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操纵旋回性

合集下载

船舶操纵的基本原理

船舶操纵的基本原理

3)反移量(偏距)LK 反移量(偏距) 反移量是指转舵后,船舶重心从原航向向操舵相反 反移量是指转舵后, 一侧横移的距离。又称偏距。在满舵旋回时, 一侧横移的距离。又称偏距。在满舵旋回时,当船 舶回转达到一个罗经点时,反移量达到最大值, 舶回转达到一个罗经点时,反移量达到最大值,约 为船长的1%左右 左右, 为船长的1%左右,而船尾反移量的最大值可达船 长的1/10~1/5。 长的1/10~1/5。 4)旋回圈初径DT 旋回圈初径DT 旋回圈初径是指开始操舵到航向转过180° 旋回圈初径是指开始操舵到航向转过180°时重心 所移动的横向距离。在内河, 所移动的横向距离。在内河,对船舶选择旋回掉头 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参考。 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参考。 5)旋回圈直径D 旋回圈直径D 旋回圈直径是指船舶进入定常旋回运动时的旋回圈 直径(D=2r)。 直径(D=2r)。 船舶旋回圈各要素是船舶操纵的重要依据, 船舶旋回圈各要素是船舶操纵的重要依据,特别是 航向改变量为30° 40°时的纵距、横距、 航向改变量为30°~40°时的纵距、横距、反移量
船舶制动能力是指船舶在某一船速下,主机停车或 船舶制动能力是指船舶在某一船速下, 倒车以后,船舶对主机工况的反应能力。 倒车以后,船舶对主机工况的反应能力。它可用主 机停车或倒车后船舶对岸相对静止所需的时间和船 舶滑行距离的长短来衡量。 舶滑行距离的长短来衡量。 第二节 旋回圈要素与船舶操纵性的关系 船舶在定速直航状态下,操某一舵角(一般为满舵) 船舶在定速直航状态下,操某一舵角(一般为满舵), 船舶将作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复合运动, 船舶将作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复合运动,称为旋回 运动。船舶作旋回运动时重心运动的轨迹, 运动。船舶作旋回运动时重心运动的轨迹,称为旋 回圈。旋回圈几何特征是: 回圈。旋回圈几何特征是: 最初重心除继续前移外, 最初重心除继续前移外,同 时向操舵相反一侧横移, 时向操舵相反一侧横移,随 后变成瞬时曲率半径r1逐渐 插入图1 后变成瞬时曲率半径r1逐渐 插入图11(船舶操纵75页)。 1(船舶操纵 页 船舶操纵75 减小的螺旋线; 减小的螺旋线;当航向改变 θ≈900~1200之后 之后, 量θ≈900~1200之后,进入 定常旋回运动,此时, 定常旋回运动,此时,曲率

操纵test1-旋回性

操纵test1-旋回性

1.船舶旋回性实验的目的在于:AA 评价船舶旋回迅速程度和所需的水域的大小B 评价船舶的航向稳定性的优劣C 测定船舶旋回性及追随性D 测定船舶旋回性及保向性2.逆螺旋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AA 判断船舶航向稳定性的优劣B 求取船舶操纵性指数K,T值C 判断船舶的旋回性能D 判断船舶的变速性能3.Z形实验的目的在于AA 判定船舶旋回性,追随性与航向稳定性的优劣B 求船舶转舵后的应舵速度C 判断船舶蛇航运动的降速性能D 判定船舶的舵效4.一般来说,追随性较好,旋回性也较好。

DA杂货船B散货船C大型油船D拖船5.追随性好,旋回性也好的船舶在旋回中:CA纵距大,横距也大B纵距大,横距小C纵距小,横距也小D纵距小,横距大6.船舶根据外界风流大小预配风流压差,保证船舶行驶在预定的航线上,船舶实现的是:BA动航向稳定性B位置稳定性C直线稳定性D方向稳定性7.船因受外力而转头,当外力消失后,正舵情况下可稳定于新航向,则该船具有:AA.直线稳定性B.方位稳定性C.直线稳定性和位置稳定性D.方位稳定性和位置稳定性8.对于稳定性好的船舶在:BA 直航中多用舵才能保向,改向时应舵较快B 直航中少用舵即能保向,改向时应舵较快C 直航中多用舵才能保向,改向时应舵较慢D 直航中少用舵即能保向,改向时应舵较慢9.船舶航向稳定性与其长宽比L/B和方形系数有关:CA 长宽比L/B越大,方形系数越大,航向稳定性越好B 长宽比L/B越小,方形系数越小,航向稳定性越好C 长宽比L/B越大,方形系数越小,航向稳定性越好D 长宽比L/B越小,方形系数越大,航向稳定性越好10.船舶航向稳定性与船体水下侧面积形状分布和纵倾情况有关:AA 船首削进,船尾钝材,航向稳定性好B 船首钝材,船尾削进,航向稳定性好C 船首钝材,船尾钝材,航向稳定性好D 船首削进,船尾削进,航向稳定性好11.船舶首倾时比尾倾时的:BA航向稳定性差,旋回圈大。

B航向稳定性差,旋回圈小。

第一章 船舶操纵基础0203(船长)

第一章  船舶操纵基础0203(船长)

回转性越好
(8)船舶转心P 定义:由船舶旋回曲率中心O点 作船舶首尾线的垂线,垂足 点P即为转心。 特性: ①转心处的漂角为零,转心处 无横移速度。 ②漂角大,旋回性能好的船舶, 转心越靠前。 转心P 的位置: ①开始操舵时约在重心稍前处。 ②进入定常旋回时,转心P约在 船首柱 后1/3~1/5船长处。
2)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1)定义:转舵阶段结束至船舶进入定常 旋回运动阶段的中间 阶段。随着船舶 斜航运动的出现,同时船首回转不断 发展,漂角增大。 (2)特征: ①船速明显下降。 ②船舶重心开始正向横移。 ③船舶加快向朝舵一侧偏转。 ④船体开始外倾。
3)第三阶段-定常旋回阶段
(1)定义:船舶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即进入 定常旋回运动阶段。 (2)特征: ①船体所受合力矩、旋回角加速度为零。
(二)航向稳定性的判别 1、 T指数判别 船舶在保持正舵条件下, 外界干扰消失任意时刻 t,船舶偏转原航向转头 角度R,得操纵运动方程:
r = r 0 e–t/T r 0为外界干扰消失后的初始 回转角速度。

T<0
T>0
o
T值较大 T值较小
t
• T>0,且T值越小,回转角速度r衰减越快,船
舶很快稳定在新航向上。
四、旋回圈要素在实际操船中的应用 (一)尾反移量的应用 1.人落水时:应立即操落水者一舷满 舵,并停车,使船尾迅速摆离落 水者,以免使之卷入螺旋桨。 2.前方发现障碍物时:应立即操满舵 使船首让开, 当估计船首已可避 开时,再操相反一舷满舵以便让 开船尾。
3、离泊时:当船首已摆出码头,拟进 车离泊时,如很快操大舵角进车 离泊,则会因为船尾外摆较大而 触碰码头。所以应适当减速,用 小舵角慢慢驶离。 4、船舶过弯道时:如船速快,大舵角 转向,则会产生较大的船尾反移 量,因此应保持足够的船岸间距。

船舶操纵性指数

船舶操纵性指数

r = Kδ0 (1− e−t /T )
r T Kδ t
纵距
T大,K大 大 大 T小,K小 小 小
0.63Kδ
T小,K大 小 大
T小,K小 小 小 横距
船舶操纵性指数
二、 K、T指数的无因次化 、 指数的无因次化 为了便于比较不同种类船舶或同一船 舶不同状态下的操纵性,通常将K、 指数 舶不同状态下的操纵性,通常将 、T指数 作无因次化处理,即消去量纲: 作无因次化处理,即消去量纲:

δ —— 舵角 °)。 舵角(° 。
r
—— 旋回角加速度 旋回角加速度(1/s2);
船舶操纵性指数
一、操纵性指数K、T 操纵性指数 、 船舶直航中操舵,设初始条件t=0时 船舶直航中操舵,设初始条件 时,r=0,则求 , 解一阶操纵运动方程式可得转头角速度表达式: 解一阶操纵运动方程式可得转头角速度表达式:
船舶操纵性指数 船舶操纵性指数
一、操纵性指数K、T 操纵性指数 、 野本谦作一阶近似操纵运动方程式: 野本谦作一阶近似操纵运动方程式: 式中: 旋回性指数(s 式中:K —— 旋回性指数(s-1); T —— 追随性指数 追随性指数(s); r —— 旋回角速度 旋回角速度(1/s);

T ⋅ r + r = K ⋅δ
t Re = V( T + 1 ) 2
G
船舶操纵性指数
三、 K、T指数在实际 、 43; BC = Re + R⋅ tan
ϕ0
E
2 Vs ϕ0 t1 = Vs ( T + ) + ⋅ tan Kδ0 2 2
O Re B C D
A
新航向距离
L K =K Vs
'

船舶的旋回性能船舶操纵

船舶的旋回性能船舶操纵

3.第三阶段——定常旋回阶段
当漂角增加到一定值时,作用于 船体所受合力矩为零,进入定常旋回运 动。空船约在转首60°左右,满载约在 100 ° ~ 120 °左右进入定常旋回阶段。
• 特征:
• 船舶以固定漂角作匀速圆周运动
• 船舶处于相对稳定的外倾
二、旋回圈的大小及其要素
概念: 定速直航(一般为全速)的船舶操一定舵 角(一般为满舵)后,其重心所描绘的轨迹叫做 旋回圈(turning circle)。
船舶的追随性指数(turning lag index),单位为
s;K称之为船舶的旋回性指数(turning ability
index),单位为1/s。
二、船舶操纵性指数及其意义
1.K表示船舶旋回性的优劣
又称旋回性指数。K值大,则操舵后的转向角加 速度初始值、定常转向角速度值均较高,易于有较大 的转向角。
三、影响旋回圈大小的因素
1.方形系数Cb(block coefficient)
方形系数较低的瘦形高速船(Cb≈0.6)较方形系数较高的 肥形船(Cb ≈0.8)的旋回性能差得多,即船舶的方形系数越大, 船舶的旋回性越好,旋回圈越小。
2.船体水线下侧面积形状及分布
就整体而言,船首部分分布面积较大如有球鼻首者 或船尾比较瘦削的船舶,旋回中的阻尼力短小,旋回性 较好,旋回圈较小,但航向稳定性较差;而船尾部分分 布面积较大者如船尾有钝材或船首比较削进 (cut up) 的船舶,旋回中的阻尼力矩比较大,旋回性较差,旋回 圈较大,但航向稳定性较好
在3°~15°之间。
2) 转心(pivoting point)及其位置
旋回中的船舶可视为一方面船舶以一定的速度前进, 同时绕通过某一点的竖轴而旋转的运动的叠加,这一点就是 转心,通常以P代表之。船舶操舵旋回时,在旋回的初始阶 段,转心约在重心稍前处,以后随船舶旋回不断加快,转心 随着旋回中的漂角的增大而逐渐向船首方向移动;当船舶进 入定常旋回阶段即船舶旋回中的漂角保持不变时,转心P逐 渐稳定于某一点,对于不同船舶,该点的位置大约在离船首 柱后1/3~1/5船长处;船处于后退中,转心位置则在船尾 附近。

船舶操纵旋回性

船舶操纵旋回性

又称心矩,指操舵开始重心至旋回曲率中心纵距. 又称心矩,指操舵开始重心至旋回曲率中心纵距.
船舶旋回性
二,旋回圈及其要素 6,反移量(kick) ,反移量( ) 即偏距, 即偏距 , 当航向转过一个罗经点时达最大 . 约
为船长的1%左右 而船尾可达船长的1/10~1/5. 左右, 为船长的 左右,而船尾可达船长的 . 7,漂角β(drift angle) ,漂角 ( )
船舶旋回性
一,船舶旋回运动的过程
1.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转舵阶段 转舵阶段 出现降速和漂角但量都很小;旋回角速度不大, 出现降速和漂角但量都很小;旋回角速度不大,但旋 回角加速度最大.重心向操舵相反方向少量横移 少量横移, 回角加速度最大.重心向操舵相反方向少量横移,同时因 舵力位置比重心位置低而出现少量内倾 少量内倾. 舵力位置比重心位置低而出现少量内倾. 2.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过渡阶段 船舶的旋回角速度,横移速度和漂角均逐步增大. 船舶的旋回角速度,横移速度和漂角均逐步增大.降 速明显(斜航阻力增加) 由反向横移变成向操舵一侧正 速明显(斜航阻力增加);由反向横移变成向操舵一侧正 向横移;船舶由内倾变为外倾逐渐增大;船舶加速旋回 内倾变为外倾逐渐增大 加速旋回. 向横移;船舶由内倾变为外倾逐渐增大;船舶加速旋回. 3.第三阶段——定常旋回阶段 .第三阶段 定常旋回阶段 当漂角增加到一定值时,作用于船体所受合力矩为零, 当漂角增加到一定值时,作用于船体所受合力矩为零, 进入定常旋回运动.空船约在转首60°左右, 进入定常旋回运动.空船约在转首 °左右,满载约在 100 ° ~ 120 °左右进入定常旋回阶段. 左右进入定常旋回阶段.
船舶旋回性
二,旋回圈及其要素
Tr G DT G G

船舶的操纵性能

船舶的操纵性能

船舶的操纵性能(旋回性、冲程、保向性、改向性以及船舶变速运动性能)船舶驾驶人员必须较好地掌握船舶操纵知识,了解本船的操纵性能以及各种外界条件对本船操纵性能的影响,才能正确操纵船舶;准确控制船舶的运动。

往往一艘操纵性能良好的船舶,具有稳定地保持运动状态和迅速准确地改变运动状态的性能。

一、旋回性能是船舶操纵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的因素有偏移或反移量、进距、横距、旋回初径、漂角、转心、旋回时间、旋回中的降速和横倾等。

这些数值是在船舶满载,半载以及空载等不同的状态下实测所得,掌握这些要素,对避让船舶、狭窄区域旋回或掉头等情况下安全操纵船舶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判定船舶是否处于安全操纵范围内的重要参数。

偏移或反移量(KICK)是船舶重心向转舵相反一舷横移的距离,满载时其最大值约为船长的1%左右,但船尾的反移量较大,其最大值约为船长的1/10—1/5,可趁利避害的加以运用,如来船已过船首,且可能与船尾有碰撞危险,紧急情况下可向来船一侧满舵利用反移量避免碰撞(有人落水时向人落水一舷操满舵也是利用该反移量);进距(ADVCNCE)是开始转舵到航向转过任一角度时中心所移动的纵向距离,旋回资料中提供的纵距通常特指转过90度的进距,即最大进距,其值约为旋回初径的0.85—1.0倍,熟练掌握可常帮助我们正确判断船首来船或危险的最晚避让距离;横距(TRANSPER)是开始转舵到航向90度时船舶中心所一定的横向距离,其值约为旋回初径的0.55倍;旋回初径(TACTICAL DIAMETER)是船舶开始转舵到航向180度时重心所移动的横向距离,其值约为3-6倍船长;旋回直径(PINAL IAMETER)是船舶做定常旋回运动时的直径,约为旋回初径的0.9-1.2倍。

漂角(DRIPT AUGTE)是船舶旋回中船首与重心G点处旋回圈切线的方向夹角,其值约在3度—15度之间,漂角约大,其旋回性能越好;转心P是旋回圈的曲率中心O到船舶首尾线所做垂线的垂点,该点处的漂角和横移速度为零,转心P约在船首柱后1/3-1/5船长处,因此,旋回中尾部偏外较船首里为大,操船是应特别注意;旋回时间是旋回360度所需要的时间,它与排水量有密切关系,排水量大,旋回时间增加,比如万吨船快速满舵旋回一周约为6MIN,而超大型船舶旋回时间几乎增加一倍;旋回中的降速系由船体斜航阻力增加,舵阻力以及推进效率降低而造成的,所降部分为航速的1/4-2/4不等;旋回产生的横倾,它是一个应注意的不安全因素,旋回初出现向用舵方向一侧的内倾,倾角较小,时间也较短,不久随着转头角度速度增加,将出现向用舵反侧的外倾,对于GM值较小的集装箱船等,在操纵中应特别注意。

船舶操纵

船舶操纵

第一船舶旋回性能三个性能:初始转首性能,偏转抑制性能,旋回性能这里研究船舶运动通常用重心作为指定点。

要素:纵向运动u横向运动v和转首角速度r组成船舶斜航运动和旋回运动。

转心p和漂角β。

转心P:船舶运动轨迹曲率中心O做船舶首尾面的垂足。

特点:1:v为0。

β为0。

线速度U与纵向u方向与船尾线方向一致,大小相等。

2:P前后的横向速度v方向相反。

3:两侧等距离处,v和β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船舶前进中,p在首柱后1/3-1/5L处,后退时在船尾附近。

当v大,r很小时,p不在船体上,在首尾线延长线上,当r为0时,p无穷远。

漂角β:船首尾线上一点的线速度U与船舶首尾面的夹角(通常指重心处的漂角为3-15度特点:1:首尾线上每一点的漂角都不同。

P处β为0。

2:船尾处离开P最远,所以U,v都是最大,(船舶首尾线上的纵向速度u都是相等的)漂角也是最大。

3:当r=0时,船体上各点U相同。

漂角也相同。

4:u=0时,漂角最大为90度。

三个阶段:1:转舵阶段(横移内倾阶段):通常15s。

舵角引起的横向力和力矩。

产生横向加速度和旋转加速度。

舵力位置较重心位置低,产生内倾。

内倾大小与GM有关。

要素:p在重心稍前。

回转加速度最大,速度为0。

反向横移加速度最大,速度为0.2:加速旋转阶段:1:横移速度,旋转速度,漂角增大。

加速度减小。

2:转心前移。

3:受到斜航阻力,舵阻力,离心力分量,推进其效率影响,降速加大。

4:受离心力的作用开始外倾。

内倾到外倾过程中,惯性摇摆,而产生最大外倾角。

为定常的1.2-1.5倍。

3:定常旋回阶段:1:加速度为0,速度最大。

2:外倾稳定,GM越低定常外倾角越大。

漂角稳定,漂角越大的船,选转型越好。

中心处的漂角为3-15度。

3:减速效果,到90度时,趋于稳定。

百分25到百分50降速。

最大百分65.旋回要素:DT为3-5L。

最大不超过4.5L。

反移量1/100L,船尾最大1/10-1/5L。

砖头到一个罗经点时反移量最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旋回性
一,船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回运动的过程
1.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转舵阶段 转舵阶段 出现降速和漂角但量都很小;旋回角速度不大, 出现降速和漂角但量都很小;旋回角速度不大,但旋 回角加速度最大.重心向操舵相反方向少量横移 少量横移, 回角加速度最大.重心向操舵相反方向少量横移,同时因 舵力位置比重心位置低而出现少量内倾 少量内倾. 舵力位置比重心位置低而出现少量内倾. 2.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过渡阶段 船舶的旋回角速度,横移速度和漂角均逐步增大. 船舶的旋回角速度,横移速度和漂角均逐步增大.降 速明显(斜航阻力增加) 由反向横移变成向操舵一侧正 速明显(斜航阻力增加);由反向横移变成向操舵一侧正 向横移;船舶由内倾变为外倾逐渐增大;船舶加速旋回 内倾变为外倾逐渐增大 加速旋回. 向横移;船舶由内倾变为外倾逐渐增大;船舶加速旋回. 3.第三阶段——定常旋回阶段 .第三阶段 定常旋回阶段 当漂角增加到一定值时,作用于船体所受合力矩为零, 当漂角增加到一定值时,作用于船体所受合力矩为零, 进入定常旋回运动.空船约在转首60°左右, 进入定常旋回运动.空船约在转首 °左右,满载约在 100 ° ~ 120 °左右进入定常旋回阶段. 左右进入定常旋回阶段.
又称心矩,指操舵开始重心至旋回曲率中心纵距. 又称心矩,指操舵开始重心至旋回曲率中心纵距.
船舶旋回性
二,旋回圈及其要素 6,反移量(kick) ,反移量( ) 即偏距, 即偏距 , 当航向转过一个罗经点时达最大 . 约
为船长的1%左右 而船尾可达船长的1/10~1/5. 左右, 为船长的 左右,而船尾可达船长的 . 7,漂角β(drift angle) ,漂角 ( )
船舶旋回性
三,影响旋回圈大小的因素
3,操船方面的影响 , 舵角:一般操15 舵角与满舵相比, ①舵角:一般操 °舵角与满舵相比,DT将增加到 130%~170%,而掉头时间则可能增加到 左右; ,而掉头时间则可能增加到140%左右; 左右 操舵时间:自一舷35°转至另一舷30°应不超过15s; ②操舵时间:自一舷35°转至另一舷30°应不超过15s; 船速:船速越快,旋回时间大大缩短, 影响小. ③船速:船速越快,旋回时间大大缩短,而DT影响小. 4,外界环境的影响 , 浅水:旋回圈随着水深的变浅而逐渐增大. ①浅水:旋回圈随着水深的变浅而逐渐增大.当水深与吃 水之比小于2时 旋回圈将明显增大. 水之比小于 时,旋回圈将明显增大. 污底和风流:污底越多摩擦阻力增加,旋回圈变大, ②污底和风流:污底越多摩擦阻力增加,旋回圈变大,但 影响很小.顶风顶流将使纵矩减小. 影响很小.顶风顶流将使纵矩减小.

一般指重心处旋回圈切线与首尾线间的夹角.
8,转心 P , 定常旋回时,转心 定常旋回时,转心P 一般约在首柱后1/3~1/5 一般约在首柱后 船长处.漂角越大, 船长处.漂角越大,转 心距首柱越近. 心距首柱越近.
O G r β Vs P
船舶旋回性
三,影响旋回圈大小的因素 1,水线下的船型因素 , 方型系数: 越大,旋回性越好, ①方型系数:Cb越大,旋回性越好,旋回圈也越小 ;② 水线下侧面积:首部多有利于减小旋回圈, 水线下侧面积 : 首部多有利于减小旋回圈 , 尾部多有利于 舵面积比: 提高航向稳定性 ;③舵面积比: 2,船舶的吃水状态 , 吃水:吃水较大的满载船进矩将有较大增长. ①吃水:吃水较大的满载船进矩将有较大增长.旋回初径 和横矩有某种程度的降低; 纵倾:首倾每增加1%L,旋 和横矩有某种程度的降低; ②纵倾:首倾每增加 , 可减小10%左右 ; 尾倾每增加 左右; 回初径 DT 可减小 左右 尾倾每增加1%L, 旋回初径 , DT则增加 则增加10%左右; 空船与满载时的旋回圈大小相差不多 ③ 左右 横倾:总的来说,横倾对旋回圈影响不大. 横倾:总的来说,横倾对旋回圈影响不大.
Ad = (0.6~1.2) DT
Tr 约为 倍DT 约为0.5
即纵距, 即纵距,指航向转过90°时重心所移动的纵向距离. °时重心所移动的纵向距离. 指航向转过90°时重心所移动的横向距离. °时重心所移动的横向距离.
D = (0.9~1.2) DT
指船舶作定常旋回运动时,重心轨迹的直径. 指船舶作定常旋回运动时,重心轨迹的直径.
船舶旋回性
二,旋回圈及其要素
Tr G DT G G
G Admax Ad G reach Stern kick G Trmax G
β
船舶旋回性
二,旋回圈及其要素 1,进矩 Ad(advance) , )
2,横矩 Tr(transfer) , ) 3,旋回初径 DT(tactical diameter) , ) 指开始操舵到航向转过180°重心所移动的横向距离. °重心所移动的横向距离. 指开始操舵到航向转过 4,旋回直径 D(final diameter) , ( ) 5,滞矩 Re(reach)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