动中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共同努力的能力,包括善于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帮助他人,保持团队的和谐等等,这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宽容乐观的心态,需要较为持久的忍耐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团结协作能力对高职学生毕业后如何更加顺利、有效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极为重要。

2.3 专业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包括观察、搜集信息、动手操作能力等等。

实践能力具有实践的特征和能力的特征,实践能力不仅是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

创新精神与实
践能力是不能分割紧密相连的。

每一种专业技能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训练,才有可能达到熟稔的程度。

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许多企业非常重视应聘者的实践经历。

2.4 自主学习能力
是指一个人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并对此进行加工整理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转化力、学习并应用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学习能力应该作为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重点培养,高职学生只有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熟练应用媒体技术,才能自如地、及时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拓宽知识领域,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服务。

[3]
2.5 自主创新能力
是人们改造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在这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

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热情、创新思想以及科技素养。

创新热情决定了创新的产生,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的成功和水平。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和发明创造,企业的长远发展更需要具有的创造能力的员工。

3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3.1 以职业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全国技工院校推广的教学模式,注重在学习活动中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应用性,以活动任务为中心组织学习,将
知识融化于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能力为本位,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形成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岗位转换能力。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能力培养还强调在以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情景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4]
3.2 强调基本技能的实用性、职业方向的多元性和职业技能的专门性
基本技能的实用性是指重视基本的语言技能,以实际工作和生活交流为导向进行大力度的教学改革;职业方向的多元性是因为高职毕业生“岗位群”定位已经不切实际,而是向多种职业方向扩展,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以多元化的职业培养方向来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职业技能的专门性是指职业院校以科学的教学计划、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真实的实训环境、严格的考试制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至少一项较成熟的专业职业技能,毕业后经短期适应即可胜任岗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社会服务质量。

3.3 教学环境、师资、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
(1)不断跟踪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

学校的课程体系和对学生的核心技能培养,应当反映当前最先进的行业思想和技术水平,高职教育才会真正具有生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最新的信息,使之真正具有竞争的实力与水平。

高等职业学校应通过
校企合作的方式,与企业互通有无,共享教学和科研资源,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等级技能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专业学科建设健康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必要条件,也是形成专业特色的人才保证。

学校应结合本校及专业设置的特点,建立工作室、实验室,聘请其他大学、研究机构等的教授,以及企业中长期从事实践的中层领导,为专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提升教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走进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研究。

(3)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技能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制订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教改方案,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设有利条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校门,参与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

综上所述,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目的在于着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能力水平,使学生明确发展职业核心能力的方法,全面提高适应职业工作场所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为就业服务,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劳动者终身教育、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0-12.
[2] 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0-68.
[3] 傅维利,张桂春,等.浅谈高职学生应具有的核心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9):50-51.
[4] 王爱明.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职教通讯,2008(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