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名言诗句与哲理选择题汇集
高考政治常考诗词彦典类哲学试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高考政治常考诗词彦典类哲学试题汇编1.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 .人的知识结构不同导致对事物的认识不同B .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C .人的立场不同影响其对同一事物的看法D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2.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
这说明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 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 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②③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A .想象是突发的B .想象是随意的C .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D .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回答4-6题:4.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 .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 .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 .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 .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5.“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A .共同语言B .共同地域C .共同经济生活D .共同文化心理6.“月有阳晴圆缺,人在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B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C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D .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7.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这体现了A .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8.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森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到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9.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高考政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
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选择题汇编Ⅰ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3、"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4、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5、"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客观性的制约A(1)(2)(4) B(2)(3)(4) C(1)(2)(3) D (1)(2)(3)(4)6、"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7、"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8、"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1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A(4)(5) B(3)(4)(5) C(1)(6) D(2)(3)(4)1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1)(2)(3) B(1)(2)(3)(4) C(1)(3)(4) D(2)(3)(4)1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1)滴水穿石 (2)物极必反 (3)刻舟求剑 (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 (6)浅尝辄止 (7)统筹兼顾 (8)固步自封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13、"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1)(2)(3) B(2)(3)(4) C(1)(2) D(3)(4)14、"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5、"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量变和质变关系16、"怨天尤人"错在()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17、"实事求是"体现了()(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A(1)(3) B(2)(4) C(1)(2)(3) D(1)(2)(3)(4)18、"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1)(3) B(2)(4) C(1)(2)(3) D(1)(2)(3)(4)19、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3)好事多磨—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A(1)(2) B(1)(2)(3) C(3)(4) D(2)(3)(4)20、"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高三政治-诗文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最新
诗文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
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
回答1-3题。
1、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A是对认识的发展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3、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C必须亲身实践D必须经过系统学习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
回答4-5题。
4、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5、诗人把“鸟宿”和“曾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
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
据此回答6-7题。
6、前后两个“绿”字都是()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的产物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诗人的主观想象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A认识事物的需要B思维习惯的不同C改造世界的需要D审美情趣不同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据此回答8-9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8、四位诗人的揭示运河与隋亡的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原因和结果()A、之间是先行后续的关系B、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C、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D、在时间上的继承性9.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C、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10.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钫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教材中文言诗句体现哲理锦集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教材中文言诗句体现哲理锦集哲学习语用典1、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意为立志不求易成,行事不避艰难, 迎难而上、知难而进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树立信念攻坚克难②难与易、 危与机对立统一。
勇于面对正确分析, 可转危为安)2、法者,治之端也(法是治理国家的首要条件。
习总书记引用这句古语,指出要坚持通过制度和规则来调规范各国关系,厉行国际法治,毫不动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普遍联系观点。
)3、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与天下同利的,天下人就拥护他,独占天下人利益的,天下人就图谋他。
引用: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人民为中心。
)4、起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具有远大前程的事,在初创之时都微不足道的,等到即将完成之时必定艰巨。
引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一鼓作气、迎难而上①新事物具有远大前程强大生命力,是由简到巨、从弱到强的过程②量变引起质变5.“不惰者,众善之师”(勤奋是一切善行的老师。
引用:弘扬劳模精神, 用实干笃行铸就伟业。
正确价值观、实践。
)6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莫如欲。
(天下最难以把持的就是人的内心,而天下最容易受到沾染的是人的欲望。
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反省、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类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树立正确价值观) 7、力,形之所以奋也(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引用: 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 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普遍联系。
抓主要矛盾)8、“革,去故也。
鼎,取新也”(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引用: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政治选择题必考点—谚语诗词中的哲学原理
政治选择题必考点—谚语诗词中的哲学原理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
割裂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的看问题。
3、坐井观天。
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4、田忌赛马。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二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守株待兔。
把现象当作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声东击西。
真相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三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联系着,联系具有客观性。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7、刻舟求剑。
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8、涸泽而渔。
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
9、寒江雪柳日新情,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四因果关系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因果关系。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4、未雨绸缪。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五内外因关系1、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经过内因起作用。
2、怨天尤人。
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
高三政治哲理题专题一、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1、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2、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
其哲学含义是规律()A、是不可抗拒的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4、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A、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双方是根本对立的C、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矛盾是无法解决的5、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说明()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6、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
”这主要说明()A、美与恶都是主观自生的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美与丑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7、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段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之中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8、“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其中包含的哲理有()①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②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轻重、大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轻重、大小事无条件地相互转化D、量变与质变存在根本区别10、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高中政治哲学古诗词选择题集
高中政治哲学古诗词选择题集1、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菊花。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
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
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下列判断中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是A、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日有所思,夜中所梦3、“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4、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A、和谐就是美和善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5、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A、子不语怪、力、乱、神B、天不变,道亦不变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6、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
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7、“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B、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成为依据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8、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有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高中政治:名言诗词中的哲理汇编
高中政治:名言诗词中的哲理汇编一、唯物论部分(一)世界的本质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4.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5.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6.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二)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按图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4.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5.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6.有志者,事竟成;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7.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
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受物质決定作用的制约。
10.望梅止渴:.违违背了物质決定意识。
11.郑人买履、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或认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13.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证关系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塞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2.不依规矩,不成方园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政治:诗词典故蕴含哲理选择题(有答案)
诗词典故蕴含哲理选择题专练1.下列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下列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CA.天不变,道亦不变B.理生万物C.心外无物D.气者,理之依也3、有志在各领域成大器的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人文素质。
下列能体现基本人文素质的有A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②人皆可以为尧舜③厚德载物,自强不息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D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B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5 ACADB6、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
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
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C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7、2007年12月29 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
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DA.试玉要烧三Et满,辨才须待七年期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8、“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这一说法属于D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9、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
高中政治哲学古诗词选择题集
高中政治哲学古诗词选择题集1.《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B.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C.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D.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2.“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矛盾具有同一性B.矛盾具有斗争性C.矛盾具有普遍性D.矛盾具有特殊性3.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4(2007年江苏政治卷第9题)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 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6 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7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8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政治哲理性诗文选择题集锦
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C.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有价值
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面变化
21.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政治哲理性诗文选择题集锦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说明
A.山的形状因人们的看法不同而不同
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因立场不同而不同
C.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不定的
D.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37.“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 哲理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保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15.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①矛盾和事物不可分 ②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 ④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 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政治:诗词典故蕴含哲理选择题(有答案)
.下列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包含相同哲理地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下列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体现地哲理相一致地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理生万物.心外无物.气者,理之依也、有志在各领域成大器地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人文素质.下列能体现基本人文素质地有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②人皆可以为尧舜③厚德载物,自强不息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地这句名言体现地民族精神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文化对人地影响是潜移默化地.文化活动使人高雅.文化能够促进人地全面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对“前贤”地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对我们进行创新地启示是:.亲自实践是创新地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是创新地主力军.创新是继承与发展地统一.科技是创新地重要工具、年月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地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地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地美好期盼.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地是.试玉要烧三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这一说法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地一副对联.该对联地哲学寓意是.知识是进步地阶梯,间接经验地获得比直接经验更重要.人生价值地实现,需积累更多地主观因素.对真理地求索无止境,人们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和规律地限制.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人们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地本质和规律、下列句子中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蕴涵地哲理相一致地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将欲夺之,必先予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地是.心态可以决定一切.意识是客观存在地反映.事物是不可认识地.物质运动是有规律地、在中国格言地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地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顽强地优良品格.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开拓进取、自强不息.注重团结、呼唤统一地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含地哲学道理相一致地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小事其实不小,细微之处可积德.”下列与此反映地哲理相似地是.一叶知秋.管中窥豹.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地文件及领导人地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即将成为中华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当代中国人地价值观念和中国地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人地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是最优秀地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地主流思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唐代柳宗元在(敌戒)诗中写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其蕴涵地哲学道理是.好事和坏事地区分往往没有实际意义.好事和坏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地.好事和坏事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地本质地区别.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地、清理了野蛮地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地清波;扫除了愚昧地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地花朵.可见、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民族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地文化产品、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地文化、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地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地是.邯郸学步.唇亡齿寒.吐故纳新.因地制宜、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古训告诉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量变是质变地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地必然结果.要掌握系统优化地方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据此回答—题.、这首唐诗所包含地哲学道理主要是.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地方向转化.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地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地根本动力.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地统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下列成语与材料中唐诗地哲学内涵相一致地是.声东击西.居安思危.循序渐进.画蛇添足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地有机统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地.静止地事物是不存在地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李商隐死后,崔任曾作《器李商隐》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怀未曾开.”并指出李商隐这匹“良马”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 、这给我们地启示是.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要具备良好地外界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地客观条件.人生价值地实现取决于社会发展地需要、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地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地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地角度来看,这样强调地原因是.实践能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地唯一标准.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地必由之路.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地素质、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地关系,说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意识是对物质地正确反映.意识是感觉地综合体现.意识是对物质地能动反映.意识地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诗句包含同一哲理地是.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段话说明.否定一切是发展地前提.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只要否定就能发展.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从哲学地观点看,这段话表明()①事物变化无常,人地认识能力无限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地③事物发展地不同阶段上地矛盾具有不同地特点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客观地,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①③.②③.③④.①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道:“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地哲学寓意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规律是客观事物变化地根本原因.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学会用联系地观点看问题.要学会用发展地观点看问题、《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这表明.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价值观对人生道路、人生选择具有导向作用.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价值观不同,对事物地评价也不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当一位杰出地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地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地;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地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地.”这句话.否认了真理地客观性.承认了真理地相对性.认为事物是不可知地.否认了人地主观能动性.年月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地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地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地美好期盼.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地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下列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体现地哲理相一致地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理生万物.心外无物.气者,理之依也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地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真理是绝对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是客观地.事物地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文化发展地角度看,我国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名句主要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地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地动力.创新是文化地源头活水.创新是社会实践地必然要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地哲理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地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自然环境决定人地意识、中国语言蕴涵着丰富地辩证法思想,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辩证否定观地有.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地思想家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者天下之大道也.”我国古代“和”地思想.承认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地统一整体.否认世界上地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地.是脱离实际地主观想象.承认了矛盾地统一性,否认了矛盾地对立性、实践是知识地母亲.知识是生活地明灯.”这句谚语地哲学寓意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实践出知识,知识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实践是认识地基础,认识影响着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地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地唯一标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地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物极必反,暗极则光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①③⑤.②③④.②③⑤.①②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表明.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双方有其共同之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地性质.矛盾地特殊性规定事物地特殊本质、黑夜给了我黑色地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与这一诗句所蕴含地哲理相似地是.黑夜与光明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前提.黑夜与光明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地两个方面.事物发展地前途是光明地,道路是曲折地.矛盾地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结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政治:诗词典故蕴含哲理选择题(有答案)
诗词典故蕴含哲理选择题专练1.下列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下列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CA.天不变,道亦不变B.理生万物C.心外无物D.气者,理之依也3、有志在各领域成大器的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人文素质。
下列能体现基本人文素质的有A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②人皆可以为尧舜③厚德载物,自强不息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D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B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5 ACADB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6、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
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
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C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7、2007年12月29 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
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DA.试玉要烧三Et满,辨才须待七年期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8、“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这一说法属于D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9、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
政治诗词、成语、俗语选择题
B
• 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 (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 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 如雨 • A(4)(5) B(3)(4)(5) • C(1)(6) 而上学的有( B ) •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 取义 • (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 自封 • A(1)(2)(6)(7) B(3)(4)(5)(6)(8) • C(1)(3)(4)(5)(6) D(3)(4)(5)(6)(7)
• 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 定的问题
B
• 2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 这一说法( ) • 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 C、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
•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 测
B
C
B
•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一首诗中写道:白鹭立 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这 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②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③认识有正确和错误 之分 ④不同意识对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D
•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行的”。 这告诉我们 () • A.一定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 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 • B.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但发挥意识的能 动作用总会受到客观规律与客观条件的制约 • C.思想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 用 •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决定社会主义物质 文明建设
B
•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必须 服从自然。"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只有命令自然才能服从自然 • B、按规律办事则事倍功半 •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 制约 • D、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变成自然的 奴隶
哲学古诗词选择题集
1.《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B.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C.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D.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2.“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其中哲学道理主要是()A.矛盾具有同一性B.矛盾具有斗争性C.矛盾具有普遍性D.矛盾具有特殊性3.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其中哲理是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4、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 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6 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是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7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8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名言诗句与哲理选择题汇集Ⅰ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4、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5、"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客观性的制约A(1)(2)(4) B(2)(3)(4)C(1)(2)(3) D (1)(2)(3)(4)6、"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7、"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8、"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1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A(4)(5) B(3)(4)(5)C(1)(6)D(2)(3)(4)1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1)(2)(3) B(1)(2)(3)(4) C(1)(3)(4) D(2)(3)(4)1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1)滴水穿石 (2)物极必反 (3)刻舟求剑 (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 (6)浅尝辄止 (7)统筹兼顾 (8)固步自封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13、"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1)(2)(3)B(2)(3)(4)C(1)(2)D(3)(4)14、"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5、"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量变和质变关系16、"怨天尤人"错在()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17、"实事求是"体现了()(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A(1)(3)B(2)(4)C(1)(2)(3) D(1)(2)(3)(4)18、"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1)(3) B(2)(4) C(1)(2)(3) D(1)(2)(3)(4)19、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3)好事多磨—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A(1)(2) B(1)(2)(3) C(3)(4) D(2)(3)(4)20、"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21、"防微杜渐"的哲学寓意是()(1)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2)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3)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A(1)(3) B(2)(3) C(1)(2) D(3)(4)22、"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量变质变原理与静止孤立观点的对立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内外因关系原理与外因决定论的对立23、"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1)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2)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3)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4)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A(1)(2)(3)(4) B(1)(2)(3) C(1)(3)(4) D(2)(3)(4)24、下列看法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A积劳成疾B声东击西C因材施教D居安思危25、"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C揭示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D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2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认识论看是()A实事求是的态度B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态度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D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方法27、"盲人摸象"的哲学寓意是()(1)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2)要坚持全面观点,克服片面性(3)要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占有感性材料必须全面完整(4)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只从感知事物局部特征下结论是错误的A(1)(2)(3)(4) B(1)(2)(3) C(1)(3)(4) D(2)(3)(4)28、"生不逢时"包含的哲理是()A人生价值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人生价值实现首先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D提高全面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29、"愚公移山"与"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共同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D、构成事物的成分由于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Ⅱ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30、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我们的哲学思考是()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A、⑵⑸B、⑴⑶⑷C、⑵⑶⑸D、⑵⑷31、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2、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句话正确阐述了()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B、金钱和人生价值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D、个人与社会33、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⑴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⑵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⑶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⑷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A、⑵⑶B、⑴⑵C、(1)(4)D、(3)(4)34、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35、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说明他已经()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C、感觉到群众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作用D、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6、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从哲学观点看()⑴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⑵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⑶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⑷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
是不可知论观点()A、⑴⑵⑶⑷B、⑵⑶⑷C、⑴⑵⑷D、⑴⑵⑶3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其中包含的哲理有()(1)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1)(3)(4) B(2)(3)(4) C(1)(2)(3) D(1)(2)(4)38、"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轻重、大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轻重、大小事无条件地相互转化D量变与质变存在根本区别39、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
"从哲学上看,这句话()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的条件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0、《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