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生文外,伏采潜发——论匾额、楹联在明清苏州园林中的审美价值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的内容,具体内容:。
如果把园林设计比喻为龙的话,那么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无疑是它的眼睛!既表达的设计者的思想,也写活了园林。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有...。
如果把园林设计比喻为龙的话,那么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无疑是它的眼睛!既表达的设计者的思想,也写活了园林。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园林主人和设计者的心声和思想的写照。
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有的写景,有的抒情,写景的托物言志,抒情的只抒胸臆,还有的既写景又抒情。
比如沧浪亭石柱上的那副:"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
"楹联,就是既写景又抒情的杰作。
此联由嘉庆年间进士梁辛矩所书。
这是一副集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长诗,下联来自园主苏舜钦的《过苏州》一诗,上下联浑然一体,让人看不出有一点斧凿的痕迹。
上联写景自然贴切,下联抒情一目了然。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园林主人那种超然物外,纵情山水之心由此可窥全貌。
这一份淡泊宁静, 这一种磅礴的天地间坦荡博大的情怀,也只有在江南才能体会。
这是江南的根,也是江南园林的灵魂。
苏州园林中的楹联和匾额无一不是名宿大儒的大手笔,这并非是园林主人不学无术,附庸风雅,而是园林主人本身就都是饱学之士。
如网狮园濯缨水阁南墙上的那副"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楹联,乃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亲书亲写。
全联言简意赅,寥寥数字,发人深省。
联中的"曾"字,即孔子弟子曾参。
他说过:"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每日反省自己的忠心、守信、复习三个方面,故曰曾三。
"颜"为孔子弟子颜回,他有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园林匾额书法的审美价值
园林匾额书法的审美价值作者:柴希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9期摘要:书法品评是传统园林鉴赏和游览的重要内容。
在书写风格和效果上,有的书法流畅多样,清新自然,有的较为粗犷大方,多为鸿篇巨制。
匾额作为东方园林建筑中特有的建筑构件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和作用,同时也蕴含着东方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成为东方园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东方建筑或建筑群的点睛之笔。
无论从美学价值还是文化价值上来讲,匾额书法都是中华文化典型的载体之一。
关键词:园林;匾额;美学价值[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101-01匾额书法作为园林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文字和情境为手段对其日常的心理活动和行动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暗示和影响,从而使其在无形中形成某种价值观,以为人生之导向,并向其周围发散性的进行传播,对欣赏者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寻求精神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突出特点。
对于园林主人来说,园林匾额的内容不仅是主人意志的表达,更成为既定的人生信仰或者治世格言,于每日的起坐睡卧中对其及生活在园中的其他人产生规范、警醒的作用,是指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匾额内容的影响,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也。
一、园林匾额的书法特征园林匾额在书法书体选择上篆、隶、真、行、草,书体皆备,异彩纷呈。
其笔墨线条、章法布局、结构组合、形式美感以至意境韵味,都凝聚着高雅的审美趣味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古拙自然之大篆适合表现自在性灵、古雅端厚的文人心境;修长圆劲之小篆最适合优雅闲适的场景;展拓横逸之汉隶,因其方圆并用显得厚重挺拔;流畅洒脱之行书灵活多变、雅俗共赏,在园林匾额的题写中被大量应用。
遒劲庄严之楷书是匾额书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其中又以颜楷最盛,所谓“无颜不匾,十匾九颜”。
1、大字巨制。
皇家园林的匾联书法为了与轩昂的殿宇楼台相配,突出恢弘的气势,皇家园林匾额书法多为大字巨制。
试论匾额与楹联对园林意境美的营造
翠玲 珑 ” ,周 围近 20 境营 造 的点 睛之笔 。当今 的 中国园林 景观 建设 ,在借 鉴 西方 现代 园 能 理解 题名 背 后 内涵 。例 如 ,沧 浪亭 上 的 “ 林精 华 的同时 ,应 吸取 中国传 统园林 的造 园手法 ,注重 匾额与楹 联 种 竹子 :孝顺 竹 、 箬竹 、苦 竹 、 湘妃 竹 、毛 环 竹 、碧 玉竹 等 等 , 的运 用 ,使 中 国的 园林 绿地 更 具 民族 文化 特 色 。 夏 秋时 节 ,绿 荫 蔽 日, 阴翳可 人 ; 冬春 时分 尚绿 意 昂然 ,生机 蓬 勃 。竹 子有 可 人 的景 致和 深邃 的 象 征意 义 ,使 “ 玲珑 ”成 为 当 翠 1 匾额 楹 联和 园 林 意境 的关 系 、 时文 人 雅游 、吟 诗 作画 之地 。拙政 园中 部景 区 的 “ 风 四面 亭 ” 荷 , 在崇 尚 自然 的同时 ,中国古典 园林 非常 重视意 境美 的营造 ,通 额 悬 “ 风 四面 ” 荷 ,亭 柱 有对 联 :“ 壁荷 花三 面 柳 ,半 潭 秋 水 四 过精彩 的园林生 态景观 吸引游 人 ,使 其在 园林 中驻足 观赏 ,并借 助 房山” 。如果 独坐 亭 中 ,观赏 田 田荷 叶 ,依依 垂柳 ,清风 徐 来 , 景物 中的题 咏 ,使游人 感悟造 园者所 赋予 景物 的思想 感情 、品质 等 荷 香沁 人 ,真 可 谓 “ 浪接 双桥 ,荷风 来 四面 ” 。园 林 中借花 柳 深层 次 的文 化 内容 ,达 到 “ 由 人 作 ,宛 白天 开 ”的 境 界 。 中 虽 木 隐喻 某 种 品格 、境 界 的作 法 ,使 人在 观 赏 的时候 ,在花 木 寓意 国古 典 园林 意境 营造 通 常 有两 种 表现 方 式 :其 一 是预 先 设置 一 主 所 引起 的感 觉意 向中, 体味 其 中情趣 ,起 到画 龙 点睛 的作 用 。 题 ,然后 借 助于 山水 、花 木等 造 园要 素 的 合理 配 植表 达 意境 ;第 2 3 匾额 与楹联 能体现 园林 中的人 文 意境 . 二是先 建造 景 园,之后根 据现 成景物 特征 赋予文 字而 点题 。而无 论 意境 是精神境 界之所 在,造 园者 的思想 情绪 、世 界观和 生活经 是何 种表达 方式 都离不 开融 自然景 观与人 文景 观于一 体 的匾额与楹 历等 就可 以直接通 过 园林 表达传 递给游 人 。由此 产生共 鸣,表现 出 联。我们常 见的匾 额与楹 联是 用木材 制作 悬挂 于建筑 之上 。如扬 州 园林 意境 的特 定效 果口 。园林 意境的主题 突 出有 两种形 式:一种是 ] 的个 园 ,取 “宁可 食 无 肉 ,不 可 居 无 竹 ” 的诗 句 ,竹 叶 的 形 状 突 出整 个园 子的 主题 ,如 具有 代表 性 的江南 古 典私家 园林拙 政 园 、 似 “ ”字 ,故 日 “ 园 ” 个 个 。个 园 入 口处 植 竹 , 既 表 达 了园 主 留园 、个 园 、网师 园 、怡 园等 … :另一 种 是突 出景 点 的主题 ,如
苏州园林与楹联匾额的关系
营造某一空间的独具匠心时,
通常的
是通过该景点的
“楹联匾额”中的字意,而
“楹联匾额”又大多是载于园
林建筑之上。
楹联匾额(例):沧浪亭景点-----观鱼台 共知心似水,安见我非鱼
2 楹联匾额
定义 问问题一一 问题二 问题三 总结
问题:
你是如何理解园林建筑能承载“楹联匾额” 这种功能的?
楹联匾额(例):沧浪亭景点-----观鱼台 共知心似水,安见我非鱼
6 楹联匾额
举例分析
定义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问题三三 总结
沧浪亭------观鱼处
7 楹联匾额
举例分析
狮子林------燕誉堂
定义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问题三三 总结
狮子林 燕誉堂
取《诗经》“贰燕且 誉,好尔无射” 翻译:一起宴饮欢乐 多,不会厌烦。 宴客所用
8 楹联匾额
定义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总总结结
安见我非鱼
取意于庄惠濠梁问答
见《庄子·秋水》:庄子日: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反映远避尘嚣;追求身心 自由悠然自得的人生理想
5 楹联匾额
定义 问题一 问问题二二 问题三 总结
问题:
园林建筑与“楹联匾额”点题的 空间主题意境两者间是何种关系?
问题:
从园林专业设计的内涵来说,
这两者关系是否还需要其他造园要素 或元素来参与完成?为什么?
问题:
园林建筑与“楹联匾额”点题的 空间主题意境两者间是何种关系?
问题:
从园林专业设计的内涵来说,这 两者关系是否还需要其他造园要素或元素 来参与完成一一 问题二 问题三 总结
问题:
你是如何理解园林建筑能承载“楹联 匾额”这种功能的?
沧浪亭 观鱼处
苏州园林艺术赏析
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那么你有对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过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艺术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艺术赏析俗语说:“江南园林甲全国,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从总体上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园图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致,沿阜垒山,洼地建池,巧建亭榭,点缀树木,讲求诗情画意。
二是造园注重淡雅幽静:...《苏州园林》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经典的范文,是给学生进行学习的优秀典范。
历来的人们的观点都认为这是一篇结构精巧严谨的典范说明文。
所以一般执教者在进行教学时,也默认了这样一种规律,先定位为说明文,然后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在了...第一部分(第1节)是引子,说明写作动机。
文章从陈从周教授的《苏州园林》写起,娓娓道来,自然亲切。
这本著作多照片,叶老工作余闲,常常翻看,这固然带来一次次的“愉快的享受”,更使他想到他的童年。
叶老是苏州人,1894年出生,22岁之前,他...最为土著加景观狗加园林爱好者,两字:艺圃看那花,那草,美的叫人心醉。
那湖,那亭,让人一种寂静的感觉1、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说明文,总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说明。
在这篇序文中就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⑴比较说明。
作者常常在与其它地方的园林的比较中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色。
这是指导我们提高鉴赏能力审美和观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介...一、从感觉,视觉,嗅觉,听觉四方面去赏园; 二、从比较的角度赏园:拙政园给人的印象是水域布置适宜,借景处理。
还有那小飞虹、宜两亭,堪称结构奇巧;留园给人的印象是“十二峰”,特别是冠云峰是园中精粹,厅堂精致,布局抑扬称奇,等等。
三...苏州园林的古建筑都是徽派建筑的特色白墙黑瓦,其次苏州园林的古建筑多数都是木头建筑,古建筑都修的特别精美句中“据说” 表示没有全部落实,但用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来部分确认,说明表达的很有分寸,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
景以境出 情由境发——论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审美文化内涵
A s r c: h i g a go l s a g r e s n i er r s cc n e t n a d e h s el t g a p a T eeg r e s b t t T e a n n Re i n c s cl ad n t i at t o c pi . n mp ci s n p e1 h s ad n a Jn ai wi n h ii o z ai .
景以境 出 情 由境 发
— —
论江 南古 典 园林 匾额 楹联 的审 美文化 内涵
” e r ut o tsi Sc ne y o fAritc Conc pton. Em oton fom c ne y” — Ae t tc a e i i r Se r — she i nd Culur lConno ai t a t tons
lea n a trT e okted l a trt sbet el g, n aeteitg ig” eb a t f rsccn e t n i rt adp i es h ysa h e ct leaiu jc fe n sa dhv r un t eu o tt o cpi ” t i n . i ei i h ni h y a ii o
.
Th etn b u rz n a i s r e o r n o p esr f c su i u rf m a s i . S e u fAri i n e t n, est g a o t i ho i o tl n c i d b a d a d c u l t e e t n q e c at n h p ” c ne o to t t Co c p i b l s sc o
苏州园林匾额与楹联现状分析
苏州园林匾额与楹联现状分析作者:赵珺刘静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4期摘要:苏州园林中的匾额与楹联是探究不完的宝藏,也是苏州园林更深重的文化历史意义所在。
苏州园林传世愈久,修葺的次数愈多,原貌改变很大,园林中的楹联匾额自然也随之增减。
其现状分析将一个窄题阐发为深广蕴藉的文化寻源,并产生实际效用。
关键词:苏州园林;匾额;楹联;历史沿革;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2-0194-01一、苏州部分重要园林的匾额楹联的整理与校勘苏州园林中现存的匾额楹联众多,随着历史的演进,园林在不断地被重建、被修葺,因而附之于上的匾额楹联也随之增减。
本团队此次的调查研究除了对被忽视已久的匾额楹联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与分析,还有基于此,对这些匾额楹联的现存状况进行探讨。
在借阅了一些前人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再结合实地考察,本团队发现这些园林中现存的楹联匾额的历史沿革大概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不少景点处的匾额楹联虽历经朝代的更迭却沿用至今。
比如北宋时的沧浪亭,以园中“沧浪亭”亭命名此园。
作为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无论是其园名还是亭名都没有改变,也就是说,它园门处的砖额以及亭上的匾额沿用至今。
再如元代狮子林中殿春簃匾额“殿春簃”、殿春簃东门砖刻“真意”、明代拙政园园额“拙政园”等。
2.现存的这些匾额楹联中,有不少都是清代文人学士后来增添上去,更有甚者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增加的,如宋代网师园中濯缨水阁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是出自于清代郑燮等。
此外还有一些作者信息记录不明的楹联匾额,也有可能是后来园林开放时新增添上去的,对此尚未有调查结果。
3.还有一些楹联匾额随着朝代的演进而发生了改变,如宋代网师园门额原为“渔隐”,后来清代乾隆年间,园归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宗元退隐,借“渔隐”原意,自比渔人,又谐附近“王思巷”之音,以“网师”颜其园。
至于楹联的变更处,更多显于一些文献资料上注明了“旧联”,皆为后人在整修时所替换重写。
传统楹联的审美趣味楹联书法审美
传统楹联的审美趣味楹联书法审美故宫乾清宫■孙立滨(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诗就记载了贴春联的民俗。
相传可远溯到轩辕黄帝。
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楹帖”、或称“联语”,以上下两联相对而得名。
在桃符上题写对偶联语,据宋人笔记上记载,始于五代后蜀。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一副春联。
春节题写吉语贴在柱上、门上称为春帖,也就是今天的春联。
宋时已有人把联语刻镂在建筑物的楹柱上,从而有了“楹联”之称。
楹联书法是一种艺术现象,它与建筑意象空间相互映衬。
楹联的萌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唐末起步,到宋代发展完备,直至明清发展到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楹联书法家,如郑板桥、袁枚、纪晓岚、翁方纲、邓石如、阮元、何绍基、俞椒等。
楹联发展的漫长过程不仅包含了其外观形制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其所蕴含的文化思想情感也逐渐发生着改变,楹联书法的形式和面貌在伴随着其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双重变革中表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
楹联书法的审美观照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打通书体与楹联文体的关联楹联欣赏是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虽有规律可循,但在欣赏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作用的。
楹联书法的书体受限于楹联客观的文体,审美关照的前提是对创作客体进行详细的甄别和分类。
楹联的文体类别十分丰富,从所处客观环境来看主要包括园林名胜、庙宇、商铺、祠堂和寻常百姓人家等。
按照楹联书法的功能用途又可以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等。
从书写内容的多样性来看有民间风俗、行业广告、居室题饰、园林装点、作品展览、写景状物、寄意抒怀、述志自警、励志劝勉、歌颂吊挽、奇巧妙对等。
楹联书体本身就有其审美主导性,篆书线条匀称,蜿蜒变化而婉约通达,装饰性较强;隶书用笔飘逸精密,古意盎然,有稳重朴实之感;楷书则转折分明,端庄大方,在建筑楹联中比比皆是;行书则流畅潇洒,活泼多姿,多用于轻松愉快的建筑空间;草书笔走龙蛇,纵横捭阖,近于符号抽象,虽识读性不强,但能加强艺术的浓郁气息。
苏州名胜楹联赏析:水面文章风写出,山头意味月传来
苏州名胜楹联赏析:水面文章风写出,山头意味月传来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一)郑燮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水阁在网师园云冈之左。
面水临崖,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意。
濯缨,洗涤帽带,比喻操守高洁。
这是一副字少典多意深的对联,短短的八个字,竟用了四个典故。
上联的“曾三”源出《论语.学而》。
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吾曰三省吾身。
”他每天自我反省数次,以便及时发现与改正自己的缺点。
“曾三”二字概括了曾参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的美德。
“颜四”是指孔子的弟子颜回的“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见《论语.颜渊》)凡是不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下联“禹寸”,指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
典出《淮南子》:“大圣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大圣即禹,他把一寸光阴看得比直径一尺的璧(古代扁圓而中间有孔的玉器)还贵重。
“陶分”,指晋代学者陶侃珍惜每一分光阴。
《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联语强调个人品德修养,鼓励人们爱惜时光,勤奋工作。
在用语上显得典雅古朴。
(陶继明)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二)水面文章风写出山头意味月传来水阁池岸低矮,濒临水面,西北有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等。
出句,水面有时微波涟漪,有时浪涛翻腾,都是风的创作。
对句:山头忽而晴朗,忽而阴晦,全由月光传递出意境情味。
写、传两字,拟人传神。
另外,水阁地面狭逼,仅有水景而无山景,故在上联实写之后,作者用借景之法,把邻近的假山之景,纳入画中,以虚补实,山水风月就齐备无缺了。
(余心乐)苏州寒山寺(一)邹福保尘劫历一千余年重复旧现,幸有名贤来作主诗人題二十八字长留胜迹,可知佳句不须多寺在苏州市西枫桥镇,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唐初诗僧寒山曾在此住持,因而得名。
寺屡毁屡建,清光绪时苏州知府集资重建,始有今日之规模。
寒山寺因唐张继《枫桥夜泊》一诗而名闻天下。
上联说,寺院经历了一千多年的人间灾难,幸而有贤人来主持修建,才能重新恢复旧时面貌。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过程中的三个创作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
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生境”生境就是自然美。
园林模山范水,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
“画境”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
即将自然和生活素材通过取舍、概括,经过艺术加工,使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意境”即使用多种艺术手法,从“生境”和“画境”升华,感受到美的境界。
——咫尺山林小中见大——计成《园冶》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文震亨《长物志》也说过:“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咫尺山林式的园林造景其实就是把大自然的精华浓缩在有限的空间中,用以追求无限的意境。
小中见大,则是调动景物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的运用,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联想,合理利用比例和尺度等形式法则来构建空间,以达到在感官上扩大有限空间的效果。
园林中常常利用空间组合关系的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如采用园中园的方式来创造和扩大空间:通过园林建筑、园墙、假山、植物等分隔空间;利用多种题材进行组景,使空间愈见其大。
陈从周先生指出:“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包小园……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的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的十分恰当……耐人寻味。
”——景愈藏则境愈深——在园林中,不论是近景还是远景,高大的楼台还是小巧的亭榭,全部袒露一览无余总不如半藏半露显得含蓄、深远。
我国古典园林吸收了中国画含蓄有致的创作方法,反对一览无余,主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愈露先藏的抑景手法。
它介于隔和透之间,园内景物之间互为联系,同时又互为掩映。
这样,就能构成层次丰富、境界深幽、意趣无穷的城市山林胜景。
中国园林的主景与高潮往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其精华部分要“千呼万唤始出来”,方才见其韵味。
这与西方规则式园林开门见山,一眼观尽的手法迥然不同。
曲径通幽,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整体生成的一条美学规律,它在园林中有着普遍的表现。
景以境出情由境发——论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审美文化内涵
景以境出情由境发——论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审美文化内涵作者:杨俊来源:《广东园林》 2011年第3期杨俊(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江南古典园林以意境取胜,注重塑造韵昧。
保存至今的,同时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多为文人园林,其建造设计者多为一些艺术素养很高的文人画家,浸透了精致的文人主体十青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美”。
其中的匾额楹联的设置更是这一意匠和文心的独特体现。
“景以境出,情由境发”,匾额楹联在意境创造中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审美内涵文章编号:1671-2641(2011) 03-0014-04中图分类号:TU986收稿日期:2010-08-12文献标识码:A修回日期:2011-03-17中国古典园林是集建筑、园林、文学、书法、绘画等多门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艺术更是涉及文学、哲学、美学、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类艺术领域,直接记录了造园的一些历史,反映了园中景点设立的文学渊源,有效地深化了人们对古典园林意境美的感受和认识,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文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例,探讨匾额楹联于情景交融中的美学内涵。
江南古典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
按照阮仪三先生在《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一书中对“江南”地理位置的界定,它主要指“长江下游、环太湖和钱塘江两岸”的大片地区。
境内的主要城市有“南京、扬州、泰州、无锡、苏州、上海、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等”。
自古以来,这一地区造园活动一直很活跃,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园林精品。
江南古典园林素重匾额题名和楹联的设置,仅苏州一地其古典园林中“厅堂景点名称共有252处;匾额总计238块;楹联150副;砖额72块”。
这些匾额楹联既表现出与北方皇家园林、南方岭南园林相同的共性,又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个性,情调优雅,意境深远,直接体现园主或设计者浪漫的艺术想象和高雅的文化修养。
楹联匾额在风景园林中的审美价值
楹联匾额在风景园林中的审美价值
陈斌
【期刊名称】《镇江高专学报》
【年(卷),期】2006(19)2
【摘要】楹联匾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点缀,是中国风景园林意境的主要表述手段之一.通过对楹联匾额思想内容分类,审美价值分析,反映其在风景园林的审美价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陈斌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江苏,镇江,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9
【相关文献】
1.义生文外,伏采潜发——论匾额、楹联在明清苏州园林中的审美价值 [J], 董正秀
2.境是天然赢绘画趣含理要收精微:试析楹联匾额在风景园林... [J], 陈秀中
3.浅谈匾额、楹联在园林中的应用 [J], 覃龙远
4.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艺术 [J], 邹志高
5.楹联在风景园林中的审美价值
——以常州市红梅公园为例 [J], 蒋文欣;朱文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州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艺术
苏州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艺术
李衍德;胡玲凤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1994(010)004
【摘要】一、匾额楹联的历史沿革苏州古典园林以独特的造园风格闻名于世。
姑苏城内名园如绘,其以数亩之地有限的空间,描绘出亭、台、楼、阁,纤巧精美的佳构。
一潭清池,复廊萦回,花木扶疏。
“微风一以摇,青天散渌渌”,妩媚瑰丽的诗情画意佳景。
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分别建造于宋,元、明、清。
造园设计者都以诗文兴情而
筑园。
园内景观不无散发着阵阵书卷墨香。
历代文人骚客为苏州名园留下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题咏诗篇,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俯首可拾,随处可见。
或以摩崖石刻,抑或镌之碑帖,犹以匾额楹联典雅优美含义深邃,成为园林建筑装修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装饰品。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李衍德;胡玲凤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1
【相关文献】
1.匾额与楹联之艺术研究——以河南康百万庄园为例
2.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匾额楹联的分类及艺术价值
3.浅析天一阁楹联匾额的书法艺术
4.论我国园林园景命名与匾额楹联艺术
5.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园林里邂逅书法
在园林里邂逅书法园林中的书法表达了园主人的审美品质及对高雅情操的向往。
一芥小园,几处题名,数对楹联,书卷之气油然而生。
《礼记·学记》里说:“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游息中也能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
寻碑访帖,游学于苏州古典园林,在欣赏笔墨情趣的同时更对苏州园林的意蕴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苏州园林之楹联——音义之美中国书法与古典文学密不可分,墨色与文采齐飞。
楹联是最具特色的苏州园林艺术之一,一般置于入口大门两边的亭台抱柱上。
中国文字具备音形义三美,在苏州园林中,随处可见雅致精妙的楹联。
寓意其中而音流弦外,言语有尽而深意无穷。
它们对仗工整、用字严谨,寓意深刻,既应了这一园小景,也体现了园林主人的心灵独白,表达了文人的品格才情,是园林中的点睛之笔。
拙政园,建于明代正德初年,它的主人是一位敢于直言而不讨皇帝欢心的朝廷御史,他不滿朝廷,辞官返乡,给白己的园子取名“拙政”,园中有精彩的楹联如“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体现了主人严谨平和的长者气度。
雪香云蔚亭的南柱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意思是蝉叫之声越是喧闹,深林就越是静谧;鸟鸣之音越是嘹亮,山谷就越发清幽,成功创造出一种幽静生态的自然之景,给人静逸的心境,为后人所传颂。
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五峰仙馆的长楹联寓意非凡,“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书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意思是说,读《尚书》取其雅正,读《易经》取其善变,读《离骚》取其幽深,读《庄子》取其豁达,读《汉书》取其坚韧,最有味道的是潜心在书里的时光;与菊花同拙朴,与梅花同疏朗,与莲花同高洁,与兰花同芬芳,与海棠同风韵,一定会自称是花里的神仙。
借用五书精髓,指引我们要做一个善于读书的人;用花的精神,指引我们做一个品格高洁,心智不凡的人。
沧浪亭中的那副“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楹联,是写景又抒情的传世佳作。
苏州园林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文化内涵苏州是一座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素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
温山暖水孕育了丰厚的吴地文化,苏州园林则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底蕴。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文化内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文化内涵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就在山庄建立了王家苑圃,晋室南迁,为吴地带来了高雅的士大夫文化。
北宋帝王爱好园林,使苏州的“花石纲”初显盛名;南宋大量官宦文人聚居江南,又一次掀起造园风;明清时期,苏州经济发达,文人荟萃,园林多达五百多处,使苏州园林达到顶峰时期。
苏州园林充满自然情趣,以其小巧精美,构筑新奇,文化内涵丰富而著称于世。
现存于世的园林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其园林主人多为贬谪、隐退的官吏或崇尚风雅、无心爵禄的名士。
他们大多在仕途上都有过执着的追求,在历经仕途凶险之后,逐渐泯灭原有的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萌发了退隐之心,所以选择在苏州这个江南小镇,建造园林,因此,“退隐”成为苏州园林的基本文化内涵,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园林退隐文化。
从园林的选址和门楣设置上,也可以察觉出园主的退隐之心。
苏州园林的选址大多选在不起眼的地方,院内风景秀美,但门庭却十分简陋,显现出主人追求自然,不喜奢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形成了特有的园林退隐文化氛围。
苏州园林在布局上灵活多变、自由自在,没有均衡对称的布局,摆脱了古代刻板的气息。
园林的石廊尽头好像总有走不完的路,转角处相连着回廊、小桥、亭子等,形成了山水相通,曲径通幽的布局。
园林主人在怀才不遇之后,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把志趣放在园林的装饰点缀之中,从而展现出园主的高雅品性。
这种隐含在园林山、石、水、木、亭、台、楼、阁中的信息,在我们观赏园林景观时也依旧能够感受到。
园林主人对园林的精心布局,背后又形成的一种文化信息,给后人留下了巨大想象空间的同时,也让我们对主人的匠心独运、别具一格惊叹不已。
除此之外,苏州园林也是多种艺术的结合体。
虽然它的占地不大,却拥有着高超的造园技术和艺术修养。
山水有清音——从江南古典园林匾额看文人造园心境
山水有清音——从江南古典园林匾额看文人造园心境
杨可涵
【期刊名称】《中国美术》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流连于江南古典园林的山水花木之间,徜徉于亭台楼阁之际,我们往往会为那些笔墨酣畅、书风隽美、文采斐然而充满诗情画意的匾额所陶醉。
在园林中,匾额是独立的文学小品,大多由古人的诗句、典故凝练而来。
它们必须根据建筑环境,状写眼前的景物,契合园林设计时的意图,抒发园主心中的情怀,以探求"画外"的隽永含义。
匾额升华了景观的意境,是园林景观"诗化"的体现,是园林建筑的点睛之笔,也是今人借以反观文人造园心境的艺术载体。
【总页数】3页(P112-114)
【作者】杨可涵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4
【相关文献】
1.山水有清音——从江南古典园林匾额看文人造园心境 [J], 杨可涵
2.景以境出情由境发——论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审美文化内涵 [J], 杨俊
3.乡村民宿设计中的自然观探析——以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为例 [J], 周超; 罗越; 赵忠超
4.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 [J], 李溪
5.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J], 赵二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园林匾额的文化美学价值
名,有将慈禧喻为神仙 之意 。殿 内,除 了宝座 、屏风等常规陈 设以外 ,还有用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
镜插屏 、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 。 佛香 阁、 众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 问大报恩延寿寺的一部 分 。站在佛香阁乌 瞰烟波浩淼 、碧水粼粼的 昆明湖,整个水域
朴子 一 道意》 养其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 。 ‘ :“ … 颐和”谓颐养
天和 ,即 颐养 人体 之 元 气 。那 时光 绪 已经 到 了 亲政 的 年龄 ,慈禧 也 表 示 要 归政 养 老 , 如 乾 隆 将 准备 退 位 之所 名 颐 和轩 一 样,光 就
绪 为表示孝敬, 改名为“ 颐和园” 全园的主要布局都 围绕着“ 。 。 寿” 颐和园兼有宫和苑 的双重功能 。 宫区从东宫 门进去是仁寿 门,取 意 《 论语 “ 仁者寿” ,迎 面五块太 湖石叫峰虚五老,寓意长寿 。仁寿殿 内地平床上有九 龙宝座 。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 龙屏风 ,中心是玻璃镜面,其 上 写有 2 6 2 个不 同写法的寿字。而殿 内两侧 的暖 阁当中有- r - N
以万寿 山、昆明湖 为主体 的是 苑林 区。长廊连接万寿山与 昆明湖,当年乾 隆皇帝为母亲祝寿,将瓮 山赐名万寿 山,取意 长寿。万寿 山前 山最宏伟 的一组建筑 ,是 以排云殿 为中心 的祝 寿庆典 区,从 临湖码 头到 山顶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 门、排云 殿 、佛香 阁、众香界 、智慧海等主要建筑,它们 构成 了万寿山 的中轴线。排云殿建在乾隆年 间大报恩 延寿 寺中大雄 宝殿 的遗
宅居 中, 东 西 两 园 对偶 ,震 卦 位 于 东 方 ,象 征 春 天 、长 男 ; 兑 卦 位 于 西 方 , 象 征 秋 天 、少 女 。 阳大 阴小 、左 阳右 阴, 东 园 为 主 ,面 积 大 , 居左 ;西 园为 辅 , 居右 。两 园 山 石, 东 园 为 浑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06徜徉在苏州园林中,我们一般会被它的巧夺天工,宛自天成的美景所吸引,但是要理解苏州园林的内涵,欣赏和研究它美的价值,必须去关注和探究已成为园林构景一部分的匾额和楹联。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政之口发表了这样的见解:“(大观园)……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1]在这里,曹雪芹强调了匾额、楹联在园林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园林景观的灵魂,是园林深刻内涵的精神所在,如果没有它,纵使再美的景观,也只是表现了造园物质的本身,却不能生色。
何谓“生色”?即超越园林景观本身所叙述的内涵。
一、匾额、楹联的美学内涵匾额、楹联是中国园林独具的特色之一,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西方园林的构成往往是建筑、绘画、雕塑、水池、植物等,宽阔,整齐,明亮,划一,以名家的壁画、雕塑为亮点。
而中国古代园林,特别是苏州园林,匾额、楹联虽然没有西方园林中绘画、雕塑那样引人注目(从色彩、体量上说),但要深入研究园林的内涵,其作用要远远超过西方园林的绘画和雕塑,因为匾额、楹联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并非点缀或装饰,而是园林构思、主题的集中表现。
苏州园林属文人园林,其园主或是地方士绅,他们出身世家,家底富裕,构筑花园来贻养天年;或是退休官僚,叶落归根,购置园林安享晚年;或是官场失意者,欲以隐居方式保持自己人格的清高。
这三类园主都是文人出身,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构思园林,往往先用简练的诗句构出各景区的主题,然后根据诗意作些草图,在建造时则仔细体味意境,推敲山水、亭树、花木的位置,使景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诗情画意。
而在园林大体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最后的加工,给园林建筑起名题额、配对联写诗文,通过文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所以,苏州私家园林的匾额、楹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是园林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匾额、楹联是从古代山水诗中脱离出来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的文学形式,具有诗歌凝练、精粹、含蓄、生动的特点和文学的蕴含性、丰富性、多样性。
(一)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可以用来形容苏州园林的匾额、楹联涵盖内容之丰富和深厚。
苏州园林的匾额、楹联涉及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以及传统的文人雅俗等诸多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
留园五峰仙馆匾额:“藏修息游”。
匾额取自《礼记·乐记》中“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是儒家关于学习修身的格言。
沧浪亭水亭匾额:“观鱼处”。
此亭原名“濠上观”,与今名意思相同,取意于庄子、惠子濠梁问答和庄子濮水钓鱼的故事,是老庄思想的代表。
留园亦不二亭匾额:“亦不二”。
“不二”是佛教语,与对面的贮云庵,为园主念佛修行之所,为佛教思想的体现。
留园的曲溪楼,题名语出“流觞曲水”典故。
流觞曲水,河边畅饮,自魏晋始,是文人风流雅韵的一大时尚。
诸如种种,不一而足。
苏州园林的匾额吸取了文赋、唐诗、宋词以及文学典故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将士大夫阶层思想的历史变迁、矛盾复杂,含蓄地表现出来,形成园林中独特的表现形式。
(二)简约而意丰,情繁而辞隐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意思说,画面要借助题跋来突破景物的空间限制,用语言补其不足,来生发画中不易表达的思想感情。
园林与绘画一样,也有其“画之不足”之处,也需要“题以发之”。
匾额、楹联,往往虚实相生,情意无穷地创造了园林的景外之景,或景外之人和事,景外之情和意。
网师园濯缨水阁楹联之一: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义生文外,伏采潜发———论匾额、楹联在明清苏州园林中的审美价值殷董正秀摘要院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瑰宝,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尚有不少的空间。
仅从匾额、楹联这个角度,探讨了苏州园林的思想内涵和美学特征,从而认为,匾额、楹联在古典园林中不是点缀,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是园林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匾额、楹联;美学特征;审美价值5【城市论坛】楹联仅仅八个字,极其简练地概括了四个典故:曾参每日三省吾身的精神,颜渊恪守“四毋”信条言行,大禹、陶侃爱惜光阴的态度。
这八字修身立德楹联,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与濯缨水阁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苏州园林中许多名园的园名也含义深刻,深藏着园主的慨叹和情思。
苏州园林的门一般较小,有的甚至深藏在狭长幽静的小巷中,门口一方匾额为园名。
试想,如果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涵碧山庄(留园)等园名改为王园、宋园、苏园、徐园(或刘园),即以园主之姓命名,顿然失色。
因为这些园名反映了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千百年来对自己生存空间的苦苦追寻和独立品格的坚守。
隐居是文人傲世的一种表现。
彻底的隐居者可以剃度出家,也可以隐入山林。
但是,这种与封建集权断然不合作的行为,为历代统治者所不容。
唐代白居易的“中隐隐于市”思想为士大夫阶层寻找到一条折中之路。
苏州园林正是这种隐逸思想的产物。
沧浪亭的园主苏舜钦,由于屡次上书议政,被罢官。
罢官后买下五代广陵王钱元僚旧池馆修建而成,以《沧浪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命园“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拙政园园主明代弘治进士王献臣受诬陷被降职,罢官后失意回乡,在苏州城内购地,请文征明设计,历时16年建成该园。
他借潘岳《闲居赋》句意“灌园鬻疏,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给园取名“拙政园”以自嘲。
网师园为清乾隆时光福寺少卿宋宗元“倦游归来”修筑而成,以“网师”命园名,表示自己只适合做江湖中渔翁。
吴江同里退思园园主任兰生,光绪十年(1884年)因过失被弹劾落职还乡,遂建园闭门思过,取名“退思园”。
《园冶》造园之说“意在笔先”,即园林建造之前必先有一主题。
拙政园以荷为主进行构园,有“芙蓉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留听阁”等建筑。
主建筑“远香堂”取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句意。
《爱莲说》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立,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历代歌咏莲花的作品俯拾皆是,唯有《爱莲说》意境高远,道出荷花在污浊环境中保持高洁的情操。
从此莲花为洁身自好的象征,为君子比德的常用花卉之一。
拙政园浓墨重笔突出荷花主题,彰显了园主内心追求。
可见,苏州园林的匾额、楹联文字简洁,内涵深刻,不是园林建筑构成的点缀或装饰,而是园林内涵的弥补和扩展。
正像曹林娣教授在《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一书的序言中所说“这些摩崖镌刻、匾额楹联,作为艺术语言,不只是一种符号、工具和建筑物典雅的装饰,而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本题的建构,作为传达旨趣、透露景观的文学渊源或人文内蕴、升华景观意境等手段,是景观的‘诗话’、‘心灵化’,是对于景观表象和心灵境界的一种审美概括。
因而,具有历史的、人文的、审美的价值,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
”[2]二、匾额楹联的审美价值匾额、楹联的审美价值,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审美价值观念,并且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宇宙等审美关系所形成的精神价值;另一方面还引领观赏者在艺术审美(欣赏)中不断形成新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结构,获得审美体验(二度体验),即审美塑造。
(一)引发联想,拓展园林景观的审美内涵如果说,欣赏园林像欣赏一篇散文或一首乐曲的话,匾额、楹联就像散文中的脉络和乐曲中的主题一样贯穿园林欣赏的全过程。
拙政园有一个小亭位于四面环水的小岛上,有两桥与岸上相连。
夏日,站在此处环顾四周,顿觉炎炎暑气消失。
小亭的匾额“荷风四面亭”,巧妙地诉说出此景给观赏者的感受:荷风四面,清凉惬意。
这是审美想象的第一层空间———愉悦、畅神。
其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这副楹联的句式是仿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刘风诰所撰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而作。
下联则用唐李洞《山居喜故人见访》诗名句:“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联语中蕴含了一、二、三、四序数让观赏者吟哦、感叹之外,还描绘了四季之景:“一房山”“半潭秋水”“三面柳”“四壁荷花”。
在此,楹联拓展了景观的时间限度,将观赏者的想象力进行了广度的开拓,形成第二层审美想象空间———联想、思考。
这是匾额、楹联作为文学艺术的特性,激发观赏者的想象力获得的。
同时联中“四壁荷花”中的“壁”字更是运用得绝妙。
“四面”为平面所见,而“四壁”为立体的描绘,满眼荷花的繁盛和曼妙,仅一字就点睛而出。
“壁”字描写的是人的错觉,但给人的却是奇妙的感受。
拙政园“梧竹幽居”的匾额和楹联同样精妙。
梧竹幽居是一座有白墙和围廊的方亭,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亭子建筑上的巧妙之处无需赘言,其匾额“梧竹幽居”,不仅将周围景色描述出来,更在于表现了隐逸的情调。
此为第一层审美空间。
梧桐为中国的名木,“凤凰非梧桐不栖”;竹子历来是名人雅士喜爱之物。
苏轼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梧竹幽居”渲染了隐逸的情调和自视清高的风格,引发观赏者对隐逸的遥想和深思,此为第二层审美空间———哲理的思考。
其对联为: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此联描绘了动静、明暗、虚实之境,将自然之景和人的性情陶冶结合起来,表达了“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哲学理念。
楹联引导观赏者赏景、阅景,在时间、空间上展开联想,获得审美愉悦,并引发观者的思考,令人产生二度审美体验。
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显现出来了。
”[3]苏州园林正是通过匾额、楹联将园主和造园者的思想矛盾、生活情趣、审62018·06美格调等充分地展现出来,引领观赏者进行审美活动,以独特的美的特质打动观赏者的心灵。
(二)虚实相生,拓展审美的空间苏州园林一般占地面积较小,造园家力求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于是,园林用建筑、山石、水池、植物以及多种构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构筑“片山勺水”“拳石假山”,所谓“壶井天地”“芥子纳须弥”,将人们的心从狭小的园林中引向自然天地。
属于文学范畴的匾额、楹联却正好能帮助观赏者将视野、联想引向外在的广阔空间,使物、景获得“象外之境、境外之景”,也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看到了无限丰富的内涵。
网师园代表景观之一“月到风来亭”。
亭名取意宋理学家邵雍的《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人少知。
”楹联描绘了天光云行、清空无执、悠远淡寂的情趣,但更多的是把人的视线和心胸引向广阔的宇宙,引领人的心性与宇宙本体进行交融,以此达到自由的境界,即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地。
著名的沧浪亭,其楹联为: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这是一副集联,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