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牡丹亭·惊梦》
牡丹亭 惊梦 艺术手法
牡丹亭 惊梦 艺术手法
《牡丹亭·惊梦》是元末明初戏曲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文艺作品,也是中国
文化史上的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曲四大才子之一的汤显祖,以其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将传统的爱情故事推向了新的高峰,创作了这部
不朽之作。《牡丹亭·惊梦》的突出艺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曲艺形式
《牡丹亭·惊梦》采用的是曲艺形式,将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地结
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作品中的音乐、舞蹈、服装、道具、人物形象等方面都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使观众不仅能够欣赏到美妙动
人的艺术表演,还能够深入体验古代文化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
2.爱情主题
《牡丹亭·惊梦》描写的是一段充满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以温婉细腻的笔触表现
出两个年轻人在一起的种种细节。作品中的爱情主题贯穿始终,既表现出了人性的善良和感性,也探索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使观众在欣赏美好爱情的同时也产生
了强烈的共鸣。
3.情节精妙
《牡丹亭·惊梦》的情节精妙,既紧凑有节奏,又疏密有度。作品中的每一个转折
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让观众心情激动,在情感沉淀中又有所回味。同时,作品中的情节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独到见解,使作品具有了
更高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4.人物形象鲜明
《牡丹亭·惊梦》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鲜
明的人生态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既有善良纯真的少女,也有痴情热血的青年,还有阴险奸诈的反派,形象丰富多彩,形神兼备。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深刻描绘了
牡丹亭惊梦原文和翻译
牡丹亭惊梦原文和翻译
原文:
牡丹亭惊梦
明代汤显祖
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春望逍遥出画堂,(张说)间梅遮柳不胜芳。(罗隐)可知刘阮逢人处?(许浑)回首东风一断肠。
翻译:
没有人欣赏这样美丽的春花,他们都为枯井付出了代价。在这样美丽的春天,我们怎么能度过宝贵的时光呢?什么样的人有愉快的事情?雕梁画栋,楼阁彩绘,亭台楼阁飞扬,碧瓦亭台楼阁如云,如灿烂绚丽,春风暖暖,带着细雨,浩瀚的泉水漂浮着彩绘船,封建父母们看到这美丽的泉水,实在是太卑微了。
景、情、戏、思 四位一体《牡丹亭·惊梦·皂罗袍》赏析
景、情、戏、思四位一体:《牡丹亭·惊梦·皂罗袍》赏析
作者:张琼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510631 该文发表于《语文月刊》2006年第4期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惊梦》在《牡丹亭》的结构中居于重要位置,女主人公春情始发,是整部戏的情感基础,其中的唱词《皂罗袍》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雅丽脓艳而不失蕴籍,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一景现情发,情入景存
《皂罗袍》紧紧贴合主人公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姹紫嫣红开遍”,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我们不难从中窥探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戏曲欣赏与表演》中《牡丹亭》选段。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爱情篇》中的《牡丹亭·惊梦》。内容包括对《牡丹亭》背景及作者的介绍,对选段的文字解读、情节分析、角色分析以及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掌握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通过对选段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分析和表演实践,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选段的情节理解和角色分析,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对《牡丹亭》文学价值的认识,对选段的深入解读和表演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戏曲表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牡丹亭》的图片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10分钟)
介绍作者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分析《牡丹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3. 选段解读(10分钟)
引导学生对《牡丹亭·惊梦》选段进行文字解读,分析情节发展和角色特点。
4. 例题讲解(15分钟)
以选段中的一段台词为例,进行详细解读和赏析。
5. 表演实践(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分配和表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随堂练习(10分钟)
针对选段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选段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8.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
1. 《牡丹亭·惊梦》
6.《牡丹亭·惊梦》教案
牡丹亭·惊梦
【教学目的】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认识《惊梦》一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体现本单元所涉及的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内容,特别是对爱与死的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者的同情等;了解曲词特点,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杜丽娘形象;《惊梦》的文化价值;戏曲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一、疑难字词句的解析
二、杜丽娘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三、艺术特点
【思考题】
1.杜丽娘形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惊梦》一出对表现该剧的主题有何作用?
【导入语】
《红楼梦》第23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曲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内容。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你们是否也会有同感、共鸣呢?好,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汤显祖及《牡丹亭》。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活了67岁。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14年,但与他死于同一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两位戏剧大师。
牡丹亭·游园惊梦
游园
游 园 [杜丽娘上。 杜丽娘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春香上。 春 香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小姐。 杜丽娘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春 香 小姐,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杜丽娘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春 香 小姐,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杜丽娘 春香,可曾吩咐花郎,扫除花径么? 春 香 已吩咐过了。 杜丽娘 取镜台衣服过来。 春 香 晓得。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小姐,镜台衣服在此。 杜丽娘 放下。 春 香 是。 杜丽娘 好天气也!【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春 香 小姐。【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杜丽娘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二人同唱)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 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春 香 来此已是花园门首,请小姐进去。 杜丽娘 进得园来,看画廊金粉半零星。
【滴溜子】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惹下蜂愁蝶恋,三生 锦绣般非因梦幻。一阵香风,送到林园。及时的,及时的,去游春,莫迟慢。怕罡风,怕罡 风,吹得了花零乱,辜负了好春光,徒唤枉然,徒唤了枉然。
【五般宜】一边儿燕喃喃软又甜,一边儿莺呖呖脆又圆。一边蝶飞舞,往来在花丛间。一边 蜂儿逐趁,眼花缭乱。一边红桃呈艳,一边绿柳垂线。似这等万紫千红齐装点,大地上景物 多灿烂! [众花神下,杜丽娘、柳梦梅上。 柳梦梅 【山桃红】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见了你紧相偎,慢 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和你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妙!)我欲去还留恋,相看 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姐姐,你身子乏了,将息片时,小生去也。正是,行来春色 三分雨。 杜丽娘 秀才! 柳梦梅 在!妙吓!睡去巫山一片云。 [柳梦梅下。杜母上。 杜 母 夫婿坐黄堂,娇娃立绣窗。怪她裙钗上,花鸟绣双双。我儿原来昼眠在此。我儿!我 儿! 杜丽娘 秀...... 杜 母 儿吓!娘在此。 杜丽娘 原来是母亲。母亲万福。 杜 母 罢了。你方才说什么秀? 杜丽娘 呀,孩儿刺绣才罢。 杜 母 为何昼眠在此? 杜丽娘 告母亲知道,适才花园中游玩回来,不觉身子困倦,少睡片时。不知母亲到来,有失 迎接,望母亲恕罪。 杜 母 怎么不到学堂中去看书? 杜丽娘 先生不在,且自消停。 杜 母 儿吓!花园冷静,少去闲游。 杜丽娘 谨依母亲慈训。 杜 母 女儿家长成了,就有许多情态。且自由她,我去了。正是,宛转随儿女。
牡丹亭[1].惊梦
( 宾白部分)讨论:由杜丽娘与母亲的冲突看杜丽娘 宾白部分) 讨论: 的爱情观: 的爱情观: 杜宝夫妻反对他们相爱, 杜宝夫妻反对他们相爱,也恰恰因为他们要求天然本 性的自然发展。 性的自然发展。 杜宝夫妇:一个姑娘,自己想男人,有男女要求, 杜宝夫妇:一个姑娘,自己想男人,有男女要求,犯 了天条。 了天条。 杜丽娘:追求人的自然要求,“天然之情”,也就是 杜丽娘:追求人的自然要求, 天然之情” 性欲、情欲,而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美满婚姻。 “欲”:性欲、情欲,而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美满婚姻。 冲突:父母不允许她有“ 不准她有人性、 冲突:父母不允许她有“欲”,不准她有人性、人的 权利,礼教和程朱理学。 权利,礼教和程朱理学。 牡丹亭》不像《金瓶梅》 肉蒲团》 《牡丹亭 》不像 《 金瓶梅 》 、《肉蒲团》那样满纸淫 秽地去表现这种人的追求, 秽地去表现这种人的追求,而是给肉欲的放纵与追求这种 本能加上了一个外衣: 并将它提升到与“天理” 本能加上了一个外衣:“情”,并将它提升到与“天理” 相抗衡的程度。 相抗衡的程度。
汤显祖
一、作者 、《牡丹亭 牡丹亭》 二、《牡丹亭》 、《惊梦 惊梦》 三、《惊梦》详析 四、鉴赏
《惊梦》 惊梦》
1
一、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 1616 字义仍,号若士, 1616)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二十一岁时中举,文名渐隆, 江西临川人。二十一岁时中举,文名渐隆,然屡应会试不 明史》本传称, 第。 据《明史》本传称,万历五年汤显祖第三次应会试时 因拒绝权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 因拒绝权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这使他对朝政的昏暗有 了切身的体会。至张居正去世, 了切身的体会。至张居正去世,汤显祖才于万历十一年 1583)中进士。 (1583)中进士。 汤 显 祖 手 迹
牡丹亭中惊梦翻译和赏析
牡丹亭中惊梦翻译和赏析
牡丹亭中惊梦翻译:
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
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与她最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
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欣赏:牡丹亭中惊梦是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
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曳、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睛”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
牡丹亭惊梦原文及翻译
牡丹亭惊梦原文及翻译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牡丹亭游园》是昆剧的典型传统剧目,系著名剧作家汤显祖所作。昆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在元朝末年产于苏州昆山一带,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牡丹亭》是昆剧的经典曲目之一。
《牡丹亭游园》改编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作品《牡丹亭》,《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或称《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剧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牡丹亭的主要人物?
《牡丹亭》的男主人公是柳梦梅,女主人公是杜丽娘。《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
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牡丹亭惊梦
第八讲《牡丹亭·惊梦》
一、中国古代戏曲基本常识:
由先秦宗教歌舞,到汉魏百戏、隋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中国戏曲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到宋、金时期,中国才有了成熟的戏曲样式:南戏和北杂剧。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声腔系统。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代表了中国戏曲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元明杂剧
它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历经百余年的发展,至金末元初始宣告成立的一种戏曲形式。它主要以北方的声腔系统来连缀曲文,登台表演。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带一个楔子。通常一人主唱。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戏,由“正旦”主唱的叫“旦本”戏。
北杂剧创作及表演的高峰期是在元代前期,它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著名的杂剧作家及作品都出现出现在这一时段。据统计,现存元代杂剧剧目约有五百三十种,但大多散佚,保存下来的仅有一百五十余种。明代臧懋循的《元曲选》,收元杂剧一百种,是一个颇受关注的元杂剧选本。元代已有“元曲四大家”之称(周德清《中原音韵》),这四大家分别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王实甫的《西厢记》,更赢得“天下夺魁”的美誉。另有所谓“元代四大悲剧”的说法,它们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后期之后,杂剧创作出现了衰微。在明代杂剧发展中,徐渭的《四声猿》成就最为突出,它们分别是《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玉禅师翠乡一梦》、《狂鼓史渔阳三弄》。
(二)宋元南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的出现可推至北宋末年。“南戏”是对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的简称。它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由于它最初出现在浙江温州(旧名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之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又因为它主要以南方的音乐曲牌来演唱,
《牡丹亭》惊梦PPT课件
.
25
七、练习
• 1.选择题
– (1)汤显祖是( )著名的剧作家。
A.明末
B. 元末
C.清初
D. 民国
– (2)《牡丹亭》的题材来自于下列哪部小说?
A. 《三言》
B. 《二拍》
C. 《燕居笔记》 D. 《红楼梦》
– (3)以下四项中哪句唱词不是杜丽娘的?
A.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
18
④艺术特点
• 1 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很分明。
• 2意境深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 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特看的这韶 光贱。期间有景有情,亦喜亦忧,委婉曲折,词情并 茂。细致玩味,却颇难索解。“良辰美景”如何“奈 何天”,“赏心乐事”怎说“谁家院”,似乎不伦不 类。如果从杜丽娘的角度,设身处地的细加揣摩,就 会感觉它妙不可言。一不类为类,以参差错杂见深情, 如是此景此情,概被赋予了浓厚的个性色彩。这种由 “姹紫嫣红”“断井颓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的大好环境和“奈何天”“谁家院”的特定的幽怨情 怀所构成的极其复杂的画面,就格外意境深长,耐人 寻味。这种唱法,就使得杜丽娘身上的情感成分,显 得特别浓厚,特别吸引观众。为了生动而形象化,采 用拟人的修辞,把无生物当作人,把植物当动物。如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惜花疼煞小金铃”给没有 生命的小金铃以知觉、意识。而“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笼贯花鸟,语意双关,虚实相映,益见空灵,给读者 以广阔的空间。越探索越有. 味道,越咀嚼越味道悠长。19
汤显祖的诗词《牡丹亭·惊梦·皂罗袍》赏析
汤显祖的诗词《牡丹亭·惊梦·皂罗袍》赏析
《牡丹亭•惊梦•皂罗袍》
明•汤显祖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赏析】
这一段是本折的高潮,把人物的内心刻画得极其细腻真实。郁郁寡欢的杜丽娘到了繁花似锦的花园中,她看到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景象,既感叹春色满园无人欣赏,又止不住想到了自己的大好青春也似这“姹紫嫣红”,最终恐“付与断井颓垣”。因此,这赞叹中夹杂着深深的伤感,这种感伤是古代待嫁女子普遍的幽怨,具有典型意义。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两句,是由眼前美景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感慨。古人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所描述的人生境遇称为“四美”,然而在人生中,这样的好事都凑到一起是非常难得的,所以谢灵运感叹说“四者难并”。在杜丽娘看来,的确如此。那艳丽的春光召唤出的不是欢喜快乐,而是顾怜自恋的哀愁与忧伤。“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几句,既是景语,也是情语,映衬了觉醒后的杜丽娘,对自己不得不辜负美景的悔恨与无奈。在这里,作者把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与写景抒情非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后世曹雪芹的名著《》中也有引用。
扩展阅读:人物评价
1946年,赵景深的《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提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五个相同点:一是生卒年几乎相同(前者1550-1616年,后者1564-1616年),二是同在戏曲界占有的地位,三是创作内容都善于
取材他人著作,四是不守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五是剧作最能哀怨动人。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sǐ, sǐ可以生。生而不可舆sǐ, sǐ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
《牡丹亭-惊梦》
一、临川派(玉茗堂派)、汤显祖VS吴江派、沈璟
“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
《南柯记》、《邯郸记》
二、《牡丹亭》主题:
《牡丹亭》的主题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谕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勇于反抗的青年一代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探索生活的道路。
汤显祖把这种解放的要求,这种对理想世界的强烈憧憬,解释为“情”;把封建礼教、程朱理学和封建道德观念对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解释为“理”,把人们为粉碎枷锁、摆脱羁绊、冲出牢笼所作的斗争,解释为“以情格理”(情与理的斗争)。他对这种“情”寄托了很大的希望,赋予它一种驾凌三界、摆脱生死的超现实力量。
《牡丹亭》所描写的爱情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的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运动的突破口、或者一种缩影来表现,而不是单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见,因梦生情,由情而病,情痴至死,又因情而生。出生入死,皆情之所至。这不单使全剧从情节结构到人物塑造都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使剧本在爱情描写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作者赋予爱情以能够战胜一切险阻,在为自己开辟道路中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三、杜丽娘的人物形象特点(与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比较):
杜丽娘是剧中的主角,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追求爱情,坚持理想,生死以之,敢于斗争,这就是杜丽娘这个形象最本质的特点。如果说,《西厢记》中崔莺莺还缺乏独立行动的能力,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红娘帮助;两百年后的杜丽娘则全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在探索一条通向自由解放的人生道路了。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是坚决的、主动的。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并在阴间继续跟寻,为钟情一生,终于因情而复生。这种性格特征有着很深刻的时代意义,她的遭遇和反抗精神有着广泛的代表性。
《游园惊梦》原文
《游园惊梦》原文
《游园惊梦》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原文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
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
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
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
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
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
全身现!〔贴〕今日穿
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
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
闭月花愁颤。〔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
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
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
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
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
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
牡丹亭《惊梦》
【研习与思考】
二、选择题 3.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心神不 定,烦闷无端。 B.一番装扮之后,她感到兴奋,却又带着几分羞怯; 她热切地向往新的生活,却又有所顾忌。因而言“步香 闺怎便把全身现”。 C.进园后,她感到自己正当青春妙龄,花容月貌赛过 春景,则又心花怒放。 D.忽然传来了生生燕语、呖呖莺歌,杜丽娘情绪一落 千丈,鸟儿的成双成对深深地刺激着杜丽娘,她怏怏 而去,结束了游园。
【研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惊梦》选自明代戏曲家 作品合称“ 3. 的传奇作品《牡丹亭》。 ”,又称“玉茗堂四梦”。 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谁家院! ,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 2.《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部
4.良辰美景奈何天, 5.则为你
【研习与思考】
二、选择题 1.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出戏构思新奇,匠心独运,此前的所有笔墨 都是为它而巧作安排,此后的情节又都是围绕 它而展开。可以说,无此一出,便无《牡丹 亭》。
五、艺术特点
2.成功地刻画人物心理
层次丰富
游园前:矜持娇羞,寂寞苦闷。 游园时:惊诧感慨,悲叹幽怨。
游园后:向往爱情,因爱而喜。
手法多样
描写外貌行止,以显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
描写景物春光,以烘托反衬人物的情感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曲,诞生于明朝嘉靖
年间,发源于苏州昆山的 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 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 演艺术。被誉为世界戏剧 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 曲的“百戏之祖”。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 遗产代表作”。
昆曲的音乐:
主要以宋词的音乐为基础,同 时融合了江南的民歌小调。其 运用的曲牌达到两千多种,十 分丰富、富于变化。
四、思想文化价值
2.《牡丹亭》的文化价值
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复生的故事, 摧残情性的封建礼教作了尖锐的批判,倡 以情抗理,反对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 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透露出崇尚个性解 放、突破禁欲主义的时代精神,对于正在 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艺术特点
1.本出在全剧中的重要作用
手法多样
描写外貌行止,以显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 描写景物春光,以烘托反衬人物的情感心理。 直接倾诉与间接表现结合,以突出人物情感。
五、艺术特点
3.曲词尖新工巧,绚丽多彩,富于诗情画意
曲词:无论写景、抒情、表白与沉思,无不缠 绵悱恻,惊心动魄。 修辞:谐音、双关、拟人、比喻、衬托、通感, 皆恰到好处,含蓄优美。 用典:化用成语和前人诗词曲名句,华美雅丽, 声情并茂,不见斧痕。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 俞二娘
汤显祖:《哭娄江女子二首》
画烛摇金阁, 真珠泣绣窗。 如何伤此曲, 偏只在娄江?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 商小玲
《寻梦》【江儿水】
待打并香魂一片, 阴雨梅天, 守得个梅根相见。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 冯小青
读《牡丹亭》绝句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明代伟大戏 剧家。生于明世宗嘉靖二 十九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 四年。 临川四梦 ↓ 玉茗堂四梦
《还魂记》《紫钗记》 《南柯记》《邯郸记》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几令《西厢》减价
杜丽娘沉浸于华美服饰和惊人丽质的自我 欣赏中。
三、文本赏析:《惊梦》
【皂罗袍来自百度文库(曲词)
(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杜丽娘观看园景时由喜转悲、由叹转怨的情 怀。
三、文本赏析:《惊梦》
三、文本赏析:《惊梦》
【绕池游】(曲词 )
(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 院。 【(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 乌夜啼】(念白) 年。 (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 (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杜丽娘在游园之前被春光吸引所生发的感 情。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 作。杜丽娘和柳梦梅生 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 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 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 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感人至深。杜丽娘是古 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 出现的最动人的女性形 象之一。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 白、科三部分组成。唱 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 的说白。剧本还规定了 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 效果,叫作“科”。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 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每 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 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 所谓的“折”相当于现在的 “幕”,是音乐组织的单 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 的自然段落;四折即是开 端、发展、高潮、结尾四 个阶段。
元稹《莺莺传》
《莺莺传》,唐代传 奇,元稹撰。叙述书生 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 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 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 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 会,莺莺以身相许。后 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 高官,却抛弃了莺莺, 酿成爱情悲剧。
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 调》即 “董西厢”。无论是 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 远远超过前人。它对 《莺莺传》中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 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 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 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 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 使旧故事开了新生 面。
《窦娥冤》历来被列 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 国十大悲剧之首。剧 作借弱小无助的窦娥 的不幸命运,为我们 描绘了一幅元代黑暗 现实的触目惊心的图 画。尤其难能可贵的 是,剧作赋予主人公 窦娥坚强的意志和强 烈的反抗精神。
窦娥冤
王实甫(1260年- 1336年),河北人。 生平事迹不详,与关 汉卿同时而略晚。 《西厢记》在元代就 被誉为:“新杂剧,旧 传奇,《西厢记》天 下夺魁。”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 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 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 杂剧。
小令 带过曲 散曲 套数 元曲 杂剧 曲文 宾白 科范
清唱歌词
表演的剧本
元杂剧
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 朝的一种戏剧形式,其 融合了歌唱、说白、舞 蹈等艺术元素,并且产 生了结构完整的文学剧 本, “四折一楔子”是元 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 形式。
元 明 清 国 文
惊 梦
大 学 语 文
雷 娟
概述元曲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 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 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 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 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 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 中原,它先后在大都和临安 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 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 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 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 要求。
1、课外阅读汤显祖《牡丹 亭》全剧,写一篇分析杜丽 娘人物形象的小论文,约 600字。
三、文本赏析:《惊梦》
【步步娇】(曲词 )
(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 偏。 (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三、文本赏析:《惊梦》
【醉扶归】 (曲词 )
(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填。 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 • • • • 南安太守杜宝 小姐杜丽娘 师傅陈最良 丫鬟春香 书生柳梦梅
闺塾
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 • • • • 南安太守杜宝 小姐杜丽娘 师傅陈最良 丫鬟春香 书生柳梦梅
闺塾 游园
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 • • • • 南安太守杜宝 小姐杜丽娘 师傅陈最良 丫鬟春香 书生柳梦梅
唱词:
则主要来自当时文人的 创作。同样也沿袭了唐 诗宋词的创作传统,用 诗一样的语言去抒发情 感。
乐器:
以鼓、板控制演唱节 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 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 为唱说语言。
余秋雨:”她是一种美 的辉煌,她是一种让人 怀念的过去,怀念她的 时候,让人感到一种充 实和骄傲。“
于丹:“昆曲的特质在我看 来八个字就可以概括,内 容上来讲叫做“致情致 性”,从形式上来讲叫“载 歌载舞”。因为昆曲是无声 不歌,无动不舞,所以就 这八个字,“载歌载舞”给 了我们一种悦目,“致情致 性”给了我们一种赏心。”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 林黛玉
《红楼梦·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 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 心动神摇 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 • • • • 南安太守杜宝 小姐杜丽娘 师傅陈最良 丫鬟春香 书生柳梦梅
手不许把秋千索拿 脚不许把花园路踏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
净、杂。其中正末为男
主角,正旦为女主角。 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 人物。杂是除以上三类 外的演员。有孤(当 官)、驾(皇帝)、卜 儿(老妇人)等。
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 熟、捶不扁、炒不爆、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代表作:《窦娥冤》、 《救风尘》、《望江 亭》、《拜月亭》、 《鲁斋郎》、《单刀 会》、《调风月》 “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好姐姐】(曲词)
(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荼蘼外烟丝醉软。 牡丹虽好, 他春归怎占的先? (合)闲凝眄, 生生燕语明如剪, 呖呖莺歌溜的圆。
通过杜丽娘对具体景物的感受,进一步抒发 了哀怨之情。
三、文本赏析:《惊梦》
【皂罗袍】 【好姐姐】
三、文本赏析:《惊梦》
【隔尾】(曲词)
(旦)观之不足由他缱, 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生)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合)是那处曾相见? 相看俨然, 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四、思想文化价值
1.杜丽娘形象
丽质天生,聪慧过人; 热爱自然,热爱自由; 情感丰富,追求个性解放。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少年维特之烦恼》 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 ——歌 德 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啊, 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迸?
杜丽娘游园观景后的烦闷心情。
三、文本赏析:《惊梦》
【山坡羊】
(旦)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 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 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 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流转? 迁延,这衷怀那处言! 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三、文本赏析:《惊梦》
【山桃红】
闺塾 游园 写真 婚走 梦柳 拾画
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 • • • • 南安太守杜宝 小姐杜丽娘 师傅陈最良 丫鬟春香 书生柳梦梅
闺塾 游园 写真 婚走 梦柳 拾画 团圆
惊 梦
大 学 语 文
雷 娟
三、文本赏析:《惊梦》
【绕池游】(曲词 )
(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 院。 (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 【乌夜啼】(念白) 年。 (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 (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惊梦》一出表现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为因 生病直至伤春而亡的情节提供了可信的依据。
这出戏构思新奇,匠心独运,此前的所有笔墨 是为它而巧作安排,此后的情节又都是围绕它 展开。可以说,无此一出,便无《牡丹亭》。
五、艺术特点
2.成功地刻画人物心理 层次丰富
游园前:矜持娇羞,寂寞苦闷。 游园时:惊诧感慨,悲叹幽怨。 游园后:向往爱情,因爱而喜。
闺塾 游园 梦柳
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 • • • • 南安太守杜宝 小姐杜丽娘 师傅陈最良 丫鬟春香 书生柳梦梅
闺塾 游园 写真 梦柳
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 • • • • 南安太守杜宝 小姐杜丽娘 师傅陈最良 丫鬟春香 书生柳梦梅
闺塾 游园 写真 梦柳 拾画
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 • • • • 南安太守杜宝 小姐杜丽娘 师傅陈最良 丫鬟春香 书生柳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